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学案考点4一般违法和犯罪
初三政治专题复习(提纲)
初三政治专题复习一、一般违法和犯罪1、判断行为是犯罪的依据——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
2、为什么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P36最后1小节3、怎样才能制止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贪污、迷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修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力度4、某人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案例说明的道理和启示800题P80最后5、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以巧妙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案例说明的道理和给我们的启示:道理:①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启示: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③认真学法并依法自律④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⑤当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6、对违法犯罪进行惩罚的目的:①(根本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②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才能扩大和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7、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①缺乏应有的家庭、学校、社会保护②自身法制观念淡薄、理想缺失、道德素质较差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1、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怎么办?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有效的途径——诉讼3、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揭发检举是事实则在行使正当权利,要受到鼓励和表扬;不是事实则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4、正当防卫①判断正当防卫的依据:符合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具体写)②判断不是正当防卫的依据:不符合正当防卫四个条件中的那些条件(根据事实写清楚)③**正当防卫受鼓励和表扬、不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④正当防卫的启示:(说明的道理)a 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b 正确理解正当防卫 c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认真学法、依法自律 e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5、①公民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因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一般违法与犯罪》学案
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案【课题】7.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预习】1、法律是一种的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2、违法行为是指法律的或法律规定的。
3、按照对社会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行为和行为。
4、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情节,没有触犯我国,或者虽然我国刑法,但构成犯罪。
5、犯罪的三个条件:①、具有;②、触犯了我国;③、应受。
6、犯罪三大特征:①、具有严重;(犯罪特征)②、;③、应受。
7、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危害了的利益,危害了。
8、决定是否犯罪,如何处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9、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依照刑法对罪犯实行法律制裁的一种方法。
10、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具有,二者没有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
怎么做----每个公民都要加强,注意 ;都要树立,提高法律素养,,严格,坚守底线。
【经典习题】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2、“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B.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C.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D.“偷针”与“偷金”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
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小勤的行为警示我们( )A.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B.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C.道德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D.如果法律观念不强,就必然会犯罪4、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
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B.逆向骑车,闯红灯C.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D.持刀抢劫他人财物5、李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打了对方一拳,致使对方嘴角出血;王某参与校外斗殴,用刀捅人,导致对方重伤。
2.4一般违法与犯罪
第四课一般违法与犯罪
【复习内容】考点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a)《7思下P91-93》
考点14: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b)《7思下P94-95》
考点15: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c)《7思下P99-100》
※知识梳理
一、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注意:1、一种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基本特征,才能认定为是犯罪行为。
2、刑法、刑罚的如何区分?
3、用图示的方式表示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
1、为什么?:
(1)
(2)
2、怎么做?:
※知识拓展
比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1、不同点:
2、相同点:
3、关系:
※考题传真
1、初三学生王强在学校读书期间,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
勉强毕业后,走上社会的他时常偷窃,并多次受到派出所的教育。
但王强不思悔改,终于在一次抢劫他人财物并致人重伤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王强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1)据材料,指出王强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结合材料,指出王强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中涉及到的“诉讼”是哪一类型的诉讼?
(4)王强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中,主刑和附加刑各是什么?
(5)王强的人生蜕变经历,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二、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讲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事例。
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
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那么什么是违法呢?案例展示: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该由谁来处理?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
2013中考考点13—15一般违法与犯罪
B
A. 酒后驾驶是严重违法行为
B. 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C. 凡是违法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导致严重的违法行为
2.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C )
A.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占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B.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在学生当中,发现个别学生私自携带匕首到学 校,被生活教师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这种行为是( ABD ) A.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情节较轻微的违法行为 C.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 D.应该受行政处罚的行为
3.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 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商店将县公安局告 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
三、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善于同违法公安、司法人员向我 们调查有关案情时
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 不敢斗争时
主动协助,实事求是 讲清危害,认真规劝
见义智为: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 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 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 斗,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 子抓获。
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注歹徒,记住歹 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 “110”报警 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与其作斗争的好方法。
中考达标
一、选择题
1. 近年来,国家严打酒后驾驶。市民张明宝在深度
醉酒状态下独自驾车,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
被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这说明( )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_一般违法与犯罪
(2010义乌市) 24. 【材料一】2010年4月29日,江苏泰兴发生 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5月15日以故 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徐玉元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二】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
指示,教育部、公安部及学校紧急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 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材料二:该事件曝光后,网友纷纷发帖谴责,呼吁政府相关部 门加大交通管理力度,严惩飙车行为,维护行人安全。
综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中,小张的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这一行为 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1分)严重社会危害性。(1分)
(2) 请从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角度对小张的行为进行分析(2分)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 的鸿沟。 避免的办法: 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走上今天犯罪的道路,跟我平常受不了诱惑 有很大关系。 反映的问题: 不良诱惑可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避免的办法: 自觉ຫໍສະໝຸດ 制不良诱惑。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c)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最本质区别是( A)
A.社会危害性是否严重 B.是否触犯刑法 C.是否应受刑罚处罚 D.是否对国家造成危害 2.下列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图示是 ( )
青少年该如何依法自律,避免犯罪的发生。 请你用相关的法律知识分析以下言行。
1、如果我偷窃被抓了,大不了把东西还给他就 可以了。” 反映的问题: 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
避免的办法: 学法,增强法制观念,不做 法律禁止的事情
2、平时犯些小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只要不违法犯 罪就可以了。 反映的问题:不懂得严重不良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九年级政治下学期一般违法与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
二、考点精析
考点12、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凡是违反了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做了法律所禁止做的事情或拒绝做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根据它的性质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十分严重,触犯民事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规范,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主要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考点13、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犯罪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根本区
别在于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而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也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即刑事违法性。
不是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
而是由《刑法》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违反了《刑法》规定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考点14、学会依法自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按照法律程序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其他公民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能硬拼和蛮干,要运用最小的损失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初中政治】初中政治知识点:违法与犯罪
【初中政治】初中政治知识点: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事犯罪和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和特点: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主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的特点是: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违法的分类: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本质特征:触犯刑法。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和行为。
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比较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和行为。
联系: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②它们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更大违法性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违反刑法应受处罚性应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应受刑罚处罚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①违宪制裁;②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③民事制裁;④刑事制裁(刑罚或刑罚处罚)。
中考政治专题一般违法与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犯罪具有哪些特征?(质检卷26题)答: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般违法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联系:一般违法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青少年从不良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说明了什么?(从案例中得到什么警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本77—78)答: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开始时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你,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4、青少年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课本77)答: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为然你,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5、未成年学生应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遇到不法侵害时该怎么办?)答:尽量使自己免受伤害;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特殊特征,便于破案;机智地求助他人或设法尽快报警;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等。
6、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建议:答:从社会保护的角度: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加强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如关闭非法网吧、学校附近不准开设营业性录像厅、清理不健康的书摊等。
从家庭保护的角度:家庭要尽到对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引导教育孩子。
从学校保护的角度: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远离不良诱惑从未成年人自身角度: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初中政治知识点整理:违法犯罪.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初中政治知识点整理:违法犯罪初中政治知识点整理:违法犯罪1、: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分类:①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刑法)②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③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④违宪行为。
(违反宪法)(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违犯宪法:违宪制裁;②行政违法:行政制裁③民事违法:民事制裁;④刑事违法:刑事制裁;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
、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
即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
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1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而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而犯罪触犯了刑法。
③受到的处罚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受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责任。
犯罪受刑罚处罚。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什么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有下列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②强行索要财物;③偷窃、赌博或变相赌博;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⑤进入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场所;(2)"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⑤进行淫乱或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盗;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毒品;(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
一般违法与犯罪教案
《8.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及其特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能够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调查: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挫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三、教材分析:1、重点:犯罪的特征
2、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学习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四、学情分析:认知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不深入,对违法行为的含义以及分类分辨不清,需要加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能力。
2、学生学习困难点:对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的含义、特征、分类理解困难。
3、学生学习问题点:不能完全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的具体表现。
五: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是本册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认识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行为。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危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预防犯罪行为的认知和能力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认识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危害。
3.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犯罪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危害。
3.如何预防犯罪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认识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危害。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用于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案例。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定义。
提问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违法与犯罪初中政治教案
违法与犯罪初中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让学生认识到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提高法制观念。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违法与犯罪的概念和区别。
2. 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3. 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1.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 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违法与犯罪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违法与犯罪的概念和区别。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违法与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性以及区别。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与犯罪。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违法与犯罪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衡水赛”一等奖
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违法行为的表现,理解法律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违法行为做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区别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
2.教学难点:明白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要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其他各项权利,就必须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
想一想:什么是违法行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法律规定要求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违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一)违法行为1.材料呈现:父母离婚后,13岁的小虎随母亲生活。
后来,小虎的母亲长期生病,家庭收入减少,而已经上初中的小虎学习和生活费用增加,小虎遂向其父成某提出给付抚养费的要求。
成某则声称自己已经再婚,给付抚养费必然会遭到自己现在妻子的反对,始终不肯答应,甚至对上门索要抚养费的小虎拳脚相加……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烟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想一想:成某的行为属不属于违法行为为什么(二)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1.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思品学案(三)考点4、一般违法与犯罪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备:郑二备:欧 审核:邓 【学习目标】1、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七年级下册P76—80,83—85,92—94) 【自主学习】
【易混淆的知识】
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理解)
【易错点】判断对错
1、凡事违法行为都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2、违法一定犯罪( )
3、犯罪一定违法。
( )
4、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处罚。
( )
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
【活动探究】
中学生小松,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立志当一名律师,自从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后,逐渐无心学
习,经常旷课。
为了弄到玩游戏的钱,他经常在家里和学校偷窃财物、向低年级同学敲诈勒索,有一次竟持刀抢劫……小松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当律师的梦想也成为泡影。
群学讨论:小松前后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他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陈某屡教不改,由小偷小摸发展到持刀抢劫,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案例说明 ( ) A 、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 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 C 、一般违法必然导致犯罪 D 、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2.中学生刘某、宋某经常逃学而流连于网吧等场所。
2002年6月16日,二人因与北京“蓝极速”网吧服务员发生口角而纵火报复,造成网吧重大火灾,致使25人死亡,而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一事例说明( ) (2003佛山中考)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②.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严重危害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3.上题(第2题)事例给我们未成年人的启示是( )
(2003佛山中考) ①.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律己
③.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④.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2012年2月19日,原中国足坛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杨一民因受贿125万多元,一审被判有期
徒刑10年零6个月,杨一民的行为属于( )
A 、一般违法行为
B 、严重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5、2011年10月21日新华网载文指出,随着手机在学生中不断普及,手机色情网站也借机侵入学生们的视野内。
据了解,学生通常通过手机wap 网站来下载或者观看这些带有淫秽色情的图片文字等,而这
些在电脑网站中是查不到的,抵制网络低俗之风,青少年应该( )
①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上网 ③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健康文明上网④依法律己,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行为 考
点
4一
般
违法
与
犯罪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 或者 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
行为的分类 含义:
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含义: 特征:(1) (最本质特征)(2) (法律标志)(3) (必然
后果)
未成年人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77) 1、
2、
3、
按违反法律分: 行为、 行为、 行为 行为 按情节严重
(性质)分 犯罪又叫 行为或者 行为
为什么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当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之一。
据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交通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骑自行车搭人”的比例为55.9%;“经常闯红灯”的比例为33.9%。
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应该()(2007佛山)
①加强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大执法力度②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为自己的生命负责③对交通违规者进行刑事处罚,强化法律的严肃性④加强自身的遵行建设,增强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我国《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七年来,司法救助制度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赢官司。
这()
A、方便了人民群众监督法律的实施
B、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保障了法院审判工作有法可依
D、表明了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011年佛山)
8、据统计,近5年来,广东省共叛处未成年人犯罪逾4万人,占同期判决刑事犯罪总数的11%,在这些未成年犯中,“无业、初中辍学”的人占了76。
2%,所犯罪85%集中在抡动盗窃和故意伤害罪。
这告诉我们()(2012年佛山)
A、未年人犯罪同样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B、不接受教育必然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C、预防未成人犯罪需要社会、学校儿家庭的有效保护
D、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原则界限
【能力提升】(二)简答题
9.曾某在某地做水果生意,曾因欺骗顾客收到工商部门的处罚。
一次税务人员在对其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曾某使用过期的税票,于是令其缴纳税款。
曾某态度恶劣,辱骂并持汽水瓶殴打税务人员并致轻伤,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
请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曾某的前后行为各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基础检测】
1、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最本质特征:②法律标志:
③必然后果:
【课后反馈】1、本课学习我有积极思考探究成为发言者了吗?A、有B、没有小组评价:
2、本课学习我在堂上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吗?A能B、不能小组评价:
3、本课学习的知识我掌握好了吗?还存在哪些疑惑?
4、我对所学知识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