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把握语言特点。
2.理解词语“斜阳映照,与花成影”,感悟自然美。
3.熟记古文“关雎”中的每一个汉字及完成古文拼音。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性阅读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感性认知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文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8红楼春趣》的主题和情感。
2.熟练朗读文中的诗句,感悟其中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含蓄和深刻之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学意蕴。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联想到春天的美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8红楼春趣》的主题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 诗句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诗句,体验语言之美,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8红楼春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热爱。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隐含的文化内涵;2.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红楼春趣》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3.辅助教材:相关的古典文学资料和评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楼春趣》的背景和相关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文本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红楼春趣》,并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帮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主题。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春趣》中的内容,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红楼春趣》的读后感或故事改编,评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少年的快乐时光。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红楼人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懂得快乐生活的真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典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对红楼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文学习。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红楼人物图片等。
2.教材:准备课文《红楼春趣》及相关资料。
3.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楼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红楼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进行表达和复述。
4.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重点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红楼春趣》的教材和课件。
2.板书内容:重点词语、成语和句子。
3.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的内容和重点。
第三步:词语、成语学习1.教师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分组进行词语和成语的练习和应用。
第四步:课文理解1.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综合运用1.学生进行课文小结或复述,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编写类似课文情景的小故事或文章,培养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成语。
2.仿写一个与《红楼春趣》相关的小故事或文章。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红楼春趣》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第8课,主要讲述了《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及背景。
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趣。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红楼春趣》的故事情节;•领悟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生活场景而展现的意境。
3.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意境的理解和体味;•学生表达对文本的个人感悟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春趣》的故事内容;•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的意境。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与春天相关的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美好情感)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中描写的春天生活场景,感受作者所展现的意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如写春联、绘春天景色等,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春天、课文及文学欣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题、小测验、学生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写春天的感受日记等,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情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一. 教材分析《8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中心,描绘了他们在红楼春天的趣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红楼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对红楼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世界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的理解,如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红楼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注释5.创作纸和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青春的朝气。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并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和青春的朝气,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然后,老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和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能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的词汇和句型。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词,提高字词辨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红楼春趣》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熟练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红楼春趣》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个人感受。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课文《红楼春趣》,激发学生兴趣。
2.主体活动(25分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段落。
3.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课堂讨论(10分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2.情景再现(15分钟)–分角色模拟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课文默写(10分钟)–让学生将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默写,检验记忆和理解能力。
4.课堂讨论(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主题或思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红楼春趣》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8 红楼春趣》教案
一.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和家族生活。课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感。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式较为复杂,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定要求。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红楼春趣》,知道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以及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感。”
七、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活动的作文。
14.呈现(1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
15.操练(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课文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
20.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包括课文标题、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针对以上教案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中心,描绘了他们在春天里放风筝、赏花、吟诗作赋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贾府豪门的奢华生活以及青年们的浪漫情怀。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封建礼教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楼人物的浪漫情怀,体会文中描绘的春天美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理解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人物关系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展示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人物关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b.文中的场景有哪些?它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美景?c.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吗?为什么?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完美1一. 教材分析《8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赏花、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贾府的奢华生活以及青年们的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古典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子结构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领会课文的意境。
同时,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末期青年们的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体会友情、爱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素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风情和青年男女的真挚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是,由于本文的语言较为古雅,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关键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生活和风俗可能了解不多,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尤其是对课文中的封建社会风俗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大观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8红楼春趣(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红楼春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赏花、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贾府子孙的欢乐时光。
2. 生字词:宝玉、黛玉、宝钗、大观园、风筝、赏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品味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人物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风筝模型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相关话题。
(2)简介《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品味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人物情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板书:课文《红楼春趣》故事情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赏花、放风筝。
人物形象:宝玉——活泼开朗、热爱生活;黛玉——含蓄内敛、情感丰富;宝钗——端庄稳重、善解人意。
2. 生字词板书:宝玉、黛玉、宝钗、大观园、风筝、赏花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8 红楼春趣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春天里的一次有趣的活动。
课文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活动细节,展现了红楼梦中的生活情趣和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物性格。
同时,学生对于红楼梦这个题材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3.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和表达方式。
4.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楼梦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红楼梦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例如:课文讲述了谁在春天里的一次有趣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度过这段时光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赏花、放风筝的故事。
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情和品质。
同时,本文还通过放风筝这一传统活动,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心理活动以及传统文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情品质,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风筝模型或实物;4.课堂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春天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8 红楼春趣》(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8 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8 红楼春趣》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生活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封建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句子、情节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生活情趣,理解封建礼教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2.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学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课文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封建社会,你会愿意像贾宝玉那样生活吗?为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8《红楼春趣》(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红楼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断线风筝”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个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默读、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楼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学习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宝玉的善良、黛玉的才情。
二、教学内容1.教学文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文。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个性特点。
3.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红楼文化,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断线风筝”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个性特点。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红楼文化;(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板书课题《红楼春趣》,介绍课文背景。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自读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段落;(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个性特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红楼文化。
5.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教师点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红楼春趣》贾宝玉:善良、富有同情心林黛玉:才情、敏感、多愁善感红楼文化:封建社会的缩影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3.以“我心中的红楼”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篇1目标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放过)和谁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放风筝好玩吗?(好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
3、(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师指导正音。
4、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
经过:大家都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了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小结:本文主要讲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自己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三、再读课文,理解细节。
1、窗外的大风筝是谁的?(娇红姑娘的。
)看到这个风筝,大家是什么反应?(宝玉说给他送回去;紫娟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回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晦气。
)这时候,大家都兴奋极了,找出了各自的风筝。
2、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探春: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宝玉:美人风筝;宝琴:大红蝙蝠风筝;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果然各式各样,十分有趣。
把风筝拿来之后,大家便放了起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朗读课文,感悟诗意。
4.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诗意。
三、教学准备1.课本《红楼春趣》。
2.课件PPT。
3.录音设备。
4.板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春趣》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春意?”第二步:学习与讨论(15分钟)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僻词语、成语。
3.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第三步:学生表演(10分钟)1.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评价表演的内容及表现。
第四步:思考探究(10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作文被称为“写娃儿”?2.讨论学生对作文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下一次课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故事性较强,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后续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场景,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微妙的感情纠葛。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情趣,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一些细节和隐喻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封建社会的生活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生活的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隐喻,对封建社会的生活习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查阅和引用。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播放音乐、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嫣”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
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
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放风筝。
生2: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等。
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预设:
生1: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生2: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猜测)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1)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描写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的动作)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3)教师小结: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果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大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重点说说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并在书上做批
注。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自然段
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示例1: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请同学们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
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宝玉喜欢美人,关爱女性)示例2: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见“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善于观察,心思细腻。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
课件出示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拿
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课件出示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再取一个来放罢。
”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文章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文章《风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7.《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
《红楼梦》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来读课文,交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抓住对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