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洋务运动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

初中 洋务运动 教案

初中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3.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2. 理解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

2.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评价。

2.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

然后提问:“面对这些困境,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口号(“自强”、“求富”)以及主要内容(如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等)。

3.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洋务运动的原因(15分钟)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等。

讨论洋务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国内外压力、清朝政府自身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

4. 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肯定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同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未能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甲午战争的失败等。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

教案洋务运动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2.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3.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洋务运动的出现?二、洋务运动的背景(10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加深,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2.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出现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三、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5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2.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开办一批民用工业,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

3.学生思考:洋务运动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的?四、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学生分享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延伸:1.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和学校。

2.让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重点关注的细节: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理解洋务运动的关键,它涉及到洋务运动的性质、方向和实际操作,对于评价洋务运动的成效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5课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
1.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2.旗号:“自强”“求富”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恭亲王奕 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 张之洞。
3.主要内容:
外交——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运动中枢机构 军工——曾国潘创建(安庆内军械所)第 一个兵工厂 军工——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 大军工企业 民企——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最早 民用企业
总理衙门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轮船招商局
二.戊戌变法
1.救亡图存 2.公车上书 3.宣传变法 4.光绪颁诏 5.戊戌变法 康梁发起 拉开序幕 扩大影响 百日维新 新政失败
康有为像
梁启超像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8 英国《南京条约》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7-1900.9 英美法德《辛丑条约》完全沦入
历史发展顺序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
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
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
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最(光绪软禁瀛台,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康梁亡命海外,新政措施尽废。

)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他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它承前启后,既对第三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也为第五单元的学习作了铺垫。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奕和地方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创办的近代工业;难点是对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识记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各自创办的近代企业;知道这些企业的性质和主要成就;知道地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归纳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中的“求富”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课程在导入、呈现、设问角度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比较,感受新课程的变化,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相关史实的回顾,树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的观念;通过对洋务派“自强”与“求富”的认识,形成对洋务运动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阅有关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相关资料。

导入:由第三单元《侵略与反抗》中的屈辱历史,引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而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提到的中央和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筹建了哪些企业?并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再由这些企业什么性质的企业?引出洋务派筹建近代企业的目的及主要措施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并由教师归纳总结:兴办近代工业,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要目的是利用机器生产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那么,这些企业有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材料回答。

其次,由材料中的“自强”引出“求富”,并请同学阅读课文中的字幕投影材料回答问题:什么是“求富”?为了实现“求富”,洋务派创办了哪几家企业?并由教师补充: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的过程中提出“求富”的主张,是为了增强国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进展;
2. 洋务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被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提出急需振兴的问题,并引入洋务运动的话题。

二、讲授(15分钟)
1. 洋务运动的起因和发起者;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何意义?
2.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
3.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教科书上相关习题;
2. 就洋务运动的意义、影响和失败原因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但在讨论环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的兴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安庆内军械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2、能力培养: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辨证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失败原因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洋务运动课文内容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二、概括总结知识结构:背景: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师以长夷以自强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口号:自强求富内容:19世纪60年代,兴办军事工业:“三局一所”19世纪70年代,兴办民用工业:“三局一厂”结果:失败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意义:p32页三、问题探究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见P32页标注四、学生自学戊戌变法课文内容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为什么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仅历103天,便昙花一现般地消失了?五、总结知识结构戊戌变法的背景及目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报刊:《事务报》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词同主要内容: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意义:六、问题探究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七、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1.下列叙述与洋务运动无关的一项是()A.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对外国经济侵略进行了一些抵制C.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工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械制造局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3.洋务运动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 师夷长技以治夷C.师夷长技以求强D. 师夷长技以自强4.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A.维护满清封建统治B.赶走外国侵略者C.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使中国富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C.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干扰破坏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6.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 D.思想文化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一个军事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湖北织布局10.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华师大版-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案

华师大版-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案

【导入新课】回忆总结:四次鸦片战争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8 英国《南京条约》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7-1900.9英美法德《辛丑条约》完全沦入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

【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洋务运动————————————甲午战败——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18世纪60年代—90年代)———(1895)——(1895)——(1898)——(1898)二.洋务运动1.背景:洋务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领导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过程:18世纪60—70年代:“自强”主办军用工业三局一厂18世纪70年代——:“求富”主办民用工业三局一所(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洋务运动学习教案
执教人:刘桂秀班级:2013.3
第一环节:【课标要求】
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以及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通过讲述洋务运动的一些史实,评价洋务运动。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学习方案1(第一组)
一洋务派的产生
1、背景:内忧外患
知识链接:内忧和外患分别指什么?
内忧指(运动)使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指(侵略)使清朝民族危机加深
2、目的:
3、主张(途径)(方式):
阅读材料请回答:“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根据材料回答:洋务派李鸿章认为中国的“什么”方面超过外国?“什么”方面不及外国?
李鸿章认为只学习外国的“什么”就可以了?
(2)如果你处在当时,你认为应学习哪些方面?
中央:
4、代表人物:
(看书28页的图像)地方:
知识链接:请列举前面学过的与左宗棠、李鸿章有关的知识
5、时间:(世纪年代到世纪年代)
➢知识梳理:
(1)“洋务”含义?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2)什么是洋务派: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
明官员。

(3)何谓“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开展的一场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课堂学习方案2(第二组)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概况)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观察地图册14页《洋务运动》思考: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3、培养近代人才
洋务派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举措有何作用?
4、洋务派创建了三支新式海军
结合课后“史海拾贝”回答以下问题:
(1)创建了哪三支近代海军?最具实力的是哪一支?
(2)观察地图册14页分析:近代海军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方案3(第三组)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1、结局:破产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2、想想: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东西?
消极作用:
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教你一招:评价历史事件应坚持的原则:
1)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3)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方案】(全班共同完成)
第四环节:【课堂评价方案】(分组合作完成)达标训练17页—19页
单选题为一组;填空题和识图题为二组;材料分析题为三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