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24讲《探究世界的本质》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2.4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2.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最近,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它与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重量是地球的17倍,距离地球约56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Kepler-10”的古老恒星转动。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④“超级地球”与我们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超级地球”与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符合题意;天文学家发现“超级地球”,表明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③符合题意;①说法与题意不符;④说法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C2.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如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下列与这句诗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C.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解析:“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意思是在船上看天际之云,觉得满天云彩一动不动,其实云彩与人同在运动,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A、B表明事物是运动和变化的,D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3.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这是该法自1987年制定以来的第三次修订。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过程体现了()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④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制定以来进行了三次修订,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也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说法错误;静止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
高考总复习《政治》测试题(三十二)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时检测(三十二)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T填写,错误的用F填写)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理由:F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2019·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模拟)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理由:T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载体,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3.(2018·台州高二上学期期末)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理由:F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2018·台州五校高二期中)“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的规律之一。
()理由:F“水往低处流”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现象,其背后的宏观物体间存在的万有引力才是规律。
5.(2018·绍兴3月模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
()理由:F“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6.“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④具体物质形态各异但都包含着物质共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恩格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物质的概念是怎么来的,是从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它概括了具体的形态各异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③④正确。
①中“总和”说法错误。
材料不体现“客观实在性”,②不符合题意。
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 )A.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B.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C.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是抽象的,人的思维无法把握2.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故事共同反映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4.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荀子的观点主张 ( )A.改造自然必须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性B.人类利用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C.自然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不具有物质性D.人类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然界的规律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中学生守则C.遗传与变异 D.可持续发展7.(2015 莆田中学期末考)“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四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四讲探究世界的本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形者,状况也;势者,趋势也。
解读中国经济,看形,更要看势,这是因为()①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④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2. (2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中) 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
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
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①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使质变的发生④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3. (2分) (2020高二下·南澳期末) 2019年4月,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诞生。
科学家通过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历时10余年,成功“捕获”黑洞影像,使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
这说明:()①对黑洞的深入认识验证了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②对黑洞的认识已实现从假想到本质规律的飞跃③科学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的过程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4. (2分) (2019高二上·合肥月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10 唯物论 探究世界的本质易混易错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易混易错点主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世界物质性;运动;规律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学生熟悉易错易混易考点,无疑对解答客观题帮助是巨大的。
本小节中,学生要着重把握以下内容: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与个别的、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或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不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被创造改变或消灭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以被创造消灭的,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因此,规律发生作用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规律不同于规则、不同于规律的表现;规律无所谓好坏,规律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1.(2015上海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A.发展中断B.显著变动C.相对静止D.非连续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仅有本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应掌握知识前后的联系,量变其实是事物处于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状态,也即相对静止状态;事物处于显著运动状态,那就是质变,B排除;无论是量变还是质变,事物的运动都没有中断,而是连续的,AD错误。
2.(2015江苏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运动的绝对性,静止是相对的,①正确;“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探究世界的本质(附答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附答案)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C )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菸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C )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B.宏观和微观物质的位移C、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D.事物多少的变化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C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4.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 ( A ) A.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永恒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D.暂时的、无条件的、绝对的5.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 ( D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B.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北回答6-7题。
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 A )A.肯定了物质的运动 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7.克拉底鲁的观点 ( B )A.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8.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这说明 ( C )A.运动都是客观事物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句话说明了( D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0.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B )A.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B.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它不能被人的感觉直接感知 D.它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11.生命在于运动,但一味蛮干也会损害健康,这表明 ( A )A、规律制约着人的活动B、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存在不利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2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doc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体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②说法错误,错在“根本内因”;④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选。
答案:A2.下列对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④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⑤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⑥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反映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D3.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
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解析:此题以“反超氚”的发现为实例背景来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反超氚”的发现表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A、B两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与材料关系不大。
答案:D4.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
2021-2023北京高中合格考政治汇编: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1-2023北京高中合格考政治汇编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2022·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饱含着人的情感。
那些成为意象的事物,与作者内心相交融,被赋予了情感属性,极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经过诗人的吟咏和渲染,明月成为代表思乡、思亲的意象,深入人心。
诗词中的意象()①以有限的笔墨表达出无尽情思②根源于创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③是客观事物与诗人情感的结合④是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描摹复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航天站叫“天宫”,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这些取自于中国传统神话的名字,让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奋斗史的大国重器具有了浪漫的色彩。
这些令人遐想的命名()①说明了我国自古就是航天科技强国②表明传统神话是航天科技创新的源泉③为航天事业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意蕴④引发了社会大众关注航天科技的热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主要表明()A.意识的内容都是人脑想象创造出来的B.人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C.人能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一切客观事物D.观念的东西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材料分析题4.(2022·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家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黑龙江省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四讲 探究世界的本质
黑龙江省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二十四讲探究世界的本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二下·普宁月考) 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官,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
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的高度都相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③绘画创作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④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2. (2分)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哲学上讲,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有条件运动和不显著运动的统一③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③④3. (2分)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
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
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 .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 . 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事物C .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 . 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4.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
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表明()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④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②④5.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期中)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高考政治总复习 24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领航】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2-4 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宣布,在最新实验中首次成功捕获反物质,取得了重大的物理学突破。
他们在实验中创造了以反氢形式存在的反物质,证明捕获和释放反物质是有可能的。
下列关于“反物质”的哲学认识,正确的是( )①反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②人的意识能反映反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③反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反物质研究将彻底否定传统物理学理论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反物质”的存在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颠覆了物质概念,排除①;④错在“彻底否定”上。
答案:C2.(陕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
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
材料表明(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说法错误。
答案:A3.2011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材料主要说明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①④入选。
材料没有涉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②③排除。
答案:D读下图,回答4~5题。
高一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一个字“时”应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要谷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都要遵循“时”而不能违背“时”,到此,我们就可以想到,这个“时”就是规律,材料的意思就是:改造世界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规律。
AC和题意无关,B的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正确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
2.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着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方法论上看,这是由于()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要提高自觉性,排除干扰④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和创新,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方法论,首先排除①,因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哲学原理的内容,③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和创新,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原因,因此本题选B。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9探究世界的本质(含答案)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9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选题1.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这告诉我们(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是人们对“沙漠英雄树”胡杨的赞歌。
在茫茫戈壁,人们看到它的风姿,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奋斗的英雄们。
这种联想的产生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975年,我国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 848.13米;2005年,我国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
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事物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④人们能利用事物运动规律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反映了( )①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相互更替的过程②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新冠病毒无关意识形态,疫情防控需要尊重科学。
但纵观西方的抗疫过程,却出现了科学让位于政治、人命让位于私利的情况。
疫情之下,片面追求经济数据高于挽救民众生命、选票高于人民。
上述抗击疫情的态度( )①体现意识反映客观世界是有选择的②没有立足科学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不作为思想④是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的表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与下图漫画《后怕》(作者李天跃)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恐惧往往源于内心的怯懦B.人无法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C.内心强大定能超越客观环境的限制D.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7.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世界的本质1.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9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据此回答第1~2题。
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一方面物质具有客观性,同时,意识具有能动性,指导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改造,故④观点错误。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A项。
2.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答案】D【分析提示】客观实在性体现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A、B、C三项观点均错误。
D项观点正确。
3.当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与过高的、不与经济和就业挂钩的福利有直接关系,低经济增长下的高福利是南柯一梦,梦醒之时,欧洲人发现高福利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其结果是导致经济衰退。
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人为的B.物质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C.人类社会是物质的D.自然界是物质的【答案】C【分析提示】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任何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举措必定导致不良的后果,C项正确。
A、B两项观点错误,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
4.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指导我国各地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方向。
其唯物论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人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答案】B【分析提示】注意题干指向“唯物论”,C项为辩证法思想,排除。
国务院发布规划,指导国土空间开发,说明了B项。
A项与题意不符。
D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
5.2019年是“哈勃”望远镜发射22周年。
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图像资料佐证了( )A.有关月宫的神话是缺乏客观依据的B.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C.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答案】C【分析提示】通过题干中的“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分布有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各不相同的撞击坑”可以证明世界起源于物质。
A项说法是错误的,B项说法欠妥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存在不足,D项不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
6.2019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答案】C【分析提示】“重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正确。
A、B、D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答案】D【分析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强调世界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有规律,故D项符合题意。
此题没有凸显事物内部规律的特征,排除A项。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规律,排除B项。
此题没有凸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C项。
8.2019年8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
反物质的存在证明(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答案】A【分析提示】反物质属于物质的范畴,从而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故答案为A项。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B、D两项。
世界是物质的,排除C项。
9.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A【分析提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物质世界的尊重,故②正确。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故①正确。
③没有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
④本身错误。
10.面对西南五省区遭受严重的干旱,国家气象部门先后在77个县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和火箭弹3 203发,起到了明显的增雨效果。
这表明( )A.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律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答案】D【分析提示】人工降雨,是人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
规律具有客观性,故排除A项。
运动是无条件的,排除B项。
C项强调了主观对客观的决定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1.(2018·江苏南京模拟)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
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 )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分析提示】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通过科技创新”,然后具体分析各题肢,①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错误。
②正确,符合题意。
③与题意不符合,题中解决的是高排放问题不是高耗能问题。
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12.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分析提示】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
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
故选B项。
13.(2012·江苏宿迁模拟)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
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筑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而排水管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怎样尽到自己的责任。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按规律办事的道理。
【答案】答案:(1)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城市建设中做到对人民负责,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关注民生;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遵循规律,违背城市建设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的做法,做到表里并重,造福百姓。
14.(原创)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2)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