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压疗法刘胜春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介绍耳穴压豆按摩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起到治疗和调养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耳穴压豆按摩的实际案例,介绍其原理、具体步骤和相关效果。

案例一:缓解头痛原理头痛通常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所致。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相应穴位,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的平衡,从而缓解头痛。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太阳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该按摩方法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还可以起到预防头痛的作用。

案例二:改善失眠原理失眠通常是由于神经紧张、脑力过度使用或气血不调引起。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食指和拇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心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失眠问题。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案例三:缓解颈椎病原理颈椎病常常由于颈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引起。

通过耳穴压豆按摩,可以舒缓颈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达到缓解颈椎病的效果。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风池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下方的耳轮,每次15秒,共3次。

耳压法配合毫针静留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耳压法配合毫针静留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每次 每穴 1 2ri。5次 为 1 疗 程 , ~ n a 个 与针 刺 同步进行 。体穴 中百 会 、 四神 聪 选用 03 mx 5r q 佗 牌针 灸 针 。 规消 . m 2 n 华 0 n 常 毒后 . 针尖 向后平 刺 1 — 0il。 池穴 选用 03 mx 5I n 5 2 n 风 n . m 2 l 0 n 华佗 牌 针灸 针 , 规消 毒后 , 常 针尖 微下 , 向鼻尖 方 向斜 刺 2 一 O 2 n, 5t a 以产生 酸麻 胀感 为度 。其 余穴 位均 按常 规进行 针刺 。 u
著, 现报 道如 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般 资 料 1一
本 组 10例 患 者 均 为 2 0 5 0 3年 6月 一 0 9年 1 2o 0月 我 门
诊病例 , 且确诊为原发性 面肌痉挛 。 按就诊顺 序随机分 为两组 。
治疗 组 8 0例 中 . 3 男 6例 , 4 女 4例 ; 年龄 最小 2 O岁 , 大 6 最 9 岁 ; 程 最 短 3 , 长 4年 ; 照组 7 病 8d 最 对 0例 , 3 男 1例 , 3 女 9
多起 于眼轮 匝肌 , 渐 向面颊 部发 展 , 向发展 的较 少见 。 逐 逆 可
断标准拟定 : 中年以后发病 , ① 女性多见; ②抽搐初多从眼轮
匝肌 开始 , 扩散 至 面颊肌 、 可 口轮 匝肌 甚 至颈 阔肌 ; 紧张劳 ③
累后加重 , 入睡时停止, 不伴有疼痛; ④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

中医 中药 ・
20 6第 卷 1 0年 月 7第7 1 期
耳压法配合 毫针静 留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王民 集 , 勇 , 明 玉 张 李
(. 1 河南 中医学 院第 三附 属医 院 , 南 郑州 河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

耳穴压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应用护理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耳穴压豆作为中医护理的一种方法,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耳穴压豆的原理、应用方法以及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具体应用护理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耳穴压豆的原理耳穴压豆是将豆子或其他小物体按压在特定的耳穴穴位上,通过反射作用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耳朵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映射区,耳穴中有许多与身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通过按压耳穴中的特定穴位,可以达到调理对应脏腑的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耳穴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通过按压耳穴,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发送信号到脑部,产生生理反应,从而调节体内的代谢平衡,改善相应的症状。

二、耳穴压豆的应用方法1. 选择合适的耳穴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耳穴穴位进行按压。

常用的耳穴穴位包括迎香、颞下、肾上腺、交感等。

2. 按压方法将干净的豆子或其他小物体按压在选择的耳穴穴位上,用适当的力量按压,每次约1-2分钟,每天重复2-3次。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耳穴压豆时,要注意卫生和出血情况。

选择适当的大小和材质的豆子,不要按压过猛,以免损伤耳朵。

1. 缓解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通过按压耳穴,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达到镇静、放松情绪的作用,从而减轻头痛头晕的症状。

2. 调节血压通过按压耳穴中的交感、肾上腺等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从而调节血管张力,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减轻头痛头晕症状。

3. 改善睡眠质量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影响全身代谢平衡。

通过按压耳穴中的睡眠调节穴位,可以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头痛头晕的症状。

4. 综合调理耳穴压豆是一种综合调理方法,通过按压特定的耳穴穴位,可以调理全身的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代谢平衡,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穴位敷贴法-刘胜春

穴位敷贴法-刘胜春

换药: 换药:
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 如需换药, 或各种植物油, 或各种植物油 , 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 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一般情况下, 刺激性小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 , 刺激性小的药物 , 每 天换药1次 隔1~3天换药 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 ~ 天换药 还可适当延长到5~ 天换药 天换药1次 物,还可适当延长到 ~7天换药 次; 刺激性大的药物, 应视患者的反应和 刺激性大的药物 , 发泡程度确定敷贴时间, 发泡程度确定敷贴时间 , 数分钟至数 小时不等, 如需再敷贴, 小时不等 , 如需再敷贴 , 应待局部皮 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 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 体位, 根据所选穴位 , 采取适当 体位 , 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 贴药物之前 , 定准穴位 , 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 或用乙醇棉球擦净, 局部洗净 , 或用乙醇棉球擦净 , 然后 敷药。 也有使用助渗剂者, 在敷药前, 敷药 。 也有使用助渗剂者 , 在敷药前 ,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药物调和后再用。
穴位贴敷法
主讲人:刘胜春
刘胜春
♦唐山市中医学会常委 ♦河北省中医学会痹症专业委员会
常委 ♦唐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 ♦唐山市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 会常委 ♦开滦赵各庄医院中医 医政科主 任
【概述】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 上敷贴药物, 上敷贴药物 ,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 如毛莨、斑பைடு நூலகம்、白芥子、甘遂、 (如毛莨、斑蟊、白芥子、甘遂、 蓖麻子等) 捣碎或研末敷贴穴位, 蓖麻子等 ) 捣碎或研末敷贴穴位 , 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 天灸” 疮 ” , 则又称为 “ 天灸 ” 或 “ 自 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602•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4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4间、灌肠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采用改良中药热奄包热敷能够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同时乌药等中药材可以温通行气,下达肾与膀胱,温肾驱寒,从而改善病情,促进胃肠道恢复,缓解便秘,因此排气时间、灌肠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达到更好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采用腕踝针联合改良中药热奄包疗法后,恢复速度较快,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1]刘津念,郑剑,殷永健,等.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丨9,16(1):丨64-丨67.[2]陆军,王嘉锋,熊源长.腕踝针在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6,39(6) :374-376.[3]张慧明,乔庆东,王新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4): 104-106.[4]吴曙霞,林巧琴.ERAS理念下的术后管理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 : 193-194.[5]唐晓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6,27(3) :497 499.[6]张汉荣,高清河,杨镇有,等.中国成人泌尿系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12) :935-939.[7]高永涛,闫波,高恩江.自拟5金排石汤辅助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分析U].山西医药杂志,2018,47(6) :673-674.[8]汗珂,何建光,张刘勇,等.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门.贵州医药,2019,43(3):430431.[9]颜建,李丽花,潘莉,等.三味温中包热数在治疗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6) : 1078-1080.(本文校对:宋小伟收稿日期:2020 -04 -21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杨洋邹龙华摘要:目的分析耳六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

耳压加针刺治疗神经衰弱30例临床观察

耳压加针刺治疗神经衰弱30例临床观察

衰 弱 的临床对 比研 究 .现报 告 2 治疗 方 法 2组 病 例 均 在 2个 疗程 后 统 如下 。 21 治 疗组 耳 压 穴 位 取 心 、 . 神 计疗 效 1 临床资料 门 、 质 下 、 干 , 采 用 “ 穴 3 疗效 观察 皮 脑 均 耳 11 一 般 资 料 将 马 来 西 亚 东 探 测 仪 ” 以 轻 、 、 匀 的 方 法 31 疗效标 准 临床痊 愈 :临 床 . , 慢 均 . 方 中 医 药 进 修 学 院 门 诊 部 收 治 找 出上 述 敏 感 点 . 伏 常 规 消 毒 症状 消 失 , 碘 自我感 觉 良好 . 复 正 恢 6 0例患者 随机分 为治 疗组 和对 后 . 用 壬 不 留 行 籽 贴 附 于 0 常 的工 作学 习 ; 效 : . 显 临床 症 状 基 照 组 。治 疗 组 3 0例 , 中男 l 5m ̄ .e 左 右 胶 布 中 央 后 . 其 8 c O5r a 贴 本 消失 .能坚 持 正 常 的工 作 与 学 例, l 女 2例 ; 龄 最 小 2 年 9岁 . 最 敷 于 耳 穴 上 . 以单 手 拇 食 指 间 歇 习 ,但 紧 张劳 累后 仍 有部 分 症 状 大 6 5岁 ;病 程 最 长 5 .最 短 3 性 按 压 王 不 留行 籽 . 法 由轻 到 出 现 ; 转 : 床 症 状 减 轻 . 然 a 手 好 临 虽 个 月 。对 照 组 3 0例 , 中男 1 重 , 患 者 耳 廓 产 生 酸 胀 、 热 能 正常 入睡 , 易 醒 、 其 5 使 灼 但 多梦 且有 部 例, 1 女 5例 ; 龄 最 小 3 年 1岁 , 最 感 , 后 . 患 者 自行 左 右 耳 交 分伴 随症 状 ; 效 : 床症 状无 改 尔 嘱 无 临 大 6 8岁 ;病 程 最 长 6 .最 短 4 替 按 压 . 日不 少 于 3 a 每 5次 针 变或减 轻不 明显 个月 。 刺 穴 位 取 太 阳 、印 堂 、百 会 、 四 32 治疗结 果 见 表 1 . 1 诊 断 标 准 至 少具 备 以下症 神 聪 、 池 , 伏 常 规 消 毒 所 选 4 讨 论 . 2 风 碘 状中的 3项。( ) 1衰弱症状 : 如精 穴 位 . 3 用 2号 1寸 毫 针 . 刺 使 针 神 经 衰 弱 是 以精 神 易 兴 奋 . 留针 3 m n. 日 1次 : 脑 力 、 力 易 疲 劳 为 特 征 的 神 经 0i 每 神疲乏 . 脑力迟钝 。 注意力难以集 之 得 气 , 体 中, 记忆 困难 . 作 或学 习不能 持 心 脾 两 虚 者 加 神 门 、心 俞 、 工 脾 类 疾 病 。 根 据 其 临 床 表 现 , 于 属 久, 效率减低 ;2 兴奋症状 : () 工作 俞 、关元 ;心 肾阴虚者加神 门 、 中 医 学 “ 寐 ” 畴 “ 寐 ” 不 范 不 多 或学 习均 可引 起 精神 兴 奋 :回忆 太 溪 、 阴交 : 阳 上 亢 者 加 神 由于情 志所 伤 、劳欲 失度 等 因 三 肝 及思想增多 , 控制 不住 ;3 情绪 门 、 冲 、 临 泣 ; 气 郁 结 者 素 , () 太 足 肝 引起 机 体 阴 阳失 调 . 血 失 气 症 状 : 烦恼 、 激动 :4 紧张 性 加 阳 陵 泉 、 冲 、 俞 。 每 周 2 和 . 易 易 () 太 肝 经络 阻塞 . 腑 功能紊 乱 所 脏 疼痛 , 如头痛 、 肉痛 ;5 睡眠障 次 , 为 1疗 程 . 息 1 . 肌 () 2周 休 周 再 致 。 头 为 “ 明 之 府 ” “ 阳 之 精 、诸 碍 , 睡 困难 . 梦 易 醒 . 后 不 行 第 2疗 程 。 入 多 醒 会” 。取 头 部 经 穴 针 刺 .可 促 进 解 乏等 表 1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临床 疗 效 比 较 单位 : ( 例 %) 1 纳 入 与 排 除 标 准 纳 入 标 _ 3 准 :1病程 至少 3个月 。 状常 有 () 症 波 动 , 脑 后 加 重 ; 息后 减 轻 : 用 休

耳穴按压在颅脑手术全麻术后催醒中的作用

耳穴按压在颅脑手术全麻术后催醒中的作用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0 — 1 O 一2 O 1 2 — 1 2 择 期 颅 脑 手 术 全 身
答反应 ; 4级 : 对反 复大声呼 叫其名字无 应答反应 , 轻 拍 身 体 才 有应 答 反 应 ; 5级 : 拍 身体无应 答反应 , 对 伤 害 性 刺 激 有 应 答 反 应 。将 2组 清 醒 度 进 行 分 类 : 优: 0 AA/ s 1 ~ 2级 , 良: O AA/ S 3级 , 差: O AA/ S 4 ~5 级 。优 和 良为 满 意 , 差 为 不 满 意 。清 醒评 定 标 准 : 改 良 的 OAA / S评 级 达 到 1 ~2 级 为 清 醒 状态 ; B I S值 ≥ 8 5为 清 醒 状 态 ; 清醒状态标 准 : 同时 达 到 上 述
两项指标作 。
麻醉患者 6 O例 , 美 国麻 醉 医 师 协 会 ( A S A) 分 级 I~ Ⅱ级 , 均 无神经 肌肉疾病 , 术 前检 查无 明显插 管 困难 , 除 外 心 肝 肾 重 要脏器严 重疾病史 , 未 使 用 激 素 及 长 期 服 用 阿 片 或 安 定 类 药
脑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5110201314004102颈内动脉ica是大脑半球血液供应的主要动脉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并不少见发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但对缺乏代偿的颈内动脉闭塞长期预后不佳且目前对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l 6卷 第 l 4期
上减轻 患者的经济负担 , 同 时也 能保 障 术 后 护 理 工 作 顺 利 开 展 。 中 医穴 位 治 疗 颅 脑 疾 病 导 致 昏 迷 患 者 , 能够 加速催 醒 , 疗效显 著_ l 。 ] 。但 耳 穴 按 压 治 疗 在 全 身 麻 醉 术 后 催 醒 则 尚 未 见报道 , 本 研 究 将 耳 穴 按 压 应 用 于颅 脑 外 科 手 术 患 者 全 身 麻 醉术后催醒 , 观察其促醒效果 , 同时探讨护理配合策略 。

耳穴压丸法在失眠中的疗效

耳穴压丸法在失眠中的疗效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1 2 — 0 1 3 0 — 0 1
失 眠 ,祖 国医学称 “ 不寐 ” 、“ 不得 卧” 、 “目不瞑 ” , 2 结 果 是指 以经常不能 获得正 常睡 眠为特 征 的一类 病症 ,主要表 两组患者 睡眠状 态 、睡眠持 续时 间 、醒后 精神 状态 均 现为睡眠时 间 、深度 的不足 ,轻 者入睡 困难 ,或寐而不 酣 , 比治 疗 前 好 转 ,治 疗 组 的 效 果 显 著 好 于 对 照 组 ,其 治 疗 有 P< 0 . 0 5 ) , 时寐时醒 ,或 醒后不 能再寐 ,重则 彻夜 不寐 ,常 影 响人们 效率显 著高 于对照 组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 。 的正常工作 、生活 、学 习和 健康 J 。现代 医学 的神 经衰 弱 见 表 1 表 1 两 组 治疗 效 果 比较 ( 例) 归属 中医的 “ 不寐 ” 范 畴。全 球 4 2 .5 % 的人 存 在着 不 同 程度 的失 眠问题 。病 理解 剖发 现 ,长期 睡眠不 良者 的血 管 硬化 明显 ,口径变 窄 ,严重影 响供 血而使 一些 器官 的功 能 发生 障碍 ,机 体 的各类代谢 产 物不 能及 时排 出体外 ,白细 胞数 量减少 ,免疫 功能 明显降 低 ,从而 对健康 产生 严重 不 良影 响 。 近年来 ,我们单纯 应用 耳穴压 丸治 疗 9 6例失 眠患者 ,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 ,失眠 的病 因主要 有饮食不节 ,情 志失常 ,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 劳逸失调 ,病后 体虚 。病 机在 于 阳盛 阴衰 、阴 阳失交 。其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对象 9 6例均为我科 2 0 1 0年 9月 ~ 2 0 1 2年 1 2月收治 病位 主要在心 ,与肝 、脾 、肾密 切相 关。 因心主 神 明 ,神 的失眠患者 ,随机 分 为两组 。治疗 组 4 8例 ,男 2 0例 ,女 安则寐 ,神不安 则不寐 。耳穴诊 治疾 病多次 出现 在古代 及 灵 枢 ・口问》 2 8例 ,年龄 4 3~7 0岁 ,平均 (5 4±1 0)岁 ,病 程 1— 3 0 后世 医家文献记 载 中。耳与经络 关系密切 ,《 耳者 ,宗脉之所 聚也 。 ”《 灵枢 ・ 邪气脏 腑病形 》 记 年 ;对照组 4 8例 ,男 2 1 例 ,女 2 7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 日 :“ 均 (4 9±1 5)岁 ,病 程 1 0月 ~ 3 1年 ,两组 患者 在性 别 、 载: “ 十二 经脉 ,二 百六 十五络 ,其 血气 皆上于 面而 走空 ”在 年龄 、病种分 布 、病程 、病情方 面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窍 ,其精 阳气上走于 目而为睛 ,其 别气 走于耳而 为听。 > 0 . 0 5 ) 。以上 所 有 患者 均符 合 中 国中 医药 出版 社 编制 的 经脉循行 中,六 阳经均循 行分 布在 耳 中、耳 周 围。六 阴经 脉循行虽不直接 入耳 ,但 其经别 循行 合于 阳经而 上。耳与 《 中医 内科学》 中不寐的诊断依据 u 。 1 . 2 诊断依据 轻者入寐 困难 或寐而 易醒 ,醒后不 寐 ,连 脏腑也有密切关系 ,如 《 灵枢 ・ 脉度 》 日 : “ 肾气通 于耳 , 续 3周 以上 ,重 者彻 夜 难 眠。常 伴有 头 痛 、头 昏、心悸 、 肾和耳能 闻五音 矣。 ” 《 厘正 按摩要 述》 日: “ 耳珠属 肾, ”运 健忘 、神疲乏力 、心神不 宁 、多梦 等症 。本病 症常 伴有 饮 耳轮属脾 ,耳上轮属心 ,耳皮 肉属肺 ,耳背玉 楼属肝 。 食不节 、情志失常 ,劳倦 、思虑 过度 ,病后 ,体 虚等病史 。 用耳穴压 丸法 治疗 ,其一 通 过经 络作 用 ,达 到运 行气 血 , 调理 阴阳;其二通 过对 耳 的神经有 规律 的刺激 ,能够有 效 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 的失眠。 1 . 3 方法 治疗组采用耳穴压丸法。 【 主穴】神门、皮质 调整大脑功 能 ,调节兴 奋与 抑郁状 态 ,使其 达到平 衡 以恢 下 、枕 、 交感 、 缘中 ( 脑点 ) 。 【 配 穴 】辨证 取 穴为 配穴 : 复正 常睡眠状 态 ,达 到治疗 失眠 的作用 。 目前治疗 失眠 的 肝气郁结 、肝火上扰者配肝 、内分泌 ;心脾两虚者 配脾 ;脾 方法 主要有药 物治 疗 和非药物 治疗 。药 物治疗 疗程 长 、易 胃不 和 者配 脾 、胃;心 肾不 交 者 配 肾;阴虚 火 旺 型 配心 、 反复 、不 良反应 大 ,长期 服用镇 静催 眠药 可导致 睡眠节 律 肾;心胆气虚型配胆 ;中风偏瘫伴有肢体 、语言障碍多 与肝 紊乱 ,入 睡潜 伏期 延长 ,频 繁转 醒 ,白天 嗜 睡 ,一旦停 用 R E MS ) 反 跳 及 恶 梦 。耳 穴 肾有关 ,故加肝 、肾。每次取一侧耳穴 ,双耳 交替 使用。主 可 发 生 快 速 眼 球 运 动 睡 眠 ( 穴必取 ,配穴 随证选加。在所选穴 区先探查耳 穴敏感点 。常 压丸法属于非 药物 治疗。耳穴 取神 门 、枕 、皮质 下 以镇 静 规耳部消毒。将王不留行籽 贴附 在 0 . 6 c m×0 . 6 c m大小胶 布 安神利眠 ;取交感 、内分泌调节 阴阳平衡 ,配 以相应耳 穴 , 中央 ,用镊子夹住 ,贴敷在选用 的耳穴上 。每 1 3自行按压 3 可调节脏腑气 机。实践 证 明配方好 、穴位 准 、手法 对 ,是 5次 ,每次每穴按压 3 0~ 6 0秒 ,3~ 7日更换 1次 ,双耳交 提高耳穴压丸法疗效 的基本 因素 。 耳穴压丸法操 作方 便 、经 济安 全 、无副 作用 ,易被 患 替。睡前加强按压 。力度 以患者耳 部红热 ,但能 耐受 为宜 , 者接受 ,且治愈率 和总有效 率显 著高 于传统 药物治 疗等 方 每1 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 0 . 4 m g q n口服 。 。不寐属心神病变 ,重视精 神调摄 和讲 究睡 眠卫生 具 1 .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 者治疗前后 的睡眠状 态 、睡眠 法 J 持续时间 、觉醒 次数 、入 睡时 间 、醒后精 神状 态 等指 标 的 有实 际的预防意义 。 参考文献 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 的治疗有效率 的差 异。 1 ]周 仲瑛 .中医内科学 [ c ]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 0 0 7 :1 4 6 . 1 . 5 疗效判断标准 显 效 :睡眠 明显好 转 ,睡眠 时间增加 [ [ 2 ]翟 书 涛.老 年躯 体 疾病 患 者睡 眠 障碍 及 处理 [ J ] .实 用 老年 医 学 , 到 3小时 以上 ,睡( 1 ):1 6—1 7 . 间较前增加 不足 3小 时。无 效 :治疗 后失 眠无 明显改 善 或 [ 3 ]刘连续.中医非药物疗法 治疗失 眠的l 临床效 果研究 进展 [ J ] . 内蒙古 加重者 。总有效率 为显效 率与有效率之和 。 医学院学 报,2 0 1 2 ;3 4( 2 ) :1 6 9 .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 M] .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 , 2 0 0 7 :1 5 0 . 1 . 6 统计 学分析 计数资料 以百 分 比表示 ,组 间 比较采 用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2 1 ) 卡方检验 ,P<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难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容易引发溃疡、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耳穴压豆主要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而穴位按摩则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一项由北京中医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86%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70%的患者感觉异常减轻,疗效显著。

另一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显著改善,疼痛门激细胞的兴奋性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疗效还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

一般来说,专业的中医医师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寻找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耳穴疗法与保健

耳穴疗法与保健

不 齐 、高血压 等 ;炎性 疾 病及 传 染病
什 么 是 耳穴 ? 简单 来 讲 ,耳 穴 就 是 分 布 于 耳 朵 上 的 穴 位 。 如 急 慢性 结肠 炎 、牙 周炎 、咽 喉 炎 、
也 叫 反应 点 、刺激 点 。 当人体 内脏或 躯体 有病 时 ,往 往会在 耳 朵 扁 桃 体 炎等 ;过敏 及变 态 反应 性疾 病
时 ,用胶 布将 药豆 (以王不 留行 籽多 见 )准确 地粘 贴 于耳 穴处 , 下 、糖尿 病 、肥 胖 症 、围 绝 经期 综 合
适度 揉 、按 、捏 、压 ,使耳 穴产 生酸 、麻 、胀 、痛等 刺激 感应 , 征 等 ;催 乳 、催产 ;同时 还 有美 容 、
达 到 预 防 保健 目的 。具 体 操 作 :找 出 耳朵 上 阳性 反 应 点 (疼 痛 戒烟 、戒毒 、延缓 衰 老 、防病 保 健 等
廓 充血 发热 为止 ;手 摩耳 轮 ,是 两手握 空 拳 ,以拇 、食 两指 沿着 重 器 质性 病变 和 伴 有高 度 贫血 者 应慎
外耳 轮 上下 来 回按摩 至 耳轮 充血 发热 为 止 ;提 捏耳 垂 ,是 用两手 重 ,对严 重心 脏 病 、高 血 压 患者 不 宜
由轻 到 重 提 捏耳 垂 ,按 摩 时 间 为 15~20分 钟 , 以双 耳 充血 发 热 行 强刺 激 法 ;湿 热 天气 ,耳八 压 丸 留
为度 。
置 时 间不宜 过长 ,以2~3日为宜 。
王盛 春 , 中医学博 士 ,山 东省 立 医院针 灸理疗康 复科 副主任 ,副主 任 医师, 山 东 中医药 大学硕 士研 究生 导师 。
擅长运 用针 刺 特 色疗法 治疗瘫证 (中风偏 瘫 、脊髓损 伤截 瘫 、小 儿脑瘫 、周 围 性面瘫及神 经肌 肉损 伤性 疾病 )、各种 急慢 性痛证 (头痛 、三叉神 经痛 、颈腰椎 病及 肩 、膝 关节炎 )、失眠症及抑 郁症等情 志疾病 ,对运 用绿 色、无 不 良反应的针 灸疗法 治未病 (亚健康状 态 )及运 用耳 穴疗 法做好 疾病的预 防保健 工作有 较深入 的研 究。

耳尖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PPT课件

耳尖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PPT课件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体重、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03 耳尖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 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尖放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定位耳尖穴
耳廓向前对折,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即 为耳尖穴。
消毒
用碘伏或酒精对耳尖穴周围进行消毒 。
耳尖放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放血:用一次性针头或三棱针快速点刺耳尖穴,轻轻挤压 出血。
耳尖放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仅限于耳尖穴,避免过度刺激 。
仅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
耳穴压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穴位
根据高血压症状选择相应的耳穴,如 心、肝、肾等。
详细描述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占高 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病 因导致的高血压。
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
总结词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头晕、头痛等。长 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耳尖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耳尖放血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 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和背景
01
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寻求安 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 求。
02

耳压疗法在儿科的应用近况

耳压疗法在儿科的应用近况

耳压疗法在儿科的应用近况
于海泉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1993(002)003
【摘要】耳压疗法是在耳针理论指导下拓出的一种新的治病方法。

近年来,医学界将此法广泛应甩于儿科,取得了较好音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总页数】3页(P37-38,11)
【作者】于海泉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中药厂12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56.2
【相关文献】
1.耳压临床应用近况 [J], 杨秀惠;王恒
2.敷贴疗法儿科应用近况 [J], 谭峰;刘玉红
3.耳压疗法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近况 [J], 祁宏
4.王不留行籽耳压疗法应用近况及展望 [J], 王少平;史立杰;史永贵
5.敷脐疗法儿科应用近况 [J], 赵世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穴压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

耳穴压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

耳穴压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发表时间:2015-11-11T14:48:34.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李萍1 梁欢1 丁乐2(通讯作者)[导读] 1.长沙医学院2011级本科针推班 2.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针推教研室考前紧张综合征是指考试前由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衡,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

李萍1 梁欢1 丁乐2(通讯作者)1.长沙医学院2011级本科针推班湖南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针推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219摘要: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方法,本文采用耳穴压丸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其他治疗大方更为安全有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简便,廉价,安全,有效是其一大特点。

关键词:耳穴压丸;推拿;考前紧张综合征考前紧张综合征是指考试前由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衡,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

临床表现有:考试前精神焦虑紧张、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食欲差、考试中心悸早搏、易出冷汗、写字颤抖,尿频尿急。

女性并伴有经期提前或推后、痛经等。

此次采用耳穴压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52例,疗效显著。

1、一般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均是长沙医学院学生。

其中参加期末考试考生38例,男生14例,女生24例。

参加研究生考试14例,男生4例,女生10例。

年龄最小17岁,最大23岁。

1.2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紧张焦虑,记忆力明显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过分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失眠,多梦,诸症在考试前一个月内出现:采用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1](Test Anxiety Scale,TAS)进行评分,<12分为轻度焦虑,12~20分为中度焦虑,>20分为重度焦虑。

选取评分>20分为重度焦虑且有以上临床症状者作为治疗对象。

1.3排除标准:针对考前紧张综合征同时进行药物和其他系统治疗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有其他身体疾病存在着。

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失眠症120例

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失眠症120例

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失眠症120例
王俊玲;施光其;常全颖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4(22)9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 4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

治疗组运用针刺、耳压、推拿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安定、谷维素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8% ,对照组为 73 3%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针刺、耳压。

【总页数】2页(P90-91)
【关键词】针刺;耳压;推拿;失眠症;耳穴疗法
【作者】王俊玲;施光其;常全颖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R245
【相关文献】
1.针刺结合不同质料耳压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J], 杨萍
2.针刺加耳压与单纯耳压法治疗失眠症548例疗效观察 [J], 滕国华;魏友碧;王梅康;
3.推拿结合耳压治疗失眠症体会 [J],
4.针刺结合不同质料耳压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对比观察 [J], 杨萍;
5.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症258例 [J], 张江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面瘫1例

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面瘫1例

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面瘫1例马炜林;郭丽娜;徐涵斌;宋南昌【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7(025)011【总页数】1页(P29)【关键词】面瘫;针灸;耳穴压豆;病案【作者】马炜林;郭丽娜;徐涵斌;宋南昌【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宋南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宋南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正文语种】中文患儿,女,1岁6个月。

因“右侧口眼歪斜5 d”于2017年4月18日至我科就诊。

患儿母亲代述:今年4月初发现患儿右侧口腔内有少许溃疡点,家属未在意。

4月13日,其女儿在家玩耍时面部不慎撞到桌子边缘,小孩当时啼哭,右侧面部稍见红肿。

第二日早晨起床后发现其面部不对称,口角稍向左侧歪斜,伴轻微流口水,右眼稍闭合不全,进食时嘴角会有食物漏出。

几天后症状加重,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

患儿起病以来精神可,食欲稍减,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侧额纹变浅,右侧眼裂增宽,闭眼时右眼睑闭合不全,双侧眼球活动范围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向左侧歪,口角向左侧歪斜,嬉笑和啼哭时更明显。

指纹色淡青,舌红苔稍黄,舌下脉络瘀青。

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面瘫。

证型:瘀血阻络。

治则: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取患儿右侧阳白、四白、巨髎、地仓、迎香、颊车、承浆、下关,进针时医生持1寸(约30 mm)毫针以较小的指力,配合轻度的捻转,缓慢将针捻压入肌肤,手法轻巧,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次为1个疗程。

留针的同时用点燃的艾条以适当的距离,对患儿患侧面部实行回旋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结束后,取一侧耳部的面颊、神门、皮质下、口、眼区,贴压王不留行籽,嘱家属每日按压数次,以局部发红为度,每3 d换另一侧耳部穴位贴压。

第五日家属述患儿进食时漏出现象减轻,视诊可见右侧额纹稍显,口角歪斜程度有所减轻,睡觉时右眼闭合程度较前好转。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57例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57例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57例
刘学军;宋尚红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4)002
【摘要】@@ 近5年来,笔者采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患者57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36)
【作者】刘学军;宋尚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中医院,沂源,256100;山东省沂源县悦庄镇中心医院,沂源,256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9
【相关文献】
1.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失眠的临床观察 [J], 陈秀敏;刘真;郭会军;张敏;刘志斌;金艳涛;许前磊;李政伟;张丽;刘静静
2.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失眠患者前后生存质量评价 [J], 张敏;陈秀敏;金艳涛;李政伟;张丽;刘静静
3.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研究现状 [J], 叶树刚;闫力;董雪
4.不同的针刺疗法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效果对比 [J], 李小瑜
5.逐经灸督脉疗法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阳虚型失眠症38例 [J], 李秀兰;马春杰;李秀霞;戴奕光;陈苑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部穴位按摩讲座总结评价

耳部穴位按摩讲座总结评价

耳部穴位按摩讲座总结评价在本次耳部穴位按摩讲座中,我对于耳部穴位及其按摩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讲座内容详实且易于理解。

讲座从耳部穴位的基础知识开始,包括耳廓、耳垂和耳道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和主要穴位的位置。

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我对耳部穴位的位置和名称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同时,讲座还介绍了不同穴位的功能和按摩方法,如按摩耳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耳中央可以缓解头痛等。

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使我对耳部穴位按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讲座内容科学且实用。

讲座强调了按摩耳部穴位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按摩时要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穴位,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还要避免在受伤或感染的耳朵上进行按摩。

这些科学的指导使我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按摩。

此外,讲座还提到了耳部穴位按摩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不能在空腹或刚吃完饭后进行按摩,这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了按摩的时机和方法。

讲座形式生动且互动性强。

讲座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和互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讲座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讲座中穴位的位置示意图和按摩手法的演示视频,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按摩的方法。

而且,讲座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按摩的技巧。

这种形式的讲座使我更加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讲座对于耳部穴位按摩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解释。

讲座介绍了耳部穴位和身体各部位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解释穴位按摩对身体的影响,让我对耳部穴位按摩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按摩耳垂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视力;按摩耳轮可以缓解内脏不适等。

这些科学解释使我对耳部穴位按摩的效果更加信服。

本次耳部穴位按摩讲座内容详实科学,形式生动互动性强,对于耳部穴位按摩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作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参加此次讲座,我对耳部穴位按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相信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之马矢奏春创作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 准确选择穴位.(1)耳部皮肤情况, 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水平.(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 若有不适应应立即停止, 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惯例把持以单耳为宜, 一般可留置3~7天, 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8.把持完毕后, 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 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 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水平.(3)颜面部、年夜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 坚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 充沛流露施灸部位, 注意保暖及呵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 先灸头顶、胸背, 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 调整距离, 及时将艾灰弹入碗盘, 防止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的时间, 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呈现微红灼热, 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呈现小水泡时, 无需处理, 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年夜时, 需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毕, 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 熄灭艾火.10.初度使用灸法时, 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 待患者耐受后, 逐渐加剂量.11.把持完毕后, 记录患者施灸额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 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年夜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水平.(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 充沛流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及呵护隐私.4.把持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分歧部位, 选用年夜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 如有不适, 及时起罐, 防止烫伤.6.拔罐时举措要稳、准、快, 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 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 否则因火罐牵拉会发生疼痛.8.起罐后, 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 为正常现象, 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 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呈现小水疱, 可不用处理;如水泡较年夜, 消毒局部皮肤后, 用注射器吸出液体, 覆盖消毒敷料.9.把持完毕后, 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四、刮痧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 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 体型消瘦者慎用, 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瘢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2)评估患者症候暗示, 辩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 确定手法轻重.(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温坚持在22~24℃, 流露刮痧部位, 注意保暖和隐私呵护.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 但不强求出痧, 禁用暴力.5.刮痧时不成过饥过饱, 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纳重手法, 刮痧时间相对较短.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 血管脆性增加, 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快, 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 宜从下往上刮. 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如果呈现头晕、恶心, 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 应立即停止, 迅速让其平卧, 饮一杯糖水, 陈说医生配合处理.(1)把持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2)把持中:呈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 应及时告知.(3)治疗后:刮痧部位可呈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 出痧后1~2天, 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 属正常现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 多喝热水, 避风寒, 3小时内防止洗浴.10.把持完毕后, 记录实施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五、穴位推拿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推拿.(1)推拿部位皮肤情况.(2)对疼痛的耐受水平.(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把持者应修剪指甲, 以防损伤患者皮肤.4.把持时用力要均匀、柔和,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呵护隐私.5.把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不适应停止推拿并做好相应的处理.6.把持完毕后, 记录推拿穴位、手法、推拿时间及患者感受等.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2、护理评估(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沛流露贴敷部位, 同时注意保暖并呵护隐私.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 一般以0.2-0.3cm为宜, 并坚持一定的湿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 若呈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 停止使用,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给予处理.6、贴敷期间, 应防止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 防止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7、把持完毕后, 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注射.2.遵医嘱正确给药,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1)以后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4.严格遵守无菌把持规程, 防止感染.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 防止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 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如有不适, 陈说医师并配合处理.7.把持完毕后, 记录穴位注射的部位、药物、剂量及患者感受.八、药熨法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物, 并将其装入布袋中, 制作成温度为60~70℃的中药热奄包.(1)药熨部位的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物的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水平.(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5.选择合理体位.6.药熨中坚持药袋的温度, 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温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宜, 一般不宜超越70℃, 年幼、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越50℃, 以免发生烫伤.7.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情况, 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呈现红疹、瘙痒、水泡时, 立即停止把持, 陈说医师, 并配合处理.8.把持完毕后, 记录药熨的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药保管灌肠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管灌肠.(1)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2)有无药物过敏史.(3)把持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 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拔出的深度.(4)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 有无年夜小便失禁.3.把持时注意保暖及呵护隐私.4.把持前嘱患者排空年夜便, 需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5.药液温度应坚持在39~41℃, 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 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 发生强烈便意, 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 吸收少.6.太高臀部10cm, 肛管拔出肛门10~15cm.采纳直肠滴注法时, 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滴速60~80滴/分钟, 每次灌注量不超越200ml.7.在晚间睡前灌肠, 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并尽量保管药液1小时以上, 以提高疗效.8.中药保管灌肠后, 患者年夜便次数增加, 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呵护, 需要时可局部抹油剂或膏剂.9.把持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 并嘱患者深呼吸, 可减轻便意, 延长药液的保管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处理.10.把持完毕后, 记录灌肠时间、保管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 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2)药物过敏史.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 注意保暖及呵护患者隐私.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先清洁灌肠, 后结肠灌洗.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 置管举措轻柔, 防止损伤肠腔.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7.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治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8.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 防止呈现破溃或湿疹.9.把持完毕后, 记录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1)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2)孕妇、婴儿慎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陈说医师并做相应处理.4.把持环境宜温暖, 流露治疗部位, 呵护患者隐私, 注意为患者保暖.5.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节电流强度, 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 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电流强度.6.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若呈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情况,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予以处理.7.把持完毕后, 记录中药离子导入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 有皮损者慎用.(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5.把持环境宜温暖, 关闭门窗,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呵护.6.充沛流露泡洗部位, 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7.药业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 泡洗时间不宜过长, 以20~30分钟为宜.考虑病种的不同性, 以防烫伤.8.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如呈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配合处理.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 注意拭干趾间皮肤, 趾甲长者给予修建.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 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11.把持完毕后, 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塌渍.(1)皮肤感知觉, 痴钝者掌握适宜的温度.(2)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3)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瘢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3.充沛流露治疗部位, 注意保暖及呵护隐私.4.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宜的药垫, 药液均匀浸泡, 干湿度适中, 以不滴水为宜.5.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 不成过热, 以免烫伤皮肤;若药液以冷, 可再加热后侵泡.热塌、庵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6.治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 如局部皮肤呈现红疹、瘙痒、泛红或水泡时, 应停止治疗, 陈说医师并配合处理.7.把持完毕后, 记录实施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 实施中药湿敷.(1)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3.流露湿敷部位, 注意保暖并呵护隐私.4.用5~6层纱布侵透药液, 干湿度适中, 以不滴水为宜.注意药液温度, 一般以38~41℃为宜, 防止烫伤.5.把持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如呈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 立即停止治疗, 陈说医师, 遵医嘱对症处理.6.如有特殊专科用药, 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7.注意消毒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8.把持完毕, 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外敷.(1)评估中药外敷部位皮肤的情况.(2)评估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觉.(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4)婴幼儿患者慎用.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外敷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及时陈说医师, 予以相应处理.4.把持环境宜温暖.5.充沛流露敷药部位,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呵护隐私.6.遵医嘱确定敷药部位, 敷药面积应年夜于患处.7.中药涂抹厚薄均匀, 坚持一定湿度, 外固定敷料松紧适宜.8.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若呈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配合处理.9.把持完毕后, 记录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1)熏洗部位皮肤情况.(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4)心、肺、脑病患者, 水肿患者, 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把持环境宜温暖, 关闭门窗.5.流露熏洗部位, 注意遮挡,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呵护隐私.6.熏蒸药业温度以50~70℃为宜, 当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 方可坐浴、冲刷, 以防烫伤.7.熏洗时间不宜过长, 以20~30分钟为宜.8.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 及时调节药液温度.9.中药熏洗后要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 防止外感.10.把持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若有不适,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处理.11.把持完毕后, 记录中药熏洗时间、温度及熏洗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蒸.(1)观察熏蒸部位的皮肤情况.(2)心、肺、脑病患者, 水肿患者, 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熏蒸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把持环境宜温暖, 关闭门窗.5.流露熏蒸部位, 注意遮挡, 呵护患者隐私及注意保暖.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7.熏蒸时间不宜过长, 以20~30分钟为宜.8.熏蒸时在熏蒸部位加熏蒸罩, 以免蒸汽流失, 影响疗效.9.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 及时调节药液温度.10.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若有不适, 立即停止把持, 陈说医师, 遵医嘱予以处理.11.熏蒸完毕时清洁局部皮肤, 协助着衣, 30分钟后方可外出, 防止汗出当风.12.把持完毕后, 记录熏蒸时间、温度、熏蒸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药浴.(1)急性沾染病、严重心肺脑疾患、严重贫血、妇女妊娠及月经期、软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疾患的患者禁用.(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把持前告知患者中药药浴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 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药浴.5.把持环境宜温暖, 关闭门窗, 室内要通风.6.注意药浴温度及水位的控制.7.药浴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对汗出较多者, 可嘱其饮温盐水, 以防虚脱.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 如呈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 立即陈说医师, 遵医嘱配合处理.8.药浴时间不宜过长, 以20~30分钟为宜.9.当药浴结束后, 应嘱患者举措宜缓,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10.年老体弱者进行药浴时, 应专人全程陪伴.11.药浴室内应配有抢救药品、物品.12.注意消毒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13.把持完毕后, 记录药浴的温度、时间、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涂药.(1)既往史及过敏史.(2)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3.涂药前清洁局部皮肤, 遵医嘱执行涂药次数.4.水剂、酊剂用后须塞紧瓶盖;悬浮液须先摇匀后涂擦;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摩擦, 使之渗入肌肤.5.局部涂药不宜过多、过厚, 以免梗塞毛孔.6.面部涂药时防止药物误入口及眼睛.7.局部皮肤如呈现丘疹、奇痒或肿胀等, 应立即停用, 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雾化吸入.2.护理评估:病情、药物过敏史.3.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用口缓慢吸气, 以使吸入的雾粒在气道沉降.4.观察患者吸入药液后的反应,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5.把持完毕后, 记录雾化吸入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管结石
• 取穴:肝、胆、交感、 内分泌、皮质下 • 配穴:恶心不思食加 腹、脾,厌油腻配十 二指肠 • 操作:探查压痛点, 然后按压,每次1分钟, 每穴2-3遍每天3-5次。
肝胆管结石
• 中药疗法 排石汤:柴胡 黄芩 郁金 枳壳 姜黄 青皮 大 黄(后下) 白芍各15克 山楂10克 川楝子12克 金钱草30克
牙疼
•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胃 火炽盛或肾虚火旺 • 治则:清热止痛 • 取穴:口、屏尖、牙、神 门 • 配穴:有火热者胃、大肠 • 操作:探查压痛点,然后 按压,每次1分钟,每穴23遍每天3-5次。
牙痛
• 中药疗法: 二辛煎:生石膏、细辛 清胃散:升麻、生地黄、当归、 川黄连、 牡丹皮、 石膏
胃脘痛病
• 中药疗法: 小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 大枣、饴糖。 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炙)、白 术各三两。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服汤后,如 食顷,饮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梅核气
• 病因病机:多因七情郁结、 阴虚内热、气机不利至痰 气郁结于喉 • 临床表现:咽部不适、如 有异物、病程较长,时轻 时重,常随情绪变化 • 治则:理气化痰,解郁开 窍 • 取穴:咽喉、肺、三焦、 器官
作用
• 耳针手法被耳针界高度重视,视为“提高疗效” 的“三要素”之一。耳压疗法也要讲究手法,也 存在着“得气”和“气至病所”的问题。临证时, 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按虚、实、寒、热对 各耳穴施术,都会达到“得气”和“气至病所” 的。 • 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常用 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实证、年轻力壮者常施以 直压或对压法。需补的耳穴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 法,应泻的耳穴用直压或对压法。
梅核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配穴:恶心烦闷加神门、 胃;咽部干疼、入夜加重 加肾、胆 • 操作::常规方法寻找压 痛敏感点,用王不留子籽 贴穴后按压至出现沉、重、 胀、痛感,一压一松每次 压3秒停3秒,每穴按压2 分钟,重复操作2-3遍,每 天3-5次。双侧耳穴轮换使 用2日1换。
梅核气
• 中药疗法: 半夏厚朴汤:半夏12克,厚朴12,茯苓16, 生姜三片,干苏叶9克。以水七升,煮取四 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柴胡疏肝散: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 克 香附4.5克
应用
• 1.对压法:术者用食、拇指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 压迫贴于耳穴上的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此时,术者的 食、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作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 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压迫20-30秒钟。也可在耳廓前面和背 面相对贴压2个丸进行对压,其刺激量则更大。将全部耳穴如法对压 完毕后,嘱患者照此压法,每天行按压3-5次。本法属泻法,是一种 强制刺激手法。对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 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 2. 直压法:术者以指尖垂直按压穴丸,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 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技压,每穴压4-6次。施术完毕,嘱 患者如法每天按压3-5次,此法的刺激强度弱于对压法,仍属泻法, 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其适应证同对压法。有些耳穴难以用对压法, 如下脚端(即交感)、艇角(前列腺)、大肠等穴,用泻法时,多用 直压法。耳甲腔、耳甲艇的穴位也常用直压法。 •
应用
• 3.点压法:术者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 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患者 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视其体质、病症和 术者要求,每穴每次可点压27下。本法属补法, 是一种弱刺激手法,适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病, 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头昏等。 • 4.轻揉按摩法:用指腹轻轻将压贴的穴丸压 实(贴牢,不宜损伤皮肤为原则),然后顺时针 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病人有胀、酸、痛或 轻微刺痛为度。一般每穴轻擦按摩27次。此法属 于补法,具有补虚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年 老体衰及耳穴过敏者。
鼻鼽病
• 病因病机:肺气虚弱 至肺失宣降,寒邪袭 肺客于清窍 • 临床表现:鼻塞、鼻 痒、喷嚏、鼻流清涕 • 治则:益气宣肺开窍。 常用弱刺激按压法 • 取穴:內鼻、外鼻、 肺、内分泌
鼻鼽病
• 配穴:气虚头晕加脾;阳 虚伴形寒肢冷加肾上腺、 肾 • 操作:常规方法寻找压痛 敏感点,用王不留子籽贴 穴后按压至出现沉、重、 胀、痛感,一压一松每次 压3秒停3秒,每穴按压2 分钟,重复操作2-3遍,每 天3-5次。双侧耳穴轮换使 用2日1换。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7.对有些疾病在治疗中急性发作问题,如胆 石症、泌尿系结石产生的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 发作等……,要有应急措施。 • 8 8.配合药物及其它疗法问题,应慎重,以免 治疗重叠,产生桔抗作用。 • 9.治疗期间不要服镇静药物。 • 10.复诊治疗前取掉粘有压丸的胶布,清洗 耳廓,局部肿胀或表皮溃烂者涂擦紫药水,已感 染者及时对症处理。 •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1.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过度用力, 以不损伤皮肤为在,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 2.夏季汗多,宜勤换;冬季冻疮及耳 廓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忌用。 • 3.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 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 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直重手法,强刺激,一 般患者宜中度刺激,孕妇可用轻刺激。习惯性流 产者慎用。 • 5.对扭伤和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压耳时, 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如肩周炎, 耳压时可活动肩关节。 • 6.根据不同病种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 取有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 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
不寐
• 病因病机:情志不畅 郁火扰心,心神失养 • 临床表现:睡眠时间、 深度不够,疲劳 • 治则:解郁降火、养 心安神 • 取穴;皮质下、神门、 心、交感
不寐
• 配穴:郁火扰心配肝、枕、 角窝上,脾胃不和加脾、 胃、大肠,心胆气虚加肾、 胆 • 操作:常规方法寻找压痛 敏感点,用王不留子籽贴 穴后按压至出现沉、重、 胀、痛感,一压一松每次 压3秒停3秒,每穴按压2 分钟,重复操作2-3遍,每 天3-5次。双侧耳穴轮换使 用2日1换。
耳压疗法
开滦赵各庄医院
刘胜春
耳 穴 图
定义
在耳壳上按压的治疗方法, 称为耳压疗法。耳压疗法是 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疗法。
定原理
• 一般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 油菜子、白芥子、绿豆等,或具有一定形状和质 地的药物及其制剂,如冰片、牛黄消炎丸、咽喉 丸等,将其置于0.5~0.8cm见方的胶布中,准确 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 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 病保健的作用。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 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 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 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副作用少等 特点。
鼻鼽病
• 中药疗法: •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干姜(6克) 甘草炙 (6克) 桂枝 (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半夏(洗,9克) •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 (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 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 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汉 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
胃脘痛病
• 病因病机:饮食生冷,情 志不畅致寒邪直中,胃失 和降,引起通痛。 • 表现:上腹胃脘部急性绞 痛,拒按,可伴有恶心, 脘闷,呕吐等。 • 治则:理气和胃止痛 • 取穴:胃、12指肠、大肠、 小肠、神门
胃脘痛病
• 配穴:平素食欲不振,气 虚加脾,反复发作伴呕吐 脘闷加交感、皮质下、三 焦 • 操作:常规方法寻找压痛 敏感点,用王不留子籽贴 穴后按压至出现沉、重、 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 钟,重复操作2-3遍,每天 3-5次。双侧耳穴轮换使用 2日1换。
不寐
• 中药疗法 酸枣仁汤:知母、茯苓、川芎、甘草、酸 枣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