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专题__摩擦力教学文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探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应用摩擦力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示范实验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书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思考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是如何产生的。
二、理论讲解
1. 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 = μ × N,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3. 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会使物体在运动中减速、改变方向等。
三、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摩擦系数和受力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讨论与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总结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3.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包括木块、平滑表面、粗糙表面等。
3. PPT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实验现象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实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概念
1.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入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摩擦力的计算
1. 讲解计算摩擦力的公式和方法。
2. 示范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总结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物体间接触面积等关系。
五、应用摩擦力解决问题
1. 给出摩擦力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
1. 布置摩擦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023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
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技能重难点】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最大值——最大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
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
高三物理学科优秀教案-摩擦力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3. 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差异。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差异。
教学准备:笔记、物体纸屑、滑轨、轮子、各种材质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装满纸屑的物品,并说明在没有应用力的情况下,纸屑是如何保持静止的。
然后向同学们询问,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使得纸屑能够保持不动。
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并给出简单的定义。
Step 2:摩擦力的作用(10分钟)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物体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为什么?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地面上走路时穿鞋?为什么冬天路上还撒盐?最后给出答案,指出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能够相对固定地保持相互接触,以及使我们能够行走、运动等。
Step 3:计算摩擦力的方法(20分钟)教师向同学们讲解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首先,给出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 = μn,其中Ff为摩擦力的大小,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即垂直于接触面的力)的大小。
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分析摩擦系数μ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最后,让同学们在实验中测量物体在不同材质下的摩擦力,并计算出摩擦系数μ的大小。
Step 4: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差异(15分钟)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差异。
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同。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指出这是由于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Step 5:小结与拓展(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对摩擦力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差异进行小结。
鼓励同学们拓展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实际情况,分析其中体现了摩擦力的作用,并写一篇作文。
高中摩擦力物理教案
高中摩擦力物理教案
课题:摩擦力
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问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讲解概念:摩擦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接触力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实验演示(15分钟)
1. 实验一:利用倾斜面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滑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存在。
2. 实验二: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三、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乘以物体的接触力。
2. 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设计几道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观察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六、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摩擦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定义及作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间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改变物体表面状况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2. 实验二:改变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
3. 实验三:改变压力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2.2 摩擦力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学案
专题2.2 摩擦力1.会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
(2)接触处有弹力。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大小及方向(1)大小:F=μF N公式中μ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
(2)接触处有弹力。
(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2.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3.大小和方向(1)大小:0<F≤F m(2)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高频考点一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例1] (多项选择)如图3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3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BD[变式训练] (2014·某某卷)如图4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4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A正确;N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C、D错误。
答案 A高频考点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公式法:F=μF N,其中F N是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μ为动摩擦因数,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摩擦力教案高中
摩擦力教案高中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行走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轮胎与道路的摩擦等,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摩擦力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知识点讲解摩擦力的定义明确指出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分类详细讲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的不同应用场景。
例如,静摩擦力存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而滑动摩擦力则出现在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的计算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包括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mu N),其中\(F\)是滑动摩擦力,\(N)是正压力,而\(mu\)是摩擦系数。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摩擦力。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直观展示摩擦力的作用。
例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木板、橡胶、砂纸)作为接触面,观察并记录小车在这些表面上滑动的距离,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课堂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提问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如:“雨天为什么要减速行驶?”“滑雪板为什么能让人滑得更远?”等。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和思考题进一步巩固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计算在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或者分析摩擦力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优秀3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优秀3篇)高一物理摩擦力课件篇一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教法建议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因数越小.实际上,当两物体表面很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交错齿合,会使动摩擦因数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洁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动摩擦因数更大,表面越光洁,动摩擦因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物体表面是光滑的”这是忽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一种提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与上面叙述毫无关系.N为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变化随着外力的变化关系如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高中物理高三必修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高三必修摩擦力教案一、课程背景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高考中必修的内容之一。
在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分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等等。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摩擦力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大学物理课程甚至是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分类;2.学生能够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摩擦力应用,并了解摩擦力在现代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什么是摩擦力?讲解:从直观上讲,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力。
摩擦力是相对的,只有在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其中静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而不动时产生的阻力,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方法:用清晰的图像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比如在家中拖地时所用的拖把过程中,地面和拖把的相互摩擦产生的阻力。
2.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讲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物体间的接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同时,摩擦力与物体的相互压力成正比。
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搭建实验装置,观察现象并用定量的方法来订正摩擦力计算公式。
3. 常见的摩擦力应用讲解:摩擦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比如自行车刹车、电梯制动、磁盘硬盘航路等。
对于学生来说,摩擦力的应用也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展示。
方法:通过生活实例来讲解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自行车刹车制动的原理、磁压力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将进行课后测验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估,课后测验将会涉及本次教学的知识点综合面试,包括但不限于:1.什么是摩擦力;2.摩擦力的分类;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4.常见的摩擦力应用。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6篇教案的内容应该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组织教学的结构和逻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共17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共17篇〕篇1: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3 摩擦力整体设计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断定有个明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表达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提醒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展实验探究.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发动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假设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推进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表达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化研究摩擦力.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程度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间隔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p 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消费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程度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3-3-2: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挪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刚实验的根底上继续用力,当拉力到达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场挪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刚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场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p 实验数据.参考设计: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消费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课件展示〕图片例如:图3-3-3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答案: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程度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假如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那么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 mg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展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进展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方法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展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进展分组实验探究)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p 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展分析^p ,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p 处理才能〕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才能〕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示: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钢—钢 0.25 钢—冰 0.02木—木 0.30 木头—冰 0.03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皮革—铸铁 0.28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展滑雪比赛.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假如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 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μN=μMg=0.02×180×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程度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程度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假设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假设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增加物体外表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外表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减小外表粗糙程度:加光滑油.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号及单位产生原因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用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大小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f=μN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光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布置作业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2.教材第60页“做一做”.板书设计3 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1〕变力:0<F静≤Fmax〔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1〕大小:F=μFN〔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活动与探究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挪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挪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断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确实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p 等方法来打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断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考虑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根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形式进展.篇2: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种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 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应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及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公式。
2. 难点:摩擦力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和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种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和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种类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和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呈现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图片和案例分析。
2. 实物模型:展示不同摩擦力现象的实物模型,如滑块与斜面、轮轴等。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摩擦力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公式。
2. 第3-4课时: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和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第5-6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公式。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摩擦力的作用3.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4. 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动手实践:制作简易摩擦力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作用及计算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视频资料2. 摩擦力计制作材料3. 实验器材:木板、毛巾、滑轮等4.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教案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摩擦力?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作用。
2. 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讲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自行车轮胎等。
四、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简易摩擦力计。
2.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展示制作成果,让学生描述摩擦力计的工作原理。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作用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了简易摩擦力计。
希望大家能够课后深入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摩擦力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了解摩擦力的分类,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特点。
(3)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特点。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汽车刹车、行走、爬楼梯等。
2. 提问:这些现象中,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摩擦力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讲授1.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2)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接触面粗糙。
2. 摩擦力的分类:(1)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 摩擦力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 f = \mu F_N \),其中,\( f \) 为滑动摩擦力,\( \mu \) 为动摩擦因数,\( F_N \) 为物体所受的法向压力。
(2)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
()2. 选择题:下列哪种情况下,摩擦力最大?()(A)物体在水平面上静止时(B)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C)物体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D)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
高中摩擦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木块、滑轮、弹簧测力计、桌椅等。
2. 教学课件: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
3. 案例材料:有关摩擦力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结合课件,讲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识。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如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5.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摩擦力应用拓展的掌握情况。
3. 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加强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
3. 对于实验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操作技能。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对于物理摩擦力,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需要编写教案开始教学。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一、课标要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2.经历视察物理现象的进程,能简单描写所视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有初步的视察能力;能在视察物理现象的进程中发觉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进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2)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运算摩擦力。
2.进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进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2)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情势,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视察与摸索,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进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进程1.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2.新课(1)静摩擦力摸索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毛病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形木块遭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b)(c)木块遭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遭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遭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安稳的相干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 摩擦力问题专题何涛 2015.9.122[重点难点提示]摩擦力问题既是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重点,又是力学计算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弄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掌握相关的计算规律,抓住它的特点,并正确分析、判断它的作用效果,对于解决好跟摩擦力相关的各种力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时,由于摩擦力存在条件的“复杂性”,摩擦力方向的“隐蔽性”及摩擦力大小的“不确定性”,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往往容易出错.摩擦力的大小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必须接触;②接触处有形变产生;③接触面是粗糙的;④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μ为滑动摩擦系数,N 为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系数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无关。
在滑动摩擦系数μ未知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也可以由动力学方程求解。
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静摩擦力外,与正压力不成正比关系,不能用某个简单公式来计算,只能通过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在一般计算中,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采用同一公式,即 f m =μN ,并且不区别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
而实际上前者要稍大于后者。
3.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
滑动摩擦力的功要改变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而静摩擦力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摩擦力做功特点:静摩擦力做功: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为0。
(故静摩擦力不损失系统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做: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代数和不为0,且为f s -∆,s ∆为相对位移。
类型一 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A.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分析与解答::物体P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绳上拉力恒等于物体P 的重力,不会发生变化,所以D 选项正确.未加F 时,物体Q 处于静止状态,Q 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不确定,设斜面倾角为α,则有T pF m g=,sinT f QF F m gθ+=,即sinf Q pF m g m gθ=-,当sinQ pm g m gθ>时,fF方向沿斜面向上,再加水平向左的的推力F,fF可能变小,fF可能反向变大;当sinQ pm g m gθ=时,fF=0,再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sinQ pm g m gθ=变大,当sinQ pm g m gθ<时,fF方向沿斜面向下,再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fF变大.综合得物体Q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变小,可能变大,A、B选项均错误.答案为D变式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0; B. μ1mgcosθ;C.μ2mgcosθ;D. (μ1+μ2)mgcosθ;分析与解答::当物体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sinθ-μ2gcosθ.因为P和Q相对静止,所以P和Q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能用公式f Nμ=求解。
对物体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所以求得:f=μ2mgcosθ.答案为C。
变式2 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置一个铁块,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放置铁块的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地向上抬起,木板另一端相对水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如图所示.铁块受到摩擦力f木板倾角α变化的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分析与解答:本题应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1. 当0 ≤α<arctanμ(μ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铁块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铁块受静摩擦力作用其大小与重力沿木板面(斜面)方向分力大小相等,即f= mg sinα,α=0时,f = 0;f随α增大按正弦规律增大.2.当α= arctanμ时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由题设条件可知其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3. 当arctanμ<α≤900时,铁块相对木板向下滑动,铁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摩擦定律可知f = μF N =μmg cosα,f随α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答案为C变式3 a、b、c三个物体,均重30N,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
各个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均为0.2。
现用两个水平力F1=10N,F2=15N,分别作用于b和c上,方向相反。
则地面对物体c,c对b,b对a的摩擦力是:A. 15N,5N,5NB. 15N,10N,ONPQθA B C DC. 5N ,10N ,OND. 5N ,10N ,10N分析与解答:判断三个相关联的物体间的摩擦力是否存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是一个难点,能否化难而易,取决于正确选择对象的突破口。
以b 与c 的接触面作为切人点,a 、b 作为一个整体,重为60N ,则物体c 所受a 、b 对它的正压力为N =60N ,如物体b 、 c 有相对滑动,则滑动摩擦力人f 1=μN = 0.2×60N =l2N 此值大于F 1=10N ,所以在F 1的作用下,物体b 不可能在物体c 的表面上滑动。
那么在力F 2的作用下,物体c 有没有可能在地面上产生滑动呢?用同样的办法可以估计出物体c 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 2=0.2×90N =18N ,大于F 2,所以物体c 不可能沿地面滑动,三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所以,物体b 与物体a 间静摩擦力为零。
物体c 对物体b 的滑动摩擦力为f b =F 1=10N ,方向向左。
地面对物体c 的静摩擦力为f c = F 2-f b =5N ,方向向右。
答案为C变式4 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 和B ,物体A 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已知A 物体质量为m ,A 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与斜面间弹力的μ倍(μ< tan θ),滑轮摩擦不计,物体A 要静止在斜面上,物体B 质量的取值范围为多少?在A 静止的前提下,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情况又如何?分析与解答:先以B 为研究对象,若A 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 有:T = m B g 再以A 为研究对象,若A 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 有:T 1 = f m + mg sin θ T 1 = T 而f m =μNN = mg cos θ得:m B = m (sin θ+μcos θ)同理,若A 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有:T 2 = f m + mg sin t ∆ T 2 = T得:m B = m (sin –μcos θ) m (sin –θcos θ)≤m B ≤m (sin θ+μcos θ)在A 静止的前提下,A 和滑轮支架对斜面体的总作用力竖直向下,A 、B 和斜面C 整体对地面只有向下的压力,地面与C 间无摩擦力.变式5 如图所示,物体P 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
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P ,直到把P 拉动。
在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 的弹力N 的大小和地面对P 的摩擦力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N 始终增大,f 始终减小B .N 先不变后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C .N 保持不变,f 始终减小D .N 保持不变,f 先减小后增大分析与解答:拉动之前弹簧伸长量始终没变,因此弹力大小不变;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开始方向向右,当水平力F 增大时,摩擦力先减小,减小到零后,F 再增大,P 就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了,因此摩擦力向左,且逐渐增大到最大值。
答案为D【方法概述】静摩擦力的分析要注意三性:(1)隐蔽性:静摩擦力方向虽然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但相对运动趋势往往不容易确定,一般要用假设法去推理分析.(2)被动性:静摩擦力大小没有确定的计算公式,是因为其大小往往需要由其它外力和运动状态一起来决定,或其它外力跟静摩擦力的合力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需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确定.(3)可变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确定.只要其大PF小在0m f f <≤范围内,当其它外力变化,或运动状态有所变化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会作相应的变化.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为了测定小木板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质量不计),弹簧测力计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测得斜面倾角为θ,由测得的数据可求出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分析与解答: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对小球有 F 1=mgsinθ木板沿斜面下滑时,对小球有 mgsinθ-F 2=ma木板与小球一起下滑有共同的加速度,对整体有(M +m )gsinθ-F f =(M +m )aF f =μ(M +m )gcosθ得:θμtan 12F F = 变式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素为μ。
由于受到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光滑导槽A 、B 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
现使钢板以速度V 1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物体(方向沿导槽方向)使物体以速度V 2沿导槽匀速运动,求拉力F 大小。
分析与解答::物体相对钢板具有向左的速度分量V 1和侧向的速度分量V 2,故相对钢板的合速度V 的方向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反。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fcosθ=μmg 22212V V V +从上式可以看出:钢板的速度V 1越大,拉力F 越小。
【方法概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所谓相对运动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该参照物运动的方向。
当研究对象参与几种运动时,相对运动方向应是相对接触物体的合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