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某客车转向系统匹配计算报告
![某客车转向系统匹配计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aac46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0.png)
XXXXXXX转向系统计算书编制:审核:批准:前言XXXXXXXXXXXXXXXXXX市场的需求而开发的旅游客车。
转向系统设计既要满足整车设计要求,又要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采用通用件,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2.系统良好的可靠性、操纵性;3.系统及零部件调整及维修的便利性。
1、输入数据前轴负荷:N G 441008.945001=⨯≤。
转向器参数:转向泵参数:发动机参数:2、根据原地转向阻力矩R M 选择转向器根据半经验公式,原地转向阻力矩可由下式计算:PG f M R 313=--------------公式1 式中:R M 车轮转向阻力矩Nm ;f 轮胎与地面的滑动磨擦系数,一般取f =0.7; 1G 前轴负荷(N );P 前轮气压(MPa)(双钱轮胎气压830kPa ); 代入数据得:Nm M R 90.237183.04410037.03==转向器最大输出扭矩K M 选取时,要满足R K M M ≥,一般取Nm M M R K 9.211712.1=≥,这样可以较好发挥转向器的效率,并保持液压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工况。
2.1原地转向时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如果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h R M M 2为:+==sg w h R i d d M M ηβϕ0 -----------------公式2 式中:h M 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0w i 为转向系角传动比;+sg η为转向器正效率,取0.85。
0w i 又由转向器角传动比w i 和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w i 所组成,其中27.23=w i 、12'w L L i =。
1L 为垂臂长210mm ,2L 为转向节臂长234mm 。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h F 为:swhh D M F 2= -----------------公式3 式中:sw D 为转向盘直径。
将公式2代入公式3后得到: N i L D L M F sg w sw R h 795x 14.0x 0.850.45x 0.23421x 2371.9x 0.2221===+η按上式计算出的作用力超出了人的正常体力范围,但采用动力转向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转向系统匹配
![转向系统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37cd0619c5da50e2524d7fa7.png)
本人从事转向系统设计工作,今赋闲在家,偶然发现这个论坛,获益颇丰。
但见很多朋友所求助的问题得到的解答不是特别透彻,遂想从转向系统布置、匹配、零部件8D整改等方面分别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指正。
言归正传,先介绍转向系统的匹配。
匹配篇:0 ? W6 I! m& P! \( A7 Q1、以循环球整体式转向器为例,首先要确定转向系统的载荷,根据转向系统的载荷确定出相应输出力矩的循环球转向器。
转向系的载荷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有公式计算法,也有图表法。
常用公式有原苏联半经验公式、雷雷索夫公式、塔布莱克公式等,各个公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不同的因素分别为有的考虑主销偏置距,轮胎静力半径,有的分别考虑计算左右轮的最大转向阻力矩然后叠加,有的考虑轮胎接地面积等)。
根据自己对各个方法的对比,载荷计算结果差别不是很大。
本人常用苏联半经验公式:Mr =[f×(G 13÷P)1/2]÷3: @# a# r" y. W; {0 N P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N.mm;+ ?/ e1 f7 a& P$ ]' G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 k3 M+ n' w. Z5 lG1-----转向轴负荷,N;P-------轮胎气压,MPa;9 h+ M9 }: J( Q该公式适用于中轻型汽车,其悬挂为钢板弹簧时,用于计算最大转向阻力矩(即汽车的原地转向阻力矩)。
该公式仅考虑了前桥负荷和轮胎气压的影响。
公式中,转向轴荷G一般按设计轴荷超载30%计算。
在计算载荷确定之后,可根据载荷选取适合的动力转向器。
这里顺便介绍下转向器的选型,现在的动力转向器配套供应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适应不同轴荷的其产品系列,你只要按照你计算出的前轴负荷提供给他,他即可推荐给你相匹配的型号的转向器。
20090525_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_V2_CH_YDX
![20090525_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_V2_CH_YDX](https://img.taocdn.com/s3/m/9df2d749fe4733687e21aaf6.png)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报告项目名称:GA6461E4轻型客车设计开发项目代码:GS-2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吉奥汽车研究院年月日目录1. 概述………………………………………………………………..- 2 -1.1 任务来源........................................................................................ - 2 -1.2 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 - 2 -2. 转向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2 -2.1 整车基本参数................................................................................ - 2 -2.2 转向系统选用件主要参数 ........................................................... - 2 -3. 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 3 -3.1 静态原地转向阻力矩.................................................................... - 3 -3.2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 4 -3.3 静态原地转向时作用于转向盘的力............................................ - 4 -3.4 转向油泵油压的计算.................................................................... - 5 -3.5 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 - 6 -4.转向系零件部分计算………………………………………………- 7 -4. 结论与分析………………………………………………………..- 9 -参考文献…………………………………………………….- 10 -1.概述1.1 任务来源根据GS-2车型开发计划及设计公司提供的数据及参数,对转向系统进行匹配设计计算,用以验证系统匹配的合理性并作为零部件强度计算的依据。
6.1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
![6.1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00a2d4da38376baf1fae7c.png)
第六章 转向系统匹配计算及设计根据总布置设计提供的满载前轴荷、前轮定位参数(参考同类车型数据库),按照汽车转向系设计的要求,参照其它同类车型,进行汽车转向系设计。
6.1 转向角和传动比6.1.1 理论转向角-左右转角差大于实际汽车应设计值传统的理论转向角为纯滚动理论-阿克曼理论,没有考虑车轮弹性和高速应用,因此有些过时,现代轿车设计为了节省车内空间,一般在该理论算出左右转角差后,可以除以2~3作为设计数值更好。
如果通过所有4个车轮中心的车轮平面垂直线都相交于一点——转向中心M ,汽车在缓慢行驶时的转弯是精确的。
如果后轮不一定转向,则2个前轮的垂线必须与后轮中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交于M 点(图6.1.1)。
如是在车身内外侧的前轮上出现不同的转向角i δ和Aa δ。
根据较大的内侧车轮转向角i δ可以算出外侧车轮的理论值,即所谓的阿克曼角:l j ctg ctg i Aa /+=δδ (6.1.1)式中:l 为在地面测得的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交点的距离,即s v r b j ∙-=2 (6.1.2)在负的主销偏移距r S 的情况下,它在式中的运算符号变成加号。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 图6.1.2 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 图6.1.1 由阿克曼角确定的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和内侧车轮转向角Aa δ之间的运动学关系。
图中还标出了转向角差A δ∆和转弯直径D s (亦见图6.1.1)。
图6.1.2 前悬架上的尺寸说明:b v 是前轮轮距,r S 是在图示情况下为正的主销偏距。
图6.1.1中标出的转向角差(也称弯角差)A δ∆在所获得理论值中必须始终为正值。
Aa i A δδδ-=∆ (6.1.3)根据角Aa δ可得出理论转弯直径D s (图6.1.1),即车身外侧前轮平面以最大的转向角转弯时经过的圆弧直径。
汽车的转弯圆应尽可能小,以易于转弯及停车方便。
依图示可推导出公式:)sin 1(2max s Aa S r D +=δ (6.1.4)这个要求是以轴距小和车身外侧车轮转向角大为前提的。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及验证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及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05373466edb6f1aff001fb0.png)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及验证作者:吕祥张晶韦锦佳刘春元杨魏绮来源:《时代汽车》2019年第02期摘要:转向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计算匹配,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可行性。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齿条力;电机匹配1 引言转向系统影响着汽车行驶中的操纵稳定性以及行车安全,是汽车重要的系统之一。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势,成为目前转向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
电动助力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控制器接收外部输入信号进而控制电机产生适当的助力大小及方向,为汽车转向提供助力。
开发EPS系统首先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合理匹配,基于有刷电机技术成熟,控制器简单,成本低,国内生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多为有刷电机管柱式助力(即C-EPS),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对C-EPS系统(见图1)进行匹配。
2 转向器匹配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的核心部件,汽车上常用的转向器较多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齿轮齿条转向器结构简单、紧凑,质量小,布置占用体积小,省去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直拉杆和转向摇臂结构,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乘用车上[1]。
本文选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2.1 转向器最大输出转矩汽车转向过程中主要克服原地转向阻力矩、重力回正力矩、转向系统内部摩擦阻力。
根据经验,汽车满载时原地转向到极限具有最大的转向阻力矩,转向器的最大输出转矩应根据这一工况满足下式:其中:R—轮胎静半径,mm;σ—主销内倾角,deg;rs—主销偏移距(见右图2),mm;δ—轮胎内转角,deg。
2.2 最大齿条力计算当汽车轮胎转到极限位置时,考虑转向系统内部摩擦阻力,此时最大齿条力计算如下公式:(2-4)其中:Fmax—最大齿条力,N;Ff—转向系统内部摩擦阻力,取Ff=200N;L—转向节臂有效长度(图3),mm。
转向系统校核计算与设计指南
![转向系统校核计算与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b4bc7f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b.png)
怠速(r/min)
600 ~
7.转向拉杆规格
φ42X8钢拔管
球头一总成型号 33R13-01066
球头一球销直径(mm)
球销沿其中心摆角(°)
球头二总成型号 3303E-059/060
球头二球销直径(mm)
球销沿其中心摆角(°)
8.方向盘半径(mm)
9.悬架型式
纽威ASB-140气簧
300
21 14 16 3600 500 1
转向系统校核计算与设计指南
注:不同颜色背景说明
计算数据,需输入 标题,不建议修改 常用经验值,可以修改
计算结果,不能修改
整车型号
XXXXXXX系列旅游车
车型说明
在XXXXXXXXXXX系列旅游车基础上,进行底盘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
设计原则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
1.前桥型号
方盛JY30N
附表一、前悬架系统与转向拉杆系统的运动协调的校核:这
268
3.动力转向器型号
ZF8095 955 227
附表三、转向拉杆系统和方向盘圈数的校核:以转向拉杆的
角传动比 15.7 ~
18.5
三维空间尺寸不变原理,按照轮胎的内、外转向角算出转向
总圈数
4.4
垂臂的摆角参数
输出轴摆角(°)
94
1.转向拉杆位于中间位置状态
机械效率(%)
90
XZ二维坐标系长度(mm) 903.9
转向节臂计算力臂(mm) 259.6
转向垂臂计算力臂(mm)
211
原地阻力矩换算到当量杆上的阻力(N) 12990.07
动力转向器输出到当量杆的拉力(N) 21233.17 符合
转向助力泵作用,方向盘的转动力(N) 31.09952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015990b65ce05087732132d.png)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1规范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2.引用标准: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GB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9744-1997 载重汽车轮胎GB/T 6327-1996 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3.概述: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
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
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
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
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8X4为例,6X4或4X2类似5杆系的布置: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
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确定的参数如下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轮胎型号:12.00-20、轮胎气压0.74Mpa花纹第一轴外轮转角35°;内轮转角44°第二轴外轮转角29°;内轮转角34°第一轴上节臂参数上节臂球销坐标上节臂有效长度垂臂参数垂臂长度315mm中间球销长度187m(接中间拉杆),初台角向后2°第二轴上节臂参数上节臂球销坐标上节臂有效长度中间垂臂参数中间垂臂长度330 mm(接第二直拉杆),中间球销长度230m(接中间拉杆),中间球销长度269.5mm (接助力油缸活塞),初台角向后6°上述主要参数确定后,便可布置转向机支架、第一直拉杆、第二直拉杆、中间拉杆。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6bca3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4.png)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概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电子辅助转向系统,为驾驶员提供操纵方向盘的力量辅助,以改善驾驶操控性和舒适性。
该系统通过电动助力装置来替代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响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
设计原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基于电动助力装置和转向控制单元的协同工作。
电动助力装置负责提供对转向系统的力量辅助,转向控制单元那么负责监测车辆的转向情况并根据驾驶员的输入进行控制。
电动助力装置电动助力装置由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电机负责提供动力,减速器那么用于降低电机的转速并增加转力。
传感器用于监测转向力和转向角度,并向控制单元提供反应信息。
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反应信号来确定输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转向控制单元转向控制单元由微处理器和控制算法组成。
微处理器负责处理传感器的数据和执行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根据驾驶员的转向输入,计算出相应的助力输出指令,并通过电动助力装置将助力传递给转向系统。
关键技术功率电子技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力量辅助,因此需要采用功率电子技术来实现高效能的能量转换和控制。
功率电子技术包括电机驱动技术、功率开关技术和电源管理技术,它们的协同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转向力和转向角度,从而提供准确的反应信息给控制单元。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转向力传感器和转向角度传感器,它们需要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核心局部,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操控性。
控制算法根据传感器的反应信息和驾驶员的转向输入,计算出相应的助力输出指令。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它们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性。
设计考虑功率和效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助力,同时也要确保系统的功率和效率。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eff242276a20029bc642d6b.png)
1 汽车转背系统的功能之阳早格格创做1.1 驾驶者通过目标盘统制转背轮绕主销的转角而真止统制汽车疏通目标.对付目标盘的输进有二种办法:对付目标盘的角度输进战对付目标盘的力输进.拆有能源转背系统的汽车矮速止驶时,收配目标盘的力很沉,却要爆收很大的目标盘转角输进,汽车的疏通目标杂粹是由转背系统各杆件的几许关系所决定.那时,基础上是角输进.而正在下速止驶时,大概出现目标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效用有一定的侧背惯性力,那时,主假如通过力输进去把持汽车.1.2 将整车及轮胎的疏通、受力情景反馈给驾驶者.那种反馈,常常称为路感.驾驶者不妨通过脚—---感知目标盘的振动及运止情况、眼睛—---瞅察汽车疏通、身体—---启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正在大天滑动的声音去感觉、检测汽车的疏通状态,然而最要害的的疑息去自目标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果此良佳的路感是劣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反馈分为力反馈战角反馈从转背系统的功能不妨得知:人、车通过转背系统组成了人车关环系统,是驾驶者对付汽车把持统制的一个关键系统.2转背系统安排的基础央供转背系是用去脆持大概者改变汽车止驶目标的机构,正在汽车转背止驶时,包管各转背轮之间有协做的转角关系.转背系的基础央供如下:2.1 汽车转直时,局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核心(瞬心)转化,所有车轮不该有侧滑.不谦脚那项央供会加剧轮胎磨益,并降矮汽车的收配宁静性.本量上,不哪一款汽车能真足谦脚那项央供,只可对付转背梯形杆系举止劣化,普遍正在时常使用转背角内(内轮15°~25°范畴)使转背内中轮疏通关系迫近上述央供.2.2 良佳的回正本能汽车转背动做完毕后,正在驾驶者紧启目标盘的条件下,转背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止驶位子,并宁静止驶 .转背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断的前轮定位参数决定,普遍去道,效用汽车回正的果素有:轮胎侧偏偏个性、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中倾、转背节上下球节的摩揩益坏、转背节臂少、转背系统的顺效用等.2.3汽车正在所有止驶状态下,转背轮不得爆收自振,目标盘不晃动.2.4转背机构与悬架机构的疏通不协做所制成的疏通搞涉应尽大概小,由于疏通搞涉使转背轮爆收的晃动应最小.汽车转直止驶时,效用正在汽车量心处的离心力的效用,内轮载荷减小,中轮载荷减少,使悬架上的载荷爆收相映变更.若转背桥采与非独力悬架、钢板弹簧机构时,则内侧板簧果载荷减小而少度收缩,中侧板簧果载荷减少而少度减少,引导车轴正在火仄里内相对付车身转过一个角度,爆收轴转背效力.转背直推杆战纵推杆的疏通关系必须与之切合,使轴转背效力趋于缺累转背.当转背桥为独力悬架、螺旋弹簧机构时,内侧弹簧果载荷减小而少度减少,车轮相对付车身下跳,中侧弹簧果载荷减少而少度减小,车轮相对付车身上跳,果转背横推杆中球头从疏通教上去道,是转背轮的一部分,内球头属于车身的一部分,中球头随车轮上下跳动所产死的轨迹必须与内球头天圆核心面相切合.那便是保守转背表里中所道的断启面校核.本量上,新颖汽车安排中,合理利用那个疏通轨迹的搞涉,使得疏通搞涉制成的车轮偏偏转目标(侧倾转背)与转背目标好同,有帮于真止缺累转背.2.5良佳的机动性为了使汽车具备良佳的机动本能,必须使转背轮有尽大概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中轮轨迹估计,使其最小转直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最小转蜿蜒径是汽车机动性的评介指标.效用最小转蜿蜒径的果素有:汽车轮距、轴距、轮胎侧偏偏刚刚度、灵验转背节臂少,转背器路程(齿轮齿条式转背器)、转背摇臂晃角(循环球式转背器)、转背摇臂少(循环球式转背器)、转背梯形的安插形式等.2.6 转背把持沉巧性转背把持沉巧性的评介指标常常有二项:驾驶者效用正在目标盘上的切背力大小战目标盘总圈数.板滞转背系统的轿车,止家驶中转背时的切背力应为50~100N.有帮力转背系统的轿车,此力为20~50N.K1哈弗为27N±3N.轿车目标盘总圈数不得大于4圈,货车不得大于6圈.M11板滞转背系统目标盘总圈数3.825,液压帮力转背系统目标盘总圈数3.083.对付于无帮力系统,目标盘上的切背力大小由转背系力传动比决断,目标盘总圈数等于转背器总圈数.目标盘总圈数多战切背力越多数简单使驾驶者疲倦.根据板滞本理,目标盘总圈数越多,切背力便越小,二者成反比.惟有合理对付目标盘总圈数战切背力与值,才搞有一个佳的转背把持沉巧性.对付于有帮力转背系统,不妨真止少的目标盘总圈数战小的目标盘切背力.然而需要注意帮力个性,虽然真止了佳的转背把持沉巧性,却简单出现转背下速收飘、转背收贼局里,益害把持宁静性. 2.7直线止驶宁静性转背系统战悬架系统稀切相关,必须使转背系统与悬架系统合理匹配,使汽车具备良佳的直线止驶宁静性,良佳路里不得出现的止驶跑偏偏.止驶跑偏偏与车辆的制制拆置有很大关系.当转背轮逢到一个小的障碍物时,车轮爆收偏偏转,那时汽车应具备赶快回到直线止驶位子的本领.循环球式转背器安排成变传动比,摇臂轴扇齿的中间齿(转背器的中位)齿薄比二边的大,与螺母齿条啮适时,转背器中间位子有相称于锁紧的功能.以达到保护直线止驶宁静的脚法.齿轮齿条式转背器将齿条中间时常使用几齿的齿间安排得比较小,与小齿轮啮适时,转背器中间位子有相称于锁紧的功能.以达到保护直线止驶宁静的脚法,共时也达到间隙补偿的脚法.2.8 转背轮逢到障碍物后,传播给目标盘的反冲力要尽大概小.转背轮逢到障碍物后,传播给目标盘的反冲力要尽大概小,可则会出现“挨脚”局里.预防“挨脚”局里的灵验步伐有:正在转背把持机构中减少挠性万背节,加拆转背阻僧器(减振器),普及转背系统顺效用等脚法.2.9 应当有汽车碰碰时对付驾驶者的防伤机构当爆收车福时,一圆里,车辆前端被压溃,使得转背管柱战转背轴进与背后移动(也便是背窜背驾驶者头胸部).另一圆里,驾驶者慢迫制动大概则被碰时汽车骤然停止,驾驶者正在强盛惯性力效用下,上半身冲背目标盘,伤害驾驶者.为预防那种妨害,便央供转背管柱正在轴背不克不迭是刚刚性的,正在转背管柱二个目标应具备溃缩战吸能功能,缓冲车身前部的冲打战驾驶者的冲打.顺便提一下,系仄安戴利害常灵验的一个步伐. 2.10 转背轮与目标盘偏偏转目标普遍转背系统必须搞疏通分解,最起码要包管的是:汽车正在前进时,往左转化目标盘时,汽车应背左转,左挨左转.2.11相宜的缺累转背度(相识)汽车等速止驶时,赶快给目标盘一个角度输进,使转背轮赶快爆收偏偏转,汽车加进一个稳态赞同---等速圆周止驶.那时,汽车爆收一个绕Z轴线的横晃角速度,横晃角速度与转背轮转角的(大概者目标盘的转角)的比值称为转背敏捷度.横晃角速度删益---横晃加速度与车速成线性关系时,即它们函数关系为背去线,斜率为定值,称汽车具备中性转背个性.表示为:脆持相共的目标盘转角,普及车速,汽车的转直半径保护正在一个恒定值.横晃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减小趋势,称汽车具备缺累转背个性.表示为:脆持相共的目标盘转角,普及车速,汽车的转直半径越去越大.横晃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减少趋势,当车速度超出临界车速时,横晃角速度趋于无贫大,称汽车具备过多转背个性.表示为:脆持相共的目标盘转角,普及车速,汽车的转直半径越去越小.中性转背很简单转移为过多转背,过多转背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得去宁静性,由于其转直半径越去越小,横晃加速度越去越大,汽车将爆收激转而侧滑摔尾大概者翻车,果此汽车皆应具备相宜的缺累转背个性.转背敏捷度战转背个性主要效用果素:悬挂系统、转背系统以及整车的量心位子、轴距、轮距等参数.3 转背轮定位参数主销的观念:转背节绕车身(大概车架)转化的轴线.对付于大普遍货车客车的非独力悬挂,其主销是转背节与转背桥拳部对接的真真正在正在的主销.对付于独力悬挂的轿车,单晃臂结构的主销是下晃臂中球心与上晃臂球心的连线.麦弗逊悬挂的主销是下晃臂中球心与前滑柱与车身铰接面的连线.3.1 主销后倾角当汽车火仄停搁时,正在汽车的纵背垂里内,主销上部背后倾斜一个角度r,称为主销后倾角.当主销具备后倾角时,主销轴线与路里接面A 将位于车轮与路里交战面的前里.当汽车直线止驶时,若转背轮奇然受到中力效用而稍有偏偏转(比目标左偏偏转,如图中箭头所示),能爆收回正效用.也便是道,果为主销后倾角,汽车具备了保护直线止驶的本领.轮胎接天面B背主销做垂线,B面与垂脚面的距离L是车轮爆收回正力矩的力臂,果主销后倾角普遍不大,如K1为3°±30’°±30’,正在三维模拟技能尚不老练的保守安排表里中,便于估计,普遍以主销脱天面A与B面距离动做评介回正力矩的主参数.那个距离喊搞后倾拖距ξ.回正力矩M=ξ* F y附加转角δ= F y/C sF y----汽车受到的侧背力,与汽车品量、侧背加速度成正比.C s----转背系统刚刚度,包罗转背节、转背器、转背管柱的刚刚度.回正力矩M,附加转角δ便是转背系统的力反馈战角反馈.ξ越大回正力矩越大,共时,车辆转背时,那个力矩便成了转背需要克服的阻力矩,转背也变得艰易.回正力矩与后倾拖距ξ战车速v的仄圆皆成正比率关系.汽车中下速的回正力矩主要去自于后倾拖距ξ.3.2 主销内倾角当汽车火仄停搁时,正在汽车的横背垂里内,主销轴线与大天垂线的夹角为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的效用是使车轮自动回正.常常车轮轴线不正在火仄里,为了便当证明,那里假设直线止驶时车轮轴线正在火仄里上.对付于车轮轴线不正在火仄里的情况,只消把下图的火仄里改为锥里.如下图所示,思量该火仄里上战主销有接面的直线,主销与那些直线的夹角有一个最大值.而汽车直线止驶时,车轮轴线与主销的接角恰为那个最大值.车轮轴线与主销夹角正在转背历程中是稳定的,当车轮转过一个角度,车轮轴线便离启火仄里往下倾斜,以致车身上抬,势能减少.那样汽车自己的沉力便有使转背轮恢复到本去中间位子的效验.由于主销内倾,前轮转背时将使车身有抬下的倾背,那种系统位能的普及爆收回正力矩M'.假设Q为轮荷,δ为前轮转角,犹如下关系:M'=(Q*C*sin(2β)*sinδ)/2不妨瞅出,M'与侧背力F y无关,有:M比M'正在下速时大得多,矮速时,M'比M大得多.所以道:汽车矮速时回正主要由主销内倾角决断.共样主销内倾角β越大,转背越艰易.3.3 车轮中倾角当汽车火仄停搁时,正在汽车的横背垂里内,车轮仄里与大天垂线的夹角为前轮中倾角.如果空车时车轮的拆置正佳笔直于路里,则谦载时车桥果拆载变形而大概出现车轮内倾,那样将加速车轮胎的磨益.其余,路里对付车轮的笔直反力沿轮毂的轴背分力将使轮毂压背中端的小轴启,加沉了中端小轴启及轮毂紧固螺母的背荷,降矮它们的寿命.果此,为了前轮有一其中倾角.然而是中倾角也不宜过大,可则也会使轮胎爆收偏偏磨益.新颖汽车安排中也有将车轮中倾角α与为背值,比圆M11的车轮中倾角α为-1°±30’,其脚法是使转背轮正在转背时,车轮上下跳动引起的车轮偏偏转目标与车身正在离心力效用下的偏偏转目标普遍,普及收配宁静性.3.4 车轮前束车轮有了中倾角后,正在滑动时便类似于滚锥,进而引导二侧车轮背中滚启.由于转背横推杆战车桥的拘束车轮不致背中滚启,车轮将正在大天上出现边滚边背内滑的局里,进而减少了轮胎的磨益.为了预防那种由于圆锥滑动效力戴去的不良成果,将二前轮适合背内偏偏转,即产死前轮前束.前束的度量办法有二种:正在火仄里内,安排车轮中间仄里正在前后二侧的间距好,既A-R,如M11为0~2mm.另一种是车轮核心仄里与纵背仄里的夹角.启动轮的前束产死推力线,推力线必须与车辆纵背对付称仄里沉合,可则出现止驶跑偏偏.4 板滞转背系统结构底下是板滞转背系统主要部件介绍4.1 板滞转背器—转背真止机构4.1.1齿轮齿条式转背器齿轮齿条式转背器有四种形式:正里输进,二端输出.那是普遍采与的形式.M11也是那种.中间输进二端输出,其最大的佳处是:一个汽车共时启垦安排舵时,转背器不妨共用,不必沉新启垦.其缺面是:思量共用,齿轮轴战齿条轴线必须笔直,齿轮战齿条的螺旋角不克不迭与的较大.那样,齿轮齿条沉叠系数矮,拆载本领也矮,齿轮齿条仄顺性也好.正里输进,中间输出,那样转背横推杆不妨搞得较少,主假如谦脚与悬挂匹配战安插的需要.正里输进,一端输出.很少采与.少安奥托采与那种结构齿轮齿条式转背器的基础参数:正在整车坐标系下,内中球头核心坐标、输进轴与齿条沿压块核心线的投影面、输进轴与齿条夹角(即拆置角),那需要正在整车安插阶段决定.特天是内中球头核心必须与悬挂所决断的转背节的疏通轨迹充分协做.转背器基赋本能参数:力个性、线角传动比、齿条路程、输进轴总圈数(普遍去道便是目标盘总圈数)、转背器顺效用、转背器正效用、齿轮齿条啮合间隙个性、静扭刚刚度.线角传动比i=m n*z*π/cosαi 输进轴转化一圈,齿条的路程m n齿轮、齿条法里模数z小齿轮齿数α齿条倾角必须的真验:力个性真验、正启动疲倦真验、顺启动疲倦真验、冲打强度真验、静扭益害真验、耐腐蚀性真验.齿轮齿条式转背器的便宜:A 结构紧稀简朴,沉量沉,安插简单,不需要象循环球式转背器所必须的转背摇臂、直推杆、纵推杆;B 传动效用下,可达90%以上;C 有自动补偿间隙拆置,还不妨改变转背系统刚刚度,预防处事时爆收的冲打战噪音;D 果其顺效用下,对付车轮的回正力矩传播到目标盘的阻滞力小,转背系统简单回正.齿轮齿条式转背器的缺面:A 果其顺效用下,易出现挨脚局里;B 果齿轮齿条模数普遍与的较矮,拆载本领矮,普遍只可用于轿车战小型客车.4.1.2其余典型转背器介绍4.1.2.1 循环球式转背器循环球式转背器循环球式转背器是暂时海内中应用最广大的结构型式之一,普遍有二级传动副,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为了缩小转背螺杆转背螺母之间的摩揩,二者的螺纹本去不间接交战,其间拆有多个钢球,以真止滑动摩揩.转背螺杆战螺母上皆加工出断里表面为二段大概三段分歧心圆弧组成的近似半圆的螺旋槽.二者的螺旋槽能协共产死近似圆形断里的螺旋管状通讲.螺母正里有二对付通孔,可将钢球今后孔塞进螺旋形通讲内.转背螺母中有二根钢球导管,每根导管的二端分别拔出螺母正里的一对付通孔中.导管内也拆谦了钢球.那样,二根导管战螺母内的螺旋管状通讲推拢成二条各自独力的启关的钢球"流讲".转背螺杆转化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背螺母,螺母即沿轴背移动.共时,正在螺杆及螺母与钢球间的摩揩力奇效用下,所有钢球便正在螺旋管状通讲内滑动,产死"球流".正在转背器处事时,二列钢球不过正在各自的启关流讲内循环,不会脱出.循环球式转背器的便宜:A 由于正在螺杆螺母间有不妨循环的钢球,将滑动摩揩形成滑动摩揩,果而传动效用下,可达85%以上;B 不妨包管脚够的耐磨本能,果而有脚够的使用寿命;C 间隙安排简单(很易真止自动安排),处事稳固稳当;D 很简单真止变传动比功能.循环球式转背器的缺面:A顺效用下,易出现挨脚局里;B 结构搀杂,制制粗度央供下;C 安插艰易,普遍用于安插空间大的货车战客车(也果为其拆载本领下).4.1.2.2 蜗杆直柄指销式转背器蜗杆直柄指销式转背器蜗杆直柄指销式转背器的传动副(以转背蜗杆为主动件,其从动件是拆正在摇臂轴直柄端部的指销.转背蜗杆转化时,与之啮合的指销即绕摇臂轴轴线沿圆弧疏通,并戴动摇臂轴转化.蜗杆直柄指销式转背器的便宜:A 简单真止变传动比;B 间隙安排简单,制制较循环球简朴.缺面太多:销子不克不迭自转,磨益快;正顺效用皆矮等待,基础已经淘汰.4.2 转背管柱及万背节、目标盘—转背把持机构4.2.2转背管柱及万背节M11转背管柱结构转背管柱及万背节的基础功能:1 将驾驶者给目标盘的操舵力矩战角度位移传播给转背器;2 传播转背器赢得的路里以及汽车止驶的情景等疑息;3 驾驶者免伤害功能.对付下档轿车还应具备的恬静性功能:目标盘角度可调;目标盘下度可调等,对付拆有阻僧器(如挠性万背节)还具备衰减路里冲打的效用.其余还应具备:推拢启关拆置、面火启关、化妆罩等拆置性的收援功能.安排央供:除需谦脚上述功能央供中,还应谦脚如下央供:根据板滞本理可知,单十字轴万背节的等速二个需要条件为:三相接轴轴线正在共一仄里内战二轴间夹角的千万于值相等.然而由于整车安插去由,基础不克不迭谦脚等速条件,且目标盘的转化速度很矮,对付等速要不下.然而也央供二轴间空间夹角α、β不得大于35°,最佳矮于30°,可则十字轴轴启工况顺转,寿命降矮,且转背系统效用降矮,回正本能好.转背管柱及万背节的基础真验:驱能源矩真验、火仄固态刚刚度、笔直固态刚刚度、扭转耐暂考查、扭转耐暂强度、转背柱抗扭强度、目标锁套抗扭力矩、轴启推着力、滚针轴启的拔着力、滑动阻力、静扭强度、耐腐蚀性真验. 4.2.2 目标盘目标盘普遍为二辐条、三辐条大概四辐条形状.目标盘属于中瞅件,对付其制型战表面品量有较下央供.其结构是采与内骨架,中包PV收泡资料,也有再中包真皮.骨架由焊接钢管大概者镁合金制制,出于碰碰央供,骨架应具备背下蜿蜒变形的本领,以达到吸能的脚法.对付于目标盘的台架真验有多项央供,如:身体碰打考查、静扭强度考查、骨架总成扭转蜿蜒考查、耐汗真验等.5 能源转背系统结构能源转背系统兼用驾驶员体力战收效果的能源为转背能源的转背系统,它是正在板滞转背系统的前提上加设一套转背加力拆置而产死的.其中属于转背加力拆置的部件是:转背油泵、转背油管、转背油罐以及位于真足式转背器里里的转背统制阀及转背能源缸等.当驾驶员转化转背盘时,转背横推杆推(推)动转背节,使转背轮偏偏转,进而改变汽车的止驶目标.5.1 对付能源转背机构的央供1)疏通教上应脆持转背轮转角战驾驶员转化转背盘的转角之间脆持一定的比率关系.2)随着转背轮阻力的删大(大概减小),效用正在转背盘上的脚力必须删大(大概减小),称之为“路感”.3)当效用正在转背盘上的切背力Fh≥0.025-0.190kN 时(果汽车形式分歧而同),能源转背器便应启初处事.4)转背后,转背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脆持正在宁静的直线止驶状态.5)处事敏捷,即转背盘转化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删少到最大值.6)能源转背得灵时,仍能用板滞系统收配车轮转背. 7)稀启本能佳,内、中揭收少.5.2能源转背器能源转背器是正在板滞转背器减少了转背统制阀战能源油缸组成,底下主要介绍统制阀战能源油缸的工做本理.5.2.1处事本理汽车直线止驶时,阀芯与阀套的位子关系如图中所示.自泵去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背能源缸二端,能源缸二端油压相等.驾驶员转化目标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相对付位子爆收改变,使得大部分大概局部去自泵的液压油流进能源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能源缸促进汽车左传大概左转.5.2.2能源转背器的力个性能源转背器的统制阀(以转阀为例)本量上是一个液压伺服阀,使用流体力教中的薄壁小孔本理,正在活塞缸的二端修坐压力好,那个压力好遵循伯努利圆程,根据阀芯阀套的过流里积战系统流量举止估计.施加正在输进轴(目标盘)上的力矩的变更引起阀芯阀套的过流里积的变更,过流里积的变更决断压力好的大小,以真止分歧转背状态下的力输出.那个压力好与输进轴的输进力矩的关系便是转背器的力个性.下图是M11转背器力个性直线.A区,是直线止驶位子附近小角度转背区,称为不敏捷区.不敏捷区不克不迭博得过宽,可则会出现操舵力偏偏大.如果过窄,汽车下速止驶时,沉微一动目标盘,转背器赶快帮力,易出现“收飘”,止驶得去宁静性,另一圆里,转背动做中断后,车轮回正力矩启动阀芯,弹性元件(扭杆)的变形不克不迭克服转背管柱战目标盘的转化惯量,将挨启统制阀,爆收压力,仄稳回正力矩,汽车将不克不迭回正.C区时常使用赶快转背止驶区,称为修压区.央供帮力效用明隐,油压直线的斜率减少教大,直线由仄缓变陡.。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a73e10dd88d0d233d46ad5.png)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
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
这时,基本上是角输入。
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
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
实际上,没有哪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角内(内轮15°~25°范围)使转向内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逆效率等。
汽车转向设计与计算
![汽车转向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3e6a23226fff705cd170aa2.png)
转向系统的计算设计:这次设计的电动车用的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采用分段式转向梯形机构。
对于采用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车轮,转向梯形中的横拉杆应是分段式的,以避免运动干涉,防止一个车轮的上下跳动影响另一个车轮的跳动。
(图一)这种转向系统的结构大多如图1所示。
转向轴1的末端与转向器的齿轮轴2直接相连或通过万向节轴相连;齿轮图2与同装于一壳体内的齿条3啮合。
外壳则固定于车身或车架上。
齿条通过两端的球铰接头与两根分开的横拉杆4相连,两横拉杆又通过球头销与左右车轮上的梯形臂5、6相连。
这里齿条3既是转向器的传动件又是转向梯形机构中三段式横拉杆的一部分。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工艺简便等优点,不仅适用于整体式前轴也适用于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断开式前轴,目前广泛地被采用于轿车、轻型客货车、微型汽车等车辆上。
但与之相配的转向梯形机构与传统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相比有其特殊之处。
故有必要加以研究和探讨。
绝大多数齿轮一齿条式转向器都布置在前轴后方,这样既可避让发动机的下部,又便于与转向轴下端连接。
安装时齿条中心线应与汽车纵向对称轴垂直;并且当转向器处于中立位置时,齿条两端球铰中心应对称地处于汽车纵向对称轴的两侧。
对于给定的汽车,其轴距L、主销后倾角口以及左右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间距离K均为已知定值。
对于选定的转向器,其齿条两端中心距M也为已知定值.故在设计中需确定的参数为梯形底角、梯形臂长l以及齿条中心线到梯形底边的安装距1离,而横拉杆长度l可由上述参数确定其表达式为。
2转动转向盘时,齿条便向左或向右移动,使左右两边的杆系产生不同的运动,从而使左右车轮分别获得一个转角。
以汽车左转弯为例,此时右轮为外轮,外轮一侧的杆系运动如图2所示。
设齿条向右移过某一行程S,通过右横拉杆推动右梯形臂,使之转过。
(图二)取梯形右底角顶点O为坐标原点,X、Y轴方向如图2所示,则可导出齿条行程S与外轮转角的关系:另外,有图像可知:而+arctan-(图三)为坐标原点,X、Y轴方向如图3所示,则同样可导出齿条行程取梯形左底角顶点O1S与内轮转角的关系,即:众所周知,在不计轮胎侧偏时,实现转向轮纯滚动、无侧滑转向的条件是内、外轮转角具有如图4所示的理想的关系,即(图四)(6)式中T—计及主销后倾角夕时的计算轴距主销后倾角3°计算得T=2800+693/2tan3=2818L—汽车轴距2800mmr—车轮滚动半径346.5mm由(6)式可将理想的内轮转角民,表示为设计变量:、底角y和安装距对于给定的汽车和选定的转向器,转向梯形机构尚有梯形臂长11离h三个设计变量。
转向系统部分计算说明资料
![转向系统部分计算说明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5e5f15a32d7375a41780a6.png)
与转向系统相关的整车参数最小转弯半径1)按外轮最大转角R1=L/sinα+C=2550/sin32.26°-11.7=4.77m2)按内轮最大转角R2=[(L/tanβ+B) 2+L2]1/2+C=[(2550/tan38.63°+1540) 2+25502]1/2-11.7=5.4m取最小转弯半径Rmin=(R1+R2)/2=5.1m转向系统布置及传动比匹配按照总布置给定转向器位置,对转向杆系进行优化设计,得到:齿条行程:140mm转向器传动比:49.37mm/rev方向盘总圈数:140/49.37=2.84圈转向力计算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与转向轮在地面上回转时产生的转向阻力矩有关。
影响转向阻力矩的主要因素有转向轴的负荷、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
计算公式如下:转向机的计算XXX采用的是液压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器应满足下述几个基本要求: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减小转向时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的同时,还应当有合适的“路感”;工作要安全可靠,在动力部分失效后应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密封性能良好工作时没有噪声和振动工作灵敏,转动转向盘后,系统内的压力很快能增长到最高值首先我们来计算转向机最小应能满足的输出力,对转向机来说只要它输出的对主销的力矩必须能克服地面的最大阻力距,故:F = Mr/(L1 ×cos2θ*ηT)其中 Mr——原地转向最大阻力距L1——转向横拉杆到主销的力臂长度θ——主销内倾角ηT——梯形机构正效率,此效率一般在0.9左右在M12中L1=131mm因此换算到转向机出口点处的力为Fn = 403424/(131×cos2(12.9°)×0.9)=3602N,为原地转向时转向机应输出的力。
按照下式计算动力转向机理论输出力:Fs=P×S+2×HT×3.14/i其中:Fs―――转向机理论输出力(N)P―――油缸内工作压力(Pa)S―――油缸有效受压面积(m2)HT―――方向盘转矩(N.m)i―――转向机传动比(m/rev)在助力原地转向的情况下,原地阻力距主要靠液压油压力提供,同时方向盘输入力矩也起部分作用,考虑发动机怠速时动力泵的输出压力,按动力转向泵的最小压力计算,即:HT =3.6N.mP=4.6MPa(被选用油泵的最小压力)S=8.946cm2i=49.37mm/rev 时按照上述公式可得出Fs=4573N 大于 Fn,能克服原地转向阻力。
转向系统校核计算与设计指南
![转向系统校核计算与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1e428f6fab069dc50220193.png)
转向节臂计算力臂(mm) 转向垂臂计算力臂(mm) 原地阻力矩换算到当量杆上的阻力(N) 动力转向器输出到当量杆的拉力(N) 转向助力泵作用,方向盘的转动力(N) 转向助力泵失效,方向盘的转动力(N) 5.转向拉杆位于左极限位置状态 转向节臂计算力臂(mm) 转向垂臂计算力臂(mm) 原地阻力矩换算到当量杆上的阻力(N) 动力转向器输出到当量杆的拉力(N) 转向助力泵作用,方向盘的转动力(N) 转向助力泵失效,方向盘的转动力(N) 6.转向拉杆位于右极限位置状态 转向节臂计算力臂(mm) 转向垂臂计算力臂(mm) 原地阻力矩换算到当量杆上的阻力(N) 动力转向器输出到当量杆的拉力(N) 转向助力泵作用,方向盘的转动力(N) 转向助力泵失效,方向盘的转动力(N)
厦门金龙 技术中心 应青峰 2005.10.10 常用经验值,可以修改 计算结果,不能修改
转向垂臂长度(mm) 4.转向助力泵型号 工作流量(L/min) 最大工作压力(MPa) 公称排量n) 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速比 5.贮油罐型号 总容积(L) 最大贮油量(L) 最大通过油量(L/min) 安全开启压力(MPa) 6.发动机型号 最高转速(r/min) 怠速(r/min) 7.转向拉杆规格 球头一总成型号 球头一球销直径(mm) 球销沿其中心摆角(°) 球头二总成型号 球头二球销直径(mm) 球销沿其中心摆角(°) 8.方向盘半径(mm) 9.悬架型式
设计结论:此K01旅游车型的动力转向系统匹配是比较成功 的,直接鉴借了原东风杭汽R13底盘的转向系统,并做了拉杆 加粗提高安全性能改进,优化了转向系统。由此表的右方数 据结果可得出:前悬架系统与转向拉杆系统的运动协调基本 上符合此车型的设计要求;动力转向系统的各总成件基本参 数是相互匹配的,并能比较优良的完成协调运动。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及验证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及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cd177001711cc7930b71645.png)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齿条力;电机匹配
1 引言 转向系统影响着汽车行驶中的操纵稳定
性以及行车安全,是汽车重要的系统之一。电 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简称 EPS)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势, 成为目前转向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
机满足工作运行及安全考虑,考虑高温下的
磁场衰退,一般会要求电机有 10% 扭矩余量,
综合有以下公式:
F 推 >Fmax
(3-5)
Td
≥
1.1·(
Fmax·C 2000π·iw·η1·η2·η3
-
Th iw·η1
)
(3-6)
其中:
TC— 转 向 管 柱 输 出 扭 矩,N.m;T d— 电 机输出最大转矩,N·m;Th—最大方向盘转矩, N·m,取 5N·m;η1—电机及减速机构传 动效率,取 0.9;η2—转向中间轴传动效率, 取 1;η3—转向器传动效率;
系统内部摩擦阻力,此时最大齿条力计算如
下公式:
TL Fmax= max
+F f=
M r+M G
L
+F f
(2-4)
其中:Fmax—最大齿条力,N;
Ff— 转 向 系 统 内 部 摩 擦 阻 力, 取
Ff=200N;
L—转向节臂有效长度(图 3),mm。
图 2 主销的内倾角和主销偏移距(以左 轮为例)
定转速为:
n=nv·iw 电机额定输出功率计算:
(3-7)
P N=
Td·n 9.549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cc169baf1ffc4fff47ace1.png)
1 汽车转向零碎的功能之杨若古兰创作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活动方向.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零碎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纵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发生很大的方向盘转角输入,汽车的活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零碎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候,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感化有必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候,主如果通过力输入来把持汽车.1.2 将整车及轮胎的活动、受力情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类反馈,通常称为路感.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撼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活动、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的活动形态,但最次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是以良好的路感是良好的操稳性中不成缺少的部分.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从转向零碎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零碎构成了人车闭环零碎,是驾驶者对汽车把持控制的一个关键零碎.2转向零碎设计的基本请求转向系是用来坚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包管各转向轮之间有调和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请求如下: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间(瞬心)扭转,任何车轮不该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请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纵波动性.实际上,没有哪一款汽车能完整满足这项请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普通在经常使用转向角内(内轮15°~25°范围)使转向内外轮活动关系迫近上述请求.2.2 良好的回正功能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主动返回到直线行驶地位,并波动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次要由悬架零碎所决定的前轮定位参数确定,普通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身分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零碎的逆效力等.2.3汽车在任何行驶形态下,转向轮不得发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2.4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活动不调和所形成的活动干涉应尽可能小,因为活动干涉使转向轮发生的摆动应最小.汽车转弯行驶时,感化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感化,内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添加,使悬架上的载荷发生呼应变更.若转向桥采取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机构时,则内侧板簧因载荷减小而长度缩短,外侧板簧因载荷添加而长度添加,导致车轴在水平面内绝对车身转过一个角度,发生轴转向效应.转向直拉杆和纵拉杆的活动关系必须与之适应,使轴转向效应趋于缺乏转向.当转向桥为独立悬架、螺旋弹簧机构时,内侧弹簧因载荷减小而长度添加,车轮绝对车身下跳,外侧弹簧因载荷添加而长度减小,车轮绝对车身上跳,因转向横拉杆外球头从活动学上来说,是转向轮的一部分,内球头属于车身的一部分,外球头随车轮上下跳动所构成的轨迹必须与内球头所在中间点相适应.这就是传统转向理论中所说的断开点校核.实际上,古代汽车设计中,合理利用这个活动轨迹的干涉,使得活动干涉形成的车轮偏转方向(侧倾转向)与转向方向相反,有助于实现缺乏转向.2.5良好的机动性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功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轨迹计算,使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最小转弯直径是汽车机动性的评价目标.影响最小转弯直径的身分有:汽车轮距、轴距、轮胎侧偏刚度、无效转向节臂长,转向器行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摇臂摆角(轮回球式转向器)、转向摇臂长(轮回球式转向器)、转向梯形的安插方式等.2.6 转向把持轻便性转向把持轻便性的评价目标通常有两项:驾驶者感化在方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方向盘总圈数.机械转向零碎的轿车,外行驶直达向时的切向力应为50~100N.有助力转向零碎的轿车,此力为20~50N.K1哈弗为27N±3N.轿车方向盘总圈数不得大于4圈,货车不得大于6圈.M11机械转向零碎方向盘总圈数3.825,液压助力转向零碎方向盘总圈数3.083.对于无助力零碎,方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由转向系力传动比决定,方向盘总圈数等于转向器总圈数.方向盘总圈数多和切向力越大都容易使驾驶者疲劳.根据机械道理,方向盘总圈数越多,切向力就越小,两者成反比.只要合理对方向盘总圈数和切向力取值,才干有一个好的转向把持轻便性.对于有助力转向零碎,可以实现少的方向盘总圈数和小的方向盘切向力.但须要留意助力特性,虽然实现了好的转向把持轻便性,却容易出现转向高速发飘、转向发贼景象,破坏把持波动性.2.7直线行驶波动性转向零碎和悬架零碎密切相干,必须使转向零碎与悬架零碎合理匹配,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直线行驶波动性,良好路面不得出现的行驶跑偏.行驶跑偏与车辆的制作拆卸有很大关系.当转向轮碰到一个小的妨碍物时,车轮发生偏转,这时候汽车应具有快速回到直线行驶地位的能力.轮回球式转向器设计成变传动比,摇臂轴扇齿的两头齿(转向器的中位)齿厚比两边的大,与螺母齿条啮合时,转向器两头地位有相当于锁紧的功能.以达到保持直线行驶波动的目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将齿条两头经常使用几齿的齿间设计得比较小,与小齿轮啮合时,转向器两头地位有相当于锁紧的功能.以达到保持直线行驶波动的目的,同时也达到间隙抵偿的目的.2.8 转向轮碰到妨碍物后,传递给方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转向轮碰到妨碍物后,传递给方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否则会出现“打手”景象.防止“打手”景象的无效措施有:在转向把持机构中添加挠性万向节,加装转向阻尼器(减振器),提高转向零碎逆效力等手段.2.9 该当有汽车碰撞时对驾驶者的防伤机构当发生车祸时,一方面,车辆前端被压溃,使得转向管柱和转向轴向上向后挪动(也就是向窜向驾驶者头胸部).另一方面,驾驶者紧急制动或则被撞时汽车突然停止,驾驶者在强大惯性力感化下,上半身冲向方向盘,伤害驾驶者.为防止这类风险,就请求转向管柱在轴向不克不及是刚性的,在转向管柱两个方向应具有溃缩和吸能功能,缓冲车身前部的冲击和驾驶者的冲击.顺便提一下,系平安带是非常无效的一个措施. 2.10 转向轮与方向盘偏转方向分歧转向零碎必须做活动分析,最起码要包管的是:汽车在前进时,往左动弹方向盘时,汽车应向左转,右打右转.2.11适宜的缺乏转向度(了解)汽车等速行驶时,敏捷给方向盘一个角度输入,使转向轮敏捷发生偏转,汽车进入一个稳态呼应---等速圆周行驶.这时候,汽车发生一个绕Z轴线的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与转向轮转角的(或者方向盘的转角)的比值称为转向灵敏度.横摆角速度增益---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线性关系时,即它们函数关系为不断线,斜率为定值,称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表示为:坚持不异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保持在一个恒定值.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减小趋势,称汽车具出缺乏转向特性.表示为:坚持不异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愈来愈大.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添加趋势,当车速度超出临界车速时,横摆角速度趋于无量大,称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表示为:坚持不异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愈来愈小.中性转向很容易转化为过多转向,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波动性,因为其转弯半径愈来愈小,横摆加速度愈来愈大,汽车将发生激转而侧滑摔尾或者翻车,是以汽车都应具有适宜的缺乏转向特性.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特性次要影响身分:吊挂零碎、转向零碎和整车的质心地位、轴距、轮距等参数.3 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的概念:转向节绕车身(或车架)动弹的轴线.对于大多数货车客车的非独立吊挂,其主销是转向节与转向桥拳部连接的实实在在的主销.对于独立吊挂的轿车,双摆臂结构的主销是下摆臂外球心与上摆臂球心的连线.麦弗逊吊挂的主销是下摆臂外球心与前滑柱与车身铰接点的连线.3.1 主销后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纵向垂面内,主销上部向后倾斜一个角度r,称为主销后倾角.当主销具有后倾角时,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A 将位于车轮与路面接触点的前面.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若转向轮偶然受到外力感化而稍有偏转(例如向右偏转,如图中箭头所示),能发生回正感化.也就是说,因为主销后倾角,汽车具有了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轮胎接地点B向主销作垂线,B点与垂足点的距离L是车轮发生回正力矩的力臂,因主销后倾角普通不大,如K1为3°±30’°±30’,在三维模拟技术尚不成熟的传统设计理论中,便于计算,普通以主销穿地点A与B点距离作为评价回正力矩的主参数.这个距离叫做后倾拖距ξ.回正力矩M=ξ* F y附加转角δ= F y/C sF y----汽车受到的侧向力,与汽车质量、侧向加速度成反比.C s----转向零碎刚度,包含转向节、转向器、转向管柱的刚度.回正力矩M,附加转角δ就是转向零碎的力反馈和角反馈.ξ越大回正力矩越大,同时,车辆转向时,这个力矩就成了转向须要克服的阻力矩,转向也变得困难.回正力矩与后倾拖距ξ和车速v的平方都成反比例关系.汽车中高速的回正力矩次要来自于后倾拖距ξ.3.2 主销内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横向垂面内,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线的夹角为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的感化是使车轮主动回正.通常车轮轴线不在水平面,为了方便说明,这里假设直线行驶时车轮轴线在水平面上.对于车轮轴线不在水平面的情况,只需把下图的水平面改为锥面.如下图所示,考虑该水平面上和主销有交点的直线,主销与这些直线的夹角有一个最大值.而汽车直线行驶时,车轮轴线与主销的交角恰为这个最大值.车轮轴线与主销夹角在转向过程中是不变的,当车轮转过一个角度,车轮轴线就离开水平面往下倾斜,导致车身上抬,势能添加.如许汽车本人的重力就有使转向轮回复到本来两头地位的后果.因为主销内倾,前轮转向时将使车身有抬高的倾向,这类零碎位能的提高发生回正力矩M'.假设Q为轮荷,δ为前轮转角,有如下关系:M'=(Q*C*sin(2β)*sinδ)/2可以看出,M'与侧向力F y有关,有:M比M'在高速时大得多,低速时,M'比M大得多.所以说:汽车低速时回正次要由主销内倾角决定.同样主销内倾角β越大,转向越困难.3.3 车轮外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横向垂面内,车轮平面与地面垂线的夹角为前轮外倾角.如果空车时车轮的安装正好垂直于路面,则满载时车桥因承载变形而可能出现车轮内倾,如许将加速车轮胎的磨损.另外,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力沿轮毂的轴向分力将使轮毂压向外端的小轴承,加重了外端小轴承及轮毂紧固螺母的负荷,降低它们的寿命.是以,为了前轮有一个外倾角.但是外倾角也不宜过大,否则也会使轮胎发生偏磨损.古代汽车设计中也有将车轮外倾角α取为负值,比方M11的车轮外倾角α为-1°±30’,其目的是使转向轮在转向时,车轮上下跳动惹起的车轮偏转方向与车身在离心力感化下的偏转方向分歧,提高操纵波动性.3.4 车轮前束车轮有了外倾角后,在滚动时就类似于滚锥,从而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开.因为转向横拉杆和车桥的束缚车轮不致向外滚开,车轮将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向内滑的景象,从而添加了轮胎的磨损.为了防止这类因为圆锥滚动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将两前轮适当向内偏转,即构成前轮前束.前束的度量方式有两种:在水平面内,摆布车轮两头平面在前后两侧的间距差,既A-R,如M11为0~2mm.另一种是车轮中间平面与纵向平面的夹角.驱动轮的前束构成推力线,推力线必须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重合,否则出现行驶跑偏.4 机械转向零碎结构上面是机械转向零碎次要部件介绍4.1 机械转向器—转向履行机构4.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有四种方式:正面输入,两端输出.这是普遍采取的方式.M11也是这类.两头输入两端输出,其最大的好处是:一个汽车同时开发摆布舵时,转向器可以共用,不必从头开发.其缺点是:考虑共用,齿轮轴和齿条轴线必须垂直,齿轮和齿条的螺旋角不克不及取的较大.如许,齿轮齿条堆叠系数低,承载能力也低,齿轮齿条平顺性也差.正面输入,两头输出,如许转向横拉杆可以做得较长,主如果满足与吊挂匹配和安插的须要.正面输入,一端输出.很少采取.长安奥托采取这类结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基本参数:在整车坐标系下,内外球头中间坐标、输入轴与齿条沿压块中间线的投影点、输入轴与齿条夹角(即安装角),这须要在整车安插阶段确定.特别是内外球头中间必须与吊挂所决定的转向节的活动轨迹充分调和.转向器基赋功能参数:力特性、线角传动比、齿条行程、输入轴总圈数(普通来说就是方向盘总圈数)、转向器逆效力、转向器正效力、齿轮齿条啮合间隙特性、静扭刚度.线角传动比i=m n*z*π/cosαi 输入轴动弹一圈,齿条的行程m n齿轮、齿条法面模数z小齿轮齿数α齿条倾角必须的实验:力特性实验、正驱动疲劳实验、逆驱动疲劳实验、冲击强度实验、静扭破坏实验、耐腐蚀性实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长处:A 结构紧凑简单,分量轻,安插容易,不须要象轮回球式转向器所必须的转向摇臂、直拉杆、纵拉杆;B 传动效力高,可达90%以上;C 有主动抵偿间隙安装,还可以改变转向零碎刚度,防止工作时发生的冲击和乐音;D 因其逆效力高,对车轮的回正力矩传递到方向盘的阻滞力小,转向零碎容易回正.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缺点:A 因其逆效力高,易出现打手景象;B 因齿轮齿条模数普通取的较低,承载能力低,普通只能用于轿车和小型客车.4.1.2其他类型转向器介绍4.1.2.1 轮回球式转向器轮回球式转向器轮回球式转向器是目前国内外利用最广泛的结构型式之一,普通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为了减少转向螺杆转向螺母之间的摩擦,二者的螺纹其实不直接接触,其间装有多个钢球,以实现滚动摩擦.转向螺杆和螺母上都加工出断面轮廓为两段或三段分歧心圆弧构成的近似半圆的螺旋槽.二者的螺旋槽能配合构成近似圆形断面的螺旋管状通道.螺母正面有两对通孔,可将钢球从此孔塞入螺旋形通道内.转向螺母外有两根钢球导管,每根导管的两端分别拔出螺母正面的一对通孔中.导管内也装满了钢球.如许,两根导管和螺母内的螺旋管状通道组合成两条各自独立的封闭的钢球"流道".转向螺杆动弹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向螺母,螺母即沿轴向挪动.同时,在螺杆及螺母与钢球间的摩擦力偶感化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管状通道内滚动,构成"球流".在转向器工作时,两列钢球只是在各自的封闭流道内轮回,不会脱出.轮回球式转向器的长处:A 因为在螺杆螺母间有可以轮回的钢球,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因此传动效力高,可达85%以上;B 可以包管足够的耐磨功能,因此有足够的使用寿命;C 间隙调整容易(很难实现主动调整),工作平稳可靠;D 很容易实现变传动比功能.轮回球式转向器的缺点:A逆效力高,易出现打手景象;B 结构复杂,制作精度请求高;C 安插困难,普通用于安插空间大的货车和客车(也因为其承载能力高).4.1.2.2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以转向蜗杆为主动件,其从动件是装在摇臂轴曲柄端部的指销.转向蜗杆动弹时,与之啮合的指销即绕摇臂轴轴线沿圆弧活动,并带动摇臂轴动弹.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长处:A 容易实现变传动比;B 间隙调整容易,制作较轮回球简单.缺点太多:销子不克不及自转,磨损快;正逆效力都低等待,基本曾经淘汰.4.2 转向管柱及万向节、方向盘—转向把持机构4.2.2转向管柱及万向节M11转向管柱结构转向管柱及万向节的基本功能:1 将驾驶者给方向盘的操舵力矩和角度位移传递给转向器;2 传递转向器获得的路面和汽车行驶的情况等信息;3 驾驶者免伤害功能.对高级轿车还应具有的舒适性功能:方向盘角度可调;方向盘高度可调等,对装有阻尼器(如挠性万向节)还具有衰减路面冲击的感化.另外还应具有:组合开关安装、点火开关、装潢罩等安装性的撑持功能.设计请求:除需满足上述功能请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请求:根据机械道理可知,双十字轴万向节的等速两个须要条件为:三订交轴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和两轴间夹角的绝对值相等.但因为整车安插原因,基本不克不及满足等速条件,且方向盘的动弹速度很低,对等速要不高.但也请求两轴间空间夹角α、β不得大于35°,最好低于30°,否则十字轴轴承工况恶化,寿命降低,且转向零碎效力降低,回正功能差.转向管柱及万向节的基本实验:驱动力矩实验、水平静态刚度、垂直静态刚度、扭转耐久试验、扭转耐久强度、转向柱抗扭强度、方向锁套抗扭力矩、轴承拉出力、滚针轴承的拔出力、滑动阻力、静扭强度、耐腐蚀性实验. 4.2.2 方向盘方向盘普通为两辐条、三辐条或四辐条外形.方向盘属于外观件,对其外型和概况质量有较高请求.其结构是采取内骨架,外包PV发泡材料,也有再外包真皮.骨架由焊接钢管或者镁合金制作,出于碰撞请求,骨架应具有向下曲折变形的能力,以达到吸能的目的.对于方向盘的台架实验有多项请求,如:身体撞击试验、静扭强度试验、骨架总成扭转曲折试验、耐汗实验等.5 动力转向零碎结构动力转向零碎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零碎,它是在机械转向零碎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安装而构成的.其中属于转向加力安装的部件是:转向油泵、转向油管、转向油罐和位于全体式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当驾驶员动弹转向盘时,转向横拉杆拉(推)动转向节,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5.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请求1)活动学上应坚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动弹转向盘的转角之间坚持必定的比例关系.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感化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之为“路感”. 3)当感化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Fh≥0.025-0.190kN时(因汽车方式分歧而异),动力转向器就应开始工作.4)转向后,转向盘应主动回正,并使汽车坚持在波动的直线行驶形态.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动弹后,零碎内压力能很快增加到最大值.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零碎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功能好,内、外泄露少.5.2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器是在机械转向器添加了转向控制阀和动力油缸构成,上面次要介绍控制阀和动力油缸的工作道理.5.2.1工作道理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与阀套的地位关系如图中所示.自泵来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向动力缸两端,动力缸两端油压相等.驾驶员动弹方向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绝对地位发生改变,使得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泵的液压油流入动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动力缸促进汽车左传或右转.5.2.2动力转向器的力特性动力转向器的控制阀(以转阀为例)实际上是一个液压伺服阀,应用流体力学中的薄壁小孔道理,在活塞缸的两端建立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服从伯努利方程,根据阀芯阀套的过流面积和零碎流量进行计算.施加在输入轴(方向盘)上的力矩的变更惹起阀芯阀套的过流面积的变更,过流面积的变更决定压力差的大小,以实现分歧转向形态下的力输出.这个压力差与输入轴的输入力矩的关系就是转向器的力特性.下图是M11转向器力特性曲线.A区,是直线行驶地位附近小角度转向区,称为不灵敏区.不灵敏区不克不及取得过宽,否则会出现操舵力偏大.如果过窄,汽车高速行驶时,稍微一动方向盘,转向器敏捷助力,易出现“发飘”,行驶失去波动性,另一方面,转向动作结束后,车轮回正力矩驱动阀芯,弹性元件(扭杆)的变形不克不及克服转向管柱和方向盘的动弹惯量,将打开控制阀,发生压力,平衡回正力矩,汽车将不克不及回正.C区经常使用快速转向行驶区,称为建压区.请求助力感化明显,油压曲线的斜率添加教大,曲线由平缓变陡.D 区汽车原地转向或调头时,输入转矩进入最大区段,请求助力后果达到最大,故油压曲线呈直线上升.B区称为过度区,是A区和C区的过度区域,是其他三个区域较宽的平滑过度区域.A、C、D区的过度必须平滑,否则会恶化转向器手感,且易出现因液流突变而发生的冲击噪声和共振.曲线摆布两侧应对称,其对称性影响摆布操舵力大小,对称性应大于85%.转向器基赋功能参数:线角传动比、齿条行程、输入轴总圈数、转向器逆效力、转向器正效力、无油压驱动力矩特性、逆驱动力特性、控制阀力特性、最大工作压力、零碎流量.必须的实验:功能实验、内泄露实验、外泄露实验、力特性实验、正驱动疲劳实验、逆驱动疲劳实验、冲击强度实验、静扭破坏实验、耐腐蚀性实验、超压实验、清洁度测定.5.2转向油泵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零碎的动力源.转向油泵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助力缸提供必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转向油泵有多种结构:叶片泵、齿轮泵、柱塞泵等,轿车经常使用叶片泵.下图是叶片泵工作道理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扭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及高压油的感化下紧贴在定子的内概况上.其工作容积开始由小变大,从吸油口吸进油液;而后工作容积由大变小,紧缩油液,经压油口向外供油.因为转子每扭转一周,每个工作腔都各自吸、压油两次,故将这类型式的叶片泵称为双感化式叶片泵.双感化叶片泵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而且各自的中间角是对称的,所以感化在转子上的油压感化力互相平衡.是以,这类油泵也称为卸荷式叶片泵.转向油泵的基本参数:。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5fa00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f.png)
第3章设计计算3.1 汽车转向系主要参数的选择3.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等,如图3-1所示。
图3-1汽车的主要参数尺寸(1)轴距轴距L的选择要考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轴距短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
但轴距过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
因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响。
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求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轻型货车、鞍式牵引车和矿用自卸车等车型要求有小的转弯半径,故其轴距比一般货的短,而经常运送大型构件、长尺寸或轻抛货物的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则轴距可取得长一些。
汽车总质量愈大,轴距一般也愈长。
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有影响。
当轴距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
(2)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改变汽车轮距B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发生变化、增大轮距则车厢内宽随之增加,并导致汽车的比功率、币转矩指标下降,机动性变坏。
受汽车总宽不得超过2.5m限制,轮距不宜过大。
但在选定的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间隙。
在确定后轮距B2时,应考虑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以及它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
(3)外廓尺寸汽车的外廓尺寸包括其总长、总宽、总高。
它应根据汽车的类型、用途、承载量、道路条件、结构选型与布置以及有关标准、法规限制等因素来确定。
GB1589-79 对汽车外廓尺寸界限做了规定,总高不大于4m,总宽(不包括后视镜)不大于2.5m;外开窗,后视镜等突出部分宽250mm。
转向泵与系统匹配计算公式
![转向泵与系统匹配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768319a76e58fafab00390.png)
附录Ⅱ: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性能参数计算和设计方法1.力矩Mr 的计算:转向器的扭矩取决于汽车整体转向桥承重载荷、轮胎气压、路面情况及转向桥设计参数,计算公式:Mr =3/)/(131P G f --------------------------公式1式中: • 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N.mm ;• f-------轮胎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7;• G 1-----转向前桥负荷,N ;• P-------轮胎气压,MPa ;2.转向所需最小工作压力Pmin 及理论流量Qo 计算:根据公式1计算的力矩Mr 和所选转向器的缸径,Pmin =)]([10S S R M F r -*÷ ------------------公式2式中: • Pmin-------转向的最小工作压力,MPa ;• Mr------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 N.m ;• S 0------油缸工作面积,㎡;• S 1------螺杆外径所占面积,㎡ ;• R F ------扇形齿分度圆半径,m 。
理论流量(Qo)是根据转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计算:Q 0=60ntS ----------------------------------公式3式中: • n —汽车方向盘最大瞬时转速(转/秒),轿车取 1.5r/S, 其它车辆取1.25r/S ;• t---助力方向机丝杆螺距;• S---助力方向机油缸实际工作面积;3.转向油泵的最大压力Pmax 设计:公式2计算出的转向压力是转向所需要的最小工作压力,由于转向油泵具有安全保护作用,必须保证转向压力不得大于转向油泵设计的安全压力,建议设计的转向压力为安全QC/T ×××-20××压力的85%,例如:转向压力为8MPa ,那么油泵的安全压力则设计为10MPa 。
同时该工作2 压力也是对转向器的安全保护压力。
动力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动力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ee6b2b1755270722192ef76a.png)
动力转向系统的匹配与计算一、动力转向器与转向油泵的匹配选择一、已知如下条件满载前轴负荷:G1= 7500×9.8 = 73500 N(载货25000 kg)轮胎气压:p = 0.91 Mpa(标准规定)(轮胎10.00-20-18PR)p = 1.1 Mpa(实际常用)(轮胎10.00-20-18PR)轮胎与路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f = 0.7转向摇臂长:l1= 280 mm转向节臂长l2= 298 mm转向盘半径Rsw= 225 mm转向油泵最高油压:P = 10 Mpa转向油泵控制流量:q = 16 L/min转向器最大输出扭矩:Mmax = 3450 N·m转向器角传动比:iw= 20.5转向系统效率:η= 75%转向器的齿扇分度圆半径:r = 44 mm转向器的摇臂轴摆角:α = ±40.83°转向轮的转角为:β= 32.49°转向器油缸直径:D = 100 mm转向螺杆螺距:t = 13.5 mm二、系统油压1、汽车的原地转向阻力距MrM r =f3G13p=0.73×7350030.91≈ 4874018 N·mm2、验算最小转向摇臂长l1β·l2α·l1 =32.49×29840.83×235=237.1235≈ 1.009,在0.85~1.1之间,满足要求。
3、不加方向助力时原地转向的方向盘转向力F h =l1Mrl2Rswiwη=4874018×235298×225×20.5×0.75≈ 1111 N4、转向直拉杆受力大小F = Mrl2=4874018298≈ 16356 N5、转向摇臂轴受到的力矩M = F×l1= 16356×235 ≈ 3843660 N·mm < 4450000 N·mm 6、转向器油缸实际工作面积S = π(D2-d2)4=π·10024≈ 7853.98 mm27、系统所需油压p =MS·r=38436607853.98×44≈ 11.12 N·mm2 = 11.12 MPa > 10 MPa三、系统工作流量1、取转向盘转速为1.25r/s,根据汽车工程手册所述方法计算油泵理论工作流量为:Q= 60ntS = 60×1.25×13.5×7853.98 = 7952154.75 mm3≈ 8.0 L实际需要流量为:Q 1 =(1.5~2)Q+Q2=(1.5~2)8.0+8.0×15% = 13.2~17.2 L2、取转向盘转速为1.5r/s,根据汽车设计手册所述方法计算油泵理论控制流量为:Q = S·V = S·n·t = 7853.98×90×13.5 = 9542585.7 mm3≈ 9.54 L实际控制流量为:Q’= Q/0.85 = 9.54/0.85 = 11.2 L二、转向油管的选择1、吸油管:v = 0.5 m/s时:d = 216×10-360·π·0.5≈ 0.0261 m = 26.1 mmv = 1.5 m/s时:d = 216×10-360·π·1.5≈ 0.0151 m = 15.1 mm2、回油管:v = 1.5 m/s时:d = 216×10-360·π·1.5≈ 0.0151 m = 15.1 mmv = 2 m/s时:d = 216×10-360·π·2≈ 0.0130 m = 13.0 mm3、高压油管:v = 2.5 m/s时:d = 216×10-360·π·2.5≈ 0.0117 m = 11.7 mmv = 5 m/s时:d = 216×10-360·π·5≈ 0.0082 m = 8.2 mm(橡胶软管:v < 4 m/s时:d > 216×10-360·π·4≈ 0.0092 m = 9.2 mm)根据实际使用时修整得下表:三、转向油罐的选择1、转向器容积:V 1 =1002·π4×(13.5×5.5) = 582862.5 mm2≈ 0.58 L2、转向液压管路容积:V 2 =192·π4×490+162·π4×2130+12.52·π4×1920 ≈ 138929+428262+235619= 802810 mm2≈ 0.80 L3、转向油罐容积:油罐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容积,可按空气/油约为1:1确定,即:V3> 2×(0.58+0.80) = 2.76 L因此取:V3= 1.5 L4、总加油量约为:V = V1+V2+V3= 0.58+0.80+1.5 = 2.88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
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
这时,基本上是角输入。
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
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
实际上,没有哪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增加,使悬架上的载荷发生相应变化。
若转向桥采用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机构时,则侧板簧因载荷减小而长度缩短,外侧板簧因载荷增加而长度增加,导致车轴在水平面相对车身转过一个角度,产生轴转向效应。
转向直拉杆和纵拉杆的运动关系必须与之适应,使轴转向效应趋于不足转向。
当转向桥为独立悬架、螺旋弹簧机构时,侧弹簧因载荷减小而长度增加,车轮相对车身下跳,外侧弹簧因载荷增加而长度减小,车轮相对车身上跳,因转向横拉杆外球头从运动学上来说,是转向轮的一部分,球头属于车身的一部分,外球头随车轮上下跳动所形成的轨迹必须与球头所在中心点相适应。
这就是传统转向理论中所说的断开点校核。
实际上,现代汽车设计中,合理利用这个运动轨迹的干涉,使得运动干涉造成的车轮偏转方向(侧倾转向)与转向方向相反,有助于实现不足转向。
2.5 良好的机动性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轨迹计算,使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
最小转弯直径是汽车机动性的评价指标。
影响最小转弯直径的因素有:汽车轮距、轴距、轮胎侧偏刚度、有效转向节臂长,转向器行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摇臂摆角(循环球式转向器)、转向摇臂长(循环球式转向器)、转向梯形的布置形式等。
2.6 转向操纵轻便性转向操纵轻便性的评价指标通常有两项:驾驶者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方向盘总圈数。
机械转向系统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时的切向力应为50~100N.有助力转向系统的轿车,此力为20~50N。
K1哈弗为27N±3N。
轿车方向盘总圈数不得大于4圈,货车不得大于6圈。
M11机械转向系统方向盘总圈数3.825,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方向盘总圈数3.083。
对于无助力系统,方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由转向系力传动比决定,方向盘总圈数等于转向器总圈数。
方向盘总圈数多和切向力越大都容易使驾驶者疲劳。
根据机械原理,方向盘总圈数越多,切向力就越小,两者成反比。
只有合理对方向盘总圈数和切向力取值,才能有一个好的转向操纵轻便性。
对于有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少的方向盘总圈数和小的方向盘切向力。
但需要注意助力特性,虽然实现了好的转向操纵轻便性,却容易出现转向高速发飘、转向发贼现象,破坏操纵稳定性。
2.7直线行驶稳定性转向系统和悬架系统密切相关,必须使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合理匹配,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直线行驶稳定性,良好路面不得出现的行驶跑偏。
行驶跑偏与车辆的制造装配有很大关系。
当转向轮遇到一个小的障碍物时,车轮发生偏转,这时汽车应具有快速回到直线行驶位置的能力。
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成变传动比,摇臂轴扇齿的中间齿(转向器的中位)齿厚比两边的大,与螺母齿条啮合时,转向器中间位置有相当于锁紧的功能。
以达到维持直线行驶稳定的目的。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将齿条中间常用几齿的齿间设计得比较小,与小齿轮啮合时,转向器中间位置有相当于锁紧的功能。
以达到维持直线行驶稳定的目的,同时也达到间隙补偿的目的。
2.8 转向轮碰到障碍物后,传递给方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转向轮碰到障碍物后,传递给方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否则会出现“打手”现象。
避免“打手”现象的有效措施有:在转向操纵机构中增加挠性万向节,加装转向阻尼器(减振器),提高转向系统逆效率等手段。
2.9 应当有汽车碰撞时对驾驶者的防伤机构当发生车祸时,一方面,车辆前端被压溃,使得转向管柱和转向轴向上向后移动(也就是向窜向驾驶者头胸部)。
另一方面,驾驶者紧急制动或则被撞时汽车骤然停止,驾驶者在强大惯性力作用下,上半身冲向方向盘,伤害驾驶者。
为避免这种危害,就要求转向管柱在轴向不能是刚性的,在转向管柱两个方向应具有溃缩和吸能功能,缓冲车身前部的冲击和驾驶者的冲击。
顺便提一下,系安全带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措施。
2.10 转向轮与方向盘偏转方向一致转向系统必须做运动分析,最起码要保证的是:汽车在前进时,往左转动方向盘时,汽车应向左转,右打右转。
2.11适宜的不足转向度(了解)汽车等速行驶时,迅速给方向盘一个角度输入,使转向轮迅速发生偏转,汽车进入一个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行驶。
这时,汽车产生一个绕Z轴线的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与转向轮转角的(或者方向盘的转角)的比值称为转向灵敏度。
横摆角速度增益---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线性关系时,即它们函数关系为一直线,斜率为定值,称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表现为:保持相同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维持在一个恒定值。
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减小趋势,称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表现为:保持相同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越来越大。
横摆加速度与车速成非线性关系,其斜率呈增加趋势,当车速度超过临界车速时,横摆角速度趋于无穷大,称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表现为:保持相同的方向盘转角,提高车速,汽车的转弯半径越来越小。
中性转向很容易转化为过多转向,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由于其转弯半径越来越小,横摆加速度越来越大,汽车将发生激转而侧滑摔尾或者翻车,因此汽车都应具有适宜的不足转向特性。
转向灵敏度和转向特性主要影响因素: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整车的质心位置、轴距、轮距等参数。
3 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的概念:转向节绕车身(或车架)转动的轴线。
对于大多数货车客车的非独立悬挂,其主销是转向节与转向桥拳部连接的实实在在的主销。
对于独立悬挂的轿车,双摆臂结构的主销是下摆臂外球心与上摆臂球心的连线。
麦弗逊悬挂的主销是下摆臂外球心与前滑柱与车身铰接点的连线。
3.1 主销后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纵向垂面,主销上部向后倾斜一个角度r,称为主销后倾角。
当主销具有后倾角时,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A 将位于车轮与路面接触点的前面。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若转向轮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稍有偏转(例如向右偏转,如图中箭头所示),能产生回正作用。
也就是说,因为主销后倾角,汽车具有了维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轮胎接地点B向主销作垂线,B点与垂足点的距离L是车轮产生回正力矩的力臂,因主销后倾角一般不大,如K1为3°±30’,M11为2.5°±30’,在三维模拟技术尚不成熟的传统设计理论中,便于计算,一般以主销穿地点A与B点距离作为评价回正力矩的主参数。
这个距离叫做后倾拖距ξ。
回正力矩M=ξ* Fy 附加转角δ= Fy/CsFy----汽车受到的侧向力,与汽车质量、侧向加速度成正比。
Cs----转向系统刚度,包括转向节、转向器、转向管柱的刚度。
回正力矩M,附加转角δ就是转向系统的力反馈和角反馈。
ξ越大回正力矩越大,同时,车辆转向时,这个力矩就成了转向需要克服的阻力矩,转向也变得困难。
回正力矩与后倾拖距ξ和车速v的平方都成正比例关系。
汽车中高速的回正力矩主要来自于后倾拖距ξ。
3.2 主销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横向垂面,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线的夹角为主销倾角。
主销倾角的作用是使车轮自动回正。
通常车轮轴线不在水平面,为了方便说明,这里假设直线行驶时车轮轴线在水平面上。
对于车轮轴线不在水平面的情况,只要把下图的水平面改为锥面。
如下图所示,考虑该水平面上和主销有交点的直线,主销与这些直线的夹角有一个最大值。
而汽车直线行驶时,车轮轴线与主销的交角恰为这个最大值。
车轮轴线与主销夹角在转向过程中是不变的,当车轮转过一个角度,车轮轴线就离开水平面往下倾斜,致使车身上抬,势能增加。
这样汽车本身的重力就有使转向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果。
由于主销倾,前轮转向时将使车身有抬高的倾向,这种系统位能的提高产生回正力矩M'。
假设Q为轮荷,δ为前轮转角,有如下关系:M'=(Q*C*sin(2β)*sinδ)/2无关,有:M比M'在高速时大得多,低速时,M'可以看出,M'与侧向力Fy比M大得多。
所以说:汽车低速时回正主要由主销倾角决定。
同样主销倾角β越大,转向越困难。
3.3 车轮外倾角当汽车水平停放时,在汽车的横向垂面,车轮平面与地面垂线的夹角为前轮外倾角。
如果空车时车轮的安装正好垂直于路面,则满载时车桥因承载变形而可能出现车轮倾,这样将加速车轮胎的磨损。
另外,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力沿轮毂的轴向分力将使轮毂压向外端的小轴承,加重了外端小轴承及轮毂紧固螺母的负荷,降低它们的寿命。
因此,为了前轮有一个外倾角。
但是外倾角也不宜过大,否则也会使轮胎产生偏磨损。
现代汽车设计中也有将车轮外倾角α取为负值,比如M11的车轮外倾角α为-1°±30’,其目的是使转向轮在转向时,车轮上下跳动引起的车轮偏转方向与车身在离心力作用下的偏转方向一致,提高操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