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统计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探索 (3)
浅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探索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最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探索了一些新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教具等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为中心、虚拟现实、智能教具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问题分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无法主动参与和思考。
此外,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授者为主,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模拟真实场景的技术,通过虚拟环境的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各种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游览不同国家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智能教具的应用智能教具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的工具。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质量提升方案(通用篇)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质量提升方案(通用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精神和实质为指引,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均衡、快速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和谐、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新课标理念进行课堂教学。
5.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6. 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1. 开展新课标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和实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业务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4.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网络、图书、实验器材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7.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提升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结合新课标要求,制定具体的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对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对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
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构建课堂模式为载体,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紧紧围绕“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着力解决课堂“信息容量、思维容量、活动容量、训练容量”不足的现状,推动学校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原则(一)以校为主原则。
学校是课堂改革的主体。
各学校要按照“一校一策”的思路,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要强化校长领导力,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能;要加强宏观管理,统筹规划课堂改革的方向、实施进程及推进策略;要强化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全校性的改革氛围。
(二)学练为主原则。
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学与练。
各学校要坚持“以学为主”,认真落实“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要坚持“以练为主”,强化“深度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员参与原则。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力军。
各学校要按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思路,整体推进课堂改革,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研究合力,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要按照“以学科为主、以备课组为主”的思路,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团体研究,群策群力、集体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以研促改原则。
研究是改革的基础。
各学校要认真组织课堂调查问卷活动,找清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扎实开展行动研究。
教科研中心要强化研究、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深入一线,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细心研究学习规律,潜心研究课堂实施策略,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课堂;要强化典型培植,打造一批样板学校、样板学科,推出一批样板课。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四度”好课堂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四度”好课堂摘要:新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揭开了“课堂革命”的序幕,课堂改革如火如荼。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应打造具有学生主体参与度、学生思维深度、学习效度和教学互动温度的“四度”好课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育时代新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参与度,深度,效度,温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新时代,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迫切呼唤“课堂革命”,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21 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我国自 2001 年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小学课堂在静悄悄的变化——从“知识传递”到“知识构建”的课堂转型(钟启泉,2017)。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育人的主渠道。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堂好课应以“四度”即参与度、深度、效度、温度为指标,打造“四度”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培育时代新人。
一、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和弘扬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关注教育主体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倡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堂好课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参照南安市确定实施“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聚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渐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二、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率先推行“先学后教,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特色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
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改实验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轻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引导实验教师认真领会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吃透实验各环节的操作要领,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水平能体现新课程特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理论+实践”双元驱动理念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统计学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3-04-03[基金项目]校级教学改革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多维协同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Y2001017)。
[作者简介]韩中(1984—),男,江苏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
2023年8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专业数据统计分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秉承“理论+实践”双元驱动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创新实践等方面对统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较好地实现了理论知识学习与统计方法实践双元驱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理论+实践”双元驱动;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5-0040-04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对专业数据统计分析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经济社会发展亟须一大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交叉复合型统计人才。
作为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课程旨在传授学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科学、准确地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并解释经济社会现象。
然而,在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一知半解,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对统计方法的使用也不熟练,尤其是在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时,往往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前提,造成统计方法的误用。
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课程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和实现。
为了有效消除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透、统计方法应用不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教学痛点和难点,本课程教学团队(以下简称课程组)秉承“理论+实践”双元驱动的理念,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创新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的痛点和难点(一)数据时代知识升级数据时代知识升级,,教学资源不足大数据时代,人们更注重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价值,要求专业数据统计分析人才同时具备统计学、数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及相关能力,教学资源的时代性、前沿性、交叉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作者:刘以辉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36期随着县域教育均衡高水平发展的实施,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成为普遍性。
但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减少,这些学校面临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
因此,为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向四十分钟课堂要效益,就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课堂教学创新方面的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包大揽满堂灌。
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模式。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课堂状况呢?主要是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对被动的传授知识模式不感兴趣。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农村不在少数的小规模学校,该如何应对呢?1.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是要把优秀的教师请到本校来,实地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上一节课,耐心地听一下本校教师的课;走出去就是本校教师要积极参加外出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开阔视野,学习交流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学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事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目的就是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每个教室也都安装了一体机,接通了网络。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学习新的内容,看网络上的优质课,体验优质课堂,了解别的老师怎么讲的,学生怎么回答问题的,感受浓厚积极的课堂气氛,从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动态新课改是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少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高效地复习旧知识,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了。
大学教研教改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教改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期间,各学院组织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知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观摩,对展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观摩与研讨,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教学技能培训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邀请了教育专家开展了教学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巧,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教学改革研讨各学院组织教师围绕教学改革展开研讨,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组织开展了科研能力提升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方法、论文写作等。
通过讲座,教师们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科研素养。
5.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教师们通过PPT、教学案例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果。
展示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四、活动成果1.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成果(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我校为例,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改革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措施1.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一是减少课程数量,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加强课程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校注重引入实践性、探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实行“三段式”教学。
即导入、主体、总结三个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主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总结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翻转课堂。
将课堂上的讲解、演示环节提前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模式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课堂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课堂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背景。
当前,社会对于教育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同时,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二、改革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2.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实施方案。
1.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学习知识。
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开展课程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效果评估。
教学模式课堂改革的效果评估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评估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评估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通过不断地评估和调整,使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总结。
教学模式课堂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实施方案,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教学手段单一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三、方法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
2. 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手段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课程设置改革: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案例1. 案例一:某中学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背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校决定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方法: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制作成视频,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等活动。
(3)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 案例二:某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1)背景: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该校决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2)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效果: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效果显著。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最新资料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最新资料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展开。
这次课改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
目的是要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
落实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所谓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落实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
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方面:教师虽然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理念,但在实践上有些教师习惯了轻车熟路的老一套,不愿另起炉灶,对新课程表现出抵触不满的情绪,致使课改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落地生根。
“117”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117”课堂教学模式介绍“117”是我校现阶段试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将其基本内涵作简要介绍。
“1”,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是这一模式的出发点,又是归结点,也是这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着眼点、着力点。
“1”,即贯穿一种方法: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教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独立或合作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
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相信“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可能还你一个惊喜”;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7”,即实施七个步骤:1、导入激趣。
新课程要求,导语的设计要讲究,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期待。
(可参考学案)2、揭示学习目标。
揭示学习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并适当兼顾学情,既不降低,也不拔高。
另外,学习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可参考学案)3、自学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
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度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
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我校于2023年开展了以“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验目标1.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探索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实验内容1. 教学模式改革(1)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加强教学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验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和预期成果。
(3)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过程和成果。
2. 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培训教师,明确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效果。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完善实验方案。
教学改进行动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紧紧围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教学改进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校教学改进行动年度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 深化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3)推进课程整合,提高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4. 改进教学方法(1)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5. 优化教学评价(1)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加强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促进教学改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教学改进行动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学科、班级教学条件相对较差。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作用有限。
2. 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教师对教学改进行动的认识。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善教学条件。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
四、总结过去的一年,我校教学改进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进行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第2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教学实践情况(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活动概述1. 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2. 活动内容(1)教学观摩与研讨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2)教师培训与研修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与研修活动。
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学科教学技能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3)课程改革与实施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通过开展课程研讨、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
(4)学生实践活动我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实践活动成果1.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改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格。
2.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校高考成绩、升学率等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1. 存在问题(1)教师培训针对性不足部分教师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部分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创新,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一定的媒介和信息的支持下,完成既定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把握好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师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发展,很难有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高尚的精神生活,就很难有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
教师有规划学生学习经验的义务,有鼓励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责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关心自己,关爱学生首先教师要关心自己。
一方面教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在现代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尤其是石河子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以来,教师的工作压力倍增,教师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应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教师要关心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这种热爱将会化作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发其去为社会服务,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一对主要矛盾。
热爱学生体现在行为上就是教师要乐于传播知识,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如果教师不是从内心深处去关爱学生,那么从教师的行动上将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最终将加剧师生关系这对矛盾的激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将难以形成。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
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
(2)全套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活动都要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
只要目标不变,一种策略可以以基本稳定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教师、年级、学生及教学内容。
(3)对顺利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它具备指导性而不具备规定性。
对教学来说,没任何单一策略能够适用于于所有情况,有效率的教学须要存有可以供选择的策略,最出色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至特定目标的最为有效率的方法论体系。
教学设计只有掌控了相同的策略,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制订出来较好的教学方案。
(4)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
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
“双减至”工作的总体目标分成两个方面。
在校内方面,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用户学生须要,学生自学更好重回校园。
在校外方面,并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犯罪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解,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教师该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呢一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
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就是提升学生自学效率。
双减至工作全面落实后,学生的独立自主支配时间多了,首先鼓励学生提升独立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统计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初、中级会计统计专业人才的关键。
在统计课教学中应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探索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初、中级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统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1.改满堂灌式教学为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统计课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统计案例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2.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要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
让学生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3.改单向传授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
由于统计学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讲解,那么
教学内容就会显得粗糙乏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学习进度的要求,适当安排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识。
二、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理论教学,教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通过投影、幻灯、音像等现代化的手段来增加统计知识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给统计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化,许多原本枯燥、乏味的统计概念、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后,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参与,统计学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对学生而言,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采用网络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一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网站提供的统计学教
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
由于本课程概念多、公式多、原则多、指标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抽象和庞杂,教师就引导学生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地方统计局网站、政府网站等,了解我国的统计工作实情,将所学的统计理论与实际统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二是利用课件助学。
基于网络助学课件提供学生认
识课程、理解知识、解题训练、自我检测、实验探索、解答疑问六步全面快捷的助学服务,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在线单元检测,进行自我测试。
网络课件即刻评分阅卷,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3.采用案例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阅读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结合真实的数据或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统计教学与统计实践相结合
例如,老师在学生学完抽样调查这一章后,要求学生组织一次小型抽样调查,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统计调查方案,然后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调查方案的要求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个统计分析报告。
由于与学生自身的行为有关,因而学生调查的积极性很高。
老师又把这些调查资料作为教学案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资料的审核、整理,到描述分析,再到区间估计、方差分析等,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度完整地操作一遍。
这样许多学生反映受益匪浅。
2.统计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在统计教学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定
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生产资料、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经营成果的统计方法,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统计实践零距离接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统计教学与统计软件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理论、原理讲清后,穿插了四次实验教学:①描述统计如何在excel或spss下实现;②区间估计如何在excel 或spss下实现;③方差分析如何在excel或spss下实现;④回归分析如何在excel或spss下实现。
大量繁杂的计算通过计算机实现,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统计学“非常有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一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