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高中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版
散文型及答技巧型一:“ 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解方法:考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作用的句子。
解要先从句的表含意理解,再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范答」 1. 明句子出。
2. 找出比句中的本体和体。
3. 去掉体成分,概括平准确的言即可。
抓关 +分解句子 +整合答案〔合主旨〕型二:人称提方式:使用种人称写的好是什么?或:什么要改人称?——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写的好是什么A.第一人称:切、自然、真,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 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 ) ,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 ( 有亲和力 ) ,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表达,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气氛,衬托情感;③ 置念,下文作。
(2)文中:承上启下;下文;上文;呼前文、照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感情;深化主;②收全文〔全文〕、照开,构;画点睛;言有尽而意无。
型四:手法。
型表述方式通常: 1. 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技巧、表达技巧等〕? 2. 作者是如何写“⋯⋯〞? 3. “⋯⋯〞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妙〕? 4. 析段文字〔句〕的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 析段文字〔句〕。
答模式:手法 +分析 +效果〔注意叠:〕+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表达:明、、描写、抒情( 分直接抒情和接抒情 ) 。
(1〕表达方式叙:按照或空序清楚地行记叙。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一、作用题(一)标题的作用1.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2.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3.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高考散文阅读“作用题”解题要点梳理
高考散文阅读“作用题”解题要点梳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
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
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经典!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经典)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作用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命题方向: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常考重点: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是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经典例题:【例1】2000年高考《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1.《长城》第22题答为: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答为: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基本知识点: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修辞方法类命题方向: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常考重点: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排比与反复。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意境描绘等。
下面给出几个答题技巧:
1. 抓住主题: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文章表达的主题。
通
常主题会在开头或结尾进行明确的表述,也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等来推断
主题。
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概括文章中的关键句,阐述文章的主题,并配以相关的论证
材料。
2. 分析写作手法: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夸张、倒装、排比等。
通过分析写作
手法,可以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列举文章中的几个写作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如何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等。
3. 揭示情感表达:散文往往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情感的表达构建起文章的情感世界。
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效果。
答题时,可以引用文章中的描述细节或对话,解释其中的情感变化,并阐述其对整篇
文章的作用。
4. 解读意境描绘:散文常通过意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和思考。
要仔细品味文
章中的意境描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选择一段意境描写进行分析,在解读其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描写手法和意境效果。
总之,在回答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时,要紧扣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
和意境描绘等要素,通过分析和解读,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和深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散文是高考语文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应对散文题目。
1.借喻: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文章更富有形象感。
例如: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2.排比:通过重复并列的结构,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复杂性或对比关系。
例如:“岁
月荏苒,白发苍苍,心境却无尽愉悦。
”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描述事物,以突出其特点和效果。
例如:“我在大街上遇见
了一位身高2米的巨人。
”
4.叙事性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
“夕阳西下,一片金黄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宁静而美好的风景。
”
5.议论性描写:通过对事物进行评价和观点的陈述,使文章更富有主观性和观点性。
例如:“这个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忽略了更多的细节,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发
现生活中的美好。
”
6.感慨性描写:通过对人生、时光流转等抒发感慨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情感共鸣。
例如:“岁月如梭,年少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回,但是回忆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散文表达方式,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
重点是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文章更生动、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高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作用类解题指导
高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作用类解题1、分类解析一: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要点与思路: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主体内容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题思路: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答题思路: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2、分类解析二: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中作用总结:▪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代背景)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要点与思路:▪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
第一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3、分类解析三:要求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景物描写:▪(1)交代背景(自然、社会);(2)渲染气氛;▪(3)定下感情基调;▪(4)推动情节;▪(5)借景抒情;▪(6)表现主题;▪(7)避免文章单调。
(完整版)散文作用题一般的答题角度和模式
散文考点——作用题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并络活运用作用题一般答题角度和模式学习内容:①内容主题类: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内容答题格式: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感情,②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1)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②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
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③奠定基调。
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
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烘托、陪衬。
这种方法叫做铺垫。
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也有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3)①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另外,注意:(1)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2)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结构答题格式a.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教学园地05-26 1657: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阅读材料,源于现代文写作技法的丰富多样,在命制试题时,命题人特别偏爱“表达作用”类试题。
概括而言,这类题型有这样一些命制特点:1.考查最频繁:凡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命题都有这一类型考题。
2.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技法,我们应首先明确与“表达作用”类试题密切相关的“表达”技法及作用。
1.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考纲规定,修辞考查的对象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八种。
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
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散文阅读“作用类”题目解答技巧
散文阅读“作用类”题目解答技巧如果问你“……对主题,主旨,中心有何作用,要用突出,点明,揭示,深化,暗示等词语来回答。
”常用术语: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内容,等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现实性等等; 构成贯穿的情感……线索。
象征手法对文意表达起到什么作用?答: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深沉、形象、具体、感人至深。
多次写……扣住※※※来行文。
叠字运用的作用:音乐性、形象性、情感性。
如果问※※※对表达全文有何作用,应该用:构成贯穿全文的感情等等线索;是全文的中心,主旨句等来回答。
xx>句话对表达xx>中心或段意有什么作用?答:补充,点明,出现两种事物要想对比,衬托(反衬。
第二人称作用自由、灵活、真切、亲切。
营造了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情境和氛围便于抒发内心情感。
第三人称作用使评述更为中肯、公允、客观。
引用诗句想:深化主题(结尾;引出XXX非结尾,或者是为了说明某一观点。
揭示※※※ 的深层含义一般为“我想,我认为,我觉得等等。
”与后文形成反差,对照祥林嫂以前话不多,后来特别能说一段话或一句话在表达上的作用应该如何回答以及必要用语。
表达: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等。
答题分三步第一,答表达手法,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对比(两种事物同时出现等等。
第二,答这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意思,内容。
例如:托尔斯泰的森林,答内容:托尔斯泰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森林中度过;他的创作也是在森林中完成;他死后葬在森林里。
第三,答好处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术语:形象准确生动(比喻句,描写,俗语等等);真实可信;通俗易懂;突出强调(对比,衬托,反复);含蓄委婉,发人深思,意在言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举例子,为中心,段意服务;亲切可见可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视为可见可感。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加进去的东西显的可有可无。
比喻的作用:a化平淡为生动;b,化深奥为浅显;c,化抽象为具体;d,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高考的文学类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长城》第22题答为: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修辞方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三、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如下表:(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表:(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五、表现手法类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例子1】1998年高考题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子2】王蒙的《湖》第四段:
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
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下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第四段中,作者连用了5个“为了”,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例子3】20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子4】2006年江西卷第17小题: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加以赏析。
【例子5】2006年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1998年第29题答案可以整理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王蒙的《湖》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湖泊对人类的作用和作者对湖的深情。
20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答为: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
的失败。
2006年江西卷第17小题答为: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2006年天津卷第19题: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例子1】2006年湖北卷第19小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例子2】2006年重庆卷第18小题问: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006年湖北卷第19小题答为:○1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2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耍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2006年重庆卷第18小题答为:(1)表现手法:①对比。
②反讽。
(2)好处:深化主题。
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表达方式是文章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而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从多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看,常见的需要考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可重点关注这八种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它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等等。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合在一起,可统称为文学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这是公认的,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