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整理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方式2.3 数据编码技术2.4 信号调制与解调第三章:网络协议与标准3.1 网络协议的概念与层次模型3.2 常见网络协议介绍3.3 网络标准化组织与协议3.4 网络协议的制定与发展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局域网的定义与分类4.2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4.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4.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五章:广域网与互联网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5.3 互联网的组成与工作原理5.4 互联网的应用与服务第六章:互联网协议(TCP/IP)6.1 TCP/IP协议族概述6.2 IP协议6.3 TCP协议6.4 UDP协议6.5 其他重要协议介绍(如ICMP, ARP, DNS等)第七章: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概述7.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7.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7.4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7.5 安全套接层(SSL)与VPN第八章:网络管理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8.2 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软件8.3 网络监控与性能分析8.4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8.5 网络管理自动化与脚本编写第九章:网络设备与技术9.1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原理9.2 网络交换技术与VLAN9.3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9.4 无线网络设备与技术9.5 网络存储设备与技术第十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10.1 网络编程基础10.2 套接字编程10.3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如服务器、FTP客户端等)10.4 网络应用开发工具与框架10.5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是理解整个网络知识体系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网络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到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基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3.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和数据处理4. 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二.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应用基础概述a.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定义和作用b. 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c. 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a. 中央处理器(CPU)的原理和功能b. 内存和存储器的区别和功能c.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和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的功能和使用d. 主板和扩展卡的作用和类型3.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a.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b. 常见的办公软件介绍(如Microsoft Office、OpenOffice)c. 数据库软件和图形处理软件的介绍d. 简单介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4. 办公软件的应用a.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b.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c.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技巧d. 邮件和日历管理软件的使用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a.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b.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常用功能c. 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查询数据和生成报表d.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6. 图形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a. 图形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b. 常用的图像格式和图像编辑技巧c. 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的剪裁、调整和修复d. 通过图形处理软件设计简单的图标和插图7. 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的简介a.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b. 开发工具的概念和作用c. 使用开发工具进行简单的代码编写和调试d. 介绍常用的编程语言学习资源和开发环境三.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教学设计(第七章因特网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教学设计(第七章因特网基础知识)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目前发展状况。
8.1.2 Internet的发展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Internet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趋势和特征。
1. 数据超越语音
•2. Internet迈入后带宽时代
3. 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8.2.1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是由物理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工具组成的。
TCP/IP协议开发了一种对计算机进行层次式命名的协议,这就是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有两个要点在概念上是相互独立的。第一点是抽象的,它指明了名字语法和名字授权管理规则。第二点是具体的,它用于高效地实现主机名和主机IP地址的映射。在域名系统中提到的主机名即是主机域名,简称域名。
计算机的名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本机名、组织名和组织类型,它们中间由分界符“.”隔开。此外,Internet命名方案允许计算机名字包括更多的部分,如在组织后面加一个后缀,而组织内部可以为计算机名字选择其他的后缀。组织在命名计算机时,常在计算机名字后附加一个部门的名字作为组织的后缀。
传统电话线仅使用4 kb/s的带宽,而双绞线的带宽可达10 Mb/s。ADSL将传统电话线没有充分利用的双绞线带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同时实现网络连接与语音通信。
4.DDN接入方式
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等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网络。DDN通过租用专线通信线路与Internet进行直接的、24小时不间断的连接,适用于多人使用、数据通信量较大的情况,如企事业单位网和校园网。
ISDN给用户提供两个信道,可以全部用于接入,也可以只用一个信道。每个信道传输速率为64 kb/s,当两个信道同时使用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28 kb/s。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1. 引言1.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采用“moodle微课”模式来构建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

在本文中,将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首先将从概述入手,介绍该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接着将详细介绍Moodle平台,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的微课教学模式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然后将重点探讨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包括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考虑。

在实施步骤部分,将提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顺利实施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将介绍评估与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强调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总结目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概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构建基于Moodle 平台的微课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创新的途径。

Moodle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具有易用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在线学习和互动。

将Moodle平台与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和在线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包括视频录制、在线作业、讨论区等功能的设置。

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在实施步骤中,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教育内容。

然而,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1、目标明确:在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2、内容简洁:微课的时间通常较短,因此内容应当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同时,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技能。

3、注重实践:计算机微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

因此,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实践环节,合理安排时间。

4、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因此,教学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

三、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的步骤1、分析学情:在教学设计之初,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2、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分析结果,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微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

5、制作教学视频:根据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制作具有交互性和可视化的教学视频。

视频内容应当清晰明了,语言简洁易懂。

6、组织实践教学: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技能。

7、评估学习成果:在微课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设计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设计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课题第一课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系统组成课时2节课教学内容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分类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了解机房要求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导入:课前的话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学得好、学得快,请同学一起努力严格遵守下列要求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机房要求1、进机房时间:1、2节课的在7:50分前进入;3、4节课的在做完早操后抓紧时间上去;下午2:05分前2、机房要求A.一人一机,固定座位表,未经允许不能乱调位B.除书笔外,不能带其他东西进入(水可以放到门外)C.上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指令D.课后要关机,把凳子摆好,把所有垃圾纸张带走方能离开作业要求上机作业:即堂完成成绩比例平时(作业、纪律、出勤等)占60%考试(期中、期末)占40%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此部分主要本学期任务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3、office2010(word、excel)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互相帮助,把本课程学好,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的课1.计算机的分类: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硬件系统2、硬件系统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 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CPU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存取数据或指令、协调各部件工作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 等进行文字处理、数据计算和演示文稿制作。

4、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浏览、搜索和信息交流。

5、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和网络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常用操作。

(3)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

2、难点(1)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办公软件中函数和宏的使用。

(3)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场景,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娱乐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计算机基础知识(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

(2)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3、操作系统(1)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

(2)详细讲解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窗口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系统设置等。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设置屏幕分辨率、主题等。

4、办公软件(1)Word讲解 Word 的基本界面和功能,如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网络配置的基本技能。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与应用。

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网络故障排查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故障的排查。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应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资源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相关教材。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网络视频等。

5、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等。

他们应当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硬件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等)和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网络体系结构(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层次划分和各层的功能。

112 技能目标学生应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

他们需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端口设置、VLAN 配置、IP 地址分配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网络故障排查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诊断和解决常见的网络连接问题、IP 地址冲突等。

此外,学生还应当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以评估网络性能和检测网络故障。

113 素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范措施,能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保护个人和公共网络的安全。

2024版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2024版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01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 自我反思和评价,发现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02
03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交 流和合作,拓宽评价视角,提高 评价客观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 测试等情况进行评价,提供有针 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馈与调整
及时收集教学反馈
组织评选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交流。
展示优秀成果
将评选出的优秀教案进行展示和分享,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06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材与教辅资源
优秀教材
选用国内外知名出版社的经典教材,内容 全面,结构清晰,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
求。
辅助教材
提供丰富的辅助教材,包括习题集、实验 指导书、课程设计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分类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详细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中央处 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数制与编码
阐述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数 制概念及相互转换方法,介绍ASCII码、汉字 编码等编码知识。
04
教学过程与实施
课前准备与预习
教师准备
熟悉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素材,如PPT、案例、 软件等。
学生准备
了解课程背景知识,预习相关知识点,为上课 做好准备。
教学环境准备
确保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正常运行,网络畅通。
课中讲解与演示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一种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立体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更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供了一种全新、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1.提高教学效率微课的内容通常都是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它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压缩,表达更为直观和生动。

通过观看微课程,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灵活性强微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制作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学生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观看微课程,无需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激发学习兴趣微课中通常会融入一些生动的动画、视频、音频等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吸引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知识。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速度、时间和地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观看微课程时,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1. 制作专业化的微课内容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通常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制作微课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专业性的内容,比如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最新的科技动向等,这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加入互动性的元素微课内容中可以融入一些互动性的元素,比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学生在观看微课程时,无需另外准备笔记,可以通过这些互动题目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微课并不是代替传统课堂教学,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微课程,然后教师进行课后的讲解和辅导。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课的优势,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

(完整版)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本微课旨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帮助学员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包括文件管理、软件使用等;-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了解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和应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二章:计算机操作技巧-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文件管理和文件夹的管理- 常见软件的使用技巧第三章:办公软件的使用-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图表制作软件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互联网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的发展和基本原理-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威胁第五章:计算机编程思维- 编程基础知识和概念- 基本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单的编程实践4.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 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具体应用技巧。

- 互动讨论:设置问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编程实践: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机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练和作业的情况。

-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的计算机应用项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6. 参考资料- 《计算机基础教程》- 《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示范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示范课
基本步骤:把光标定位到要设置的段 落中,选择“格式”菜单—>“边框和 底纹”命令(打开对话框)。在边框 选项卡中设置边框的样式、边框的线 形、颜色、线宽。在底纹选项卡中设 置底纹的样式。看实例操作3:
分栏即将文档一栏分成多栏版式,类似 于我们常见的报纸杂志的排版形式,在页面 视图下可以看到分栏的效果,在普通视图中 只能按照一栏的版式显示文本。
分栏的基本步骤: 1、将文档的视图切换到页面视图方式。 2、单击“格式”菜单—>“分栏”命令 (打开分栏对话框)。 3、在分栏对话框中完成栏数、栏宽和栏 间距等的设置。 下面看实例操作1:
第二个知识点:项目符号和编号的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文档的条目前 面要加上一些符号或编号,以示条理 清晰。如:1,2,3或a,b,c等。这 些有序的编号我们称之为编号,字符 则称之为项目符号。
下面我பைடு நூலகம்看实例操作2:
第三个知识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边框和底纹就是给选定的文档部分或 全文定边框或背景颜色和底纹。
本节课题: 段落格式设置
➢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栏的概念,掌握分栏 的设置方法。 2、了解项目符号和编号,掌握 编号和项目 符号的设置。 3、掌握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 教学内容:分栏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设 置; 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 教学重点:分栏设置;边框和底纹设置。 ➢ 教学方法:演示法
第一个知识点:设置分栏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dle微课”模式的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在持续创新与变革。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在这其中,Moodle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学习管理系统。

本文将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Moodle微课”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Moodle 简介Moodle 是一个开源的学习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 web 技术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也可以管理课程以及课程资料。

Moodle 的特点有:开源、免费、支持扩展、功能丰富等。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等多个章节。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原课程内容已经较为陈旧和乏味,需要进行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更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Moodle 微课,构建具有互动性、知识丰富的课程体系。

1. 课程知识点的整理与梳理首先,对原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将其拆分为模块,以便于后续的课程设计。

2. 微课程转化与设计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微课,在设计微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

例如,针对操作系统这个章节,可以设计课程“如何优化电脑系统运行”,引导学生了解电脑系统运行的原理和细节,并通过互动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在Moodle 微课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包括在线讨论、作业、测验、问答等。

优秀的Moodle 微课应该具有互动式、反馈式教学特点,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感。

四、Moodle 微课的应用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如何构建Moodle 微课。

1. 加强教师团队的培训与支持教师是Moodle 微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应用Moodle 微课之前,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以满足课程的需要和教学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互联网+微课”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互联网+微课”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互联网+微课”应用摘要:“互联网+”在当代信息化发展中已成为重点和热点,新的教学改革就是向“互联网+微课”转变,阐述了“互联网+”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举例探讨了微课,详细分析了“互联网+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独特想法。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信息技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摒弃原有的、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里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在课堂上用微课配合一起学习,会使学生觉得新颖、更容易接受,如果微课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相信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互联网+”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

比如“互联网+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

“互联网+”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互联网+”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熟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或少数民族,他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采用了分级教学或分层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实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对职业学校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不同,多数学生只是认识,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计算机,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计算机的相关操作非常不正规,这就增加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授课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加强基础学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想学习一些难度较高的操作,教师没办法兼顾,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逐渐在高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应
用基础》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而微课的运用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
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将从教学方法、资源利用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论述微课在高中《计
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可以为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和
泄气。

而微课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生动
和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提高学习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微课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
知识是非常实用的,而且更新迅速,因此教师难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而通过微课,教师
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而且微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和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计算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应用[Applications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沙晓漫(郑鬲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450048)摘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就“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探索。

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文章编号:1674-2583(2019)08-0092-02D01:10.19339/j.issn.1674-2583.2019.08.034中文引用格式:沙晓漫.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8):92-93. Micro Class Teaching of Fundamental ComputerAppli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PlusSHA Xiaoman(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axation,Henan450048,China.)Abstract—Taki ng the course of fun dame ntal computer applicati o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class teachi ng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I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Index Terms—Internet plus,micro class teaching, 1引言“互联网+”战略实际上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纽带,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紧密的结合[1_6]0同时在一个新的领域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生态。

换言之“互联网+”并不是单纯的叠加,创新才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奥秘。

互联网+教育也不仅值得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是更专注于一种思维模式上的转变。

作为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学生也应经尽快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其内容简介、情境真实以及主题突出等特点在业界被广泛推广与应用。

笔者在组织微课教学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结合微课的实际开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样也是创新的本质内涵[7,8]。

2“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互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2年。

最初有关于“互联网+”的设想是通过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与不同行业产品以及服务进行结合,继而实现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是就“互联网+”的发展予以了明确的指导与定义。

“互联网+”是通过经济社会各领域与互联网创新结果的充分结合,推动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组织变革等。

教育工作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肩负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

如何加强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便是在作者简介:沙晓漫,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收稿日期:2019-05-14,修回日期:2019-07-13»fundamental computer application.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传统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充分结合,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全新发展。

3微课教学的优点(1)课程的内容。

相比于传统一个课时四十五分钟,微课的课时基本就保持在5~10min 左右。

同时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往往只集中在一个或是两个。

所以总体而言,这种具有高度开放性的课程更以为学生所接受。

高职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所予以的专注度及参与度都较低,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反而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工作。

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教师采用连续的若干操作引导学生的练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动作,而且难以保证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每次教学都围绕一个操作重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课程的趣味性。

由于微课的课程内容十分的短小精悍,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的设置时无疑也降低了相应的工作难度。

相比于传统的课程设置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糅合,微课主要选择性的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进行设计,使得课程的整体参与性更强,课程本身更有趣味的一面,也能更好地展现给学生。

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趣味性的高效应用无疑会使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这是因为学生在参与微课学习的过程中,这种趣味性会演化为学生注意力的提升,由此所促进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92|集成电路应用第36卷第8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学生当下学习生活的有效支持,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

(3)课程的可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设计,微课学习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便在于可移动。

课堂的组织不仅可以设置在课堂之上,还可以应用在课堂以外的环境。

更为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借助于相应的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回看或是温习都能够提供便利。

同时这种移动便利的学习方式,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为其自身知识基础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宝贵的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两极分化现象,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4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1)加强微课预习。

对于多数学生,对于课前的预习工作通常是置若罔闻的。

很难有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主动的预习。

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没有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这无疑也是教育的失败之处。

为此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组建属于教师自己的微课堂。

在正式课堂之间将事先做好的微课内容发布到课程平台上,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浏览。

同时完成第一轮的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已经就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经过相关课程的组织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对于另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其再经过了初步的预习之后,也有助其激发对于课程内容的好奇心。

对于课程中并不了解的内容,在课程之上也能予以特别的关注继而更为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

(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标志。

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学资源的共享显然也是提升教学效率,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当下可用于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十分丰富,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均可用于学习知识的发布。

作为教师可将一些教学的感受与关键点与其他的教师实现共享,以此来逐步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在与学生的衔接过程中,则可以将一些教学视频进行共享,为学生课后实现的学习与温习提供支持。

就学生而言,在课堂之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之上找到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课堂加课后相互融合的学习方式,为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可靠地支持。

除此之外,网络平台也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靠地渠道,这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营造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完善与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Applications I创新应用也是对学生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保障。

(3)加强微课助学。

微课的应用并不是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于冷冰冰的电脑设备,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

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因噎废食。

应明确微课的辅助手段,同时围绕微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保证学生更为高效的融入学习环境中去。

结合微课中所提出的问题及知识点进行解读与讲解,达到提高学生认知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进制转化”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自身没有二进制的相关概念,所以对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概念也无法有效的理解。

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制作一个微课的形式来予以化解这一教学难题。

通过 Flash小动画为载体,模拟•段通话中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在观看之后能够对整个过程中数据的传递流程予以明确。

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堂组织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5结语新媒介的加入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契机。

科学合理的微课设计不及能够在课堂巩固、课堂教学以及课前预习等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微课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也是传统课堂教育能够有效组织与升级的必要前提。

本文所述内容都是立足实践,就“互联网+”背景下,微课教育方式的践行与优化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1]郭永玲.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以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9):111-112+114.[2]贾红军,徐博文.高职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与应用一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7):172-173. [3]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0):156-157. [4]张小强.微课与高职课堂教学结合的有效性探索一一以高职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71-73.[5]钟林.“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一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5):133-134.[6]孙海霞.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15(08):83-84.[7]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34(05):99-101.[8]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52-253.集成电路应用第36卷第8期(总第3"期)2019年8月|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