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桑代克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可以说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考的人物,也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书本中屡次出现。

在这里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他的主要知识点。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从人的生物的存在角度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桑代克被称为西方/美国/世界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3.尝试—错误说(试误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4.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5.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常考察的是他的第二个和第四个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出现,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基本都出现过。

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特别是那些在书本中反复出现的人物。

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傲立群雄。

【真题再现】【2011-长沙天心区-多选】桑代克的学习率包括( )。

A.准备率B.联结率C.效果率D.练习率【2014-岳阳市直-单选】一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斯金纳B. 桑代克C. 华生D. 布鲁纳【备考策略】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冲突的类型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除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动机冲突的类型是高频考点,也是考生出错较多的地方。

出题形式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考查动机冲突的含义;第二种较灵活,与案例结合起来考查。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注意,“趋”就是“想”的意思,“避”就是“不想”、“害怕”的意思。

做这类题时,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根据题干的字面意思来解题,切勿陷入引申思考的误区。

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教育基础所有名人观点总结

教育基础所有名人观点总结

教育综合1、朱熹————宋代理学、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正持志,神话起源说。

2、孟子————教育一词首次提出。

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学习过程。

内发论。

个人本位论。

3、力拓尔尼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提出有关教育起源说)。

4、孟禄————心理起源说(否认社会性)。

5、凯洛夫、杨贤江————劳动起源说。

6、孔子————仁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行思相结合、启发诱导(世界做早提出)。

7、荀子————性恶论,闻见知行,直观性教学原则。

外铄论,社会本位论。

8、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量力、发展性原则。

9、老子————道法自然。

10、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

11、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

12、亚里士多德————百科是的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首次提出)。

13、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14、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5、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直观性、巩固性教学原则。

16、卢梭————坚持性善论,儿童归于自然。

17、康德————康德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乌申斯基————提出直观性、巩固性教学原则。

19、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

个人本位论。

20、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德智体)。

21、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西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形成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

22、杜威————现代教育学派代表,实用主义,儿童、活动、经验新三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民主主义、经验、设计教学法。

23、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之父(著作拉伊)。

教师资格证10个教育名人实验

教师资格证10个教育名人实验

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赛尔“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被试者是一对出生才46 周的同卵双生子A 和B。

格塞尔先让A 每天进行10 分钟的爬梯训练,B 则不进行此种训练。

6 周后,A 爬5 级梯只需26 秒,而B 却需45 秒。

从第7 周开始,格塞尔对B 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 反而超过了A,只要10 秒钟就爬上了5 级梯。

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是由成熟因素决定的。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即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陆钦斯:量杯实验陆钦斯(Luchins,1942)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容积不同的量杯(A,B,C)去量一定量的水(D)。

(例如A量表中水约占1/3,B量杯中的水为满杯,C量杯中的水约占1/5。

有N组盛有不同水量的量杯进行实验,笔者举例。

)实验组和控制组开始时做一道练习题,然后按要求解决其他几道题。

实验组做全部的题目,而控制组只做7~11题。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被试由于先进行了一定的练习(都做了一道练习题)直接将三杯方法迁移到后面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定势是迁移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但是,这种定势同时又阻碍、限制了其他更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D=A-C或D=A+C)的产生,使思维僵化、因循守旧,难以灵活应用其他有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定势阻碍了将其他方法迁移于目前问题的解决,因此表现为一种负迁移。

实验还发现,控制组的被试都使用了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定势、迁移、功能固着、守恒概念等,并不局限。

不同的分支对此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附上一道练习题: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 )。

A. 积极的促进作用B. 消极的阻碍作用C. 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D. 没有作用答案应该选择C。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中的著名人物介绍一、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P92、联结学习理论——试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P353、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5-364、早期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时非常具体的、并且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5、遗忘理论的解释——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发展于桑代克)。

P100二、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1、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重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P102、认知——结构学习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P453、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强化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程序原则。

(程序多样性,不存在唯一的教学程序)。

】P46-475、在选择教学策略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教学策略,又称启发式教学。

(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对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P201补充两点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表演式——映像式——象征式再现表象期。

教育心理学的名人们

教育心理学的名人们

第一章 1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

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3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 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5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年,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33年陈德荣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l939年吴绍熙翻译的霍林沃斯的《教育心理学》,编著教科书的还有高觉敷(1929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与艾伟(1945年)等。

第二章 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对教学的启发: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

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

4埃里克森的发展水平。

3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5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威信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模式。

6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7 1936年。

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

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公认的世上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注联合主义心理学鼻祖使用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共同要素论;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反应结果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课程改革运动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发现学习”用“认知结构”取代“完形”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命题学习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提出“一致性分析”教学模式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智力三元论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德育的认知模式发生认知论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偶故事法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发展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后经列昂节夫、鲁利亚的完善,形成“维、列、鲁”学派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最核心的理论:学习条件学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泛智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传统教育学代表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儿童中心主义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现代教育代言人遗传决定论者复演论“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提倡绅士教育“白板说”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心理发展理论1.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强调儿童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节将介绍蒙台梭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儿童自主性、敏感期、自由发展等,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并探讨这些阶段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3 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维果茨基的理论,包括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和互助学习等概念,并探讨这些理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2.1 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杜威的理论观点,如任务中心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2.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斯金纳的理论观点,如正向强化、负向强化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管理和激励的意义。

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人的需求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情绪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情绪的分类,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等,以及情绪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表达和调节情绪,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家名人格言

教育家名人格言

教育家名人格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家们凭借他们的智慧和远见,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在他们的心灵智慧中,隐藏着一些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被总结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格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教育家名人的格言,并探讨其背后的内涵和启示。

1.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思维,善于学习,并且不要羞于向他人请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阔视野,不断进步。

2. 罗素:“教育应培养创造力,而非顺从。

”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之一。

他通过这句格言,呼吁教育不应仅仅追求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培养创造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3. 弗洛伊德:“幸福的教育是指导我们克服困难的教育。

”作为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洛伊德强调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幸福。

这句格言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4. 杜威:“不在学校教育的事物,也不能成为学校要教的内容。

”杜威是美国教育学家,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和学校的境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

5. 弗洛勒:“教育的目标是头脑、心灵和灵魂的全面发展。

”弗洛勒是印度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和情感、精神和身体的健康。

这句格言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6. 孟子:“教育无疆界,天下为公。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摒弃地域和阶级的限制,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7. 蒙台梭利:“教育应该早教,早教不负责任。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温和宽容的教育使人成功的名人事例

温和宽容的教育使人成功的名人事例

温和宽容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尊重和体谅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温和宽容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成功的人才。

以下将列举一些成功的名人事例,来论证温和宽容的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1. 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从小就接受了温和宽容的教育。

在他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对他都非常宽容和理解,尊重他的创作天赋和个性特点。

这种温和宽容的教育方式使贝多芬在音乐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代音乐大师。

2. 钱学森: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功也与温和宽容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少年时期,钱学森父母和老师都给予他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让他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正是这种教育方式,使得钱学森得以培养出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最终成为了杰出的科学家。

3. 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了温和宽容的教育。

他的母亲给予了他很大的自由空间,让他有机会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这种宽容和支持使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 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师,他的成功也与温和宽容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通联。

爱迪生在学校时期并不善于学习,但他的母亲却一直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不断鼓励他去探索和实践自己的想法。

这种温和宽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以上这些成功的名人事例都充分证明了温和宽容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应该倡导温和宽容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小米CEO雷军:雷军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创立了小米科技,将小米打造成了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他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特别温和宽容,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洛克35、《爱弥尔》——卢梭(法国)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37、“白板说”——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学”—-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知新”-—孔子63、“不陵节而施”-—《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大二学习中所了解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的关联,人类可以形成特定行为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操控。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对思维形成的作用。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因斯坦和佛洛伊德。

爱因斯坦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类生命周期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并指出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佛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理论出名,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性欲冲突和个性形成。

四、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代表人物有米尔格拉姆和扎基曼。

米尔格拉姆提出了权威性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指令的影响下可能服从不道德或伦理行为。

扎基曼则研究了群体行为和互动,提出了群体流行概念,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五、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和罗杰斯。

福克斯提出了五因素人格理论,将人格特征划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罗杰斯则强调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幸福感取决于个体是否能够实现自我潜力。

总结:以上只是大二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点的概述。

赏识教育的名人素材

赏识教育的名人素材

赏识教育的名人素材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赏识教育方面的著名学者和心理学家。

他认为,通过认可和赞扬来鼓励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社会互动如何促进学习和发展,并提出了“近发展区”和“进发展区”的概念,这些概念表明学生在合适的支持下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

他的理论影响了许多赏识教育的实践和方法。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个赏识教育的先驱者。

他强调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认为教学环境应该是支持性和回应式的。

罗杰斯的赏识教育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鼓励教师倾听、理解和支持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他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珍·儿泰罗(Jane Nelsen)是赏识教育方面的专家。

她创立了“正向纪律”(Positive Discipline)的教育方法,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行为,鼓励他们设定目标、解决问题和展示自我控制能力。

儿泰罗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来建立积极的教室环境。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是情商教育的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情商方面,赏识和鼓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五个组成要素,即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意识、人际关系管理和情绪应对能力。

他的理论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培养情商,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以上是赏识教育领域的一些名人素材,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提高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名人传记 激励人心的教育家

名人传记 激励人心的教育家

名人传记激励人心的教育家名人传记:激励人心的教育家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伟大的教育家更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名教育家中,有一些人以他们的智慧、热情和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激励着无数人,我将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几位令人敬佩的激励人心的教育家。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

他主张学生中心教学,提出了“体验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的实际经验与学习相结合。

杜威坚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知识。

他的教育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 露丝·贝内特(Ruth Bader Ginsburg)虽然露丝·贝内特主要以其对法律的贡献而闻名,但她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作为一位法学教授和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贝内特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和教育公正。

她在法庭上为教育权利进行了多次坚定的辩护,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

她的执着和勇气激励着整个社会,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为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3. 马尔科姆·X(Malcolm X)马尔科姆·X是一位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激进主义者。

尽管他在早年中没有接受到传统的正规教育,但在监狱中,他开始自学并通过阅读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马尔科姆·X坚信,教育是唤醒黑人意识和争取平等权利的关键。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成为激励黑人群体自我解放的重要人物,为后来的教育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4.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以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而著名。

加德纳认为单一的智能测试无法全面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八种独立的智能类型,包括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

教育学及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及心理学名人总结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教育学名人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格拉底.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赫尔巴特1.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泰勒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介绍(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介绍(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jiàoyù)心理学总结1.艾宾浩斯德国人本主义(rén běn zhǔ yì)心理学派赫尔曼·艾宾浩斯他发现了一些遗忘(yíwàng)规律。

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ránhòu)会缓慢下来。

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

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这个(zhè ge)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曾经指出心理学有源远流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短的历史。

2.柏拉图古希腊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主张1.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2.教育目的旨在谋求身心均衡发展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4.裴斯泰洛齐瑞士(ruì shì) 民主主义(mín zhǔ zhǔ yì)教育家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mín zhǔ zhǔ yì)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教育(jiàoyù)心理学理念:1.人性(rénxìng)中含有原始性,社会性与道德性2.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义)、手(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5.赫尔巴特瑞士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着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 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着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他认为: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客体之上的逻辑数学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因此,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紧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

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换言之,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而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

这里“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他指出:智慧行为是依赖于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但是,这种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每一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其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

3、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从思维方面讲,成人考虑问题往往从多方面入手,且常常通过命题思维,而儿童就不同。

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才与成人一样,能够彻底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

从言语方面来说,成人的言语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逻辑性和交流性,而儿童就不完全如此。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才出现了言语的萌芽。

儿童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逐渐像成人一样去使用语言。

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

问题就在于发现最合适的方法和环境去帮助儿童构成他自己的力量。

对此,我们的教育是否予以充分重视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将儿童成人化的现象是存在的。

首先,表现在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往往不顾儿童的认知特点及接受能力,一味的加大学习内容,逼迫他们学习,究其原因,就是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受教育的“小大人”;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纯使用成人语言,对于儿童的活动或语言也时常按成人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

克服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

表现为儿童一方面具有完成一定的典型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

(2)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

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到儿童智力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

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

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

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

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

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