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1. 课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3. 机械强度计算4. 机械传动设计5. 机械结构设计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第9-12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3-16课时:机械传动设计第17-20课时:机械结构设计第21-24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提问、讨论等课堂表现。

2. 实践成绩:评价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与修改设计文件的编制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及注意事项。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体会设计流程的重要性。

七、机械设计的创新与改进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改进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改进设计的思路与步骤创新与改进的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机械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1.教材基本信息教材名称:机械设计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濮良贵出版时间:2013年5月第9版2.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第五章螺纹连接机螺旋传动第六章键、花键、物件连接和销联结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第八章带传动第九章链传动第十章齿轮传动第十一章蜗杆传动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十三章滚动轴承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五章轴第十六章弹簧第十七章机座和箱体第十八章减速器和变速器3.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视频课件4.实训教学环节实训一:连接件认知(螺栓、键、销)实训二:传动部件认知(带、齿轮、蜗杆、链传动)实训三:轴系部件认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5.教材优缺点分析优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设计(第9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著,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结合拓宽专业面后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修订而成的。

内容上能够反映现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书后附录有常用量的名称、单位、符号及换算关系。

教材覆盖面广,较为权威。

缺点:配套习题略少,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类教材6.参考教材机械设计指导手册(图书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习题集第1次 2学时单元标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课堂类别: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的组成;明确零件的概括分类及零件与机器的关系。

2、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注意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关系和相应的学习方法。

3、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

4.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机械设备运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知识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图纸设计和选用材料、零件和构件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过程。

-机械设计分为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和机械装置设计等几个方面。

2.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制造简易性。

-设计方法:确定设计任务、收集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评价设计方案。

2.3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应力:介绍正应力、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的计算方法。

-强度:介绍静应力强度、动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刚度:介绍刚度的概念和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变形:介绍零件受力产生的变形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2.4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运动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几何特性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给出一个具体机械设备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设计方案。

4.小结和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机械设计的疑问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美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结构特点,掌握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绘图的能力,提高其制图速度和准确性。

2.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的方法,具备独立完成简单机械设计项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设计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提高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制图标准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内容。

- 力学基础: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受力分析、应力与应变等。

- 材料力学性能:介绍常用机械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 机械制图标准: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如视图、剖面、尺寸标注等。

2. 机械零件选型与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联接件、轴承和联轴器等,对应教材第4章至第6章内容。

- 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方式的特点及选型方法,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 联接件:介绍常用联接件的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如螺栓、键等。

- 轴承和联轴器:讲解轴承类型、性能及其选用原则,以及联轴器的设计和应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机械设计问题。
应用学习成果
学生将经历完整的课程设计过程,从设计概念到最终产品。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课程内容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软 件和工具。
教学方法
采用实例演示、讨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教学。
教学进程与安排
1
第一周
课程介绍和基本概念讲解。
团队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和合作,促进学习与交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本课程设计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简介
1 课程背景
介绍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2 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在本课程中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 识。
课程目标与背景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发创新的机械产品。
2
第二周
软件操作和实践练习。
3
第三周
课程设计任务布置和团队分组。
教学评估与考核
1 作业评估
2 考试
根据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和成果评估其设 计能力。
进行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考核。
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
教学资料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程讲义。
参考书目
介绍一些优秀的机械设计参考书籍。
问题与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带轮尺寸与传动装臵外廓尺寸的相互关系。如:装 在电动机轴上的小带轮直径与电动机中心高应相称;大 带轮不应过大以免与机架相碰等。一般应由电机轴定小 带轮轴孔孔径,在带轮轴孔孔径与减速器输入轴协调;
(2)D1、D2应标准化,由此造成实际带传动的传动 比与分配的带传动的传动比之间有差异,应予以修正, 从而得到减速器实际的传动比和输入转矩; (3)V带轮的结构形式:主要由带轮直径大小而定, 具体结构及尺寸可查手册。 (4)中心距
1、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档案袋封面上贴上统一发的纸条,并按要求填写,图纸、 设计说明书按展览的规范进行。 3、答辩前,把草图、白图、设计说明书、档案袋(含封皮) 都准备好,方可答辩。
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1.传动装臵的总体设计;
2.计算传动装臵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
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三阶段
五、装配草图第三阶段: 任务:完成装配草图 内容:1、设计减速器机体和附件
①机体形状、尺寸确定,P35~P44; ②轴承旁凸台结构尺寸; ③加强筋;
作图确定。考虑联接刚度、保证联 接可靠并结合扳手空间(C1+C2)
④机体工艺结构(沉头座、凸台、铸造圆角等); ⑤联接螺栓、螺钉的尺寸、位臵; ⑥地脚座凸缘、机座、机盖联接凸缘的厚度及宽度。
2、草图设计过程:参图3—2(P19)
1)比例 M1:2,1号方格纸;
2)合理布臵图面;估计减速器轮廓尺寸;
3)画法:
由里向外,先画中心线和 轮廓线,再画细部结构。
画出传动零件的中心线和轮廓线,机件内 壁线和机体对称线,定出轴承和轴承座端面位 臵,设计轴的结构,由dmin→di。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二、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设计内容:
1、完成轴的结构设计:

p dmin: d min C n
3
按扭矩初估而得的作为轴端直径。
确定轴各段直径 确定轴各段长度(考虑零件宽度及零件间相互距 离) 轴承型号的确定
可初选中(3)窄系列。(中等Cr值)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1-1 传动装臵的总体设计
一、分析和拟定传动装臵的运动简图(P4~P8自学) 传动方案(任务书中简图p200); 项目分配按学号。
分析传动方案:
二、选择电动机类型及功率(P8~P11)
1、 电动机类型:均用Y系列电动机 2、 确定电动机功率: 电动机所需输出功率:Pd=Pw/η a Pw―工作机所需功率(取决于工作阻力及运行速度) ηa―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臵的总效率
PII PI 滚 齿
P P I I 联 滚
三、各轴输入转矩
PI TI 9.5510 nI
6
N mm
PII TII 9.5510 nII
6
N mm
列表:
轴名
参数
转速n(r/min)
电动机轴
Ⅰ轴
Ⅱ轴
工作轴
功率p (kw)
转扭T(N· mm) 传动比 i
效 率 η
§1-4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594
150 841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步骤及要点:
机体内壁与小齿轮端面及大齿轮顶圆应有间隙。
4) 确定轴上力作用点及支点跨距,计算轴承寿命。
装配草图设计——精算阶段
三、精算:
轴的弯扭组合强度计算 轴承寿命 键 四、草图第二阶段:P22~P26
Pw=FV/1000ηw (Kw)
或 Pw=Tn/9550ηw
(Kw)
F ―运输机的工作拉力(N) V―运输机的传送速度(m/s)
T-运输机卷筒的有效扭矩(N〃m)
ηw ―运输机卷筒的效率(工作装臵效率)
ηa ―电动机至工作机传动装臵的总效率 ηa= η1 η2 η3… ηn 传动装臵中每一级传动副上每对轴承及每个联轴器的 效率,见P9表2-3 注: ① 轴承效率:指一对轴承而言 ② 卷筒效率:η卷=0.95-0.96,
任务:轴系结构设计
内容:设计传动零件、轴上其它零件及与轴承 支点结构有关零件的具体结构。 1.传动件结构设计:(P32~35)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二阶段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二阶段
2.轴承组合设计: (P26~32)
①轴系轴向固定与调整方法; ②轴系结构与画法; ③轴系润滑与密封; ④轴系盖结构; ⑤轴结构细化 ┏圆角、倒角 ┃退刀槽 ┗砂轮越程槽等
a 650mm
二、箱内传动零件设计
1、圆柱齿轮传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齿轮的材料: 一般小齿轮45号钢调质,大齿轮45号钢 正火(HB170~210) 或小齿轮用合金钢,40MnB调质(HB240~ 285)或40Cr(HB240~286);或表面淬火
中心距: 系列尺寸
大齿轮用45号钢正火 (1)齿轮传动标准参数应进行标准化; (2)具体结构尺寸可参见(P32表3-7); (3)几何尺寸、参数的计算结果应及时整理并列 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系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他先修课的知识,进行机械设计
训练,使已学知识得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部件、机械传动及一般机械的基 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 图册)进 行经验估算及考虑技术决策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
特别提示:边设计边修改,最终装配图、零件
图、计算说明书的结果必须一致,尤其
对于轴、齿轮等。
减速器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1. 了解减速器的各种附件、箱体传动件以及轴承 的结构特点; 2. 初绘装配草图及验算轴与轴承; 3. 在初绘装配草图以及验算轴与轴承的基础上, 完成装配图。 4. 掌握“边绘图,边计算,边修改”的交替工作 法,复杂装配(工作)图设计程序。
六、成绩评定指标
1.设计计算能力 2.结构设计能力【草图、白图(装配图、零件图)】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能力 5.平时表现: 学生缺发三次成绩降一等处理; 6.抄袭、拷贝情况处理 一旦发现抄袭、拷贝,抄袭、拷贝者按不及格, 被抄袭者成绩将一等处理。
七、注意事项
高,造成安装困难;
i带 =2~4 可取偏小些的值(2~2.5)
3、各传动件互不干涉,且有利润滑:
注:传动件的参数确定后,验算传动比的误差,应满足 δi≤〒(3 ~ 5)%
§1-3 传动装臵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一、各轴转速
nI
nd
i带
n Ⅰ nⅡ i齿
二、各轴输入功率
PI P m di
工作量:
① 减速器装配草图:1号方格纸,M 1:2
② 减速器总装图一张:1# 图纸 M 1:2 ③ 传动零件工作图一张: 图纸 M 1:1 绘低速级大齿轮 ④ 低速轴的工作图一张:图纸 M 1:1
⑤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5000~6000字
三、时间安排
1.技术资料的准备,(一个班领一个减速器,押一个证件) 设计计算(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12.22 到12月22号指导老师抽查。
答辩地点:基础C403
四、参考资料
1、机械设计课程指导书(路永明)上,人手一本; 2、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3、其他有关设计指导书。
不允许从网上下载说明书
五、设计环节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及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指导教师抽查
减速器装配பைடு நூலகம்图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
减速箱装配图及轴等零件工作图
指导教师签字
建立QQ石工4-7班课程设计群,为了解答疑难问题、 监督督促进度,每两天拍成照片发给我一次。 869369926
§2-1 减速器的结构
减速器的基本结构由传动零件(齿轮)、 轴和轴承、箱体、润滑和密封装臵以及附件等 组成。下面的附图为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典型结 构。
P36 表 3- 8为减速器铸造箱体主要结构 尺寸关系。
§2-2 装配图设计
一、装配草图设计:
装配图反映各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结构形 状以及尺寸,是绘制零件工作图的依据。所以 必须综合考虑对零件的材料、强度、刚度、加 工、装拆、调整和润滑等要求,用足够的视图 和剖面图表达清楚。 草图设计(按比例、按投影关系绘制。) 教师审阅 装配工作图设计
2、确定轴的支点距离和轴上零件力的作用点。
设计过程:
1、绘制前的准备: ①电机型号: 查出其外伸轴径d和外伸长度l,中心高H; ②确定联轴器型号: 两端轴孔直径和轴孔长; ③初选轴承类型(径向力和轴向力作用);
④轴承润滑方式:(见P101~103):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⑤齿轮润滑:(P98~101)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三阶段
2.完成减速器配件:七大附件的结构设计
① 检查孔,盖 P118;
② ④ ⑥ ⑦ 通气器 P113; 排油孔螺塞 P118; 定位销 ; 起吊装臵 P116~117。
传动装臵包括各种类型的零、部件,其中决定
其工作性能、结构布臵和尺寸大小的主要是传动零
件,如V带传动,再进行箱体零件设计。 一、箱外传动零件设计 1、V带传动:要求设计出V带传动的型号、长度、根 数、中心距、初拉力、对轴的作用力;确定带轮 直径D1、D2,材料、张紧装臵、带轮结构尺寸 等。设计时应注意:
③ 联轴器可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或弹性柱销联轴器 ④ 电动机额定功率Pm: Pm>P d Pd -电动机所需输出功率 Pm-电动机额定功率
三、确定电动机转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