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不分版本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开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二、原文、译文及评注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那么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那么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低之势,岈然洼然,假设垤假设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她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她)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她)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与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与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与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瞧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就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她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就是与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__u)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石渠有的地方宽一尺左右,有的地方宽二尺左右,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水就从石头下面流出来。
跳过大石再往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四周。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水流跌落到岩石下面,落到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但最终流入袁家渴。
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在潭周围坐着休息。
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
柳宗元《永州八记》2、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
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
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
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
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原文和译文(2009-03-18 21:23:13)转载《永州八记》原文及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
恒惴栗lì。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 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完整版)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和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他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历代游记选文言文翻译
《历代游记选》收录了我国历代游记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了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宋代苏轼的《石钟山记》、明代徐霞客的《游黄山记》等。
以下为其中几篇游记的文言文翻译:一、《小石潭记》原文:余以去年秋,始游武陵,得小石潭。
潭水清冽,深不可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去年秋天,我刚开始游历武陵,发现了小石潭。
潭水清澈见底,深不见底。
潭中有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托。
阳光透过水面,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不动;忽然又远远地游走,来来往往,似乎在与游客们共享快乐。
二、《石钟山记》原文:余游石钟山,见其下有穴若若隐若现,深不可测。
穴中水声潺潺,如鸣佩环。
余循穴而入,行数十步,忽见光明,若出于地底。
穴中石壁,若剑若刀,或立或卧,千奇百怪。
行至穴口,仰视,见天光一线,如游龙在天。
翻译:我游览石钟山,看到山脚下有一个洞穴,若隐若现,深不可测。
洞穴中水声潺潺,好像鸣佩环。
我沿着洞穴进去,走了几十步,忽然看到光明,好像从地底冒出。
洞穴中的石壁,有的像剑,有的像刀,有的站立,有的躺卧,千奇百怪。
走到洞穴口,抬头看,只见一线天光,如同游龙在天。
三、《游黄山记》原文:余游黄山,见山势险峻,云雾缭绕。
一路行来,但见奇峰异石,怪松奇花,令人目不暇接。
至光明顶,见日出东方,万道金光,照得山川如画。
余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仙境。
翻译:我游览黄山,看到山势险峻,云雾缭绕。
一路上行走,只见奇峰异石,怪松奇花,让人目不暇接。
到了光明顶,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照亮了山川,宛如一幅画卷。
我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仙境。
通过以上几篇游记的文言文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些游记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山川风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游黄溪记翻译]游黄溪记
[游黄溪记翻译]游黄溪记游黄溪记篇(一):《入黄溪闻猿》柳宗元古诗鉴赏入黄溪①闻猿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②泪已尽,虚作③断肠声。
①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②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③虚作:空作,徒作。
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白话译文】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这首诗中之黄溪是指黄神庙所在地,距永州州治七十里,它本是一处山水胜地。
诗人在他写的《游黄溪记》中说全国名胜“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永州山水“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诗人断言黄溪这个穷僻地方的山水风景是天下最美的,由衷地赞美它,精心地描写它,并希望后来人共赏它。
游记作于元和八年,这时,诗人贬谪永州已八年,对再获朝廷任用已不抱希望。
他钻研历史,著述写作,探赏山水,接触民情,思想日益切实,心情也渐趋平和。
从他记游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显得兴致勃勃,情思泉涌,指点说道,确乎要“以启后之好游者”,流露出诗人畅情山水的快意。
而《入黄溪闻猿》也写作于元和八年,但诗作的基调悲凉哀伤。
由此可见,诗人贬谪永州期间心理一直充满着矛盾和悲伤。
他一方面探赏山水,埋头研读,著书立说,显露出其平和豁达之态;另一方面始终没有摆脱贬谪僻乡的悲苦,内心深处总充满着没有得到朝廷任用的失落和怨愤。
由于身处逆境,贬谪僻乡,任用无望,幽愤难平,心境自然凄凉忧伤。
由于心境的不同,以致对胜景黄溪也就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诗作前两句直接入题,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
一曲一哀,感物伤情。
诗人“俟罪”永州,“长为孤囚,不能自明”(《与顾十郎书》),这处境非“曲”、“哀”二字了得。
在这种心情下,诗人笔下的黄溪是那么的空旷、荒芜、凄凉。
后两句诗拟猿为“孤臣”喑喻作者身处逆境,苦闷悲凉的心情和报国无门、虚度人生、郁郁不得意的愤懑。
石溪记文言文翻译柳宗元
柳宗元原文:余尝游石溪,溪在石门之南,去余居数百步。
溪水清深,石径幽曲,松竹交映,鸟鸣鱼跃。
余每至其地,必徘徊久留,不能去也。
尝赋诗以纪其事,曰:“石溪清深,石径幽曲。
松竹交映,鸟鸣鱼跃。
吾行其上,心旷神怡。
”译文:我曾经游览过石溪,石溪位于石门之南,距离我的住所只有数百步。
溪水清澈深邃,石径曲折幽深,松树与竹子相互交织,鸟儿鸣叫,鱼儿跳跃。
我每次来到这个地方,总是徘徊很久,不愿离去。
我曾作诗来记载这件事情,诗曰:“石溪清澈深邃,石径曲折幽深。
松竹交织,鸟鸣鱼跃。
我行走在上面,心旷神怡。
”原文:石溪之水,澄澈见底,游鱼可数。
溪畔有石,高数尺,广可容数十人。
石上有洞,洞深莫测,相传有神龙居其中。
每至晴日,洞口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译文:石溪的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清晰可见。
溪边有一块高约数尺、宽可容纳数十人的石头。
石头上有一个洞穴,洞穴深邃莫测,相传有神龙居住其中。
每逢晴天,洞穴口常有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宛如仙境。
原文:余尝于洞中探奇,见一石壁,壁上刻有古文,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余细观之,乃《石溪记》也。
壁旁有石台,台上有一石炉,炉中香烟袅袅,仿佛有仙人炼丹。
译文:我曾进入洞穴探寻奇景,见到一块石壁,壁上刻有古文,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我仔细观察,原来是一篇《石溪记》。
石壁旁边有一石台,台上有一个石炉,炉中香烟袅袅,仿佛有仙人炼丹。
原文:余因叹曰:“石溪之奇,非吾辈所能尽探。
然吾辈之游,亦足以怡情悦性。
石溪之水,清深如镜;石径之幽,令人忘忧。
石壁之古文,字迹模糊,引人遐想。
石炉之香烟,令人神往。
此石溪之美,岂非天地之精华,造物者之杰作乎?”译文:我因而感叹道:“石溪的奇特,非我们所能完全探索。
然而我们的游览,也足以怡情悦性。
石溪的水清澈如镜;石径的幽深,让人忘却烦恼。
石壁上的古文,字迹模糊,引人遐想。
石炉中的香烟,令人神往。
这石溪之美,难道不是天地之精华,造物者之杰作吗?”。
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
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游黄溪记》文章记录了柳宗元游览永州东七十里的黄溪美景的情况,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游黄溪记北之晋,西适幽,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汀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
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
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如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
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龈腭。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
”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
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
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后稍徙近乎民。
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注释1、黄溪:在今湖南祁(qí)阳大忠桥,湘江水系,二级支流黄溪河,于祁阳白水镇汇入一级支流白水后流入湘江,唐代属永州。
2、之:到。
3、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4、适:到。
5、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bīn)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6、极:极远到达。
7、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8、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
9、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
10、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
州:唐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11、以百数:数以百计,即“有好几百个”。
柳宗元游黄溪记
柳宗元游黄溪记《游黄溪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山水佳作,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对于祖国山水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游黄溪记,欢迎阅读!游黄溪记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乐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
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
”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
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
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后稍徙近乎民。
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题解本文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九篇山水游记的最后一篇。
(习惯上称永州八记都在永州城郊,而《游黄溪记》在今湖南零陵地区,古属永州。
吕国康主编:《永州历代诗文选》收入此文,称为《永州九记》--W.S.)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黄溪初潭,二潭和黄神祠的秀丽的山水风光,为读者编织了神态逼真的黄溪山水画图。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笔流畅。
开头一段的概述是对永州山水的高度赞美,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的第一段交相呼应,使其所写的九篇游记形成一个整体。
如果说其他几篇写的全是一个个小景点,而黄溪却是风景如画的长廊。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译文: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
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高墙矗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
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
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
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
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
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
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
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
(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
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柳宗元:游黄溪记柳宗元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
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断齶。
其下大石离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
神既居是,民咸安焉。
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这篇文章的开头一段用大笔勾勒出全国景观形胜,北至山西,西至陕西,东至江浙,南至湖南,以山水而名闻天下的州郡数以百计,而以永州最美。
在永州之中,以山水闻名于世的村落也数以百计,其中又以黄溪最美。
由此可见,永州山水甲天下,黄溪山水甲永州。
这种写法,有如画框渐缩,由大而小,最后突出中心一点;又象剥笋去壳,层层剥落,最后见出精华。
经过这段文字的浓缩,黄溪山水之美有如水落而石出,显现出冠绝天下的奇姿异彩。
后来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就是采用这种写法的,不过他只是从“环滁皆山”的小范围写起,没有柳宗元这段文字的恢宏气势。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先用一笔交代黄溪所处方位。
黄溪距永州城东七十里,因其上有黄神祠而名黄溪。
黄神祠自然也就是黄溪的第一景。
游青溪记原文及翻译
游青溪记原文及翻译游青溪记是袁中道写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游青溪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最奇。
盖世间之*,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多为正*(青、黄、赤、白、黑)或间*(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饮用。
注释①岚: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的丝绢。
④拊(fǔ):抚摩。
作者简介作者:袁中道(约1575年—约1630年),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
“*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
汉族,湖广*(今属湖北)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止于吏部郎中。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成就次于宏道。
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灵。
他较两兄晚殁,目睹模仿*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
游记文能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多有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
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
写法举要文章主要通过用“秋天”,“晓岚”,“含*新柳”,“脱箨初篁”来比喻水*,说明了溪水清澈、碧绿的特点。
《游清溪记》中水的特征:①“青溪之跳珠溅雪”——突出水流之激荡;②“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
《右溪记》原文翻译
《右溪记》原文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嵌盘屈。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
垂*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
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
兼之香草。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
这里石奇泉清。
草木葱郁。
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
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
并刻石铭文。
取名右溪。
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
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
文笔隽永淡雅。
风格纯真自然。
状物记事。
层次分明。
仅仅用140个字。
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
全都是怪石。
它们倾斜嵌叠。
回旋盘曲。
姿态奇特。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
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
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密集的地方。
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
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
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
清除掉杂乱的草木。
建造了亭*。
栽上了松树。
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
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
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
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
字次山。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唐代文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水部员外郎。
道州刺史等官职。
他同情*疾苦。
在道州任间。
曾两度上书。
请求蠲免百姓租税。
深受道州*的爱戴。
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现实和社会矛盾。
永州八记柳宗元
永州八记柳宗元永州八记柳宗元导语:《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永州八记》一、课文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完整)2018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
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非常惊异。
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
《三峡》《游黄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完成7~10题。
(共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乙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4分)(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3)两山墙立:(4)其下大石杂列:(5)方东向立: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9.乙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描绘沿途所见黄溪风光,请分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正侧面描写结合,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三峡》《游黄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完成7~10题。
(共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乙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4分)(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3)两山墙立:(4)其下大石杂列:(5)方东向立: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9.乙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描绘沿途所见黄溪风光,请分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正侧面描写结合,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
原文: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
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注】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③龂(yín)腭(è):龂,牙根。
腭:牙床。
译文: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
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高墙矗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
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
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
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
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
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
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
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
(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
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
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
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