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_文言文常识大全

合集下载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智慧。

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名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例如“山”“水”“书”“人”等。

2、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

像“走”“跑”“想”“有”等。

3、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表明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

比如“美”“高”“大”“好”等。

4、数词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

“一”“二”“三”以及“第一”“第二”等。

5、量词量词用于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

常见的有“个”“只”“条”等。

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是理解文言文句意的关键。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代词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

“吾”“汝”“其”“之”等都是常见的代词。

2、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如“甚”“颇”“皆”“已”等。

3、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与它们结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于”“以”“为”等是常见的介词。

4、连词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而”“则”“且”等属于连词。

5、助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

“之”“者”“也”等有不同的作用。

6、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

“嗟乎”“呜呼”等。

虚词在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气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词性和用法。

1、名词活用为动词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活用为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词,在这里表示动作“运”的方式,作状语,意为“用箕畚”。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

例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

【称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例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例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称孟襄阳;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兼称】《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它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必备基础知识。

下面将从文字起源、文言文特点、经典著作等方面对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文字起源文言文的文字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宗教文字,用于卜辞和祭文,而金文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铭文,用于铭记重要事件和规定社会秩序。

这些文字是古代汉字的雏形,也是文言文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文言文特点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丰富:文言文注重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以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常用的词汇有正直、褒贬、恭敬、虚心等。

2. 句式复杂: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并列和复合句,句子长且复杂,注重修辞和音韵的运用。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 文字简练:文言文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善于用短小的句子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

例如:“攻其所必救,救其所必攻。

”这句话意味着在作战中要攻击敌人必须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必须要攻击敌人。

4. 借代典故:文言文常常使用典故、引用古籍等方式来引发读者的联想,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和文化内涵。

例如,“不磨不炼,不经风雨。

”三、经典著作文言文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其中一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文言文作品: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收集了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琴瑟和谐、言简意赅的特点广为流传。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尚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政治的重要资料。

4.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被誉为史学巨著。

文言文知识汇总

文言文知识汇总

文言基础知识总汇文言实词与虚词一、文言实词定义: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

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是重中之重,需要重点掌握。

范围: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1.一词多义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义,这些意义一般由其本义和引申义构成。

词的本义就像树的主干,而词的引申义就是从主干上延伸的枝丫。

所以,一般而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或近或远、或隐或显的关系。

举例:故:原因,缘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论语>十则》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2.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知识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

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3. 古今异义字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古今异义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弱化、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

4.偏义复词定义:文言文中一类由意义相对、相反或相近、相关语素构成的双音字,其中只有一个语素代表这个双音字的词义,而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按照词的构成关系来分,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一)、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反如“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中的“饥穰”只有“饥”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之有“入”意思。

(二)、两个语素相近或相关如“今有一人入园圃”中的“园圃”本来是近义词,分别是种树和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5. 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就是一个词本来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某一词类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在我们上学期间,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需要学习常用的古代汉字和词语,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需要学习其特有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文言文中常用的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等,以及特殊的倒装、插入和省略等语法现象。

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能够对文言文的篇章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需要掌握通读全文、分析词句、理解上下文等阅读技巧,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字典和辅助工具进行查找和研究。

4. 名篇诵读:学习文言文要多进行名篇诵读,比如《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能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思想体系。

5. 补充阅读:除了名篇诵读外,还要进行一些补充阅读,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的课外读物,对文言文的应用和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6.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来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的写作练习题,熟悉文言文的写作规范和风格。

通过学习以上基础知识,能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运用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1、 A.“字”,又称“表字” ;祖先幼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上的系。

“字”是了便于别人称,平或尊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官名。

秦是掌管籍文典、通史事的官,后成学上通一或精晓一、从事教授生徒的官。

C.“至正”属于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依照他的一生行予的一种称呼,用以褒善,如“崇” “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求退,其意是年龄已高,就上皇帝求退休,好一把老骨能葬在故。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知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必然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样的褒。

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 作” 生。

1.:到,去。

2.:①激励,励;②碰到激励、励。

3.:核查、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人。

5.按、案:巡,巡行;察看,核,明。

6.游:①游玩,游;②旅行,出门修业或求官;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又引申赶快,迅速。

②通“促”,督促。

8.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忌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②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经常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 ”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 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13.折:指斥,指,斥。

14.:① ,怪;② ,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 扎 (用于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 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冲犯;② ,定罪。

22.多: ,欣。

“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基本可以依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官人物常用1.表官的(1)宰相:政的大官。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一、文言文是指我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采用古汉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语言文字。

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更为古朴,行文严谨,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繁多: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词和书面语,这些词汇常常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2. 语序固定:文言文的语序较为稳定,一般为主谓宾的结构,较少使用白话文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3. 文言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包括助词、介词等,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记忆。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中广泛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扩大词汇量: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言文教材来扩大词汇量。

2. 学习语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其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教材和做语法练习来加深理解。

3.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常用文言文表达方法:1. 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较为固定,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和定状补结构,表达清晰明了。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句子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论证方法:文言文中的论证方法通常采用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需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来了解和掌握。

五、常见的文言文易错点: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近义词,需要注意它们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如“言”和“语”、“睹”和“见”等。

2. 虚词用法: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曰”、“乎”、“焉”等,需要注意它们的用法和搭配,以免造成文义不通的错误。

3. 语法错误: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白话文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主谓宾的位置、定语和状语的使用等,以避免语法错误。

六、学习文言文的意义:1. 增强语文修养: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为准确、精炼。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复习
一、常识积累 二、文言词语 三、文言句式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文体常识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固定结构
1.文学常识
一、常识积累
篇目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节选自 《论语·先进》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孟子·梁惠王上》
《庄子·养生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
3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 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 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 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 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规律小结] (1)形容词带宾语,即活用为动词。如“善”译为“与……交好”。 (2)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活用为动词。
如“白”译为“显出白色”。
形容词作名词
1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
2 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规律小结]
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如“明”作主语,译为“视力、眼力”;“小”作宾语,译为 “小的方面”。
3 . 文体常

篇目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体
文体解释
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
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书 书,是书信的意思。
阿房宫赋 六国论
赋 赋,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多用铺陈夸张,辞藻华丽, 富有文采。唐宋时呈现散文化倾向,称为“文赋”。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11.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四、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

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

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文言文常识积累

文言文常识积累

(6)首领:脑袋,性命。
例: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
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用事:掌权,主管。 2.逆旅:旅馆。 3.数奇:命运坎坷曲折。 4.属辞:撰写文辞。 5.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等。 6.黔首:指百姓。 7.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8.乞身:古代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9.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1.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 12.非常:异乎寻常的。 13.适会:恰逢。 14.闾里:乡里。 15.谏诤(争):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谦称
(一)用形容词来修饰表示谦下。 “臣、仆、某”自称, 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君主常用
“寡人、不毂、孤”。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长用“家”, 称比自己年纪小的亲属用“舍” 。
(二)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内。[“贱”相当于“我的”] 小、微、卑:小女,微臣,卑职。
奉承人,奸伪) 谲:曹操多谲,勿入伏中(欺诈,玩弄手段) 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戾:戾而少慈,勇而无义(暴戾,凶狠) 穷: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冬,严冬) 劝: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如: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到,往)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是时”,即“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 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五、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 出人意料,如:暴。
【例】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文言文基本文学常识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 义词。
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里 有不同的意义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 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 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 它叫做"本字"。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 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 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 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 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 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 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 “(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 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 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 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 、调、 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 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 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高中文言文常识

高中文言文常识

高中文言文常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常识和要点:1.文言文基础词汇: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虚词,以及一些常用的实词,如“故、然、以、于、而、且”等。

2.古代文体:文言文主要包括散文和韵文两种。

散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韵文主要是诗词歌赋。

3.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常见,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等。

4.古代语法: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通常主谓宾的顺序较为灵活。

此外,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也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5.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文还需要一定的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人物事迹、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

6.翻译技巧: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同时也要力求准确、通顺。

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意译和自由译。

7.阅读理解:阅读文言文时,除了理解字面意思外,还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

8.文言文背诵:很多经典的文言文段落需要背诵,通过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9.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连接、转折、强调、疑问等多种作用,理解虚词的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句意和语气至关重要。

10.通假字: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通假字现象,即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识别和理解通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

11.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加深对文章表达效果的理解。

12.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如史传文注重事实叙述和人物描写,议论文强调观点论证和逻辑推理,诗词歌赋注重韵律和意境营造。

13.古代计量单位:文言文中常出现一些古代计量单位,如尺、寸、石、斤、两等,了解这些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有助于理解文章中的数量描述。

14.古代地名和人名:文言文中常常涉及到古代的地名和人名,了解这些地名和人名的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文言文必备基础知识

• 中国(中原) • 卑鄙(低微而鄙俗) • 左右(皇帝身边近臣) • 约束(规约、盟约) • 指示(指给……看) • 亲戚(内外亲属) • 形容(形体容貌) • 从容(言语举动得体) •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
• 绝境 与世隔绝地方 • 无论(更不必说) • 青春(明媚春光) • 无赖(活泼顽皮) • 痛恨(痛心遗憾) • 感激(感动愤激) •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 • 因为(于是写) • 中间(中间夹杂)
7.趣①通“趋”:跑;趋向;追逐;取,如“虽趣舍万殊”
农赴时,商趣利”。
追逐、追求,如“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进来;藏。“无内诸侯”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
古今通异假义字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 课(督促劝说) •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 对(回答或对话) • 如(到、往) •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 工(工匠、精巧、擅长) • 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 容(宽容、或许、许可) • 贷(借出借入,宽容) • 狱(官司、案件、监牢) • 白(告诉) • 与(赞扬) 多(赞扬) • 遽(急速、就、恐惧) •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文言文知识总汇
积累
句虚翻式 词推译断••••留删换习调补贯::惯::::一二三四1人 表语 倒 省 意把、1、、、、名敬、装略译、古通23456实虚句翻、副现(句句词判、、、、、234假、、、词词式译地词((典已换断古词一复兼名、故主补不字被省倒成(((句今类词指词、发谓主、用现动略装积信1••••••••••••••有无省省省省异活多词8语年倒语修的代有无断句句句累、个同偏标标主谓宾介诸盍焉旃叵耳名动形物也本词号词装、辞义用义词标标。第尔表最表皆表旋、表岂表如、形特、于见((实达)志识语语语宾义 义、、或、谓、识志二 、 、 全 、 短 、 少 反 、 、 令 容 指 直高 假词词容))意、、“(;能的 的 : : :昼词、把国 部固宾 语 委于复复的的人 汝 极 部 尽 暂 寻 间 问 其 若 、 词 词 、度 设竖受 见::词;“ “ “ 相 “ “而而词词词感被 被一 夺谤分号 单定语 婉、之夜判判引的 关称 、 、 的 、 的 、 、 语 、 、 如 词 ( 第)雅(指指子… …之 之 何当 之 不已形音活用:(鼓动 动义义义情结、前 含宾音结主 宾 状 定、断断讥讽爪程 系代 范 时 俄 气 苟 尾 仅女 至 咸 未 宁 使勤申不于 于)以引词词于 乎 不于 焉 可”近似用为用)作句 句活活构置 蓄语构词谓 语 语于扩缩转色句句词 围 间 、 的 、 词 仅度 的、 、 、 几 、 、庙于而足(牙作用用… …作义单根“ ” ”的” ” ”:气: :通通为名为助等说、 、换此倒 前 后 后::实联( 副 副 俄 副 使 : 、副 连而 绝 举 、 庸 向用用于大小移彩号杀与; 。市委(状为为于 的 的的 的 的合息语音据为拉,意词按法定 介成、装 置 置 置翻.“用使意你 词 词 而 词 、 只词 词然、 、 、 无 、 使假假动词名、词(尉据对成语系.为为为比:改,,音合 合 合何 合 合.朝婉武语使为者再念,法节相动,等现语 词开双乎于译乃 翻, ( ( 、 ( 向 是、( (乃 殊 悉 何 独 、翻谥)动;、词词(((为动推形应语境课音 音 音” 音 音词意喻使涕变义义谋,(上,地臣动动(同代后) )音彼勤、时译推变邻最 如你 全 不 俄 难 )尔、 、 、 、 竟…用弓译号为用,赢不(追(动索互印确断文动用).。义动之的:项项、义汉置词.必闻劝(→出常((, 果的 、 久 顷 道 倘 独、若 良 具 安 使…出心、.而断复词法…—也项后法粮可与亡群被义释证定推技(偏词、语(增减床、补“) 都 、 、 、 、极 、焉法; 、 、 、…“书寡告坏衰以所事投 王 盍 积 且 舍 居 耳法音推。,—何伯人动(而不郑逐贤荆义表状亦断)被巧: ) 一 顷 哪 即 特、 假、子 颇 毕 讵…吾是先多少、名(。把…(尝 各 土 焉 旃 心诸。人→人身.公节断.拉。既复州达杀哀语.、既出”: 会 之 里 、乎很 使、 、 、 、景蚤人北毕,”、从典或乃::破语言成置舍叵渤讽 的之翼吾姥指习后之长即儿 、 、 脱 但、成字, )君 甚 备 何得走人 之.字物来故从来盟)至…庄尔山土旃测海.而江臭秦.刺党耳蔽词惯置也民,、非:)既怎、若份、、、…妻,所名为、而、,志之子志石,(之件));,师、、入。替)。附诚羽)者沛:而么设惟常、公逼胜…夜均所部率以?风?苟成尾之不去臣,,向;;少之换.曹厌让为、、)、)如、、咸….保,公…分夜.好雨亦语,领者鉴、活美则往长者则皆须:而仅:吾大…):;留)阳;修受乐兴无)隐)不,等之偷之,、安臾、子…)咸我不纵;辞,焉然土者下.能.)逼则、自止……))。译之集格有。。之者;情;王赏于寐”斯、、….、.)诸北);.私以者之兵表须试徒)各)?。;;也势判)我傲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

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

如:“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

文言文。

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

特别是先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

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

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要的、较有系统的整理,如古代吏制,刑法,科举制度,人的姓、名、号、谦称、敬称等等,不求过繁过细地掌握,但要大体了解。

学习文言,还有一些重要环节(如诵读,就非常重要),还要学会断句,掌握翻译方法等等,诸多环节和技能训练要同时进行,才能提高阅读水平,达到中学大纲要求,完成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任务。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一片“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

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

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譬如社会政治动荡等等,但一个最合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也是最根本的解释,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教育的“血脉”。

这使得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文人们,在孩童时期的语言“敏感期”阶段,即13岁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深入的文言教育。

他们在语言“敏感期”所接受“语文教育”,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所谓“现代语文教育”,是在废除文言的背景下,基本以白话为主体的、为本位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人们,在语言“敏感期”,基本是“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而不是“通过文言”来学习“运用白话”。

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们,具有深厚、扎实、完整的文言根基,少年时期就基本已经形成一种以文言为本位的“语感”。

这种文言本位的“语感”,跟随他们成人,伴随他们终生,奠定他们文字表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他们文字表达的“下意识”,使得他们运用语汇时,总是比较纯粹、凝练、典雅、古朴,他们能够自如、娴熟地从古诗文中,选取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词汇、诗句,生动、鲜活地或摹像、或写意、或达情,寥寥数语,便传神极致。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

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

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 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达到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大陆作家、学者,整体上文字水平(主要是白话表达水平),难以与上半叶的大师“比肩”,根源就是少年时代“语言敏感期”接触的文言愈来愈少。

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们,如鲁迅、郭沫若等人,他们成为“白话大师”,开白话运用的一代风气,根本原因是,他们在19世纪接受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文言教育,可以说,这些“白话大师”们,少年时期在文言的“酱缸”里浸泡过的,成人后登上文坛,每个“汗毛孔”里都渗透着文言的滋养。

而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文人、学者们,少年“语言敏感期”,恰好处在大陆的所谓“现代语文教育”从诞生、发展、再发展的时期,也即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此时,正是大陆所谓的“现代语文教育”对文言否定愈演愈烈,语文课本摒弃文言愈来愈多的时期。

大陆语文课本在七十年代彻底告别了文言。

因此,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成人的文人们,少年时期接触文言的数量“一代少之于一代”,因而他们成人时的文风也基本上“一代逊于一代”。

几十年来,大陆文人的整体文字面貌是越来越“水”,越来越“白”,越来越“俗”,越来越“痞”,失去了纯粹、古雅、洁净、朴素。

不可否认,这正是所谓大陆“现代语文教育”斩断了“文言”血脉的结果!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汲取,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的文言,成人后形成一流的白话表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少年“语言敏感期”仅仅涉猎极少的文言,或者仅仅学习白话,哪怕是一流的白话,那么,成人时期,形成一流的白话表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通过白话学习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习运用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

根扎于“文”,语发为“白”,这应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法则。

可以听听香港著名学者,堪称语言大师的董桥先生对鲁迅先生的点评:“(鲁迅)‘先生之文,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

鲁迅读过古书不少,从而‘知旧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于书卷气杂以斗士风采’。

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不难发现他笔下其实‘白’中处处有‘文’,可见文言真是白话的基础。

”我绝对不是主张在中小学阶段全面恢复文言教育,全面实行“通过文言”来学习“运用白话”,我主张白话、文言,各占半壁江山,适度加大中小学阶段文言的课文比例,而且是小学、初中、高中循序渐进地增加,至高中阶段在课文篇目数量上应当略高于50%;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也绝不是放在培养“白话大师”上,我们着眼于奠定一代几代“现代人”的“白话运用”的根底,提高“现代语文教育”“学习运用白话”的效率。

现代汉语等于“现代”“进步”,文言等于“非现代”和“落后”,用啥即学啥,不用啥就摒弃啥,这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思维逻辑。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我们是“现代人”就应该学习现代文,现代语文教育应当着眼于“现实运用”,文言已经不用,至少是几百年前的书面语,是一种落后的甚至是陈腐语言,现代人何必再去学,再学说不定会受到拘囿、禁锢甚至毒害,也无益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