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综述
2010年10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本届大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浙江省作家协会、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和儿童文学研究所承办。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教师、编辑等各界人士出席了本次大会。
浙江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领导有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和平、金华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昆忠等。
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张之路、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共同会长蒋风、日中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会长中尾明、韩国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慎宪縡、台东大学荣誉教授林文宝先后致辞,对本届大会表达他们的祝愿和期许。
本次大会主题设定为 世界儿童文学视野下的亚洲儿童文学 ,围绕着这一主题,与会专家或以全球的眼光、东方的视角、比较的方法考察亚洲儿童文学的历史、现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文学之间的传播与相互影响,或以一国、一个地区的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的发展为对象进行梳理和勾勒,或聚集于专题性的理论探讨,或侧重特定文体的美学思考,分7个场次从多个角度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亚洲儿童文学必须放置在国际的视野中才能建立更为清醒的认知。
来自浙江师大的韦苇教授首先发问: 评价儿童文学,东方可否由自己独立的标准? 这一简单问题的背后,暗含着极为复杂的由观念、历史和审美眼光共同建构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韦教授的最后结论是: 东方无需费尽心机去寻找独立于西方儿童文学的评价标准;背离西方对儿童文学评判的标准,就是背离儿童文学赖以良性发展的真谛。
这是一个资深外国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冷静思考和判断。
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班马同样正视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儿童文学高度面前的矮小和缺失,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应当确立自己的精神内核和评价标准,他对中国儿童文学进行的批评与构想,引发与会者的诸多讨论。
温州大学吴其南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站在不同的立场表达了各自的担忧,前者指出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正面临双重的存在论上的危机,后者认为,缺失了文学趣味、思想含量和艺术品质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被儿童教育、语文教育自觉应用的时代,无力担负起构建儿童世界观的重任。
这看似消极的结论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警醒的态度,目的是为了呼唤中国儿童文学界以理性和智慧创建理论与创作的真正繁荣。
亚洲儿童文学的现代发展必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创建自身的民族话语和艺术精神理应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的责任。
日本的佐藤宗子和霜鸟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考察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儿童文学,前者通过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儿童文学的流派来看 亚洲魔幻 的可能性,后者借由具体文本对全球化的战争儿童文学予以思考,给人以启示。
通过了解亚洲各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把握亚洲儿童文学在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位置及其未来走向,是召开本次大会的目的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勾勒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另一方面通过文学内部的审美特性来阐述儿童文学的诗学内涵,这种整体性的考察,旨在总结中国儿童文学的当代学术样貌。
他认为,东亚的儿童文学是儒学基础上的文学,东方儿童文学以其不同于西方儿童文学的诗学内涵,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审美形态和价值取向。
韩国的研究者比较倾向于对本国儿童文学进行整体性的现象描述。
黄正铉通过历史的阶段性概括和材料的具体罗列,从创作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勾勒了韩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及未来。
(转封三)
(接封二)慎宪縡将焦点对准韩国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通过考察韩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希望指出如何在艰难处境中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元钟赞则通过关于童话和儿童小说之区分的争论,来透视韩国儿童文学体裁研究的现状,并且期待未来的体裁论能朝着现代性问题进一步深化发展。
的确,现代儿童文学的文体意识已经发生转变,传统体裁的界限渐渐模糊,因跨界而产生新的文学形态,这里面涉及到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许多问题,亟需研究者探讨。
因此,文体研究成为本次大会的主要论题之一,涉及儿歌、童话、幻想小说、寓言、散文、图画书等多种体裁,呈示出儿童文学拓展新的研究视域和探讨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台湾地区的谢鸿文和蔡明原站在护卫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的立场上,对台湾地区的少年小说和奇幻文学给予学术关怀。
谢鸿文认为,当代少年小说创作努力在外来翻译小说的夹缝中求生存,其主题视野不断拓展,以 外观 和 内视 两种形式呈现世界图像,引导少年读者在异文化和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蔡明原则从文化翻译和大众阅读的角度来审视历史视角中的奇幻文学,在他看来,台湾地区的奇幻文学受到西方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其本土的特质值得更多人关注,而目前对此展开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日本和田典子的发言作为综合艺术的童谣集!是对日本童谣艺术的介绍,她指出,当代日本出版的童谣集已经不只是文字(诗)和音乐(韵律)的融合,还是绘画、装帧和编辑意图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因此,它不再只是孩子们的文化财产,而且已经变成整个日本社会的文化财产。
韩国的郑善惠和金容熙用相同的观察角度,分别对近些年来独树一帜的韩国现代图画书以及韩国创作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进行概括,从一个角度呈现了韩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现代美学形态。
本次大会还涉及儿童文学出版和传播的相关问题。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孙建江以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反映了近些年来少儿图书文学读物令人乐观的发展态势和走向。
参加本次会议的多位研究者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儿童文学杂志、作品进行翻译、改写与接受方面的研究,揭开了文本背后更为深层的审美意识和取向问题。
在儿童文学传播和推广的过程中,民间的参与和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大会交流,我们了解到,台湾地区在儿童读物的阅读和推广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日本 亚洲故事部会 的阅读传播活动则为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及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家的声音也是对大会产生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之路、曹文轩、梅子涵、秦文君、班马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对当下中国的儿童阅读现状以及儿童文学写作状态进行反思,由此呼唤作家的良知与担当,并为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个体经验。
马来西亚作家爱薇也以自身的感受出发,讲述童年阅读的重要性。
在大会自由讨论部分,与会专家们畅所欲言,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对儿童文学的情感、认知与关怀,并且为亚洲儿童文学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总之,为了增进亚洲儿童文学的学术交流,促进亚洲儿童文学事业的共同繁荣,与会者们通过广泛交流,探讨了新的时代、经济、文化背景下亚洲儿童文学的发展,以期在为儿童的这项重要事业中达成某些共识。
以亚洲的视点和经验,观察世界儿童文学背景中的亚洲儿童文学历史和现状,思考全球化语境下的亚洲各国和地区儿童文学的美学和文化特质,想象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趋向和未来,这正是举办本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的意义所在。
(浙江师范大学∀钱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