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单元主题 彰显整体意识
最新 单篇式与单元式语文教学的比较思考-精品
单篇式与单元式语文教学的比较思考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单元布局呈现,每篇课文既不是孤立,也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们均由一条主线贯穿起来,该主线就是主题单元。
笔者认为,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再生,在教学中展开类化比较,在比较中习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序列化的认知结构,彰显主题单元的整体意识。
一、聚焦主题:顺应儿童与课程的延展从小学语文课程创新的宗旨出发,主题单元教学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儿童的心灵成长为出发点,顺应儿童内部言语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将主题置身于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拓展和丰富课程资源。
运用对比阅读到跨单元、到课内外主题提炼进行整合阅读,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审视和阅读感悟,基于综合视野下提升学生自主寻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落实主题整体意识。
主题单元教学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文本,创造性地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促其结构化地进行规划和开展语习实践。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主题分组编排的,同主题下的一组课文训练目标一致,学习要求相近,这给单元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摒弃烦琐无效的分析,着力于共性目标的创建,设计“问题链”;舍弃对文章逐篇碎片化的精雕细琢,立足于多篇文本之间的学法迁移与对比求异,让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从宏观整体层面上形成“知识链”。
2.把握单元逻辑之链。
在阅读教学被“过分推崇”的今天,读写训练往往不够规范,教师过于注重字词教学、文本解析,写话训练成为课堂枝末,乃至逐渐消失。
而主题单元教学,通过板块梳理、类化比较,教给学生学习同类主题文本的方法,寻找主题逻辑链,使学生从单元的一篇篇课文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篇章建构规律和解读策略,整体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逻辑过程。
单元教学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使课堂逐步走出混沌,走向敞亮。
3.基于儿童言语需求。
主题单元教学构筑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框架,遵循儿童言语成长与个性表达的规律,契合学生言语发展的综合性需求,在认知提升、情感发展等不同维度,实现相融共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要有单元整体意识
教学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要有单元整体意识汤继光(四川省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笔者以为,这堂课失败的一大原因是授课教师缺乏单元整体意识,没有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进行。
虽然“亲情”的主题也看似可以,然而“成长”的主题却更为贴切。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编者明确指出本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一种单元整体意识。
语文教材组元的方式多样,但基本类型不外乎主题、文体、能力三种。
语文教学除了围绕单元主题外,还应紧扣单元组文的体裁样式。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雪》《雷电颂》《短文两篇》(《日》《月》)《海燕》和《组歌》(《浪之歌》《雨之歌》)都是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
《雷电颂》虽然节选自话剧《屈原》,但它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可以当作一篇激情澎湃的散文诗。
为此,一方面,教师必须把握散文诗的体裁特点:在本质上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分节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它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握散文诗的教学特点:当代散文诗泰斗柯蓝先生提出:“散文诗一定要朗诵,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不同的人朗诵感受是不一样的。
”要让学生通过朗诵领悟散文诗的兼容性、跳跃性、震撼性、抽象性和和谐之美,从而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凝缩人生意念。
在具体学习单元的某一篇课文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时代背景。
以教学略读课文《短文两篇》(《日》《月》)为例,《短文两篇》之前是略读课文《雷电颂》,两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非常巧合。
《雷电颂》节选自《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正是我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陷敌手,国民党政府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皖南事变”。
利用主题语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语境列为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强调所有的语言活动都需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进行。
学生对于主题语境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的最终成效。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实践单位。
语言素养的提升通常建立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之上。
落实主题语境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围绕单元主题语境进行教学,过度关注知识的真理性,人为切割课堂的层次与意义,教学活动只是为完成知识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模式化操作,课堂教学呈现知识碎片化、知识无我化、训练机械化、思维浅表化等特征,淡化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与生命成长的意义。
因此,笔者尝试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明线,以语言知识习得、听说微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培养、思维品质提升为暗线,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立足主题语境的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线索,以单元主题建构单元知识体系,通过整体语料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记忆之中,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单元主题整体输出知识。
“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
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转化为素养。
”“整体外语教学强调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开展外语教育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心智水平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与提升,教学层面突出整体输入、整体互动、整体输出原则”。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突出知识的整体运用与立场观点的生成,聚焦知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与意义关怀,有利于突破强调知识传承与积累的符号化教学局限。
高中英语的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领域。
主题语境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化为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心智水平、文化意识、家国情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尝试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一、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解读本册教材,进而明确单元要落实的教学日标,也要回看前面的教材,了解学力发展轨迹,在新旧教材的衔接中也可随堂补学相关的内容或方法。
在立足单元的同时,还要发现单篇文章的独有价值。
因为新教材的编写是以“双线结构”编排的,既兼顾传统的人文主题,也落实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在选文更加突出经典性、适宜教学、文质兼美、时代性的基础上,有些文章未必契合单元主题,这时就要发现文章的独有价值,进行恰当的教学。
在单元备课时要有整体观,意味着不能备一课教一课。
备课应从单元导语页开始,直至日积月累结束,有时还要看单元之间是否存在融合的可能。
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之后,可以灵活组合课文教学,不一定按课文顺序教学。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词三首》时,就可以先教学《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解决习题中关于“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的问题。
备课时看到语文同地的“交流平台”部分时,还要注意它对前面课文的学法提示,在前面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去落实,而不是在学完课文后交流时补充。
第二,用好助学体系,明确单位要落实的语言要素。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略读课文的研究提示、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批注、小贴士和泡泡等都属于助学系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确定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
六年级卜册第一单元是一个普通的阅渎教学单元,它的导语页上半部分即是对单元人文主题的揭示——“背卜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由此可知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山川湖海”来组文的;导语页的下半部分指明要落实的语文要素,第一条通常是要落实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能从所渎的内容想开去”,第二条通常是对习作或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语文教师如何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如何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提出:“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综合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习者圆满地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分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需要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着重分析。
第一,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将迁移理论有效的融入到单元整体教学之中,会让学生学习课文分析方法,及时的总结知识内容。
教师发挥自身引导帮助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让学生知识得以巩固。
第二,第二,学生会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相应概念内容出发,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带领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扎实的学习内容。
由此,学生的学科知识也会更加的全面,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巩固更加完善。
第三,第三,可以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
教师从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入手,把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之下,也会参与总结和感悟活动之中。
以教学活动为主,可以把教学的关键点和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上,这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
在构建完善知识体系之下,会保证教学效率得到相应提高,学生面对知识学习时也会更加轻松和优质。
二、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一)关注单元主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要保证单元内课文之间的联系性,挖掘课文之间存在的相应主题。
教师要紧扣主题教学内容,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在以主题作为教学规划之下,让核心素养教育内容有效渗透其中。
依托单元主题,以单元话题为核心,整体推进单元教学设计
依托单元主题,以单元话题为核心,整体推进单元教学设计1. 引言1.1 单元主题的作用单元主题在教学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焦点和线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确定一个明确的单元主题,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将教学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确保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单元主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动力和热情。
1.2 单元话题的选择在选择单元话题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一个好的单元话题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要能够与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选择单元话题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单元话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单元话题应该能够涵盖到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单元话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和满足。
此外,要考虑到单元话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一个吸引人的单元话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的来说,选择好单元话题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只有选择合适的话题,才能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确定单元话题确定单元话题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确定单元话题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实际需求以及课程要求等因素,确保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在确定单元话题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
比如,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健康、环保、科技等。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统编教材的特色就是双线并举,即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组成一个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機联系;应基于单元视域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形成有重点的、连贯的教学活动序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整合教学资源,强调一个板块内容有语文学习活动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构建单元设计,打破原有的学习模式,让语文教学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有序进行。
一、聚焦单元核心,落实双线并行在单元教学中,第一要精准解读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任务;第二要以单元学习任务为导向,建立起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第三要确定完成任务的步骤或程序,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一定要有全局的意识,聚焦单元核心备课。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幸福美好,令人眷恋的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一语文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四年级“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继续学习。
通过分析,教师发现以童年作为人文主题的单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少。
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单元以往事为主,因此选文多以回忆性的文章为主,课文不仅仅是描写天真浪漫的童年趣事,还有与童年往事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祖国、亲人的眷恋之情,文本的难度、深度都有一定的提升。
二、分解单元要素,促进读写并进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与每个板块的内在关联,要了解文本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把一个单元当成一个整体。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除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外,还有一个就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本单元的习作题目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一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1. 引言1.1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的重要性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紧扣单元双线,我们能够更好地贯彻主题教学的理念,让教学内容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连贯的教学体系。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紧扣单元双线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凸显主题教学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突出教学主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通过主题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题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和有效。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注重主题教学,紧扣教学内容的双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规划教学内容,实现紧扣单元双线在教学过程中,规划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实现紧扣单元双线的目标。
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丰富全面,符合教学要求。
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各个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贯穿始终,从而实现紧扣单元双线的效果。
在规划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适时调整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确保教学内容紧扣主题,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通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效实现紧扣单元双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设计教学活动,突出主题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实现主题教学的重要一环。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选取主题,自主探究和整合知识,促
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在中文教学中,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可以有效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紧扣单元双线是指在主题教学中,紧扣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学科的知识体系,通过深入
学习和研究一个主题,充分挖掘和整合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紧扣单元双线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个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主题,比如“家庭”、“食物”等。
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和研究,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将主题教学与学科知识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学
习主题“家庭”时,可以穿插教授语文知识,如古文、阅读理解等,同时还可以涉及其他
学科的知识,如社会、艺术等,从而实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效果。
通过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探究和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方式,积
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
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一、单元整体感知在进行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这包括了解单元的主题、目标、主要内容、知识点等,以便对整个单元有全面的认识。
二、提炼主题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单元的主题。
主题的提炼要准确、简洁,能够概括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
提炼主题的过程需要深入分析单元内容,把握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三、确定主题意义确定了主题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意义。
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它反映了单元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确定主题意义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使主题意义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呈现主题意义确定了主题意义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这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作业设计等。
在呈现主题意义时,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价主题意义为了确保主题意义的实现,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观察、交流、测试等。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主题意义。
六、总结提升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的回顾和反思,旨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在总结提升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七、反思调整反思调整是单元整体提炼主题意义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反思调整旨在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反思调整,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反思调整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整体教学作者:冯秋香徐琴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5期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根据落实该单元语文要素、人文要素的需要,采取合并、拆分、取舍、建立联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学习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教师关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充分利用并二次开发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语文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围绕单元要素,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交流平台”板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展开奇特的想象”;“初试身手”板块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提醒学生“合理想象”和“反向想象”;“習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单元内各板块是一个有机整体,编者这样设计、编排教材,提示我们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乐趣。
一、整体把握单元目标,让教学有的放矢研读本单元教材,我们发现各板块的内容都指向本单元习作目标——体会想象的神奇,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材各板块内容都对发挥想象写故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引导。
如《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习题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想象文中的奇妙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情节;“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都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
教材特地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两篇习作例文以课后思考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铺设从阅读到写作的路径:引导学生想象时,既要奇特,又要符合常理;既可以按照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想象。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紧扣单元双线并突出主题教学至关重要。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紧扣单元双线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种方法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几个关联的阶段,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紧扣单元双线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单元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主题,确定核心概念,并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和项目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实现紧扣单元双线的教学:1. 确定主题:在课程设计的初期,教师应该确定一个主题来作为教学的中心。
主题可以反映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
通过主题,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科和内容与语文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2. 确定核心概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是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确定重要概念和词汇,以及对学生反馈进行分析来确定核心概念。
3. 设计活动和项目: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和项目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活动和项目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分析,阅读练习,创作作品等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紧扣单元双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热情。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
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双减”政策下,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以减负增效提质为目标,改变作业设计形式。
立足单元整体,开展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多类型、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减轻作业负担,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经历真实的学习体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聚焦要素,定位作业设计之靶。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容统整于相同的主题和要素,并以螺旋梯度式编排。
因此,我们可以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整合作业设计。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有效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统编本五年级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本单元习作要求“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考虑到“习作”的特殊性,整个单元作业以“为《百科全书》撰稿”为主项目创设习作情境,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把事物“读明白、说明白”主线的同时,把阅读和习作有效结合起来。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1、跟着书本学方法: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太阳》《松鼠》《鲸》《风向袋的制作》中的说明方法和写作思路。
2.借住资料写事物: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一种事物的资料,完成资料信息卡。
3.小试牛刀学说明:结合“初试身手”,选择你要介绍的事物的一个特点,用上学到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
4、大展拳脚写事物:通过学习、观察、记录和查阅资料,学生对于要介绍的事物越来越有把握了。
此时,向《百科全书》撰稿,介绍一种事物。
本次单元统整作业紧扣单元要素,打破单篇课文的局限性,着眼于单元统整。
将单元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作业。
依据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设计,努力实现学生对说明文从读到写有层次、有重点的引导。
凸显了习作单元的特殊性。
树立单元意识 整体解读单元
树立单元意识整体解读单元作者:汤江萍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2期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解读,从而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整本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教材解读”;二是对某一个单元进行中观解读,旨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元解读”;三是对具体课文的微观解读,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这是名副其实的文本解读。
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全面、准确地进行单元解读。
一、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把握单元编排意图与宏观的教材解读、微观的文本解读不同,单元解读属中观解读。
在单元解读中,教师应树立单元整体意识,从单元的编排体例中挖掘编者的意图,进而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确定单元教学总体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设置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个板块。
阅读板块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篇课文,口语交际板块的主题是“春游去哪儿玩”,习作板块的主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板块则设计了以体会生动语句为目标的“交流平台”、以识记生字为目标的“识字加油站”、以易混词语辨析为目标的“词句段运用”和以古诗积累为目标的“日积月累”四个小板块。
从阅读板块中的课文内容来看,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包括春夏之交)景象;《燕子》勾勒了燕子的外形及其飛行、休憩的姿态,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结合三年级下册教材是春季教学用书的实际,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板块内容的分析,归纳出教材编写者的单元编排意图。
阅读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借鉴课文中作者对春天动物、植物的描写,观察春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的生长情况,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中感受春天蓬勃的景象,感受春天各种生灵的可爱。
把好单元主题脉搏,开出“主问题”设计良方
把好单元主题脉搏,开出“主问题”设计良方1. 引言1.1 介绍文章主题在教学设计中,把好单元主题脉搏是至关重要的。
单元主题即为整个教学内容的中心所在,是学生学习的焦点和核心。
一个好的单元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并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认知。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确定和把握好单元主题的脉搏至关重要。
单元主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个生动、具有启发性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一个恰当的主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单元主题的脉搏也影响着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一个明确的主题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性的学习结构。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把好单元主题的脉搏,提出设计良好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2 概述文章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好单元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单元主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因此需要把好单元主题的“脉搏”,确保每个主题都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本文将从确定单元主题的重要性、分析脉搏对单元主题的影响、提出关于“主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良好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探讨如何开展主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教学设计中,单元主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和引导。
一个好的单元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且有助于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确立好主题非常关键。
脉搏是诊断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确定好单元主题也是如此。
通过分析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实际能力,可以更好地把握主题的选择方向,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本文将提出关于“主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良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探讨如何开展主问题的设计,以期为教师在制定单元主题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主题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
主题教学强调以主题为纽带,将各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而在主题教学的实施中,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如何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是指在主题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体现出主题的延伸和丰富。
通过紧扣单元双线,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在实施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紧扣单元双线。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景引入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或故事,来引入主题内容,让学生从真实生活中找到主题的相关内容,拉近主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教学生活常识的主题时,可以以生活中的场景为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检验、体验主题内容,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拓展主题。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阐述主题内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主题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巩固主题。
主题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感受主题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科学主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主题内容的实际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延伸探讨加深主题。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展开延伸性的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和学习主题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内涵,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凸显主题教学,则是指在主题教学中,突出主题的核心和重点,使主题内容更加醒目和突出。
通过凸显主题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新一轮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
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主题,更好地将单元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中得到全面的拓展。
首先,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题。
学生学习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变化,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找到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和话题,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习惯用语的学习较为熟悉,教师可以通过拓展习惯用语的背景、含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要求教师将单元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被各种现实问题所困扰,家庭、学业是学生关心最多的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将单元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更能够理解课程知识,更好地将课程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数学课程中讲解金钱运作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经济管理并学会合理运用金钱。
最后,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主题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知识。
如在语文课程中教授诗歌的鉴赏和创作,可以引导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诗歌的美、美景的美,提高创作素质和韵律感。
总之,紧扣单元双线,凸显主题教学将教学远离了抽象、单一的知识授予中,将知识灌输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个点上着眼,通过整合所有的课程知识,加强教学主题在课程中的贯穿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发掘自己的生活潜力,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点,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单元整体解读的价值和意义
单元整体解读的价值和意义
单元整体解读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和目标:通过单元整体解读,学生可以了
解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单元整体解读可以
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提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整体解读通常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
和描述本单元的内容,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单元整体解读,学生
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单元整体解读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
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单元整体解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单元主题彰显整体意识
作者:郑文庆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6年第07期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而进行的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智能结构的完善和专业发展的持续。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彰显整体意识。
一、课前预习——走近文本,打开一扇窗户
1.学习单元导语,明确训练重点。
预习时,不妨借助单元导语,让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的重点,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个初步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理清文章脉络。
(1)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借助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①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②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议悟法。
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①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指导学生分别画出描写“将”“相”人物言行的句子。
②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然后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③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3)半扶半放。
抓住“逼”字说“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
渑池之会是一场政治斗争,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既是出于对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怀,又是想占赵国的便宜。
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较量?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再次显示出了智勇双全的政治才干。
(4)自学交流。
抓住“避”字写“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
学习“负荆请罪”时,给学生布置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写出来,然后交流。
二、课堂学习——走进文本,激活一江春水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根据廉颇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廉颇的话后,对廉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然后质疑: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光靠一张嘴吗?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语句,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点:
1.品蔺相如的“勇敢”。
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就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品蔺相如的“机智”。
(1)抓住“看”体会蔺相如善于察言观色,准确揣摩对方心理,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了过来;(2)紧扣“理直气壮”,让学生去读、去演,读演结合,感受蔺相如的智中有勇;(3)引导学生了解蔺相如采用“明修栈道”——要秦王举行授城仪式,实际上是“暗度陈仓”——故意拖延时间送璧回国,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3.品蔺相如的“爱国”。
教学第9自然段时,采用问题驱动方式:“蔺相如明知秦王不会授城,为什么不和手下人一起化装回赵国?你觉得他这样做好不好?”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此基础上,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手下人的对话,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爱国。
4.品将相和好如初。
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到文武大臣的景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引导学生品读廉颇的话,一方面抓住蔺相如的话来体会他的顾大局、识大体;另一方面抓住廉颇的负荆请罪,彰显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三、课后延伸——走出文本,撑起一片蓝天
1.内容整合,由点到面。
《将相和》选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草船借箭》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不同的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景阳冈》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猴王出世》选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
(2)同中求异。
如果把本单元课文与第七单元课文“作家笔下的人”相比较,就不难体会它们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名著节选,同样是人物描写,只是侧重点、训练点不同,本组教材重点是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明确的认识,而第七组教材则是对写作表达方法的一种学习和运用。
2.读写结合,由学到用。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完全可以和第三单元的教学结合进行,将叙事性文章改成剧本进行表演,既是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又是文体语言间的转换与运用。
采用这一教学形式的意图有二:一是紧扣本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彰显中国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为学生对于怎样演的表象就是他对文本、对人物理解的表象,表演的过程离不开口头语言表达。
(2)本次习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二是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缩写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理解得越深,把握得越准确,缩写的文章就越符合要求。
因此,在缩写之前,学生必须先把文章多读几遍,真正读懂内容,抓住要点;然后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
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阅读名著,由此及彼。
与原著对照,原汁原味地阅读,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学习文言文进行铺垫。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处理好名著阅读与课文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
教师要提出具体、易行、准确的读书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
举行班级读书会就是一个较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有效途径。
如,课后设悬念:“既然…将‟…相‟同心协力保赵国,为何赵国最终还是被强秦所灭?”这属于知识的拓展,题目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却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历史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这样,以篇章带名著,学生学到的是一篇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本名著,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以少驭多的目的,最终实现“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养成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