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识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文言文文学常识
1. 不可胜道:无法一一列举,极言其多。
出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2. 无所措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自要以上过尧,不过三寸,不知此人是何氏,居何处。
”
3.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4.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仿)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
5. 焚百家之言:焚烧各家的著作。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来而问日:‘官命促烧之。
不与?’对日:
‘不敢。
’问日:‘不烧,即是心不副行也。
论而杀之何如?’对日:‘不敢。
’”。
语文文言常识
语文文言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字所记录的文字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 字词用法:文言文的词汇和字词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一词多义、古字的使用和不同的文体特点是文言文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 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相对复杂,使用的句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的句子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注重平仄和对仗。
- 语法差异: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语法规则,如宾语前置、动宾关系的表达等。
2. 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后演变为秦代的简文和篆书。
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汉代开始形成文言文的雏形,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文学和官方文书的标准形式。
唐宋时期,文言文达到巅峰,成为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主要分类文言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文言文的几个主要分类: - 史部文言文:史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史书和历史记载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通常较为庄重、正式,使用的词汇和句式较为规范。
- 哲学文言文:哲学文言文是指用于哲学著作和思想表达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常常较为深奥,使用的字词和句式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
- 诗歌文言文:诗歌文言文是指用于写诗的文言文体。
古代诗人常常用文言文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 经部文言文:经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经典和教育教材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强调准确、精练的表达方式,通常具有很高的标准。
4. 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 背诵文章:通过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文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 词义辨析: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
学习文言文应注重词义的辨析,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准确把握词义。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知识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知识三: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知识四: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知识五:常见古今异义文言文翻译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知识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知识七: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高中文言文学常识
高中文言文学常识高中文言文学常识文言知识是语文中的必考项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学常识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高中文言文学常识一1、《论语》六则,出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宋定伯捉鬼》出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狼》出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弈喻》出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口技》出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活板》出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核舟记》出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说虎》出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为学》出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陋室铭》出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14、《伤仲永》、《谈孟尝君传》出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字列御寇。
16、《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
文言文的基本常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以下是文言文的基本常识:
1.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包括多个词类、多个语法成分,需要仔细理解和掌握。
2.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需要熟悉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
3.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需要理解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4.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较为简练,需要仔细理解每个字、每个句子的含义,不能简单地从表面意思理解。
5.文言文的文章结构严谨,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转换和句子之间的衔接。
6.文言文中有很多典故和典籍,需要了解其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7.学习文言文需要注重实践,多读经典著作和古代文章,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和翻译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的积累,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要想读懂进而鉴赏文言文,只有字词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古代文章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情况和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场、礼仪习俗、年龄称谓、衣食住行、器皿用具、服饰民族、尊称谦称等等;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知识,分类解释如下:1.古代数量词咫:八尺仞:八尺或七尺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寻:八尺乘:一百辆跬:半步,跨出一脚步:跨两脚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一世:三十年一社:五十户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2.古代少数民族特称东方少数民族:夷西方少数民族:戎南方少数民族:蛮北方少数民族:狄、胡3.兄弟排行称谓老大:伯、孟,如刘伯温、曹孟德老二:仲,如孔仲尼、范仲淹老三:叔,如孙叔敖、蹇叔老小:季,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4.古代年龄特称幼年:垂髫10-15岁:总角、及笄15岁:结发、束发16岁:破瓜20岁:加冠、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命、艾、半百60岁:花甲、下寿、耳顺70岁:古稀、中寿80岁:上寿、耋90岁:髦、胡耉100岁:期颐5.古代官场专用语放:本意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拜: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除:授予官职;迁:升调、调动徙:平职调动;复:恢复旧职;出:调出京城做地方官;铨:选拔官吏;下车:上任左迁:贬官、降职;擢:由选拔而提升;黜:罢免革除官职;举:被举荐、推荐罢:免职外放;辟:招聘授官;召:聘任;6.古代礼仪斋戒: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诚心致敬;设九宾: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拜: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再拜: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引: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虚左: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兄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不言老:古代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布让: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接风:设宴接待远方的客人;伏惟: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朝: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修敬:修饰礼仪以示敬意;盟: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庙见: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封禅: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稽首:最隆重的一种拜礼;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拜将: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负荆: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仪;侍立: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仪;辞谢:婉言道歉;东向坐:室内最尊的上位;7.古代科举童试院试: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府、学政,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史、子、集、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或试贴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乡试秋闱: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中者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春闱: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应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会试后的四五月,在京城朝廷大殿进行,主考为皇帝、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应试者为贡生,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就当时政、经济等问题发问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名为“进士及第”为一甲;然后为“进士出身”,为二甲;最后是“同进士出身”,为三甲;8.天文历法天干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项;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项;天干表示次序,地支表示时间,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依次按序组合60对,如甲子、乙丑、丙寅等;阴阳:阴指地、水、山北、水南、月亮太阴;阳指天、火、山南、水北、太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胜: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四象: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等人们想象中的四种动物;朔、望、晦: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望”,每月月末一天为“晦”;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古代时间词语期年:满一年积年:好几年曩:从前旦日:第二天久之:很久向:先前良久:很久旦:早晨异日:将来翼日:明天翌日:次日质明:天刚亮亭午:正午暝:天黑了即日:当天中夜:半夜未几:没多久既:已经初:刚开始顷刻:一会儿适:刚才已而:不久瞬息:一眨眼少顷:一会儿今者:现在寻:不久倏尔:忽然夜阑:夜深遽:立刻薄暮:傍晚卒:突然,同“猝”秋:时候无何:没有多久尔来:从那以来既望:阴历十六食顷:一顿饭的工夫10.古代器皿镬:煮食物的一种大锅缻:盛酒的瓦器弩: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弓卮:酒器笏:上朝用的手板镆铘:有名的宝剑椟:匣子觞:一种酒器臿:一种掘土工具箪:古代盛饭的竹器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管龠:箫笛类乐器箧:书箱銛:一种短兵器硎:磨刀石铩:古代一种长矛银瓶:汲水器敲扑:短长刑具大吕:周庙里的大钟檀板:檀木制的拍板钿:金花九鼎:夏禹铸的九个鼎铛:平底的浅锅樽:古代盛酒的器具金戈:金属制成的长枪斛:一种量器珰:耳坠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漏:用滴水计时间的器具鉏耰:一种似耙而无齿的农具钩:一种似剑而曲的短兵器鼎:古时烹煮用的一种三足两耳的器物篦:古代妇女戴在发髻上的装饰品斧钺:形似斧而较大的一种兵器枷:套在犯人颈上的刑具觚:古代一种长身细腰、形如美女的盛酒器箜篌:古代一种弦乐器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拂尘:一种形如马尾,后有持柄,用以拂拭尘土的用具11.古代地名西安:京兆万年、丰镐、长安、芷阳、三辅南京:上元、金陵、建业、江宁、白下、应天、石头城北京:大都、中都、顺天、北平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东海、西海、北海、南海二陵:北陵东崤山、南陵西崤山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六郡:会稽、吴、丹阳、豫州、庐陵、新都四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六合:东、南、西、北、天、地五方:东、西、南、北、中江西九江:浔阳、柴桑浙江杭州:临安山西:崤山或华山以西塞外:长城以北江表:长江川南吴越:江东地区彭蠡:鄱阳湖江苏苏州:吴中、吴门汉东:汉水之东江苏镇江:京口山东:华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江东、江左: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南岸地区河东:黄河以南的山西省西南部关外: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山海关以外的辽吉黑关内: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山海关以西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河南开封:汴京、祥符、大梁、汴梁、东京12.古代服饰冕: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纶巾:冠名,又称诸葛巾,一般为军师所戴裘:皮衣,毛皮在外屐:木鞋缙绅:缙是赤白色的帛,常用作绅带,带子在腹前打结,多余下垂部分叫绅 ,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带间,后把“缙绅”或“绅士”作为仕宦的代称;绔:裤子,无裆的套裤帛:又称缯,丝织品的总名缟:又称素,是未经染练的缯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为穷苦人所穿履、屦:上古的鞋叫屦,汉代以后叫履,一般用草、麻、皮、丝等制作;丝履、丝屦多为贵族所穿,穷人穿草鞋;蓑衣:雨具,用草编织而成13.古代建筑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府:达官贵族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观:道教的庙宇厢:正房两侧的房屋陵:帝王的墓地庵:尼姑住的佛寺牌坊: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塔:用来藏舍利或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寺:僧众供佛的处所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祠: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或公众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阁: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楼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14.尊称或敬称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足下:对朋友的敬称陛下:对君主的尊称诸君:对多人的尊称夫子:对学者的尊称惠存:敬辞,请保存令阃:尊称对方的妻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先生:对知识分子的敬称阁下:敬称对方先烈、先哲:尊称死去的人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高足:对别人学生的敬称大驾:对来访者的尊称夫人: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贵庚:敬辞,问对方年龄贵恙:敬辞,问对方的病钧旨:敬辞,指对方说话高论:敬辞,指对方的言论和见解高寿:敬辞,问老年人年纪芳名:敬辞,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惠顾、莅临、光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赐示爱、教:敬辞,称对方给予指示、厚爱和指教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包容自己海量:敬辞,称对方宽宏的度量恭喜:敬辞,祝贺对方喜事屈就:敬辞,请对方担任职务屈尊:敬辞,指对方降低身份俯就赏光:敬辞,请对方接受邀请赏脸:敬辞,请对方接受要求和赠品15.谦称谦辞家严:谦称自己的父亲妾:女子谦称自己家母:谦称自己的母亲窃:谦称自己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谦称不才:“我”的谦称仆人:男子的谦称鄙人:自己的谦称在下:自我的谦称贱内:谦称自己的妻子卑下:谦称自己愚见:谦辞,说自己的见解寒门:谦辞,称自己的家门敢问:谦辞,冒昧请求别人小弟:对熟人或朋友谦称自己过奖:谦辞,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见笑:谦辞,指自己言行的拙劣被人笑话托福:谦辞,指对方福气使自己幸运高攀:谦辞,指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恕:谦辞,请对方宽恕原谅自己16.文化现象三教九流: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古代六种学问或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蠧: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字词、修辞手法、文化思想以及流传和影响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的文化常识。
一、字词的独特性文言文的字词通常具有独特的特点,比如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字,如"兮"、"乃"、"其"等;同时,还有不少文言文中独有的字词,如"善哉"、"斯人"等。
这些字词的使用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精练、富于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文言文中还存在着很多具有特殊含义的字词,比如"天人合一"、"君子之道"等,这些字词体现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使文言文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里使用了双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于女子的赞美,展现了对女性美的崇尚和追求。
又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在记载战争场面时写道:“天空寒气逼人,日月无光。
”这里通过对气候的描写,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三、文化思想的体现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例如《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了自我修养、家庭和谐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
另外,《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尽敬下,无事焉”等,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有为而无为的管理理念。
这些文化思想的体现不仅仅是对于古人智慧的总结,更是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个人修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四、流传和影响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形式,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我国古代,文言文是士人必修的一门学科,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
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汇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一、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古代文化是指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厚重庄严:古代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等价值观念,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
2. 精致细腻:古代文化追求文化艺术的精雕细琢,注重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3. 传统礼仪:古代文化重视礼仪礼节,强调孝悌、忠诚和友善等价值观念。
二、古代文化常识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思想之一。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尊崇周礼和孝道。
2. 五德理论:古代文化中的五德理论指的是五德(仁、义、礼、智、信)的相互作用,认为五德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人类行为规范的重要准则。
3. 公案小说:公案小说是古代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描写明清两代盛行的官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公正廉洁的品行。
4. 诗词歌赋:古代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是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5. 书法篆刻:古代文化中的书法篆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以及赵孟頫、黄庭坚等篆刻家都有重要的影响。
6. 中医药学:中医药学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讲究平衡和整体性的人体观念。
7. 皇宫建筑:古代文化中的皇宫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发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8. 古代礼仪:古代文化中的礼仪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祭祀、婚丧嫁娶、宴会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9. 四大发明:指的是古代文化中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1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时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古文古诗词常考的文言常识
古文古诗词常考的文言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mo】耋【di】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14、破瓜: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5、花信:二十四岁,源二十四番花信风。
16、二八:女子16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qng xng: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y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yu刑:将脚砍掉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断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方孝孺,刘瑾,袁崇焕)13、弃市:暴尸街头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30篇文言文常识
《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欧阳修:略
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温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13、《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自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一同参与“永贞革新”,一同被贬为司马。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4、黔之驴
《柳河东集》本文为《三戒》之一,另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人之鼠》
《诸葛亮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11、桃花源记
《陶渊明集》
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
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 劝人自强不息。
2、 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 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文言常识
文言常识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文言常识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形容词词尾, “然”,……的样子。 的样子。
•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 ⑷择师而教之。 择师而教之。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⑺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⑻觉而起,起而归。 自远而至。 ⑼自远而至。 •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连词,表因果。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条件。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
• (五)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 幽壑之潜蛟。 • 2、泣孤舟之嫠妇。 、 孤舟之嫠妇。 •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吾从而师 2、而耻学于师。 、 学于师。 3、孔子师郯子。 、孔子师郯子。 4、侣鱼虾而友糜鹿。 、 鱼虾而友糜鹿。 5、始指异之。 、始指异
• 2、助词。 、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彼童子之师。( 。(的 ⑵彼童子之师。(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如素贱人/刘备天下枭雄。 (两个名词并列使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乃/即/则……也) 我为赵将。 (……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词“是”表判断)
注意: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 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有些判 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 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例如: “不知木兰 是女郎”.
有标志的被动句
• 2.“见……于……”式的被动句 • 例子:蔡泽见逐于赵。 • 翻译:蔡泽被赵国驱逐。
• 3.“为……所……”式的被动句 • 例子:太祖为流矢所中。(《三国志 魏 志》) • 译:曹操被飞箭射中。
没标志的被动句
• 形式上没有标志,是意念上的被动。
• 例子:昔,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感情色彩变化
乖
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 古义指偏执、不驯服。如:“行为偏僻性乖 张”
爪牙 今:贬义词,做坏事的帮凶 古:褒义词,得力助手
在我们高中的文言文中我们所要面对 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词汇和语法上的问 题!
高中文言文: 文 言 虚 词 通假字
特 殊 句 式
词 类 活 用
一 词 多 义 古今异义
• 翻译: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 孔子被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 才写了《离骚》。
在我们高中的文言文中我们所要面对 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词汇和语法上的问 题!
高中文言文: 文 言 虚 词 通假字
特 殊 句 式
词 类 活 用
一 词 多 义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 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 道也《桃花源记》)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 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 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 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 齐发,众妙毕备) 7、fà ,头发(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古代汉语例
• • • • • 太祖大怒。《三国志魏志方技传》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 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特殊句式
• • • •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判断句
为何
• 然则子何为出使乎? • 译:既然这样,那么您为什么出使这里来 呢?
倒装句
• 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 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主谓倒装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 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在文言文中有 时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去,我们称之为 主谓倒装。 • 例: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句
• 正常情况下的宾语位置
• 例:吾何爱一牛?(《孟子 梁惠王 上》) • 译:我怎么能舍不得一头牛呢? • 例: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齐策》) • 译: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
宾语前置句
• 一、宾语前置用法,即宾语置于动词谓语 之前。 •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 卫灵公》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宪问》 • 译:不忧虑别人不知道、了解自己,只忧 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一词多义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 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 此(故余虽愚)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 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在我们高中的文言文中我们所要面对 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词汇和语法上的问 题!
特殊句式
• • • •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省略句
• 1.主语的省略 • 2.谓语的省略 • 3.定语的省略
主语的省略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 花源记》)
• 山有小口,(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口)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 《桃花源记》)
结构层次划分
• • • • • • • 小明吃苹果。 小明吃一个苹果 小明刚刚吃了一个苹果 饥饿的小明刚刚吃了一个苹果 饥饿的小明吃完了一个苹果 昨天小明吃光了所有的大苹果 昨天饥饿的小明迅速地吃光了桌子上的苹 果。
• 小明吃一个苹果
~~~~
小明刚刚吃了一个苹果
~~~~
饥饿的小明刚刚吃了一个苹果。
宾语前置句的分类:
•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具体而言就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动词后 面跟的宾语是代词,那么这个代词一般情 况下,要置于动词的前面!上页的两个例 句均属于此情况 •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 卫灵公》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宪问》
莫若己 • 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译:听说了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 己,这说的就是我 未有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 译:千里马喂一次,有时能吃光一石的粮 食。
倒装句
• 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 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主谓倒装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 “覆之以掌” • 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 (蟋蟀)。
特殊句式
• • • •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被动句
•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着,宾语是动作的发出 者,谓语表示施加于主语的动作。 •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 二、无标志的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 1、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 • • • • 例:晏子聘于鲁。(王充《论衡 知实》) 译:晏子被鲁国招聘。 例子:苏秦不信于天下。 译:苏秦不被天下人所信任。
慢 • 今义的“慢”是指速度缓慢与“快”相对。古今
词义的范围,从心理活动转移到动作方面来了 • 古义是“怠慢”的意思。例:王素慢,无礼,今 拜大将军,如呼小儿耳。《史记 淮阴侯列传》
牺牲
古义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牲畜属 名词。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
论战 》
今义转移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 己生命或权利”,属动词。
词义程度的减弱
•饿
• 今:肚子饿了(程度一般) • 古:快要饿死的状态(程度深)例:饿殍 遍野 • 古代的“饥”相当于今天的“饿”指肚子 一般程度的饿
怨 今:埋怨、责备、不满 古:表示仇恨、怀恨。例:“缪公之怨此三 人,入之骨髓。”《史记 李将军列传》
词义的转移
• 走 • 今:步行 • 古:跑。例:兔走触柱,折颈而死。《韩非子 五 蠹》 • “行”在古代汉语中是“走”的意思。例:舟已行 矣,而剑不行。《吕氏春秋 察今》 • 涕 • 今:鼻涕 • 古:泪水。例:士无不起躬自流涕。司马迁《报 任少卿书》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者,……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者,……。)
• • • • • • • •
因为语言是随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字、语音、词汇、句法、修辞 都因为表达的需要而不断的扩充与增量。
字:从上古时期的象形图画文字直到乾隆大字典收录47000字,到今天的
《汉字字海》已经收录了多达85000字。
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分为平、上、去、入四音。今天的现代汉语分为阴、
阳、上、去四音。 但是这四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古代的平声字分化为现代汉语的阴、阳两声; 上、去是对应关系。但是入声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是派入阴、阳、上、去 之中。
通假字
• 古代书面语中音同音近或者是形同形近的 字互相借用的现象。 • 例:甚矣,汝之不惠。 • “惠”通“慧”聪慧。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蕃”通“繁 • 入则无法有时态、有严格 的句法标记来表示句法含义! • 汉语主要是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 • 不同的语序,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 例如:我吃饭了。(强调吃这个动作) • 饭我吃了。(强调饭) • 我饭吃了。(强调我的饭) •
文言文常识
何 为 文 言 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 的。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是 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 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 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 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 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 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 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 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的范围。
表否定的判断句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 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倒装句
• 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 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主谓倒装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位 置
• 1.疑问句中,如果动词的宾语是疑问代词, 那么这个疑问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在安?
• 例: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 难 一》) • 安:哪里,疑问代词 • 译:在这个时候,尧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