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范本」
历史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传统
历史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传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塑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特色。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哲学思想与文化传统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首先,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思想是人们对宇宙、生命和人类存在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而文化传统则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所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
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则反过来影响了哲学思想的发展。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对西方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强调了理性和智慧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塑造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仁爱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深深扎根,并影响了政治、经济和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
同样,印度的梵文化传统强调了生命的循环和宇宙的统一,这种观念对印度社会的宗教、艺术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相互交流和融合。
这种交流和融合使得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混合体,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例如,伊斯兰哲学在中世纪时期与希腊哲学相结合,形成了阿拉伯哲学的独特传统。
这种传统不仅在阿拉伯世界中发展壮大,也对欧洲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哲学奠定了基础。
最后,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对历史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他们面对当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困惑。
例如,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强调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传统至今仍然对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体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以其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中国哲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但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神学世界观,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有“上帝造人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劈地”等神话传说和《神创论》,“神化自然”等神学的影子。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是可以谦虚地说:中国虽无西方式哲学体系和哲学论著,但中国不乏有哲学思维和哲学精神。
关键词::哲学,文化,哲学精神,传统文化一、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中国很长时期里文史哲不分,以学科专门形态出现的哲学家及著作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样态。
表面上看,中国好像没有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也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首先,我们来探究中西方文化中的哲学底蕴。
西方哲学大师常讲:“我们所说的哲学,无非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科学设计的是一切可以被认识的理性的东西,神学则超越于理性的知识之上,是超验的,非理性的,哲学则见于二者之间,回答二者所不能回答的问题。
可见,西方哲学起源于神学,以科学为原动力。
这里的“科学”非同中国文化中的“科学”概念。
中国文化中,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将日本之“学科”一词变形使用。
科学和技术不分家,经常放在一起使用。
西方文化则不同,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有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科学的技术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这是中西方都认同的)。
古代文献学中的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
古代文献学中的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古代文献的保存、整理和翻译,也深入探讨古代文献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本文将从古代文献学的角度,探讨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一、古代文献对哲学思想的影响1. 传承和发展古代文献作为历史留存的见证,为后世人了解和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众多经典文献如《易经》、《论语》等,被誉为古代哲学的瑰宝,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了古代哲学思想。
2. 艺术与思想的交汇古代文献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媒介,也是艺术与思想的交汇点。
文献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演义等形式,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故事的叙述,将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思考。
3. 思想观念的传播古代文献作为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历代文人墨客、书院先贤等传播到世人中,进一步影响了后世的思想观念。
这些古代文献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扮演着传播哲学思想的重要角色。
二、哲学思想对古代文献的塑造1. 哲学思想的贯穿古代文献中的哲学思想往往贯穿始终,在其表达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例如,《庄子》中的自由主义思想贯穿始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性和哲学性。
这种贯穿性的存在,使古代文献具有思想的深度和丰富性。
2. 表现方式与哲学思想的契合古代文献的形式和内容往往与当时社会和哲学观念相契合。
比如,在儒家文化中,注重礼仪之道,古代文献中的祭文、礼仪之书等就是对这种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古代文献的内容,还塑造了古代文献的形式。
三、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古籍整理与校勘古代文献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校勘,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整理和校勘的过程中,研究者不仅需要关注文献的文字和字义,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献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文本解读与阐释古代文献的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和阐释。
通过细读文献,解码其中的哲学思想,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献背后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传承和发扬。
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哲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立心和合,析古出今——论《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的学术特色. 《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陈欣雨.[2].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基本精神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柴文华.谷真研.[3].中国哲学固有问题的探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王威威.[4].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张汝伦.[5].生存与超越: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学术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沈顺福.[6].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李承贵.[7].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文史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杨国荣.[8].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学术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杨静.[9].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求是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4期.柴文华.[10].古典生活经验与中国哲学创作——陈少明《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读后感.《开放时代》.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杨海文.二、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樊维艳.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被引次数:4作者:张东鹏.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3].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作者:白玉杰.英语语言文学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4].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被引次数:2作者:金丽.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学位年度)[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以诺布洛克《荀子》英译本为例.作者:张文珍.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14(学位年度)[6].中国哲学近代转型背景下严复人学思想研究.作者:潘瑗. 学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7].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语言学反思—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中心.作者:吉钰佩.中国哲学湘潭大学2012(学位年度)[8].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支江.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9].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作者:李细成.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10].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历史考察.被引次数:1作者:黄玉兰.中国哲学湘潭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哲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ResearchNeedsforUseofCapacityDesignofRCFrameStructuresinChina. PingDong《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2]ChaossynchronizationofYinandYangTSfuzzymodelsofHenonmapsystem. ChunYenHoHsienKengChenZhengMingGe 《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PartC.Journalofmec hanicalengineeri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7[3]AnewstudyofchaoticbehaviorandtheexistenceofFeigenbaum'sconstan tsinfractionaldegreeYinYangHénonmaps.Ho,C.Y.Chen,H.K.Ge,Z.M.《Nonlineardynam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2[4]Relativecontrolphilosophybalanceandcontinualchangeforforecasti ngabnormalqualitycharacteristicsinasiliconwaferslicingprocess. LinCTChangCWChenCB 《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59/10[5]StudiesinanalyticphilosophyinChina.Jiang,Y.Bai,T.《Synthese: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Epistemology,MethodologyandPhilos ophyofScience》,被SCI收录SCI.20101[6]ThelogicofSearle'sChineseroomargument.RobertI.Damper《Mindsandmachin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2[7]Reductionism,BrainImaging,andSocialIdentityCommentaryon"Biolog icalIndeterminacy".Pirruccello,A.《Scienceandengineeringethics》,被SCI收录SCI.20123[8]ANIMPORTANTLINKINTHECHAINCONNECTINGANCIENTCHINESEPHILOSOPHYTOP RESENTDAYSTYLEOFCHINESETECHNICALCOMMUNICATION:INTRODUCINGYELLOWEMPERO R'SCLASSICOFINTERNALMEDICINECHINA'SFIRSTCOMPREHENSIVEMEDICALBOOK. DANIELD.DING《Journaloftechnicalwritingandcommunication》,被EI收录EI.20141[9]PhilosophicalperspectivesontechnologyinChineseSociety. NanWang《Technologyinsociety》,被EI收录EI.20133[10]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TheoreticalGrowthPointsofChineseLo calizedThoughts.ZhaomingLong2015四、中国哲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哲学:一个未完成的叙事.李祥俊,2012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2]论21世纪中国哲学新开展的三重维度.李翔海,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基本内容研究.唐永忠,2011201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4]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黄玉顺,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5]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景海峰,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6]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主体性吗?试论儒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定位. 袁保新,2012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宗教大同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7]价值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李德顺,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8]时代变迁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建.孙伟平,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9]“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观念变革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意义.吴根友,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10]阴阳:中国哲学、中医学、马王堆医书的共有核心范畴.刘蔚.何清湖,201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与文化范文
中国哲学与文化范文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丰富的思
想体系和学派,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
国哲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而至今仍然对
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以“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强调个体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礼
仪规范。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家庭观念、社会
关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家学派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重要学派,其核心思想是“道”和“无为”的观念。
道家追求自然本性和自在随性,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争
不抗,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衡,对于个体的心灵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引。
中国
哲学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道德伦理,在中国社会中体现为家庭观念的
重视、尊师重道的传统以及劳动敬业的精神等。
中国文化中的“家和万事兴”、“爱国奉献”等价值观念都与中国哲学的思想相契合,对于中国人
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结起来,中国哲学与文化密切相连,中国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形
态和文化传承。
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对于理解中国文化与人民心理有着重
要的意义。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摘要】马克思博士在其论文中深入探讨了文化的哲学思想,探讨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观念、哲学思想、对文化革命的探讨以及文化批判等内容。
结合当代文化研究,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评价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代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对我们的文化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文化哲学思想、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观念、哲学思想、文化革命、文化批判、当代文化研究、启示、评价、研究展望1. 引言1.1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马克思对于文化的看法是多维度的,在其论文中阐述了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塑造力量。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思想的体现,是人类意识和实践的结晶。
马克思探讨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关系,揭示了文化对于社会变革和运动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也贯穿着对文化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他对文化现象进行了犀利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文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马克思强调了文化革命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根本的文化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彻底解放和进步。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文化哲学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探析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现象,指导当代文化研究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 正文2.1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他思想产生的土壤和根基。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的欧洲,这个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期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形成并且统治着社会。
社会阶级分化日益加深,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开始出现并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的权益。
文献研究中的哲学与思想
文献研究中的哲学与思想在文献研究领域中,哲学与思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献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的智慧和文化,而哲学与思想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献作品。
本文将探讨文献研究中哲学与思想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一、哲学与文献研究哲学作为一门探寻人类智慧和真理的学科,与文献研究的关系紧密。
文献研究试图通过对古代文献、经典著作等的分析和解读,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并从中汲取智慧。
而哲学则提供了解读文献的方法和框架,帮助研究者理解文献作品的内涵和哲学观点。
哲学在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首先,哲学作为一门对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为我们理解文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通过了解作者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的观点和思想。
其次,哲学与逻辑学的联系也不可忽视。
文献研究需要对文献作品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而哲学作为逻辑学的基础学科,为我们提供了逻辑思维的工具。
借助哲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推理和分析文献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和观点。
最后,哲学还与伦理学和美学密切相关。
在文献研究中,我们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思想和观点,也需要考虑其伦理和美学价值。
哲学中的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道德评判的准则,而美学则帮助我们鉴赏文献作品的审美价值。
通过哲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文献作品,并深入研究其伦理和审美思想。
二、思想与文献研究思想在文献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献作品是思想的结晶,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作品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
思想不仅贯穿于文献作品中,也指导着我们进行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文献研究中的思想分析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研究作品中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文献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思想内核和基本观点,从而理解作品的整体构架和作者的思考方式。
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哲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立心和合,析古出今——论《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的学术特色. 《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陈欣雨.[2].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基本精神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柴文华.谷真研.[3].中国哲学固有问题的探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王威威.[4].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张汝伦.[5].生存与超越: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学术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沈顺福.[6].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学术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李承贵.[7].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文史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期.杨国荣.[8].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学术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杨静.[9].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求是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4期.柴文华.[10].古典生活经验与中国哲学创作——陈少明《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读后感.《开放时代》.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杨海文.二、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樊维艳.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被引次数:4作者:张东鹏.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3].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作者:白玉杰.英语语言文学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4].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被引次数:2作者:金丽.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学位年度)[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以诺布洛克《荀子》英译本为例.作者:张文珍.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14(学位年度)[6].中国哲学近代转型背景下严复人学思想研究.作者:潘瑗. 学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7].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语言学反思—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中心.作者:吉钰佩.中国哲学湘潭大学2012(学位年度)[8].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支江.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9].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作者:李细成.中国哲学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10].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历史考察.被引次数:1作者:黄玉兰.中国哲学湘潭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哲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ResearchNeedsforUseofCapacityDesignofRCFrameStructuresinChina. PingDong《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5[2]ChaossynchronizationofYinandYangTSfuzzymodelsofHenonmapsystem. ChunYenHoHsienKengChenZhengMingGe 《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PartC.Journalofmec hanicalengineeri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7[3]AnewstudyofchaoticbehaviorandtheexistenceofFeigenbaum'sconstan tsinfractionaldegreeYinYangHénonmaps.Ho,C.Y.Chen,H.K.Ge,Z.M.《Nonlineardynam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2[4]Relativecontrolphilosophybalanceandcontinualchangeforforecasti ngabnormalqualitycharacteristicsinasiliconwaferslicingprocess. LinCTChangCWChenCB 《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59/10[5]StudiesinanalyticphilosophyinChina.Jiang,Y.Bai,T.《Synthese: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Epistemology,MethodologyandPhilos ophyofScience》,被SCI收录SCI.20101[6]ThelogicofSearle'sChineseroomargument.RobertI.Damper《Mindsandmachin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2[7]Reductionism,BrainImaging,andSocialIdentityCommentaryon"Biolog icalIndeterminacy".Pirruccello,A.《Scienceandengineeringethics》,被SCI收录SCI.20123[8]ANIMPORTANTLINKINTHECHAINCONNECTINGANCIENTCHINESEPHILOSOPHYTOP RESENTDAYSTYLEOFCHINESETECHNICALCOMMUNICATION:INTRODUCINGYELLOWEMPERO R'SCLASSICOFINTERNALMEDICINECHINA'SFIRSTCOMPREHENSIVEMEDICALBOOK. DANIELD.DING《Journaloftechnicalwritingandcommunication》,被EI收录EI.20141[9]PhilosophicalperspectivesontechnologyinChineseSociety. NanWang《Technologyinsociety》,被EI收录EI.20133[10]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TheoreticalGrowthPointsofChineseLo calizedThoughts.ZhaomingLong2015四、中国哲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哲学:一个未完成的叙事.李祥俊,2012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2]论21世纪中国哲学新开展的三重维度.李翔海,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基本内容研究.唐永忠,2011201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4]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黄玉顺,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5]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景海峰,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6]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主体性吗?试论儒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定位. 袁保新,2012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宗教大同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7]价值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李德顺,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8]时代变迁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建.孙伟平,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9]“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观念变革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意义.吴根友,2011第三届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10]阴阳:中国哲学、中医学、马王堆医书的共有核心范畴.刘蔚.何清湖,201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中西文化与哲学论文
中西文化与哲学论文中西文化与哲学论文篇一中西文化与哲学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文化的不同类型。
这所谓文化类型,是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的。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
就其特殊性而言,既有时代性,也有民族性。
简单概括来说,西方文化重智,东方文化惟情。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进入文明社会,这深深刻划出该民族的文化特色。
中国和中国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延续至今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由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那个年代所决定,也受其自始至终的延续性所影响。
各个民族进入文明的时间有相同的、接近的,也有差异较大的。
但各个民族文化,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却呈现着千差万别。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可以从与其它民族文化的比较中凸显出来。
例如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两种文化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
哲学和文化是一体的,哲学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自觉形式,而文化发展则是哲学发展的必然归宿与现实成果,作为人类文化的灵魂与内核的哲学,反映和支配和人类文化的走向。
西方哲学这个具有严谨性,并且体系庞大,体现了西方人对于自然科学的直接观点。
中国哲学则追求简易性,它与社会、人生、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崇尚天人合一。
首先从礼节习俗的角度来分析。
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便养成了谦虚谨慎的秉性。
中国式礼貌最大的特点“卑己尊人”,中国人把这看作与人交际一种美德,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
但在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
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
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比如打招呼,中国人见到熟人一般习惯询问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来表示亲近。
哲学科学中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家们如奥古斯丁、阿奎那等,对宗教、知识、 真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中世纪哲学的特点 。
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家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对语 言、现象学、存在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 现代哲学的先河。
理解哲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分析了哲学思想与文化交流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揭示了哲学 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
研究表明,哲学思想与文化交流 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 对于推动哲学的发展和传播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不足之处
01
研究样本不够广泛,主要集中在 西方哲学和文化,对于其他地区 和民族的哲学和文化交流研究不 够充分。
02
对于哲学思想与文化交流的相互 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揭示它们 之间的关系。
未来研究方向
扩大研究范围,将更多的地区和民族的哲学和文化纳入研究视野,以全面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及其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加强对于哲学思想与文化交流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性。
文化交流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文化差异与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文化交流中最大的挑战之一,解决这个问
题需要加强跨文化对话和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02
语言障碍
语言是文化交流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语言学习
和翻译工作,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03
经济利益冲突
经济利益是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求合
探索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探索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些深刻的思想甚至被传承至今。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思想。
古人常说“天人合一”。
这是儒家思想中一条重要的哲学思想。
儒家认为,人与自然互为依存,而自然则是由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水泽等所组成。
人只有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儒家更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改善自身的道德素质。
道家思想中,也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但其侧重点并不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个循环不息的整体,而人则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天人合一”,人需要用“无为而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放弃控制一切的欲望,融入到自然之中。
释家则强调“四大皆空”的观念。
人们经常会陷入追求物质财富和欲望满足的过程中,而这些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束缚,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因此,释家强调“无我”的概念,认为人只有在跳脱自我,超越低级欲望的束缚之后,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宇宙的真实本质。
最后,儒道释三家都有一条相通的思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释家强调人自身实现的观念。
无论是哪一种思想,都认为修身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之义。
只有自己打好本质,并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展现优秀的品质,才能够对社会和人类做出真正的贡献。
总之,中国文化中充满了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无论以何种方式理解这些思想,都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个人得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哲学思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这些哲学思想的传承对中国社会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文化的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秉承了一种综合、宏观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儒家思想起源于孔子,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和平衡,强调人类之间的关系,主张仁爱、礼治和忠诚。
这些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伦”的重要概念,即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与维系。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传承者,他强调人性的善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养自己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孟子的思想特点之一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
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倡导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另一重要的流派。
道家强调返璞归真、弃欲离群的生活方式。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根本原则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塑造自己的心灵,达到超越尘世的境地。
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也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核心概念是“悟”和“解脱”,它强调个体通过修行而能够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佛教思想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还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传承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
正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些思想才得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的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关怀”,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的关注。
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如忠诚、孝顺、尊重长辈和关爱他人等,都与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除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关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还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与哲学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与哲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精髓在于其思想与哲学观念的抒发和体现。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宋代的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凝聚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思想与哲学观念,并探讨其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与文学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体现。
例如《小雅》中的《大车》一诗,以家庭和睦为主题,强调了家庭成员的亲情和和谐。
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思想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都深入描绘了家庭生活的点滴和家族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了人的修身养性和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
元曲中的《西华山》以佛道儒相互交融的场景将儒家思想与其他哲学观念进行了对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道家思想与文学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顺应天道等观念,这些观念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元曲中的《无言歌》是道家思想与文学的典型结合。
该作品以唱词无法表达的主题,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追求无为自然的风格。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自然为背景,通过诗词的描写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将道家思想融入文学作品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以人物情感为主线、注重内在修炼的绚丽画卷。
三、佛教思想与文学佛教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其强调的慈悲、舍己为人等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发扬。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以登山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传递了佛教中“万缘放下,单单务空”的修行理念。
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哲学思考
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哲学思考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哲学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探索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规范以及宇宙的奥秘。
这种思想文化和哲学思考在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思想文化与哲学思考的特点与影响。
一、中庸之道:平衡与和谐的追求中国的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中庸”,即追求平衡与和谐。
这一理念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中庸之道,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强调各个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包括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平衡。
中国人认为,只有在平衡中,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对中国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中国人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注重个体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在家庭中,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当代中国仍然保持的传统价值观。
在个人层面上,中国人强调内外的平衡。
例如,传统医学中的平衡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所致,因此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心态等方面的平衡来维持健康。
二、儒家思想:礼仪与道德的追求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代表,强调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将“仁”作为核心价值,主张个人应追求的道德境界。
儒家强调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遵守礼仪、尊敬他人来实现社会和谐。
同时,儒家注重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重视家庭观念,注重家族纽带的维系与传承。
同时在职场与社会生活中,中国人重视尊重长辈、注重礼貌与谦和的行为。
儒家思想也对中国政府的治理理念产生了影响,中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强调领导者的道德榜样作用。
三、道家思想: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思考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文献中的哲学与思想研究
文献中的哲学与思想研究在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丰富的哲学与思想研究,这些文献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哲学和思想两个方面来探讨文献中的研究内容,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一、哲学研究哲学是探讨宇宙、人类和人类认识的学科,文献中的哲学研究提供了对于这一学科的深入探索。
这些文献包括哲学著作、哲学论文和哲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
通过研究文献中的哲学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和理论。
比如,从古代到现代,包括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等哲学家的著作,它们为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献中的哲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对哲学思想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哲学观点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家们的思想,进而对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文献中的哲学研究还涉及到哲学的历史演变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应用等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哲学的认识。
二、思想研究思想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中的思想研究内容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理论。
通过研究文献中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和分析不同思想家、学者的思想观点以及这些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文献中的思想研究也包括对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思想的变迁和转变的探讨。
通过对思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思想观点和思想体系的差异和联系。
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总结文献中的哲学与思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人类智慧的途径。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哲学和思想流派的理论和观点,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拓宽自身的认识和思维。
同时,研究哲学与思想文献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献中的哲学与思想研究,通过阅读和研究文献,加深对于人类思维和文化的理解,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源泉。
最新-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 精品
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本文关键词:哲学思想,文献,观念,文化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本文简介:近来,杜运辉教授主编的《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上、中、下)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上、下)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先生(1883—1986)与张岱年先生(1909—2019)是亲兄弟,他们祖籍河北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本文内容:近来,杜运辉教授主编的《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上、中、下)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上、下)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先生(1883—1986)与张岱年先生(1909—2019)是亲兄弟,他们祖籍河北省献县,是当代燕赵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通读这两套巨著,可以发现有几个鲜明特色:第一,完整呈现二张先生早期著作原貌,为研究二张思想提供了新的文献支持。
按照《燕赵文库》编委会的统一要求,《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主要收录二张先生在1949年以前的早期论著。
张申府先生没有大部头的专著,其著作主要是单篇文章,已经结集出版的主要有:《所思》(神州国光社1931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张申府学术论文集》(齐鲁书社1985年版)、《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罗素哲学译述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等,特别是201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燕妮女士主编的《张申府文集》四卷本。
相对于《张申府文集》,《燕赵文库•张申府集》新收录张申府先生的早期文稿200余篇,约35万字。
比如,张申府先生最早在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百提、伊里奇、仲尼,三流合一”?《张申府文集》等并没有收入,而该书则整理、收入了张申府先生1932年10月22日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发表的“编余”,完整呈现了这一条重要史料。
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论文
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论文学者们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论文篇一摘要:学者们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而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哲学基本特征、哲学思维方式以度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西哲学;比较分析哲学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它是一个包涵宇宙万物理性的综合体。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持久性的稳定性。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哲学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不同,深层次比较分析中西方哲学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天人合一”,注重人情,偏向伦理,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与伦理、政治思想密切联系;而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分而析之的哲学,关注自然和科学。
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
哲学本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但是不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这种总结和概括时,往往有所侧重。
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时,保留了氏族制的残余,统治者利用氏族血缘观念和亲情关系发展了宗法制。
生长在宗法氛围中的中国哲学,必然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并着眼于解决宗法伦理问题。
因而,中国哲学与伦理密切联系。
此外,中国哲学倾心于现实政治,中国哲学家热衷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各家各派都“务为治”(《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哲学中侧重于研究社会和人生。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侧重于科学和思维。
哲学所体现的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即:求真的哲学,求善的哲学和求美的哲学。
中华文化世界观与哲学思考
中华文化世界观与哲学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其中,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哲学思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哲学思考。
一、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倡导一种平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又是人所依赖的源泉。
因此,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在自然界中寻求生命的意义。
同时,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广为传承。
这种思想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追求更高尚的生命境界。
二、中华哲学的思考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多个学派。
这些学派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考。
其中,儒家学派关注的是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认为,人类是有原罪的,但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超越原罪,实现道德的升华和文化的发展。
道家学派则强调个人自由和自然之道。
道家思想认为,一生中所有遭遇的不顺利和磨难,都能被视作人生必须经历的一环,透过苦难而达到悟道的效果。
墨家学派关注的是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改善。
墨家思想认为,要通过改革制度建立公平和谐的社会。
名家学派则注重职业培养和个人发展。
名家思想认为,要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和高质量的个人发展,来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
总之,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考,凝聚了多个学派的智慧和哲学精髓,为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思想路线。
三、中华世界观与哲学思考的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哲学思考,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繁荣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它教导他人保持个人良心、重要的人际交往、尊重自然力量、慷慨付出,这些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持续作出了贡献。
尤其是在切身体验人类文明发展到头顶这个世纪的当下,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哲学思考也更具有现代指导意义。
在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逐渐认知的基础上,中华世界观提供了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样板,而哲学思考则教导了个人人生的能动性和使命感,使得人类可以持续运用智慧和創意,建造出一个更加人性化,和谐的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深厚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1、尊重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敬祖先、尊重传统,这种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它让人们不断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借鉴成功的经验,淘汰过时的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也对于世界文化的传承和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传承文化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诗歌、书法、音乐、绘画、建筑、雕刻、美食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素材,也能够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灵感和创意。
3、促进文化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说没有包容性、开明性,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多元文化、文化多样性。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孔子许可婚姻的多元,让各个部落王族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加强关系。
带领人们尊重和关注各个不同文化的流派,不排斥不同阶层或阶级的观点。
二、哲学思想对于社会的影响1、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中国哲学思想不仅对于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儒家思想讲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修身齐家”就是强调做好个人修养,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真正的无私奉献和行为合理。
这种社会伦理的关注和规范,B能够使每个人发扬光大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的哲学思想也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和社会贡献。
2、强调和平与和谐中国哲学思想强调和平和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以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这种以人为本的信仰体系以人性为核心共同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
而墨家学派强调“兼爱”,认为人类应该爱所有的别人,这种爱可以国际化,超越国家界限。
文化馆哲学思想
文化馆哲学思想
文化与哲学是一种相融相成的关系, 任何一种文化最终都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也就是说文化必定包含着某种哲学思想。
同时, 哲学也大多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
然而, 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哲学,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便会滋养出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文化的定义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中对于“文化”概念的解读已经多达两百个以上。
在文化的定义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一直都是各执己见。
英国人类学家威廉斯曾说过:“英语中有两三个最为难解的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对文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文化是所有人类创造的总和。
在对文化概念问题的分析中发现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是人类身份的象征。
从这一点出发,对于文化问题的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处于社会群体中的成员。
而在另一方面,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的主体是人。
因此,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社会群体。
显而易见,一个群体最常见的形式是民族。
文化是时代的,也是民族的。
任何民族都有“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就当下而言,文化已成为各民族或各社会之间差异的突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范本」
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本文简介:近来,杜运辉教授主编的《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上、中、下)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上、下)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先生(1883—1986)与张岱年先生(1909—2004)是亲兄弟,他们祖籍河北
谈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文献准备本文内容:
近来,杜运辉教授主编的《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上、中、下)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上、下)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
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先生(1883—1986)与张岱年先生(1909—2004)是亲兄弟,他们祖籍河北省献县,是当代燕赵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通读这两套巨著,可以发现有几个鲜明特色:第一,完整呈现二张先生早期著作原貌,为研究二张思想提供了新的文献支持。
按照《燕赵文库》编委会的统一要求,《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主要收录二张先生在1949年以前的早期论著。
张申府先生没有大部头的专著,其著作主要是单篇文章,已经结集出版的主要有:《所思》(神州国光社1931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张申府学术论文集》(齐鲁书社1985年版)、《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罗素哲学译述集》(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等,特别是200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燕妮女士主编的《张申府文集》四卷本。
相对于《张申府文集》,《燕赵文库张申府集》新收录张申府先生的早期文稿200余篇,约35万字。
比如,张申府先生最早在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百提、伊里奇、仲尼,三流合一”?《张申府文集》等并没有收入,而该书则整理、收入了张申府先生1932年10月22日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发表的“编余”,完整呈现了这一条重要史料。
张岱年先生著述宏富,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8年,他完成巨著《中国哲学大纲》和“天人五论”,发表文章七十余篇,这些著作的纯字数约一百万字。
1957年,署名“宇同”的《中国哲学大纲》正式出版。
此后,张先生于1981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微》,1982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
学》及《中国哲学大纲》修订版,1988年出版《真与善的探索》。
1989—1995年,刘鄂培先生等主编的《张岱年文集》六卷本陆续出版。
1996年出版的《张岱年全集》和2002年出版的《晚思集》,涵盖了张岱年先生的绝大部分著作。
从已出版的著作来看,张岱年先生的早期文章还需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中国哲学大纲》诸版本亦“有不少出处的注明不够具体,不便读者查阅”(方立天先生语)以及部分文字、标点错误等微瑕。
《燕赵文库张岱年集》新收录张岱年先生早期文稿27篇,约15万字。
不仅如此,该书还重新校对了《中国哲学大纲》的所有引文,而且翔实补充了这些引文的具体出处,极其便利学界进一步研究。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燕赵文库张申府集》《燕赵文库张岱年集》的文章,均尽量对照最初发表的原刊、原报进行了校对和修改,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二张先生的早期思想原貌。
第二,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二张先生的生平研究和学术思想研究。
张申府先生的前半生出入于政治与学术之间。
从《燕赵文库张申府集》可以清晰地看到张申府先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看到他由数学转入哲学进而研究数理逻辑,再以数理逻辑、唯物辩证法为基础而研究中西哲学史、中国文化史、哲学理论和政治理论的致思历程。
比如,在政治上,他自1916年开始追随李大钊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从事革命活动,参与创办《每周评论》、筹建中国共产党;他在法国、德国介绍刘清扬、周恩来、朱德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周恩来等成立旅欧共产党小组,发起“共产主义少年团”(后来改名“共青团”);1924年,他参与筹建黄埔军校,成为在黄埔军校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中共四大后,他离开党组织,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35年后,他参与组织、领导一二九爱国运动,积极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4年9月,他当选中国民主同盟常务委员兼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45年国共谈判后,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九位代表之一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失败后,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
在学术上,他是“第一个把罗素大部分的主要著作译成中文的人”,“是中国研究罗素学说最有成绩的人,可说是中国罗素哲学专家”;他是最早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哲学家,最先从中、西、马三“学”角度标举“三流合一”文化旗帜,明确表达了新的时代精神;他大量翻译和介绍西方近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哲学等研究成果,在20世纪30年代即被誉为“代表这个时代(的)思想人物”之一;他
提出“大客观主义”和“具体相对论”,这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原创性成果;他倡导“新启蒙运动”,呼吁“实”与“理性”;他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有重要论述,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有诸多思考。
《燕赵文库张申府集》新收入的文章,涵盖张申府先生的中西数学史、数理逻辑、中国哲学史、西方近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日本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论和翻译学等研究领域,更为完整地呈现了其学术思想的博大恢弘,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张申府在中国哲学史、中外学术交流史、文化史、政治思想史之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张岱年先生被誉为“当代中国哲学界的学术泰斗、一代宗师”。
1933年夏,在冯友兰、金岳霖两先生推荐和梅贻琦校长批准下,甫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张岱年先生便被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助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岱年先生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工作。
1979年,他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哲学史学会首任会长,此后连任三届(到1989年被选为名誉会长)。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张岱年先生在1936年完成《中国哲学大纲》初稿,副题为《中国哲学问题史》。
该书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之“双壁”,对此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理论领域,张岱年先生在1936年提出“今后哲学之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明了一条新路。
20世纪40年代,他撰著“天人五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在文化领域,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创造主义”,1987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学派的光辉旗帜,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道路。
《燕赵文库张岱年集》新收入的早期文稿,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近现代哲学等领域,更为充分地展现了青年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对我们全面把握张岱年先生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主要成果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助于全面理解20世纪中国哲学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宏伟进程。
张申府、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
张申府先生是罗素研究专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文化观的
首倡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立者和一二九运动、新启蒙运动、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的重要领导;张岱年先生则是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哲学家和文化大师。
对二张先生的思想研究,必然涉及到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外学术交流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及新文化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史、一二九运动史、抗日战争史、中国现代民主运动史等广阔领域,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和丰富的理论创新点。
方克立先生在2020年就指出:与北宋的二程相比,“二张先生生活在一个更加伟大的百家争鸣、综合创新的时代,中国思想舞台上不只是有儒、释、道三教,而且有中、西、马三种文化系统,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对立互动”。
二张先生最早地明确提出将中、西、马三者之精华“综合于一”的可能性,20世纪30年代提出“三流合一”思想,80年代提出“综合创新”文化观。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确提出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中国未来的新文化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实践证明,他们所指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仅已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且也将为21世纪中国历史所继续证明。
《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的出版,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百余年来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和经验教训,对于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思想史意义。
作者:周德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