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劝学》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同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同又,再暴同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禀性,资质)二、古今异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古:以……为,把……作为今: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古:地下的泉水)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藏身今:把感情理想等放在某物或某人上)三、词类活用1、輮使之然也。
(輮,动作名,輮这种工艺)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使动用法,使……弯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作状,每天)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作动,游泳)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名作动,跨出十步)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四、文言虚词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3、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4、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表修饰)6、而闻者彰。
(表转折)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顺承)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向)焉1、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2、风雨兴焉。
(兼词,在这里)3、且焉置土石。
(兼词,在哪里)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结构助词,的)2、锲而舍之。
(代词)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后标志)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五、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后)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4、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词义理解错误: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结合上下文理解 句式理解错误: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语法理解错误:注意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不准确: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翻译时要准确表达其含义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翻译技巧:直译、 意译、增译、减 译、换译等
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方 法如逐字逐句阅读、整体把握等
文言文翻译技巧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 情感
翻译原则与标准
保持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 特色如文言文的简洁、典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顺流畅: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 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适当增删: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 需要适当增删内容以使译文更加通 顺、完整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化价值: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 值和历史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言特点:文言文具有简洁、典雅、 含蓄的特点常用于表达思想、情感 和观念
学习意义: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 代文化、历史和思想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言文句子含义
添加副标题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05 文言文写作指导
06 文言文综合练习
添加章节标题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词汇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 词等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等
必修一 古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古文知识点梳理注意归纳掌握几种特殊语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四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注意积累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常见用法及意义;注意尽量按照直译要求顺畅翻译文言语句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2、虽有槁暴()通();()通()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4、君子生非异也()通()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6、句读之不知()通()7、或师焉,或不焉()通()8、举酒属客()通()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10、举匏尊以相属()通()11、自余为僇人()通()1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通()1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二、古今异义词: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3、用心一也: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蟹六跪而二螯:6、古之学者必有师:7、吾从而师之:8、是故无贵无贱:9、今之众人:10、小学而大遗: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2、于是饮酒乐甚:13、虽一毫而莫取: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5、不知东方之既白:1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17、游于是乎始:18、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3、积善成德: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用心一也:6、惑而不从师:7、吾从而师之:8、吾师道也:9、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而耻学于师: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2、位卑则足羞:13、扣舷而歌之: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1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7、侣鱼虾而友麋鹿:18、击空明兮溯流光:19、正襟危坐,而问客曰:2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2、幽泉怪石,无远不到:23、望西山,始指异之:24、箕踞而遨:25、穷山之高而止:四、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师不必贤于弟子: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9、是岁,元和四年也: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2、何为其然也:13、客有吹洞箫者:1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7、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9、皆我有也:20、不拘于时,学于余:五、归纳掌握下列各组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及意义:1、而:①蟹六跪而二螯侣鱼虾而友麋鹿②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顺流而东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羽化而登仙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而今安在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锲而舍之锲而不舍2、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日之入③扣舷而歌之公将鼓之④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句读之不知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⑤故为之文以志作《师说》以贻之择师而教之人非生而知之者⑥吾欲之南海,何如3、其:①其曲中规余嘉其能行古道其为或也,终不解矣日与其徒上高山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②其皆出于此乎③其可怪也欤4、乎: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生乎吾前③洋洋乎与造物者游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④知不可乎骤得5、于: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水为之而寒于水③于其身也④而耻学于师⑤不拘于时⑥游于赤壁之下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六、翻译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修一文言文部分复习基础梳理
1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
(2)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命宦官率宫女三十人,手持香花,到法门寺将“佛骨” 迎入大内,供奉了三天。于是,长安为之震惊,全国为之轰动,在皇帝愚昧嗜佛、百 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泛滥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上至君、下泽民”的佞佛热潮。 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社会矛盾,于是在忠君爱国思想的驱使 下,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乃“朽秽 之物”,大骂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痛斥“释老之道,过于杨墨”,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
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匏(páo)尊 嫠(lí)妇 舳舻(zhú lú) 攒蹙(cuán cù)累积
酾(shī)酒
无尽藏(zànɡ) 愀(qiǎo)然 衽(rèn)席 斫榛(zhuó zhēn)莽
箕踞(jī jù)而遨
僇(lù)人 垤(dié)
颢(hào)气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②共其乏困共通供,提供,供给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主人)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省略句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⑧(晋)许君焦、瑕省略句⑨子亦有(何)不利焉省略句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重点虚词】〖因〗①趁机: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②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③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趁机: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⑥顺着,凭借: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⑦沿袭、继承:蒙故业,因遗策⑧借助,依仗:因人之力而弊之⑨根据,依据:因人施教⑩又…引导,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乃〗①于是: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遂收樊於期之首,②才:臣乃得以报太子。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就、于是: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
乃为装遣荆轲。
④至:乃今得闻教。
⑤竟然:而乃以手共搏之⑥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⑦乃尔:这样〖为〗①替: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成为:皆为龙虎,成五采。
③替、做,谋划: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敬酒,祝: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⑤对,对付:君王为人不忍⑥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⑦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为?⑨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义: ;今义:鼻涕 1.涕:眼泪;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 ;今义:年长之人 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5.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古义: ;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鄙人:粗鄙的人; 6.左右既前,斩荆轲 左右:古义: ;今义:方位名词 左右:身边侍臣 7.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古义: ;今义:故意 有意:同意,愿意;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 ;今义:表能够、许可 可以:可以凭借 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购:古义: ;今义:购买 购:重金收买,悬赏 10.图穷而匕首见 穷:古义: ;今义:缺少钱财 穷:穷尽;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山东:古义: ;今义: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古义: ;今义:仔细说来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去:古义: ;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1.山东:崤山以东; 2.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3.非常:意外的变故; 4.河南、河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5.细说:小人的谗言; 6.所以:……的原因; 7.去:离开。
必修1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1.修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整治、修理)2. 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介词,至、及)②期年之后(数量词,读jī,期年,一周年)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动词,约定)3. 次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名词,旁边)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名词下一等)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编次)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动词,行军途中停留)4. 之①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②以之兴怀(指示代词,那)③夫人之相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极视听之娱(结助,定语标志,的)5. 咎①以彰其咎(名词,罪过、过失)②则或咎其欲出者(动词,归罪,责怪)6. 纵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②白日放歌须纵酒(副词,任意)③纵虎归山(动词,到)7. 望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8.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②如泣如诉(动词,像)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连词,如果)④公如大夫人(连词,相当于“和”)⑤甚如饥寒(连词,相当于“于”)⑥海内晏如(形容词词尾,……的样子)9. 困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动词,围困)②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名词,困窘,困难)③岁饥民困(形容词,贫乏,贫困)④犹耕者倦休而困上也(形容词,困倦,疲乏)10. 阳①斜阳草树(名词,太阳,阳光)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词,山南、水北)③皆阳应曰(副词,通“佯”,表面上)11.道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②于是废先王之道(名词,法度)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德,道义)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规律)⑤益慕圣贤之道(名词,主张,思想,学说)⑥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12. 名①呼中之名而詈之(动词,名字,名称)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定名,叫做)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说出,解释)④操虽托名汉相(名词,名义,名分)⑤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名词,名声,名望,功名)⑥隳名城,杀豪杰(形容词,有名的)13. 知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②失其所与,不知(通“智”)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14. 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至)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15. 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③以是人多以假余(借给)16. 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记)③博闻强志(记忆力)17. 是①定国是之诏(国家大事,大政方针)②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对的)③是日夜,天朗气清(这,此)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表判断,与今“是”同)⑤惟进修是急(常与“惟”搭配,使宾语提前)18. 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态、情致)②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送达)③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传达)、表达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导致,招引)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取得、得到)⑦衡善机巧,有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极、尽)19. 乎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形容词词尾)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20. 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③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21. 过①故山殊可过(动词,过访,游览)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国是,过错)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分,过于)22. 相①猥不敢相烦(xiāng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②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xiàng动词,辅助)23. 辄①辄便往山中(副词,于是,就)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副词,常常)24. 因①因驮黄檗人往(介词,凭借)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介词,趁着)③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25. 极①屋极有窗以达气(屋顶)②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尽头、极点)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达尽头)④足以极视听之娱(尽)⑤伏尸而哭,极哀(非常、十分)⑥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最多、至多)【古今异义】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形容时间短暂今:低头抬头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古:胸怀抱负今:怀里抱着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古:(以此)用来今:连词,表因果关系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指貌美的女子5.于是..余有叹焉古:对这件事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的缘故今:因果连词古:泛指求学之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7.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等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武臣或勇敢的将士,褒义词今:坏人的帮凶,贬义词8.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明天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泛指空间的一部分;地区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侍卫人员今:大致范围11.至于..赵之为赵古:上推到今:多作副词,表另提一事1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1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序数词【古今通假】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若不阙秦(阙,通“缺”,侵损、削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奉厚而无劳(奉,通“俸”,俸禄)鼓瑟希(希,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形作名,贤才)少长..咸集(形作名,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所以游.目骋.怀(动词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动词使动用法,使兴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作动词,把……看做一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作状,向南)下.江陵(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舞.幽壑之潜蛟(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鱼砍柴)哀.吾生之须臾(为动用法,为……哀叹)山中人王维白.(形作动,陈述)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室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作动,命名)有泉侧.出(名作状,从旁边)问其深.(形作名,深度)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暗昏惑的地方)后世之谬.其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错误)不得极.夫游之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达到顶点)往往有得.(动作名,收获,心得)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名作动,向上走)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作动,走到尽头)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驻军)与郑人盟.(名作动,结盟)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七十者衣.帛食肉(名作动,穿)映带.左右(名作动,环绕)然而不王.者(名作动,称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作动,游泳)夜.缒而出(名作状,在晚上)必庙.礼之(名作状,在庙堂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作状,当面)秋水时.至(名作状,随着时令)今寡人不能.(动作名,才能)其继.有在者乎(动作名,继承人)学.不可以已(动作名,学习)顺流.而东行(动作名,黄河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动作名,见闻,学识)足以极.视听之娱(动作名,眼睛,耳朵)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则移.其民于河东(动词使动用法,使迁移)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使动用法,使流)越国以鄙远.(形作名,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吊有忧.,贺有喜.(形作名,忧愁的事,高兴的事)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形作名,羞恶之心)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然后卑.事夫差(形作动,降低身份做奴仆)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形作动,胜过)三子者出,曾皙后.(形作动,留在后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辱)洁.其居,美.其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洁,使美)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忌不自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不吾知也求,尔何如未之有也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②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凌万顷之茫然③介词短语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浴乎沂,风乎舞雩树之以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当其欣于所遇(于所遇,介宾后置)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介宾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于斯文,介宾后置)始舍于其址(介词结构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晋军(于函陵)不得见(太后)久矣(长安君)质于齐而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皆以(我)美于徐公(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之)为流觞曲水,列坐(于)其次放浪(于)形骸之外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有碑仆(于)道村墟夜春,(声)复与疏钟相间余之力尚足以(之)入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4.固定格式①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个……?)例: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②此所谓……()这就是所说的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或……或……(有的……有的……)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④直……耳(只……罢了)例:直不百步耳⑤非……则……(不……就……)例: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清单
一、基础概念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3.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地位
二、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1. 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修辞手法和常见句式的运用
3. 典故和典型引用的含义和背景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 字词理解与翻译技巧
2. 句子结构理解与分析方法
3. 理解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的技巧
4. 阅读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
四、文言文的作文技巧
1.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技巧
2. 古文选材与题材的处理技巧
3. 文言文写作中的段落结构和衔接手法
4. 作文语言的整体协调和风格把握
五、名篇名句的欣赏和解读
1. 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和解读
2. 诗词曲赋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名句的背景和内涵解析
4.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六、文言文阅读材料推荐
1.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介绍
2. 文言诗、文言文的名篇选读
3. 古代文人的传记和作品推荐
4. 官方文献的阅读和解读范例
七、考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1. 高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命题特点
2. 考试中常见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3. 备考阶段的复习计划和方法指导
4. 文言文学习的长期规划和方法建议
总结:
通过对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词汇、句式、阅读技巧、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輮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 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举酒属.客 (属:通嘱,引申为劝酒 )9、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 10、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 11、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 1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 4、顺流而东.。
(东进) 5、卧而梦.。
(做梦) 6、外与天际.。
(交会)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鱼砍柴)(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
(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4.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荆轲刺秦王》7.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荆轲刺秦王》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荆轲刺秦王》9.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荆轲刺秦王》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秦王》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12.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荆轲刺秦王》1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14.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1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荆轲刺秦王》1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17.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鸿门宴》18.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鸿门宴》19.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鸿门宴》2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鸿门宴》21.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鸿门宴》22.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鸿门宴》23.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鸿门宴》2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鸿门宴》(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老师)(总1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1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文言文学习课内知识积累,指教材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引言- 文言文的定义- 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 连词- 助词- 介词- 量词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五、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词义的转移七、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 句读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八、文言文的文化背景- 历史典故- 古代礼仪- 哲学思想九、文言文经典篇章赏析-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史记》选读- 《诗经》选读十、结语-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建议示例内容:一、引言文言文,即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者……也”来构成判断句,如“孔子,鲁人也”。
2. 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通过“为……所”来表达,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
3.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为了简洁,常常省略主语或宾语,如“读书破万卷”。
4.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是为了强调,如“甚矣,汝之不惠”。
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1. 连词:“夫”、“且”、“与”等,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
2. 助词:“之”、“也”、“者”等,用于句尾或句中,起到辅助作用。
3. 介词:“于”、“以”、“自”等,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4. 量词:文言文中的量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匹”表示马,“头”表示牛。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3.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梳理:李锡林一、文学常识《左转》: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二、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2.秦伯说(同“悦”)(二)古今异义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时所带的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3.越国以鄙远鄙:名的意动把…当作边邑4.烛之武退秦师退:动的使动使…撤兵(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4.其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三、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敢以(之)烦执事C.夜缒(烛之武)而出D.(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④表处所,地方。
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坏,破旧。
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8、而:①连词,表顺承,才;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
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9、其:①代词,指代“使者”;②代词,自己的;③代词,指代“那件事”;④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0、之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10、之: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结构助词,的;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三、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1.行李:出使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认为3.以为:把……作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夫人:那人;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6.乏困:指缺乏的东西。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1.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夜.缒而出2.夜: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越国以鄙远..4.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5.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6.若不阙.秦6.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7.阙秦以利.晋7.利:使动用法,使……获利。
8.因人之力而敝.之8.敝: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邻之厚.,君之薄.也9.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0.且贰.于楚也10.贰: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邻之厚,君之薄也2.判断句: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状语后置: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状语后置: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
5.夫晋,何厌之有?5.疑问代词作宾语: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6.省略句:“军”后省略“于”。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7.敢以烦执事7.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胆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8.省略句:“以(之)为”的省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9.失其所与,不知9.所字结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1.说,通“悦”,高兴、喜欢。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2.“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3.“振”通“震”,震惊。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4.“还”通“环”,环绕。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5.“卒”通“猝”,突然。
二、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1、兵:①名词,兵器,武器;②名词,士兵;③名词,军队。
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②使.毕使.于前2、使:①动词,派遣;名词,使者;②动词,让;名词,使命。
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3、诚:①连词,果真;②副词,实在。
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顾:①连词,不过,只是;②动词,回头看;③动词,拜访;④副词,难道。
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5、穷:①形容词,走投无路;②动词,完全展开;③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6、引:①身子向上起;②举起;③拉、牵引;④拉弓。
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7、见:①被;②显露;③接见。
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8、乃: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③代词,你的。
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9、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为了;③介词,用来;④:介词,用;⑤连词,表目的,来;⑥介词,按照。
三、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1.涕:眼泪;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2.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3.长者:品德高尚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4.偏袒:袒露一只臂膀;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5.鄙人:粗鄙的人;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6.左右:身边侍臣;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故意7.有意:同意,愿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表能够、许可8.可以:可以凭借;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古义:;今义:购买9.购:重金收买,悬赏;10.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今义:缺少钱财10.穷:穷尽;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1.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2.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3.进兵北.略地3.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4.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5.发尽上.指冠5.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6.厚: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7.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9.丹不忍以己之私.9.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0.其人居远.未来10.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2.群臣怪.之12.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判断句。
这是让我日夜咬牙切齿非常痛心的事。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判断句。
现在如果去了秦国而不能回来(向太子)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省略句,“之”后省“以”。
秦王(用)一千斤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4.省略句,“为”后省“之”。
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荆轲就一直在等(他)。
5.见燕使者咸阳宫5.省略句,“者”后省“于”。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6.被动句,“为”表被动。
父母宗族,都被杀戮和没收。
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7.被动句,“见”表被动。
如果这样,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8.定语后置句,省略句,“侍”后省“于”。
在殿上侍俸立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9.定语后置句。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10.“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我才能够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2.“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3.“倍”通“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4.“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5.“郤”通“隙”,隔阂、嫌怨。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6.“不”通“否”。
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7.“坐”通“座”,座位。
二、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1.如:①好像;②往,到……去;③比得上2、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2.谢:①道歉;②感谢;③告辞3、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3.军:①动词,驻军;②名词,军营;③名词,军队4、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遣将守关者③故.听之4.故:①交情,形容词作名词;②特意,副词;③所以,连词5、辞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5.辞:①推辞;②告别,辞别;③顾及6、为: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③为.击破沛公军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何辞为.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6.为:①wéi,做,担任,动词;②wéi,认为,动词;③wèi,替、给,介词;④wèi,替,介词;wéi,做,动词;⑤wéi,是,动词;⑥wèi,被,介词;⑦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⑧wéi,成为,动词;⑨wéi,动词,作为;⑩wèi,对,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