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8年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件:第2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26张)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件:第2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26张)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 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
可能是(
)
B.豫、粤、黔、沪 D.豫、粤、沪、黔
A.粤、豫、黔、沪 C.粤、豫、沪、黔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解析: (1)A (2)D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 经济 发展、交通、通信等。 3.其他因素: 政策 、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术语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考点突破
高考怎么考
【命题素材拓展】 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7 4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 116万人。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7亿人。 (1)人户分离的含义是什么? (2)人口流动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人户分离指的是居住地和户口登
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 意义 间分布;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 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等 【迁移应用】 “闯关东”“走西口”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 和欧洲难民潮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题组例练◇ 1.(2015·北京卷,11)如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 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 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 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1.根据人口迁移相关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a.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1)(2018全国Ⅰ文综,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

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

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

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

b.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2)(2019改编,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2018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8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本讲复习脉络:考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向1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分析 考向2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考向1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向2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考向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人口迁入率高并不表明人口机械增长多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而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当人口迁移率大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当其小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负。

(2)人口流动不一定就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肯定是人口流动,但人口流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一定都是经济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文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文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本文围绕高考地理人口专题展开,首先概述了考纲考情,突出了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重要性。在知识梳理部分,详细阐述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包括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并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多种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迁移和分布的具体影响。文章通过盲区扫描和பைடு நூலகம்点分析,进一步强化了人口迁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并指出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考题研析和题组精练,提供了实际案例和练习,以加深对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19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_第15讲_人口的空间变化_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_第15讲_人口的空间变化_含答案

人口的迁移(5年1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迁移2.我国的民工流人口的迁移(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B .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国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项。

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D两项。

答案:1.D 2.A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年2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6--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6--人口

专题06 人口【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4.C 5.D【解析】4、首先弄清楚概念。

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有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

故选C。

5.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故选D。

【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增长模类型Ⅰ类型Ⅱ式3.人口合理容量(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一)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2)定量描述:[题组冲关]1.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图1)、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图2),回答(1)~(2)题。

(1)图1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个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2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图1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解析:(1)D(2)A第(1)题,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就会增加。

第(2)题,根据图2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①为原始型,③为传统型,②④出现负增长;根据图1判断,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
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
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
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
移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

4、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②调节人才余缺;③加强民族
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
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能训练达标检测)课件

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能训练达标检测)课件
答案:6.A 7.D
读 2013 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8~9 题。
8.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9.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
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共 46 分) 12.(2017· 扬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流动人口达 2. 21 亿人。下图为我国 1982~2010 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 比重(单位:%)。 2005 年 东北地区 北部沿海 大西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 大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6.95 11.97 3.13 7.98 10.98 9.71 20.58 28.70 2010 年 6.20 13.22 4.13 11.14 13.53 11.01 19.85 20.91
答案:4.B 5.A
下面两图示意 1996~2011 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状况,南非几 何中心为(28°58′42″S,25°11′18″E)。读图完成 6~7 题。
6.有关南非人口分布、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处于不平衡状态 B.西部的人口密度高于东部 C.人口重心位于南非东南部 D.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7.该时期南非人口重心变动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③国家倡导移民政策 ④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2018年高考地理(鲁教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6单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鲁教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6单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布局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考点一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核心知识再现]1。

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①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②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北部。

(2)我国人口分布①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少。

②人口分布界线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__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分素养提升][2012·江苏地理,28(4),5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

答案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环境地形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气候气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水资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土壤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矿产资源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著:农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2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在下降,中部地区的比重未变,西部地区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但由于总量上升,因而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增加;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表中数据可知西部地区农民工增加较快,这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5、6题。

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5选D,6选C。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6-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6-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

2-6-2 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英国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解析】①国和②国移民总量较大,为美国和俄罗斯;③国和④国移民总量较小,且③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大,故③国为阿联酋,④国为英国。

【答案】 B2.表中③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①错误;阿联酋移民占本国总人口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阿联酋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

故②③④正确。

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故⑤错误。

【答案】 B(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

据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4.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3题,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18人口的空间变化共6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18人口的空间变化共61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

(重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人口的迁移(5年1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我国的民工流 人口的迁移(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 .总人口减少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B .日本C .俄罗斯D .德国解析:第1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 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 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 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 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国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 项。

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 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 、D 两项。

答案:1.D 2.A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年2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6·高考全国卷丙)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

外来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结合材料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

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

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

答案:1.A 2.C(2016·高考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第3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第4题,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答案:3.D 4.C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统计图中,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率、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图1 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2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示意图(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图3 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示意图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大小。

图2中横坐标表示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迁出人口比重。

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年变化率。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或迁出率)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出率大小。

图2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远比贵州省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

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或迁入率)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入率大小。

图2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远大于上海市人口总数,故广东省人口迁入数多于上海市。

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图2 中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

从图3中可以比较两个时间段内,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总人口增长的大小。

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的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图2中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会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①(1)2005~2010年(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 )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②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①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②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1)C (2)B(2017·甘肃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的老龄化B .婚姻家庭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乙B .甲、丙C.乙、丙D.甲、丁(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乙年龄段。

该年龄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D对。

第(2)题,老年人一般不愿离开家乡,迁移率低。

少年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的可能性大,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新生儿比重较大,所以甲、乙有明显相关,A对。

中老年人迁移与儿童、青壮年迁移的关系不大,B、C、D错。

第(3)题,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

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

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

人口迁移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

故选B。

答案:(1)D (2)A (3)B(2017·山西四校一模)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2.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交通条件改善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

第2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