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概述
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谢谢!
随着液体浓度的增加,马铃薯才 会上浮,也就是说当液体达到 一定浓度时马铃薯都会浮起来。 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 间。有一个名叫死海 的咸水湖。死海里的 水咸极了,含盐量比 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 倍。因为水太咸了, 湖边很少 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 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 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 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 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中国死海” 一个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 另一个在山西运城,其海水含盐量超过
22%,类似 “死海”,人 在水中可以轻 松地漂浮不沉。 海水中富含40 多种矿物质和 微量元素,对 一些疾病具有 理疗作用。
本课小结: 根据实验研究,我发现 液体的性 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达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 的沉浮,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酒精灯(蜡烛代替)、火柴、药匙 (易拉罐外壳代替)、木筷、滴管 (自制)
操作方法: 1、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 些液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滴加 2—3滴。两支滴管分开用;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 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 发时停止加热; 3、用酒精灯(蜡烛代替)盖熄灭火 焰; 4、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 留下的痕迹。
锦囊妙计
1、加盐时要一勺一勺地加,每次满勺, 保证每次盐的分量相近。
2、加盐时边加边搅拌,使其快速溶解。 3、可以将马铃薯一直放在水中,方便观 察它的沉浮。 4、及时记录,实验后清理好器材。
汇报重点
我们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 什么?
思考:是不是在水中溶解了盐就能使
马铃薯浮起来?
科学家研究证明:
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白板设计者单群贵单位如东县马塘小学课时《沉与浮》单元第七课白板制作审核者单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白板使用二次备课做什么一、马铃薯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学生观察、思考P1-4P1:展示课题P2:展示思考内容P3-4: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论。
怎么做展示观察一、观察二,讲解实验内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做做看根据观察一、观察二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自己操作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亮一亮展示结论学生总结得到结论做什么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P5、P6P5:点击三个隐藏图片,拖动问题。
P6: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怎么做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七课,也是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探究实验课。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相有关呢?前面的研究使学生只会关注到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等特征,而这一课的研究,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马铃薯、盐水等”为例,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知道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而是更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所浸的液体有着密切的关联。
教材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深入思考;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
通过实验验证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第三部分,推测与验证。
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质疑—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活动一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⑴、准备两个水槽,教师拿起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⑵、学生讨论、猜测,教师动手演示实验。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老师把两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马铃薯在盐水中浮而在清水中沉;把两只马铃薯同时放在清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沉在水里;把马铃薯同时放在盐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浮起来。
根据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实验的现象与学生的预测结果出现了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时,就会迫不及待想去验证它,于是我们就进入第二个环节:活动二、做加热实验当学生探究有了发现一定喜不自禁,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两杯水中的液体是否相同,当大家看见B杯水加热后留下了“白色物质”时,学生兴奋的喊起来——盐,白色物就一定是盐吗?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对白色物还做出了各种猜测,还有可能是味精、白糖……接着我因势利导:那B杯水到底加了什么物质呢?接下来我们该怎么研究呢?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运用“反证”的方法想到:把盐、白糖、味精分别溶解在水里,看看马铃薯会不会浮起来?于是进入下一个实验活动:设计意图:此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沉和浮PPT
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 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 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为 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 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 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 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 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 起来?试着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吧!
1.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 2.往烧杯中每次加入一平勺食盐; 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不要用力过大,避免液体溢出杯外); 4.等到液面平静后,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5.实验时随时记录,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从两杯液体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观察 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结论:不知名的液体里 溶解了其他物质 ,使马铃 薯浮了起来。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实验报告——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
我们准备 这样做试验
3.学生分组选-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 5.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6.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
7.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有许多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 我们的发现 起来。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有新的问 吗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报告单
班级 小组
日期:
探究的问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我们的猜想
需要的材料
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 灯,不锈钢调羹。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
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
观察沉浮。
五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ppt
1、实验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损坏; 2、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注意安全; 3、请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观察时眼睛不要离火焰太近。
5、实验完毕,用玻璃罩盖灭酒精灯。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做液滴加热实验: 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 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 Nhomakorabea的痕迹。
观察留下的痕迹,想想两种液体一样吗?我是 怎样想的?
小组讨论:
1、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 食盐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我们小组在这杯水中, 溶解了几勺食盐,放入马铃薯 才上浮的? 3、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拓展:
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食盐 这种物质,马铃薯在这种液体 中才能浮起来。水中溶解了一 定量的别的物质,马铃薯能浮 起来吗?请你在家里做个实验 证明。
实验记录单
水的量
食盐的量(勺) 沉浮情况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约100毫升
注意:
调制盐水的要求,取约100毫升 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用玻璃 棒轻轻搅动,让食盐溶解后,放入 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 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这种液体中是沉还 是浮?请轻轻放入水中试一试。 (2)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取出、用毛巾擦 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 小组讨论: 两杯液体相同吗? 怎样解释才能知道两杯液体是不同的?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实验注意事项: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讲义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讲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马铃薯会在液体中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呢?这其实和液体的性质以及马铃薯本身的特点都有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铃薯。
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它的密度通常比水大。
一般情况下,如果把马铃薯直接放入水中,它会沉下去。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液体的性质,情况就可能会发生变化。
那么,如何改变液体的性质呢?这就涉及到液体的密度问题。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当液体的密度大于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就会浮起来;反之,当液体的密度小于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就会沉下去。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杯清水和一杯浓盐水。
先把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我们会看到马铃薯沉到了水底。
这是因为清水的密度相对较小,无法支撑马铃薯浮起来。
接下来,把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马铃薯浮起来了!这是因为浓盐水的密度比马铃薯大。
那我们怎么能让液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呢?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水中溶解其他物质。
比如刚才提到的盐,当我们在水中加入足够多的盐并搅拌均匀,水就变成了盐水,盐水的密度就会增大。
除了盐,还有其他物质也可以改变液体的密度。
比如糖,我们在水中加入大量的糖,制成浓糖水,也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随便加入一些物质就能改变液体的密度从而让马铃薯浮起来。
加入的物质的量要足够多,才能使液体的密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伯伯可以通过检测土壤溶液的密度,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和是否需要施肥。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液体的密度检测也会用到类似的原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密度这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也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观察、多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五下1.7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和观察能力上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液体密度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液体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难点:液体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密度这一概念。
3.讲解法:对实验原理和液体密度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各种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实验容器、称重工具等。
2.实验仪器:电子秤、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液体密度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物体浮沉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液体,让学生猜测马铃薯在这些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讲义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讲义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现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把马铃薯放到水里,发现它通常会沉下去。
但如果换一种液体,情况可能就不一样啦。
首先,咱们得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什么。
这其实和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个是物体自身的重量,另一个就是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当马铃薯放进液体中,如果马铃薯的重量大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那马铃薯就会沉下去;反之,如果马铃薯的重量小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马铃薯就会浮起来。
那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不同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比如说清水,一般情况下,清水的密度相对较小。
马铃薯的密度比清水大,所以在清水中它会下沉。
但如果我们把盐加到水里,制成盐水,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随着盐的不断加入,盐水的密度逐渐增大。
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就会从下沉变为上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了,马铃薯排开盐水的重量也就增加了。
当排开盐水的重量大于马铃薯自身的重量,马铃薯自然就浮起来了。
再举个例子,糖水。
跟盐水的原理类似,如果糖水的浓度足够高,使得糖水的密度大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也能在糖水中浮起来。
除了常见的盐水和糖水,还有其他的液体也会影响马铃薯的沉浮。
比如说,某些化学溶液,它们的密度可能各不相同,对马铃薯的沉浮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一种液体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比较液体和马铃薯的密度。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马铃薯的质量和体积,算出它的密度。
然后想办法了解液体的密度。
如果液体的密度大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就会浮起来;液体的密度小于马铃薯的密度,马铃薯就会沉下去。
了解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哦。
比如在农业上,农民伯伯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判断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含量,从而更好地种植农作物。
在工业生产中,一些工厂可能会利用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分离和筛选不同的物质。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也会通过研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来探索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 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 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可 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马铃薯的沉 浮情况呢?
马铃薯是同一个;液体的量是 相同的;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 之间。有一个名叫死 海的咸水湖。死海里 的水咸极了,含盐量 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 七倍。因为水太咸了, 湖边很少长草, 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 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 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 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注意: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300毫升水,往杯 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 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 浮起来为止。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实验记录
食盐的量 水的量 100毫升 100毫升 10时马铃薯 才会浮起来。
• 3.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是浮的,放 入乙水槽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 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 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 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小结:
1. 把马铃薯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其沉浮情况可 能不同;在清水中( 下沉 )在浓盐水中(上浮)。 2.(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3.( 一定浓度 )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4.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大量的 ( 盐 )。
“中国死海” 一个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 另一个在山西运城,其海水含盐量超过22%,类 似 “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地漂浮不沉。 海水中富含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一些疾 病具有理疗作用。
马铃薯在不同液体的沉浮实验
马铃薯在不同液体的沉浮实验
实验名称:马铃薯在盐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研究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马铃薯、食盐(浓盐水)、杯子、筷子实验过程:
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每一次食盐溶解后,都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能够浮起来,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清水中的马铃薯放在浓盐水(5
调羹盐)中的马铃薯实验名称:马铃薯在糖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研
究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马铃薯、白砂糖(浓糖水)、
杯子、筷子实验过程: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糖水中能上浮吗? 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糖,每一次白砂糖溶解后,都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能够浮起来,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清水中的马铃薯(沉)七调羹糖(悬浮)八调羹糖(浮)实验结论:液体
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浸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与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时,物体下沉;与它所受浮力等于所受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马铃薯的沉浮实验报告
马铃薯的沉浮实验报告马铃薯的沉浮实验报告马铃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你是否曾好奇过马铃薯在水中的行为?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马铃薯的沉浮实验,以探索其沉浮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马铃薯和一盆水。
首先,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马铃薯,一个是较大的圆形马铃薯,另一个是较小的椭圆形马铃薯。
我们首先将较大的圆形马铃薯放入水中观察其行为。
我们发现,马铃薯沉入水中,直至停在底部。
这是因为马铃薯的密度高于水,所以它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沉。
接下来,我们将较小的椭圆形马铃薯放入水中。
与之前的实验结果相比,我们发现这个马铃薯浮在水面上,只露出一小部分。
这是因为椭圆形马铃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而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是由其密度决定的。
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来计算。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会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会浮起来。
然而,马铃薯的密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马铃薯的品种、成熟度和含水量等。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具有不同的密度,这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和成分的差异。
成熟的马铃薯比未成熟的马铃薯密度更高,因为它们更加致密。
此外,马铃薯的含水量也会影响其密度。
含水量高的马铃薯比含水量低的马铃薯密度更低,因为水的密度小于马铃薯的密度。
除了密度,马铃薯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对其沉浮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马铃薯,发现较大的圆形马铃薯比较小的椭圆形马铃薯更容易下沉。
这是因为较大的马铃薯具有更大的质量,所以受到的重力也更大。
另一方面,椭圆形马铃薯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会受到更多的浮力作用。
总结起来,马铃薯的沉浮实验揭示了密度、形状和大小对其在水中的行为的影响。
通过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铃薯的特性,并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应用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实验
液体编号 1号 2号 加热பைடு நூலகம்的结果
无明显痕迹 白色颗粒状物
估计是何种液体
清水 ?
我们的发现: 2号烧杯中的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 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实验结论 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 才会浮起来。
本课小结:
根据实验研究,我发现( 液体的性质 )可以 改变物体的沉浮。 (达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 浮,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加热工具 酒精灯(蜡烛代替)、火柴、 药匙(易拉罐外壳代替)、木 筷、滴管(自制)
1、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些液 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滴加2—3滴。 两支滴管分开用;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 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 加热; 3、用酒精灯(蜡烛代替)盖熄灭火焰; 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 痕迹。
浮力大于重力
浮力
石块
上浮
↓
重力
↑
↑
↓
浮力
泡沫块
重力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
可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马 铃薯的沉浮情况呢?
马铃薯是同一个; 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可能是杯子中的液体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检测两 杯液体的不同呢? 1、看 2、闻 3、尝 4、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