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含解析)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珠三角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能源生产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处于劣势的是( )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对外开放政策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答案:1.D 2.C 3.A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5.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的是( ) A.优惠的政策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C.广阔的市场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4~5.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限制性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利用当地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面向广阔的市场,借助优惠的政策,发展船舶制造业,其积极意义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本区的能源短缺。
答案:4.B 5.D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第6题。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析:1990年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99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稳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
高中地理 专题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 1.A 2.D 3.A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结构相符的是( )A.内蒙古乳制品业B.北京汽车制造业C.杭州毛纺织工业D.珠江三角洲核工业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投入结构转变的进程是( )A.甲—乙B.乙—丙C.甲—丙D.甲—乙—丙【解析】第4题,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最多,符合内蒙古乳制品业的区位要求。
第5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重较大,其投入结构与甲相似,未来产业结构应转变为以科技投入为主,即丙。
【答案】4.A 5.C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回答6-7题。
6.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7.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答案】6.A 7.B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二、三阶段2.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A.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D.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读图,回答3~5题。
模式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模式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模式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模式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3.在上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浙江温州模式”是( ) A.模式a B.模式bC.模式c D.模式d4.模式a、c所在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5.“十二五”期间,模式d区域发展的重点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C.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D.鼓励其率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夯实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解析:第1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政策优惠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题,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且原材料、燃料短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答案:1.B 2.D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360079)3.影响新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其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B.水资源分布及数量C.矿产资源种类及数量D.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4.从资源利用和产业链角度考虑,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发展和引进的产业是( )。
A.棉纺织业、油气化工业、新能源产业B.钢铁制造、特色瓜果加工、物流业C.生态旅游、煤电、煤化工、信息产业D.机电工业、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新疆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及山间谷地,说明影响新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其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第4题,天山北坡经济带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长绒棉产区,从资源利用和产业链角度考虑,适宜发展和引进的产业是棉纺织业、油气化工业;该地风力资源丰富,可发展新能源产业。
答案:3.B 4.A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第5~6题。
(导学号51360080)5.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塘沽模拟)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④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该城镇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的空地上新建一些工厂。
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布局合理的工厂是()A.①处建机修厂B.②处建水泥厂C.③处建电视机厂D.④处建化工厂3.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
第2题,①处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便利,适于建机修厂。
第3题,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肉禽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此外,延长农业的生产链,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都可以作为本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读某年广东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4、5题。
4.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D.全国著名的侨乡【解析】4选D,5选B。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背景资料收集:学生需收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背景资料,了解该区域的基本情况。
2. 工业化进程分析: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产业及工业布局特点,探讨其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与挑战。
3. 城市化发展研究: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扩张、人口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案例研究:选择区域内一两个典型城市或工业园区,深入分析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及成效。
5. 小组讨论与报告: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综合以上所提到的学习内容,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形成小组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总结,以及个人或小组观点的阐述。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背景资料收集要全面、准确,能够为后续分析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2. 工业化进程分析和城市化发展研究要深入,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3. 案例研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工业园区,分析其发展模式和成效,并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
4. 小组讨论与报告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团队协作精神突出。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报告的全面性、分析的深入程度、数据的准确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优秀的学生或小组将获得表扬和奖励。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也将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
以上即为“高中地理课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作业设计和要求,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八)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课时提升作业(八)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2015·北京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③南部经济发展快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A,2选C。
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
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3、4题。
3.在阶段Ⅱ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4.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解析】3选B,4选A。
第3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4题,北部由于有南岭阻隔,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偏小。
(2015·株洲高二检测)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5选B,6选D。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4: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甲图中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化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带来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③贸易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大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阻碍了城乡交流,拉大城乡差距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4.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佛山市政府印发的《佛山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跃”工作方案》中提出,至2017年,广州、佛山两市要基本实现同城化。
据此完成5~6题。
5.广佛同城产生的影响有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②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缩小④加强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6.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作业30: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8年10月22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展开探讨。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优势互补,下列不属于香港优势条件的是( )A.发达的现代服务业B.发达的现代制造业C.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D.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经验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A.促进港珠澳三地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工程量大,成本高C.中段改为海底隧道是为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D.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3月2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全国二十多家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河北沧州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参观并调研了这座北京现代最先进、最绿色的工厂。
读图,回答3~4题。
3.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A.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4.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C.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读2011~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完成5~7题。
5.2011~2015年,我国( )A.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B.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C.工业比重不断上升D.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6.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A.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B.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C.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D.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7.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A.推动城市化进程B.降低消费水平C.消除城乡差距D.减少地域联系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8~9题。
【配套K12】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作业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地域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年之后,工业总产值上升很快,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答案:D解析:由图和教材知识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产业为主。
2.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外商投资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3~4题。
3.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4.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答案:3.C 4.A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高中地理 专题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 2.B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3~4题。
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3.D 4.B新浪网2012年8月28日电:2011年,广东省经认定的326个省级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4.9%提升至2011年的31.1%。
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
回答5~7题。
5.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A.平坦的地势B.丰富的矿产资源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6.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A.转移B.升级C.专业化D.规模化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答案】 5.B 6.C 7.B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至1986年以及1987年至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增长速度。
课时作业2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知,该城市( )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 )A.珠三角模式B.东北模式C.温州模式D.苏南模式(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5.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如图是山东省某市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由图可知,1992—2010年该城市(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第二产业主导性表现突出C.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下降D.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7.下列关于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一直靠工业化推动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C.2010年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城市化对工业化不会产生促进作用8.针对图中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今后该市应该( )①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②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③建设工业园区④移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研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课前准备1. 学生需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经济发展现状。
2. 收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十年来的工业、城市发展数据及变化情况。
(二)课堂探究1. 分组研究:学生需按照地区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探究不同区域的工业和城市化特点。
2. 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各小组结合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分析区域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观点,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可能出现的区域发展问题的策略。
(三)课后作业1. 撰写报告:每组需撰写一份关于珠江三角洲某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影响的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区域背景介绍、数据支撑的结论分析以及针对发展问题的策略建议。
2. 制作多媒体材料:利用收集到的图片、表格和视频等材料,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报告,辅助展示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的成果。
三、作业要求1. 报告内容应紧扣课程主题,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2. 报告中应包含足够的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分析应深入浅出,语言应准确简洁。
3. 多媒体材料应与报告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地辅助报告的展示和讲解。
4. 作业应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格式排版和内容整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报告的内容、结构、逻辑、数据支撑及多媒体材料的制作质量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给予一定的评价分数。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将给出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该区域的产业布局、城市化特征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概况: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等基本情况。
2. 工业化进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主要产业类型、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
3. 城市化特征:探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过程,包括城市扩张、人口变化、城市功能区划分等。
4.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如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
5. 案例研究:选取珠江三角洲的某个具体城市或工业园区,分析其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6. 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现实情况,设计一份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建议书。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作业内容要紧密围绕课程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
3.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注重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官方统计数据、研究报告、新闻报道等。
4. 对于实践活动部分,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5. 作业格式要求规范,字迹工整,图表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度、条理性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正确性、逻辑清晰性及表达规范性。
3. 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和反馈意见,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建议和解决方案,教师将给予鼓励和表扬。
高中地理 专题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归纳总结】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背景: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背景: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
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面结合珠江三角洲进行具体分析: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我国城市化的不同模式城市化模式城市化主要推动力具体过程特点珠江三角洲模式工业化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苏南模式工业化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温州模式工业化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东北模式工业化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云南德宏模式边贸发展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例1】读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材料2:(1)根据材料1,描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简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
【答案】(1)该地区工业化的推进经过了两个阶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上海模拟)下表为上海市与纽约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口结构(%)比较表,读表回答1、2题。
1.上海市与纽约市相比()A.第一产业发展水平更高B.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小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较少D.批发零售业更有优势2.下列不属于上海发展批发零售业区位优势的是()A.交通便利,利于物流和人流集聚B.人口多,消费水平高,市场需求旺盛C.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产品丰富D.是我国经济中心,辐射能力强(2014·德州模拟)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4.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D.产业结构升级5.“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2014·莆田模拟)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8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 6.0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京津冀10.0 45.7 44.3 9.5 47.2 43.3大东北12.8 49.7 37.5 12.5 50.4 37.16.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7.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9、10题。
课时作业21: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该地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该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
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据图完成4~6题。
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5.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6.如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数目迅猛增长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 4.B 5.B 6.C解析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第5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著名的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均具有的条件,不属于关键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国外寻求出路,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那么这些产业也难以进入。
课时作业25: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中图1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2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 )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2.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如图为我国沪宁杭城市群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是( )A.水资源丰富B.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最早C.劳动力成本低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4.近些年来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②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提高③城市范围不断扩大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
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5~6题。
5.A.旅游产业B.高端装备制造C.信息经济产业D.历史经典产业6.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7~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塘沽模拟)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④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该城镇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的空地上新建一些工厂。
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布局合理的工厂是()A.①处建机修厂B.②处建水泥厂C.③处建电视机厂D.④处建化工厂3.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图乙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②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通过图甲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
第2题,①处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便利,适于建机修厂。
第3题,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肉禽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此外,延长农业的生产链,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都可以作为本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读某年广东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4、5题。
4.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D.全国著名的侨乡【解析】4选D,5选B。
第4题,广东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省内气候条件并无明显差异。
第5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国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5·安徽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
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6、7题。
6.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7.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三角”制造业的承接地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6选A,7选C。
第6题,从题干上已知,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全省的1/3,而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图中可知,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7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三角”近,是“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示范区,皖北地区不是安徽旅游示范区。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8、9题。
8.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9.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8选B,9选D。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I/U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第9题,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上述算法表明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11.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解析】10选C,11选D。
第10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各种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镇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上升,但产业比重在总产值中比重下降。
第11题,题干中生态城镇“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故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功能,A、B、C表述的是社会功能。
【知识拓展】生态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城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全面建设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绿色消费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能力挑战题)(2015·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材料一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将天津城市性质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
下图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
材料二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
(1)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具有哪些积极意义?(3)在滨海新区未来开发中,需要面对哪些环境问题?(4)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天津区域发展经济增长极,若参照深圳特区,你认为滨海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解析】第(1)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地价、交通、发展空间等方面回答。
第(2)题,开发滨海新区对天津老城区的积极意义可结合卫星城分析,主要对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
第(3)题,滨海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故面临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多和产业发展,排放的“三废”会增加;因地势低平,随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新区造成威胁。
第(4)题,对比表格中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第二、三产业的差距,第二产业主要发展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第三产业要从加强物流、旅游、研发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等方面发展。
答案:(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
(2)分散老城市人口和部分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3)水源短缺;三废排放;海平面上升。
(4)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旅游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知识拓展】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会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
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13.(2015·厦门模拟)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
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考虑。
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