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作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开篇,引导学生探索遗传的奥秘。
由于是开篇,有很多琐碎的概念、专业名词等需要交代。
教材就以孟德尔的探索历程为主线,把这些内容都串起来了。
但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将这些零散的基本概念和专业名词适时的介绍给学生,是需要大动脑筋的。
另外,教材中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想办法提炼隐含在本节教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于无声处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科学研究中如果假说不成立,则重新提出假说。
为了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教材安排了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假说的正确性。
【学情分析】生物性状随处可见,关于遗传的谚语也很多,比如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的性状表现。
另外,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学生在初中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为;学习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知识,初步解决了相对性状和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
另外,学生的数学知识,特别是二项式幂的展开式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内容不可缺少的基础。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和观看视频,能够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尝试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本技能(尝试进行实验设计,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培养观察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3)基本思想(积极参与设计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态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l(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①结合豌豆花及人工异花授粉图片等资料进行介绍,或让熟悉豌豆的同学叙述,然后总结说出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②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重温实验,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③结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教学适时提出相关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等,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理顺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5.评价任务1.描述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以及尝试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概述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能说明假说的每一部分内容。
6.学习活动(任务)课前自学任务: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概述其过程和假设内容。
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②闭花受粉。
2.豌豆还具有③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④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是指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3.隐性性状是指子一代中⑥显现出来的性状。
4.P: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 :高茎F2:高茎∶矮茎=⑦3∶1。
5.在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⑧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⑨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⑩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中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粒豌豆能做什么呢?(安徒生、小杰克、曹植的诗、植物大战僵尸漫画展示)介绍孟德尔作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小小豌豆蕴藏了怎样的遗传秘密?环节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授粉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P ♀高茎×♂矮茎(正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P ♂高茎×♀矮茎(反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合作探究】(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①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所得F1均为高茎,请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解释一.导入以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来引入探索遗传的奥秘,从而走进今天的课堂: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探索之路。
二.实验者和实验材料的简要介绍1. 孟德尔生平简介由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阅读获得孟德尔简单资料,并试着回答孟德尔本人在为研究遗传现象时做了哪些准备?教师点评补充:①一定的知识储备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②选用很多实验材料,其中含有正确的实验材料③专注潜心研究3.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获得成功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小组讨论后找个代表回答,教师可板书同步进行并进行适当点评。
(1)豌豆花的特点:①闭花传份,自花受粉(两性花、单性花、父本和母本的概念)②花大,易于操作;(讲授人工授粉过程)(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讲授性状、相对性状相关概念,并辨析。
思路引导:不同品种豌豆之间可能同时具有多种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三.实验过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纯种高茎豌豆ⅹ纯种矮茎豌豆P 纯种高茎ⅹ纯种矮茎豌豆()()()()787 277 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3 : 1 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同时给出显性性状、隐性3:1的数量比吗?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③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2.现象分析P 纯种高茎豌豆ⅹ纯种矮茎豌豆分析: ⑴否定融合遗传的观点(DD)(dd)⑵否定矮茎性状消失的观点↓↓⑶大胆提出遮盖的观点:显性、隐性,并逐D d 层推理,推导孟德尔提出的四个观点获得过程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Dd 子像独立的颗粒,不融合,不消失。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案
班级 姓名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案【旧知检测】1、一同卵双胞胎兄弟俩胖瘦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遗传物质变化B 、染色体数目不同C 、环境条件不同D 、基因发生了变异2、克隆绵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培育而成的。
根据遗传学原理,“多莉”面部毛色就是( )A. 黑色B. 白色C. 黑白相间D. 不能确定【考点呈现】: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理解测交的实质。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练习】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⑴_________传粉和_________受粉。
⑵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__。
2、a.概念: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去雄b.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套袋→____________→套袋。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4、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如DD 和dd 。
杂合子是指__________的个体,如Dd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⑴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⑵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存在的。
⑶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_____存在的。
⑷受精时,_________的结合是随机的。
6、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⑴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测交: a.含义:让F 1与_______________杂交b.结果:高茎(Dd)∶ 矮茎(dd)=________ ∶________。
P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F 1 _______性状)___________ 性状 F 2 比例__________∶ 1________豌豆 ________豌豆 此现象为______7、分离定律⑴描述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位于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本课内容上介绍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为后续的遗传概率计算、多对等位基因及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极其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说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①叙述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分离定律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遗传问题①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明确科学的进步是科学家不断努力创新、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的结果,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执着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的内容及实质四、教学过程个比例咱们也称为性状分离比。
这个比例的出现是偶然吗?于是老孟又做了其他相对性状的同设计实验,发现其性状分离比均接近于3:1,所以咱们老孟说了,这不是偶然!不是偶然,咱们老孟就想我需要解释解释啊,于是咱们老孟就根据观察到的这个现象提出了解释。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学生思考,与老师一同书写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这个解释,老孟是用肉眼看到的吗?那这样的解释就属于一种假说。
那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如何验证其假说的正确性呢?什么叫做测交呢?2、学生书写孟德尔测交遗传图谱。
(教师先指导学生书写,后屏幕展示正确书写)3、孟德尔并进行了实际种植,发现高茎和矮茎的比例确实是接近于1:1,也就证实了孟德尔所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
从而后人将其总结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形成基本技能假说-演绎法我们最后来回顾下,孟德尔整个研究过程。
孟德尔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提出假说。
演绎假说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这种科学方法称为假说演绎法。
理解假说-演绎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板书设计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相对性状的概念①用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显性性状①隐形性状①性状分离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孟德尔的假说①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假说—演绎法5.分离定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 教案
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简述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b. 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和杂合子、正交和反交、自交的概念以及区别。
c. 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目标a. 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
b. 运用分离定律做遗传图解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目标a.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b.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点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b.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c.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难点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b.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1.让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讨论相关问题,允许不同答案和观点出现,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
2.简介:140多年前占统治地位的“融合观点”,让学生讨论其合理性;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否定“融合观点”,提出“颗粒遗传”观点和遗传两大定律。
交流、探讨导入课题和学习目标。
设疑: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环节二:讲授新课一、孟德尔简介讲述孟德尔事迹要点:①自幼酷爱自然科学,熟练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
②坚持8年豌豆实验杂交实验并取得成功。
③创新研究方法,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二、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 讲述:结合教材插图或课件讲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套袋,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内容
4、规范书写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
5、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设计思路以问题探讨为线索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引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通过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了解杂交实验经历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伊始,通过“问题探讨”栏目,既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的内涵,为理解孟德尔的“颗粒遗传”埋下伏笔。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介绍实验前,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及孟德尔所选用的豌豆适于作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这为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获得成功作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严密,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依次展开的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设)→总结出分离定律。
这种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相一致的,能让学生亲自踏着孟德尔的足迹,亲自经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学情分析1、由于初中不同学校对生物课的要求和开设情况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遗传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体基础薄弱。
鉴于此,课堂上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回顾、描述,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2、遗传现象随处可见,对于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条件分析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素养基本为零。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每班都有电子白板,但是已无法使用,平时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课的重要基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花的结构”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豌豆花的结构以及传粉的过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但学生普遍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课前准备一些花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
学生在初中也接触过“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课前通过完成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首先以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去,通过对百合花进行模拟杂交实验使学生真正理解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结合教材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采用“问题串”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并尝试自己提出假说。
课后习题拓展提升,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小结当堂检测【展示】回顾学习目标,是否还存在问题发当堂检测试题【展示】做题要求,5min后公布答案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
加深学生印象。
讨论加强小组合作。
高中生物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引言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遗传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解释,遗传、变异和环境的问题。
”小明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知道,孩子生下来像他的父母就是遗传,如果孩子生下来像他们家的猪就是变异,如果孩子生下来像他家的邻居就是变异。
”同学们小明的回答对吗?同学们:“不对”老师:那到底什么是遗传、变异他们和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听讲,回忆思考,回答温故知新激发兴趣帮助理解概念孟德尔生平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简介孟德尔生平: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紫茉莉等植物和家鼠等动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现在的科学界对孟德尔有这样一个新的评价: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科学统计揭示了遗传的规律。
带着疑问通过课件和老师讲述,了解孟德尔及其在遗传学上的地位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结合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带着问题观察图片、思考。
复习花的结构,了解豌豆适于做实原因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图片: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1856年—1864年)经过八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对于他的工作和评价: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豌豆,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显然他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有创新。
那么他是怎么实验的?我们循着140多年前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足迹,共同探索遗传规律,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一.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步骤展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步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参与实验的设计。
)具体如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师]在自然条件下豌豆是自花传粉,因此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的,自然条件下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孟德尔对豌豆进行人为异花传粉,也就是进行杂交实验。
因为豌豆有和多性状,只选择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他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
出示杂交结果:发现杂交后代F1(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F1高茎豌豆的高度全部都是和亲本一样!看来并没有相互融合!学生提问: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2.矮茎的性状消失了吗?3.子一代性状是否和母本一样?[师]将矮茎豌豆做母本,高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但是F1仍然统统是高茎豌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教学设计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线索编写的,利于教师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1.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
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探究欲望。
其次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分析杂交实验的结果,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如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现象?如果不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3∶1的性状分离结果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蕴涵的遗传本质是什么?使学生在模拟科学家发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2.遵循“学习—实践—创新”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新的实验方法,也就是说孟德尔的科学发现不是偶然的。
由于孟德尔具有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才有杂交可改变生物性状的进化思想,才有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遗传实验结果的意识;由于连续8年的杂交实验的积累,才使孟德尔发现实验结果中蕴涵的规律性本质;由于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创新,才使孟德尔冲破原有的观念,提出颗粒性遗传的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确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
教材中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写法,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思路,引领学生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
其中发现问题环节,应突出孟德尔运用的数学统计方法和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谛的执著精神;提出假设环节,突出孟德尔大胆想象、严谨推理和敢于质疑、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创新精神;验证假设环节,突出首创测交实验,用全新的科学实验设计证明自己观点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孟德尔生平介绍,杂交实验方法介绍介绍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
分析性状分离的现象
↓
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五、教学实施
六、板书设计及作业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材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
1、实验过程
)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
1
)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②子二代(F
2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
作业:预习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并完成课文P8的课
后练习
七课后思考
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