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韩愈《原毁》北京版 精品

合集下载

原毁PPT课件20 北京版

原毁PPT课件20 北京版
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间架 细密,环环相扣,足见作者结构布局之匠心。
“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然其中 只以一‘忌’字,原出毁者之情,局法亦奇。若 他人作比,则不免露爪张牙,多作仇愤语矣。”
——《古文观止》
主 旨:
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 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 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 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作者提出的毁谤的起源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原毁》是古代哲学家韩愈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对毁谤的起源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毁谤观。

2. 文章主要观点:毁谤是人的本性,但应该有节制,正确的毁谤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3.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主要观点和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毁谤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毁谤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毁谤的影响。

2.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的背景和《原毁》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毁谤的看法,并分享讨论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毁谤案例,让学生思考毁谤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毁谤。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的思考方向。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教材:《原毁》全文及注释。

2. 参考书籍:关于韩愈和《原毁》的研究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2 教学材料1. 文章复印:准备学生的阅读材料。

2.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毁谤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讨论。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毁》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毁》译文

《原毁》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占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

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厂。

”义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

《原毁》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毁》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毁》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品原文原(1)毁古之君子(2),其责(3)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4),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5)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6)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7)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8)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9)。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10)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11)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12)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13)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14),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15)试之矣,尝试语(16)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17)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18)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原毁》原文及鉴赏

《原毁》原文及鉴赏

《原毁》原文及鉴赏原毁(韩愈)原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①。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②。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③。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④”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⑤。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⑥。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⑦。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⑧。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⑨。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⑩。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儒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注释①原毁:推究毁谤的根源。

《韩愈原毁》(韩愈)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毁》(韩愈)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毁》(韩愈)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毁韩愈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韩愈原毁1【原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2。

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4,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5!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6,是足为艺人矣7。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8。

一善,易修也。

一艺,易能也。

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原毁》(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原毁》(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原毁》(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节选自韩愈《原毁》)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写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北京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10课《原毁》课件 北京版必修5

北京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10课《原毁》课件 北京版必修5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 几而理欤! •作:作为。 •存:留心、牢记。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的副词。 •几:庶几,差不多。 •理:治,太平,安定。 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 法而记在心中,大概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
理好了吧!
第三部分
1、本段核心:提示出“毁”产生的根源: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1-4段 • 5-7段 • 8段 • 9段
梳理文意
第一段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 轻以约。 › 责:要求。 › 重:严格。 › 周:周密、全面。 › 待:对待,要求 › 轻:宽容 › 约:简少。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 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少。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以: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而简约,所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 吾未见其尊己也。
› 是:这 ›谓:称做,叫做。
•之:提宾标志,助词,不译。
•之谓:这就叫做……,说的就是……
•以:用
•身:自身,自己。
•而:却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
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我没有看出 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第二部分
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错误态度
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 领不值得称赞。”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计:考虑。 究:追究。
•图:考虑。
•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
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 只怕别人有声望。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已:太 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原毁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原毁
体会韩愈散文的气势磅礴 、逻辑严密、语言精炼等 特点,加深对唐宋散文的 理解。
下节课预习提示
预习《师说》,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
阅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主旨及结构。
思考并尝试回答课后问题,为下节课的讨 论做好准备。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重点段落三
文章结尾部分,总结唐宋散文的价值和意义,强调选读唐宋散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 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艺术手法方面,唐宋散文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通过细 腻入微的描写和抒情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 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现技巧方面,唐宋散文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同 时,唐宋散文还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韵的协调,使得文章读 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唐宋散文发展概况及特点
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
唐代散文经历了由骈文向古文的转变,中唐时期古文运动兴起,以韩愈、柳宗元 为代表;宋代散文在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现了以欧阳修、苏 轼等为代表的文学大家。
唐宋散文的特点
唐宋散文注重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强调“文以载道”,追求自然、质朴 、流畅的文风;同时,唐宋散文还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 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分组讨论及展示成果
分组讨论
学生可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课文中 的一篇或几篇散文进行深入阅读和讨 论,探讨其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 方面的问题。
展示成果
每个小组可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 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包 括对散文的解读、分析和评价等。其 他同学可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形成 课堂互动和交流。

原毁重点字词及解释

原毁重点字词及解释
研读课文第九节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01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02
因此(是:这 故:因为) 事情做成了,(表顺承)诽谤(便随之)产生;品德高了, (表顺承)诋毁就随之来了。
03
唉!读书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生活(处:居住-生活)在这世界上,却(表转折,却)希望名誉(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昭著,道德(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畅行,难啊(已:通“矣” ,语尾语气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研读课文第六节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01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02
他们(指现在的君子)对别人,说:“他即使能这样,他的人品不值得(足够、值得)称道;他即使擅长这个,他的才能(才用、才能)不值得称赞。”
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也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能力,说:“我能够这样,这也够了。
对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来(表目的连词,“来”)对别人欺骗,对内(名词作状语“对内”)来对良心欺骗,没有多少收获就(表顺承,就)停止了,不也对待自己太少了吗?
02
研读课文第四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北京版-语文-高二-素材 《原毁》作品赏析

北京版-语文-高二-素材 《原毁》作品赏析

《原毁》作品赏析文章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

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一段先说“古之君子”。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这段的中心论点。

责己、待人是论题并列的两个方面,论证也从此入手。

首论“责己也重以周”。

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就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性,因为取的是楷模,是无可非议的典范。

但两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前者取其“仁义”,后者取其“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才并举。

古之君子去掉自身那些不如他们的缺点,努力符合他们所代表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正是责己重以周的表现。

次谈“待人也轻以约”。

于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这是对他人缺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优点却唯恐其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本来,做一件好事不难,具一技之长亦是易事,可是对他人来说,能做到这些亦足称善了,这正是待人轻以约的表现。

以上是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但对文章来说却非正题,而是陪衬,是客体,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那才是正题和主体。

所以第二段马上转到对“今之君子”的表现的剖析上来。

紧承上文,一个“则不然”即昭然揭示了“今之君子”的态度。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时用的是“责己”、“待人”;而现在谈“今之君子”却作了一个颠倒,变在“责人”、“待己”。

虽是一字之差,表现却恰好相反,同时也给论证提供了便利:只需点明其与古之君子的态度相悖即可。

例如,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

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等等。

北京版-语文-高二语文 3.10 《原毁》教案

北京版-语文-高二语文 3.10 《原毁》教案

(同第一段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 形 成 古 今 鲜 明 对
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比,揭示出当时毁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谤成风的情况。)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朝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 教学方法:自学与
职是吏部侍郎。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讨论
古文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
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文风。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释题: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
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
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
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
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
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10课《原毁》讲解与例题 北京版必修5

-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10课《原毁》讲解与例题 北京版必修5

10 原毁《原毁》是韩愈创作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所谓“原毁”,即探究毁谤之由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面对“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歪风邪气,韩愈拍案而起,用笔做武器,指出“怠”与“忌”乃是诽谤的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的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这篇《原毁》。

1.注字音2.识通假(1)强者必说.于言(“说”通“悦”,喜悦)(2)道德之行,难已.(“已”通“矣”,语气词)3.解多义4.辨活用(1)故人乐.为善(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乐于)(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3)即其新.,不究其旧.(新、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最近的表现、过去的表现)(4)己未有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优点)(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5.分古今(1)其责己也重.以周(古义,严格;今义,重量、分量)(2)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古义,简少;今义,邀请)(3)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古义,学习、求进步;今义,修饰)(4)究其旧,不图.其新(古义,考虑;今义,图画)6.明句式(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判断句)(2)彼,人也;予,人也(判断句)(3)舜,大圣人也(判断句)(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也必怒于色矣(介宾短语后置句)(5)将有作于上者(介宾短语后置句)1.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点评:这里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家的期望。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3.10原毁教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3.10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教学过程学生归纳主题: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二、深入探究1.讨论一:韩愈认为产生毁谤的根源在于怠与忌。

你有不同看法吗,生活中的诽谤难道仅仅因为怠惰或忌妒,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此环节,尽量引发学生深入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律己严格,待人宽和。

)2.讨论二:千年之前,韩愈写此文是为针砭时弊,那现在,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毁人扬己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提升1.思考:读完此文,这篇文章在句式结构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明确:对比、比排式;反问句式。

追问: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思考这样的句子能使文章收到什么效果?①对比、比排句式明确: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效果:并列双行的对比排比句式,让议论气势充沛,纵横开合。

②反问句式明确: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效果:小结前文,加强语气,句式相似,形成呼应,使论证更加有力,文章更加严谨。

2.课堂训练:用对比比、排或反问手法论证“合适的位置”的观点。

参考示例:屈原怀抱一腔报国之情,投身汩罗,成为一缕英魂,我们能说这是悲哀的吗?也正是屈原这样,才使他的赤诚留传人间,使他得到解脱。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过着隐士般闲适的生活,我们能说这是悲哀的吗?也正是归隐田园,才使他的清白永存人间,不与官僚同流合污。

魏征辅佐李世民,做一位忠诚的臣子,我们能因为他是前朝臣子而认为他不义吗?也正是继续进谏,才使他千古扬名,才成就“贞观之治”。

合适的位置能使你的生命升华,合适的位置能使你干出一番伟业。

——《寻找合适的位置》四、课堂小结韩愈文章,人们称作“奇”,说他的散文奇特而不平凡。

北京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原毁》同步测试

北京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原毁》同步测试

原毁1.《原毁》的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原毁》中的原是__________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A.柳宗元子厚唐推究本源B.韩愈退之唐推究本源C.韩愈退之晋推究本源D.韩愈退之唐原来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这需要我们平时做好积累。

A项中前两个空错误,作者应为韩愈,字退之。

C项中第三个空错误,应为唐。

D项中最后一个空错误,应为推究本源的意思。

所以答案应为B。

答案:B2.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A.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B.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的益处。

C.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不做好事。

D.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②求其所以为舜者。

()A.求舜这个人。

B.以舜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C.让舜这个人来帮助自己。

D.所以这个人就是舜。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情况。

翻译句子要注意翻译方法和技巧,注意对句子中重点词的准确理解。

答案:①A ②B3.为下列各句中的“之”选择相应的用法。

A.结构助词“的”B.语气助词C.代词(1)古之.君子()(2)处处志之.()(3)得吾说而存之.()(4)渔人甚异之.()解析:这道题目的是使熟悉“之”的三种最常见的用法。

“之”在古代汉语中可作实词,起指代作用;也可作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有时只表示语气,没有实际意义。

解答时将三种用法“代”入原句一试便知。

答案:(1)A (2)B (3)C (4)C4.对本文的中心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A.《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B.《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说明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

C.《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赞扬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韩愈《原毁》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韩愈《原毁》二. 学习目标:通过讲解《原毁》达到三个教学目标1、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

2、梳理本文的脉络,把握作者如何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3、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三. 课文知识分析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

韩文公:死后谥“文”。

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文起八代之衰,物不平则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不平则鸣”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变革动荡的时代,容易产生伟大的作家作品;而作家的好作品,大都产生于不寻常(不仅仅是“不幸”)的生活际遇之中,毫无波澜的平凡或平庸生活,是难以产生激动人心的作品的。

△正直有为的官吏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把韩愈处以极刑。

幸有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

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千余年来,使潮州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

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

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2、释题:《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

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3、原文串讲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分析: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

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分析:待人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责人究其旧不图其新”实质不以众人待其身待人优点:今之君子而以圣人望于人待己廉——自取也少——易于满足,自欺欺人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分析: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

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

分三层来论述。

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是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是害怕别人进德修业。

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

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

最后写出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4、主题: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

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5、写作特点:(1)韩愈的议论文一般都具有结构严谨、说理透辟、逻辑严密的特点,《原毁》也不例外。

文章的宗旨在于探索毁谤之根源,从古今君子之对比入手,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间架细密,环环相扣,足见作者结构布局之匠心。

《古文观止》说它“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

然其中只以一‘忌’字,原出毁者之情,局法亦奇。

若他人作比,则不免露爪张牙,多作仇愤语矣。

”所见颇是。

(2)然而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对比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篇以古今君子相对比,比较他们对人对己态度的不同;而在描述古或今之君子的表现时,其对人对己的不同又构成一比;最后再以“某良士”、“某非良士”的一反一正的“试语”相对比,甚至把对比和一定的形象性描写结合起来,揭露的作用更鲜明尖锐。

两个“责于己曰”、“早夜以思”等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往复回环,迂曲生姿,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 帮你总结:1、通假字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2、词类活用 即其新不究其旧 / 究其旧不图其新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能善是,是亦足矣 / 我善是,是亦足矣 /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3、特殊句式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4、一词多义⎩⎨⎧亮疾病军吾之病也不如周公不如舜病,,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择善而从之/故人乐为善 素善留侯张良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善是故事修而谤兴修 怠者不能修一善易修也5、积累韩愈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听颖师弹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圣人无常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五. 高考链接: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益:更。

辄:就。

犯:冒犯。

B. 暇:空闲。

挈挈:孤独。

而东:到东边去。

C. 仆:我。

恒:常。

幸:庆幸。

D. 被:披。

已:已经。

吾子:您。

答案:D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B. 愈以是得狂名。

C.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D.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答案:A C3、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 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 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 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答案:A附译文: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

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

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

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

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像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