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质导学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学生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一句一句教读。
教师教读时,学生要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
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
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自主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导学案
3《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1、识记字词: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整体感知:明确学习日标。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合作探究: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短文两篇》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主备人审核人语文组课型新授课时间2023-9-13导学案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加。
熟悉人生第一次经受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阅历。
【学习重点】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阅历。
【学习难点】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导学】【课堂学习】一、走进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高校中文系肄业。
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牢固累累()玲珑剔透()详细而微()不行磨灭()回味无穷()三、合作探究1、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3、为什么说“我”是“俗子”?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阅历不肯定都开心”?5、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异”好在哪里?奇异在哪里?请用课文的例子说明。
6、文章一共写了几件事?详写的是哪两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达标】谈自己对“第一次”的熟悉(温馨提示:生命中有很多第一次。
有益的第一次我们要乐观去尝试,不行预料的第一次我们要英勇地去面对,有害的、消极的第一次我们要主动地避开。
)【课后反思】格式: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三、学前导入四、学习任务五、课堂检测六、课后反思主备人审核人语文组课型新授课时间2023-9-14导学案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细心品尝语言,思索人生哲理。
2、培育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力量。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欢乐。
【学习重点】细心品尝语言,思索人生哲理。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英语学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就包括了更加注重语言综合运用、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短文阅读和写作也变成了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短文两篇》进行导学,以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短文两篇》的基本信息这篇短文共有两篇,分别是:1、《A new town》2、《The history of chips》在学习这两篇短文之前,同学们需要对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例如:1、常见的介词及其用法,如in、on、at、under等;2、一些常用动词的基本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3、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和副词,如good、beautiful、interesting等。
二、学习要点及方法1、阅读理解针对《A new town》和《The history of chips》两篇文章,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阅读技巧:1)快速阅读:这是一种快速浏览文本的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对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快速阅读时,可以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黑体字等标记,以此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2)细读内容: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在细读时,可以注意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尤其是一些表示结论或观点的句子。
3)从上下文推测词义: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或短语,同学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它们的含义。
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效率。
2、写作表达针对《A new town》和《The history of chips》两篇文章,同学们需要学会几种基本的写作技巧:概括句、逻辑连接词、段落组织等。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用)新人教版
7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预习】1.布置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材料。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①给加点的字注音:贪婪.()堕.()落点缀.()雏.()形玲珑剔.()透②解释词语:点缀——繁弦急管——具体而微——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行道树体现了什么精神?②《第一次真好》的中心意思是什么?③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预习2二、朗读课文、研读课文1.自读,发现问题独立阅读,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讨论,筛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3.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三、研讨与赏析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4.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四、拓宽与延伸1.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2.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
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五、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第一次真好》。
7七年级上7.《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本的生字词。
(见课堂检测1、2)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3.认同自我奉献精神的崇高;理解“第一次”的含义,珍惜、感悟“第一次”。
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简单介绍作者及象征手法。
2.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或解释。
3.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提升4.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怎样的一棵树?(提示:比较行道树与其他树的不同,以课文内容为依据)5.《第一次真好》写了哪几件“第一次”?第一次真好吗?为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抒情效果表现的哲理《行道树》《第一次真好》6、本课这两篇短文有哪些不同之处?合作讨论完成下表:三、拓展延伸6.(1)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另一种精神。
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
说说你对他们的印象。
(2)从小到大,我们在无数的“第一次”中慢慢长大并成熟,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尝试,说说经历过的“第一次”。
课堂展示1、导入新课2、分组展示预习提纲的第1、2、3、4、5、6等六项内容。
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冉冉..()丰硕.()姊.()妹沉甸甸..()贪lán_____ 点zhuì_____ chú____ 形污zhuó____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点缀:繁弦急管:堕落:具体而微:3、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了什么。
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人生可就无悔了。
快乐回收站:______________。
七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导教案《行道树》【学习目标】1、精心品尝语言,思虑人生真理。
2、培育合作学习及研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切记文学知识。
2、要充足预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独立达成导教案。
3、掌握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4、查阅有关资料,采集一些对于象征手法的知识。
【内容导航】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正确、最鲜亮、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很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比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仿佛在写动植物,实际上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今日,我们来学习张晨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 1941 年生,早在 1977 年,就被台湾的区的责备界推为“中国今世十大散文家”之一,议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能够说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 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第一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主要作品包含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风趣五十三》等以及小孩文学、议论小品等。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给以下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说词语(1)堕落():(2)装修:.(4)繁弦急管:(3)点缀():..(6)贪心:(5)花天酒地:(7)徐徐():(8)苦煞.(9)骄傲:(10)浑浊:【合作研究】一、对课文要点词句的理解。
1、在“我们竟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这一句中,怎样理解“堕落”一词的含义?2、为何说“我们的存在不过一种凄凉的点缀”?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虑而又快乐的树”,为何忧虑?为何快乐?4、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老是难过的,可是,也唯有这类难过能把深邃赐予我们。
1.3短文两篇 第1课时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三短文两篇(第1课时)蝉小思【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香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的诗《蝉》,它的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收敛.聒.宽.恕3、了解关于作者的知识【合作探究】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读课文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好处。
3、小组研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式。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踊跃、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式体悟生命的意义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晕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中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小思,本名卢玮銮,还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填地名)作家。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席慕容,笔名萧瑞,漠荣,(填地名)画家、作家。
生命、光阴、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那么是吸引读者们的隐秘。
要紧高作有诗集《》《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通信集》《写给幸福》等。
三、预习生字词一、借助工具书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蝉收敛宽恕低微聒聒短暂一丝不苟贝壳地壳零落举止高雅丢三落四落枕珍爱诊断轸怀暴殄天物完全砌墙泡茶-二、说明以下词语。
收敛:聒聒:宽恕:低微:一丝不苟:举止高雅:暴殄天物:三、指导朗诵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组内竞赛读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一、表情朗诵短文《蝉》二、研读课文。
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讨论并明确以下问题。
行文思路:蝉→说蝉→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作者情感:人一辈子哲理:品析语句: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特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露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语句。
找出本文的文眼,说说你对它的明白得。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了你如何的感受?这句话有什么深刻意蕴?3、学生展现合作学习功效,教师作出评判并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短文两篇》导教案第三课短文两篇【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收敛()抖动()聒聒()饶恕()短暂()柔弱()低微()谨小慎微()2.给以下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敛()恕()微()禅()剑()怒()徽()3.依据以下的解说,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 收拢,合拢。
()② 连续喧闹,是人讨厌。
()③ 低贱渺小,地位低下。
()④ 形容做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粗心。
()【综合运用】4.依据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册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浮想联翩。
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可贵,我没法增添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努力增添它的宽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要做英勇的登攀者,用脚步测量每一座山岳;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5.阅读下边语段,按要求答题。
(4分)真实漂亮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 1)它不会攀高接贵的歪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巧妙地涂改自己灵巧的线条。
(2)有时,它或许会被冷峻地阻断,有时,它或许会被无情的搁浅。
( 3)但是,生命之因此漂亮,正在于它一直高扬着一个漂亮的主题的原由:在生命的底蕴中,一直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心与盼望。
①划线句( 1)有一个错别字,请更正。
②划线句( 2)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改正建议。
③划线句( 3)有一处显然的语病,请写出改正建议。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达成下边各题。
贝壳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特别坚硬和雅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彩或深或浅的小点。
假如认真察看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四周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内心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他人互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以前居住过的小小柔嫩的肉体早已逝世,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印迹已经完整消逝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渺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柔弱而低微的生命,上天给它制作出来的住所却有多雅致、多认真、多么地谨小慎微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人间能逗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否是也应当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雅致、更认真、更为地谨小慎微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讶的东西来吧。
《短文两篇》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谭素敏学习笔记审核助学教师使用学生第一步:问题引领--教师“备助”设疑,激情引入【学习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学习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备助提示、知识链接】蝉的生长过程: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
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
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填地名)作家。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席慕容,笔名萧瑞,漠荣,(填地名)画家、作家。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通信集》《写给幸福》等。
【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宽恕卑微聒聒短暂地壳零落落落大方丢三落四落枕珍惜诊断轸怀暴殄天物彻底砌墙沏茶2、解释下列词语。
收敛:聒聒:宽恕:卑微:一丝不苟:落落大方:暴殄天物: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b、《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语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C.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 的时刻了。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3、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煤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好黑,好冷……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和批注等阅读方法。
3、掌握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并收集关于象征手法的知识。
4、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贪婪()堕落()点缀()雏形()丰硕()
霎时()沉甸甸()玲珑剔透()繁弦急管( )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啊,重见天日了。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 ,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她 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煤》和《行道树》比较阅读,共同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两文不同点是________
※“她似乎无悔”是因为________。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分别用原 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
2、以山中的树的身份或 者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一句心里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7《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7《短文两篇》导学案导读:7《短文两篇》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学习难点】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1.题目解读《行道树》一文中,行道数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第一次真好》一文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不是每一个第一次都愉快,而是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2.走近作者张晓风,江苏铜山人,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1977年,她被台湾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周素珊,散文作家,原籍广东中山。
代表作有《故园梦重归》《秋夜宴》《风雨故人来》等,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涵哲理。
3.相关资料张晓风散文创作: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主备人:王成甫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教师寄语】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能使知识精确——培根【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背诵全文。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体味抒发的感情,学习托物言情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诗句所含的感情。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背诵全文。
4、认知前提【知识链接】①、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
②、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祈()祷()6、了解文学常识泰戈尔是(国籍)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篇小说有、《沉船》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7、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8、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体味抒发的感情,学习托物言情的写法)【预习检测】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⑴.我要悄悄地开放花bàn( )儿,看着你工作。
⑵.走到做dǎo( )告的庭院时,你会嗅( )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二.填空:《金色花》这首诗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挚爱,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一朵把袭向母亲,又幻想自己的_ _投在妈妈的书页上,同妈妈。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内容】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2.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3.思考问题:(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二、质疑探究: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拓展提高: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3《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用)一、课前预习:1.积累词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收敛(liǎn)聒聒(guōguō)宽恕(shù)3.(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资料
短文两篇
█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思和席慕蓉及其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感受两篇散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
生态度。
•背景资料
《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承教小记》收录了作者于1978年至1981年创作的64篇散文,涉及题材广泛,作者采用一贯的清幽淡雅的手法写作,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沁凉之感。
在说山道水摇曳着闲情逸趣之中自然地流露出严肃的哲理,发人深省,读来让人产生共鸣。
《贝壳》是一篇托物抒怀
的散文,本文是作者由眼前的贝壳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
1. 根据拼音填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L íng lu ò du àn x ùn li ǎn sh ù( ) ( ) 收( ) 宽( ) b ēi w ēi g ǒu gu ō gu ō( ) 一
丝不( ) ( )零落( ) 丢三落四( ) 贝壳( )
地壳( ) 舍不得( ) 宿舍( )
2.选词填空。
⑴近月来,窗外蝉(便 又 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 更 太)烦。
⑵斜阳里,想起了秋风颜色,就(饶恕 放弃 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⑶这是一颗怎样(顽固 坚固 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3.请根据提示和你的理解,在后面的括号内写上合适的成语。
(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马虎不得。
( )
(2)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行和脸色。
( )
(3)注意力集中,视线毫不转移地盯着看。
( )
(4)忍不住发笑。
( )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
受?
3.在《蝉》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说说对它的理解。
4.《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5.《贝壳》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
且会忍不
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6.《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
不苟呢”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 )引发对( )的一些感悟;
(2)对于( )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 )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写法:《蝉》是( ),《贝壳》是( )
(2)用原文作答:《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 );《贝
壳》则
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 );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
白己要认
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课堂深探究
对点及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