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来说说这开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这一上来就给咱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悠远的氛围。

想象一下啊,曾经凤凰在这台上翩翩起舞,那得多热闹,多神奇。

可如今呢,凤凰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台和默默流淌的江水。

就好像小时候咱们特别喜欢去的那个游乐场,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后来长大了再去,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那种失落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曾经繁华的吴宫,如今花草都把小径给掩埋了;那些晋代的达官贵人,也都成了一抔黄土。

我上次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宫殿遗址,看着那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心里就想到了这两句诗。

当时阳光斜照下来,光影交错,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那种历史的沧桑感真的是无法言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画面感简直绝了!三座山若隐若现地矗立在青天之外,长江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水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我有一次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就有点像诗中描绘的这种感觉,让人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

最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把自己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那些浮云就像是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到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困难就像浮云一样,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路,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整首诗,李白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他用生动的笔触,把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读来感慨万分。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他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时创作的怀古抒情诗。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注释: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作者:李白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二、原文翻译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水不停地流淌,暗示了繁华不再的沧桑变迁。

2、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颔联通过描绘吴宫的荒芜和晋代名门的衰落,抒发了历史的无常和兴衰的感慨。

3、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颈联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美妙。

4、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尾联借景抒情,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

三、诗歌赏析1、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为契机,通过对历史兴衰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诗人感慨历史的无常和王朝的兴衰,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示不满和忧虑,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艺术特色意境宏大:诗人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对仗工整:全诗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

抒情含蓄:诗人的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不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四、诗歌影响1、文学价值《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律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淮河流经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鉴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阅读欣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欣赏:...《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阅读欣赏。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欣赏: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哪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登金陵凤凰台》出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1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注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如今,凤去台空唯有江水东流。

1.江:长江。

2.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3.晋代:指东晋。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4.三山:山名。

其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称三山。

5.白鹭洲: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怀古诗,为怀古咏史诗中的绝唱。

关于此诗创作时间,尚有争议。

一说作于李白被排挤出京南游金陵时,一说作于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之后,一说李白游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写下此篇欲与之争胜。

凤凰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

相传,南朝时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凤凰,集于此地,它们相和而鸣,招来群鸟翔集于此,呈现出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人们将此地改名凤凰里,并在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诗的首句即写这个传说,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不但不显啰嗦,反而使得音韵和谐,极其优美。

次句“凤去台空江自流”,抒发登临之感:如今,凤凰已去,往日的美好不复存在,唯有眼前的江水依然东流。

“凤去台空”的沧桑巨变与“江自流”的万古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寄寓了深沉的历史兴衰之感。

唐诗三百首 登金陵凤凰台 七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 登金陵凤凰台 七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朝代: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以前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以前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不过到了唐朝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很多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原文: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词句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阅读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

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整首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

《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登金陵凤凰台》对照翻译及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没在幽僻的小路上,晋代的豪门贵族已经变成了古墓。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的半截山峰落在青天的外面,白鹭洲从中分开了一条水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习题(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筑城时,将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阅读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
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

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

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

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

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

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

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

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
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

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

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

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

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

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时的权力中心,亦即自己的心之所向的首都长安。

然而他的努力失败了,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只好“长安不见使人愁”。

于是,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

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语》中的“邪臣之蔽贤,
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

他的痛苦,他的疾恶如仇,他的“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情结,仿佛也就容易理解。

特别是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

这样心中情与眼中景也就茫茫然交织在一起,于是山光水色,发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载;江水滔滔,吟伤今之离恨,流韵无穷。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

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

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

《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

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

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

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

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

李白《登金陵凤
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

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

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

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

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

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

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

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

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

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
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

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

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