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6 世界地理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情境6 经纬网 下图甲、乙两区域所跨纬度数相同,MN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
(1)比较甲、乙两区域实际面积的大小。 【提示】根据两地所跨经纬度比较面积。 【答案】 S甲<S乙。 (2)判断M点相对于R点的位置。 【提示】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方位。 【答案】 M点位于R点西北方。
5. 定范围 (1)所跨纬线完全相同,且所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9] 相

等 。如下图S①=S②。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两幅图,纬度越高,其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纬度越低,其表 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如下图中S④>S③。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 [10] 越大 。
1
2
3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命题拓展 在甲—乙—丙间飞行的过程中,飞机飞行的路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 D ) A. 持续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持续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
2
3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飞机飞行的路线与 正东方向的夹角,实质就是飞机飞行的路线与纬线(正东方向)的夹角,根据飞行轨 迹,在甲—乙—丙间飞行过程中,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然后向正东,最后 向东南,飞至纬度最高点时,路线与纬线(正东方向)的夹角为0°,所以在甲—乙— 丙间的飞行过程中,飞机飞行的路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故选D。
返回目录
第1讲 经纬网与地图
情境3 全球经济重心移动路径 经济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经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课时规范练含解析鲁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课时规范练含解析鲁教版

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某某某某高三模拟)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届时将进行圣火点火活动。

下图为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所在国家大部分位于( )A.印度洋沿岸B.地中海沿岸C.大西洋沿岸D.太平洋西岸2.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某某市( )A.日出越来越早B.日出东北方向C.日落越来越晚D.日出东南方向(2020某某威海二模)在2016年厄瓜多尔地震灾害救援中,由中国帮助其打造的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

基于此,厄瓜多尔希望中国转让空间技术,帮助其开发自己的卫星及发射基地。

下图示意厄瓜多尔区位。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甲地相比,乙地建设卫星发射基地的显著优势是( )A.技术力量雄厚B.人烟稀少C.大气透明度高D.地形平坦开阔4.一直以来图中沿海地区城市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B.荒漠广布C.多风暴潮D.受首都的辐射带动弱(2021年1月某某适应性测试)下图为2019年四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甲、乙、丙、丁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B.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C.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D.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6.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A.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B.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C.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D.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巴塔哥尼亚高原,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内,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沙漠直抵东海岸,其自然环境独特,素有“风土高原”之称。

据此完成第7~9题。

7.从纬度位置来看,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属于( )A.热带荒漠B.温带荒漠C.寒带荒漠D.高寒荒漠8.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山脉阻挡西风,气流下沉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副热带高压带的常年控制D.长期过度地焚耕开垦9.导致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直抵东海岸的因素主要是( )①地形②植被③土壤④洋流⑤大气环流⑥人类活动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④⑤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0~12题。

2022届新高考地理考点剖析—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

2022届新高考地理考点剖析—世界地理含答案.docx

专题世界地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其水汽含量与气温成正相关。

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

下图示意北半球盛行西风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要素的变化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是()A.风速B.相对湿度C.水汽输送量D.降水强度2.根据材料推测,图中M、N的走向为()A.东北一西南B.西北一东南C.东一西D.南一北3.受全球气候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大气河的强度可能会()A.先增强后减弱B.先减弱后增强C.增强D.减弱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河口沉积物4.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B.北美洲西部的草原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喷出物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5.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原因可能是()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B.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C.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澳大利亚大陆最西端的沙克湾(如图)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哈默林池叠层石。

约35亿年前,这里出现了地球上最低等的、耐高盐的蓝藻细菌,它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分泌黏液,将海水中其他微生物和微小颗粒物胶结起来而形成叠层石。

由于这片海域的特殊环境,如今哈默林池叠层岩仍以每年0.4mm的速度在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叠层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沉积B.生物风化C.海水侵蚀7.哈默林池叠层岩能够一直生长延续至今的特殊条件是()A.海水盐度过高B.海水温度偏高C.浅海光照充足8.12月22日,某游客在沙克湾沿海地区最可能感受到()D.生物沉积D.海域水清滩净D.阴雨连绵113° EA.日出东北B.晨雾绕绕C.黑夜漫长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全球变暖一、知识点讲解全球变暖1、原因: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减少。

2、危害: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原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还会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3.对策:(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排放量等)。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二、跟踪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6~8月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Q处降水量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于25 mm,受信风带控制 B.大于50 mm,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小于25 mm,受信风带控制 D.小于25 mm,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P区域等降水量线特别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下图为“某国家沿海地区局部示意图”,其中乙图为甲图中河流R中EF河段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R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可能是小麦C.该地可能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D.该地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P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丙图中的( )A.a B.b C.c D.d下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6.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的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世界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热点之一、2024年,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地区掀起了一系列国内政权的变革浪潮,例如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被推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2.欧洲地区:2024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动荡,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在2024年也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外,中印边界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引发了关注。

对于中国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三峡工程:2024年,中国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并开始发电。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部大开发:2024年,中国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北京奥运会:虽然2024年已经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但是2024年是北京开始举办长时间奥运遗产的一年。

例如,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进行了转型利用,并成为了北京市民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旨在加强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区域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为了丰富素材,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材料,整理更多的具体事件和数据,并展开论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地理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热点聚焦2 沙尘暴热点链接截止2023年3月30日我国已出现6次较强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1次,比2022年偏多4次。

2023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较常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

其中,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达强沙尘暴级别,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影响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最远“抵达”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

这些热点为考查天气系统、沙尘天气形成及影响提供了素材,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境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自然因素(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2.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土地退化。

3.沙尘暴产生的有利影响(1)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更肥沃: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

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携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

(5)带来风能资源(但也可能损害风电设备)4.沙尘暴的防治(1)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题目中关于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的素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区域热点: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交织的热点地区。

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宗教冲突、石油资源导致的地缘政治竞争等问题持续困扰该地区。

其中,叙利亚内战、伊核问题、以巴冲突等问题备受关注。

2.非洲地区: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社会不公平、艾滋病疫情、贫困等问题。

同时,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制于殖民历史和政治腐败问题,发展缓慢,各国之间争夺资源也成为热点。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消耗过度、自然灾害频发等。

同时,东海、南海等海域的领土争端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热点。

中国区域热点:1.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包括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等。

这些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是我国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然而,西部地区也面临民族问题、环境保护等挑战。

3.中部地区:中国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重要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面临着农业转型、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产业调整,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了解和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祖国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问题2 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问题2基于生物习性的农业区位分析(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广东卷第17题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措施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是主干知识,属于高频、高分、高难度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都较多。

近年来全国卷并非每年、每卷必考,但始终是热点。

高考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材料新颖,研究小尺度区域农业发展已成为命题方向,生态农业新模式及取得的综合效益和农业技术措施及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将成为考查的新趋势。

常会在材料中介绍某生物的生长习性,要求学生据此分析该区域适合种养该生物的区位条件,命题角度灵活,分析区位因素时要以“生物习性”为基础,找出可满足“生物习性”的因素。

2021年浙江卷第13题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2020年全国卷第12题农业区位因素变化2020年山东卷第18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23·广东卷·17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

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

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

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2024·四川宜宾·一模)可可树原产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喜高温、忌大风,幼树怕强光。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世界热点区域和国家---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世界热点区域和国家---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3)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
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4)河流: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①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 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影响最大。 ②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①特点: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 品等工业制成品。 ②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 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 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1~3题。
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B )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水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世界热点区域和国家
热点区域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 海。 (2) 纬 度 位 置 : 大 部 分 处 于 40°N ~ 70°N之间。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平原:a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山地:b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 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 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形 成的,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3.分析南极是企鹅理想家园的原因 (1) 食 物 : 南 极 磷 虾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 为 企 鹅 生 存 提 供 了 优 越 的 条 件。 (2)天敌: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动物不能迁移到南极大陆,企鹅的天 敌少。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识别天体;通过观察地层化石推断其地质年代及当时的地 理环境特征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以宇宙探索事件为情境,考查相关地理基础知识;以太阳辐射的时 命题分析预测
空分布特征为情境,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备考策略
识记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关注并分析热点宇宙探索事件;结合各 种形式的图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影响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因素 天气因素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 海陆位置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2.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3.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2] 增

多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
返回目录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
命题点1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2023湖南地理卷]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 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 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 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湖南罗石文一、背景资料: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体现的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可持续发展论【答案】D【解析】2.(1)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①人口稠密②市场广阔③原料充足④科技发达2.(2)贵安新区吸引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的条件是()①政策支持②产业基础好③运营成本低④基础设施较好2.(3)贵安新区提高数据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C.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D.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全球【答案】D【解析】A、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B、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且生产技术落后,故环境问题严重。

C、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

4.甘肃玉门油田石油资源的枯竭属于A. 环境污染问题B. 由污染演化的问题C. 生态破坏问题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D【解析】5.(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5.(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 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 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 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6.(2)乙类问题在广东省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条件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7.(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7.(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8.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中国人口转变的问题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而在人口总量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在变局中孕育着机遇。

人口情况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央已经明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正在陆续出台包括生育支持、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在内的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受到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初婚初育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生育政策转制、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与交错性变化”的时期,因婚育年龄的大幅推迟,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窄峰型”向“宽峰型”转变,加之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近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低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死亡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和平稳上升的死亡率叠加影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将呈现持续萎缩态势。

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方案下,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023-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率保持“零”以下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高中地理】垂直地域分异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垂直地域分异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9 垂直地域分异大气的运动原理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北京高考的第8-9题,2022年江苏高考的第23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1-12题等都对垂直地域分异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水平自然带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 冰沼土 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3.自然地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地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课件-高考地理必考点和核心考点及其考查形式

高中地理课件-高考地理必考点和核心考点及其考查形式

高三地理复习研讨会
专题二 核心考点及其考查形式
【考情分析】 考试要有区分度,特别是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身就极 具地理空间性,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作为高中地理的最难点,在 地理学科中,承担区分性的知识点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 化。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对地理研究的加深,及考试难度的加大,偏向于以较抽 象性的方式来考查此知识点。 按照考纲的相关理解,学生须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是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二是掌握地球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三是要了解 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四是会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其对应的 季节;五是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分析;六是掌握季节的划分及其 对应的自然现象。 11年高考的内容上,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依然会是高考拉开不同档次考生的 所在,主要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为高考难点;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 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 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
A.降水量偏多 B.蒸发旺盛
高三地理复习研讨会
专题二 核心考点及其考查形式
【考情分析】 天气及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与之相关的地理高考题屡见不鲜。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地理原理及规律,是此知识点的常见考 试形式。如我国的气候为季风气候,季节不同,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及天气系统不同。 如今年的特大台风“鲇鱼”就属天天气系统中的气旋,以及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冷空气及 寒潮,也是天气系统中的冷锋系统。所以说生活中有地理,考生活中的地理也就成为高 考的出发点之一。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 点和成因等。并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能识别各种天气简图,判读天气系统,并 分析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二是能运用大气环流分析说明各种天气类型的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三是能运用各种图表,通过对其气温、降水的分配及其变化,判 断气候类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能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并分析各 地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地区的气候成因,也就是所谓的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如 地处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点09 非遗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9 非遗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9 非遗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传统非遗苏绣——传承创新现状原因分析——非遗苏绣市场化传承和创新的对策探究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品千年文化,留万世遗产”,在强调民族自信、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独特的非遗文化,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它们是几千年来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拥有不可估量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非遗苏绣】苏绣以秀丽的图案、灵巧的构思、精致的绣工以及变幻莫测的针法著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2006年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绣工艺复杂而精细,使用丝线作为主要材料,运用针法和线法的巧妙组合,通过刺绣、绣补、绣缀等手法,将各种图案绣在绸缎、锦缎等织物上,其工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平、齐、细、密、匀、顺、和、光”。

苏绣的图案内容广泛多样,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它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美,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绘画及上海顾绣的精华,创造出了有着强烈的立体感及明暗对比十分鲜明的苏绣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智慧。

苏绣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苏绣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且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在于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苏绣文化中蕴含着吴地的和合文化、以柔带韧的处世之道及博采众长的创新精神,使得其在当今时代具有灿烂的生命活力,对苏绣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苏地文化底蕴的传承。

【传承创新现状原因分析】在当代苏绣艺术的传承中,不可否认的是,在题材方面,苏绣已经经历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

现今的苏绣作品吸纳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传统文化、当代生活、抽象艺术等,这使得苏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虫鱼、山水画等传统题材,这种创新扩大了苏绣的表现领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更多元化的作品,丰富了苏绣的艺术内涵。

在产品类型方面,苏绣却略显狭隘,市面上的苏绣作品在样式和风格方面似乎已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突破,这可能与苏绣传统技法的严谨和复杂性有关,使得创作者在样式和风格上难以大幅度突破;此外,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绣的创新,因为传统的苏绣作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稳定受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世界地理【考向解读】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或国家为切入点,区域图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工农业生产活动、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复习时,可着重注重以下三方面:(1)复习过程中注意把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穿插在世界地理的复习过程中。

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

把复习的区域放在其所属的大地理背景下,从总体上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立足人地关系,比较区域差异,突出区域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

结合地形、河流、植被、资源、灾害等进行综合思考,得出区域因地制宜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3)注意复习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善于从主要区域特征分析中总结规律和方法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区域的分析过程中去,以提高复习效率。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定位1.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

2.相对定位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下图: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弯曲状态、湖泊的形状、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之后通过联想定位。

如世界重要海峡、运河位置例1、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6·江苏地理,12,2分) 图示5个城市中( )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答案】C【变式探究】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完全位于西半球的两图是__________,位于两大洲之间、有沟通两大洋的重要海峡分布的两图是________。

(2)四幅图中有地中海气候分布的是__________,同时进入雨季的两图是__________。

(3)四幅图中有重要渔场分布的是图__________,该渔场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1)图3、图4 图1、图2 (2)图1、图3 图1、图3(3) 4 秘鲁渔场【命题热点突破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1.地理位置分析(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1)地形。

①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来分析。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④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⑤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

(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网密度、流域面积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例2、(2016·江苏地理,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

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分)(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__月份。

(3分)(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4分)(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4分)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回答。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第(4)题,结合图甲中的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参考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的相关案例提出相关措施即可。

【答案】(1)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4(或3~4)(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两点)(4)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任答两点)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任答两点)【变式探究】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__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

(3)从中部流向四周A、B、C(4)旱作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 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两点即可)温带分析主要国家及其某个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同时区位条件又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下面以典型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方法。

丰富的煤、铁资源;水源充足;便利的水例3、(2016·天津文综,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万公顷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6分)(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变式探究】读图,回答(1)~(3)题。

(1)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2)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两季分明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3)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答案(1)A (2)A (3)C【命题热点突破四】区域地图的判读区域地图是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等所有地理要素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