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记者的日记十五年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作文新闻作文

初二上册作文新闻作文

初二上册作文新闻作文【第1篇】每天坚持看新闻的感受作文700字-学校初二作文小时候从来没有接触过作文。

我只觉得漫画真的很美。

十一岁的时候,我开头看新闻。

同时我也慢慢喜爱看新闻了。

现在放假每天看新闻,感觉好多了。

当我每天看新闻的时候,我不觉得无聊。

只是感觉有人在跟我投机。

即使我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感到孤独。

在我看来,新闻不全是无聊的。

在新闻里,我可以了解到身边的小事,中国的大事,世界的大事。

我不再认为只有大人才需要关怀国家大事,每天能学到那么多东西。

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公民。

155 在我看来,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和小公民,关怀四周,关怀国家,关怀世界,是我们的责任。

正如一位古代诗人所说:“风,雨,读书,听声音;家事,国事,世间万物,事事关怀。

”我可以从每天看新闻中学到许多。

我总结了四点:第一,生词,其次,生活中的技能,第三,一些相关的理化学问,第四,学习中的技能。

新闻可以学到那么多学问,看新闻成了一个学问堂。

假如你每天坚持下去,你可以从假期中获益匪浅。

在新闻中,我不仅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学问,还可以培育自己的情操。

每当新闻里报道有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患病了沉重的打击,我自己都会感到难受。

有时候,我曾经想伸出援手,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帮她减轻负担。

每当我在新闻里看到一个有意损害别人的坏人,我总是感到生气。

总想看到这个坏人,想和他讲道理。

也盼望他能改过自新,做一个正直的好人,不再做坏事。

以后再大的余地,谁也损害不了无辜的人。

通过每天看新闻,渐渐盼望有困难的人能脱离危急,世界上的坏人也能变成好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妙。

578从现在开头,我每天都喜爱看新闻,新闻会成为我人生中的其次个伴侣。

每天坚持看新闻。

越看人生越精彩。

【第2篇】汶川地震新闻观后感800字2022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发生后,国家马上向汶川派遣了很多救援人员、建筑师和医务人员。

其中一名建筑工人王红发告知记者:“我去那里的时候,有15名建筑师,包括我的儿子。

我的理想记者作文5篇

我的理想记者作文5篇

我的理想记者作⽂5篇 在⽇常学习、⼯作和⽣活中,⼤家对作⽂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是⼈们以书⾯形式表情达意的⾔语活动。

你知道作⽂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我的理想记者作⽂,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我的理想记者作⽂1 每个⼈都有⾃⼰的理想,或是诲⼈不倦的⽼师,或是除暴安良的警察,或是救死扶伤的医⽣……我的理想就是当⼀名旅⾏记者。

每当我看到旅⾏杂志⾥那些古⽼的名胜古迹,看起来令⼈胃⼝⼤开的美⾷,我不禁想起那些旅⾏记者。

多么希望在不久将来,我也可以像哥哥姐姐那样⾛遍世界各地,寻找美⾷,寻找风景,去没有去过的地⽅、尝没有尝过的美⾷,感受⼈⽣。

⾃从有了这个理想后,我经常⽤我的零⽤钱买⼀些关于旅⾏的杂志,把⾥⾯介绍的重点记到笔记本,再看两遍就打折卖给我妈妈,这样就不会太浪费钱。

有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玩,我会拍⼀些照⽚洗出来,再⽤电脑把我的所见所闻记下来,配上图⽚,打印出来装订好。

晚饭后拿着记录册讲给爷爷奶奶听,让他们也体会体会。

我现在不仅给爷爷奶奶讲,我还给同学、朋友、亲戚讲,他们都夸我聪明。

我想:等我长⼤真的做了旅⾏记者,看回从前⾃⼰⼩范围的杂志以及打印的资料,是那么天真那么烂漫。

要实现⾃⼰的理想是要付出努⼒和汗⽔的。

我的理想记者作⽂2 记者,⼀个令⼈神往⽽⼜使⼈着迷的职业,对我也不例外。

从爸爸⼝中,我获得了许多不可计数的记者故事:他们在艰苦的境遇中毫不畏惧地传播出真理与正义的呼声。

因此,他们成了我学习的楷模与典范。

我长⼤了也像他们⼀样做⼀名优秀的记者,做⼀个有胆量有才华,有成就的中国⼥记者。

我⽤⼿中的笔来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中的笔来呼吁和平谴责暴⼒;⽤⼿中的笔来绘制⼀幅⼈民幸福⽣活的美好蓝图。

我深知,⼀名⼈⼈赞扬的记者应该具备真才实学,拥有不畏强权的品质,做好⼈民群众的代⾔⼈。

因此,他须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底蕴。

所以,从此刻起我⼀定要加倍努⼒学语⽂、数学、科学、从中汲取⽆穷⽆尽的精神⾷粮,使⾃⼰不再空虚;我要学好⾳乐、美术、体育、加强课外阅读,坚持做到体、智、德、美、劳全⾯发展,素养⾼,⾝体好;我还需学好英语,将来能与国际友⼈交流与沟通,坚持与强权主义做⽃争,即使在在异国他乡也为祖国争光。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职业技能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职业技能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职业技能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0题)1.人体胃由以下哪几种组织构成()A.机械、营养、肌肉、神经B.上皮、结缔、肌肉、神经C.保护、营养、上皮、神经D.分生、输导、机械、神经2.下列生活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一小段时间更容易剥壳B.冬季气温降低时往冰冷的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容易导致玻璃杯破裂C.夏天自来水管外壁出现大量的水珠,这往往是下雨的预兆D.用水烧菜时,水开后应该加大火力,提升水温以便尽快将菜煮熟,节省燃料3.勤俭自强指的是()。

A.勤劳节俭和自主自强B.勤劳节俭C.自主自强D.艰苦朴素4.炎热的夏天,蜻蜓经常贴着水面飞行,尾部不时触到水里,溅起朵朵水花,这就是“蜻蜓点水”,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蜻蜒为了降温B.蜻蜓在戏水玩耍C.蜻蜒在水中产卵D.蜻蜒在水中找食物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D.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5W6.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

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

这些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7.在秋冬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会出现大雾,阻碍水、陆、空交通的正常运行,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其实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的B.辐射雾是由冷空气中的水汽遇到温暖的地表后凝结而成的C.雾的出现预示着坏天气的到来D.雾通常产生于多云无风的夜晚或清晨8.地摊经济的放开,在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卫生、交通堵塞、产品质量安全、经营者行为规范、售后维权等问题。

像穆青那样做一名中国式记者

像穆青那样做一名中国式记者

像穆青那样做一名中国式记者作者:党江华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3期中国一代名记者穆青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他的新闻作品仍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新闻工作者。

穆青用他的作品,用他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记者不仅仅是一台记录的机器,他是应该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就是对于人民的感情,他可以而且应当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像穆青那样做一名中国式的新闻记者,这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的新闻事业需要保持和发扬中国的特色,需要有一大批像穆青那样的中国式记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也呼唤像穆青那样的新闻记者。

怎样做才能成为像穆青那样的中国式的记者呢?首先要有对广大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建立在金钱和物质礼尚往来基础上的,而是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和牵挂。

穆青与他采访对象(尤其是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亲人一般,他和农民吴吉昌、潘从正、任羊成更是亲如兄弟一般。

穆青1966年在河南采访的时候认识了潘从正和任羊成,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这两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没有得到及时的报道。

对于一般的记者而言,过去就过去了,就不会再去提了,但是对于穆青而言,这成了他心头的一笔文债,十几年、二十多年一直未曾放下。

“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79年,穆青在得知了潘从正的消息以后,亲自登门拜访,把这位植树的老坚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一年,穆青和陆拂为合写的报道植树英雄潘从正事迹的《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发表了,穆青心里的一笔文债总算还上了。

到了1990年,穆青终于打听到了排险英雄任羊成的消息。

1991年初,他让两名记者陪同任羊成来到了北京自己的家中,并且亲自接待了他。

这次见面的时候,穆青对任羊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1966年从你那儿回来,本来想把我们俩谈的那些东西给你写一写,结果一回来就文化大革命,啊呀,这些东西都丢了,所以一直啊,你那个事情,在我的脑子里老是丢不开,我总觉得还没写出来,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人民啊。

黄远生——精选推荐

黄远生——精选推荐

(1)生平及新闻经历:黄远生(1885—1915)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出生于书香世家。

早年就读于南浔公学,曾祖父黄凤楼是道光年间进士,在安徽做过知县、同知。

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父亲黄儒藻也是秀才出身,并在宁波办过洋务。

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发蒙时期广涉经史子集,家里还特地请了一位外籍女教师教他学习英语。

他十四岁(1899)时考秀才未中。

十五岁(1900)时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只得变卖田产,作为生活费和进入浙江南浔公学读书的学费,假期则寄居在亲戚家。

十八岁(1903)时,他参加德化县试,考中秀才,同年秋中举人,为江西省第七名。

次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

同榜中进士的有沈钧儒、叶恭绰等知名人士。

这是中国最后一批进士,而黄远生是其中最年轻的,当时还不满二十岁。

但他弃官不做,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1909年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行走和编译局纂修官。

公事之余他还从事报业活动,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

此时李盛铎以北洋五大臣之一赴西欧考察宪政归国,他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馆撰述人员,你如果干这一行,将来一定是位名记者。

”他本来就厌倦官场,深恨清朝的腐败,于是接受了李盛铎的建议,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辞去官职,专门从事新闻工作。

1912年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记者生涯。

其后编辑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月刊,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和《小亚细亚》的特约记者,还常在《东方杂志》、《论衡》杂志、《国名公报》上发表文章。

黄远生正是从事新闻工作只有三四年的光景,但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臂,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

袁世凯称帝期间,袁氏想借重他在舆论界得声望,聘他担任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上海版总攥述。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孔繁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精神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繁森事迹,希望您喜欢。

孔繁森事迹(一):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

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

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

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

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

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

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

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

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

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中国记者传记与著名目录

中国记者传记与著名目录

《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目录作者乔云霞王韬〔传略〕中国近代报刊开拓者王韬〔作品〕停捐纳〔赏析〕“卖官鬻爵”何时休?黄远生〔传略〕“报界奇才”黄远生〔作品〕喜日日记(其一)〔赏析〕蓥日的一场喜剧邵飘萍〔传略〕“铁肩辣手”邵飘萍〔作品〕我国与世界战局(一四)——中德国交断绝今后种种问题(1917年3月14日)〔赏析〕中德断交的历史实录邹韬奋〔传略〕永远站于大众立场的著名记者邹韬奋〔作品〕华美窗帷的后面〔赏析〕伦敦生活侧面的真实描述.顾执中〔传略〕战斗记者顾执中〔作品〕万里环行感想多——看人、看水、看火车〔赏析〕情真意切针砭时弊胡愈之〔传略〕新闻界的行家胡愈之〔作品〕莫斯科印象记(节录)〔赏析〕真实可信的新俄国印象记王芸生〔传略〕驰骋报坛的王芸生〔作品〕看重庆,念中原!〔赏析〕对比之中的震撼力量杨刚〔传略〕生命之火在革命中燃烧的女记者杨刚〔作品〕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赏析〕记下共和国的第一次狂欢徐铸成〔传略〕“职业报人”徐铸成〔作品〕无题〔赏析〕此处《无题》胜有题范长江〔传略〕记者的楷模范长江〔作品〕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赏析〕震惊朝野的“特大新闻”梁厚甫〔传略〕温文尔雅的“自由记者”梁厚甫〔作品〕齐桓晋文之事——谈今天美国的两条外交路线〔赏析〕一篇“鬼马”的评论赵超构〔传略〕善写专栏的新闻家赵超构〔作品〕初见毛主席〔赏析〕以“平视”角度看延安的毛泽东萧乾〔传略〕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作品〕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赏析〕“文字写生”的魅力陆诒〔传略〕战地百灵——陆诒〔作品〕神通广大的游击队〔赏析〕清水出芙蓉彭子冈〔传略〕爱憎分明的彭子冈〔作品〕毛泽东先生到重庆〔赏析〕记下那历史的瞬间刘白羽〔传略〕永远到前面去的作家型记者刘白羽〔作品〕英雄的四平街保卫战〔赏析〕一篇胜利的宣言安岗(传略〕高瞻远瞩做新闻的安岗〔作品〕马法五将军对记者的一席话〔赏析〕客观、公正与正义李庄〔传略〕红蓝之间绘五彩人生的李庄〔作品〕复仇的火焰〔赏析〕激起人民心中的怒火李普〔传略〕千百万读者的代表李普〔作品〕滑县战役报道〔赏析〕滑县历史的见证田流〔传略〕写作的多面手、时代的报告者田流〔作品〕金星奖获得者——任国栋〔赏析〕把人物写“活”了华山〔传略〕一直在前线战斗的记者华山〔作品〕承德撤退〔赏析〕一场胜利的撤退蒋元椿〔传略〕铁笔诤骨蒋元椿〔作品〕柏林印象〔赏析〕难忘(柏林印象)彭迪〔传略〕观世界风云、写辣笔文章的彭迪〔作品〕堂堂美国“战略家”竟弄不清谁干涉了谁的内政〔赏析〕尖锐的讽刺明朗的态度穆欣〔传略〕身兼记者与学者二任的穆欣〔作品)梅岭关前〔赏析〕梅岭关前抒豪情冯森龄〔传略〕“铁肩担道义”的冯森龄〔作品〕延安调查〔赏析〕记者要敢于说真话反映群众的呼声林里〔传略〕“实事求是看人生,脚踏实地写文章”的林里〔作品〕深圳见闻〔赏析〕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穆青〔传略〕情系人民的杰出新闻记者穆青〔作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赏析〕展示典型环境中的焦裕禄形象商恺〔传略〕从记者到学者的商恺〔作品〕探索科学的垦荒途径——少耕开沟种植法的研究在宁夏初见成效〔赏析〕勇敢真实地报道新生事物纪希晨〔传略〕“笔写人间春秋”的纪希晨〔作品〕一场捍卫党的原则的伟大斗争——揭穿林彪、“四人帮”一伙制造“二月逆流”重大政治事件的真相〔赏析〕拨开历史的迷雾重现事件的真相阎吾〔传略〕“情景记者”阎吾〔作品〕踏平怒海万顷浪〔赏析〕并非凯旋亦英雄刘衡〔传略〕善写“口叙实录”的记者刘衡〔作品〕妈妈教我放鸭子〔赏析)再现真实的生活杜导正〔传略〕给时代把脉的农民记者杜导正〔作品〕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赏折〕给农民吃定心丸的一条好消息李峰(传略)平凡的李峰,不平凡的记者之路(作品)七年比一百年---算账备忘录(赏析)激情数字唱赞歌冯健(传略)社会主义建设的记录者冯健(作品)英勇搏斗一百天(赏析)一场战斗的图景柏生(传略)写人物专访的行家柏生(作品)吴晗和她的一家(赏析)给吴晗一个公正说服李耐因“军事记者”李耐因伪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真作假时假亦真金凤站在时代洪流中搏击前进的记者金凤“双子星座”---记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史绍熙和史绍熙题材与主题的精妙结合范敬宜新闻人生---范敬宜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文章合为时而著”陆拂为笔触带情行文以理的路佛为“野人”张侯拉轶事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野人”性格郭超人时代的先锋、记者的楷模郭超人英雄登上地球之巅赞英雄壮举唱时代强音郭梅尼在记者跑道上拼搏的郭梅尼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关于勇气的一课”鲁光鲁光的激情人生敞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中国女子排球队纪事奏响振奋中华的嘹亮凯歌艾丰学者型记者艾丰面对生活“不等式”---记大连造船厂船研究所副所长张在勇哲学思考的火花在笔端跳跃郭玲春脱“茧”而出的“会议记者”郭玲春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破格”的追悼会消息张建伟追求创新的记者张建伟阳光下的阴影---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之七。

故事精选徐志摩早年日记

故事精选徐志摩早年日记

故事会提供:徐志摩早年日记徐炎分别在复旦、交大就学,毕业后从事于建筑工程的设计、科研和教学共47年。

完成大小工程计140余项、科研课题七个、专业翻译及著作合计150万字篇幅,曾获校级、市级、国家级奖及国际学术会议颁发的奖状。

本世纪初兴趣转向“徐学”,系徐志摩堂侄。

往事灰飞不可追诗人一语竟成谶徐志摩诞生在浙江省硖石镇一所古老的建筑中,该房屋现已不存。

2001年在街坊改建之前,徐氏大宅,拆与不拆,曾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我有幸在2000年3月对阔别已久的老屋进行回访,说回访,因为那里也是我生长的地方。

当时给我的印象,房屋确实已破旧不堪,一所四进院宅,竟住满了数十户外来人家,厅堂分隔成房,天井也挤小了。

我想拍照留念,想拍下徐志摩住过的房间,可惜没能如愿。

无奈,只得站在小天井的角落里,让老伴拍下这一小块怕以后再也见不到的地方。

有意义的是,在我右侧的高墙,正是徐志摩房间西墙,正面前方左边墙角处曾经装有一架挂壁式电话,这在上个世纪20年代,在硖石这样一个小地方,可是先进的通讯工具了。

这小天井曾经是徐家几代儿童玩乐的地方,志摩也不例外。

老伴按下了快门,此时此刻,我顿觉得周围空间是多么狭窄,而岁月又是多么稠密,如烟往事,像潮水般直涌心头。

1931年春,徐母钱慕英逝世,志摩偕小曼回硖奔丧,又受到他父亲的冷遇,志摩沮丧已极,临行时在火车站上给我父亲徐崇庆打来告别电话,语甚伤感:“我这次一走,再也不回来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留给家乡的最后声音,不久飞机失事,志摩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此话竟成谶语。

上世纪40年代中期,我父亲把保存的资料交与陈从周,请他编《徐志摩年谱》。

其中有一份是徐志摩赴美留学为答谢亲友们盛情相送而写的太平洋舟中书(1918年8月14日-31日),陈从周见到后十分珍惜,认为此信能很好说明志摩的早年,可以补缺,他怕以后再难找到类似的记述了,把全文录入年谱中。

我曾展读此信,深受感动,因而常在心头思索会不会还有其他记述。

马昌博 我的目光,打量中国

马昌博 我的目光,打量中国

我的目光,打量中国来源:南方传媒研究2009-03-04 14:28:17 作者:马昌博个人资料姓名:马昌博单位:南方周末新闻部出生年份:1981年毕业院校: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入职新闻行业时间:2004年偶像:有过,现在暂无。

口头禅:记者是不怕麻烦……别人的经典语录:恶感来自于陌生,揣一颗温和的中国的心座右铭:做先驱不做先烈个人简介我毕业的那所大学,在其BBS “新闻学院版”的“诸侯谱”中有如下描述:马昌博,01新闻2 班,男,河北人,中等身材且瘦弱,眼睛不大但目光犀利。

大四暑假在《时代人物周报》实习,暑假过后,上大四的我作为特例在这份报纸谋了一个“本报记者”的职位。

自己运气挺好的,我一直这么说。

毕业后到《南方周末》,推荐人是大学偶像李海鹏,而此前我跟他不过是一面之缘。

在《南方周末》的三年是金子般的日子,感谢那些优秀的同事们带给我的荣耀。

也感谢那些合作过的编辑们:张立、林楚方、吴晨光、邓科,感谢他们的信任与从不吝惜的夸奖。

2008年初的时候,我从普通记者跳级到资深记者,成了南方周末最年轻的“资深”之一。

也曾动过心要离开,可最终还是都拒绝了,我说我还舍不得《南方周末》,她是我的恋人。

编辑嘱咐说要写写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个高难度动作,所以还是借别人的话吧。

曾经看到一位实习生的博客上有我的博客链接,写着:“先天下而忧的小博同学——从他身上,知道时政记者身上有博学,有敏感,有早熟,有灿烂,还有善。

”谢谢她的评价,只是这评价实在太高了,我只能坚持着不脸红。

2008代表作《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刊登媒体:南方周末发表日期:10 月30日头版入选理由:从5 月中旬做到10月底,本来是要在地震之后的6 月发,但因政治原因搁浅。

期间继续补充采访,到10月底最终发出。

关于这篇稿子,说两句话,第一,能采访到的人,基本都采访了;第二,全文近20000 字,报社给了4 个版,算是难得。

该稿被评为南方周末A 类稿,报社给的评语是:“全面深入揭示中国地震预报体系的由来,运转机制与尴尬现状,并提供大量独家信息。

一代名记者——郭超人

一代名记者——郭超人

一代名记者——郭超人湖北日报记者晓方通讯员雷世达一这是一张开始泛黄的黑白照片。

身穿风衣的郭超人坐在一间农村的堂屋里,周围簇拥着他的亲属和乡邻。

“照片是1986年4月29日拍的,右侧是他的二婶,后面是他的堂弟……”郭超人的表侄、武穴市经贸局局长吴建新拿出了他精心保存的照片,向记者讲述着他引以为自豪的表叔。

在他的引领下,9月26日,记者沿着武穴市的一条乡间田埂,向一个小村子走去,那便是郭超人出生的村庄———花桥镇塘角村郭永年土弯。

郭超人的堂弟、62岁的郭水玉和他的老伴从地里赶回来,在郭超人16年前同乡亲合影的堂屋里接待我们,讲述着他们对郭超人的依稀回忆: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萤火虫、放牛。

“他是我大伯的儿子,小名叫本玉,超人是他的学名。

大我几岁。

记得他12岁在梅川读书,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拿菜。

到学校要翻山走15公里小路。

听我母亲讲,他每次返校,家里养的狗就要送他,一直送到学校,狗回家了,家里人就知道超人到了。

后来超人从梅川转到九江、武汉读书,同家乡的联系就少了。

”郭超人出生时的老屋早已荡然无存,旧址上别人建的土屋也是门窗关闭,蒿草绕墙丛生。

只有屋后的池塘依旧,不过几乎成了一汪死水,不复当年春草池塘的模样,也不见当年暮色时分在池塘边捕捉萤火虫的少年。

二这是一本黄里发黑、注明“民国三十五年”的卷宗,在梅川高中档案室里,记者翻检着卷宗一页页淡黄色毛边纸,寻找着郭超人的少年身影。

在一张张黄色的纸张上,毛笔小楷记录着学生的姓名、年龄、成绩等档案资料。

其中两个地方出现了编号223号的初一学生“郭超人”。

学生的成绩表上,记载着学生本学年的公民、国文、数学、英文等11门功课的成绩。

从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比较,郭超人的成绩为中等,但谁能料到,他日后取得的成就在同学中最为突出。

可见,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惟一、教育的惟一标准,对一个人来说,学习、奋斗更是终身的事情。

梅川高中高大的教学楼的楼门上,镶嵌着“超人楼”三个大字。

据学校负责同志介绍,梅川高中的建设,得到了郭超人的关心和过问。

读《未写完的战地日记》所感

读《未写完的战地日记》所感

读《未写完的战地日记》所感
《未写完的战地日记》是一本纪念在1999年5月7日,被北约的导弹袭击而牺牲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的,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关于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行径的资料与烈士给家人的家书和一本未写完的战地日记,全书读完催人泪下。

在我的记忆中,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情,带个中国人的,是愤怒,是仇恨,是悲伤,还有对不幸遇难的许杏虎,朱颖烈士的哀悼与缅怀,那几天,只要我一出门,总能看到系着黑纱的人们与人们脸上充满愤怒与悲痛的复杂神色,只是那时我太小,不懂得大义与民族尊严的内涵,不知道人们在缅怀谁,人们在为谁而哭,而现在,明白了的我,却无言的涌上一分离索和深深的感慨。

一直以来,媒体给我的印象并不好,我偏执的认为他们好事,爱折腾,但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他们肩负着带给人们真相的使命,他们比军人更像军人,他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匡扶正义,他们顶受的压力,磨难与孤独是我这个旁观者所难以体会的,而这两位为了报道真相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真相,还有对北约残暴行径的揭露和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影响。

正如封底所写的一副挽联“何惧硝烟战火英雄记者正义报道传寰宇,不惜红妆素裹巾帼女性前沿风采感亿人”他们揭露了北约充斥着贪婪与
残忍的军事逻辑与恶行,告诉了世界南斯拉夫人民的向往和平与善良。

一本未写完的战地日记,记载的是战争带来伤痛与灾难,告诫着人民和平的可贵,引领人民走向真相,向世界宣告了两个中国记者为真相献身的精神与觉悟,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给世界的一枚勋章,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因为我们是骄傲的民族,是会铭记每一个为和平做出贡献的人的民族。

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日记200字

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日记200字

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日记200字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讨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一些独特见解和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方方面面。

1.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探讨新闻体裁: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体裁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新闻体裁是指记者在采访、观察和报道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框架。

亚运会作为一个国际性体育盛会,将会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对于新闻体裁的运用尤为重要。

2.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日记:在2023年亚运会期间,我作为一名记者,将会记录下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时刻。

通过通过采访运动员、参观比赛场馆、了解背后故事、报道中国代表团的纪录等等,我将亲身体验到新闻体裁的多样性。

3.亚运会新闻体裁的广度和深度:亚运会作为一个集合了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的赛事,新闻的广度将会涵盖到各个方面。

我将会运用不同的新闻体裁,从报道赛事结果和记录中摘取精彩的瞬间,以新闻报道、特写、人物专访等形式呈现给读者。

4.新闻体裁的总结与回顾:通过2023年亚运会的报道,我将会总结和回顾各种体裁的运用情况。

就新闻体裁而言,每一个报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要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传递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给读者。

5.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撰写亚运会新闻的写手,我认为新闻体裁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体裁,我们能更好地展示比赛的激烈程度、运动员的风采以及背后的故事。

适当运用一些创新的新闻形式,如视频报道、数据可视化等,也能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关于2023年亚运会新闻体裁的日记将会是一次精彩的探索之旅。

通过全方位的报道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相信这将为读者提供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期待您的支持与阅读!在2023年亚运会的报道中,我将继续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力求将赛事的精彩瞬间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除了报道赛事结果和记录,我也将拓展新闻的广度,涵盖到各个方面,包括选手的训练和备战过程、赛前赛后的庆祝与反思、赛事背后的故事等等。

文物里的中国记者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文物里的中国记者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文物里的中国记者故事心得体会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寻文物背后的中国记者故事在中国的文物背后,隐藏着许多珍贵的记忆和故事。

李安华作家简介

李安华作家简介

李安华作家简介李安华作家宣传⽚⽕速了解↓↓↓李安华作家宣传⽚李安华作家,1990年⽣于中国平利⼥娲故⾥,13岁创作⾄今,2018年任⼥娲⽂化董事局主席,⼥娲⽂学创始⼈。

⽬前是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陕西商报记者,是⼀位从农家⼦弟到迪拜总统座上宾的传奇⼈物。

世界⼤同理论家和实践家让中国⽂化全球化,世界⼤同,亲⼿缔造世界⼤同体系,提取中华优秀传统⽂化精髓⽤在企业⽂化、全国演讲、⽂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实践检验真理,⽤实际⾏动践⾏使命担当。

中国当代作家⼀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在为内⼼写作。

李安华说写作是⼀场⼼灵的旅⾏,每⼀个⼈都在⾛向朝圣的路。

它13岁开始创作,坚持15年,10年连续⽇记,总创作27部⼩说总字数达5000余万,其代表作《寒门官路》《恐怖地铁》《阴阳⿁枕》《李安华⾃传:世界⼤同》《李安华思想:改变世界》《⼈⼈都可以成为作家》《重⽣⼤作家》等30余部作品影响深远。

中国著名企业家⼈⽆⼤志不成⼤事,⼈⽆⼤愿不成⼤业,⼤志⼤愿者成就千古伟业。

如何让⼀家企业永续经营,唯有⽂化让企业⽣⽣不息、基业长青。

他创办企业那天起,就⽴下⼤志⼤愿,世界⼤同,天下⼀家,毕⽣创办世界500强,更是永续经营千年伟业。

中国当代思想家能够永久流传于世的,除了伟⼤的⼈性就是思想的光辉。

所著《李安华⾃传:世界⼤同》⼀书,是世界⼤同理论的奠基之作。

⼊选“影响世界和平管理的⼗⼤丛书”,掀起了全球世界⼤同美好愿景的实践精神。

⼈类每⼀次⽂明的进步,都是思想推动的结果,⽆疑,它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促进历史的前⾏。

⼥娲⽂化集团,是李安华和5位核⼼创始⼈创办于2018年,短短⼏年时间,享誉中外,它集⽂化、科技、美⾷、⽂旅、投资于⼀体的⾼新现代企业,在全国遍布70余家分公司,其合作的企业达300余家。

五年级日记我是小记者

五年级日记我是小记者

五年级日记:我是小记者
08.09
20xx年x月x日至24日,这真是一个无比盛大的节日,假如我来到奥运会现场,我最想做的是当一名小记者,一定要用摄像机把这个日子的多姿多彩给记下来。

在我的脑海里,我乘着火车到达了北京,来到奥运会现场时,正好赶到了开幕式的开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上翩翩起舞,人群的欢呼声一浪更比一浪高,掌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马上,又开始了表演,那真是琴棋书画样样有,十八般武艺样样通,看得人人呆若木鸡、目不转睛,如果我的摄像机有思想的话,相信它也会称赞:“好!”
在精美绝仑的表演过后,每个国家的运动员也开始进场了,他们不是垂头丧气,也不是随随便便,而是精神抖擞,像那些阅兵时的*战士,不管是美国,也不管是英国,他们都是这样,就算是我是世界画家,也画不出他们的气质,画不出他们的认真,相信他们个个对自己都是胸有成竹。

两小时的运动员进场过后,就开始了奥运圣火的点燃仪式。

这次点火仪式与以往的与众不同,圣火台设置在鸟巢的处,点火路线是绕运动场一周,由我国的奥运会冠军体操王子李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一步一步辛苦而小心翼翼的迈向圣火台,因为他知道,这是每一个运动员心愿,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当圣火被点燃时,现场沸腾了起来,这是开始的欢呼,这是开始的兴奋,这是开始的激情……
如果我真是个小记者,相信这段美好的记忆,我和我的摄像机都不会遗忘。

记者节朗诵稿件

记者节朗诵稿件

1.记者节的演讲稿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

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1949年12月23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

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11月8日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2.大家可不可以帮忙找找有关记者节的朗诵1999年9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以国务院第270号令公布了重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提到"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全国性节日。

据史料记载,1933年1月,江苏《江声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以"宣传共产"的罪名被杀害,随后上海《申报》披载了其被害的消息,在当时新闻界引起震动,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开放舆论,保障人权"。

在强大的声势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9月1日,被迫颁布了《保护新闻从业人员及保护舆论机关的通令》。

当时,不仅国民政府控制区,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也都举行了庆祝仪式。

1944年3月25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正式核定9月1日为"记者节"。

3.特别激昂青春诗歌朗诵稿现代诗歌·青春之歌·把握着没有方向的笔尖驾驭着青春的风帆驶向天涯海角始终没有停泊踏着时代的碧浪舞着岁月的节拍荡漾着平凡的青春斩浪劈波沐着光浴的人流将理想载入巨轮远航高歌秋染江山春润江河冬立冰川夏泳银河烧煮着劳动的号子吃着麻辣的火锅玩转着年轮的蹉跎创造着岁月的积淀不老的青春在奋力拼搏阳光当线交织穿梳汗在泥土里结熟了芳香的咖啡之果笑看着瑶台暸望的母亲赞颂着英雄无数的壮举倾听着彪炳日月的青春之歌青春的脚步踩踏着山川的泥丸铁捧成针不难磨勤劳与勇敢指抹了困难的泡沫稻菽千重金浪科技之花亿万朵已过的岁月悲少欢多仍未到来的岁月啊隐藏着风雨的喧嚣和坎坷我们拽拉着青春编结成的绳索与岁月拔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中国记者的日记十五年
作者:陈克锋
来源:《青少年日记》2009年第04期
3月19日晴
很多人知道我是文字工作者,并因为我的作品记住了陈克锋。

但是,鲜有人知,在看似丰硕成果的背后,促使着我孜孜以求的,是15年的日记情缘。

一个人太成功或太失败了,往往容易被人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追本溯源地,总能从他生命的最初找到诸多或成功或失败的理由。

虽然徒有虚名,我也会时不时地问自己,如果没有日记,你的今天会如何?
真的,我不敢想像,假如不是15年前与《青少年日记》不期而遇,并将日记坚持写了15年,我的今天会是什么模样。

当初那位发表’了一件作品就沾沾自喜的少年,能够挥毫泼墨、激扬文字么?当年那个莽撞、犹豫者可以稳重、果断么?
2008年,我坚决舍弃了临沂小城安逸的工作与生活,独自一人闯进了北京。

至今,我还记得面试答辩之时,中国公路杂志社社长刘文杰发出的感慨。

他说,你30多岁依然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令我敬佩;你对工作的热情和期望,令人感动。

刘文杰社长的话充满真诚,诸如一株巨石挤压下狭缝中生出的小草抑或一缕穿透云层撒向人间的光照,都应该让人肃然起敬。

然而,我还是觉得“敬佩”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这是一位豁达的前辈抑或同途的先行者对我最高的赞誉。

副总编辑梅君读了我不太成熟的《母亲山》,兴奋得有些手舞足蹈。

一位记者深入人物灵魂深处近乎白描的艺术创作,让他看到了新闻的力量和自己的影子。

这些,仅仅是一位中国记者激情潮涌中展现的几朵浪花。

这些为数不多却不乏美丽的浪花,来自日记。

日记,永远是我心灵中沉默却决不沉睡的地下河。

《在路上》是刘欢真情演绎过的一首老歌。

几年前,我恰巧就写过这么一篇同名的散文,记述了风雨兼程之路的悲壮与孤独。

像这件作品一样,装了一箱子的日记本,蓄满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

每每从这一汪一汪的清泉里对照,我都能清楚地看到昨天的自己。

不丢失自我,把真实的自己坚持下去,这在浮躁的现实世界上多么难能可贵。

我时常因自己的持之以恒而对自己刮目相看。

可以说,是日记让我放弃自私、小气、狭隘、冷漠和懦弱,
学会了宽容、大度、热情和顽强;是日记教我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卸下包袱、重装上阵;是日记为我疗伤、强筋壮骨、所向披靡。

一次讲座,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平庸。

紧接着,打一个大大的叉号。

我对青少年朋友说,你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平庸。

现在,我以自己15年的日记历程告诉读者朋友们,日记是你拒绝平庸的最好武器和伙伴,爱上它,一定不弃不离地爱一辈子,这样,你才能成就大写的人生。

十五年坎坷如云似雾,十五年壮歌荡气回肠。

日记圆了一位文学少年的中国记者梦,也一定将激励着我更好地前行。

翻阅日记,总能从字迹稚嫩到渐趋成熟的演变中感受到昨日的心跳。

翻阅日记,通过对于平凡与平庸的诠释,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青春之旗的猎猎声响——
平凡与平庸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平凡如山涧的溪流,虽然默默无闻,却有对大海的向往,一路的欢歌。

平庸若沟渠之中的死水,即使种上藕枝。

也开不出清秀的莲花。

一个很有成就的人肯定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人平庸了,无论如何也取得不了事业上的辉煌。

平凡常于山穷水尽之时挽救你的命运;平庸却在你即将成功之时毁灭你的前途。

在平凡中成长,你将如虎添翼;于平庸中沉睡,你会呆若木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