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时作业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第二册
答案
解析 (1)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b)中温度降低,说明(a)中反应为放热反 应,(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
(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 (3)(b)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低 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篇·知识对点训练
知识点 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当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量将(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一个升高一个降低
答案 B
答案
解析 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故两个原子的能量降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 H 原子形成 1 mol H—H 键要吸收热量 B.N2 性质非常稳定,是因为 N2 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要破坏氮氮三键需 吸收更多的能量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9.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 ________热反应;(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__其生成物的总 能量。
10.在一定条件下 A 与 B 反应可生成 C 和 D,其能量变化如下图: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氢气与氮气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A 错;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产物总能量,B 错;N2 是非常稳定的物质, 其稳定性强于 NH3,D 错。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反应与热能[学业达标]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 B.②③C.①④⑤ D.②④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4.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C.氯化镁 D.食盐5.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D.从图中可以看出,HBr的能量一定高于H2的能量6.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g)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 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7.已知断裂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436 kJ,I—I:151 kJ,H—I:299 kJ,下列对H2(g)+I2(g)△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放出能量的反应 B.吸收能量的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D.可逆反应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表示N2(g)与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g)与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与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9.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A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B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D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等级突破]10.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分析相关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2. 培养学生对能量变化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3. 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增强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b.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什么?c. 什么是热化学反应?其能量变化如何计算?2. 实验分析:学生需观察并记录以下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a. 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b.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3. 思考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以下问题: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联系?b. 如何看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所有的作业内容,不得抄袭或小组合作。
2. 实践操作:对于实验分析部分,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理解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3. 鼓励创新: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鼓励创新思维。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4. 创新思维:观察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提交作业后,可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教师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反馈意见,指出学生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3. 集体讨论:教师可将学生的普遍性问题集中起来,进行集体讨论,以加深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课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理,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能量变化。
通过作业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巩固1. 复习本课时所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
2. 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过程。
(二)知识点应用1. 完成一组关于化学反应类型及其能量变化的判断题和选择题。
2. 分析至少三个实例,描述其化学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情况。
(三)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如温度变化)。
2.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现象记录及分析。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作业内容。
2. 知识点巩固部分需全面复习并准确掌握。
3. 知识点应用部分要求思路清晰,答案准确。
4. 实验探究部分需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报告需条理清晰,分析深入。
5. 作业需按时提交,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其知识点掌握情况及作业完成质量。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3. 对存在问题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作业情况,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
六、附加建议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建议学生:1. 多做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3. 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水平,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原理;2. 学会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能量变化规律。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解释什么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原理是什么?* 列举几个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例。
* 试述盖斯定律在能量变化中的应用。
2. 完成以下填空题:* 一个反应的能量变化大小取决于______和______,而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无关。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其过程中必然伴随着______的变化。
3. 实验操作:*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常见放热反应的中和反应。
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 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分别测定镁条和石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的反应热。
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阅读和思考,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2. 认真填写问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实验操作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4. 实验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供老师和同学参考。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2. 评价方式:教师点评、小组互评、自我反思相结合;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标准,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一步的辅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通过作业,学生应能及时反馈自己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疑惑;2. 教师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困难;3. 反馈结果: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结果,制定相应的辅导和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原理;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意义;3. 能够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际问题;4. 学会使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能量相关计算。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本配套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相关练习题;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例,如燃烧、电池等;3. 完成一份小论文,题目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应用”;4.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热力学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
三、作业要求1. 完成练习题时,务必细心审题,理解题目含义,并完整、准确地书写答案;2. 查阅资料时,请关注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尝试分析其原理;3. 撰写小论文时,请注意论文格式,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4. 设计实验方案时,请考虑实验步骤、所需器材、预期结果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5.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练习题、资料查阅报告、小论文和实验方案,进行批改评分;2.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3. 对学生作业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反馈,认真分析自己的作业问题,及时改进学习策略;2. 学生也可向教师提出疑惑或建议,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 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应能够:1. 巩固和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深入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3. 掌握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例;4.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作业5:6.1.2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A.电解水B.水力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D.干电池2.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A.B.C.D.3.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A极发生氧化反应4.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的是()A.B.C.D.5.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7.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计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是阴极B.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C.锌片是负极D.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8.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9.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10.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A为电流表。
高中化学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第1节第1课时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C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A项,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也不是可再生能源;B项,天然气不是新能源,也不是可再生能源;D项,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也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B )A.生石灰溶于水B.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C.高温条件下炭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项,生石灰溶于水是放热反应,但是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项,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项,高温条件下炭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属于吸热反应,错误;D项,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是吸热反应,错误。
3.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4.反应2H2O2(l)2H2O(l)+O2(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于是分解反应,所以该反应吸热B.途径b改变了反应的能量变化C.1 mol H2O2(l)的能量高于1 mol H2O(l)的能量D.途径a放出的热量多解析:由图可知,2H2O2(l)2H2O(l)+O2(g)为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途径b、a的能量变化相同,B、D项均错误;C项,2H2O2(l)2H2O(l)+O2(g)为放热反应,则1 mol H2O2(l)的能量高于1 mol H2O(l)的能量,正确。
课时作业6:6.1.1 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2019·吉林松原一中高一期中)下列对于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B.凡是能量变化一定发生在化学变化中C.化学反应中同时存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D.能量的释放和吸收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答案 B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正确;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B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C正确;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且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D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题点能量转化2.(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答案 A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题点能量转化题组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3.(2019·陕西省商洛市高一期末)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气态水液化为液态水B.高温分解石灰石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答案 B解析气态水液化为液态水是一个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高温分解石灰石是一个吸热反应,故B正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考点常见吸、放热反应题点吸、放热反应的判断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过程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所示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B.CH4在O2中燃烧C.NH4Cl晶体与Ba(OH)2·8H2O晶体混合搅拌D.CaO溶于水生成Ca(OH)2答案 C解析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该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A错误;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该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B错误;NH4Cl晶体与Ba(OH)2·8H2O 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该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符合图示,故C正确;CaO溶于水生成Ca(OH)2为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该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D错误。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原理;2. 掌握热量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焓变的关系;3. 学会应用焓变进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题:* 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形式有哪些?* 解释什么是焓变,以及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请用图表或图片形式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2. 热量计算题:* 假设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为正值,那么这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请说明理由。
* 描述如何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计算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
3. 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请举一个你熟悉的化学反应,并说明其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有些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自发进行。
4. 实验分析题:* 阅读某化学实验报告,其中描述了一个化学反应,请分析其能量变化情况,并尝试解释实验中为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反应的能量变化。
三、作业要求1. 仔细阅读作业中的相关问题,确保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2. 在回答问题时,要求能够准确使用化学专业术语;3. 尽量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展示对问题的深入理解;4. 完成作业后,请将答案写在规定的作业纸上,并按要求签名。
四、作业评价1. 请评估你在回答作业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热量计算的准确性、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实验中的能量控制等;2. 对比其他同学的答案,你是否有新的认识或发现?请简要说明;3. 请在回答所有问题后,对你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在作业提交后的几天内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将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组织线上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我们将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这次作业,并期待我们的反馈。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2. 引导学生掌握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问题解答:a. 什么是化学反应?请列举几个化学反应实例。
b. 化学反应中能量如何变化?c.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焓变如何计算?2. 实验操作与观察:a.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b. 分析实验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讨论影响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因素;c. 尝试使用化学计量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理解能量变化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关系。
3. 开放性思考:a. 请学生设想一种情况,使化学反应的焓变出现负值,解释可能的原因;b. 分析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讨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c. 调查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涉及到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寻求他人帮助;2. 针对实验操作与观察部分,需提交实验报告或分析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现象解释、结论等;3. 开放性思考部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需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
四、作业评价:1. 针对基础概念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2. 实验操作与观察部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开放性思考部分,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作业完成后,学生将作业提交给教师;2. 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3.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加深对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关系理解,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思考部分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册RJ第6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1
必修第二册RJ 第6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一定是吸热反应的是:A .凡需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B .所有的分解反应C .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反应D .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2.下列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C .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已知某化学反应A 2(g )+2B 2(g )=2AB 2(g )(A 2、B 2、AB 2的结构式分别为 A =A 、B ﹣B 、B ﹣A ﹣B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B .该反应若生成2molAB 2(g )则放出的热量为(E 1﹣E 2)kJC .该反应断开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D .生成2 molB ﹣A 键放出E 2 kJ 能量4.下列过程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液态水汽化D .氧化钙与水反应5.反应A +B→C (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 +B —→X (吸热),②X→C (放热)。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C.D.6.有专家提出,如果利用太阳能将燃料CH4、CH3OH、NH3等燃烧后的产物如CO2、H2O、N2等组合,使之重新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思(如图所示)能够实现,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在此过程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生物质能C.热能D.电能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含着大量的能量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8.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对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A.A B.B C.C D.D9.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CO2(g)+H2O(l)=H2CO3(aq)是放热反应B.CO32-(aq)+2H+(aq)=CO2(g)+H2O(l)是放热反应C.HCO3-(aq)+H+(aq)=CO2(g)+H2O(l)是放热反应D.HCO3-(aq)+H+(aq)=CO2(g)+H2O(l)是吸热反应10.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练习(人教版2019)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练习(人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12.已知一定条件下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等质量的N比M总能量低
C.N的总键能比M的总键能高D.以上转化过程中断健消耗的能量低于成键释放的能量
13.某监测SO2含量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允许O2-发生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2.下列有关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C.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
3.在锌与铜组成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②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搅拌反应,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除了图示某些装置,还有其它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粉末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A.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B.铁片和稀硫酸的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作业_64
化学反应与热能(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气B.煤炭C.天然气D.石油【解析】选A。
煤炭、天然气、石油为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加固训练】1.生命活动与化学反应息息相关,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解析】选C。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但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②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④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⑤燃烧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⑥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但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2.(2020·郑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是1 mol NO2与足量的CO完全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B、C、D四个图中能够表示出CO 2+NO NO2+C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的是( )【解析】选C。
CO 2+NO NO2+CO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E2,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E1,应选C。
2.环境保护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为应对燃料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促进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其构想可用如图表示:其中过程Ⅰ的主要反应为①2CO22CO+O2,②2H2O2H2↑+O2↑,③2N2+6H2O4NH3+3O2,④2CO2+4H2O2CH3OH+3O2,⑤CO2+2H2O CH4+2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Ⅱ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B.太阳能最终主要转化为热能C.经过上述一个循环后放出O2D.实现上述循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过程Ⅰ【解析】选C。
过程Ⅱ中发生的反应为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A正确;太阳能最终主要转化为热能,B正确;经过一个循环后不会产生新物质,C错误;要实现题述循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过程Ⅰ,D正确。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课时作业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课时作业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变化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D.1 mol X和1 mol 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1 mol M和1 mol N的总能量4.(双选)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5.一种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C.1 mol C3H8和5 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2和4 mol 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③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④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⑥氢气还原氧化铜;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⑧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A .③⑤⑥⑦⑧ B .③⑤⑥ C .①③④⑤⑥⑧D .①②③④⑤⑥7.(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存在所有物质中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 .只要发生了化学反应,一定会有能量变化D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放出能量8.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第二册
化学能与热能1.已知断裂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键:436 kJ;I—I键:153 kJ;H-I键:229 kJ。
下列对反应H2(g)+I2(g)2HI(g)的判断中,错误的是(B)A.该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B.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I2与H2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HI具有的总能量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153 kJ=589 kJ,生成2 mol H—I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598 kJ>589 kJ,所以H2与I2反应生成HI的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C)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D是放热反应,B、C是吸热反应,但Ba(OH)2·8H2O +2NH4Cl===BaCl2+2NH3↑+10H2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CO2错误!2C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
3.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使用时将它们混合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
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错误的是(C)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解析:Na2SO4·10H2O失水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吸热反应;NH4NO3吸收水并溶解于水中,是一个吸热的物理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中只是Na2SO4·10H2O的分解反应和NH4NO3溶于水的过程,而并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知识点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A.烧制陶瓷 B.冰融化成水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2.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3.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4.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是( )A.Al与盐酸的反应B.Na与H2O的反应C.NaOH与盐酸的反应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5.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H 2O(g)―→H 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 .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7.如图所示,对A 生成C 的反应,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C .A 物质比C 物质稳定D .该反应肯定很容易,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8.(双选)环保型燃料——丙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 .1 mol C 3H 8和5 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3 mol CO 2和4 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知识点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22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N2 (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NO比N2稳定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C.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D.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1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C.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和形成D.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键,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12.(双选)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生成2 mol HI(g)反应放出热量a kJ,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 kJ D.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c+b+a) kJ知识点三人类对能源的利用13.有专家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观察下面图示,判断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 B.热能C.生物质能 D.电能14.如图是一幅贴在汽车加油站中的宣传广告.围绕这幅广告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汁可用做汽车燃料B.由玉米生产的酒精汽油可做汽车燃料C.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D.以农作物为原料来生产化学品是可行的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能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变为食物,在此过程中它们可以从大气中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B.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如果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就能够找到解决温室效应的新方法D.弄清此变化过程,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危机2.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的热量相同B.2Na+2H2O===2NaOH+H2,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有化学键断裂的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3.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选项 A B C D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43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NH4HCO3和盐酸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NH4HCO3只含有共价键5.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B.CO和O生成了具有共价键的CO2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D.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①S(g)+O2(g)===SO2(g);②S(s)+O2(g)===SO2(g);放出热量:①>②D.CO(g)+H2O(g)===CO2(g)+ H2 (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7.已知反应A2(g)+B2(g)===2AB(g),断开1 mol 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开1 mol 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生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Q1、Q2、Q3均大于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2(g)和B2(g)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B.若A2(g)和B2(g)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2Q3D.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1+Q2<2Q38.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9.SF6气体已有百年历史,它是法国两位化学家Moissan和Lebeau于1900年合成的人造惰性气体.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及优异的灭弧性能,国际上称为“气体绝缘开关设备”.SF6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固体)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2(g)===SF6(g)(已知s为固体,g为气体)的能量变化为( )A.放出1 780 kJ的能量 B.放出1 220 kJ的能量C .放出450 kJ 的能量D .吸收430 kJ 的能量 三、非选择题10.在25 ℃、101 kPa 的条件下,断裂1 mol H —H 键吸收436 kJ 能量,断裂1 mol Cl —Cl 键吸收243 kJ 能量,形成1 mol H —Cl 键放出431 kJ 能量.该条件下H 2+Cl 2=====点燃2HC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现有1 mol H 2和1 mol Cl 2在25 ℃、101 kPa 下完全反应.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3)H 2+Cl 2=====点燃2HCl,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反应. (4)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5)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 +2Y===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U 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⑤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 、Y 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形式释放出来A .①④⑤B .①④C .①③D .②③⑤ 2.(素养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已知反应NO 2(g)+CO(g)===NO(g)+CO 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B 的过程为放热过程B .1 mol NO 2和1 mol CO 的键能总和大于1 mol NO 和1 mol CO 2的键能总和C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 .1 mol NO 2(g)和1 mol CO(g)的总能量低于1 mol NO(g)和1 mol CO 2(g)的总能量 3.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 mol H 2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 能量B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C .1 mol H 2(g)跟12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g)释放能量245 kJD .1 mol H 2(g)与12 mol O 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H 2O(g)的能量4.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装置中,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搅拌反应,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①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或“可能是吸热反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M可能是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B解析:烧制陶瓷是化学变化,该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 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冰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只有热量变化,B 符合题意;粮食酿酒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 不符合题意;火药爆炸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D 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且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易发生危险,A 不正确;生石灰与水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对食品进行加热,B 正确;熟石灰与水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溶于水过程放出的热量较小,难以将食品快速加热,C 不正确;氯化钠与水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溶于水过程基本上不产生热量,D 不正确.3.答案:C解析:铝片和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A 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灼热的碳与CO 2反应是吸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由能量变化图像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 、B 、C 均为放热反应,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 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A 、C 错误,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错误.6.答案:A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故不是化学变化,所以A 项正确,B 项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 项错误;由图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了能量,D 项错误.7.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反应物A 的能量大于生成物C 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释放,A 错误,B 正确,A 物质的能量高于C,则A 不如C 稳定,C 错误;放热反应并不一定很容易,也可能需加热等反应条件,D 错误.8.答案:AC解析:火炬燃烧时,不仅发热,而且发光,A 错误;所有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叫做燃烧,丙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B 正确,C 错误;丙烷完全燃烧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丙烷为环保型燃料,D 正确.9.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断裂1 mol A -A 键和1 mol B -B 键吸收x kJ的能量,故B错误;形成2 mol A-B释放y kJ的能量,则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 的能量,故C正确;由图可知,2 mol AB的总能量小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N2比NO稳定,A错误;放电条件下,N2(g)和O2(g)才能反应生成NO,B 错误;由图知1 mol N2 (g)和1 mol O2(g)反应吸收的热量为946 kJ+498 kJ-2×632 kJ=180 kJ,则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正确,D 错误.11.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发生反应CH4+CO2―→CH3COOH,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正确;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但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变,B正确;CH4+CO2―→CH3COOH过程中,C—H 键、C===O均发生断裂,没有C—H键的形成,C不正确;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键,反应为放热反应,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D正确.12.答案:AD解析:根据题意,氢气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化氢时,放出热量,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A正确;化学反应过程为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因为该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 mol H—I键所放出的能量,而形成2 mol H—I键所吸收的能量与断裂2 mol H—I键所放出的能量相等,B错误;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碘化氢小于4 mol,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C错误;设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为x kJ,根据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c-x=-a,解得x=(c+b+a) kJ,D正确.13.答案:B解析:理解图示的转化关系便可顺利解题.关键信息是利用太阳能使CO2、H2O、N2等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燃料燃烧后转化为燃烧产物并放出热量,燃烧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14.答案:A解析:将玉米等富含淀粉和纤维素的物质发酵可得乙醇,再以乙醇、汽油为原料,辅以少量添加剂可得乙醇汽油.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A解析: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生物能收集阳光并将其转变为食物,在此过程中可以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所以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B正确;该过程可以从大气中摄取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所以如果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就能够找到解决温室效应的新方法,故C正确;该过程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所以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危机,故D正确.2.答案:C解析: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具有的能量不同,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2(s)放出的热量不相同,A错误;2Na+ 2H2O===2NaOH+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错误;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氧化钠熔化,离子键断裂,没有新物质产生,有化学键断裂的是吸热过程,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3.答案:C解析: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A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放热,B正确;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加,所以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证明是反应放出热量导致,C错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反应放热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D正确.4.答案:B解析:醋酸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溶液温度降低,即NH4HCO3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收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C错误;NH4H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另外还含有共价键,D错误.5.答案:B解析:根据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可知,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化学键,A、C错误;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存在共价键,B正确;根据能量图可知该过程为放热过程,D项错误.6.答案:AC解析:根据图像可知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比石墨高,因此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红磷所具有的能量比白磷低,因此红磷更稳定,B错误;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气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比固态时所具有的能量高,即S(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S(s),放出热量应该为①>②,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CO(g)+H2O(g)===CO2(g)+ H2(g)为放热反应,D错误.7.答案:AC解析:依据能量守恒,若A2(g)和B2(g)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A正确;依据能量守恒,若A2(g)和B2(g)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2AB(g)的总能量,则反应吸热,B错误;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依据ΔQ=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则Q1+Q2<2Q3,C正确;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1+Q2>2Q3,D错误.8.答案:A解析:因为2C+O2===2CO是放热反应,所以12 g C和16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A错误;因2CO+O2===2CO2是放热反应,所以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因2C+O2===2CO,2CO+O2===2CO2都是放热反应,所以C+O2===CO2也是放热反应,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正确;因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D正确.9.答案:B解析:反应物吸收的能量为280 kJ+3×160 kJ=760 kJ,生成SF6放出的能量为6×330 kJ =1980 kJ,则S(s)+3F2(g)===SF6(g)的能量变化为放出1980 kJ-760 kJ=1220 kJ的能量.10.答案:(1)679 kJ (2)862 kJ (3)放出(4)> (5)Al(OH)3+3H+===Al3++3H2O 解析:(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氢气和氯气的键能和,则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 mol HCl的总键能,则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431 kJ×2=862 kJ.(3)(4)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放出热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5)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A解析: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中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①正确、②错误;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③错误、④正确;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 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形式释放出来,⑤正确.2.答案:C解析:图中A→B的过程为吸热过程,A项错误;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1 mol NO2和1mol CO的键能总和小于1 mol NO和1 mol CO2的键能总和,B项错误;反应中C和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1 molNO2(g)和1 mol CO(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NO(g)和1 mol CO2(g)的总能量,D项错误.3.答案:B解析:对同一个化学键来说,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时放出的能量相等,A项正确;H2在O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ΔQ=Q(吸)-Q(放)=(436 kJ+249 kJ)-930 kJ=-245 kJ,说明反应中放出245 kJ能量,C项正确;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项正确.4.答案:(1)Ⅲ(2)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3)①可能是吸热反应某些物质溶于水吸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②NaOH、CaO等解析:(1)Ⅲ的漏斗不封闭,不会形成压强差,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开始,锥形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大气压将“U”形管中的红墨水往左边挤压,出现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的现象.(3)①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与水相遇吸热.某些物质溶解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某些物质与水反应吸热,如盐类水解.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与水相遇放热,可能是某些物质溶解于水放热,如NaOH,也可能是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放热,如CaO.。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课时作业含解析2 (1)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通过热能间接转化为电能B.化学能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变为电能C.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必须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3.“储存”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可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装置,其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③⑤⑦B.③④⑤C.④⑤⑦D.②⑤⑥4.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2CH3OH+3O2===2CO2+4H2OB.Ba2++SO错误!===BaSO4↓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5.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6.某实验兴趣小组按下图装置实验后,所记录内容合理的是()实验记录①Cu为正极,Zn为负极;②Zn质量减少,Cu质量增加;③SO错误!向Cu极移动;④电子流向:由Zn经导线流入Cu片;⑤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⑥正极反应式:Cu2++2e-===Cu.A。
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7。
(双选)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简易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为Zn-2e-===Zn2+B.碳棒上有气泡产生C.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子由碳棒经导线流向锌片8。
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 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A极发生氧化反应知识点二化学电池9.下列电池不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的是()10.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11.如图所示,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Zn(s)+2MnO2+2NH错误!===Zn2++Mn2O3(s)+2NH3↑+H2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Zn B.碳C.MnO2和NH错误!D.Zn2+和NH312.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肯定为强酸13.已知铅蓄电池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PbO2+2H2SO4+Pb===2PbSO4+2H2O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Pb为正极,PbO2为负极B.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SO错误!+2H+===PbSO4+H2O C.硫酸溶液中,H+移向负极D.放电一段时间后,SO2-,4浓度减小14.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海水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09·上海高考)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及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 2(g)+3H 2(g)高、高催化温压剂 2NH 3(g).故选C.答案:C2.(2010·广州六校联考)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 .电解熔融Al 2O 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TNT 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D .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B 项中电解熔融Al 2O 3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取氨气解析:A项不属于化学变化,B、C项属于放热反应,只有D项属于吸热反应.答案:D4.(2009·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B.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是中和热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C(石墨,s) ΔH<0D.在101 kPa、25℃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可以通过吸热使反应发生;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中和热,如浓硫酸反应过程中首先溶于水要放热,使热量的数值大于中和热,所以B项错;对于D选项,因为2 g H2相当于1 mol,故所写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放出的热量应为571.6 kJ,故ΔH=-571.6 kJ/mol;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石墨的能量应比金刚石低,则由金刚石转化成石墨应该放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答案:C5.下列各图中表示热化学方程式A(g)+B(g)===C(g)+D(l) ΔH<0的是(E表示能量) ( )解析:Δ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并且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所以B项正确.答案:B6.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作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 2O ,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ΔH =-50.405 kJ·mol -1B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ΔH =+2 217.82 kJ·mol -1C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ΔH =+50.405 kJ·mol -1D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ΔH =-2 217.82 kJ·mol -l解析:1 mol 丙烷为44 g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217.82 kJ.答案:D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值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析:B 项ΔH 表示25℃,101 kPa 条件下的数据.答案:B8.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是重要的能源,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518 kJ·m ol -1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3 kJ·mol -1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 2(g)B .CO(g)C .C 8H 18(l)D .CH 4(g)解析:均按照1 g 计算,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O(g).答案:B9.(2009·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2;②2H 2(g)+O 2(g)===2H 2O(l) ΔH 1;H 2(g)+12O 2(g)===H 2O(l) ΔH 2 ③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 2和1 mol O 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 1、Q 2④CaCO 3(s)===CaO(s)+CO 2(g) ΔH 1;CaO(s)+H 2O(l)===Ca(OH)2(s) ΔH 2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解析:①中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②中ΔH 1=2ΔH 2;③中恒压条件下进行的程度大放出的热量多;④中ΔH 1>0,ΔH 2<0.答案:A10.发生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C(s)+H 2O(g)===CO(g)+H 2(g) ΔH >0B .Ba(OH)2·8H 2O(s)+2NH 4Cl(s)===BaCl 2(aq)+2NH 3·H 2O(l)+8H 2O(l) ΔH >0C .CaC 2(s)+2H 2O(l)===Ca(OH)2(s)+C 2H 2(g)ΔH <0D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0解析: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转移,故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A 、B 为吸热反应,C 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D.答案:D11.(2009·南昌模拟)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1.90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 kPa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mol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 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解析:A 中S(s)―→S(g)需要吸收热量;B 中ΔH >0石墨稳定,因为能量越高越不稳定;C 中2 g H 2为1 mol H 2,热化学方程式应为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D 中浓H 2SO 4溶于水时要放出一部分热量.答案:D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如下: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49.0 kJ/mol②CH 3OH(g)+1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ΔH >- 192.9 kJ/mol 解析:燃烧热是在室温、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显然A 不正确;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应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给图示不正确,即B 不正确;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二者皆可使CH3OH转化为H2,C不正确;由于在CH3OH(l)―→CH3OH(g)过程中需吸收热量,故D 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 kJ/mol.根据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回答相关问题:(1)1 mol H2和2 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2)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6 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热量为3649 kJ,则在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3)现有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在该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Q kJ,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小于________ mol.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得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的热量为571.6 kJ/2=285.8 kJ,2 mol C3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的热量是2220 kJ/mol×2 mol=4440 kJ,所以1 mol H2和2 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的热量是285.8 kJ+4440 kJ=4725.8 kJ.(2)设H2和C3H8的混合气体中氢气为x mol,C3H8为y mol,则可得x+y=6,285.8x+2220y=3649,解得x=5、y=1.(3)因为在等物质的量时丙烷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氢气,即放出相同热量时需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丙烷,所以如果此气体全为丙烷时,其物质的量为Q2220mol,即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一定大于Q2220mol.答案:(1)4725.8 kJ (2)5∶1(3)Q222014.(14分)右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的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2)若向小试管中加入NH4NO3晶体和水,U形导管的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活泼金属Al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发生反应时Al片逐渐溶解,同时铝片表面生成大量气泡,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使压强增大,故U形管中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2)因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故U形管中液面左侧上升,右侧下降.答案:(1)2Al+6H+===2Al3++3H2↑铝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Al片逐渐溶解下降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将U形管中的水压向右侧放热(2)上升NH4N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5.(12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时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6)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A.H2B.Cl2 C.Br2D.I2(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A.HCl B.HBr C.HI(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H2和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破坏1 mol物质时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两原子形成1 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2)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2 kJ.(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5 kJ、103 kJ和9 kJ.答案:(1)A (2)A (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6)H2(g)+Cl2(g)===2HCl(g) ΔH=-185 kJ·mol-116.(14分)(2008·全国卷Ⅱ)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Cl 5分解成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 5,反应达平衡时PCl 5还剩0.60 mol ,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 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Cl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 3,然后降温, 再和Cl 2反应生成PCl 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的ΔH 3=________,P 和Cl 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的ΔH 4________Δ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 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化学平衡理论.(1)、(2)中Δ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不难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解率α1=0.80-0.600.80×100% =25%;升温,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PCl 5的分解要吸热,故升温,分解 率增大,α2>α1.(3)降温,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4)根据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多步完成,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5)PCl 5和水的反应为水解反应.答案:(1)32Cl 2(g)+P(s)===PCl 3(g) ΔH =-306 kJ/mol (2)PCl 5(g)===PCl 3(g)+Cl 2(g) ΔH =+93 kJ/mol25% 大于(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4)-399 kJ/mol 等于(5)PCl 5+4H 2O===H 3PO 4+5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