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4b6e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c.png)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领域之一,涉及哲学对于世界、人类和存在的基本认识和解释,以及哲学的方法论,涉及哲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世界观是指哲学对于自然界、人类和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念,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以及宇宙的本质和规律等。
哲学的世界观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观念,不仅涉及自然界,还涉及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方法论是指哲学对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逻辑思考、推理、实证研究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
哲学的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不仅要求哲学家具备高超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还需要哲学家具备对于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哲学的世界观为哲学的方法论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原则,哲学的方法论为哲学的世界观提供了思考和论证的方法和工具。
因此,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哲学本身,还可以对于其他学科、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提供深刻的指导和启示。
因此,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的课题,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努力研究。
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084c25a5e9856a5612603c.png)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马克思哲学主要的世界观及对应方法论
![马克思哲学主要的世界观及对应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899ae2fbd64783e09122b44.png)
马哲主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1)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人与自然关系:世界观: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首先要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世界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提高发展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在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因果联系【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2404b34028915f804dc295.png)
只看到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只看到静止 否认运动会导形而上学不变论
3、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 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 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 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 ,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 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 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7.(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 要 增 强 认 识 活 动 的 目 的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 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 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
对物 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能力。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治沙过程中,反复实验确定树种,实践中 摸索造林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③
库布其因地制宜、科
学选种,企业产业化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44e26748d7c1c708a14524.png)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方法论』: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5、运动原理『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方法论』: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原则。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d8fe6a9b6648d7c1c74612.png)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汇总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形势、国情、实际、学习情况;意识:规划、方案、法律条文、目的、规律、科学)【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行。
世界上只有上尉认识植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四、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23fa3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自然客观性原理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物质性原理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意识能动性原理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主观能动性原理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②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④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规律客观性原理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政治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148c6427d3240c8447ef66.png)
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源于物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世界观: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方法论: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社会,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辨证唯物法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97d5642e3f5727a5e962cf.png)
二十一:辩证的否定原理
(世界观)①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 ②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 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 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 的因素,称为“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 不唯书,只唯实。
十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世界观)①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②事物发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 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③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 的,也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准备,善于在曲 折中前进。
十、发展的观点原理
• (世界观)整个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 界 •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要把 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 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十一、量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 (世界观)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由量变到质变, 又有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使事物 不断的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 • (方法论)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要 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的促成质的飞跃。
十三: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③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矛盾双方相互联系:一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前提,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朝着自己的对立面 转化。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 互排斥。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往前 发展。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 盾分析方法,坚持全面的分析矛盾,看待矛盾。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71ac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6.png)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存在和现实问题的学科,它探索并提供关于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哲学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研究方法上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下面将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一、哲学世界观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客观存在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和意识是现实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它强调主观意识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唯物主义。
3.实在主义:实在主义认为存在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和语言的客观存在,事物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性。
它强调事物的本体属性和客观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4.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价值和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它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文化背景对于认知和评价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绝对主义。
5.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来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它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责任,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和唯物论。
二、哲学方法论1.逻辑:逻辑是哲学研究和思考的基本方法,它研究有效的推理和论证规则,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实证逻辑,前者研究推理形式,后者研究对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
2.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变化,通过分析矛盾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辩证法分为形而上学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3.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通过具体的个别事实和观察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演绎法是通过一般性的原理和规律来推导具体的结论。
归纳法和演绎法通常是相互补充和结合使用的。
4.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实证主义反对任何与经验和实证不一致的理论。
5.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哲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它强调对观点和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漏洞和矛盾,并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和意见。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cd91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b.png)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学科,而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哲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哲学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整体观念,而方法论则是指人们对于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框架。
首先,哲学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它涉及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认识。
哲学世界观包括对宇宙、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认识,以及人们对于生命、道德、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在哲学世界观中,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反映了人们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不同感悟和思考。
其次,哲学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它涉及人们对于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哲学方法论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实证研究和批判精神等方面。
在哲学方法论中,人们通过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和论证,通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来积累和验证知识,通过批判精神来审视和超越传统观念。
哲学方法论为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总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框架。
哲学世界观涉及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不同感悟和思考;哲学方法论涉及人们对于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在对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变世界。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整理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b6ec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a.png)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整理哲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它的核心是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在哲学中,人们会探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和"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等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哲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理:2.经验论与理性论:经验论认为知识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认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是基于经验的。
理性论则相信理性和思维的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它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推理来理解和认识世界。
3.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对立产生的,通过解决矛盾和消除对立,事物才能进步和发展。
4.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观察和实证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方法,它强调事实和经验的重要性。
批判理论则反对实证主义的观点,它认为知识受到权力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而且科学的观察和实证并不是客观的。
5.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它强调每个人的自主性和责任。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尽管世界可能是无意义的。
6.实用主义与形而上学:实用主义强调实用和实际的效果,认为知识和思维必须具有实用性。
形而上学则关注超越经验的领域,它思考存在、实体和原因等问题。
7.分析哲学与综合哲学:分析哲学通过逻辑和语义的分析来研究问题,它关注语言的含义和逻辑结构。
综合哲学则认为问题是复杂和多元的,它试图将不同的学科和观点整合在一起。
总结起来,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多样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释世界的方法。
这些观点和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和辩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35f8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0.png)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学科,它旨在提供一种关于世界的解释,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对知识的本质、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方式以及如何处理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探讨。
本文将对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探讨哲学的核心问题和它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首先,哲学的世界观强调的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主观性。
它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建立在主观思维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哲学的世界观鼓励人们思考和质疑,认为真理是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不断逼近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次,哲学的世界观还强调人类对世界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家们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如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真理和美的本质等等。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哲学帮助人们思考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以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其次,哲学的方法论着重于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哲学家认为,人们应该质疑已有的观点和信念,并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来寻找真理。
哲学的方法论强调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摒弃主观偏见和情感影响,并使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此外,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对经验和实证科学的尊重。
哲学和科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寻找真理。
哲学家认为,科学的实证方法可以提供对世界的客观和具体的观察,而哲学的思辨和逻辑推理则可以为科学提供理论框架和解释。
最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人类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基于道德和伦理原则,而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利益。
哲学的世界观鼓励人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并提供了一些伦理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导。
总之,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的是对人类认识和思维的主观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它鼓励人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世界的本质。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强调人类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根据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来行动。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8d42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f.png)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哲学世界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于世界的整体观察和理解。
它包含对于人类存在的目的、真理的本质、道义规范、自由和责任等方面的思考。
哲学方法论则是指哲学家使用的研究和推理的方式和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两个角度总结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首先,哲学世界观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的。
哲学家们认为人类是具有思维能力和自由选择能力的动物,他们对于世界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
哲学世界观强调人的主观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认识世界的影响。
例如,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优先于本质,每个人都应该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另外,哲学世界观也在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
柏拉图的理想主义认为理念是真实世界的本质,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投影。
康德的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其次,哲学世界观强调逻辑和理性。
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来探究问题、建立知识体系和解决争议。
例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形式逻辑,用于分析和推理思维中的概念、命题和推论。
而康德通过批判理性的方式,分析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可避免的偏见。
哲学世界观认为,只有通过逻辑和理性的思考,人类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和真理。
第三,哲学世界观包容多样性和相对性。
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每个人只能看到一部分的真理。
因此,哲学世界观接受不同观点和观念的存在,并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对话和辩论。
例如,休谟的认识论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个体的感观和经验之上,没有普遍和绝对的真理。
这种相对主义观点促使人们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愿意听取和学习不同观点。
最后,哲学方法论强调思辨和批判。
哲学家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批评,以推动知识的进步。
哲学方法论强调质疑和怀疑的精神,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
例如,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最终找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基础真理。
哲学方法论也注重反思和自省,鼓励人们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康德认为,人应该成为自我立法的主体,行动应当符合普遍的道德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表一:唯物论
表二:认识论
表三:辩证法之联系观
表四:辩证法之发展观
表五:辩证法之矛盾观
表六: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
表七: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哲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一加二)
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真理的特点:a.b.c要坚持和发展真理
2.认识的特点:a.b.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受主体、客体、实践水平(认识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主体: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5.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树立创新的意识)
3. (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4. (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既要重视量的积累,②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三、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历史观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两者不完全同步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具有阻碍作用。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地位、需要和立场不同)、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阶级性。
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b.c
注意:哲学主观题要注意其答题范围的切口是大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