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学课程大纲(临床医学)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熟悉: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了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创伤愈合掌握: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概念。

熟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了解:骨折愈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和后果。

熟悉:肺淤血和肝淤血的形态特点。

了解:充血第二节出血了解:病因和机制、病变和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条件。

血栓的结局。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形态。

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

第四节栓塞掌握:栓塞、栓子的概念。

栓子运行的途径。

熟悉:肺动脉栓塞和体循环栓塞。

了解: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

第五节梗死掌握:梗死的概念。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结局第六节水肿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

了解: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念掌握:炎症的概念。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熟悉: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了解: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急性炎症掌握:白细胞渗出的主要阶段。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的种类。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的病变特点。

熟悉: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局部炎症水肿的利弊。

白细胞渗出过程。

急性炎症的结局。

了解: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炎症介质。

出血性炎。

第三节慢性炎症掌握:一般慢性炎症的重要特点。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结核结节的形态特点。

熟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的概念。

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掌握: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熟悉: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熟悉:肿瘤的分化。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掌握:肿瘤的命名了解:肿瘤的分类。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pathology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1)变性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1.再生(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转归,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3、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4、了解病理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知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病理学的定义、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阐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3、损伤的修复:介绍损伤的修复方式及其机制;4、血液循环障碍:阐述血液凝固、血栓形成、梗死等概念及发生机制;5、炎症:介绍炎症的基本概念、类型、发生机制及炎症的结局;6、肿瘤:阐述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学特点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7、心血管系统疾病:介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8、呼吸系统疾病:介绍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9、消化系统疾病:介绍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0、泌尿系统疾病:介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1、生殖系统疾病:介绍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2、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课时数为学时,其中理论授课学时,实验观察学时,病例讨论学时。

建议在学期开设本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学分:2.5总学时:45 学时理论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9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适应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步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病理学,张子敬主编,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3、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74、王恩华主编. 病理学.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5、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34-898.6、董郡主编. 病理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4-4277、谭郁彬、张乃鑫主编. 外科诊断病理学.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462-4748、史景泉,陈意生. 现代外科病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3-242,739-793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医学主干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之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则重点阐明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着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作到少而精,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6110英文名称:Pathology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110学时;理论学时:78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6学分;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

病理学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属于临床医学。

病理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镜观察、描述方法;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其临床联系和结局的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总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15347883124421846111210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寄生虫病6857444222421122118127856633合计78 32 110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实验十二实验十三实验十四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上皮组织来源肿瘤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寄生虫病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22242222422222合计32四、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2.熟悉:病理学的地位、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学习方法3.掌握: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2.病理学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的诊断、研究方法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4.病理学的观察方法5.病理学的学习方法6.病理学发展史【计划学时】1学时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目的要求】1.了解: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常见可逆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老化的概念及主要机制2.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类型;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3.掌握: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不可逆性损伤(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改变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坏死的区别【教学内容】1.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3.常见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及病理性钙化等)、发生机制、形态学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不可逆性损伤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5.坏死的分类及各类型的形态特点;坏死的结局及后果6.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坏死的区别7.细胞老化的概念、特征、机制(仅提学说名称)【计划学时】5学时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目的要求】1.了解: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纤维性疤痕形成的过程和机制2.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3.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教学内容】1.再生的概念及各种细胞再生的能力和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2.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3.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生长因子、抑素与接触抑制)4.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及结局;肌纤维母细胞的概念和作用5.瘢痕组织的形态及功能6.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7.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计划学时】3学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了解:出血的概念、病因及病变;梗死对机体的影响2.掌握:淤血的概念及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动脉性充血的概念、类型、病变、后果2.淤血的概念、病变及后果;常见的肝、肺淤血3.出血的概念、病因、病变(自学)4.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和机制、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5.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6.梗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计划学时】4学时第四章炎症【目的要求】1.了解:炎症的原因2.熟悉: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炎症经过;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3.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和结局;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炎症的的概念及意义、原因、局部基本病变、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炎症经过;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和结局4.慢性炎症的类型(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及其病变特点【计划学时】7学时第五章肿瘤【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2.熟悉: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3.掌握:肿瘤的概念及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教学内容】1.肿瘤的概念及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2.肿瘤的形态学特点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4.肿瘤的命名、分类5.肿瘤的生长和扩散6.肿瘤的分级分期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8.良、恶性肿瘤的区别9.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10.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11.常见肿瘤举例,癌与肉瘤的区别【计划学时】8学时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及脑部等的病变特点;心肌炎的概念和病因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心病的概念、类型;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心肌炎的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冠心病的概念、类型;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3.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恶性高血压的病变特点4.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全心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和脑部等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5.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心瓣膜病的概念;联合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7.心肌炎的概念和病因;病毒性、孤立性和免疫性心肌炎的病变特点【计划学时】8学时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病毒性肺炎和SARS的病变特点2.熟悉:硅肺、(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3.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病变特点;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变特点及其扩散【教学内容】1.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2.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3.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结局;SARS的病变特点4.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并发症5.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及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6.硅肺的病因及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分期及并发症7.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8.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因、类型和病变特点、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计划学时】6学时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阑尾炎的病变及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肝硬化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2.熟悉: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掌握: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基本病变、合并症及与恶性溃疡的区别;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并比较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异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及其扩散【教学内容】1.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3.阑尾炎的病变及并发症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基本病变、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其结局5.肝硬化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异同6.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变特点及其扩散【计划学时】8学时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3.掌握: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急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教学内容】1.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膜性增生性、膜性、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4.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计划学时】5学时第十章传染病【目的要求】1.了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变特点2.熟悉:结核病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3.掌握: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结核病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继发性肺结核的概念、病变特点;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生机理、基本病变和转归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病变特点及转归;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病变特点及转归;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3.常见肺外结核病(肠结核病、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泌尿生殖系系统结核病、骨与关结结核病及淋巴结结核病)4.伤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5.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6.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变特点7.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及病变特点【计划学时】7学时第十一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白血病的分类;类白血病的概念2.熟悉:急、慢性白血病的病变3.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特点(①组织成分和形态结构多样;②R-S细胞的形态特点)和组织类型及其预后;白血病的概念【教学内容】1.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3.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病变特点、病因和发病学及预后4.白血病的概念、病因、分类;急及慢性白血病的病变特点;类白血病的概念【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2.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特点;子宫颈癌的病因3.掌握:子宫颈癌及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病变特点、蔓延及转移;前列腺癌的病变特点;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常见组织学类型、各型病变及其扩散途径【教学内容】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2.子宫颈癌病因、病变特点、扩散、临床病理联系和临床分期3.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病因、机制、病变特点、扩散、临床病理联系及区别要点;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病变特点4.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变特点5.前列腺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常见组织学类型、各型病变及其扩散途径【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熟悉: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3.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与非毒性的区别3.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4.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类型及病变特点【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教学内容】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五章寄生虫病【目的要求】1.了解: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传染途径2.掌握: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教学内容】1.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肠外阿米巴病的特点2.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基本病变特点、主要器官病变及后果【计划学时】2学时五、实践教学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实验目的】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及常见变性类型的形态特征【实验讲授】1.心脏褐色萎缩、脑萎缩、肾萎缩(肾盂积水)、肢端肥大症、心脏肥大、肾细胞水肿(肾水样变)、肝脂肪变性、心脏脂肪变性及脾包膜透明变的大体形态特点2.心肌褐色萎缩、胃腺肠上皮化生、肾细胞水肿、肝细胞气球样变及脾中央动脉玻变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二损伤和修复【实验目的】掌握:坏死的病变类型及各型的形态特征,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实验讲授】1.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及肉芽组织的大体形态特点2.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目的】掌握:淤血、血栓、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实验讲授】1.慢性肝淤血(槟榔肝)、慢性肺淤血、慢性脾淤血、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脾贫血性梗死、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的大体形态特点2.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及肺(肠)出血性梗死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四炎症【实验目的】1.熟悉:炎性渗出物中的各种成分;慢性炎症的类型及增生成分2.掌握:纤维素性炎症的病变特点;化脓性炎症的病变特点【实验讲授】1.肠假膜性炎、白喉、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胸膜炎的大体形态特点2.炎细胞及液体渗出、细菌性痢疾(肠假膜性炎)、纤维素性胸膜炎的组织学形态特点3.各型阑尾炎的大体形态特点4.阑尾蜂窝织炎、肺脓肿、息肉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4学时实验五上皮组织来源肿瘤【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上皮组织来源肿瘤的形态学特点2.掌握:上皮组织来源肿瘤的共同形态特征【实验讲授】1.食道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肾癌及淋巴结转移癌大体形态特点2.皮肤乳头状瘤、鳞癌、胃腺癌、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癌及膀胱移形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六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形态学特点2.掌握: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共同形态特征【实验讲授】1.疣状痣、纤维瘤、皮下纤维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腺瘤、畸胎瘤、卵巢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及肝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大体形态特点2.骨巨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实验目的】1.了解:心肌炎病变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3.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时重要器官的病变及临床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实验讲授】1.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硬化、心肌梗死、脑出血、风湿性心肌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夹层动脉瘤的大体形态特点2.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肾(肾小动脉玻变) 及实质性心肌炎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实验目的】1.了解:支气管扩张症、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2.熟悉:病毒性肺炎、鼻咽癌的病变特点3.掌握:肺炎(大、小叶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硅沉着病和肺癌的形态特点【实验讲授】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干酪样肺炎、支气管扩张及肺癌大体形态特点2.大叶性肺炎(红肝期):大叶性肺炎(灰肝期)、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示教)、肺癌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九消化系统疾病【实验目的】1.熟悉:各型慢性胃炎的病变特点;消化道肿瘤和肝癌的病变特点2.掌握: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实验讲授】1.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溃疡、胃溃疡癌变及亚急性重症性肝炎的大体形态特点2.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阑尾炎、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重症型肝炎、亚急性重症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的组织学形态特点3.门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脾肿大(巨脾)、食道癌、肝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及直肠腺癌的大体形态特点4.门脉性肝硬化、肝癌、食管癌及大肠癌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4学时实验十泌尿系统疾病【实验目的】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征【实验讲授】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大体形态特点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示教)、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十一传染病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肺外结核、伤寒、细菌性痢疾、梅毒及白血病及非霍奇金病的病变特点2.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各种类型及霍奇金病的病变特点【实验讲授】1.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肾结核、干酪样肺炎、回盲部肠结核、附睾睾丸结核、伤寒、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及髓性白血病脑出血的大体形态特点2.淋巴结结核及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肾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肠假膜性炎、肠伤寒、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病的组织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十二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实验目的】1.了解: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癌、睾丸纤维瘤、卵巢囊肿、外阴白斑、卵巢囊肿湿性坏疽、卵巢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2.熟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病变特点3.掌握:子宫颈癌、滋养层细胞肿瘤及乳腺癌的病变特点【实验讲授】1.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癌、睾丸纤维瘤、卵巢囊肿、外阴白斑、卵巢囊肿湿性坏疽、卵巢癌、乳腺纤维腺瘤、子宫颈癌、乳腺癌的大体形态特点2.宫颈原位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绒毛膜癌、葡萄胎(良性)、葡萄胎(恶性)、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实验方法】1.大体标本观察2.显微镜下观察【计划学时】2学时实验十三内分泌系统疾病。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之一。

它的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

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教学内容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但要注意从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批判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正确理解和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以便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病理学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辩认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还应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加强病理尸检见习。

适当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118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习56学时,自学讨论8学时。

注“”为重点掌握内容“”为熟悉内容“……”为了解内容。

不划线为自学内容1、本大纲供五年制医学专业使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实习标本和学时分配,是根据国家教委下发的“病理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教学计划及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项要求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明确重点要求。

2、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血压病(病因和发病)等内容由病理生理学讲授。

病理学 教学大纲

病理学 教学大纲

病理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病理学-Ⅰ课程号(代码):50200970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19 学分:7.0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学也是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标本、显微镜标本、见习病理尸检及课堂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对于七年制学生,要求掌握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英语单词400-600个。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绪论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新技术(详见附录二),病理学在临床中的作用(详见附录一)。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掌握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了解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影响。

病理学教学大纲(含病生,成教护理专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含病生,成教护理专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对象:护理学专业(专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48( 面授30,自学18 )学分:3课程英文译名:Pathology一、课程的基本任务和目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1.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2. 面授的主要内容(1)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及;(2)病理学的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 自学的主要内容(1)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4. 面授与自学的重点(1)面授重点:病理学及活检的概念;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2)自学重点: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二)疾病概论1.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2. 面授的主要内容(1)疾病与健康的概念,常见病因;(2)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 自学的主要内容(1)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4. 面授与自学的重点(1)面授重点:健康、疾病、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2)自学重点:传统死亡的概念。

(三)应激1.目的要求(1)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中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熟悉应激原的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3)了解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中的细胞体液反应及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防治和护理应激性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熟悉应激的概念、分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2.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
【教学内容】
1.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
1.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肺炎:概念,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间质性肺炎简介。
4.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鼻咽癌、肺癌。
3.呼吸衰竭: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循环及脑、肾、胃肠道的变化)。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病理学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专业七年制硕士和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理论57学时,实验20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水肿类型及重要器官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及脑水肿)。
4.水肿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九章 缺氧
【目的要求】
1.熟悉缺氧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教学内容】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21051709二、计划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8学时。

三、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的课程。

四、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运用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所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1.掌握本病理形态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2.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变化及其结局,并具备初步自学其它疾病病理学知识的能力;3.了解病理活检和尸体解剖的意义、检验程序及操作方法,初步学会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处理、使用病理材料,培养临床病理思维能力。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1.能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检查内容并能根据病理特点作出初步诊断。

2.能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三)素质要求1.能正确判断检查结果。

热爱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3.初步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能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为和《人体结构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结构特点;另一先行《生理课》,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特点和功能。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一些专业课程,如《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第一章疾病概要教学内容1.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概念2.疾病的原因和条件3.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重点:疾病的概念、经过、结局难点:疾病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第二章应激教学内容1.应激的概述、基本表现2.应激与疾病3.应激的防治和护理原则重点:应激概念,应激的基本反应。

难点:应激功能代谢变化第三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教学内容1.细胞、组织的适应。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诊断等任务。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级培养目标。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与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病理学教学应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为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一)理论知识1 .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和适应修复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病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理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 .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癌前病变、生长与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上皮、间叶、神经组织和其他来源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

5.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炎、肺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流行性出血热。

6.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源性心脏病、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急性胰腺炎、肾细胞癌、膀胱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佝偻病、骨肉瘤。

7.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心肌炎、心肌病、胆囊炎、胆石症、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癌。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药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306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学学分:2.5学分(理论:2.0;实验:0.5学分)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药学专业课程等选用教材:步宏、李一雷主编.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必读书目:[1] 王恩华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周庚寅姜叙诚主编.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选读书目:[1] 陈杰李甘地主编.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Robbins 和Cotran Atlas of Pathology.2nd edition. Edward C.Klatt [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1二、课程教学目标《病理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全面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疾病发生机制。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结局3、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与教学要求绪论(1时学)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教学要求:重点介绍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3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损伤的原因;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理解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教学要求:重点介绍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坏疽的形态特点;难点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机制和结局;坏死病变和结局。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path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

前者主要从形态学角度、后者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影像专业;其他专业(护理、检验、药学等)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作适当调整。

三、学时90四、教学要求绪论[教学要求]一、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二、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上篇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教学要求]一、掌握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了解萎缩的原因和类型。

二、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了解其原因及临床意义。

三、掌握坏死的概念、病变及坏死的类型,熟悉坏死的结局;熟悉细胞凋亡的概念;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四、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教学要求]一、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熟悉肺、肝淤血的病变特征。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熟悉: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了解: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掌握:(1)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变性、凋亡的概念。

(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3)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4)坏死的概念、病变、类型和结局。

2、熟悉:(1)萎缩的病变及类型。

(2)化生的意义。

(3)钙化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3、了解:(1)脂肪变性的病因、发病机理。

(2)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常见的病理性色素沉积的概念。

(3)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1、掌握:(1)修复及再生的概念。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4)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

2、熟悉: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血管及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

3、了解:(1)骨组织、肌组织的再生。

(2)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掌握:(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2)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及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4)栓塞与栓子的概念、栓塞的类型、栓子的运行途经及规律、血栓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概念、病变及类型。

2、熟悉:(1)血栓的形成过程;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梗死的原因3、了解:(1)气体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出血的类型、病变及后果。

第五章炎症1、掌握:(1)炎症的概念及基本病变。

(2)炎细胞浸润的概念、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及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

(3)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4)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5)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6)肉芽肿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变特点。

2、熟悉:(1)液体渗出及细胞渗出的意义。

(2)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绪论1.3. 目的要求: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2.教学内容:(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1.目的要求: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2.教学内容(1)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

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特点。

(4)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 目的要求:熟悉充血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基本病变和后果;掌握肝、肺淤血的特点。

了解出血的概念、分类和病变。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机制及血栓的类型;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栓塞、栓子的概念和血栓栓塞;熟悉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其它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熟悉梗死的原因2.4. 教学内容(1)(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特征。

出血的概念、原因及类型。

(2)(2)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机理、过程、血栓的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3)栓塞及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4)(4)梗死的概念、原因、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第四章、炎症1.3. 目的要求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意义、基本病理变化;熟悉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表现;了解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熟悉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掌握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熟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的过程,了解其发生机制;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在炎症中出现的意义;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熟悉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熟悉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征。

熟悉急性炎症的结局。

2.4. 教学内容炎症的概念、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反应和原因及临床类型。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常见的炎症类型。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第五章、肿瘤1.3. 目的要求熟悉肿瘤的概念,了解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点。

掌握肿瘤异型性、分化程度的概念及表现。

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了解肿瘤的分类。

掌握常见上皮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的组织学来源、形态特点及好发部位;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总的病理特征,了解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的病变;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以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熟悉癌前病变的常见类型;了解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的常见类型。

熟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主要类型,了解作用机制;熟悉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2.教学内容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异型性;生长与扩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肿瘤举例(好发部位、形态特点)。

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

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间叶组织的良、恶性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平化肌瘤、脉管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

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

其他肿瘤:黑色素瘤、黑色素痣、畸胎瘤。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心脏、脑和肾脏的相应病变,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心绞痛的概念,了解其类型;掌握心肌梗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合并症。

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动脉、心、肾、脑);熟悉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特点。

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变及心脏的病理变化,了解关节、动脉、皮肤和脑的病理变化。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本概况,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征,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

熟悉心瓣膜病的病因和类型,掌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变化,了解心瓣膜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原发性心肌病的概念,熟悉原发性心肌病的类型和主要病理变化。

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了解其它类型心肌炎的病变特点。

2.4. 教学内容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1.3. 目的要求熟悉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熟悉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病理变化及并发症,掌握大、小叶肺炎的区别;了解病毒性和支原体性肺炎的发病机制,熟悉病理变化,熟悉间质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区别。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肺气肿的概念,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类型与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硅肺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分期及并发症。

熟悉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肺和心脏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了解其病因、扩散和转移途径;了解肺癌的病因,掌握肺癌的病理变化及早期肺癌和隐性肺癌的概念,了解扩散途径和临床病理联系。

2.4. 教学内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心病;鼻咽癌,肺癌。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了解胃炎的病因和类型,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掌握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掌握Barrett食管、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病变,熟悉扩散途径;掌握早期胃癌的概念及肉眼类型,掌握进展期胃癌的主要病变,掌握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掌握胃癌的扩散途径;掌握大肠癌的主要病变,熟悉其扩散途径,了解其分期及预后、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病毒性肝炎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制,掌握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征;掌握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其类型,熟悉肝硬化的病因,掌握其发病机制;掌握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2.教学内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淋巴样肿瘤的概念,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类型,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熟悉特殊类型淋巴瘤的病变。

熟悉髓样肿瘤的概念,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熟悉其病变特点,掌握粒细胞肉瘤的概念;熟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费城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

了解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及特点。

2.教学内容淋巴样肿瘤;髓样肿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肿瘤。

第十章、免疫性疾病1.3. 目的要求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病变类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了解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2.4. 教学内容免疫病理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类型及病变特征(肾移植)。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类型(原发、继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征。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主要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包括电镜及免疫荧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