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齿轮范成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 别 学 号 姓 名
一、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c h a
)m ? 答:两齿轮配合时,分度圆是相切的!一齿轮的齿顶圆和另一齿轮的齿跟圆之间是有间隙的!齿条刀具插齿时是模仿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过程。
因此,当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等于(ha*+c*)m ,即,多出一了个c*m,以便切出传动时的顶隙部分!
二、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答: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的分度线(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那条线)与轮坯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且做纯滚动。
三、设定预加工齿轮的参数,附上模拟加工出来齿廓图,说明同一齿轮基本参数下,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几何尺寸上有何不同?
答:在齿轮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齿数、模数、压力角),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渐开线是相同的。
其不同之处是,正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上的部分(远离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平直些;负变位齿轮取用了渐开线靠下的部分(靠近基圆中心方向),渐开线更弯曲些。
负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瘦,正变位的齿轮看起来更胖。
四、模拟加工一个发生根切的齿轮,附上所描绘的齿廓图,用彩色笔描出齿廓曲线的根切段。
五、以四题中发生根切的齿轮为例,说明避免根切发生的措施,并模拟加工出来,附上齿轮加工后的齿廓图。
答:避免发生根切的措施
1、使被切齿轮的齿数多于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减小齿顶高系数ha*或加大刀具角α
3、变位修正法
这里是因为设置了加工齿轮齿轮数为16而发生根切,根据计算,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
17,其他参数不变,将齿轮齿数改为23,得到下图,齿轮不发生根切。
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华理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华理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电泳等方法,将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2. 酶的活性测定:通过酶促反应,测定酶的活性,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等。
3. 脂类的提取与分析:通过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方法,提取和分析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了解脂类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代谢。
4. 糖类的测定和分析:通过酶促反应、比色法等方法,测定生物体内的糖类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四、实验方法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将混合溶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然后通过过滤、电泳等方法进行纯化处理。
2. 酶的活性测定:将酶样品与底物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并通过比色法、荧光法等测定酶的活性。
3. 脂类的提取与分析:将生物样品与有机溶剂进行溶剂萃取,得到脂类提取物,然后通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
4. 糖类的测定和分析:将生物样品与酶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并通过比色法等方法测定糖类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电泳等方法,我们成功地将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2. 酶的活性测定:通过酶促反应和比色法的测定,我们得到了酶的活性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华南理工大学 -- 嵌入式实验报告
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通过交叉编译工具, 我们就可以在 CPU 能力很强、存储空间足够的主机平台上(比如 PC 上)编译出针对其 他平台的可执行程序。
六、主要代码注释
1、动态加载的内核模块的编程实现 Code:
/* helloModule.c */ #include <linux/init.h>//包含了宏_init,_exit 的定义,_init 告诉编译程序相关的函数和变量仅 用于初始化 #include <linux/module.h>//该文件包含了对模块的结构定义以及版本控制,任何模块程序都 应该包含此头文件 #include <linux/kernel.h>//包含常用的内核函数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将模块的许可协议设置为 BSD 和 GPL 双许可. 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void)//内核模块初始化函数 {
clean: rm -rf hello *.o
开发板 Ma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ile 文件:
# test for makefile
#CC = arm-linux-gcc #CFLAGS =
all : hello
hello: hello.o arm-linux-gcc hello.o -o hello
hello.o: hello.c arm-linux-gcc -c hello.c -o hello.o
华南理工大学微机与接口实验报告(四实验,题目原理流程图代码截图完整版)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班 级:201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卓工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卓工班姓 名: 黄中一黄中一 学 号: 201236460273序 号:评阅分数:评阅分数: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建立汇编源文件ASM2、学会调用MASM 宏汇编程序对源文件进行汇编,获得目标程序宏汇编程序对源文件进行汇编,获得目标程序 OBJ 及LST 列表文件列表文件3、学会调用LINK 连接程序汇编后的目标文件OBJ 连接成可执行的文件连接成可执行的文件EXE 4、学会使用DEBUG 调试程序把可执行文件装入内存并调试运行,用D 命令显示目标程序,用U 命令对可执行文件反汇编,用G 命令运行调试。
命令运行调试。
二、实验设备装有MASM 软件的IBM PC 机三、实验内容1、汇编程序对源程序进行编译,生成扩展名为OBJ 的目标文件;连接程序是将目标程序和库文件进行连接、定位,生成扩展名为EXE 的可执行文件;调试程序是对目标文件进行调试,验证它的正确性。
是对目标文件进行调试,验证它的正确性。
2、DEBUG 程序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程序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功能功能命令格式命令格式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显示内存单元内容显示内存单元内容D 地址地址从指定地址开始显示40H 个字节或80H 个字节个字节 修改内存单元内容修改内存单元内容 E 地址地址先显示地址和单元内容等待输入修改的内容输入修改的内容检查和修改寄检查和修改寄存器的内容存器的内容R 显示全部寄存器和标志位及下条指令单元十六进制数码和反汇编格式和反汇编格式反汇编反汇编U 地址地址从指定地址开始反汇编16个或32个字节个字节 汇编汇编 A 地址地址从指定地址直接输入语句并从指定指定汇编装入内存从指定指定汇编装入内存跟踪跟踪 T =地址=地址 从指定地址开始逐条跟踪指令运行运行 G =地址=地址无断点,执行正在调试的指令执行正在调试的指令 退出退出Q退出DEBUG 返回DOS3、实验过程①、在edit 环境,写字板,记事本等中输入源程序。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系统设计实验3报告资料
实验三基于状态机的交通灯控制地点:31号楼312房;实验台号:12实验日期与时间:2017年12月08日评分:预习检查纪录:批改教师:报告内容:一、实验要求1、开发板上三个led等分别代表公路上红黄绿三种颜色交通灯。
2、交通灯状态机初始状态为红灯,交通灯工作过程依次是红→绿→黄→红。
3、为了方便观察,本次实验要求红灯的显示时间为9s,绿灯显示时间为6s,黄灯显示时间为3s,时间需要倒计时,在数码管上显示。
编程之前要求同学们先画好ASM图。
4、1Hz分频模块请采用第二次实验中的内容,7段码显示模块请参考书本相关内容。
5、第三次实验课用到EP2C8Q208C8通过74HC595驱动数码管,有两种方法写该模块代码:方法1,用VHDL语言写,(自己写VHDL代码有加实验分)。
方法2,可调用verilog数码管驱动模块,该模块在附件“seg.zip”中。
和其它VHDL编写的模块可以混搭在一个电路图中使用。
EP2C8Q208C8的SCTP,SHCP,SER_DATA数码管信号线通过两块74HC595集成块,再驱动数码管。
6、芯片型号:cyclone:EP2C8Q208C8,开发板所有资料都在“新板”附件中,其中管脚配置在实验要求中是不对的,以“新板”附件中为准。
二、实验内容1设计要求开发板上三个led等分别代表公路上红黄绿三种颜色交通灯。
交通灯状态机初始状态为红灯,交通灯工作过程依次是红→绿→黄→红。
本次实验要求红灯的显示时间为9s,绿灯显示时间为6s,黄灯显示时间为3s,时间需要倒计时,在数码管上显示。
2设计思路(1)数码管驱动第三次实验课用到EP2C8Q208C8通过74HC595驱动数码管,有两种方法写该模块代码:方法1,用VHDL语言写,(自己写VHDL代码有加实验分)。
方法2,可调用verilog数码管驱动模块,该模块在附件“seg.zip”中。
和其它VHDL 编写的模块可以混搭在一个电路图中使用。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毕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综合实践(调查)要求及报告撰写规范本科毕业综合实践是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完成毕业综合实践,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成果体现提交综合实践报告或综合调查报告。
1、综合实践报告是学生在企业实践岗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按照实践岗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反复的实践、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报告亦可反映围绕本专业领域内某一专项课题进行的设计、制作、研究等实践活动。
2、综合调查报告是学生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总结报告。
综合调查报告亦可结合调研过程及调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或者突发的灵感,进行创新性和具实践意义的个人设计。
(三)教学要求1、成果要求学生在完成毕业综合实践活动后,应提交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或毕业综合调查报告。
围绕实习和实践活动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场所简介、实习内容、实践岗位业务流程的描述和分析,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实习小结等。
围绕专项课题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应体现课题研究的成果,内容可以是项目或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思路、实现过程与结果的说明、设计图纸、工程计算等内容。
毕业综合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介绍(含发展历史、文化沿袭、组织构架及产品服务内容等),调查内容、方法、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完成的任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或个人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二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p(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p(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r(j,:)=q1; %原起点存入a
j=j+1;r(j,:)=q1+d; %新1点存入a
n=1; %存放线段的数量,初始值为1
for s=1:k %实现迭代过程,计算所有的结点的坐标
j=0;
for i=1:n %每条边计算一次
q1=l(i,:); %目前线段的起点坐标
q2=l(i+1,:); %目前线段的终点坐标
d=(q2-q1)/3;
j=j+1;e(j,:)=q1; %原起点存入a
j=j+1;e(j,:)=q1+d; %新1点存入a
程序:
function frat2(k) %显示等边三角形迭代k次后的图形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B=[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用于计算新的结点
p=[0 0;10 0]; %存放结点坐标
B=[cos(pi/3)-sin(pi/3);sin(pi/3) cos(pi/3)];
得出这两个重要的曲线旋转公式。
感悟:
实现雪花的算法有多种,有时选择的算法虽然繁琐,往往却很好理解和方便调试错误。
d=(q2-q1)/3;
j=j+1;w(j,:)=q1; %原起点存入a
j=j+1;w(j,:)=q1+d; %新1点存入a
分光器实验报告华南理工
分光器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设备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五、实验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分光器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于光学原理的理解,通过分光器将白光分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并探究不同颜色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分光器原理:分光器是一种能够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颜色的仪器。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入射端口,反射镜和出射端口。
当白光经过入射端口进入后,会被反射镜反射并折射出去,此时不同波长的颜色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而偏转角度也不同,最终形成一个彩虹谱线。
2.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特性:当光线从空气进入到玻璃等介质中时,由于介质中折射率大于空气中折射率,所以会发生折射现象。
同时由于不同波长颜色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器材和设备如下:1. 分光器:用于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颜色的仪器。
2. 白炽灯:用于产生白光。
3. 凸透镜:用于调节光线方向和聚焦。
4. 纸片:用于观察彩虹谱线。
5.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大小和距离等参数。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1)将白炽灯放置在分光器入射端口前方,使其能够发出白光。
(2)通过凸透镜调节光线方向并聚焦到入射端口上,使得白光能够进入分光器内部。
(3)观察反射镜反射后形成的彩虹谱线,并使用纸片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白光经过分光器后会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形成一个彩虹谱线。
(2)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彩虹谱线中不同颜色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
(3)通过纸片等工具可以观察和测量彩虹谱线的宽度和颜色等参数,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光学原理。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器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并探究不同颜色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白光经过分光器后会形成一个彩虹谱线,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2023华南理工大学金工实习报告总结范文
2023华南理工大学金工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一:华南理工大学金工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了解线切割、钳工、数控车床、工业安全、快速成型、热处理、铸造、塑料加工、车工、汽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增强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认识。
二、实习基本要求:掌握线切割、钳工、数控车床、工业安全、快速成型、热处理、铸造、塑料加工、车工、汽车基本知识和入门操作;三、实习内容:通过观看视频演练,老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初步认识线切割、钳工、数控车床、工业安全、快速成型、热处理、铸造、塑料加工、车工、汽车的基本内容。
四、实验心得时光匆匆,两周的时间转瞬而逝,这两周的金工实习以来,我通过聆听老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学到了很多关于工厂机械方面的知识,这是在本专业所不能接触的知识,我很高兴自己能有机会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
经过这两周的学习,我对每个工种都有了初步了解:(一)线切割线切割是我很感兴趣的一种工种,所以我学得也比较认真。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线切割吧,电火花线切割简称线切割。
它是在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使电火花加工的应用得到了发展,而且某些方面已取代了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
如今,线切割机床已占电火花机床的大半。
它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通以脉冲电流,利用脉冲放电的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由于使用数控技术来控制工件和金属丝的切割运动,因此常称为数控线切割加工。
我们首先观看老师用电火花数控切割机床打孔走线,可以看到线切割还是比较高效率的,一个几厘米厚的钢板,一分钟不到就可以打孔,切割成形。
接着,老师让我们回到电脑前,并教我们使用CAXA线切割软件进行数控编程,说白了就是利用CAXA线切割的CAD功能绘制加工图形,生成加工轨迹及加工仿真,最后生成线切割加工程序和进行机床加工。
初步的软件学习很简单,我们很快上手了。
然后,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生成编码程序。
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大展拳脚。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3(曹老师)
一、实验目的加深对LTI 系统的理解以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Mk k Nk kk n x p k n y d][][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m m n h m x n h n x n y ][][][][][当Nk d k ,...2,1,0==时,h[n]是有限长度的(n :[0,M]),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系统的转移函数为 NN M M z d z d d z p z p p z D z p z H ----++++++==......)()()(110110三、实验内容1、用函数y=filter(p,d,x)实现差分方程的仿真,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用y=impz(p,d,N)求系统的冲激响应,再用卷积来计算任意信号作用于系统的响应。
求两个系统]1[][]2[125.0]1[75.0][--=-+-+n x n x n y n y n y]}4[]3[]2[]1[{25.0][-+-+-+-=n x n x n x n x n y 各自的冲激响应,并且比较filter和conv 函数的区别实验代码如下:clear%离散时间序列x[n] n = 0:9; x = 5*exp(-n); subplot(4,2,1); stem(n,x)title('离散时间序列x[n]');%用filter函数滤波a1 = [1 , 0.75 , 0.125];b1 = [1 , -1];y1 = filter(b1,a1,x);subplot(4,2,3);stem(n,y1)title('filter滤波1');a2 = [1];b2 = [0 , 0.25 , 0.25 , 0.25 , 0.25];y2 = filter(b2,a2,x);subplot(4,2,4);stem(n,y2)title('filter滤波2');%求系统的冲激响应h1 = impz(b1,a1,10);subplot(4,2,5);stem(n,h1)title('冲激响应1');h2 = impz(b2,a2,10);subplot(4,2,6);stem(n,h2)title('冲激响应2');%用conv函数计算卷积y3 = conv(x,h1);subplot(4,2,7);stem(y3)title('卷积1');y4 = conv(x,h2);subplot(4,2,8);stem(y4)title('卷积2');实验结果如下:离散时间序列x[n]filter 滤波2冲激响应1冲激响应22468101214161820卷积22、用函数[z ,p ,K]=tf2zp (num ,den )求得有理分式形式的系统转移函数的零、极点,用函数zplane (z ,p )绘出零、极点分布图;也可以用函数zplane (num ,den )直接绘出有理分式形式的系统转移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实验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方法及基本运算的实现。
(2)掌握将算法在VC++6.0语言环境下实现的过程。
二、实验准备(1)复习线性表的定义,掌握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的方法及操作。
(2)复习C语言中指针与结构体的概念、定义方式。
(3)掌握链表的C语言的实现。
(4)实验的计算机中安装了Microsoft VC++ 6.0。
三、实验内容顺序表1)首先创建一个顺序表:从键盘读入一组整数(长度小于等于20),按输入顺序放入顺序表,输入以-1结束(注意-1不放到顺序表内);将创建好的顺序表元素依次输出到屏幕上。
2)在已创建好的顺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从键盘读入需插入的元素值和插入位置,调用插入函数完成插入操作;然后将顺序表元素依次输出到屏幕上。
3)在已创建好的顺序表中删除一个元素:从键盘读入欲删除的元素位置(序号),调用删除函数完成删除操作;然后将顺序表元素依次输出到屏幕上。
算法提示:➢需求分析:1.功能(1)建立一顺序表(2)显示顺序表中每个元素(3)在上述的顺序表中的指定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并输出顺序表中所有数据。
(4)在上述的顺序表中的指定位置删除指定的元素,并输出顺序表中所有数据。
2.输入要求从键盘输入顺序表中所有数据,输入以-1结束(注意-1不放到顺序表内);需插入的数据元素的位置、值;要删除的数据元素的位置(序号)。
3. 测试数据顺序表中所有数据:15,26,58,27,9插入的数据元素的位置、值:1,28;6,28;0,28要删除的数据元素的位置:3➢概要设计:1.数据结构:提示:相关常量和顺序表数据类型定义#define MAXNUM 20#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typedef struct{int data[MAXNUM];int length;}list_type;2.模块划分:a)建立顺序表的createlist函数;b)显示输出顺序中每个结点的数据的showlist函数;c)insertlist函数:插入函数。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终)华南理工大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内容:基因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时间:2012.10.28-2012.11.2 提交日期:2012 年11 月 5 日实验目的大肠杆菌表达包涵体蛋白的基因工程实验以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表达和纯化和活性分析为主线,抓住蛋白和核酸两大主题,建立一个综合型和研究性的大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各项技术的衔接。
综合性实验旨在启迪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到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如下:1.掌握SDS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等常规仪器的正确使用。
3. 掌握分光光度法估算样品中DNA的浓度和纯度。
4.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5.学习掌握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运用。
6.掌握用CTAB法小量制备大肠杆菌基因组DNA7.了解基因组DNA的其它提取方法8.了解酶切原理。
9.掌握酶切体系的建立原则。
10. 熟悉基因工程所用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11.学习掌握外源DNA与质粒载体的重组连接技术12.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的方法及技术。
13.熟练掌握用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的技术,为基因克隆打好基础14.学习掌握PCR技术的原理及基本操作15.学习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16.掌握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原理和操作技术及应用。
实验流程具体每日实验流程1、 10月28日,利用双酶切,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双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过夜。
2、10月29日下午,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涂平板和培养,先正放置半小时,再倒置培养过夜。
3、10月30日下午,挑阳性(含抗性基因)菌落,菌落PCR ,转板和液体培养菌体。
4、10月31日上午,转接培养,诱导表达,晚上,离心菌体,去上清,冰箱放置保存。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机器视觉应用实验报告《机器视觉应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仪器仪表工程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器视觉应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姓名廖帆实验名称机器视觉应用实验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自行搭建机器视觉测量系统,采集标定板、工件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标定、工件尺寸测量、工件缺陷检测。
主要目的有:1、根据被测工件,搭建机器视觉测量系统,选择成像系统软件,进行图像采集等实验。
掌握常规机器视觉测量原理、实验平台搭建、图像采集步骤;2、掌握成像系统软件常用操作,能够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并编写简单相关程序尺寸测量、缺陷检测判定;3、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进一步加深理解机器视觉测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二、实验原理机器视觉主要是利用机器实现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等目的,因此机器视觉可以看作是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对生物视觉的一种模拟。
该实验就是通过对选取的工件进行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处理以获得所需物体的尺寸、缺陷等信息,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包括:相机(包括COMS相机和CCD相机)、光源、镜头、图像获取单元(图像采集卡等)、显示器、图像处理软件、通讯设备、输入输出单元等。
本次实验借助HALCON机器视觉软件,它是德国MVtec公司开发的一套完善的标准的机器视觉算法包,拥有应用广泛的机器视觉集成开发环境,在欧洲以及日本的工业界已经是公认具有最佳效能的MachineVision软件。
它源自学术界,是一套图像处理库,由一千多个各自独立的函数,以及底层的数据管理核心构成。
其中包含了各类滤波、色彩分析以及几何、数学变换、形态学计算分析、校正、分类、辨识、形状搜索等等基本的几何以及图像计算功能。
HALCON支持Windows,Linux和MacOS X操作环境,函数库可以用C,C++,C#,Visual Basic 和Delphi等多种普通编程语言开发,为工业检测上提供了高速、高精度、强有力的方法。
浊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浊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浊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浊度是指液体中悬浮物质的多少,是评价水质清澈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浊度的测定对于环境保护、饮用水处理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水样的浊度,并探讨影响浊度的因素。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包括浊度计、比色皿、滴定管等;试剂为待测水样。
2. 校准浊度计:使用标准浊度液校准浊度计,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
3. 取样:将待测水样取出一定量,注意避免污染和气泡的产生。
4. 测定浊度:将取样液倒入比色皿中,放入浊度计中进行测定。
记录测定结果。
5. 重复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重复以上步骤,取多次样品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组浊度数据。
在分析这些数据时,我们发现浊度与水样中悬浮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即悬浮物质的浓度越高,浊度值越大。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进一步探究发现,除了悬浮物质的浓度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浊度的测定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光的散射。
当光线通过悬浮物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使得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而浊度计正是利用了这种散射现象来测定浊度。
此外,测定浊度的结果还受到水样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影响。
如果水样本身颜色较深,或者含有色素等物质,会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而透明度较低的水样,由于光线的穿透能力较差,也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为了准确测定浊度,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校准浊度计:在实验开始前,必须确保浊度计的准确性和精度,以避免实验误差。
2. 避免污染:在取样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外部因素的污染,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注意水样的颜色和透明度:如果水样本身颜色较深或透明度较低,应在测定结果中进行修正。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水样的浊度,并初步探讨了影响浊度测定结果的因素。
浊度的测定对于环境保护、饮用水处理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注意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华理大物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自搭电桥,且用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3.学会使用QJ-23型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方法;4.学会使用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B A R R ,称为比率臂,Rs 为可调的标准电阻,称为比较臂,Rx 为待测电阻。
在电路的对角线(称为桥路)接点BC 之间接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用以比较这两点的电位。
调节Rs 的大小,当检流计指零时,B ,C 两点电位相等AB AC U U =;BD CD U U = ,即B B A A R I R I =;S S X X R I R I =。
因为检流计中无电流,所以X A I I =,S B I I =,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Rs R R Rx BA=。
三.实验仪器直流电源,检流计,可变电阻箱,待测电阻,元器件插座板,QJ24a 型惠斯登直流电桥,QJ42型凯尔文双臂电桥,四端接线箱,螺旋测微计四.实验方法1.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2.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用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
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高值电阻R m ,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检流计。
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K G 以提高桥路的灵敏度,进一步细调;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比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0.0010.002)SRSR m∆±+仪=,其中SR是电阻箱示值,m是所用转盘个数,RSσ∆'=XR=XRσ=所以2297.80.1XR=±Ω,31995.40.8XR=±Ω2.不同比例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4.用开尔文电桥测量低值电阻铜棒平均直径d=3.975mm(多次测量取平均)(末读数-初读数)电阻24R L LS dρρπ==,由下图中的拟合直线得出斜率00609.042==dkπρ,则电阻率()mkd⋅Ω⨯=⨯⨯⨯==--82321056.7410975.300609.0142.34πρ六.分析讨论题当惠斯登电桥平衡后,若互换电源与检流计位置,电桥是否仍保持平衡?试说明之。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网络报文抓取与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南(计算机类本科生试用)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5月实验二网络报文抓取与分析1.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网络侦听(2)、学习抓包工具Wireshark的简单使用(3)、对所侦听到的信息作初步分析,包括ARP报文,ICMP报文。
(4)、从侦听到的信息中分析TCP的握手过程,进行解释(5)、分析了解TCP握手失败时的情况2.实验环境Wireshark介绍Wireshark(前称Ethereal)是一个免费的网络报文分析软件。
网络报文分析软件的功能是抓取网络报文,并逐层显示报文中各字段取值。
网络报文分析软件有个形象的名字“嗅探工具”,像一只猎狗,忠实地守候在接口旁,抓获进出该进口的报文,分析其中携带的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是网络故障原因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
网络报文分析软件曾经非常昂贵,Ethereal/wireshark 开源软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在GNUGPL通用许可证的保障范围底下,使用者可以以免费的代价取得软件与其源代码,并拥有针对其源代码修改及客制化的权利。
Ethereal/wireshark 是目前世界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报文分析软件之一。
请需要的同学在教学在线上下载中文操作手册。
实验要求软件: Wireshark (目前最新版本1.4.1)硬件:上网的计算机3.实验步骤wireshark的安装wireshark的二进制安装包可以在官网下载,或者可以在其他网站下载。
注意:下载后双击执行二进制安装包即可完成wireshark的安装。
安装包里包含了WinPcap,并不需要单独安装WinPcap。
查看本机的网络适配器列表操作:单击菜单Capture中的Interfaces选项记录下你看到的信息,并回答问题:(1)、你机器上的网络适配器有几个4(2)、它们的编号分别是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8实际地址: 00-50-56-C0-00-08IP 地址:子网掩码:验证网卡实际地址: 00-1E-30-2D-FF-BA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 ,WINS 服务器:VMware Network Adapter VMnet1实际地址: 00-50-56-C0-00-01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WINS 服务器:Console网卡实际地址: 78-E3-B5-A5-B5-2B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 服务器:WINS 服务器:在指定网络适配器上进行监听操作:在步骤中弹出的Interfaces选项中,选择指定的网络适配器并单击start按钮记录并解释wireshark监听的包内容(解释1条记录即可)传输时间,发送方IP地址,接收方IP地址,协议类型,报文长度,报文信息报文内第一行:60bytes是报文大小,报文内第二行:发送方的mac地址,接收方的mac地址报文内第三行:发送方的IP地址,接收方的IP地址报文内第四行:发送方的端口号(80)接收方的端口号(1993)请求序列号为450,回执序列号191。
单轴拉伸实验报告
单轴拉伸实验报告
左右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有限元分析(FEA)是
衡量和整合材料和产品强度,刚度和设计的重要工具。
为了验证有限元模拟结果,一种经
典的实验是有限元分析所模拟出的来自于单一实验结果的手段,我们称之为单轴拉伸实验。
该试验于2019年5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完成,由刘秀汉领导,采用儿童磨石数
显硬度机,以三角派克-Hertz模型来进行计算得出测试的结果。
试验的样本是一块无名的30Q钢材,体积大小为(20x3x3mm³),试样的表面光滑,
表面无缺陷,材料的密度为7.85g/cm³。
本实验利用儿童磨石数显硬度机进行测试,硬度
值(HRC)为52。
拉伸机的夹具是一种双塞子结构,耐受力在2kN左右,可以在恒定的力和
夹具中将被试样件伸长到可以写下单轴拉伸数据的长度。
设置好本次单轴拉伸实验的夹具后,实验者将样品安装在夹具上拉伸,拉伸状态下,
用拉伸机的读数记录拉伸的位移和力值,并以每0.2mm的间隔记录力值,随机读取了10
次数据,实验者使用Excel表格将拉伸状态下的位移和力值放在一起,形成准确的单轴拉
伸实验曲线图。
本次单轴拉伸实验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焊件材料在实验中改变硬度值时拉伸性能良好,并获得力和位移的有效数据,证实了材料的均一化特性,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焊件的强度,可靠性。
总之,本实验结果合乎实际,证明实验的可靠性,满足了应用于有关材料的
研究中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学生姓名:张璐鹏
学生学号:
学生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
2017年10月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
地点:楼
房;
实验台号:
实验日期与时
间:
评分:
预习检查纪录:实验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
图3.1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U54)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
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择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
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
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
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
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中的
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上。
DR1(U47)和DR2(U48)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输入端口。
ALU(U31、U35)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
据总线DBUS上。
实验台上的八个发光二极管DBUS7-DBUS0显示灯接在DBUS上,可以
显示输入数据或运算结果。
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器进位标志信号
状态。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1、
S0、M、Cn#、LDDR1、LDDR2、ALU_BUS#、SW_BUS#、LDRi、RS1、RS0、
RD1、RD0、WR1、WR0都是电位信号,在本次实验中用拨动开关K0—K15
来模拟;T2、T3为时序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
路。
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1、T2、T3、T4时序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
将DP开关置1,DB开关置0,每按一次QD按钮,则顺序产生T1、T2、T3、T4一组单脉冲。
三、实验设备
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
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
3.双踪示波器一台(公用)
4.万用表一只(公用)
四、实验任务
1.按图3.1所示,将运算器模块与实验台操作板上的线路进行连
接。
由于运算器模块内部的连线已由印制板连好,故接线任务仅
仅是完成数据开关、控制信号模拟开关、与运算器模块的外部连
线。
注意:为了建立清楚的整机概念,培养严谨的科研能力,手
工连线是绝对必要的。
2.用开关SW7—SW0向通用寄存器堆RF内的R0—R3寄存器置数。
然
后读出R0—R3的内容,在数据总线DBUS上显示出来。
(假定令
R0=34H,R1=21H,R2=52H,R3=65H)
3.验证ALU的正逻辑算术、逻辑运算功能。
令DR1=55H,DR2=0AAH,Cn#=1。
在M=0和M=1两种情况下,令S3—S0的值从0000B变到1111B,列表表示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包含进位C,进位C由指示灯显示。
注意:进位C是运算器ALU最高位进位Cn+4#的反,即有进位为1,无进位为0。
五、实验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及其功能特性,并熟
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写出实验报告,内容是:
(1)实验目的及实验预习(包括接线、步骤及每步开关设置)。
(2)按实验任务3的要求,列表表示出实验结果。
(3)按实验任务4的要求,在表中填写各控制信号模拟开关值,
以及运算结果值。
六、实验预习和实验结果
1.任务2,将数字写入读出通用寄存器堆,步骤如下:
将所有开关按照如下所示的方式连接好
2将数字将34H,21H,52H,65H分别写入R0,R1,R2,R3(其中以R0为例子,其余只要改变WR0和WR1的值就可以写入操作)
首先将DP=1,DB=0;
(1)置K0(WR0)=0, K1(WR1)=0, K4(SW_BUS#)=0, K5(RS_BUS#)=1,
K6(LDRi)=1, SW7-SW0=34H.在DBUS上将观察到DBUS=34H.按QD按钮,将34H写入R0.
(2)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0(WR0)=1, K1(WR1)=0,SW7-SW0=21H.(3)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0(WR0)=0, K1(WR1)=1,SW7-SW0=52H.(4)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0(WR0)=1, K1(WR1)=1,SW7-SW0=65H. 3将数字从R0,R1,R2,R3中读出,并且在DBUS上显示出来。
(1)置K2(RS0)=0, K3(RS1)=0, K4(SW_BUS#)=1, K5(RS_BUS#)=0,
K6(LDRi)=0.在DBUS上将观察到DBUS=34H.
(2)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2(RS0)=1, K3(RS1)=0,在DBUS上将观察到DBUS=21H.
(3)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2(RS0)=0, K3(RS1)=1,在DBUS上将观察到DBUS=52H.
(4)其余操作同上,只是改变K2(RS0)=1, K3(RS1)=1,在DBUS上将观察到DBUS=65H.
(2)实验任务3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
1.置DP=1,DB=0,编程开关拨到正常位置。
接线图如下:
数据通路的信号Cn#接VCC。
1.打开电源
以下2条是向R0写入55H,向R1写入0AAH。
2.置K0(WR0)=0,K1(WR1)=0,K6(LDRi)=1, K13(ALU_BUS#)=1,K14(SW_BUS#)=0。
置SW7-SW0为55H,按QD按钮,将55H写入R0。
3.置K0(WR0)=1,K1(WR1)=0,K6(LDRi)=1, K13(ALU_BUS#)=1,K14(SW_BUS#)=0。
置SW7-SW0为0AAH,按QD按钮,将0AAH写入R1。
以下1条是将R0写入DR1,将R1写入DR2。
4.置K2(RD0)=0,K3(RD1)=0,K4(RS0)=1,K5(RS1)=0,K6(LDRi)=0,K7(LDDR1和LDDR2)=1。
按QD按钮,将R0写入DR1,将R1写入DR2。
这时DR1=55H,DR2=0AAH。
以下2条是M=H时进行逻辑运算。
5.置K6(LDRi)=1,K7(LDR1和LDR2)=0,K8(S0)=0,K9(S1)=0,K10(S2)=0,K11(S3)=0,K12(M)=1,K13(ALU_BUS#)=0,
K14(SW_BUS#)=1。
在数据总线DBUS上观察到逻辑运算结果0AAH。
按QD按钮,观察到进位C为0。
6.其他开关设置都不变,只改变K8(S0)、K9(S1)、K10(S2)、K11(S3)的设置,观察其他15种逻辑运算结果,并按QD按钮,观察进位C。
以下2条是M=L时进行算术运算。
7.置K6(LDRi)=1,K7(LDR1和LDR2)=1,K8(S0)=0,K9(S1)=0,K10(S2)=0,K11(S3)=0,K12(M)=0,K13(ALU_BUS#)=0,
K14(SW_BUS#)=1。
在数据总线DBUS上观察到算术运算结果为55H。
按QD按钮,观察到进位C为0。
8.其他开关设置都不变,只改变K8(S0)、K9(S1)、K10(S2)、K11(S3)的设置,观察其他15种算术运算结果,并按QD按钮,观察进位C。
实验结果如下:
表3.2 实验任务3实验结果(DR1=55H,DR2=0A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