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评价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评价
( D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Q i n g d a o Mu n i c i p a l Ho s p i t a l , Q i n g d a o 2 6 6 0 0 1 , C h i n a ) I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e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p a t i e n t s i n c l i n i c a l h t e r a p e u i t c e f e c s t o f p a r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i t o n s u p p l y . Me t h o d s S e l e c t i n g ne e r a l s u r g e r y p a t i e n t s
Cl i ni c a l Ev ̄ua ion t of Pa t i e nt s Unde r goi ng Ge ne r a l S ur g e r y Pos t ope r a t i ve Pa r e n t e r a l Nu t r i ion t L /Xi a o— c hu a n .T I AN Xi ao — we i
组在 手 术后 进行 肠 外营 养供 给 ,对 照 组在 手术后 给 患者 输 入 葡 萄糖补 给 , 然后 观 察和 比 较 两组 患者 手 术后 营 养补给 和 身体 恢 复情 况 。结 果 观 察组 患者 经过肠 外 营养供 给之 后 , 察 组患者 的 身体 恢 复情 况也要 此对 照组好 很 多 。
结 论 手术 前后 的营 养补给 能 降低 手 术后 并发 症的 发生率 ,肠 外 营养供给 对 普外手 术 患者具 有重要 的作 用和 意 义。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发布时间:2021-12-10T03:11:59.4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7期作者:俞兵丁艳红[导读] 目的:深入研讨普外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俞兵丁艳红武定县人民医院云南省楚雄州 651600【摘要】目的:深入研讨普外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参考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对比组则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详细记录两组术后数据并加以分析。
结果:与对比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意义(P<0.05)。
患者术后各项营养指标等状况观察组高于对比组,具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普外术后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加快其术后康复,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术后患者;肠外营养临床上普外科属于重要科室之一,其此科室主要负责接收各种外科疾病患者,例如胃癌、阑尾炎、胃穿孔等,同时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在手术前一天要进食流食,并且术前12小时则需要严格禁食禁水,以此确保患者顺利接受麻醉,防止患者出现麻醉不良情况,由于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性,加以手术部位和性质不同,为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要加强控制饮食,进而增加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以及术后患者身体处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大量消耗自身能量,对于上述诸多不良状况,当患者完成手术后,需要立即对患者展开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新陈代谢得到维持,同时确保患者自身体内环境保持平衡,以此满足手术后患者机体的各项需求,确保患者自身营养充足摄入,促使患者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1-2]。
因此,我院选择68例普外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肠外营养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阶段,普外科共计接收的68例行手术患者为参考对象,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各自分3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岁数范围在21--47岁,均数为(34.00±2.14)岁,对比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8:16,年龄上下限在22--52岁,中间数为(37.00±1.68)岁,分析两组患者基数资料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疗效研究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比较 ( Y  ̄s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择2 01 2 年6 月~2 01 4 年4 月 本 院普 外 科 手 术 患者 2 4 0 例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根 据 患 者 在 手 术 之 后 所 采 用 的 不
注 :与 对 照组 比 较 ,a P>O . 0 5
体 中,这样就可 以促进患者身体 的各项功能正常发挥 ,从而 保证新 陈代谢功 能的正常发挥 。文章对2 0 1 2 年6 月 ̄2 0 1 4 年4 月本院收治 的患者2 4 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普外科手术之后运 用肠外营养 的方式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两组患者治疗后 的营养指标 比较见表2 。
间 。 为 患 者 提供 营养 ,有 一种 重 要 的方 式 , 即肠 外 营 养 ,它 是 与现代 治疗方案相适应 的一种营养供给方式 ,通过将身体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a P>0 . 0 5 所 需 的 一 些 营 养 成 分 , 包 括 脂 肪 、 蛋 白质 以及 碳 水 化 合 物 2 . 2 营 养 指 标 等 ,经过一定 比例 的混合 ,用静脉输入 的方式输入到患者的
低 ,就会越来越瘦 ,很容 易造成免疫力 下降的情况 ,也会 伴 龄 ( 5 2 . 1 4± 1 2 . 5 5) 岁 。 观 察 组 女 6 8 例 ,男 5 2 例 , 年龄 随着营养障碍或者是疾病 的出现…。胃肠疾 病的治疗时 间比 3 8  ̄7 8 岁,平 均年龄 ( 5 2 . 4 5 ±1 2 . 5 5 )岁 。两 组患者一般情 较 长 ,一 旦 出现 这 种 病 症 ,就 容 易 导致 器 官 功 能 的 下 降 , 不 况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利于营养 的吸收 。因此 ,为 了避免此种情况 的发生 ,就应 当 1 . 2 方 法 对 患者 的营养状况加强重视 。在患者手术完成后 ,通过将 营 观 察组 患者采 用术 后营养 支持 方式是肠 内营养支 持 , 养物质输入到患者体 中的方式 ,从而加速伤 口的愈合速度 , 采 用 颈 内静 脉 插 管 或 者 是 周 围 静 脉 滴 注 , 对 混 合 营 养 液 输 通 过 这 样 的方 式 大 大 的增 强 患 者 的病 痛 承 受 能 力 ,加 快 术 后 入 到患者 的体 内,所需要 的营养供给时间为7 天 。在 混合营 康复的速度 ,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_ 2 ] 。 养 液 中 , 需 要 保 证 营 养 液 的 配 比 合 理 ,按 照 1 : 2 的 配 合 比 进 对 于 普 外 而 言 , 提 供 营 养 支 持 能 够 获 得 能 量 , 还 可 以 行脂肪和糖 的配 比,氮和热能= 1 5 0 / 1 ~1 0 0 。 使 细 胞 获 得 营 养 , 从 而 进 行 新 陈 代 谢 活 动 , 对 身 体 的 各 器 对 照 组 患 者 临 床 期 间 所 使 用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肠 外 营 养 的 方 式 ,在 手 官 的 功 能 进 行 维 持 ,并 对 器 官 组 织 的 功 能 与 结 构 加 以 改 善 术 的过 程 中将 营 养 管进 行 放 置 , 手术 过 后 的 1 天 ,利 用 重 力 法 或 者 保 持 , 这 样 才 能 保 证 患 者 早 日康 复 ,顺 利 出 院 。在 有 进行等渗糖水5 0 0 mL 静 脉 滴 注 ;在 第二 天时 ,给 予 的 是 瑞 能 关研 究 中显 示 ,手 术之 后的患 者 的机 体代谢 能量 和正 常人 5 0 0 m L,到 了第三天 的时候 ,提供 的是瑞能 1 0 0 0 mL 。接着 在禁食 状态 下相 比,是正常 人 的1 . 2 5 ~1 . 5 倍 。 如 果 处 于 应 再依照 患者 的实 际身体状况,适当的增加营养液的量,一般 激状态 的话 ,脂肪 能源 如果缺 乏供给 ,体 内的 蛋 白质就 会 在2 0 0 0  ̄2 5 0 0 mL ,热氮 比例控制在1 0 0 / 1 ~1 5 0 / 1 。 分解 ,充 当能量 以供身体 所 需,这 时在人体 中就会 出现 负 1 . 3 统 计 学 方 法 氮 平衡 的情 况 ,表 现在 外部就 是免疫 力与其 他各 项营养 指 采 用S P S S 1 5 . 0 统 计学 软件 对数 据进 行 处理 ,计 数 资 标 的水平大大 降低_ ] ] 。一些普 外科 患者术后机体代谢 所需能 料 采用x 检验 ,计量 资料 以 “ ±S ”表示 ,采用f 检 验 , 以 量增加 ,若 不及 时给予 患者能 量供给 ,会 导致 患者各 项营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养学 指标 显著下 降及其 他不 良反应 ,影 响预后 。近年 来 ,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_0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普通外科手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普通外科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将我科近期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的24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治疗组肠外营养支持共计8天,对照组给予常规能量的葡萄糖输入并于术后第4~8天排气后给予混合牛奶,对比两组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8天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治疗组病人仅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3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胰瘘、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并且有2例死亡。
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对普通外科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普通外科;肠外营养;并发症本研究探讨术后肠外营养支持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旨在对普通外科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评价。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的平均年龄53.6岁,具体情况如(下表):重症 胰腺炎胃癌胃溃疡结肠癌广泛性 小肠坏死合计男28.3%625%14.2%14.2%28.3%1250%女28.3%625%14.2%28.3%14.2%1250%合计416.6%1250%28.4%312.5%312.5%24100%对照组平均年龄56岁,具体情况如(下表):1.2方法:①治疗组:行颈内静脉插管12例,周围静脉输液12例,采用肠外混合营养液输入,共计8天。
混合营养液配制依据Hanis-Benedict公式分别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配出 [1] ,其中营养物质,热能和氮的比例原则为糖:脂肪=2:1;热能:氮=100~150:1。
②对照组:行颈内静脉插管6例,周围静脉输液18例,术后三天禁食,葡萄糖输入,无氮源输入,术后4~8天至病人排气后,可令病人进食混合牛奶以补充氮源:牛奶100ml、豆浆1000ml、鸡蛋160g、白糖150g、奶糕50g、植物油15g、混合牛奶每1000ml含热量和氮比为137:1。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5, 图像质量必然会不断提高, 但鉴 描较 实用 , 示肾盂 肾盏 、 而显 盆腔内输 尿管 和膀 胱则 以横 断扫描 重建 图像 较 美的优势 _]而且伴随成像技术不断改进 ,
为清 晰。 肾盂肾盏及 输尿 管显示不满 意 , 右肾前方 有高 信号肠道 影像重叠 。
3 讨 论 .
于MR U价格较贵不宜滥用 , 我们认为只有在碘过敏试验阳性、 U重度积水 I V 或不显影, 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困难时才宜考虑。
参 考文献
H S EMR A T U特点 : 单次激 发半傅 里叶采集 快速 自旋 回波序 列该 序列 在
一
次 激励 脉 冲后 使用 18个 1O 聚焦 脉 冲 , 2 8。 采集 18个 回 波信 号 , 写 在 2 填
[ ] Ar ,a o ,om n e a. r t —hl M r r h s g 1 etP vnH eL Bs asH,t 1Be } o R u g pyui s al d oa n
[ ] Rtpal Fae D,u r ai e a M m rpyt hi ead 3 o erA,r r Sba na A, . R u gah : cn u n h g m n t 1 e q
a pi ain Ra ilg , 0 4, 9 1 5—1 0 p l t . doo 2 0 1 4: 2 c o y 3.
医学信 息
临床 医学
M DC LD O MA IN E IA R TO N. 0 o8 1 2 0 ・2 7 ・ 03
M U图像 。3 同时行 冠状位 和轴位 扫描 , R 6例 显示 泌尿 系整体 图像 以冠状 扫 沙样 结石有 较大的价值 , 断 和鉴 别诊 断 方面 具有 其 他影 像学 检 查难 以媲 诊
普外科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普外科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名普外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方式,将其分为PN组和对照组具体营养方法如下。
结果PN 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氮平衡状态维持较好。
结论手术前后的营养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肠外营养混合营养液混合牛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PN组:本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78岁。
本组患者患有重症胰腺炎的8例,胃癌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结肠癌8例还有黏连性绞窄性肠梗阻6例。
对照组:本组患者男1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42岁,最大的76岁。
患有重症胰腺炎的6例,胃癌8例,胃溃疡4例,结肠癌8例,广泛性小肠坏死2例还有黏连性绞窄性肠梗阻4例。
1.2 方法:PN 组:本组行颈内静脉插管20例,周围静脉输液12例。
对患者输入混合营养液,共计一周时间。
对照组:本组行行颈内静脉插管8例,周围静脉输液20例。
先在术后3天禁食,给患者输入葡萄糖补充能量。
在术后第3-7天,此时为了便于氮的平衡的监测,静脉输入葡萄糖供给的同时输入混合牛奶供给。
其中配成的混合牛奶1000ml 含热量和氮比为137:1。
PN组混合营养液配制依据:热卡计算公式:W 代表体重 H 代表身高 A代表年龄BEE(男)=66.47+13.75W+5.0033H-6.755ABEE(女)=655.1+90563+1.65H-4.675总热能需要量=BEE×应激系数(应激系数=1.25)营养物质热能和氮的比例原则:热能(kcal):氮(g)=100-150∶1 糖:脂肪=2∶1。
对照组配方如下:牛奶100ml、豆浆1000ml、鸡蛋160g、白糖150g、奶糕50g、植物油15g,搅均滤渣装入瓶中备用。
2 结果经过8天的临床观察PN组仅有2例切口裂开,无感染、死亡胰瘘病例;对照组2例切口裂开,4例切口感染,2例胰瘘,2例死亡。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发表时间:2017-08-23T15:59:38.6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刘文杰[导读] 对普外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的护理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600)摘要:目的对普外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的治疗方案,查看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普外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葡萄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0天时氮平衡情况。
结果经过不同形式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普外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的护理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手术;肠外营养;临床疗效肠外营养治疗即将患者康复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主要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热量、电解质等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术后出现的营养不良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使患者体内的分解代谢速度有效减缓,从而使患者的细胞组织可以维持正常的运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为探究肠外营养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开展相应研究,现进行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普外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8±1.6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24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5±2.0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研究普外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比分析各项指标。
结果治疗7d 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行肠内营养护理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护理,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广泛临床应用。
标签:普外;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临床疗效外科患者行手术后,多处于应激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若脂肪能源不足,会分解蛋白质以供能,造成患者营养缺失,影响预后。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术后给予普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可以有效提供患者充足营养,促进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
本研究选取我院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8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普外手术治疗,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范围32~77岁,平均年龄(52.8±12.6)岁;病情:胃癌25例,结肠癌14例、重症胰腺炎31例、直肠癌7例,食管癌3例,纳入排除标准:肝肾功能疾病、代谢类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护理,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或外周静脉输液方式,给予患者输入静脉营养液2000ml~3000ml,营养液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资料进行针对性配置,热氮比:100:1~150:1,治疗时间持续7d,7d后减少静脉输液量,允许患者进食流质食物[1]。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242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2月 第2卷第4期普外科手术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然而,手术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外侵力量,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机体消耗的能力大大高于常人[1]。
若要保证机体的供能状态正常,则需消耗人体的大量脂肪,如果脂肪不够,则机体会分解蛋白质,最后导致机体营养失衡,即所谓的营养不良[2]。
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曲 波,王海静(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乳山 264504)【摘要】目的:探讨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112例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很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前,住院时间也很大程度上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0.05)。
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普外术;肠外营养;疗效【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8)04-0242-03器空置闲置问题,使科室人员的凝聚力有了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
1.2 优化就诊流程废除原先冗长的文字类介绍超声检查流程,制作检查流程图,并开启计时服务。
过去很多患者对检查流程不熟悉,有忘开单、忘交费,还有跑错诊室等情形,到处询问,既浪费时间,又影响预约人员及检查医生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流程图替代原先的文字类说明,直观简单,一目了然,方便患者明白、顺利地检查。
工作站软件开启计时服务,并对过号的患者予以标注,减少了纠纷。
患者一分诊,各诊室的医生及录入员就能看到该患者候诊时长,对检查顺序有清晰的了解。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5期外科患者行手术后,大多处于应激问题,为了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如果脂肪能源不足,就会对蛋白质进行分解来提供能源,这样会使患者缺失营养,对预后有不好的影响。
临床实践表明,术后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为普外科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加快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速度。
本研究分析比较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9岁,平均(46.17±6.89)岁;原发病:胃癌11例,重症胰腺炎15例,结肠炎10例,肠梗阻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7±6.73)岁;原发病:胃癌13例,重症胰腺炎16例,结肠炎8例,肠梗阻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在术后3d 禁食,颈内静脉插管,在颈内静脉中输送葡萄糖液。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治疗。
将热卡支持给予患者,按体重125kJ/kg 为每天的剂量;每天给予患者每1kg 体重0.2g 的氨支持。
具体方法:在静脉营养袋中放入10%葡萄糖溶液、50%葡萄糖溶液、10%脂肪乳剂、7%复方氨基酸、钙镁钠钾等微量元素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脂溶性维生素,然后用静脉输液泵输注,输送速度50~125mL/h,总的输送时间控制在12~24h 内,两组患者均保持同样的治疗时间1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对比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白蛋白,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分析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5-20T09:41:39.1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贾祯邵月[导读] 胃肠道不只是单纯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也是免疫器官,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支持。
贾祯邵月(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摘要】目的: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240 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
观察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和身体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外营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肠外营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37-01 手术患者的身体代谢所需要的能量高于正常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脂肪,一旦患者体内的脂肪不足就会分解蛋白质,进而引起负氮平衡,削弱患者的营养指标,影响治疗和恢复。
加强普外科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对于其临床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2012 年6 月~2014年4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肠外营养在普外科术后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选自于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240例,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4 月。
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将240 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120 例,其中男66 例,女54 例,患者年龄最大79 岁,最小37 岁,平均年龄(52.14±12.55)岁。
观察组12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68例、52 例,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为38~78岁,平均年龄(52.45±12.55)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初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应用疗效
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应用疗效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应用疗效。
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54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外营养的方法,治疗1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氮平衡、体重血浆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氮平衡、体重血浆情况较对照组维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应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肠外营养;普外术后;应用疗效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常无法马上进食而出现营养不良状况,故常需补充营养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
因此,适当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1]。
本研究探讨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应用疗效,对于促进患者愈合,减少并发症发面疗效显著,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54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6.5±2.5岁;观察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8.5±2.5岁;所有患者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癌14例,肠癌16例,胰腺炎3例,肠梗阻5例,广泛性小肠坏死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术后禁食3d,行颈内静脉插管11例,周围静脉输液16例,不输入氮源,只输入葡萄糖补充能量,待术后4~8d患者排气后另外给予氮源补充,食用混合牛奶,每1000ml的热量和氮比例为137:1,包括牛奶100ml,豆浆1000ml,鸡蛋160g,白糖150g,奶糕50g,植物油15g[2]。
1.2.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肠外营养的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于中心静脉置入导管,使用静脉输液泵匀速输入配制好的混合营养液,热能与氮的比例为100~150:1,糖与脂肪的比例为2:1,包括50%葡萄糖溶液,7%复方氨基酸,10%葡萄糖溶液,10 %脂肪乳剂,甘油磷酸钠,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至3L[3]。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方法46例普外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然后再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营养指标等进行对比。
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4.3%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4.8%,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有助于普外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得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关键词:普外术后患者;肠外营养;疗效肠外营养,是指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包括充分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5月~2014年1月的46例普外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
在观察组的23例患者当中,男13例,女10例,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男12例,女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0~70岁之间。
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资料等进行对比,1.2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前3d,进食情况均为低渣饮食,并且需要口服维生素和肠道抗生素,在手术的前1d,需要口服适量的甘露醇和等渗糖水。
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溶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
对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2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在观察组的23例患者当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例,发生切口裂开、静脉炎和造瘘口感染的例数为0,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例,切口裂开的有3例,静脉炎的有2例,造瘘口感染的有2例。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8T11:19:02.21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赵明星张志强韩冰赵智辅张建平[导读] 探讨普外手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
鸡西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158100【摘要】目的:探讨普外手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20例普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然后通过住院时间、负氮平衡、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指标,对比出疗效。
结果: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低于治疗组,氮平衡和营养指标高于治疗组。
结论:普外术后病人通过肠外营养支持能降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能尽早痊愈。
【关键词】普外术后;肠外营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S963.1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22-01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医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这就导致人们在患有疾病之后都会去医院进行合理的治疗。
而且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制品安全的降低导致我国有很多人经常会患有肠胃炎,为了使得自身的疾病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去医院进行合适的治疗是现在人们处理肠胃病的必要手段。
在对一些比较严重的肠胃疾病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普外手术,这种普外术的进行能够使得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
但是由于进行手术的部位主要在患者的肠胃,这就使得在手术之后相应的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对肠胃进行合理的营养输入,使得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状态。
以下主要针对患者的普外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年月至年月普外术后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2~75之间,结肠癌6例,胃癌4例,重度胰腺炎4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
随机将2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史、术前营养、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邓震宇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4(022)006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普外科手术后给予患者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葡萄糖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氮平衡变化,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氮平衡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并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邓震宇
【作者单位】湘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湘乡4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
【相关文献】
1.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春平;彭任辉
2.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麻鸿雁
3.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彭金钰
4.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姚益山
5.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彭金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_0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寄望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优化治疗方式。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普外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指标、负氮平衡、住院时间等。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氮平衡和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标签:普外术后;肠外营养;临床疗效普外手术患者在胃肠手术前多有营养不良的状况,又由于术前的饮食限制或者是禁食活动。
在手术之后,伤口愈合需要的代谢量较大,因此患者在术后易产生营养不良状况,肠胃功能有时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术后应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不良营养状况,加快伤口愈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痊愈[1]。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观察术后肠外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望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普外术后的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4 2~75岁,结肠癌18例,胃癌12例,重度胰腺炎12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
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史、术前营养、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 5),符合统计学标准。
所有的病人在术前3 d进食为低渣饮食,口服维生素和肠道抗生素,术前一天口服20%的甘露醇250m l和等渗糖水10ml。
手术前都未接受输血,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通过葡萄糖为患者补充所需营养。
在手术3天内禁止食用固体类食物,可食用稀饭类流食,多喝水。
普外手术后胃肠瘘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普外手术后胃肠瘘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袁小兵
【期刊名称】《大医生》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普外手术后胃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9月普外手术胃肠瘘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氮平衡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手术切口感染、切口裂开、静脉炎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氮平衡恢复的时间是(3.15±0.17)d,观察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氮平衡恢复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普外手术后胃
肠瘘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支持患者机体更好地恢复,
从而提高胃肠瘘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袁小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3
【相关文献】
1.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杭铁虎
2.针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徐方
3.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吕岩
4.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效果探讨 [J], 窦春鹏
5.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单祖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探讨其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50例进行普外术后的胃肠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普外术后行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胃肠瘘患者普外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伤口裂开、伤口感染、氮平衡、生存质量评分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治疗模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可在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胃肠瘘;普外手术;肠外营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35-02胃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腔感染疾病,其感染部位主要在胃肠道与胃肠腹壁之间。
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道病变或腹部受到外伤及手术创伤所导致。
该疾病的危害性较大,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体内营养的摄入不足会导致生理功能无法正常运转,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胃肠瘘患者在普外手术后进行及时的营养补充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年来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补充的治疗模式愈发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本笔者为了分析研究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50例进行普外术后的胃肠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普外术后行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
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9至31岁。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0至32岁。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普外手术,并符合相关诊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胃肠瘘患者,所有患者不存在其他病史干扰,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行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100名符合要求的普通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患者参加调研,将以上普外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葡萄糖功能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行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机能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切口感染情况、切口裂开、静脉炎以及氮平衡等。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检测准确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普外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将行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
关键词:普通外科;行肠外营养;葡萄糖功能治疗;临床疗效接受普通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体能下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
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tion,PN)可以通过静脉为术后患者提供必须的营养,行肠外营养的途径包括周围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等,可以为患者提供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静脉输注途径是行肠外营养的基本保证。
行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为肠道功能衰竭患者,可以最大限度促进患者代谢,提高了手术的临床效果。
本文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100名符合要求的普通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患者参加调研,研究行肠外营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本院100名普外术后患者,患者的主要病症包括结肠炎、胃炎、十二直肠溃疡等,将以普外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选取抽样对象时,排除了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对象,确保调查对象只是普外术后患者。
观察组和参照组的人数相同,每组有普外术后患者50名,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24人,年龄13-75 岁,平均年龄44.7 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5 人,女性患者25人,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5.5 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高德鹏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行普外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行长期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关键词】普外术肠外营养并发症
普外术患者,由于手术过后需要禁饮禁食,同时手术创伤时组织需要高代谢,所以会出现术后营养不良的状况。
为了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便显得极为重要[1]。
本组抽取了7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70例普外术患者中,男31例、女39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
(48.9±2.1)岁;20例为胃癌、8例为胃溃疡、18例为结肠癌、15例为十二指肠溃疡、9例为重度胰腺炎。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症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术前3天给予低渣食物,给予维生素及肠道抗生素口服,以维持术前营养均衡;术前1天需给予适量的甘露醇,行口服。
对照组患者术后4~7d给予牛奶、鸡蛋等食物,以此使氮平衡得到有效维持。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包括复方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及葡萄糖溶液等。
1.3 判定标准
临床判定指标包括:(1)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静脉炎及造瘩口感染[2]。
(2)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包括体重、血红蛋白及血浆清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
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静脉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改善情况
观察组术后3d,患者平均体重(61.9±8.1)kg、平均血红蛋白(101±7.6)g/L、平均血浆
清蛋白(34.6±1.4)g/L;术后7d,平均体重(59.6±2.9)kg、平均血红蛋白(113±5.4)g/L、
平均血浆清蛋白(36.6±1.6)g/L。
对照组术后3d,患者平均体重(62.3±7.8)kg、平均血红蛋白(100±8.7)g/L、平均血浆
清蛋白(33.6±1.3)g/L;术后7d,平均体重(56.6±3.1)kg、平均血红蛋白(105±6.8)g/L、
平均血浆清蛋白(33.0±1.4)g/L。
由此表明,术后7d观察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及血浆清蛋白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
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 讨论
对于胃肠病灶患者,通常由于没有办法吸收营养,而导致体重下降严重,同时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在患者缺乏营养加之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条件下,便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切口感染、静脉炎及切口裂开等。
鉴于此,在普外术后对患者行肠外营养便显得极为重要。
吕岩[3]
等经研究表明,对普外术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各项营养指标;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抽取了70例普外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行长期营养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术后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使各项营养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保障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景儒.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养生,2014,08(12):71-76.
[2]曾繁华.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4):172-173.
[3]吕岩.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2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