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业法规
征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分析
征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分析征信行业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个人和机构的信用信息,并向用户提供信用评估、信用报告和信用咨询等服务的行业。
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征信行业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规范,以保护用户权益、促进市场发展和维护金融秩序。
本文将对征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征信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是我国征信行业的基本法律,对征信机构的准入条件、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使用和传递、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也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对于征信行业来说,个人信息的合法收集、使用和保护至关重要,该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和权益保障措施。
其次,监管政策方面,征信行业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共同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推进征信行业的监管政策。
中国银监会则负责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和执法工作。
监管政策主要包括征信机构准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制度等。
为保持征信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对征信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准入审核,要求征信机构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实力雄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并定期对征信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其合规运营。
此外,监管政策中还有对征信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因为征信机构处理的是涉及个人隐私的大量信息,所以信息安全成为征信行业的重点监管内容。
监管部门要求征信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采集、存储、传输、销毁等环节的规范和控制,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此外,征信机构还必须定期对其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检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与征信机构的监管政策相对应的,还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2018年5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和权益保护措施,同时也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责任和处罚进行了规定。
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征信业的管理,规范征信业的运营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征信业管理条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征信业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保护个人隐私、公正透明、风险可控、服务客户、促进合理融资的原则。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征信业,是指收集、整理、加工和提供市场主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并且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形成信息报告,以便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社会公众等合法请求方进行信用评估和决策的活动。
第二章征信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行为第四条征信业应当以公司、合作社或者其他市场主体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并通过登记、备案等方式依法开展相关业务。
第五条征信机构应当在征信信息报告中明确标明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不良信息、历史逾期情况和其他重要信息,以及申请机构的合法身份和请求事由等。
第六条征信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征信信息的保密原则,不得泄露和擅自披露客户的信息,除非法律、监管规定或相关协议另有约定。
第七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征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
第八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客户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征信需求,并及时回应客户的投诉和要求。
第三章征信业的监管第九条征信机构应当依法接受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公安机关等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配合监管机构进行相关检查、提供信息、披露资料等,确保征信业健康、稳定和安全运营。
第十条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布监管信息通报,维护公众信任。
第十一条对于违反本条例或其他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征信机构,监管机构可以采取出具警示函、限期整改、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征信业务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并依法追究违法责任。
国家征信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个人、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征信活动的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以及相关当事人。
第三条国家征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诚信、公平、公正的原则;(二)保护个人、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尊重个人隐私的原则;(三)促进征信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征信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征信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征信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征信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征信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二)制定征信机构设立、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三)审批征信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四)监督管理征信机构的业务活动;(五)查处征信违法行为;(六)组织开展征信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征信机构第五条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六条设立征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人员;(四)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征信系统;(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征信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向国家征信管理部门申请审批。
第八条征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征信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超出规定范围;(二)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三)篡改、伪造征信数据;(四)未经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提供个人信息;(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征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十条征信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征信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征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征信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确保征信数据的安全。
2023修正版【工信办法】征信业管理办法
【工信办法】征信业管理办法【工信办法】征信业管理办法1. 引言征信业是指以个人和企业为单位,通过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征信服务的行业。
为了规范征信业的管理,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工信部制定了《征信业管理办法》。
2. 目的和适用范围《征信业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加强对征信业的监管,规范征信业的经营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3. 征信业的分类根据征信业务的内容和对象,征信业可分为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
3.1 个人征信业务个人征信业务是指以个人为对象,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业务。
个人征信业务应当依法取得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的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3.2 企业征信业务企业征信业务是指以企业为对象,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业务。
企业征信业务应当依法取得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的授权,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4. 征信业的经营行为征信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储存、个人信息加工、个人信用信息分析和提供,以及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储存、加工、分析和提供。
征信业必须依法进行经营,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授权范围。
5. 征信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征信业务涉及大量的个人和企业敏感信息,信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征信业务经营者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个人和企业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靠。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软件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安全漏洞的监测和修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补工作;- 员工培训和管理:对从事征信业务的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 事件响应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事件响应机制,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3.01.21•【文号】国务院令第631号•【施行日期】2013.03.15•【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信用正文国务院令(第631号)《征信业管理条例》已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21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适用本条例第五章规定。
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为履行职责进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征信市场,推动征信业发展。
第二章征信机构第五条本条例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六条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和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一)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二)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三)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五)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征信业管理条例》宣传小知识
《征信业管理条例》宣传小知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宣传小知识导语:征信业管理条例是对征信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合理规范和有效管理,保证征信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为大家提供一些宣传小知识。
一、征信业的定义和作用征信业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储存、处理个人和企业信息,评估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提供信用报告及其他信用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的行业。
征信业的作用在于为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信用评估服务,帮助它们识别风险、减少损失,并为个人提供征信查询,提高个人信用意识和素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1. 征信业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征信业机构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取得相应批准文件,方可开展征信业务。
同时,征信业机构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开展合规经营,否则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甚至撤销执照等严厉惩处。
2. 征信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征信业机构在收集和使用个人和企业信息时,必须遵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严格保密和安全管理。
未经信息主体同意,征信业机构不得采集、使用、提供个人及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
3. 信用报告的编制和查询:征信业机构应向信用报告的对象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信用报告,并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修正错误信息。
个人可以自主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发现错误信息,有权要求征信机构及时纠正。
4. 不良记录的标注和保存:征信业机构应将对个人或企业征信信息的不良记录标注,并保存至标注期满。
在标注期间,不良信息对征信对象产生限制或阻碍,但征信机构应在其获得信贷时告知其标注情况,并提供申诉渠道。
5. 信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征信联合惩戒:征信业机构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信用信息的联合惩戒机制,防止信息主体通过在不同机构之间分散债务来逃避征信信息的不良记录。
三、公众的权利和义务公众不仅有信息主体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21.09.27•【文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4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信用正文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4号《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9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长易纲2021年9月27日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个人开展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
第四条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办理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应当依法办理信用评级机构备案。
第五条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的地方金融组织适用本办法关于金融机构的规定。
第六条从事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应当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保障信息安全,防范信用信息泄露、丢失、毁损或者被滥用,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从事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征信业务的规章制度
征信业务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业务的开展,提高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各部门的征信业务的开展。
第三条征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个人征信报告、企业征信报告、征信查询、征信认证等各项服务。
第四条征信业务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合法、诚实信用。
第五条本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征信业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征信业务的内部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本公司开展征信业务,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章征信报告第七条个人征信报告应当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信用记录、信用评分等内容。
第八条企业征信报告应当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记录、信用评分等内容。
第九条征信报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信息。
第十条征信报告应当保护信息主体的隐私,不得向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泄露信息。
第十一条信息采集、处理、报告的程序应当合法、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征信查询第十二条征信查询应当遵守信息主体的授权,不得擅自获取他人的征信报告。
第十三条征信查询应当合法、合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未经信息主体授权,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征信查询服务。
第十五条征信查询应当及时、准确,不得有故意延迟的行为。
第四章征信调查第十六条对涉嫌违法犯罪、金融欺诈等行为的信息主体,可以进行征信调查。
第十七条征信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格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得非法获取信息。
第十八条征信调查应当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不得超越调查范围,避免侵犯信息主体的隐私。
第十九条征信调查的结果应当客观公正,不得带有个人偏见或主观臆断。
第五章征信管理第二十条建立健全征信管理制度,规范征信业务的操作流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十一条征信数据的管理应当严格保密,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
征信业管理条例(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
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 号《征信业管理条例》已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21日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适用本条例第五章规定。
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为履行职责进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征信市场,推动征信业发展。
第二章征信机构第五条本条例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六条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和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一)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二)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三)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五)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七条申请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书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
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中国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项针对征信业的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征信机构的业务活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促进征信服务健康发展。
首先,该条例明确了征信机构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征信机构是依法从事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和提供信用报告等征信业务的机构,其基本任务是为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提供信用风险评估、金融服务和信用管理服务。
这一规定明确了征信机构的职能和服务对象,既保障了信息透明度,又为金融机构和信用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便利。
其次,规定了征信业务的管理权限和监管机制。
该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取得行业监管机构颁发的许可,遵守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等要求,承担信息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的义务,并不得向非法第三方泄露个人信息。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行业主管部门对征信机构的监管责任和处罚措施,强化了征信业务的合规性和监管效果,减少了征信机构过度收集和滥用个人信息的可能性。
第三,该条例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标准。
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尊重个人信息隐私权,严密管理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不得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中的涉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不得向非法第三方泄露个人信息。
同时,为发挥征信服务在个人信用建设中的正面作用,该条例明确了个人信用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应用标准,即:遵循规范、透明、可控和有益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个人信用评估的原则。
第四,条例促进了征信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为充分发挥征信服务在金融服务和信用管理中的作用,该条例还规定了征信服务的多元化应用和创新开发的方向和要求。
例如,鼓励征信机构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信用评估服务,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精准度高的信用风险评估服务。
总之,该条例以及征信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完善了信用服务体系,同时也促进了征信服务的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监管31
•信息主体
PPT文档演模板
•人民银行
•征信中心
•(社会征信机构)
•信 贷 信 息
•商业银行
•信息使用者 •信息提供者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 监管31
《条例》第13条
第十三条 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 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
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 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人信息。
《条例》不再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用途限定在《个人 办法》所列举的范围内,而是以双方的约定为准。
PPT文档演模板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 监管31
《条例》第19条
第十九条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 使用者采用格式合同条款取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的,应当在合同中作出足以引起信息主体注意的 提示,并按照信息主体的要求作出明确说明。
PPT文档演模板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 监管31
《条例》第18条
第十八条 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 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是,法律规定可以 不经同意查询的除外。
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构不得违反前款规定提供个人信息。
1.知情权。 2.信息主体本人书面授权。 3.一个查询主体对应一份授权书,不能再一份授权书中
1.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个人和企业信贷 信息,都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
PPT文档演模板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 监管31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PPT文档演模板
《征信业管理条例》解读业务规则与 监管31
《条例》第29条
第二十九条 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 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全文
If it weren't for a long life and long obsession, who would know that these wasted years but it was a shockingdream!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征信业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适用本条例第五章规定。
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为履行职责进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征信市场,推动征信业发展。
第二章征信机构第五条本条例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六条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和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一)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二)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三)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五)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3〕第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经2013年9月18日第14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2月20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2013年11月15日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对辖区内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征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诚信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六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除应当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二)有完善的业务操作、信息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内控制度;(三)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项所称主要股东是指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第七条申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一)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表;(二)征信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三)公司章程;(四)股东关联关系和实际控制人说明;(五)主要股东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声明以及主要股东的信用报告;(六)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证明;(七)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基本构成说明;(八)已经建立的内控制度,包括业务操作、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九)具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报告,关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说明和相关安全保障制度;(十)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文件;(十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2023年最新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
2023年最新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对辖区内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征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诚信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六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除应当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二)有完善的业务操作、信息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内控制度;(三)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项所称主要股东是指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第七条申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一)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表;(二)征信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三)公司章程;(四)股东关联关系和实际控制人说明;(五)主要股东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声明以及主要股东的信用报告;(六)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证明;(七)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基本构成说明;(八)已经建立的内控制度,包括业务操作、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九)具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报告,关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说明和相关安全保障制度;(十)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文件;(十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面谈等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
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是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且于2013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公布的文件。
该《条例》分总则、征信机构、征信业务规则、异议和投诉、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章47条,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适用本条例第五章规定。
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为履行职责进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征信市场,推动征信业发展。
第二章征信机构第五条本条例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六条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设立条件和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一)主要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二)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三)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五)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征信机构的管理,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征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征信业务,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以获取、整理、储存、加工、提供和查询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为主要业务的机构。
第四条征信机构应当按照信用信息采集、储存、加工、提供、查询的原则,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二章信用信息采集与储存第五条征信机构应当自主、合法地采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获取信息。
第六条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用信息时,应当事先征得被查询人的同意,并告知被查询人信用信息的用途和范围。
第七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的储存体系,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篡改、泄露或滥用。
第八条征信机构应当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确保信用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信用信息加工与提供第九条征信机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采集的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
第十条征信机构应当向用户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并建立用户查询信用信息的渠道。
第十一条征信机构应当向有关部门、机构提供信用信息,但禁止将个人信用信息用于非法活动或违法犯罪。
第十二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的更新机制,确保信用信息的及时准确。
第四章征信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第十三条征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主动履行信息报告和披露的义务。
第十四条征信机构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配合进行信用信息的抽查和核验。
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征信机构的正常运营。
第十六条对于违法违规征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受影响的用户的权益。
企业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企业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征信业务的开展,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和经济秩序,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相关主体,包括其关联方和代理机构。
第三条企业征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信用评估、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查询等业务。
第二章机构要求第四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设立专门的征信管理部门,确保征信业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五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第六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征信业务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
第七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向金融监管机构报送征信业务相关的数据和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
第三章信息收集和处理第八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收集企业信息,并建立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第九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遵守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确保征信业务的数据及时更新和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第四章业务规范第十一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信用评估和信用报告的制作和发布。
第十二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确保信用评估和信用报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故意歪曲企业的信用状况。
第十三条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纠纷。
第五章监管与处罚第十四条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对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运行。
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公布有关处罚决定。
第十六条受到处罚的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向金融监管机构提出复议申请,也可以依法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开展个人征信规章制度
开展个人征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个人征信行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促进金融业发展,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从事个人征信服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等。
第三条个人征信是指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使用和提供等activities 活动。
第四条个人征信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原则,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不受侵犯。
第五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第六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公正、透明地开展信息征信活动,不得擅自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第七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二章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第八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依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第九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告知个人其信用信息被征信的事实和目的,并经个人同意后收集使用。
第十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及时更新个人信用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个人征信机构不得向无关第三方提供个人信用信息,除非经过个人同意或法律规定。
第十二条个人征信机构不得泄露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
第三章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和纠错第十三条个人有权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可以向征信机构申请查询,并有权获取查询记录。
第十四条个人有权要求征信机构纠正其不准确或过时的信用信息,征信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纠错渠道,接受个人的纠错请求,并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和处理。
第十六条个人对征信机构处理纠错请求不满意的,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四章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第十七条有关主管部门对个人征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遵守监管部门的规定,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调查。
第十九条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情况。
企业征信报告依据什么法律
企业征信报告依据什么法律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征信报告在商业交易和风险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征信报告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的信用信息来评估其商业信誉和还款能力的工具。
在利益关系复杂、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可避免的商业环境中,依法合规的企业征信报告是保证市场秩序和信用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法律基础企业征信报告依据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法、合同法、民法和信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定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体系。
在企业征信报告中,行政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
根据这些法规,征信机构在进行企业信息收集和处理时,应依法履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程序,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公开。
合同法合同法是保障市场交易秩序和维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法律。
在企业征信报告中,合同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合同法,征信机构在与企业签订信息收集协议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信息保密和使用范围等内容,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避免滥用和泄露企业信息。
民法民法是规定民事关系及其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
在企业征信报告中,民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
根据这些法规,征信机构在进行企业信息收集和处理时,应遵守法定程序,不得侵犯企业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
信息法信息法是规范信息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在企业征信报告中,信息法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根据这些法规,征信机构在进行企业信息收集和处理时,应确保信息安全、保护企业隐私,不得擅自收集、使用或泄露企业的个人信息。
法律实施机构及监管依据上述法律,企业征信报告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多个法律实施机构的行政审批、监管和执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颁布、修订和监管征信业务的相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信法规一、征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十年来,征信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立了以国家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多层次制度体系,保护了信息主体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征信业的发展。
(一)《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实施人民银行一直积极推动《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制定,深入研究征信立法相关的重大问题,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专家和消费者协会等对征信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草拟工作。
2012 年12 月26 日国务院第228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征信业管理条例》,并于2013 年3 月15 日起正式实施。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征信机构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征信业务的基本规则、征信信息主体的权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法律地位及运营规则、征信业的监管体制和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
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制度。
2005 年,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 号),并相继出台配套制度,保障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规范了商业银行报送、查询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行为。
二是明确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制度。
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管理框架上,对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与管理、借款人信用信息报送、查询、使用以及异议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三是对新型授信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了规范。
规范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方式、条件、程序以及业务流程。
(三)完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为规范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执业行为,2006 年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 号),明确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评级原则、评级内容和评级程序等内容,对评级机构从事金融产品信用评级、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业务进行理和指导;2008 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作业管理的通知》(银发〔2008〕75 号),对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的现场访谈、作业时间进行了规范。
信用评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了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保护了投资人合法权益,促进了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推动征信标准建设2005 年起,人民银行把征信标准化建设作为征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启动了征信标准化建设。
一是发布征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基本标准规范。
制定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促进了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和应用。
二是制定信用等级评价相关标准规范。
制定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信用评级数据元》和《征信数据交换格式信用评级违约率数据采集格式》等5 项金融行业标准,促进了评级机构的规范执业。
专栏2:主要国家征信法规简介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不同、征信模式不同,法律制度设计存在较大差异。
国外对征信行业的立法有专门立法和分散立法两种形式。
北美和新兴市场国家多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欧盟国家、部分亚洲和南美国家则多采用分散立法的形式。
普遍注重对个人征信业务的规范,对企业征信业务的限制较少,大多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信息采集范围,重视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赋予信息主体在征信活动中的重要权利。
美国征信法律制度美国的征信法律制度主要是针对个人信用报告业务的法律。
1970 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针对个人信用报告业务的法律,即《公平信用报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 Act )。
该法颁布40 年来历经17 次修订和三次重大修改。
该法系统规定了个人信息主体、信用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等在征信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从保护消费者隐私和信用报告准确性的角度出发,规定了信用报告的合法用途、负面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信息主体获取和要求更正本人信息的权利、征信机构对信用报告准确性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除《公平信用报告法》外,美国的征信法律制度还涉及《公平债务催收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银行保密法》、《信息自由法》、《金融隐私权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借贷法》、《公平信用账单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借记卡披露法》、《房屋抵押披露法》等近20 部法律,共同形成较全面的征信法律体系。
英国征信法律制度英国主要从个人数据的取得和使用方面规范征信机构行为,并给予私营征信机构足够的生存空间。
与征信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消费信用法》和《数据保护法》。
1974 年实施、2006 年修订的英国的《消费信用法》充分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原则,该法对消费者与信贷提供者之间涉及第三方征信活动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2006 年修订后增加了“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机构必须申请信用许可证”的内容。
1998 年颁布的《数据保护法》在强调开放各种数据的同时,特别规定不能滥用数据。
该法对数据的取得和使用作了详细规定,着重强调个人的权利,规定个人有权知道自己何种信息被收集及谁使用了信息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隐私、监督管理征信机构、规范征信业发展的目的。
韩国征信法律制度韩国征信业法律制度规范出发点是对企业和个人等信息主体权利的保护,同时强调对信息的科学合理使用。
韩国1995 年的《信用信息使用与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专门对信用报告及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传播与保护进行了全面和具体的规范,对征信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韩国征信业的基本法律规范。
此外,韩国还制定了涉及公共部门的信息公开与保护以及适用于私人事业领域的信息公开与保护的数部法律。
前者的代表性法律是1994 年的《公共机关保有个人信息保护法》、1998 年的《公共机关信息披露法》,后者的代表性法律是2000 年生效的《信息及通讯网络使用促进及信息保护法》。
日本征信法律制度日本有对企业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法律条款,因此征信立法主要以个人数据保护为目的,涉及企业征信的内容较少。
日本于2003 年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尊重个人人格的基本理念、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职责、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基本事项等予 以明确,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包括征信机构) 应遵守的义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日本还颁布了保护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等持有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并通过《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 保护审查会设置法》 以及《对〈关于保护行政机关所持有之个人信息的法律〉等的实施所涉 及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等的法律》保证实施。
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并日趋完善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 建成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一)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历程回顾在1992年贷款证制度、1999年个人征信上海试点、 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三级数 据库的实践基础上,人民银行于2004年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启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 设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6月正式宣布全国联网运行,提供查询服务。
图1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历程(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情况自2006年以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不断扩充,收录信息数量快速增长,数 据质量稳步提升,数据查询量大幅提升,征信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仙罕打’人 准上 1曲2人民碟存 磁笨圳试点证就诳抽底第一,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涵盖金融市场所有授信机构类型。
截至2012年底,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机构622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机构629 家。
图2: 2012年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的机构用户图3: 2012年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的机构用户第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 案。
截至2012年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1859.6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信息规模已经居全球企业征信系统前列。
图4: 2007〜2012年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及其他组织数量单怪:万户截至2012年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 8.2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收录的自然人-TM稲m F 京碟S 冈磺4事S 车 喧&■蝎翠r »・w 4f :r£士 二辱亠厘es 0- 二心WK迟一-自_乏 fcp ^s-^te IT 養弧札鎮 冒曲KS fc 龜城X 闻心孤叙ui 注 餐盘绘他 T 池弗尢二呼P 匸空事京三1o O ■收录的金业和H 他组坎户H E ■竹佶款K 的企业进信息数量居世界各征信机构之首。
图5: 2007〜2012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量床位匸亿人■收艮的HS* A \:■育贡貪记象的人牧第三,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覆盖全国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利用覆盖全国的客户服务网络,免费为信息主体提供自身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的宏观管理及金融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截至2012年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查询用户13.3万户,全年查询次数9733.1万次,日均查询次数26.6万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查询用户15.4万个,全年查询次数2.7亿次,日均查询74.9万次。
图6:2009-2012年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年度查询情况■企业舫侑系嫌年度査询情疋■ 17“卜希航疑年度充询怙况第四,各类产品不断创新。
随着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的产品种类从单一的信用报告查询向提供关联企业查询、信贷报表等征信增值产品发展,研发完成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并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试用。
第五,异议申请得到妥善解决。
为保护信息主体的异议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个人开通了异议申请服务。
2012年,受理有效个人异议申请近5000笔,异议回复率达到了99.8%,解决率达到了99.4%,个人异议平均回复和解决天数分别从2007年的27天和78天缩短至2012年的6天和8天。
(三)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成效目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的信用信息产品不仅为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与信用风险管理中,而且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其他方面。
一是促进金融机构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审批效率。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促进金融机构实现了信贷决策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