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白鹭洲和凤凰台在哪里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701 年2 月28 日-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 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 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 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作品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
1、朱雀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
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2、桃叶渡[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
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3、白鹭洲与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
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
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杰作。
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工力悉敌。
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赏析二《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诗的第一句点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 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 而接着的一句,却感慨无限:“凤去台空江 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 喟叹。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 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 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 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 寄慨遥深,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 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晋明帝才只有几岁时,坐在元帝膝头上。有人 从长安来,元帝问到洛阳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泪。明帝问他为什么要哭,元帝便把自己东渡 长江而来的经历全都告诉了他。接着问明帝: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一个更远呢 明帝回 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 这就显然可知。”元帝感到很惊异。第二天,元 帝召集部属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大 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 近。”元帝惊愕失色,说:“你说的话为什么跟 昨日不同呢 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能看见太阳,
→意在忧国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 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 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 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不见长安
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 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 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 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 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 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 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 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 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
2、颔联:怀古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
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
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
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 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 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 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3、颈联:写景。 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
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陆游《入蜀记》云: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
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
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 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 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 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 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一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
是难得的佳句。
4、尾联:寄寓忧国伤时的怀抱。
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
也力量的雄大与变化 的时空观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 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
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
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
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
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明显地充溢着一
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
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
“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
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
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
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
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4、尾联:寄寓忧国伤时的怀抱。
南花露岗,旧名凤凰山。
1、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
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 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
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
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 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 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 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 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体裁:格律诗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 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 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 律谨严的律诗。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 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 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 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
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 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 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 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 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 “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 有余味。 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
李白诗中眺望的“三山”在哪里
李白诗中眺望的“三山”在哪里据统计,中国古诗词中超1500首提到了南京。
这批古诗词中涉及的南京几十处名胜故址,已经沉淀为南京历史人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最近扬子晚报记者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3级的师生们发起实地探访,寻找其中最有名的一批。
今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诗意南京故址游”,为您介绍探访古诗词中的名胜故址的今貌,本期我们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探访板桥、大胜关和三山。
板桥板桥今日仍立于古镇之上名篇佳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唐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渊源典故:板桥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由于地形险要,周围群山环抱,板桥、新林两浦(入江之河称为“浦”)经此入江,因此自古以来是南京西南郊的交通要冲。
在清末下关开始繁荣之前,板桥一直在唱着“主角”,板桥镇这里历来是商家云集之地、人文荟萃之所。
谢眺、鲍照、李白、杨万里等名人都曾到板桥游览。
坐船而来的商旅游人,从板桥这里登陆,再从集庆门的位置进南京。
板桥镇历来也是一座军事重镇,在此地发生过多次争夺战。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命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十万,战船数千艘,由长江中游直趋金陵,破南唐军万余人于新林浦口。
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伏击金军获胜后,又乘胜追击,大破金兀术骑兵于此。
明朝时,又有朱元璋大胜陈友谅、胡大海走马夺古雄的传说。
今日探访:在板桥街道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板桥街。
这条街道当地人称为“老街”,具有悠久的历史。
街上仍留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产物“供销社日用杂品商店”,如今这个商店已经门庭冷落、挪作他用,但建筑本体和“供销社”的店招依旧完好。
穿过长长的老街就能看到今日的板桥,它是市级文保单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板桥数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板桥又称为“花篮桥”,桥体由三个桥洞组成,嫁接起了生活在老街两头居民的生活。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李白的白鹭洲和凤凰台在哪里
李白的白鹭洲和凤凰台在哪里作者:海然辑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3年第09期【原文】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金陵:江苏省南京市古称。
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经典背后】人们当今到南京寻访的古迹白鹭洲公园,其实与李白诗里的“白鹭洲”完全是两码事。
白鹭洲公园原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系一个半城湖,民国初年始定名“白鹭洲”。
而李白登凤凰台所看到的白鹭洲,据《景定建康志》,那是石头城外长江中一长形沙洲,将江水一分为二,曲绕中分。
洲上多芦苇,常有白鹭群集,因名白鹭洲。
南唐时,白鹭洲边有入江船码头,洲上是江鸥栖息之所,人至不惊,时人有“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羽满平沙”的诗句。
白昼白鹭翻飞,柳色照行人,衣白者皆碧;夜晚栖息其上,“波光摇江月,星影入城楼”,实是一风景优美之地。
李白诗中的白鹭洲,明代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
清康熙、乾隆南巡时,都曾到此一游。
随着岁月流逝,长江泥沙淤积,江道西移,沙涨水落,白鹭洲与长江南岸渐渐相连,形成了沙洲圩,即今江东门外、上新河北、板桥之西一带。
虽已旧迹莫辨,却依然留有“白鹭洲”的村名。
白鹭洲的方位定了,那李白诗里的凤凰台到底在哪儿?既然李白登上凤凰台就可以看到白鹭洲,想来不会离白鹭洲太远。
中华门内西南隅,有一处叫花露岗,岗西有凤游路和来凤街,这一带便是历史上的名胜之地凤凰台。
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诗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
那次李白到黄鹤楼,诗兴勃发,突然见到墙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诵读之后赞赏不已,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即扔笔郁郁下楼,拂袖而去。
后来李白到金陵,登凤凰台,诗兴突发,且登黄鹤楼时的诗情犹在,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用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不仅开首句法模仿前诗,而且将武昌的鹦鹉洲与金陵的白鹭洲相呼应,真是天造地设。
李白与凤凰台的故事
李白与凤凰台的故事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六朝古都金陵(即如今的南京),有一座凤凰台坐落在凤凰山上,它是南朝宋文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
相传有三只叫声悦耳、五彩斑斓的神鸟栖息在此,引来众多其他鸟群前来簇拥,构成了一幅绚丽、壮观的百鸟朝凤图。
看到这一祥瑞奇观,人们便在此山上兴建楼台,便有了这座凤凰台。
当年,大诗人李白登临凤凰台之时,正是遭遇排挤落寞离开长安的时候。
众所周知,李白才华横溢,下笔成诗,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李白也想尽情施展才华,为朝廷效力,实现个人的远大抱负。
然而,恃才傲物的李白终究没能如愿,处处遭人排挤和诽谤,在奸佞小人的陷害下,李白最后的处境是,灰头土脸地离开了长安。
这一切都意味着李白从此与盛唐的权力层相忘于江湖。
对于自视甚高的李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心情忧郁的李白南游金陵,登临古迹凤凰台,无限的怅惘扑面而来,令人深感忧思。
遥想当年,曾有神鸟凤凰来此悠游,可如今,凤凰远去,楼台空空,唯有那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
三国时期那富丽堂皇的吴宫,那风流倜傥的晋代王公贵族,无论多么的煊赫一时,到头来也不过是荒草一堆、黄土一抔。
目击所及,古今的兴衰变化,无不撩动李白落寞的心弦。
当思绪回到现实,朝堂之上仍然“浮云蔽日”,满身才华的李白竟然毫无容身之地,没有施展才情的空间。
想到这,怎能不令人忧愁万分?正如书中所评述的,“心中的悲愤、忧愁,催生出了这首境界阔大、情感豪迈的诗作。
”李白的这首怀古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将历史典故、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意境深远,在浪漫主义的表象之下传达出那片真挚的忧国情怀。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者小传李白唐(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李白写的“二水中分白鹭洲”是今天的白鹭洲公园吗?
李白写的“二水中分白鹭洲”是今天的白鹭洲公园吗?白鹭洲公园中国的成语有几万个,其中“专属”某一个地方的并不多。
“三山二水”就是一个“专属”南京的成语,用于泛指南京的山水。
这个成语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一句。
因为诗中出现了“白鹭洲”,很多南京人会联想到今天的白鹭洲公园。
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三山二水”出自李白诗句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白在南京登临凤凰台,触景生情、感时伤事,写下千古名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俞香顺介绍说,李白诗中提到的“三山二水”后来就成为一个成语,被用于泛指南京的山水。
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中,庄绍光对杜少卿说道:“少卿兄,相别数载,却喜卜居秦淮,为三山二水生色。
”白鹭洲公园景致宜人日前,记者来到武定门北侧的白鹭洲公园探访。
这是一座以中国自然山水为主格调的公园,建有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数十处景点,有白色拱桥、长长的木栈道、长满青苔的青石板,绿化率很高,显得很是“清凉”。
虽然天气炎热,但前来散步、锻炼的市民不少。
追问:都知道李白写的不是这里,为啥还叫白鹭洲?记者在白鹭洲公园并没发现李白诗中的“二水”,更谈不上“中分”,园内有一个乌龙潭,不时有白鹭飞过。
那么白鹭洲公园是否就是李白诗中的“白鹭洲”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界一般认为,李白诗句中的“白鹭洲”在江东门外的长江边。
但这座公园得名却和李白诗句不无关系。
白鹭洲公园最早是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别墅,清朝逐步荒废。
1924年,南京士绅集资修缮,开设茶社,在故址内发现石刻,上面镌有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字句,因此将茶社命名为白鹭洲茶社。
1929年公园建成开放,因为当时湖中有洲,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白鹭翔集,再考虑到先前这里有个“白鹭洲茶社”,故而得名。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作品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中华诗词: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中华诗词: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篇目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古人以凤凰为祥瑞,所以凤凰来止往往要造楼起台,为的是留住那份有关凤凰的辉煌记忆。
后人登临凤凰台,每每会想象凤凰的风姿。
先秦时,秦穆公为闻箫而来的凤凰筑台的传说,就屡屡见于古书。
即便凤凰来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凤凰台终究是长久流存的。
不过凤凰流连之处想必太多了,以致凤凰台散落各地并无定所。
南京的凤凰台,也得名于凤凰的亲临,但与别处不同,它更成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所写的金陵凤凰台,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
关于凤凰台的位置和它的名称来历古代说法不一。
李白作诗的时候也未必搜求故实,或许只是诗人就凤凰台的名称进行想象和发挥罢了。
随着李白诗流传得越来越广,他的诗句反倒成为金陵有过凤凰台的最有力证据了。
元代诗人和评论家方回说过,李白这首诗虽以凤凰台为名,却不以此台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台上之景,更游走于台外的风光。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四两句虽然是互文见义,却因时代的循环往复,又带出了一点历史的悲凉。
孙吴东晋以至后来的宋齐梁陈,总共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是史家的说法,也是诗人的说法。
李白写金陵的诗,常常怀思古之幽情遥想六代,凭借昔日宫殿与当今荒草的并列,依靠曾经美人与眼前坟墓的转换,将朝代的变故更迭缀合成盛衰兴亡的哀愁。
三四两句却是虚实的糅合,由眼前想见不在眼前之景。
“吴”“晋”指的是孙吴和东晋;“花草”“衣冠”一个代指美女,一个代指官员;“古丘”意即坟茔;“幽径”意指墓道,都是前代的遗迹。
幽径与古丘可以说是眼前之景,花草与衣冠却早已不在眼前了。
然而花草与幽径,衣冠与古丘本是一体,彼此可以说有前世与今生的联结,又有生存与死亡的转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整首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