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专项讲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4f120a28ea81c759f578ae.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1第一单元【易错题1】13(x-5)=156【错因分析】这类方程非常典型,常见错误形式有13x-5=156、13x-18=156、 13x-5x=156【思路点拨】这类题型部分同学计算第一步时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但经常由于分配的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错误。
同学们在解此类方程时不妨紧扣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3,得出x-5=12,从而快速正确地得到方程的解。
【易错题2】(1)2.5x+4.5=14.5 (2)3.5x+x=10.5【错因分析】第(1)题部分同学会做成7x=14.5,第(2)题部分同学会做成 3.6x=10.5同类项合并出错。
【思路点拨】第(1)题不能进行同类项合并有的同学却合并了,第(2)题需要进行同类项合并,有的同学却没有合并。
解决此类题目同学们需要注意观察与比较数据的特点,并加强同类项的合并与非同类项计算的相应练习,这样就熟能生巧,不宜犯错啦。
【易错题3】如图所示(1)【错因分析】这两题比较容易混淆。
因为72cm的位置不同,解题方法就不一样了。
【思路点拨】同学们首先要仔细观察线段图,明确图意,找对72cm所对应的线段。
明确第一幅的72cm表示4段的长度,第二幅的72cm表示5段一共的长度。
这样就不容易搞混犯错啦!【易错题4】学校买了35枝钢笔和20枝圆珠笔,一共345元,已知一枝钢笔7元,每支圆珠笔多少元?【错因分析】这道题稍有难度,很多学生可能题意没有完全看明白,出现的错误也会五花八门。
比较典型的有:钢笔的元数+圆珠笔的支数=一共的元数。
【思路点拨】同学们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钢笔的元数+圆珠笔的元数=一共的元数来解决。
解设每枝圆珠笔x元,列出方程35×7+20x=345。
同学们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熟记四步:一看清题意,二想数量关系,三列式计算,四检验写答,再加上平时多加练习就能很快提高正确率了。
【易错题5】李老师到体育商店买了20个篮球,比买的足球多8个,每个足球60元,是篮球单价的1.2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5c9e556f1aff00bed51ed8.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苏教版五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苏教版五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8710aa3968011ca200914b.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48094d0b4c2e3f572763d6.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18c63d5fbfc77da369b1f5.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4b699658f5f61fb73666f6.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全册.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c041d4451e79b896902264a.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乂 = 10代入原方程,左边二60-4x10二20, 右边二20, 左边二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②检验:方程左边=60-4X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二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二和-另一个加数减数二被减数-差被减数二减数+差一个因数二积十另一个因数除数二被除数十商被除数二商X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一个数二屮间数和=(首项+末项)X 项数F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x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岀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札I关数据进行比较O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5c9e556f1aff00bed51ed8.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f78104a300a6c30c229fbd.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15464ef46527d3250ce030.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1第一单元【易错题1】13(x-5)=156【错因分析】这类方程非常典型,常见错误形式有13x-5=156、13x-18=156、 13x-5x=156【思路点拨】这类题型部分同学计算第一步时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但经常由于分配的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错误。
同学们在解此类方程时不妨紧扣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3,得出x-5=12,从而快速正确地得到方程的解。
【易错题2】(1) 2.5x+4.5=14.5 (2)3.5x+x=10.5【错因分析】第(1)题部分同学会做成7x=14.5,第(2)题部分同学会做成 3.6x=10.5同类项合并出错。
【思路点拨】第(1)题不能进行同类项合并有的同学却合并了,第(2)题需要进行同类项合并,有的同学却没有合并。
解决此类题目同学们需要注意观察与比较数据的特点,并加强同类项的合并与非同类项计算的相应练习,这样就熟能生巧,不宜犯错啦。
【易错题3】如图所示(1)【错因分析】这两题比较容易混淆。
因为72cm的位置不同,解题方法就不一样了。
【思路点拨】同学们首先要仔细观察线段图,明确图意,找对72cm所对应的线段。
明确第一幅的72cm表示4段的长度,第二幅的72cm表示5段一共的长度。
这样就不容易搞混犯错啦!【易错题4】学校买了35枝钢笔和20枝圆珠笔,一共345元,已知一枝钢笔7元,每支圆珠笔多少元?【错因分析】这道题稍有难度,很多学生可能题意没有完全看明白,出现的错误也会五花八门。
比较典型的有:钢笔的元数+圆珠笔的支数=一共的元数。
【思路点拨】同学们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钢笔的元数+圆珠笔的元数=一共的元数来解决。
解设每枝圆珠笔x元,列出方程35×7+20x=345。
同学们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熟记四步:一看清题意,二想数量关系,三列式计算,四检验写答,再加上平时多加练习就能很快提高正确率了。
【易错题5】李老师到体育商店买了20个篮球,比买的足球多8个,每个足球60元,是篮球单价的 1.2倍。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专项讲义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专项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a47d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2.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专项讲义1.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每段长度占这根铁丝的几分之一?2.把一根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一?每段长度是多少米?3.把三块饼平均分给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块饼?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几分之一?4.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是多少公顷?这3份占这块地的几分之一?5.XXX用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走多少千米?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一?1.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度为0.83米。
每段长度占这根铁丝的1/6.2.把一根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1/3.每段长度为0.33米。
3.把三块饼平均分给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0.75块饼。
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1/4.4.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是0.75公顷。
这3份占这块地的3/8.5.XXX用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走0.07千米。
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1/29.1.把一根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长度为0.56米。
2.把一根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0.43米,每人分到总数的1/7.3.XXX用15分钟走了500米路,平均每分钟行走33.33米。
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占全程的1/15.1.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1.67公顷。
每天耕这片土地的1/3.2.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度为0.25米。
每段是1米的1/4,每段是这根绳子的1/8.3.XXX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1/3小时,做英语用了2/11小时,做语文用了4/11小时。
1.第一次截去2.5米,还剩2.5米。
2.(1) 截去2米,还剩3米。
(2) 截去1米,还剩4米。
3.第一次截去2米,第二次截去1.5米,第一次截去的多。
4.(1) 截去3米,还剩2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 )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 )公顷,3份占这地的( )。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 )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
21小时,做英语用了4
1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
1,做英语用了41,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3.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米,(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4:(1)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
1,还剩( )米。
(2) 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
1 米,还剩( )米。
◆典型错题5
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5
1米,还剩( )米; 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它的5
1,用去了( )米。
专项练习:
1、一根钢管原来长9米,(1)截去了
3
2,截去了( )米。
(2)截去了3
2米,还剩( )米。
2、有一筐72千克的苹果,第一天吃了它的61,第二天吃了它的95, (1)还剩下几分之几? (2)还剩几千克?
◆典型错题6 错题:甲线段的12 等于乙线段的13 ,( )线段长。
画图:
练习: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25 ,第二段长25 米,( )根铁丝
长。
◆典型错题7
题目:张师傅5分钟作了2个零件,平均每分钟能做( )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件需要( )分钟。
◆典型错题8 填空题:
45分钟=( )小时 200平方米=( )公顷 15分=( )小时 125分=( )小时( )分 25秒=( )分 20秒=( )小时
40公顷=( )平方千米 250千克=( )吨 53秒=( )分 150平方厘米=( )平方米 18小时=( )日 1.2小时=( )分 ◆典型错题9
题目: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那么盐占盐水的( ) ,水占盐水的( );如果再加5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水占盐水的( )。
◆典型错题10
错题:方方和圆圆比赛打字,方方3分钟打字350个,圆圆5分钟打字583个。
谁打字的速度快?为什么?
王师傅5分钟加工零件17个,李师傅6分钟加工零件20个,张师傅7分钟加工零件23个,他们三人哪个做的最快,哪个最慢?
◆典型错题11
一节科学课共23 小时,老师讲课花了这节课的13 ,学生做实验花了13 小时,其余
时间做作业,做作业时间占这节课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2
题目:一根长9/10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1/10,第二次剪去它的3/5,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3
题目:a÷b=2,a和b都是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练习:1. m是n的倍数,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 a =9b(a、b都是整数),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典型错题14
1、有一块长72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把它裁成边长是整厘米数、
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恰好无剩余,最多可以裁多少块?
2有若干个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些长方形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长方形?
针对性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长75厘米,宽6分米,把它剪成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少可以剪多少个?(画出示意图)
2、城建队要用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的长方形地砖在广场的中央铺一个正方形场地。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最多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画出示意图)
3、小玲和小青都经常去图书馆,小青每4天去一次,小玲每6天去一次。
3月2日两人同时去图书馆后,几月几日他们再次相遇?几月几日第三次相遇呢?
4、已知大约有不少于30名学生参加绘画比赛,现进行分组。
按每组6人或每组8人都能恰好分成几组。
参加绘画比赛的至少有多少人?
5、花店有72枝红玫瑰和48枝白玫瑰,扎成花束出售。
如果要所红玫瑰、白玫瑰平均分在每束花中,最多可以分成多少束?每束花有多少枝?
6、一盒铅笔,平均分给5人差2枝,平均分给6人也差2只。
这盒铅笔至少有多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