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席卷2017安博会 细数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历史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人脸图像中的特征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并且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安全管理、金融、医疗等等。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2D图像的,主要是通过比对静态图像来进行人脸识别。
这种技术在识别效率和准确度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对于相似的人脸、角度、光线等识别难度较大。
随着3D扫描技术的发展,3D人脸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这种技术可以捕捉到脸部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2D 图像的缺陷,并且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人脸识别。
近年来,研究人员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人脸识别技术中,这种技术称为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技术。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提取人脸图像中的特征,从而保证了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
总之,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2D到3D再到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当前应用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政府机构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保护国家安全,例如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确保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安全。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商家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保护商业机密,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面部信息来提高产品销售和广告投入的效果。
另外,人脸识别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和医疗领域。
在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被用于验证客户的身份,并且可以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同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被用于医疗记录的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以下是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1.提高技术性能未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提高技术性能,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人脸识别。
例如,技术将会更好地应对嘴巴和眼睛遮挡问题,并且对于同时识别多个人的场景将会更加完美。
2.增强隐私保护措施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一定的隐私风险,因此隐私保护措施将变得更加重要。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技术。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脸识别技术已经不是陌生的概念了。
人脸识别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生活中,而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变得越来越迅速。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技术还十分原始,只能识别二值图像上的特征点。
80年代初,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得到了改进。
1991年,首个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项目诞生。
1992年,美国M.I.T推出了名为"Eigenface"的人脸识别技术,这一技术不但可以在识别人脸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图像数据的处理生成人脸图像。
进入21世纪,随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010年,美国M.I.T 的Ryan、Evan等人提出了DeepFace系统,这一技术在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LFW)数据集进行测试,识别率达到了97.35%。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准确率远高于人类,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加数据量和改进深度学习算法等方式提高技术的识别准确率。
二、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 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银行、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可以看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比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识别,从而达到防止恶意进入、保障人员安全等目的。
另外,人脸识别技术还能够高效地识别危险人物,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
2. 消费支付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消费支付领域。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就可以直接扫描自己的脸部进行付款。
虽然这种支付方式一开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的应用,许多用户便开始接受这种支付方式。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脸识别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图像中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识别和判别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计算机科学家Ira Frischloff和Woodrow Bledsoe合作开发出了一款名为“On-Sight”(在视野内)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退出5类之一的4000张照片中识别出人脸。
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二、技术原理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采集、特征提取和匹配。
1.采集: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2.特征提取: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其关键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3.匹配:将已知的人脸信息与采集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其匹配度。
三、应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安防领域:随着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如在监控系统中进行人脸识别,进行安全保障。
2.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在ATM机等场合可以用来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提升安全性。
3.社交领域:在社交网络等应用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识别面部表情,从而帮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的情感和反应。
4.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患者的身份信息,如确认病人就医、领取药品等。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颠覆。
1.隐私保护问题: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数据,如人脸信息和身份证明,导致隐私泄漏的风险.2.算法不准确:人脸识别技术在处理极端情况下存在误识别的情况。
比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识别精度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一向热衷于研究破解生活中的难题,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侦查、审讯、刑讯等方法获取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十分低效且容易导致冤假错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研发出各种新型的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机械相机时代在机械相机时代,由于技术的限制,人脸识别技术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首先,人们必须在相片中明确标出被检测者的脸部区域才能进行识别。
其次,人们在照片中的表情、角度、照明等条件都必须尽可能恒定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即使这样,即使是手动标记出被检测者的脸部区域,仍然会出现许多误差。
第二阶段:电脑图像处理时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与人脸识别。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由于电脑计算速度的提高以及速度和内存的增加,计算机能够准确地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并改善了处理时间。
第三阶段:深度学习时代21世纪初,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深度学习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算法,可以学习图像的高层次特征,并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度。
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识别准确度,还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快速处理速度。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安全监控、拍照识别还是在社会倡议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畜牧养殖行业,一些成熟的在民警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被引入到了该行业的管理中,实现了对牛头识别、出栏记录以及智能喂养等一系列功能。
在酒店行业,一些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被引入到了酒店管理中,实现了门锁开启、自动结算以及入住记录等诸多功能。
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也被用于公共事业,例如现在许多安检口都已经应用该技术。
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比较图像中的面部特征
来识别个体身份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得以逐步发展和应用。
下面是它的应用历程:
1. 人脸识别技术最早应用于安保领域,如机场、银行、政府等
场所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2.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应用于
手机解锁、支付等场景。
3. 在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病人身份验证,防止医疗
欺诈等问题。
4. 商业领域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市场调研和广告投放,可
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
5. 在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考试监考、学生考勤等
场景。
6. 最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还被应用于社交媒体、人脸变换等
领域,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准确率和效率的提高也为其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有望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人脸识别技术从问世起就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安防领域到金融行业,甚至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起源早在196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就通过显示器显示的视频图像对人脸进行了识别尝试,开启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先河。
20世纪90年代,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向商业化和大规模化方向发展。
1991年,日本亚洲电气公司(NEC)推出了一种基于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的人脸识别系统,并且成功应用于日本铁路车站的进站验证安检。
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T.F.Huang提出了一种基于LDA(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ze)的算法,创造了人脸识别的精度提升。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阶段1. 特征点法特征点法是最早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人脸的特征点进行识别来实现识别功能。
这种方法因为对光线、头部朝向等因素敏感,被逐渐淘汰。
2. 模板匹配法模板匹配法是将事先存储的人脸图像与当前摄像头捕捉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
这种方法在人脸角度改变、表情变化、低光照等情况下效果欠佳。
3.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将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形成一个模型,在识别时将新的人脸图像与模型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人脸识别功能。
常见的统计模型有PCA、LDA等。
4. 深度学习法深度学习法主要是使用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
这种方法目前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主流方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
四、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1. 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它可以应用于智能门禁、公共场所人员管控、犯罪嫌疑人追踪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2. 金融行业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银行身份验证、ATM自动取款等方面,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人脸识别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人脸识别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早在十九世纪末有一位法国人在报刊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如何采用人脸特征来识别身份的报道。
直到二十世纪末期,人脸识别技术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2]:10928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简单背景中的人脸的识别和人脸识别过程中所需要的面部特征。
Bledsoe的研究被认为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开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利用人脸器官的局部特征来描述人脸,但这种方法仅对变形较小的正面人脸有一定的效果。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研发人员利用电脑搭建了质量较高的人脸灰度图模型,此阶段脸图识别过程几乎完全离不开操作人员,所构建的系统还不能自动完成识别任务。
但对设计机器识别人脸算法和系统的工程师们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二阶段主要研究的是人机交互式的人脸识别。
Lesk和Harmon 采用几何特征参数及多维特征向量共同描述人脸图像信息,同时基于这种思想开发了图像识别系统[3][4]。
Kobayashi和Kaya将统计识别的相关理论融入人脸识别中,并采用欧式距离来描述面部特征,比如嘴唇和鼻子的距离等等[5]。
Stonham提出了一种单隐层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来进行人脸识别和表情分析,每一个人对应一个网络。
这个阶段并没有摆脱人的干预,还是需要操作员的某些先验知识。
第三阶段是机器自动识别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配置的不断提高,运算速度和效率也不断加快,以及图像采集加工能力的提高,人脸识别方法有了重大突破。
不仅能自动识别正面的、光照良好的、没有遮挡的人脸,而且对不同姿态变化、不同表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光照条件的人脸也能进行识别。
这一阶段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人脸自动识别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
源自六L维W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 2 国内外现状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媒体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的机器人研究所、法国INRIA研究院、美国伊利诺斯大学Beckman研究所和Microsoft ResearehAsia Face Group。
人脸识别发展史——
人脸识别发展史——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它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0年到1980年,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视觉技术正式被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也随之而来,比较完善的人脸识别系统诞生。
主要技术包括粗略的比较、局部特征提取、人脸融合技术以及模板匹配技术等。
第二个时期,从1980年至1990年,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算法技术也逐渐完善,各种机制相继出现,人脸识别系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主要技术包括三维人脸模型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自适应技术等。
第三个时期,从1990年到2000年,是识别技术由查找转为验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性能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出现,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基于特征的验证,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主要技术包括展开验证技术、识别准确率技术、人脸检测技术和自动优化技术等。
第四个时期,从2000年至今,是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创新,突破,改革,人脸识别技术走进生活!
创新,突破,改革,人脸识别技术走进生活!8月19日,第二十六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9月12日,2017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在南京举行,据统计,前者中国参会人数接近参会总人数的1/4,大会展示和交流的科研成果约有1/3来自中国,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后者是中国地区第一次超大型人工智能峰会,两大会议接连举行,AI发展势不可挡。
而多次被提及的创新,突破,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AI研究的主元素。
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
这一年,AI迎来了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机器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技术和行业的应用在落地上循序渐进,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让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从移动互联网到生活服务,再到综合办公,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而说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人脸识别技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在逐渐走向成熟“刷脸”的时代已经成为了现实人脸识别技术走进生活从北京人民公园人脸识别取厕纸,到江苏人脸识别抓拍行人闯红灯,从远程人脸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到公司门禁考勤放行审核,从机场、火车站安检“刷脸”到公安安防管理“刷脸”,从“刷脸”办理银行业务到“扫脸”支付购买商品……科幻电影中的“黑科技”,如今实实在在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应用领域人证比对:驾照、签证、身份证、护照、投票选举、智能卡用户验证等等;智能接入:接入控制设备存取、车辆访问、智能ATM、电脑接入、程序接入(CRM接入)、网络接入等;安全维稳:安全反恐报警、登机、乘车、体育场观众扫描、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执法嫌疑犯识别、欺骗识别等;人脸监控:校园监控、小区监控、公园监控、医院监控、街道监控、电网监控、入口监控等;人脸管理:人脸数据库人脸检索、人脸标记、人脸分类、多媒体管理人脸搜索、人脸视频分割和拼接等;其他人脸应用:人机交互式游戏、主动计算、人脸重建、低比特率图片和视频传输等;以公安应用为例,公安部门在查办案、处理事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比如走丢的老人、小孩,拒不交代身份的嫌疑犯,无人认领的尸体等。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得较为迅猛的一种新兴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促使这项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主要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分析人脸识别技术。
一、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国防部开始尝试研发这种新技术,以用于安全领域。
1970年代,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应用于检查卡的自动化处理,主要作用是防止银行卡被盗刷。
1980年代,IBM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可供商业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这种系统的识别率不够高,并且运行速度较慢。
1990年代,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系统的高昂成本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2000年以后,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存储技术的不断提升,人脸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人脸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安防监控、考勤管理、金融支付等等。
二、主要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防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公共场所的安防监控。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对于安防监控画面中的人员进行自动识别,提高监控效率,帮助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发现和处理安全风险隐患,增强社会治理的效率。
2.考勤管理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企业的考勤管理。
通过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员工在公司门口刷脸签到,自动完成考勤打卡和数据记录,极大地简化了考勤管理流程,提高了考勤效率。
3.金融支付人脸识别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金融支付领域。
通过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使用脸部识别完成支付等金融交易,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减少了支付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三、未来趋势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它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
当前人脸识别系统还存在误识率较高的问题,未来将会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的算法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人脸识别系统的精度。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热门的话题。
人脸识别技术不仅为社会运行提供了更快速、安全、高效的判断以及辨认方法,它还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且也比较曲折。
近年来,各种原料成本逐渐下降、硬件优化、算法成熟等诸多因素促进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
然而,它的应用领域并不仅仅是安防领域。
现在,它开始渗透到零售、教育、交通领域等。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机械红外线阶段初期的人脸识别技术还处于机械红外线阶段,因此精度不高。
当时,图像处理算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设备的成本十分昂贵。
毕竟当时已经进入21世纪,相较于它过去的阶段,已经微不足道了。
2. 二次元时代随着图像算法处理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获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也让现代的人脸识别技术得以进入二次元时代。
它可以大大提高精度,减少对设备的技术性要求。
3. 三次元时代三维成像的技术突破让人脸识别技术迈向了三次元时代。
三维成像技术弥补了二次元时代所存在的不足,并在物体珍藏和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独特性。
4. 云计算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人脸识别技术也逐渐进入了云计算时代。
在云计算时代,一切活动都在云端完成,并在云端进行数据存储以及处理。
这让识别系统更加友好,也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现今社会。
二、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拓宽。
不同的需求和场景都对该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需求。
以下是人脸识别技术未来应用的一些领域:1. 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
借助其高精度和对比度,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用于证明公民的身份和查找犯罪嫌疑人等方案。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室等场景。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和验证个体身份的技术,它已成为了现代化社会不可或
缺的工具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从最初的图像处理技术,逐渐
演变为适合于各种场景应用的成熟技术。
1.保安领域的应用
最初的时候,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于保安领域,解决安保检查等工作中的人力成本和
效率问题。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安保人员可以实现对来访者身份的快速识别和访客管理,
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性。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大,人脸识别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金融领域。
银行、证券等金
融机构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客户进行身份验证,加强了账户的安全性。
3.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
在公共交通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站、地铁等交通枢纽,实现了人流量
的自动计数、安全检查和车站管理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
随着商业领域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应用于商业领域。
如商场、超市等场所通过
人脸识别技术,对顾客进行行为分析和偏好分析,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用于商品安检和防盗等方面的措施。
在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患者身份确认、病历管理等方面。
通过人脸识别
技术,医生可以快速识别患者身份,提高就诊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帮助医院实现
电子病历的管理。
总的来说,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空间。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将越来越成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脸识别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来识别和验证人脸特征的技术。
它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以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1. 1970s-1980s年代:人脸识别技术起步阶段人脸识别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但当时由于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算法限制,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较低。
此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等基础工作。
2. 1990s年代:研究重点由二维转向三维20世纪90年代,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关注三维面部数据的采集和识别。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些基于模型匹配和投影算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如获取三维数据的成本高昂和传感器的限制。
3. 2000年代: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突破进入21世纪,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精确和高效的特征提取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二值模式(LBP)等,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等分类算法,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同时,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摄像头技术的进步也为人脸识别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4. 2010年代:深度学习的崛起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深度学习方法,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检测、人脸对齐和人脸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大规模数据集的建立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 当前及未来:多模态和真实场景下的应用目前,多模态人脸识别(如结合语音和人脸)和在真实场景下(如低光、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成为研究的热点。
此外,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法律、隐私和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需要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相关政策和规范的制定。
综上所述,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深度学习时代的发展过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脸识别技术有望在安全监控、金融服务、智能门禁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脸识别的历史与发展
人脸识别的历史与发展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独具潜力和重要性的领域。
它正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安全领域、金融领域、社交媒体等。
本文将探讨人脸识别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并着重讨论其对个人隐私、社会安全和伦理道德带来的挑战。
人脸识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早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依靠计算机对人脸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匹配。
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图像采集设备的限制,这些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并不高。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才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征提取、匹配算法的不断改进,使得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率显著提高。
发展到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规模人脸图像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
加之硬件设备的不断进步,如高像素相机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它在安全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如门禁系统、边境安全检查和监控监测等。
此外,在社交媒体和移动支付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及到隐私和道德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引发了诸多担忧。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个人隐私的泄露。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意味着个人的脸部信息会被捕捉、存储和分析。
如果这些数据落入了不法分子的手中,那么个人的隐私将会受到严重侵犯。
另一个问题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和滥用。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在公共场所大规模采集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一方面,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社会的安全性,如协助警方追捕犯罪嫌疑人。
然而,如果这种技术被滥用,就有可能对人权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的自由和隐私权可能会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滥用。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引发了一些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机构或公司中,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员工的考勤和工作监督。
这种实践可能会引发员工的抵触,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
人脸识别发展历史人脸识别技术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进步。
早在196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的限制,这项技术受到了许多限制。
直到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脸识别技术才开始真正迈向商业化应用。
在1988年,依靠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第一篇人脸识别的基础论文被发表。
自那时以来,人脸识别技术一直在迅速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视觉的提高,许多公司开始将人脸识别技术投入实际应用。
在许多公共场合,例如机场、银行和办公室等,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智能。
现在,一些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人脸,甚至可以从图像中获取人的情感信息、性别、年龄和身份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DeepFace技术,这是由Facebook开发的一项高级人脸识别技术。
其独特的算法可以通过比对一组图像而不仅仅是两个图像来识别人脸。
DeepFace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人物,准确率高达97%以上。
不过,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质疑。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监视和跟踪人们的日常活动,如果被用于不正当用途,会侵犯人们的隐私和自由。
因此,人们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需要保持警惕,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不得滥用、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其算法,确保其准确率和可信度。
总之,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
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我们相信它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系统上的实际应用发展与沿革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系统上的实际应用发展与沿革前言: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科技巨头也开始纷纷布局,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泛人脸识别领域。
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和发展,泛人脸识别技术逐步在公共安全、交通(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零售等行业开花结果。
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人脸识别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推动了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安防领域人脸识别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人脸识别技术的历史沿革和技术特点本文将2019年人脸识别的发展做些分析回顾、2019年人脸识别市场发展盘点国内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目前国内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发展成熟,正在各个领域加强推广。
经过20年的技术发展和沉淀,目前人脸识别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有面向公安的场景,如人脸布控、人脸搜索,也有面向交通的场景,如机场、车站的人证核验,还有面向个人的场景,如人脸支付、人脸门禁等。
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庞大、落地场景众多,并且在很多场景中,人脸识别应用都会成为一个标配,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几个头部玩家。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脸识别从技术向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转型从市场发展规模来看,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13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仅仅达到8.61亿元,并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2014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突破了10亿元。
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增长至21.9亿元,2018年我国多座火车站在乘客身份识别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市场规模明显提高,约为27.6亿元,较2017年增长26%,处在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会超过30亿元。
据预测,2020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40亿元。
对于安防而言,人脸识别最主要的应用在于核实人员真实身份、对重点人员进行布控预警、实现基于人脸满足公安业务需求的技战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案例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愈加成熟,人脸识别技术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脸识别技术是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的人脸图像自动识别技术。
它应用广泛,从安保、金融、医疗到生活娱乐等领域都有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案例。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
但当时的技术受限于计算机处理速度慢,数据量小等因素,无法实现准确的人脸识别。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摄像头、计算机性能、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改进,人脸识别技术才迎来了大发展。
在21世纪初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熟到可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其中,基于2D图像的传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警务、金融、教育等领域。
而近年来,基于3D面部识别的技术已经开始发展,并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案例1.公安领域在公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刑侦案件排查等方面。
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平台可以很好地根据用户的面部特征,快速呈现相关的短视频,这需要人脸识别技术的支持。
在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有助于公安人员迅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辨认犯罪嫌疑人并加以抓捕,提高了破案效率。
2.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ATM机、移动支付等方面,提高用户支付的安全性。
同样,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较高的精度通过检测用户脸部的重要性特征来防止账号被盗用。
3.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医生可以在临床中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同时,该技术可以用于医院内患者的身份识别和在医疗设备启动时的身份核验,提高医院管理运营的效率。
4.生活娱乐领域在生活娱乐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多是智能家居、人脸支付、虚拟游戏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人脸识别可以根据个人的面部特征,配置家庭的创意和娱乐环境,提高居住体验。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展望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展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最早的简单人脸检测到如今的人脸识别、人脸比对等高级功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人脸识别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识别人脸。
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限制,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进展缓慢。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改进,人脸识别技术才开始取得一些突破。
2001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了“人脸识别边境控制系统”,这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该系统通过识别人脸来辅助边境巡逻人员判断是否为非法入境者。
这一应用的成功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商业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支付系统和智能门禁系统。
通过识别用户的人脸,可以实现刷脸支付和无感知进出门禁。
在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学生考勤和安全监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在光线不好、角度变化较大或者面部表情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识别的准确率会受到影响。
其次,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一些人担心个人的面部信息被滥用或者泄露,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人脸识别技术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结合虹膜识别技术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合情感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情感分析和情感识别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安防席卷2017安博会细数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历史2017年10月29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中文简称“安博会”,英文简称“CPSE”)在深圳拉开序幕。
在1号国际馆内,笔者看到国内“安防巨头”海康、大华、宇视占据大片展台面积,霍尼韦尔、索尼等“外来和尚”也不甘示弱,除此之外,云从、旷视等新兴AI公司也纷纷亮相安博会,不过博世等往届常客却不见了踪影。
随着“中国智造”的崛起,安防外资企业迎来了漫长的寒冬;在激烈的是市场竞争形势下,相关外企风光不再。
而在这些话题之外,笔者真正想讨论的是AI+安防中的市场发展。
视频结构化分析很早之前就在行业内被提出来,但受限于技术水平,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一次AI技术浪潮的到来让这些需求都成为现实。
俗话说,赢家通吃,那么新兴AI公司在安防行业是否有机会在巨头们的夹缝中存活呢?AI+安防大发展寒门再难出贵子?十年前,进入安防行业不愁卖监控。
十年后,安防人有点愁,监控怎么卖?近年来,安防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安防巨头凭借技术研发、资本以及销售渠道的优势抢占市场。
与此相反的是,中小型企业却觉得安防越来越难做了,与巨头的差距也正在拉大,寒门还能培养出巨头吗?笔者认为,在安防行业,寒门或许难出状元,但是贵子却并不难出。
近几年,安防新贵也并不少,风头也是一时无两。
如在人脸识别领域,云从科技这样的安防“新贵”不仅获得了数亿元资金融资,还让动态人脸识别入选了公安部部级课题,并且制定国家标准,承建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平台”。
仅人脸识别领域,就能培养出三只独角兽,安防应用潜力巨大可想而知。
排名第一的海康市值2000亿,第二名大华500亿。
在这里不妨再提一次安防市场有多大,2016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5400亿元,根据机构预测,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还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
三年时间,2600亿元市场空间,安防完全有能力孕育更多独角兽。
“安防寒门”如何培养“贵子”?1.避免在巨头的主航线竞争,寻找自己的蓝海中小型安防企业想要“小米加步枪”干掉“飞机大炮”,并非易事。
因此,中小型企业与其在红海中与巨头血拼,还不如寻找无人蓝海航行。
笔者建议,中小型安防企业先找准自身定位,在细分领域发挥长处,从而成为拥有高品质、差异化产品的专业品牌。
2.用户至上,优质服务折服人心巨头很难为每位客户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而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以与客户进行一对一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安企可以了解每位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安防产品和服务,以此来留住老客户。
笔者建议,中小型安防企业重视安防运维服务。
因为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暴增的监控设备以及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安防设备,需要有专业化、市场化的运维人员进行维护和检修。
对大型安防企业来说,运维服务是“鸡肋”,巨大投入并不能带来丰厚回报。
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则是机遇,既避免与巨头竞争,还能带来稳定的业务来源。
3.背靠大树好乘凉,与巨头联合在安防工程中,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往往处于弱势,很难中标大项目。
这时,中小型安防企业不妨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来弥补自身短板。
安防“新贵”在前期,也多通过与传统巨头合作的方式实现市场布局,比如云从科技与公安部、四大银行建立联合实验室,占据银行市场“大半壁江山”,赢得多省市安防大项目。
在安防行业,强者恒强局面并不意味着“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
中小型安防企业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更容易察觉到市场变化并做出改变。
目前,细分市场繁荣、消费市场潜力惊人,中小型安防企业要抓紧机会实现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向成本、人力要红利,转变为向智能技术、向服务维护要红利。
引领AI+安防发展细数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史在技术方面,尽管AI+安防有着大数据、车辆识别、行人识别等各种识别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人脸识别技术。
因为人脸是信息量最多的数据入口,它不仅能够让计算机知道“你是谁”,还能通过人脸数据与其实数据连接,形成用户画像,增强信息量。
人脸识别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
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 年和1910 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的人脸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
但当时还不可能涉及到人脸的自动识别问题。
最早的AFR(自动人脸识别)的研究论文见于1965 年陈(Chan)和布莱索(Bledsoe)在Panoramic Research Inc.发表的技术报告,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
近年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涌现出了诸多技术方法。
尤其是1990 年以来,人脸识别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几乎所有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和主要IT产业公司都有研究组在从事相关研究。
人脸识别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着的热门问题,大量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有泛滥成“灾”之嫌。
为了更好地对人脸识别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介绍,本文将AFR 的研究历史按照研究内容、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大体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如表1 所示。
该表格概括了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简史及其每个历史阶段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及其技术特点。
下面对三个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作简单介绍。
第一阶段(1964 年~1990年)这一阶段人脸识别通常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特征(Geometric feature based)的方法。
这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于剪影(Profile)的研究上,人们对面部剪影曲线的结构特征提取与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人工神经网络也一度曾经被研究人员用于人脸识别问题中。
较早从事AFR 研究的研究人员除了布莱索(Bledsoe)外还有戈登斯泰因(Goldstein)、哈蒙(Harmon)以及金出武雄(Kanade Takeo)等。
金出武雄于1973 年在京都大学完成了第一篇AFR 方面的博士论文,直到现在,作为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院的一名教授,仍然是人脸识别领域的活跃人物之一。
他所在的研究组也是人脸识别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非常重要的成果不是很多,也基本没有获得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1991 年~1997年)这一阶段尽管时间相对短暂,但却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高潮期,可谓硕果累累:不但诞生了若干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美国军方还组织了著名的FERET 人脸识别算法测试,并出现了若干商业化运作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如最为著名的Visionics(现为Identix)的FaceIt 系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特克(Turk)和潘特(Pentland)提出的“特征脸”方法无疑是这一时期内最负盛名的人脸识别方法。
其后的很多人脸识别技术都或多或少与特征脸有关系,现在特征脸已经与归一化的协相关量(Normalized Correlation)方法一道成为人脸识别的性能测试基准算法。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布鲁内里(Brunelli)和波基奥(Poggio)于1992 年左右做的一个对比实验,他们对比了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与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的识别性能,并给出了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模板匹配的方法优于基于特征的方法。
这一导向性的结论与特征脸共同作用,基本中止了纯粹的基于结构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于表观(Appearance- based)的线性子空间建模和基于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
贝尔胡米尔(Belhumeur)等提出的Fisherface 人脸识别方法是这一时期的另一重要成果。
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亦即特征脸)对图像表观特征进行降维。
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的方法变换降维后的主成分以期获得“尽量大的类间散度和尽量小的类内散度”。
该方法目前仍然是主流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变种,比如零空间法、子空间判别模型、增强判别模型、直接的LDA 判别方法以及近期的一些基于核学习的改进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哈丹(Moghaddam)则在特征脸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子空间进行贝叶斯概率估计的人脸识别方法。
该方法通过“作差法”,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计算问题转换为一个两类(类内差和类间差)分类问题,类内差和类间差数据都要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技术进行降维,计算两个类别的类条件概率密度,最后通过贝叶斯决策(最大似然或者最大后验概率)的方法来进行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弹性图匹配技术(Elastic Graph Matching,EGM) 也是在这一阶段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属性图来描述人脸:属性图的顶点代表面部关键特征点,其属性为相应特征点处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局部特征—— Gabor变换12特征,称为Jet;边的属性则为不同特征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对任意输入人脸图像,弹性图匹配通过一种优化搜索策略来定位预先定义的若干面部关键特征点,同时提取它们的Jet特征,得到输入图像的属性图。
最后通过计算其与已知人脸属性图的相似度来完成识别过程。
该方法的优点是既保留了面部的全局结构特征,也对人脸的关键局部特征进行了建模。
近来还出现了一些对该方法的扩展。
局部特征分析技术是由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艾提克(Atick)等人提出的。
LFA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统计的低维对象描述方法,与只能提取全局特征而且不能保留局部拓扑结构的PCA 相比,LFA 在全局PCA 描述的基础上提取的特征是局部的,并能够同时保留全局拓扑信息,从而具有更佳的描述和判别能力。
LFA技术已商业化为著名的FaceIt 系统,因此后期没有发表新的学术进展。
由美国国防部反毒品技术发展计划办公室资助的FERET 项目无疑是该阶段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
FERET 项目的目标是要开发能够为安全、情报和执法部门使用的AFR 技术。
该项目包括三部分内容:资助若干项人脸识别研究、创建FERET 人脸图像数据库、组织FERET人脸识别性能评测。
该项目分别于1994 年,1995年和1996 年组织了3 次人脸识别评测,几种最知名的人脸识别算法都参加了测试,极大地促进了这些算法的改进和实用化。
该测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给出了人脸识别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光照、姿态等非理想采集条件下的人脸识别问题逐渐成为热点的研究方向。
柔性模型(Flexible Models)——包括主动形状模型(ASM)和主动表观模型(AAM)是这一时期内在人脸建模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