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导学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96+35=35+() 204+()=57+20423+()=15+()()+257=()+632、观察与发现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猜测与尝试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4、生活中的应用图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习内容:一、导入新知识1.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小明做了两次家庭作业,第一次做了5道题,第二次做了3道题,那么他一共做了多少道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法结合律来解决。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a + b) + c = a + (b + c)其中a、b、c是任意三个数。
二、学习例题例题1:计算(4 + 5) + 6和4 + (5 + 6)。
(1)学生先自己计算,然后与同学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答案相同,从而体会加法结合律。
例题2: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以下商品:一个篮球、一瓶洗发水、一袋大米,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件商品?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小华和小明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小华跑了100米,小明跑了200米,两人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完成P24 T1。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请几个学生回答结果,并说明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2.完成P24 T2。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请几个学生回答结果,并说明计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体会在计算多位数相加时运用加法结合律能够简化计算过程。
3.完成P24 T3。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请几个学生回答结果,并说明计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法结合律能够快速得到答案。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通过学习例题和练习,我们发现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到答案。
在生活中,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2023最新-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和实验,学生能体验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发现和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加法结合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并进行验证。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结合律的知识。
5. 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的表达式:(a+b)+c=a+(b+c)3. 例题解析: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过程。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实质,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内容: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34=()+() 64+()=36+() 79+()=45+()A+700=( )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二、讲授新课1、计算37+26+63和26+(37+63)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验证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2023最新-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壶知道为您带来了6篇《加法结合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回顾与整理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等于180。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7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7篇)加法结合律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
教学目标: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由科学家从一个平常的现象得出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应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些平常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的出一些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者:大同小学周东辉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内容:29页例2学习目标:1.通过演算比较,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学会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29页主题情境图,自主观察,说图意。
二、自主探究1、带着下列问题学习教材P29页例2。
(1)不同方法的列式,结果相同吗?哪样计算比较简便?(2)观察比较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字母把规律表示出来吗?并有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4)先观察算式中数字等号,看看有什么特点?可以使用加法的什么定律?(5)做类似的计算题的步骤怎样?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2、边学边记,记下你的困惑和疑问。
(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疑问用红笔标记出来。
)三、合作交流小组内自由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
思考结论:1、加法结合律: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3、做类似的计算题的步骤怎样?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注意倾听,提出疑问或帮助同学指出错误)四、巩固练习1、教材30页“做一做”;2、教材31页第4题。
五、达标测评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136+157)+143=136+(□+□)(304+496)+257=(□+□)+□(286+495)+105=286+(□+□)267+(333+214)=(□+□)+□2、下面的方框你会填吗?(▲+★)+●=□+(□+□)(a+b)+c=□+(□+□)3、有种水果,苹果重147千克,梨重141千克,香蕉重59千克,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我的收获有很多:教学反思:。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最新版)目录1.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概念2.加法结合律的性质与特点3.加法结合律的证明方法4.加法结合律的应用示例5.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与意义正文一、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概念加法结合律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它描述了三个数相加时,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顺序,其和不变。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的实数 a、b、c,满足如下关系式:(a+b)+c=a+(b+c)。
二、加法结合律的性质与特点加法结合律具有以下性质与特点:1.可交换性:在加法结合律中,三个数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即(a+b)+c=a+(b+c)=(b+c)+a。
2.可结合性:在加法结合律中,无论先把哪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其结果都是相同的,即 (a+b)+c=a+(b+c)。
三、加法结合律的证明方法为了证明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验证基础情况,然后证明归纳步骤。
1.基础情况:当 a、b、c 中有一个为 0 时,等式成立。
2.归纳步骤:假设对于任意的实数 a、b、c,(a+b)+c=a+(b+c) 成立,现在证明 (a+b)+(c+d)=a+(b+(c+d))。
四、加法结合律的应用示例加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示例:1.简化计算:在计算复杂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计算顺序,简化计算过程。
2.验证数学公式:在推导数学公式时,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3.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变量替换,使问题更易于解决。
五、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与意义加法结合律作为加法运算的基本性质之一,对于理解加法运算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导学案11 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结合律
31+67+19=31+19+67()
56+72+28=56+(72+28)()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
★★4、书店运来一批书,故事书164本,科技书236本,连环画380本,这次一共运来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计算)
导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检测】。
1、填空。
48+=52++=++B=A+
2、用竖式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87+56=39+108=
二、【自主学习】。
1、自学P29页中例2。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试一试:算式1:
算式2:
2、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结合律。
方式1:方式2:
四、【当堂整理】。
1、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下加法的交换律。
,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用符号表示:
2、比一比: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有什么不同?
3、填一填:172+58+42+28=(172+)+(42+)
五、【当堂检测】。
★1、填一填。(B+35)+65=()+(+)
32+28+72+68=(32+)+(+)
(45+36)+64=45+(□+□)560+(140+70)=(560+□)+□
(285+□)+□=285+(15+a)369+253+147=369+(□+147)
(23+44)+56=23+(□+□) 654+(46+a)=(654+□)+□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每一次教运算律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悟,以往可能更多的是注重讲授的过程,而现在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的生成。
像之前一样,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将问题写在导读单上,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发现学生真的很厉害,只要给予他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提出很多好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类:第一类:什么是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用?如下图第二类: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区别。
如下图第三类:为什么没有减法、除法结合律?基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首先,带领全班理出这节课的教学思路,重点解决第二类问题,即“为什么有了加法交换律还要学习加法结合律,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反问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先要解决什么?学生都知道要先知道两个概念各自的意思,也就是“是什么”的问题,加法交换律已经学过,那就要先探讨什么是加法结合律,这样一来,形成了如下板书:其次,让学生自己讲解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其中一名学生通过一个事例来完整地阐述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即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结果一样。
于是,问学生:“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能像这位同学一样举出一个例子来验证他说的话吗?”抛出问题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验证,以下是学生呈现的算式:师: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你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吗?生1:有,和加法交换律一样,用字母来表示:(a+b)+c=a+(b+c)……师:那学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用呢?生2:可以让计算变得更简单。
比如计算116+81+19,原本是先算前面的两个加数的和,但学了结合律之后就可以先算后两个数的和,等于100,再来与116相加,得到最后的结果是216,这样计算比之前的计算更简单。
师:说得非常棒!原来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有着一样的作用,它们都能使运算更简单!师: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又有什么区别呢?生3:加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而加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生4:加法交换律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而加法结合律中加数的位置不变,但运算顺序变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进行计算的基础方法,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简便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
单元思维导图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加之有了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但加法结合律毕竟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加法交换律,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呢?生: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
师:能用字母来表示吗?生:a+b=b+a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填上恰当的数。
师:大家能根据加法交换律进行填空吗?217 + 383 = 383 + ()b + 100 =()+ ()39 +() = a + ()评析: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过程,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独立解决。
出示例2主题图师:上节课,我们帮助李叔叔解决了一天骑行的路程,转眼间又过去三天,看李叔叔又骑行了多少千米呢?师: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生:第一天骑行88千米,第二天骑行104千米,第三天骑行96千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即教材的第29页。
学生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学习这一课时的,在此之前对四则运算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
首先,教材通过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题目,问学生“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案,计算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接着,教材出示两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去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最后得出运算顺序不同,运算结果相同的结论。
然后,教材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最后,为了方便理解记忆,用几个抽象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将会很有帮助。
同时,运算定律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学好这一知识,可以更好地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相较而言,加法结合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规律,并通过自己的举例来应用规律,并学会用抽象符号来概括表达运算定律。
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分析不同的运算规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自主概括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2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班级姓名组名温馨寄语:新讲堂,我展现,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主备人参备人学习内容课题加法的联合律课型新课审查人课时第2课时教育部鉴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8页例2、)学习目标要点难点学习流程导学自主合作学习1、理解和掌握加法联合律,并应用加法联合律使计算更简易。
2、加法联合律的推导。
1、理解和掌握加法联合律,并应用加法联合律使计算更简易。
2、加法联合律的推导。
(难点)学案1、创建情境,并讲话引入课题。
2、读学习目标。
联合教材第18页例2自主学习,我能达成以放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经过察看主题图,我知道的信息是:2、李叔叔提出了什么问题?学习任务二:我能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解答:方法一: 方法二:学习任务三:1、我还可以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2、我发现了加法的规律:(法的联合律。
(要点)导案一、情形导入,激发兴趣。
: 二、创建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交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学生独立思虑。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点评。
)叫做加学习任务四:我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互换律:全班交流成就:1、认真、认真聆听其余同学的讲话,假如有不一样建议,等同学说完展现后你再增补。
分享2、报告时求情自己的算法。
提高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评学1、依据加法联合律填空。
(25+68)+32=25+(+)130+(70+4)=(130+)+2、以下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在括号里。
(1)43+62=62+43()快(2)48+56+44=48+(56+44)()乐(3)39+57+61=39+61+57()冲3、简易计算。
刺70+1586+30 185+31+16945+178+55608+182+92三、探究交流。
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合时点拨、点评。
四、经过检测,认识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完成后登台展现,教师合时进行评论。
一、学生自评:评二、学生互评:整理教案价三、教师总评:(图星)总结作好记录反省。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 加法结合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 加法结合律一、导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3 4) 5和3 (4 5),发现它们的结果相同。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加法结合律。
(3)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设计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总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上提供的导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来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或者分发卡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两组算式:(3 4) 5 和 3 (4 5)。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 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4.3 运算律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例如,提出以下算式:3 4 5 = 123 (4 5) = 12(3 4) 5 = 1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最终结果都是相同的。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例如,让学生说出以下算式中哪些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7 8 95 (6 7)(8 4) 5(2)让学生尝试运用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以下算式:25 34 7546 (23 57)(3)让学生讨论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如:①计算:6 7 8 9②计算:15 (25 35)③计算:100 (200 300)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简便计算总价?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3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3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丨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3.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二、课前预习在开始本次课程前,请同学们复习以下内容: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加法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位数的对齐和进位问题。
通过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计算技能。
三、新知探究1.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的自然数 a 和 b,都有:a +b = b + a例如,3 + 5 = 5 + 3。
加法交换律通常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特别是当计算的加数比较复杂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加数的顺序,使计算更容易进行。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中,可以改变数的分组顺序,而不改变和的大小。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的自然数 a、b 和 c,都有:a + (b + c) = (a + b) + c例如,2 + (3 + 4) = (2 + 3) + 4 = 9。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特别是当加数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加数的分组顺序,使计算更容易进行。
四、课堂练习练习1有三个数,分别是 5、7 和 3,他们的和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加法的结合律,我们可以把这个三数相加的问题转化为两数相加的问题,即:5 + 7 = 1212 + 3 = 15所以这三个数的和是 15。
练习2有两个数 a 和 b,他们的和是 13,且 a 和 b 的差是 3,请问这两个数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得:a +b = 13a -b = 3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得到:b + a = 13将上式代入 a - b = 3,得到:(b + a) - b = 3a = 3 + b将 a = 3 + b 代入 b + a = 13,得到:b + (3 + b) = 132b + 3 = 132b = 10b = 5将 b = 5 代入 a + b = 13,得到:a + 5 = 13a = 8所以这两个数分别是 5 和 8。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四 运算律 第4课时 加法结合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四运算律第4课时加法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 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
3.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加法结合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加法结合律。
3. 概念讲解:讲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4. 字母表示: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5. 应用举例: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结合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并能用字母表示。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四运算律第4课时加法结合律,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加法结合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加法结合律教案十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十篇加法结合律教案。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当进行,老师需要提前预备教案和课件,每一份课件都要设计得更加完善。
教案是老师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财宝。
以下是栏目我细心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案",欢迎您光临我们,我们致力于为您供应最好的网页体验!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同学理解并把握加法结合律。
(二)使同学理解和把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敏捷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育同学分析推理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同学理解并把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敏捷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同学通过争论,计算从而自己发觉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1.口答。
(1)依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a+67=()+()要求同学说出依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依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其次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304+215=51985+632=()215+304=()2.板演:四班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四班级一共有多少人?3.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如引导同学回忆说明,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可以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
老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
那么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课题。
(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老师指出,假如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例2.出示例2.四班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
四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同学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
让同学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
加法结合律教案篇2教学目的:使同学理解并把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育同学分析推理的力量。
【配套K12】加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设计3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3篇加法结合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潜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0+34=+36+=64+A+700=+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37+26+63、37+59+38+732和59+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2.上述两题贴合猜想,可能是偶然。
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贴合猜想的式题。
谁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三、练习1.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a+=+915+=+b+30+40=10++402.简便计算。
273+352+64864+36+81+193.五班有学生51人,四班有学生47人,四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37+26+63=37+59+38+732=59++9688+加法结合律:+c=a+加法结合律教案: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的异、同点,及其特点.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潜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准备1.口答.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304+215=51985+632=215+304=学习新课1.新课引入.教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那么什么叫做呢?这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课题.教师指出,如果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例2.出示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板书:+4948+=98+49=48+99=147=147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提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48和50相加,再加上49;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50和49相加,再和48相加.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透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能够写成.+49=48+观察下面两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里应填什么?+19○32++40○75+启发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里应填上“=”.继续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①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②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③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的字母公式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结论.板书:+c=a3.教学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 +a;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 +b+c=+c=a+.特点: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4.教学的应用.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简便.教学例3:计算480+325+75.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整百数,再算480+400比较简便,那里应用了.板书:教学例4.计算325+480+75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启发学生想出325和75相加能够得到整百,先用加法交换律交换480和75的位置,再计算325加75,那里又应用了.板书:比较例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例3只应用了,而例4是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教师概括:在加法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时要用到交换律,有时要用到结合律,有时既要用到交换律还要用到结合律.无论如何应用,在计算时为使计算简便应思考,哪些数相加能够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要先用加法交换律把这些数移在一齐,再应用把这些数结合起来先算,最后求这几个数的和.练一练完成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提问:过去哪些知识应用了?例如,做口算加法36+48,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把36+48先改写成36+,然后算+8这就是应用了.巩固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56=23+654+=+□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a+=+915+=+b+30+40=10++40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作业练习十一第8~10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学生过去对有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透过学生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新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习例2,透过一系列的启发、讨论,逐步总结出.第二部分透过比较和加法交换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并掌握它们的特点.第三部分学习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透过计算让学生懂得加法应用了什么定律,怎样应用的定律.只有真正理解定律的好处,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练习目的明确.围绕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两个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设计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49=98+49=14748+=48+99=147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49=48++1932++4075+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c=a+加法交换律和相同点: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位置后,仍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加法结合律教案: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3+67=+35+=65++18=19+a+100=+3、下面各等式哪些贴合加法交换律?270+380=390+26020+50+80=20+80+50a+400=400+a140+60=60+140谈话引入: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好处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4○12++230○320+1、教师提问: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2、归纳加法的结合律.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教师板书:+c=a+等号左边+c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等号右边a+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4、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2=25+130+=+□教学简便算法.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能够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1、例4计算480+325+75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计算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师板书:480+325+75=480+=480+400=8802、例5计算325+480+75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25+480+75=325+75+480=+480=400+480=880教师提示:哪一步能够省略?325+480+75=325+75+480=400+480=8803、比较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的不同.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直接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了简算;例5要使325与75相加,则务必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将75交换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简算.4、反馈练习:137+31+6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定律?5、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如:36+4836+48=36+=+8=76+8=84教师说明: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仅能够做口算加法,还使一些计算简便.简算时要注意数字特点.三、巩固发展.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56=23+654+=+□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a+=+915+=+b10+20+30+40=10++40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88+75+126+2+7+4+879+145+2114+9+2+11+625+97+15+37+39+43+61+8+324、选取比较简便的方法填在括号里.399+154+201=①399+②+154374+268+126+432=①+②+268+432四、全课小结.这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之处?五、布置作业.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例4计算480+325+75480+325+75480+=480+400=880例5计算325+480+75325+480+75=325+75+480=+480=400+480=8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师附小“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题加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备课教师宋娟娟小组评价:
组长
审批
时间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
2、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会用加法结合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难点: 会用加法结合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
学生
准备
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一、目标导航情境导入
1、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
说你发现了什么。
2、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
律吗?
出示例题,学生思考。
导入新课
二、自学探究1、探究加法结合律
2、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生同桌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48+23)+46=48+(23+46)(加法结合律)
45+78+55 178+65+22+235
=45+55+78 =(178+22)+(65+235)
= 100+78 =200+200
=178 =400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展示。
四、精讲点拨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
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作加法结合律。
用
字母表示是(a+b)+c=a+(b+c)
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先
观察哪两个数或哪几个数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
千的数,然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改变加数的
位置或运算顺序,可以让一些加法计算变得简便。
师生共同完成
五、达标测试1、填空题。
89+136+()=89+(()+64)
439+233+67=439+(233+67)是根据
()进行简便运算
的。
87+156+44=87+( + )
63+55+37=55+( 63+37),这里应用
了()。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66+34 54+(17+46)
28+63+72 282+47+53+118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