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周长的认识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及计算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测量、计算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示例、测量工具(如卷尺、量角器等)。

2. 学生准备:笔、纸、尺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封闭图形,例如一个矩形,并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讨论,确保学生能够描述出周长是图形边界上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是衡量图形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以矩形为例,将矩形画在黑板上,标出各边的长度,并计算出矩形的周长。

2. 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例如校园内的场地,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的概念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周长的值。

(三)实践与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封闭图形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条边的长度,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互相校对计算结果。

3. 学生将测量结果和计算方法进行展示,并向其他组说明自己的推理过程。

(四)拓展与应用(25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复杂的图形,例如圆形、五边形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践测量和计算,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公式。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应用周长概念的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五)总结与归纳(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掌握的计算公式,并记录在笔记里。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的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

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

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二)认识周长1.手指描边线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一画好吗?(学生活动。

认识周长的概念教案

认识周长的概念教案

认识周长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周长的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常见的周长。

(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简单的周长。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周长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计算周长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周长的概念解释。

2、计算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周长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周长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际物品引导学生回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2.讲解周长概念
教师通过定义和例子来解释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之和,通常用符号"C"表示。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一个圆的周长就是圆的边界线的长度。

3.计算周长
教师通过例题来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以正方形为例,其中一条边长为a,周长为C,则C=4a。

4.练习环节
教师设计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方式计算周长。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培养相互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总结: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未来学习数学和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周长并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周长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认识周长》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周长》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周长》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份以《认识周长》为主题的数学教案设计,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使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周长的定义,能够测量和计算简单的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周长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应用周长的概念,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硬币、纸片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缘,并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都有长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二)讲解新知1. 定义周长:教师解释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并通过画图示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概念。

2. 计算周长:介绍如何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周长。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利用尺子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和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周长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周长的定义、测量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周长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深化对周长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教案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分析封闭图形,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提高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数据分析观念: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量感和数据分析观念。
3.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让学生在探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直观几何方法,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窗户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课后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1.在理论介绍环节,采用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2.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增加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巧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周长的基本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图形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长方形桌子为例,讲解如何测量和计算其周长,以及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测量技巧的掌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

2. 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的概念的理解。

2. 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第二章: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计算周长的能力。

1. 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计算周长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计算周长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通过PPT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进行一些计算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周长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2. 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1. PPT。

2.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通过PPT讲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运用周长解决问题。

第四章: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

2. 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的理解。

2. 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周长的概念的理解的巩固。

2. 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的巩固。

教学准备:1. 练习题。

教学过程:1.让学生做一些关于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拓展知识。

教学重点:1. 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1.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直线段、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周长的知识。

2.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准确计算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图形模型等。

2.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级、知识储备、学习兴趣等;(2)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和教案;(3)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教师讲义、课件、图形模型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周长的定义和概念;(2)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中的周长计算。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课前准备的教具和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知识传授: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详细介绍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技巧和方法。

(3)案例演示:结合实际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周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练习实践: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手算和电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技巧1.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层次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逐渐掌握知识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操作、互动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细节管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做好课堂细节管理,例如:课堂秩序、语言表达、课堂互动等,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案设计第一章:周长的概念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栏、跑步等,引导学生感受周长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的定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周长的计算2.1 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

第三章:周长的应用3.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围栏的长度、测量跑步的距离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解释解题过程。

第四章:周长的变形4.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变形情况。

4.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的变形情况,如图形放大缩小、边长变化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周长的变形情况。

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变形情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五章:周长的综合应用5.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5.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的综合应用,如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等。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与周长相关的综合问题。

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解释解题过程。

第六章:周长的公式与性质6.1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周长的公式和性质。

6.2 教学内容:介绍周长的公式,如矩形的周长公式,以及周长的性质,如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教案课题: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2.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 能够运用周长计算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关键词:周长、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画出一个圆形或矩形,然后让学生感受一下手指在这个图形周围所画的线称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周长的概念。

2. 计算周长:(1)矩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画一个矩形,并标出长和宽。

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2×长+2×宽。

让学生计算自己画的矩形的周长。

然后让他们交换作业,将自己的矩形交给同桌计算周长。

(2)圆形的周长计算:用纸板剪下一个圆形,让学生试着用一段刚好绕得过圆周的线测量圆的周长,并讨论它和正式解法的差别。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式的计算公式:周长=2×π×半径、周长=π×直径。

3. 运用周长计算: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例如根据已知周长计算矩形的长和宽等,培养学生运用周长计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画图和纸板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长,并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

2. 同桌讨论法:让学生交换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的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电子教具、例如PPT,展示矩形和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直观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画出一个圆形或矩形,然后让学生感受一下手指在这个图形周围所画的线称为什么?2. 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征求学生对周长的一些疑惑和问题,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讲授1. 确认矩形和圆形的定义,并让学生画一个矩形,并标出长和宽。

2. 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2×长+2×宽。

3. 让学生计算自己画的矩形的周长。

然后让他们交换作业,将自己的矩形交给同桌计算周长。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通用10篇)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通用10篇)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通用10篇)新课标版三班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胜利,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并通过探究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理解周长的定义,把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课件、树叶、直尺、磁钉、棉线。

学具预备:三角尺、学具袋、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备创设情境师:孩子们,喜爱听故事吗?生:喜爱。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常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特别焦急。

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准备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认真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专心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在菜地的一四周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

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二、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美丽。

(老师巡视)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

(课件演示)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假如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老师同时板书)。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周长;2. 能够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周长;2. 让学生学会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班级地图,引出周长的概念。

询问学生周围常见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思考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概念讲解: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向学生解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数和长度,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总和。

引导学生记住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 ...3. 计算实例:通过示范和锻炼,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例如,通过展示一个矩形的示例图形,引导学生计算出矩形的周长。

4. 计算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运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出示一个花园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出花园的周长,进而解决如何购买篱笆的问题。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认识到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作业: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思考周长在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周长的概念: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 ...计算方法:根据图形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概念讲解、计算实例和计算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详细方案。

下面是一份关于周长的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示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知识内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技能内容: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和边长,从而理解周长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周长,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和边长,并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周长的概念,告诉学生周长是指封闭图形边界的长度。

3.计算方法示范(10分钟):教师用白板和笔示范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同时,解释计算公式和步骤。

4.学生练习(15分钟):每位学生领取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在纸上绘制给定的图形,然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制作周长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形状,测量和计算该图形的周长,然后将结果填入周长表中。

6.小组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介绍自己选择的图形和计算的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7.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强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并写出计算过程。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手势、计算步骤和解题思路等方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并进行测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3.练习学生进行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帮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差异。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正确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几何工具箱:尺子、圆规、直尺等。

3.实际物体:如纸片、纸带、课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向学生展示一段纸带,并问学生这段纸带的长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尝试用尺子测量纸带的长度。

)2.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测量纸带的长度,得出结论:周长就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Step 2 理解周长1.向学生展示一张平面图,如一块矩形纸片,然后询问学生谁知道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如何用尺子测量矩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画出一张矩形,并用尺子测量展示。

)3.提示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总结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矩形四个边长相加即可。

Step 3 实践探究1.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其他几何形状的周长,如正方形、圆形等。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际物体进行测量,例如测量课本的周长。

教师可通过辅助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以及图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Step 4 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和解答具体问题,如:课本的周长是多少?教室的周长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周长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问学生:李华家门前有一段长形的空地,他想知道周围该植多少棵树,你能帮助他计算吗?Step 5 小结巩固1.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自主回答以下问题,并向同桌分享答案: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3.让学生举一些周长和面积的关系的例子,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的理解。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6页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6页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会计算简单的周长;
3. 掌握应用周长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

1. 导入环节
(1)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推测这是什么图形,并问出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引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即学会计算周长和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2. 讲解与学习环节
(1)讲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
(2)通过实例演示计算周长,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出示几道周长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核对答案;
(4)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锻炼与应用环节
(1)出示更复杂的周长计算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答案和解决方案;
(2)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班内分享解决方法和经验。

4. 练习与拓展环节
(1)出示更多周长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探讨周长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周长的概念和定义
计算周长的方法
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例演示、讨论、分享等,并注重拓展学习。

同时,本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难以涉及更多领域的周长应用,需要结合其他课程加以拓展和深入学习。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2)能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周长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培养学生的对周长问题解决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周长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几个不规则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图形的边长加起来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2. 找规律: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周长的计算规律。

3. 讲解知识点:教师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5. 练习与训练:每位学生自主完成周长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长问题。

7. 总结提高: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重要性以及应用。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物图形3. 计算题练习册4. 教师讲解六、教学评价及反馈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2. 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周长的掌握情况;3. 对学生的作业和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七、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通过导入活动引发学生对周长的思考,通过找规律、讲解知识点、案例分析、练习与训练、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在教学评价及反馈环节,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周长。

2.能够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课件、实物作为教学辅助。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给出其中一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周长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计算周长?Step 2:引入知识点(约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讲解,以直角三角形为例,引导学生计算其周长。

2.教师解释解题步骤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计算其他几种图形的周长。

Step 3:巩固知识点(约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本或练习册上完成计算周长的练习。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核对答案。

Step 4:拓展应用(约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围墙的周长、电线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的概念进行解答。

2.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后,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

Step 5:归纳总结(约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总结解题思路。

2.教师提问,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

Step 6:小结评价(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小测验题目,让学生在课本或练习册上完成,检验学生对周长的掌握情况。

2.教师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进行错误的纠正。

Step 7:作业布置(约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连线画图计算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等。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根据需要确认是否需要提交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周长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有规则的图形,引出周长的概念。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周长与什么有关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讲解概念(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周长。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家庭作业册中的图形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周长。

5.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强调周长的概念,及计算周长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1. 教学手段: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板书和生动有趣的例子进行教学。

2. 学时安排:本课时设置为一节课,共计45分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周长的掌握情况。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计算方式。

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式,在生活实际中解决周长问题。

二、教学内容1.概念: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

2.形状:矩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3.运用:图形周长的测量、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计算方式的掌握。

2.重点:图形周长的测量、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解释、演示等方式,介绍周长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互动探究: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计算周长。

3.案例分析:教师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例,帮助学生解决周长问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形状,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状的周长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第二步:讲授1.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式,理论知识讲解时加入趣味性和生活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吸引学生的兴趣。

2.讲授各种形状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实际应用场景。

第三步:实践探究通过实际图形的测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如:1.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3.三角形的周长:三边长之和4.梯形的周长:底边之和加上斜边之和第四步:案例分析教师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解决周长问题,例如:1.餐桌的周长是多少,如何测量?2.田径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如何计算?3.毛巾的周长是多少,如何测量?4.饼干的周长是多少,如何计算?六、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程度、掌握计算方式的能力、解决生活周长问题的情况。

2.作业表现: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周长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周长的应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加强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对于较难的图形周长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 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

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

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