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危机:对策与出路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和对策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和对策
(一) 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1)自然条件的影响,淡水在地球上的分
布是极术均匀的,而且受利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许多国家或地区用水紧缺。
(2)城市、工业区的集中发展。
城市人口发展快,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当地水资源的供水能力。
(3)水体的污染是破坏资源,造成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4)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造成水资源不足。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存在大量浪费。
(二)解决水危机的主要对策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开辟第二水源。
(1)改进耕作方法降低农业耗水量。
(2)降低工业用水。
(3)节约生活用水。
2. 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用水。
3. 加强水资源管理。
(1)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
(2)跨流域调水。
(3)地下蓄水。
(4)海水淡化。
(5)恢复河、湖水质。
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以增加淡水供应。
(6)合理利用地下水。
合理利用地下水主要是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
4. 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利用及保护受到挑战,从而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
一、我国当前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均水资源总量短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
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国,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的国家之一。
我国目前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其中有10个省咱治区、直辖市)低于生存的起码线。
缺水状况日趋严重,九十年代以来,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适应,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人均水资源是比较少的。
内陆河片,人口比例低,耕地比例也低,人均水资源却很多。
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80%。
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汛期(6-9)月径流量十分集中。
3、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度发达,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垃圾、废水和废渣,这些物质往往被直接排放进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水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目前,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4、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我国现行水价偏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浪费严重。
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照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低。
5、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些地区连年干旱。
中国水危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水危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内容为第八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的对话环节从目前来看,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出现水危机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您认为中国的水危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王毅: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出现水危机,主要是从整个地区的发展阶段来判断,从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不同的峰值进行判断,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包括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对资源利用、污染排放有一个基本规律,同时也要考虑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等因素。
当前,我们从经济、资源、人口综合考虑来看,水的供需压力基本处于相持阶段,并有逐渐缓解的趋势。
当然,我国的水资源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无论是华北、西北等地区的水短缺问题,还是流域的水污染问题,这些问题都很严重,都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要防止最坏结果的发生。
因此,需要相关的政策安排和制定,有相关的应急预案,如果今后真的发生水危机,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和应对,而不导致全局性的社会经济影响。
这是我对中国水危机和水安全问题的综合判断及解决的基本想法和思路。
中国发展到目前阶段,无论是政策、技术、资金支持等都与以前大不一样,处理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处理和应对水危机时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水危机只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没有统一或公认的定义。
应该将“水危机”这个词更加细化,将危机细化到更具体的问题上,然后再想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至于使一些小的问题影响到大的社会经济发展。
营幼峰:中国水危机事件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
虽然确实有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包括东北的石化污染这样突发性的污染,都是属于社会管理范围内的问题。
但从水资源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水资源的危机问题是长期存在的。
举个例子,虽然很多人生活在北京,但对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未必了解,中国水资源只占世界水资源1/4的比例,已经很少,而北京人均是多少?北京缺水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水资源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国水资源困境及对策研究作者:朱婷婷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9期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关乎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而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和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显,我国水资源虽然总量較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同时还伴随污染,使用效率低和分布不均等问题,论文在我国水资源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水资源困境(一)水资源匮乏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相比美国等国家差距很大,同时我们国家还饱受水旱灾害的影响,更是造成水资源的短缺,2018年灾情造成306.69万人饮水困难,426.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在过去的20年里,灾情平均造成2362.52万人口饮水困难,1787.31万大牲畜饮水困难。
按水利局统计,2018年人均水资源量为1971.85立方米,在过去的10年内,人均水资源量基本维持在2000立方米左右,按照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我国基本上在中度缺水的边缘徘徊,甚至几度达到中度缺水标准。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所以我国水资源在人口多多大环境下是很匮乏的。
(二)用量增加迅速我国水资源匮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用水需求旺盛,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我国用水量达到5991亿立方米,这几十年来我国用水量增加的速度很小,但是年平均的增长量依然有62亿立方米左右。
用水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农业用水在过去15年里也是大幅度增长,在近5年才有所缓慢下降,同时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都是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生态用水在2004年-2018年增长量超过10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在2004年-2018年增长量更是超过了2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在上世纪末是呈现上升趋势,在2004年到2018年是逐渐下降的,但是用水量整体是不断增加的。
(三)分布不均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水资源空间分布均匀性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南部沿海分区不同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向西、北方向不均匀性有增加的趋势。
中国水危机的对策与出路
中国水危机的对策与出路中国水危机的对策与出路中国水危机的对策与出路中国水危机的对策与出路1999年底,我完成了《中国水危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一书,书中分析了中国七大流域各自面临的水问题,指出洪水、缺水都和生态退化直接相关,而水污染又大大恶化了水资源紧缺。
我在书中提出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工程措施来解决,如果不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变革治水思路,中国很多地区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水危机。
今天,北方的持续旱情正使水危机从预言变成报刊的头条新闻,而南方很多城市和乡村则陷入守着河湖没水喝的境地,水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巨大危害开始显现,人们渐渐意识到,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但仅仅认识到水危机的威胁是不够的,要应对这样的威胁,要避免陷入危机,必须认识其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的水资源和环境管理体系。
一七大流域面对三大难题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达630亿吨,理论上足以污染全国所有的地表水源。
北方的海河、淮河和辽河变黑发臭,几乎成了超级排污沟,而南方的太湖、巢湖和滇池由于接纳了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严重富营养化,时常因藻类爆发而失去使用价值。
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
水污染和水短缺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一方面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另一方面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
长江是中国数亿人赖以生活的基础,它的洪水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而流域内旱灾的发生也有加重的趋势。
干流水量虽还未有明显变化,但许多支流径流量不断减少,从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的二十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
长江污染问题突出,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20亿吨,占全国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
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黑色污染带,总长近600公里。
浅议我国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 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浅议我国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摘要:要: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形成水安全问题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对策,1.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1.1 水灾害严重 1.1.1 洪涝、干旱灾害近年来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摘要: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通过对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形成水安全问题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水安全;面临问题;形成原因;措施和对策 1.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1.1 水灾害严重 1.1.1 洪涝、干旱灾害近年来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南方洪涝,北方干旱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1.2 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
1.1.3 水体污染加重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还有大量的未达标处理的废水被偷排、漏排,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流失,污染长期累积,使水环境日趋恶化。
1.2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中国人口每年净增约1500万,经济和消费水平几年翻一番,对水量需求越来越大。
人口的增长不仅增加对水的需求,而且增加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水的有效利用会带来负面影响。
1.3 废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的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
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
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缓慢,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1/3正常运行,1/3低负荷运行,1/3开开停停甚至根本不能运行。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
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
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
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doc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中国是一个多灾之邦,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安民兴邦。
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动员亿万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中国以仅占世界平均水平1/4的人均水资源量,实现了经济社会连续20年的高速发展;以占世界9%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特别是把水利建设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标志着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十年来,水利建设对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水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水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巳构成重大威胁。
如何解决好中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环境恶化这三大灾害,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大灾害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经受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验后,中央领导针对水利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治水方略,这是21世纪制定中国水利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治水方针。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水利必须转变观念,及时调整治水思路,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特别要重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
国家与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危机
国家与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危机本文档根据第八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对话环节整理骆建华:为解决日益紧迫的水问题,您认为我们国家与政府需要采取什么措施?王毅:首先,政府立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立法必须确立综合管理的目标、原则、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对管理机构进行授权;其次,编制综合规划是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水管理机构或流域机构都把编制综合规划作为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通过综合规划对水资源、水环境及地方的流域管理进行指导,而且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常常具有法律效力;最后,引入经济手段是促进行为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晰水权、改革水价和创新的水财税政策来增加供给、减少排放、厉行节约、鼓励创新;通过公平的水权分配、定价机制以及合理的政策取向,把生态补偿、技术进步、利益相关者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所有人提供充足、安全、价格合理的水,以及完善的生态服务。
国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生态资源机构”要建立“大部制”,其实也是希望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有所改革,但也有人认为“大部制”将资源和生态都放在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反而会削弱污染治理的功能。
我个人认为,“大部制”是整个中央政府今后的一个趋势和倾向,其实任何一个制度安排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大部制”确实存在如何整合、整合起来是否有效的问题;但如果不整合,也有相互斥肘、不合作、不协调的问题,增加机构运行的难度。
因此需要我们在多种方式中选择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将各部门整合在一起,需要一些体制机制的安排来进行全面的改革。
如果真的将环保部进行“大部制”运作,需要按照其功能需求配置相应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配置。
而且还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安排,像流域治理的机构是否需要改革、是否需要建立协调机制、环保事业机构是否需要改革、地方上的环保机构是否也应当相应作出改革、是否建立监督机制等等,需要所有的工作来参与“大部制”的改革,“大部制”不是某几个部门机械化的合并,而是通过一整套的改革手段使机构变成一个有效运作的有机体。
水资源危机及解决对策研究(含5篇)
水资源危机及解决对策研究(含5篇)第一篇:水资源危机及解决对策研究水资源危机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水是世界上最贵的一种资源宝。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形成原因、我们的对策,希望从这三个方面让大家知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对策1.前言:水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纽带,是全球变化三大主题“碳循环、水循环、食物纤维”中的核心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家已将水资源列为与粮食、石油资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
在我国,水的问题应概括成“水少了,水多了,水脏了”。
我国当前突出的水与生态问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陆地水循环时空机理更加复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水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水循环的变化和水资源需求矛盾的加剧,导致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生态用水被挤占,致使河道、湖泊萎缩,入海水量减少,沙漠化加剧,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沙尘暴频繁,生态系统恶化问题突出。
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尘暴肆虐”的严重水生态与环境危机。
2.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个非常缺水的国家,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尤为严重.这是2007年我国水资源情况:200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8.9%。
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1013亿立方米,即地下水资源量的86.7%与地表水重复。
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少6.4%;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少9.4%。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3.7%。
我国的北方尤其缺水,存在着巨大的供不应求的危机,所以才有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出现,最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前完工,对北京的用水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危机及发展策略
我国水资源危机及发展策略第24卷第2期2005年4月四川水力发电SichuanWaterPowerApr.,2005我国水资源危机及发展策略黄辉,李克锋(四JII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摘要: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水质污染的日趋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极度短缺,缺水已成为翩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关t词t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发展策略中啊分羹号tF407.2,TV21文t标识码B文章一号l1001-2184(2005)02-0021-03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124×i0.m.,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为2300m.,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4;亩(注:1亩一0.067hm.,下同)均水资源量1770m.,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我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o1.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从全国来说,南方水多,人多,地少;北方地多,人多,水少,从而造成了南方水量有余,北方用水紧张的局面.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人口占全国的54.7,而耕地却只占全国的35.9;北方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4,耕地却占全国总量的58.3,人口占全国的43.2.将人均,亩均水量进行比较,可以得知北方人均水量为938m./人,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430 m./人;而南方人均水量为4170m./人,其中西南诸河高达38431m./人.北方亩均水量为454ITI./ 亩,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251m./亩;南方亩均水量为4134m./亩,其中西南诸河高达21783m./ 亩.南方与北方相比,人均水量为北方的4.4倍, 亩均水量为9.1倍;西南诸河与海滦河相比,人均水量为89倍,亩均水量为87倍.1.3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收稿日期:2004-04-18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O~8O.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我国降水量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并且出现过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剧烈变化和年内高度集中,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1.4水质污染严重据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境公报,全国年废水排放量为395亿t,其中约有7O 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处理率虽达7O左右,但其中只有3O左右的处理设施的出水能达到标准.我国城市的废水处理率不到1O.如此大量的废水挟带着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重金属,有毒有害污染物,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等排放入全国的各类江,河,湖,库,河口,海岸,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1999年,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在141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水质Ⅳ到V类的占63.8,失去了饮用水功能;湖泊水库也普遍受到污染,大的淡水湖和城市湖泊污染程度均为中度以上;近海海水水质以Ⅳ类和V类海水为主,水质恶化日趋明显;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且呈逐年加重趋势.从全国情况来看, 水污染正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1水资源的使用一般可分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三类.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随之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据水利部1996年资料统计,全国日排污水量已超过1亿t,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即直接排入水体,造成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全国各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均衡,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南方多水地区利用程度低,如长江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35.1,而其开发利用程度仅为16.9~//,西南诸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国的21.6,而其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北方少水地区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如海河其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1.1,却已开发利用了67.7.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看,经初步估算,全国共缺水398X10.m.,其中北方缺水259×10. m.,占全国总缺水量的2/3.黄淮海平原,辽河中下游,山西,四川盆地等为重点缺水地区.我国由于缺水和水污染,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全国估计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00亿元.所以,开源节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逐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成为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3水资源的保护目前,水资源紧缺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这一现象将持续发展. 要缓解和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必须深刻全面地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问题实质,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为此,需要从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全社会的共同努力.3.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用各种人工手段加以调节.如培育水源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修整天然湖泊,防止湖泊富营养化或修筑水库及河口堰,使其增加调蓄水量的能力,以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均匀分布.采用地域调节, 如:改变上游流域,调节河流的径流状态,由其他地区长距离引水等,以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22我国现有蓄水工程调蓄容积不足,还必须在水利规划中根据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合理选择坝址,有计划地修建蓄水工程,借此调节河川径流,以提高供水能力.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南北不均,跨流域调水,即从有余水地区向缺水地区调水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性工程措施.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滦入唐,西安黑河引水工程,东江至深圳,香港供水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是将南方湿润区富余水量调往华北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涉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受水区达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直接受水面积达106.6×10'km..受水区内现有耕地约2300×10'km.,人口约3.1亿,国民经济总产值约1.5×10'亿元.其总体规划布局是:分别向西北地区,华北平原中西部和华北平原东部供水,以缓解这些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南水北调以及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成,将在国土整治,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将有力地促进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3.2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的主要领域有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2000年,全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8.6,用水方式相对落后,节水的潜力巨大;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8.3,工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较高,科学技术是节水的主要手段;城市人民生活用水在中国近20年来经济和城市化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需水量增长也较快, 但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很小,节水的潜力较小.具体的节水要求为:(1)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存在着巨大的浪费.以我国为例,每年灌溉用水量约为3800多亿m.,有效利用率仅有40~50,而发达国家已达70~80.英国100的灌溉面积实现了喷灌化,瑞典为90.而我国目前喷,滴灌等先进节水措施覆盖面积仅为灌溉面积的1.3.据预测,如果到21世纪中叶,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达到70左右),就可以在维持现有农业总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足够全国人口食用的粮食.(2)降低工业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工业用水是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用水行业,中国的工业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2/3,约占社会总用水量的20,全世界平均为31.7.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工业用水也将快速增长.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有:①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用水效率:其内容主要包括改变生产用水方式(如改直流用水为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及回用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通常可在生产工艺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因而是工业节水前期的主要节水途径.②实行清洁生产和工艺节水: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以及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生产工艺节水是工业节水的根本途径.(3)城市生活节水.中国的城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1.其与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比例约为1:5.9:25.4,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2%~18,约为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的城市普遍存在缺水状况,669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目前年缺水量为55 ×10.m..由于多因素综合影响,城市水资源开发潜力已经很小,缺水状况仍将持续.同时,城市生活用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供水系统的渗漏,节水观念淡薄,重复用水率低,用水定额高及市政用水效率低等方面.城市供水至今仍未采用分质供水,废水资源化利用率也很低. 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加强节水宣传.在用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浪费都与人们对节水的认识有关.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让人们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②实行合理的用水收费制度,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全国所有城市都基本做到了计量安装水表收费,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天津等还出台了一些严格的定额管理措施,实行计划用水,超计划加价的办法, 以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3.3防治水污染目前,我国已建有工业废水大型处理站6万余套,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300余家,水污染防治已初步形成了完整体系.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及以后,水污染物的排放无疑也会有较大增长.因此,我国水污染的防治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和减少工业源头污染.从终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是污染防治的根本方向.有人估计,对大部分生产工艺不先进的企业,只要加强管理,就可以削减人为污染量的30~50;实行技改和回用,循环等技术手段,又可削减一部分,这是一种低成本,长效益的根本性战略.(2)保护水源,用区域的系统观点来考虑水污染防治.按流域,水系或区域实行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和水污染治理是水资源利用和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战略.1996年上半年,淮河流域关闭了年产5000t以下的小造纸厂11l1家,对41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关停或限产,限排措施.到当年年底,就解决了1672万人的饮水问题,短短半年就初见成效.近两年开展的太湖流域,辽河流域,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保护水源始终是水污染防治的基本立足点.发达国家从长期的水污染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农业生产中,改进施肥方式和合理使用农药,提倡科学种田,同样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4结语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象还将进一步恶化,预计到2025年,人均年占有淡水资源1700m',接近国际上规定的水资源短缺警告线.为缓解水赍源紧缺的压力,今后对水资源要切实贯彻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情,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加供水设施;采取节水措施,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努力维持使我国水资源的供需大致平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源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I'M-].北京:海洋出版社, (下转第31页)23解法或汉点分组解法,其具体算法参见文献[2].矩阵类文件形式如下:classMatrix{publicvoidassemble(float[]hq){};//集成每个子河段的系数矩阵publicvoidsolve(float)[][]x){);//求解每个断面的水位流量publicfloat[]reth(){);//返回水位值publicfloat[]retq(){);//返回流量值publicfloat[]h;^为全河网水位信息数组publicfloat[]q;口为全河网流量信息数组publicfloat[][]Matrix)Matrix为全河网系数矩阵信息汉点类型中常见的是三个子河道交汇的类型,该对象应存储交汇河段的编号以及相应断面编号,从而在形成系数矩阵时才能对号入座.对于三个以上河道交汇的情况,依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子类即可对于坝,闸和堰等节点,一般连接两个子河段,因此,在构建该类对象时需要输入河流上,下游的断面号及子河段号码.无论是汉点还是坝,其方法都是依据流量和水位的关系确定并集成到系数矩阵中.5结语(1)运用节点一河道模型可以将河网划分为性质单一的子河道,子河道之间依靠节点来联系.虽然该模型使河网数据结构简明清晰,但由于河网几何形状复杂,汉点,大坝,堰等节点众多,不宜使用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方法编制计算程序;(2)依据子河道的圣维南方程组和节点的补充方程,提出了整个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由于考虑了河网之间倒回灌及水工建筑物对水位流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精度;(3)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基于类的数据封装特性,提出了河网非恒定流计算程序中河道类,断面类,矩阵类以及节点类的实现方法,从而降低了构建河网非恒定流通用计算程序的复杂程度.参考文献:E13李致家.通用一维河网不恒定流软件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8.E23候玉,卓建民.郑国权.河网非恒定流汉点分组解法[J].水科学进展,1999.[33韩龙喜,张书农.金忠青.复杂河网非恒定漉计算模型——单元划分法[J].水利,1994.[43李光炽.王船海.大型河网水漉模拟的矩阵标记法[J].河海大学,1995.[53林荷娟,杨洪林.太湖漉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的改进[J].永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作奢简介:李华(1978一),男.湖北嘉鱼人,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从事水力学研究;伍超(1946一),男,湖南长沙人,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计算水力学及水利水电工程学研究;张挺(1977一),男,福建寿宁人,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从事水力学研究.(责任臻辑:李燕霹)●●●●●●●●●●●●●●●●●●●●●●●●●●●●●●●●●●●●●●●●●●●●●●●●●●●●●●●●●●●●●●●●●●●●●●●●●●●●●●●●●●●●●●●●●●●●●(上接第20页)[3]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编.水文预报方法[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杜.1982.[4]Es]6]赵人俊.漉域水文模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杜.1984.陈家琦.张恭肃.小流域暴洪水计算[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杜.1985.郭敬辉.新疆水文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杜.1966.作奢简介:李培(1963一).男,四川I西充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科长.工程师.从事水情监测工作I何文奇(1965一).男.四川大邑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水资源勘测中心科长.工程师.从事水资源勘咨询工作.(责任臻辑李燕辉)●●●●●●●●●●●●●●●●●●●●●●●●●●●●●●●●●●●●●●●●●●●●●●●●●●●●●●●●●●●●●●●●●●●●●●●●●●●●●●●●●●●●●●●●●●●●●(上接第23页)[23沈国舫.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5.[3]杨志保.水资源知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杜.2001,11.[43丁志浩.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5]盛连喜.现代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6]陈惠源.水资源开发利用[M].武昌t武汉大学出版杜.2001.l2.[73刘昌明.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z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2.[83卢金凯.中国水资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2.[93汪光焘.城市节水技术及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4.[103马耀光.废水的农业资源化利用[M].北京t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作者简介:黄辉(1974一),女.四川内江人,四川I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硬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李克锋(1965一).男,湖北石首人.四川I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责任臻辑:李燕霹)31。
水危机及其对策——水的良性社会循环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缓解水危机,仅从一城一地考虑,已无法解决。必 须从整个流域水循环着眼,才可能找出对策
❖ 缓解水危机的方法,就是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
水利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
❖ 地球淡水的循环可区分为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 环
❖ 水的自然循环及其调控是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它以 力学为基础,主要研究“量”(水量、能量等)问题
❖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 于洪涝灾害 ❖我国水资源的重要性,经历由不重 视到重视的过程
天然水体的承载力
❖ 天然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降解污染物的能 力,称为水体的承载力
❖ 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来源于水的社会循环,即人类社会 在用水的过程中,使废弃物进入水中,用过的污废水再将 废弃物带进天然水体
❖
中国的用水量需求
❖ 2015年目标:控制总用水量为7000亿m3,为水资源 量~1/4
农业用水 3700亿m3,占52% 工业用水 1300亿m3,占18% 生活用水 1000亿m3,占15%
农业用水 53%
工业用水 19%
生态用水 1000亿m3,占15%
(科学发展观精神) 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化用水结构
❖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水量急剧增加,对水 环境污染严重
❖ 全国污废水排放总量达758亿 m3(2008),生活污水占53.7%, 工业废水占46.3%。由于水处 理率底,致使水环境遭到不同 程度污染
水资源危机与可持续解决方案
水资源危机与可持续解决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危机已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水资源的短缺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前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并提出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有效管理。
第一部分:水资源危机的现状目前,许多地区正面临水资源的紧缺和不可持续利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淡水资源短缺:全球只有2.5%的水是淡水,而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仅占其中的1%。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淡水资源的供应却相对有限,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地下水过度开采:由于地表水的限制和土地利用的需要,许多地区出现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情况。
这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并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和地震。
3. 水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废水排放、农药使用和生活污水等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水污染日益严重,减少了可用的清洁水量。
第二部分:可持续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提出以下可持续解决方案: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广节水科技和设施:在家庭、工业和农业领域,应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科技。
例如,节水器具、滴灌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并加强对水质监测和治理的力度。
限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水污染治理体系,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 调整农业用水结构:农业是水资源使用的主要部门,因此,调整农业用水结构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关键。
鼓励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节水农业,减少农田灌溉对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5. 强化教育和宣传:水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问题的对策-水资源论文-水利论文
解决当前水资源危机问题的对策-水资源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如果没有了水,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将不复存在。
而当今世界水资源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身为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应该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这个问题。
1 水在各方面发挥的作用首先,水对人体的作用是至关作用的,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等的组成,运行,维持,哪一样不是需要水的参与。
水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参与各种人体日常活动,水的运输,润滑和稀释作用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对于动植物而言,水也在其生长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离不开水的参与,而动物的生长代谢繁殖等也同样离不开水。
同时,水还有美化环境,清洗物品,发电及欣赏等作用。
可以说地球上的水孕育和滋养了所有的生物,因为有它的存在,世界才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2 如今出现的水危机2.1 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都造成了水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进步,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2013 年,全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Ⅰ类、Ⅰ~Ⅰ类和劣Ⅰ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2013 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
地表水,淡水,海水,无一幸免,人们把污水一股脑全都排到了地球母亲的皮肤上。
就拿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来说,从它里面检测出来的污染物种类更是高达上千种,那些人类常患的胃癌,肠癌等大都与水有关。
人们把污水和垃圾大量的倾倒入海洋,导致海洋水环境恶化,无数海洋生物受此影响大量甚至是灭亡,而这最终也让人类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
我们要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迎接这场挑战。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
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面积占63.5%,水资源量仅占19%。
西北内陆河地区面积占35.3%,水资源量仅占4.6%。
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
我国水资源中大约2/3是洪水径流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
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
现状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
总之,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加上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二、水资源需求安全保障情况人类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提出不同层次的需求,水利工作就应该不断提供保障来满足这些需求。
这种需求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研究以及水资源利用的持续实践总结,综合此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底、过度开发以及水污染严重等.(1)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近年来农田干旱,水库干旱见底现象频发。
农田受旱面积增加,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边远地区发生饮水困难,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
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质量标准的饮用水;在全国六百多个建制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一百多个还为严重缺水,由于缺少导致的产值下降约两千亿元.(2)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
8,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2]。
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在城镇用水中,广泛存在着没有安装水表的水龙头、非法安装供水管、水管漏水、水表失灵等现象。
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
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
[1] [3](3)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过渡开发,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大约有60%以上的水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过度开发利用现象很严重,而且我国绝大数地区都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量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水资源治理工作应贯穿在人与水的各个环节中。
从更广泛地意义上讲,正确客观地调查、评价水资源,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都是水资源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水资源治理的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面临问题治理对策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冲印组成部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是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并对一个地区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使得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更加紧张,所以需要制定一定的治理对策来解决这些严重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一)人均拥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仅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在未来十几年后,人均水资源降到1760立方米。
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的国家。
因此,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紧张的。
(二)水资源分布不均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造成我国各地区的可用水量甚缺。
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根据1993年资料统计,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7%,耕地占全国的6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耕地占全国的3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5%,而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
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
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
(三)水质恶化和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由于防污和排污技术的落后,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危机:对策与出路马军1999年底,我完成了《中国水危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一书,书中分析了中国七大流域各自面临的水问题,指出洪水、缺水都和生态退化直接相关,而水污染又大大恶化了水资源紧缺。
我在书中提出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不可能仅仅通过工程措施来解决,如果不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变革治水思路,中国很多地区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水危机。
今天,北方的持续旱情正使水危机从预言变成报刊的头条新闻,而南方很多城市和乡村则陷入守着河湖没水喝的境地,水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巨大危害开始显现,人们渐渐意识到,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但仅仅认识到水危机的威胁是不够的,要应对这样的威胁,要避免陷入危机,必须认识其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的水资源和环境管理体系。
一 七大流域面对三大难题当今中国的水问题可以归纳为洪水、缺水和水污染三大问题。
两千年来,洪水泛滥的威胁一直被视为心腹之患,防洪是治水的主要动力,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的大水再次凸现了这一主题。
但实际上,缺水矛盾自70年代起在中国多个地区蔓延发展,并在世纪之交爆发出来。
继1999和2000年发生严重旱灾后,2001年再次发生特大干旱,旱情波及全国二十三个省区。
此时人们才猛然意识到,缺水已经上升为中国水资源的首要矛盾。
目前在全国城市缺水严重,六百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四百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
1990年起,缺水每年造成农业减产1,000万吨到5,000万吨,至今尚有2,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达630亿吨,理论上足以污染全国所有的地表水源。
北方的海河、淮河和辽河变黑发臭,几乎成了超级排污沟,而南方的太湖、巢湖和滇池由于接纳了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严重富营养化,时常因藻类爆发而失去使用价值。
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
水污染和水短缺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一方面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另一方面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
从全国的七大流域来看,水资源状况都不容乐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形象早已成为民族进取精神的寄托,可能再没有甚么比黄河断流更能深刻地反映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了。
1972年黄河首次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期长达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给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困难。
如今保证黄河不断流已成为政治任务,为此黄河常年维持小流量状态。
但这样的流量无法把十亿吨泥沙带到河口,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和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洪水隐患。
水污染和黄河的断流也有关系,它实际上涉及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由于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和循环使用,由于黄河上中下游各个城市厂矿一味争夺开采有限的清水资源,黄河的水资源短缺变得更加严峻。
长江是中国数亿人赖以生活的基础,它的洪水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而流域内旱灾的发生也有加重的趋势。
干流水量虽还未有明显变化,但许多支流径流量不断减少,从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的二十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
长江污染问题突出,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20亿吨,占全国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
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黑色污染带,总长近600公里。
随着三峡水坝的建成,库区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污染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相对稀疏的河流湖泊,支撑着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
如今河流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失去这些支点,一块块沙漠都开始了扩张。
90年代末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五十亿吨,沙尘暴频繁发生,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四亿人。
东北地区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也在恶化。
松花江枯水季节偏枯,造成严重旱灾,而洪水季节则容易形成水灾。
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污染极其严重。
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大小三百条支流,几乎是无河不臭,无水不干。
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超过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表沉降和海水入侵。
地下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危机。
河北一些城市地下水资源将在十年内采空,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成为促成南水北调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生态破坏严重,水旱频仍,加之上游乡镇企业的恶性排污,使得人口密集的下游城市常常陷入有水不能用的窘境,而没有替代水源的农村地区出现了若干「癌症村」,环境灾难开始造成公共健康危机。
东南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但普遍面临水质型缺水,其中尤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
长江三角洲平均每300米就有一条河流,但许多城市有水而不能用,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表沉降,恶化了洪水危害。
珠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13%的径流量,但各大城市污水泛滥,饮用水水质堪忧。
与此同时,中国近海海水水质严重恶化,很多海区赤潮泛滥,甚至面临变成「蓝色沙漠」的危险。
西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也是危机四伏。
中国的高速发展刺激了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先天不足,发展水电被当作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出路,而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成为了水电开发的主要战场,无序的建坝热潮正在破坏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水环境,威胁到当地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最为严重的是将在高山深谷的边陲地区制造百万移民,使得该地区在未来二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 工程平衡能否替代生态平衡?要应对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危机,首先要破解危机的成因。
水利界普遍认为,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从时间上看,降水高度集中于夏秋,而年际变化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历史上多次出现连续枯水年。
从空间上看,南方耕地少,矿产资源匮乏,却拥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北方耕地多,是中国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
特别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黄淮海平原,人口占全国的34.8%,耕地占全国的39.1%,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7%。
根据这一判断,过去五十年我们在全国主要江河上大规模建设水库和引水渠道,希望用水利工程来平衡水资源分配。
全国建设了多达86,000座水坝,其中包括22,000座大坝,意在通过人工调节,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
随着80年代水资源短缺日益恶化,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陷入缺水困境,我们修建了以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为代表的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试图实现水资源的人工调度,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去五十年我们在水利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但我们何以在今天却一步步滑向水危机的边缘呢?我认为一方面在于我们在治水对策中忽略了水资源分配不均背后的人为因素,没能消除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这一根源;另一方面工程水利又刺激我们的经济社会在扩张型的发展道路上愈走愈远,加剧了对水资源的低效和不合理利用。
中国水危机看起来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但实际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大大加剧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恶化了水旱灾害。
以黄河流域为例,黄土地之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因为那里曾经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土地肥沃,利于耕种。
然而,黄土土质疏松,一旦失去地表植被保护,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秦汉、唐宋和明清三次屯垦移民对黄土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大量泥沙涌入黄河,造成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
再看长江,长江本非害河,自古有河患而无江患,因为长江源头有巨大的高山冰川,上游山地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下游平原地带湖泊湿地广布,雨季吸纳洪水,旱季释放清流。
清朝初年起围湖造田,其后湖区灾民大量涌入山区,刀耕火种,严重破坏了水源林。
过去五十年我们更加肆意破坏长江生态,有组织地把那片最宝贵的水源涵养林砍伐了。
虽然如此,据估计当地残存森林的含蓄量还有一千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修起来也不过三百多亿的库容。
上游砍树,中下游地区又有组织地对湖泊进行围垦,长江中下游五十年间共失去湖泊面积12,000平方公里,超过目前五大淡水湖面积的总和。
1998年洪水水量未创纪录而水位屡创新高,正是长江流域生态恶化的结果。
黄河和长江的例子说明,洪水和缺水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生态退化。
洪水与缺水既对立又统一,而二者矛盾的调和依赖于良好的植被。
中国面临世界最大大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月季和年季分配极其不均衡。
在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降水得以涵养,进而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得到缓慢的释放,这样就平衡了自然的不平衡。
土壤同样具有涵养水分的作用,被称为黄色水库。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广阔,一旦失去植被保护,极易造成土壤大量随水流失,不但进一步降低了涵养能力,而且使得植被无立足生长之本,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破坏,进而使环境长期陷于洪水和缺水的恶性循环中。
当我们破坏了与涵养水源密切相关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本应该去恢复这些天然调节器,但我们却一味指望通过工程方式去征服江河,改造江河。
过去五十年来,我们在全国七大流域的江河上筑起了八万多座水坝,很多江河几乎是无峡不坝了。
然而在我们认为已驯服了江河,正可尽收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诸方之利的时候,黄河断流了,辽河断流了,海河断流了,黑河断流了,塔里木河也断流了,给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水污染的问题更是直接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它其实也是一种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体现:在有限的公共牧场上,每个家庭都希望增加放牧量,因为每增加一头牲畜受益的只是自己,而超载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却由整个小区分担。
污染问题颠倒过来,它不是从公地中获取,而是向公地中排放,我在《中国水危机》一书中称之为上游心理,即每个小区都把自己当作上游,把污水一排了之,把危害转嫁到下游小区。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公地悲剧可以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来防治。
中国庞大的环保系统之所以不起作用,原因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中国的环保局表面上接受国家环保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实际上在官员任免、工资福利、退休待遇等方面完全仰仗地方政府。
而作为执法对象的污染大户,恰恰又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也可以说是环保部门的衣食父母。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指望地方环保局向本地污染企业开刀呢?在西方国家,环保部门不作为可能面临公民诉讼,而在中国,环境诉讼困难重重,主管水污染治理的部门根本感觉不到这样的压力。
由于体制性的缺陷,中国深陷水污染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2000年中国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达630亿吨,其中7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