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雷达探测安全规定

合集下载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勘察地质结构和探测地下障碍物的工具,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情况的重要信息。

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非常重要,但是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规范要求。

1. 设备校准在使用地质雷达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需要检查雷达的射频能量、传输和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脉冲宽度、幅度和延迟等参数。

校准后,必须记录校准结果并确保其有效性。

2. 数据收集和处理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非常重要。

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雷达设备和传感器的正确设置和放置;- 确保传感器与土壤或岩石表面的良好接触;- 采集数据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距离,并保持传感器的垂直性;- 检查数据质量,如信号强度、背景噪声、传输和接收延迟等参数。

3. 数据解释和分析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需要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下结构的信息。

在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和勘察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 地质雷达数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需要与其他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验证;- 根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绘制清晰、准确的地质雷达剖面图和地下地质剖面图。

4. 数据存储和报告地质雷达的勘察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报告。

在数据存储和报告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规范的数据存储库;- 根据勘察需求和要求,编写清晰、准确的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应包括地质雷达勘察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过程、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需要具备可读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标注和说明。

5. 安全操作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勘察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勘察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现场安全要求。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地下探测的高科技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建筑工程、考古发掘等领域。

为了确保探地雷达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运行,以下是探地雷达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1 进行探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探测前,请务必检查探地雷达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所有连接线路连接牢固且无损伤。

•确保探测器外观无损伤并正确安装。

•确保探测器的电池充满电或使用外接电源。

•确保使用的软件已经正确安装并已进行了必要的设置。

1.2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环境•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在高温、湿润、腐蚀、辐射等条件下使用。

•避免将探测器暴露在阳光暴晒或高温环境中,同时也要避免在低温环境中使用。

•探测器不应被放置在靠近辐射源的地方,也不应遭受重击或震动。

1.3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摆动探测器。

•避免使用过多的功率或长时间的高功率输出。

•避免在强磁场和电场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探测器。

1.4 控制探测器的操作人员•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由熟练操作人员负责操作。

•操作人员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化指导书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探测器的各项规范和指南。

二、保养规程2.1 探测器的日常保养•在使用探地雷达时,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

•保养时应定期对探测器外观进行清洁和检查,在保养之前应停止使用。

•探测器外部应做到防潮、防尘和防腐蚀处理,尤其是接头和连接线梢头处理。

•探测器表面涂层易于脱落,请勿用化学清洗剂或带有酸性、碱性溶液的清洗液进行清洗。

2.2 探测器的存储和保管•在停止使用探地雷达后,请将其清洁,放入合适的防尘袋中,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的场所。

•在存放探测器时,应避免锈蚀、摩擦、震动和挤压等情况发生。

•探测器要经常检查,保证使用时无任何损坏,避免与潮湿环境相接触,避免长时间未使用。

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维探地雷达检测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维探地雷达是一种先进的地质勘探工具,通过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能够准确地探测地下的物质分布情况。

该技术在地质勘探、考古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三维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应的检测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深入了解三维探地雷达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三维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

通过解析其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过程,我们可以了解该技术是如何实现地下物质探测的。

随后,我们将探讨三维探地雷达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从地质勘探到考古学,从环境监测到资源探测,三维探地雷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正文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维探地雷达的检测规程。

由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合理的检测规程对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关键步骤,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参数选择和数据解读。

通过对三维探地雷达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技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鉴于其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三维探地雷达将会在未来的地质勘探和人文研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正文部分包括三维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检测规程三个小节;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展望和结束语三个小节。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进行概述,介绍三维探地雷达的基本情况和研究背景,并阐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简明扼要地介绍三维探地雷达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本文的框架进行阐述,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作业。

2.作业准备2.1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内容,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2.2熟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业主下发有关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

2.3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2.4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5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

3.技术要求3.1技术指标3.1.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3.1.2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3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3.2.1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3.2.2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详见图1。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详见图2、图3。

图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框图图2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图图3 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5.1.2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前应熟悉相应隧道的设计图纸,核对地质资料。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检测的高科技仪器,具有快速、高效、非破坏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地下管线、地质灾害等领域。

为了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保障勘探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和实施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地质雷达的有效、安全、便捷使用,提高勘探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和检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等。

三、地质雷达的管理1. 购置与备案(1)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和品牌认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备案,包括设备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购置时间等信息。

2. 日常检查与维护(1)地质雷达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地质雷达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修,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

3. 操作人员管理(1)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并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1. 勘探和检测前准备(1)确定勘探和检测的区域和目标,制定勘探和检测方案。

(2)检查地质雷达设备和相关配件,确保设备完好。

2. 地质雷达的设置与调试(1)选择适当的雷达探头和频段,根据勘探和检测的要求设置好地质雷达设备。

(2)对地质雷达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和处理(1)按照勘探和检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勘探和检测结果。

4. 数据报告和归档(1)编制勘探和检测报告,包括勘探和检测的区域、目标、数据采集情况、处理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地质测绘工作安全生产操作规程(3篇)

地质测绘工作安全生产操作规程(3篇)

地质测绘工作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地质测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需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

为了确保安全,下面将介绍地质测绘工作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在进行地质测绘工作前,必须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没有危险因素存在。

2. 对于需要进入特殊环境的地质测绘工作,必须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并严格遵守。

二、仪器设备操作1. 在操作仪器设备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严禁私自拆卸、调整和修理仪器设备,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并进行处理。

3. 使用仪器设备时,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三、环境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质测绘工作时,必须确保工作现场的通风条件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的积聚。

2. 如需进入到有限空间进行地质测绘工作,必须事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在进行室外测绘工作时,必须关注天气变化,避免恶劣天气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作业操作规范1. 在进行地质测绘工作时,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短路操作程序。

2. 在进行数据测量和记录时,必须保持仪器设备的稳定和准确性,并及时进行校准。

3. 严禁疲劳驾驶或操作,必要时应进行轮班操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在紧急情况下,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确保人员的安全。

如发生火灾、地震等,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在人员受伤或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并及时报告相关职责人,协助处理事故。

六、安全培训和督导1. 对参与地质测绘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七、总结和改进1. 在地质测绘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2.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和事故隐患,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一、概述地质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和地下探测的设备,利用电磁波的回波信号来探测地下物质构造和地质层位。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地质雷达的正确使用和保护设备的安全性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

二、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地质雷达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原理。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在使用地质雷达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调整合适的工作参数。

4.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设备与地面的良好接触,确保传感器能够稳定地接收地下回波信号,避免误差。

5. 操作人员应该了解待探测区域的地质信息和环境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参数设置。

6. 在进行探测时,应该保持设备平稳移动,避免抖动和冲击,以免影响数据采集。

7. 操作人员应该随时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指示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8. 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停止操作,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故障排除或寻求技术支持。

9. 操作人员应保护地质雷达设备,避免接触水和湿度过大的环境,严禁撞击、摔落或强烈震动。

10. 操作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清理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地质雷达时,应注意防止尖锐物品和化学品与设备接触,以免损坏设备。

2. 严禁将地质雷达设备用于未经允许的探测区域,避免引发潜在的安全问题。

3. 操作地质雷达时,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对数据采集造成干扰。

4. 操作人员应注意周围的人员和外部设备,避免发生意外碰撞和伤害。

5. 在进行实际探测时,应确保人员远离雷达辐射范围,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 严禁擅自拆卸和更改地质雷达设备,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和安全隐患。

7.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操作正确和数据准确可靠。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 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2016.09.08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2016.09.08
二:数据采集
1、启动采集软件;2、选择驱动;3、增益标定;4、选择测量区域;
5、设定采集参数;6、采集雷达数据;7、查看雷达数据并进行处理。三:保养、维护及安全须知
1、不得对设备系统进行打开和/或拆装一类的操作;2、所有电缆的连接,必须在关机状态下进行,在任何情况下,如需做任何连接改动,必须事先确认数据采集主机和计算机是否处于关机状态;3、当系统出于开机状态时,无论是在数据采集、后处理阶段或待机状态时,天线只许与被测表面相接触。请勿将天线直接对着人体;4、定期检查电缆,在连接时要查验电缆是否连接坚固,外表皮是否完好无损。




一:现场准备
1、被检测段衬砌上需有里程标号。每五米一个标。(标注里程标号);2、清理出被抽检段中路面存在的障碍物,保证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3、进行仰拱检测时,需将隧底中线或线路中线的石子或浮土清理干净,保持面上干燥不能有积水,如个别地段有积水需清理并铺上彩条布。以防泥浆粘于天线底部;4、现场需要熟悉施工的技术人员及调度员在场,以便核对里程及指挥车辆,同时需要2~3名工人配合等;5、需提供工程概况资料及检测段的隧道设计的围岩类型、衬砌厚度、钢筋间距、仰拱及仰拱填充厚度等设计资料。
地质雷达探测仪安全操作规程
仪器名称
地质雷达探测仪(IDS)
主要用途
探测目标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00MHz天线。
2、系统增益160dB
3、天线连接电缆(1m、5m、15m)
4、模/数转换32位
5、信噪比160dB
6、采样间隔0.002ns
环境要求
常温

地质雷达校验规范

地质雷达校验规范

地质雷达校验规范
一、目的
1.1本方法适用于地质雷达的校验。

1.2地质雷达用于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及超前地质预报。

1.3校验方法及依据:《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二、技术要求
1. 信号迭加次数可选择;
2. 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
3. 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4. 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
5. 信噪比不低于60 dB;
6. 目测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
7. 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

三、方法
目测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影响测量结果。

选定一个场地,用地质雷达测出其厚度。

四、比对
用由计量机构检定的钢卷尺在与地质雷达相同的部位测量出其厚度,与地质雷
达测出的厚度相对比,其误差允许±2cm。

五、校验仪器
钢卷尺5m。

六、校验结果的处理及判定
以比对的结果不超过误差值为合格。

七、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二年。

八、记录
地质雷达比对校验方法记录。

地质雷达记录校验员核验员。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四篇)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四篇)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是指针对地质勘探作业而制定的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进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组织管理要求:规定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等。

2. 作业环境要求:规定地质勘探作业场所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包括场地平整、通风良好、无积水等。

3. 作业设备要求:规定地质勘探作业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经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4. 作业操作要求:规定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和职业技能,遵守作业规程,正确使用工作工具和仪器设备,严禁违章操作。

5. 安全防护要求:规定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同时规定必要的集体防护措施和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警示标识等。

6. 灾害防治要求:规定地质勘探作业中可能面临的各类灾害,如塌方、溶洞、突水等,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是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二)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勘探活动,它涵盖了对地球地壳的物质、构造和能源等资源的调查和研究。

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规定是为了保障人员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规定,包括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等方面。

一、规章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人。

2. 安全作业规范。

制定详细的勘探作业规范,包括勘探区域的划分、勘探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等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探地雷达检测细则

探地雷达检测细则

探地雷达检测细则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物体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军事、勘探、建筑以及考古等领域。

为了确保探地雷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检测细则。

以下是探地雷达检测细则的一般要求:1.设备准备和操作:-在使用探地雷达之前,需要进行设备的准备调试,包括检查雷达天线的连接、电源供应以及数据传输和记录的正常性。

-在操作探地雷达时,应遵循设备使用手册的指导,并确保雷达与其他设备的正常协调工作,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全站仪。

2.地面准备:-在进行探地雷达检测之前,应对待测区域进行地面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草、移除障碍物、平整土地等,以确保雷达设备能够正确接触地面。

-在需要进行探地雷达传感器直接接触地表的情况下,例如在建筑物勘察或土壤测试中,需要清除地表上的任何污垢或碎片。

3.测点设置:-在进行探地雷达检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检测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测点的位置和间距。

-测点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探测深度和所用雷达设备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以确保较高的探测精度和信噪比。

4.整体扫描和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应根据地下目标的潜在位置和深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雷达工作模式和参数设置,例如频率、幅度范围和采样间隔等。

-可以采用扫描方式平行或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整体扫描,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地下区域,并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5.数据记录和处理:-确保探地雷达设备正确记录和存储所有的测量数据,并及时备份以避免数据丢失。

-在完成测量后,应及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去除不必要的噪声和干扰,提取和识别地下目标的特征和位置。

6.结果分析和解释:-在分析和解释探地雷达测量结果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背景知识,仔细分辨潜在目标和地下结构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结果的可视化与解释应遵循专业原则和标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探地雷达检测细则是确保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探查地下物体,并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地质雷达物理勘探试验检测标准与方法

地质雷达物理勘探试验检测标准与方法

地质雷达物理勘探试验检测标准与方法1 目的可用于测定土体密实情况及空洞检测、地下病害体探测、道路塌陷隐患检测、地层划分、岩溶、不均匀体探测等。

2 适用范围物理勘探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3 依据《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3222-2020《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CJJ/T 7-2017《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JGJ 437-2018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T/CMEA 2-20184 工作流程4.1 接受委托正式接手检测工作时,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即检测目的,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4.2 调查、资料收集为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主要收集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施工资料等。

5 地质雷达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5.1、系统增益大于150dB。

5.2、信噪比大于60dB。

5.3、采样间隔小于0.5ns,A/D模数转换大于16位。

5.4、计时误差小于1ns。

5.5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s。

5.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5.7实时监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6 地质雷达探测的规定:6.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涅尔带半径。

6.2 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地质雷达交底

地质雷达交底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地质雷达法技术交底长春春原工程检测1引用标准TB10223-202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753-2023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2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检测原理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检测介质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检测仪器。

它通过天线的连续拖动方式获得断面的扫描图像。

雷达利用移动天线放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反射、透射和折射。

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被与放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通过雷达主机准确记录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数据的技术处理,形成断面的扫描图,通过对图像的判读,推断出地下目标物的实际状况。

3技术资料3.1、供给检测段落的隧道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图纸、设计变更资料和施工记录等相关根底资料。

3.2、供给检测段落隧道衬砌参数。

4检测细则4.1根本规定4.1.1、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适用于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衬砌的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步。

4.1.2、地质雷达技术指标要求:a.系统增益不低于 150dB。

b.信噪比不低于 60dB。

c、模/数转换不低于 16 位。

d、信号迭加次数可选择。

e、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 0.5ns。

f、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

g、具有手动/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h、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

i、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j、具有屏蔽功能。

k、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 2m。

l、垂直区分率应高于 2cm。

4.1.3、测线布置:a、单线隧道布置测线 6 条:拱顶 1 条,左右拱腰各 1 条,左右边墙各 1 条,隧底 1 条。

b、双线隧道布置测线 7 条:拱顶 1 条,左右拱腰各 1 条,左右边墙各 1 条,左右隧底各 1 条。

c、三线隧道布置测线 10 条:是拱部 3 条,左右拱腰各 1 条,左右边墙各 1条,左中右隧底各 1 条。

地质雷达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地质雷达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地质雷达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1.出工前检查仪器及其配件是否齐全。

2.出工前先检查仪器工作正常与否,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3.电源12伏特直流电源,红正黑负。

采用220伏特交流稳压电源充电,详见《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SIR-20充电器在国内使用时应置于230VAC档。

4.仪器电板装入后,仪器即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因此仪器长时间不用或处于运输过程中,应把仪器电池取出。

5.电池或电瓶,要做定期维护。

建议每个月做充电放电。

6.先连接系统各个部件,主机+电缆+天线+标记杆+测距轮,再接通电源开机;先关机再拆设备附件。

7.更换设备部件(如电缆、天线、打标器、测距轮等等)要求无电操作。

即关闭主机电源后再拆或连接安装。

8.发现仪器信号不好或怀疑仪器工作不正常,先关闭主机电源再检查电缆两端接头(电缆与主机的接头、电缆与天线的接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再接通电源开机。

9.电缆线应绕圈收放,不能折叠。

10.在工地现场注意保护仪器,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坏。

电缆线应避免机械轧、拉,重物压损等现象造成断裂,避免长期在地面磨损。

11.如发现没有接收到雷达信号,应联系检查雷达电源电池是否连接、电池是否有电、网络电缆线是否连接、网络ip地址是否被修改、关闭再开机检查仪器是否有信号、用不同的天线比对、用不同的电缆比对信号等,如初步判断某处有问题或发现不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厂家。

12.电缆连接防止虚接。

联机时注意电缆接口方向,电缆接头应与面板垂直,拧紧,与主机端旋转至红线处。

天线端旋转至三个小卡槽露出,同时注意固定电缆。

电缆与天线应用环行扣连接。

13.仪器使用、搬运转移过程中,主机与天线注意防震。

避免设备内部部件接触不良。

仪器主机要装箱运输。

14.天线系统应该轻拿轻放,或者测试过程中,防止长时间剧烈震荡破坏天线系统。

15.测试时,100兆天线的长轴方向与电缆线垂直,成90度角。

电缆不能与天线平行,不能在天线上面过,也不在天线下面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质雷达探测安全规定
1、从事三维地质雷达探测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施工前的培训,必须熟悉本工作岗位的安全保护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在市区或道路上进行三维地质雷达探测的作业人员上,必须着黄色反光服,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3、施工前的现场踏勘必须进行,在雷达数据采集前,需要彻底进行探测规划。

如果可能,沿直线进行数据采集,减少定位错误和减少未扫描区域。

4、施工场地在城市繁华路段,施工时间在夜间及凌晨施工,应特制定出工、作息制度。

需要施工参与人员严格按照雷达施工作息时间进行休息,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5、在使用过程中,严防天线碰撞,确保天线悬挂车各紧固螺丝固定好以及与车体紧密连接。

及时对施工车辆进行维修、保养,做到施工车辆车况良好,满足施工需求。

6、施工时雷达、以及施工车辆必须配备警示灯;配备对讲机方便沟通,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来车方向放置警示牌、警示锥等物,提示来往车辆注意减速慢行。

如遇夜晚车流量比较大,数据采集时间顺延或布置安全车辆进行尾随,防止追尾雷达仪器事件发生。

7、雨季施工过程中如遇雷电天气,要及时切断仪器电源连线,用随车携带的雨布对仪器进行遮盖。

随即进行快速躲避,防止仪器被雨淋、被雷电击。

8、当雷达系统组装完成,调节天线阵列的高度,天线尽可能接近地面,可以获得较好的检测结果。

9、采集的数据要现场检查,并及时备份保存,防止病毒和数据流失,确保数据安全;
10、三维地质雷达探测信息处理系统,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病毒侵入和数据流失及丢失,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11、严禁在无人看管时,在宿舍使用电加热设备;离开时关闭电源,宿舍内开关、插头及配电装置符合绝缘要求、无破损、裸露和老化隐患;严禁在宿舍内私自接电线、安装电气设备;对电气线路、设备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排除电气故障应由电工操作。

12、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夏季是食物中毒、肠道等传染病易发季节,也是夏季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此应做到:一是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工地食堂的管理,严禁腐烂变质的食品进入食堂;二是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不到外面吃喝,保持自身与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卫生检查管理的力度,保持环境清洁,消除传染源。

发现有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以防扩散。

四是员工要讲清洁、爱卫生,不能因个人的习惯而影响他人;员工应该自觉的按照卫生值日表进行卫生值日。

13、发生人身事故时,除立即将受害者送到附近医院急救外,还必须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事故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