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入门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实词知识点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文言文基础知识入门
文言文基础知识入门文言文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官员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相比于口语,文言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比现代汉语复杂,使用了大量的虚词和古代词序。
2. 字词繁多:文言文使用的字词较现代汉语更加繁多且古雅,需要学习和记忆大量的字词。
3. 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注重修辞和修饰,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4. 表达含蓄:文言文注重言简意赅,往往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表达含蓄的意思,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修养。
二、常用词汇学习文言文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词汇,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示例:1. 吾:我2. 卿:你3. 何:什么4. 余:我5. 微:我们6. 吾辈:我们7. 曰:说8. 嘻:喜欢9. 斯:这10. 吾等:我们三、基本语法结构除了词汇以外,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结构: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宾结构,与现代汉语类似。
2. 定状补结构:文言文中常使用定语、状语和补语来修饰主语和宾语,增加句子的修辞效果。
3. 虚词使用: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虚词,如“之”、“乎”、“其”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或者标点的作用。
4. 句末助词:文言文中常使用一些特殊的句末助词,如“乎”、“矣”、“耳”等,用于表示语气或者补充说明。
四、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文言文需要有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建议:1. 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掌握文言文的用词和句法结构。
2. 多做练习:多做文言文的练习题,熟悉常见的句型和词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水平。
3. 注重字词的记忆:文言文中的字词较多且古雅,需要花时间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制作词卡片等方法进行记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文言文入门》课件
把握文言文段落的结构
总结词
段落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逻辑关系。
VS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段落时,要特别注意段落的 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段落内部的 层次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段落中句 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以更好地把握段落 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理解文言文篇章的主题思想
文言文语法
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 基本功能和词性。例如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掌握词类活用 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这 些句式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了解其 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在文言文中,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主题或题目,要求他们运用文言文 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条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现 个人风格,同时注意纠正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之处。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理解篇章主题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最终目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以更好地把握整个篇章的主题 思想。此外,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言叙事等,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 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
专题01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学习宝典
专题0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字词,感知人物形象;2.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式;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方正,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3.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三、主题思想《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四、写作特色《咏雪》叙事简约,意蕴含蓄。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
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洋葱版)
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俄而,3.公欣然..曰(4.白雪纷纷何.所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6.陈太丘与友期.行(7.太丘舍去..(丢下(他)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14.人不知而不愠.( 15.吾日.三省.吾身(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7.传.不习乎(18.温故.而知新(19.学而不思则罔.(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24.非学无以广才..( 25.非志无以成.学(26.淫慢..则不能励精( 27.意与日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指挖洞)))一起;故,原来的))持,拿起))))))表转折,却))于是,就)才)3.盖:盖.以诱敌( 4.之⎩⎪⎪⎪⎨⎪⎪⎪⎧学而时习之.( 知之.( 代词,它 )夫君子之.行(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复投之.( 5.其⎩⎪⎪⎨⎪⎪⎧人不堪其.忧( 仁在其.中矣(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6.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非志无以.成学(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 ) 同“又”,用于整数 ) ) ) ) )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 ) ) ( 名词作状语,“从像狗似的 ) ) ) ) 解除,卸下 ) ) )) 替 )3.知⎩⎪⎨⎪⎧4.学⎩⎪⎨⎪⎧5.止⎩⎪⎨⎪⎧6.意⎩⎪⎨⎪⎧7.敌⎩⎪⎨⎪⎧8.前⎩⎪⎨⎪⎧9⎩⎪⎨⎪⎧1古义:今义:2古义:3.去.古义:4古义:5古义:6古义:7古义:8古义:今义:5/ 5。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全是必考知识点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全是必考知识点年级语文资料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完整)文言文入门学习及方法整理
如何学习文言文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文言文入门课~》课件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强化记忆
多读几遍文言文原文,并使 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比如讲 故事法、联想法等。
多读多写
熟练掌握基础语法和词汇后,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锻炼 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与他人交流
找到同好者一起学习,或者 向老师求助,借助交流互动 提高文言文表达能力。
动词、形容词、副词
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是文言文 最常用的词汇类型之一,其中 动词的运用尤其重要。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了解上下文情境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掌握常用语法和词汇
文言文常以典故或典型故事为背景,因此了解上 下文情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需要 理解其特有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
结束语
文言文是一种优美而深邃的语言,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蕴含着 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渊源。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课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 赏这门语言,并由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文言文的名篇解读
《庄子》
《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 著作之一,涵盖了众多哲学观点 和主题,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不可估量。
《论语》
《论语》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 要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被誉为“圣人之言” 的代表。
《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 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民歌、民 谣、赋和雅颂等形式,是古代文 学艺术的杰作。
《文言文入门课~》PPT 课件
欢迎进入文言文的世界,今天我们将探讨这门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介绍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 一,是自公元前5世纪开始使用 的一种汉字书写方式。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主要应用于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
它是一种典雅、庄重的表达方式,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名词用等语法现象较为常见。
2. 倒装句式:文言文中,句子的语序常常倒装,如主语、宾语、状语等可以前置或后移。
3. 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固定短语和固定句式,需要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
4. 省略句式: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成分,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三、常用词汇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马”、“书”、“房屋”等。
2.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消失等的词,如“走”、“吃”、“死”、“生”等。
3.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态、颜色的词,如“好”、“美”、“黑”、“长”等。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词,如“我”、“他”、“它”、“这里”等。
5. 数词:表示数字的词,如“一”、“二”、“三”、“十”等。
6. 虚词:帮助造句或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词,如“之”、“以”、“而”、“则”等。
四、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通过扩大或缩小事物形象特征或范围,以增强表达效果。
3. 对偶:成对的修辞手法,形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感。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5.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
五、常见文体类型及特点1.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来表达主题。
2.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和论证来阐述观点。
3.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通过解释说明事物、现象或原理来传达信息。
4. 散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以描写、记叙或抒情为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1. 通读全文,理解全文大意。
文言文基本字词解释 → 文言文基础词汇释义
文言文基本字词解释→ 文言文基础词汇释义文言文基础词汇释义本文档旨在解释文言文中的一些基础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基本字词解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基础词汇及其释义:1. 之:表示所属关系或具体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或“之”。
之:表示所属关系或具体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或“之”。
2. 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3. 也:表示肯定或强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了”。
也:表示肯定或强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了”。
4. 而: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或“但是”。
而: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或“但是”。
5. 以:表示手段或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或“为了”。
以:表示手段或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或“为了”。
6. 者: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人”或“者”。
者: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人”或“者”。
7. 曰:表示说话的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或“称之为”。
曰:表示说话的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或“称之为”。
8. 若:表示条件或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或“像”。
若:表示条件或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或“像”。
结论通过解释文言文中的基础词汇,本文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这些基础词汇的释义可作为研究文言文的入门知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释义仅供参考,在实际阅读文言文时,仍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
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然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较为难懂,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文旨在介绍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入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篇1一、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习文言文需要了解其背景和特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特别注意。
二、多读多背学习文言文的最重要方法是多读多背。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如《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进行阅读和背诵。
通过多次阅读和背诵,学生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注重字词的理解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学生需要注重字词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请教老师或同学等方式来解决难点。
四、结合现代汉语进行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比较和联系的方式来学习。
例如,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来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
五、注重语言的应用学习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其内容和形式,还要注重语言的应用。
学生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写作,或者进行口语表达,以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多读多背,注重字词的理解,结合现代汉语进行学习,注重语言的应用。
《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篇2初一学生学文言文的入门方法如下:一、多读。
首先要多朗读。
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也就会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
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四官并用,能够加强记忆,增强语感。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关于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介绍如下:一、文言文语法基础1. 词类:文言文中主要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基本句型有主谓、主谓宾、主谓定状等。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某些词会因为语境的需要,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二、文言文字词解释1. 常用字词:如“之”、“其”、“何”等的常见含义和用法。
2. 通假字:文言文中,有些字音同或音近,可以互相通用,这些字称为通假字。
3.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解释。
三、文言文句式结构1. 判断句:用判断词“是”、“为”等构成的句子。
2. 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
3.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4. 倒装句: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四、文言文修辞手法1. 对偶: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
2.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子。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来强调事物的特征。
4.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意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和人物言行。
3.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六、文言文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按照原文的词汇和结构进行翻译。
2. 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3. 调整语序:针对倒装句,需将词语顺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4. 补充省略成分:根据上下文,补充被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流畅通顺。
七、文言文写作练习1. 仿写: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2. 摘要写作:阅读文言文篇章,提炼出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摘要写作。
3.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构思主题,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创作,锻炼文笔和表达能力。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7文言文基础知识
期末复习专题七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夫君子之.行(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复投之.(代词,代骨头)2.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不译)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3.盖: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6.乃⎩⎪⎨⎪⎧去后乃.至( 才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 ,相当于“吗”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__指子女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自学文言文基础的书
自学文言文基础的书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文言文。
如今,随着自学的兴起,自学文言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自学文言文基础的书籍,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顺利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
下面列举几点帮助读者掌握文言文基础的方法和技巧。
1.阅读经典文献阅读经典文献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例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中的文言文,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献,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用法。
2.背诵经典篇章背诵经典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式。
通过背诵,读者可以牢记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3.使用文言文工具书使用文言文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用法。
例如《古文观止》、《文言文常识》等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查找生僻字的读音和释义,进一步拓宽文言文的知识面。
二、适合自学文言文基础的书籍推荐以下是一些适合自学文言文基础的书籍推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进行学习。
1.《文言文基础教程》《文言文基础教程》是一本专门针对初学者设计的教材,内容包括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常见句式和典故,适合自学者系统地学习文言文。
2.《文言文阅读入门》《文言文阅读入门》是一本针对文言文阅读初学者设计的读本,内容包括文言文课文和课后习题,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文言文入门》《文言文入门》是一本综合性的文言文学习工具书,包含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常用词汇和句式,适合自学者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水平。
三、实际操作:自学文言文需要相应的实际操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1.翻译文言文课文选择一篇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课文进行翻译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文言文入门-ppt
0 写景状物型
5
0 概括景物特征(注意描 6 写句,抒情句)
写人记事型
品析写作特色。 0
3
0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7
谈认识(联系实际) 0
4
0 品析写作特色.
8
分析品味
叙事议理型
○ 明确作者态度,观点.(注意议论句,抒情句.) ○ 理解内容. ○ 结合议论文的知识解决问题。
谈启示,谈认识.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01
02
03
04
05
06
熟读全文, 扣住词语, 字字落实, 单音词语, 国年官地, 遇有省略, 领会文意; 谨慎翻译。 准确第一; 双音替换。 保留不译; 补充整齐。
07
08
09
10
11
12
调整词序, 修辞用典, 推断词义, 字词句篇, 重回原文, 通达完美, 删去无义; 辅以意译。 前后联系; 连成一气。 检查仔细; 翻译完毕。
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1
留、对、换、调、补、 删
2 “留”,凡朝代、年号 、人各、地名、官职等 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山、石、高、远 等。
对:即对译法。 对应直译,逐 字落实。不遗 漏,也不能多 余。
(尽可能对应 原文,基本遵 照原文的句式、 风格,大量采 用有相同语素 的双音词,即 把单音词变成 双音词)
文言文入门
解释实词、虚词
○ 翻译句子 ○ 划分句子的朗读
节奏
理解内容 品味
分析
联系课内 拓展迁 移
○ B.虚词: ○ 要重视积累针对
“之、其、而、于、 以等”虚词,平时 要多问,多思考。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 “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 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
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 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 等表示判断。
如: 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
他跑 得 很 快 。
主语 谓语 补语
王冕爱画荷花;他画得非常好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 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 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 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 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 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 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 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 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 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 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 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 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 人欤?” •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 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 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 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
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
、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 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而不学则殆! 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家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文言名著举例
《千家诗》《诗经》《论语》《春秋》《战国策》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 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 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 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 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 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 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 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 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 的源头。
•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 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 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 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 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 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 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
2.“为”“为……所”表被动。
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为予群从所得。 5.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 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文言文教参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 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 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 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
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
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 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 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 风浪不能鸣焉。”
固定结构
例如: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 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 孰若。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 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 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 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
),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例如:
17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 娄》)
17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谓”只
能译作“就是说这个”。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这里的“是”或 “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 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 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 、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 者”“……者,.......者也”等句式。
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陈胜者,阳城人也。 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 么样”,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⑥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 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
作“不是……吗”。“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耶)、无 乃……乎。
例如: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 ”,都表示推测、估计。“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无乃 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测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
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 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
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 为、何……为、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 处”,是反问句。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之+有。“何以……为”、 “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 “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 什么呢”,“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不亦……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