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发展规律初探
北京城市中轴线初探
北京城市中轴线初探朱涵瑞;杨一帆【摘要】The paper describ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forming causesof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city,explores central axis development prob-lems including disorderly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bad integralcoordination,compares it to central axis of Paris city,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its suggestions of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new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ransformation.%阐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及形成原因,探讨了中轴线发展中存在的交通组织混乱、整体协调性差等问题,并与巴黎城市中轴线做出对比,提出了未来保护与修复、新建设计与改造的发展建议。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00)031【总页数】3页(P5-6,7)【关键词】中轴线;保护修复;建议【作者】朱涵瑞;杨一帆【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3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轴线是人类审美最原初的一种认知,对事物对称美的追求。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在《走向新建筑》中研究了轴线的重要性:“轴线(Axis)、圆形、直角都是几何真理,都是我们眼睛能够量度和认识的印象,否则就是偶然的、不正常的、任意的。
几何学是人类的语言。
”因此,轴线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中意义十分重大,轴线是一座城市的秩序维持者,具有极强的导向性。
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是以中轴线为基础展开,城市建设伊始就按照中国古代《考工记》的理想城市形态而演变发展至今。
区域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初探——以大庆市为例
( 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 中心 ,北京 ,10 3 0 8 5)
【 摘 要 】以大庆市 为实证研究对象 ,采 用 “ 问题分析一机 制阐释一提 出策略一 经验总结 ”的研究 思路 ,从 区域视角研究资源 垂
城市 的空间发展战略 。首先分析大庆市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的三个典 型特 征 ,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 、区域内外经济联 系的失衡 , 以及城 市经济 的边 缘化 ;进一 步探 讨大庆市 区域发 展 中资源 型经 济问题 的产生 和形 成机制 ,建立 了以粘 滞效应 、挤 出效应和锁 效应为核 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 , 并指出我 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 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 “ 向区域发展 走
【 中图分类号 】 U 8 .9 T 9 41 9 【 文献标 识码 】 A
【 bt c1 Tk g ai t a a aet std f ue o es tl ee p ettt y feor — a d i r g n A s at ai q g i s s,h uyo ss n h aa dvl m n sa g s c bs ti t mor i a r n D n cy c is c t p i o r e or u e e cy n e fu g se , a e n t e p n i l f”e i n ld v lp n , n sa l h n n o ai e r go ” Atl s。 hi t 1 t tg o r y Da i g ct a e s g e td b s d o r c p e o r g o a e e o me t a d e t b i i g i n v t e in y h i s v a t t s sud
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思路初探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25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思路初探王胡军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95)作者简介:王胡军,1978.8,男,江西玉山,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㊂[摘 要] 城中村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㊁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㊁配套设施落后㊁环境脏乱差㊁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城中村改造几乎是全国城市正在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江西省城中村的调研情况,对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系统提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思路㊂[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工作;改造问题;改造思路[中图分类号]T U 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4-125-031 前言城中村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㊁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㊁配套设施落后㊁环境脏乱差㊁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㊂2005年国家实行棚户区改造政策以来,对建筑结构简易㊁建筑密度大㊁使用年限较长㊁房屋质量总体较差的城中村进行了拆除新建,另有一些城中村因城市功能发展需要及可资金平衡的而得到改造,现存在的城中村大部分都是投资收益低㊁改造难度大,如何对此类城中村进行改造一直是各个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㊂2023年7月25日,国办发布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拆除新建㊁整治提升㊁拆整结合三种方式,按城市标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㊂虽然文件只针对超大㊁特大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但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城市更新时代有必要系统推进㊂本文基于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内容,对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如何开展提出思路㊂本文城中村是指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住房在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行政村,不包括村民已集中安置的小区或按套型住宅建设的小区㊂2 江西省城中村基本情况2.1 基本省情江西省省域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㊁100个县(市㊁区)㊂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527.98万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07%,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5.22%仍有一定差距㊂2022年全省G D P 总量为3.21万亿元,处于全国第15位(全国中游水平),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48.3亿元㊂根据相关研究报告,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103.61%(国际上通行标准为100%-120%),而包括城投平台等有息债务的广义债务率则达到249.9%,政府总体债务较高㊂2.2 城中村总体情况江西省城市(县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共涉及1627个城中村,总用地面积168.19平方公里,占各城市(县城)建成区的面积的5%;涉及48.22万户㊁常住人口198.13万人,其中外来暂住人口69.36万人,占城中村常住人口的35.0%;各类建筑(不包括单独的厨房㊁杂物间等单层辅助性简易房)51.08万栋,总建筑面积15071.7万平方米;建筑使用年限40年以上的占比10.6%,其中C ㊁D 级危旧房3744栋,占建筑总栋数的0.7%㊂2.3 城中村改造情况各级城市(县城)人民政府基本未系统谋划城中村改造工作,目前主要三种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一为拆除新建方式,即符合棚户区改造条件的㊁因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这种方式占绝大多数,目前按棚改政策完成的城中村改造涉及78.65万户,另有4.66万户纳入2023年度棚户区改造项目(占现城中村总数的9.7%);二为整治提升方式,与老旧小区改造㊁完整社区建设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在老旧小区改造㊁完整社区建设时将周边的城中村一并纳入统筹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与公服配套,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居住条件和产业发展空间;三为拆整结合方式,主要是危旧房改造㊁消防通道打通㊁功能完善需,提升城中村整体居住环境㊂城中村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及省级相关奖补㊁棚改旧改专项债㊁政策性贷款㊁地方财政资金等,少部分来源于社会资本㊁村集体资金,以及结合通过改造片区的土地出让得到收支平衡㊂3 江西省城中村主要特征3.1 城中村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的城中村的户数占全省城市(县城)城中村的56.0%,建筑面积占全省城中村的53.2%,居住人口占全省城中村的58.5%㊂3.2 城中村总体建设强度不大,建筑质量一般全省城市(县城)城中村平均容积率为0.90,空闲用地占城中村面积的25.7%;建筑平均层数在3层及以下的城中村占比约78%,7层及以上的占比1.0%㊂城中村中房龄40年以上的建筑占比10.6%㊂3.3 城中村是城市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地从设区市中心城区分析,居住在城中村的暂住人口占城市暂住人口的42.3%,其中南昌市㊁赣州市分别达到了126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45.0%㊁51.0%,其他城市在20%左右㊂城中村为城市外来人口提供了较低成本的居住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房的作用㊂3.4 城中村具有多样的产业功能城中村中商业功能建筑约占总建筑面积的6.3%,工业功能约占5.0%;居住租赁的外来暂住按人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估算,则此功能占总建筑面积的11.2%,三个功能合计达22.5%㊂另有一些初创企业㊁小微企业㊁村集体产业在城中村孵化㊁发展㊂3.5 城中村是城市文脉记忆的载体之一城中村有一定数量的古民居㊁宗祠㊁寺庙㊁古桥㊁古窑㊁古树名木㊁古井㊁近现代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等,总量达到424处,有的已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已列入了历史文化街区㊁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体保护㊂4 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主要问题4.1 城中村底数台账不清城中村在建设活动管控㊁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粗放,城中村建设的档案欠缺,特别是在用地功能㊁建筑数据㊁人口数据方面缺乏统一管理,同时城中村房屋确权工作普遍滞后㊂4.2 改造工作缺乏系统谋划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㊂各级政府大都尽可能避开城中村,只在土地成片征收㊁重点项目建设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才考虑开展改造工作,一般都处于自我管理状态㊂地方政府大都尚未制定专项规划,对改造工作缺乏系统谋划㊂4.3 改造标准不明确各地开展工作的做法和标准各有不同:在拆除新建方面,有另行安排宅基地个人自建的,有建设安置区进行统一安置的,有与商品住宅进行产权交换的;在整治提升方面,一般都是聚焦单项行动,缺乏从公共服务㊁市政设施㊁环境景观㊁建筑风貌㊁居住安全㊁村庄治理等方面系统整治㊂4.4 配套政策有待优化征收标准与群众预期差距较大,征地拆迁通常按集体用地标准征收,标准较低;规划政策对改造项目支撑不足,特别对于整治提升类项目,其道路红线㊁建筑后退㊁建筑间距㊁绿地率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现行标准;土地政策支持性不强,城中村改造基本是利用存量用地㊁存量建筑,常涉及用途变更㊁建筑新增㊁建筑更新等问题,如何办理相关产证㊁将资产法定化等问题缺乏相应政策支持;政策性资金引导不足,存量项目大多收益性低,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而地方财政薄弱,地方筹资方式少,目前政府专项债券暂不支持城中村改造领域建设;审批政策有待完善,现行审批政策主要针对新增建设的审批,对于改造类项目要从立项㊁用地㊁规划㊁设计㊁施工各环节优化审批内容,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率;社区化管理模式有待优化,一般都是城市道路沿街区域由社区管理,而城中村内部则由村委会管理,管理主体不统一,同时城中村出入口众多,管理难度较大㊂5 江西省城中村改造工作思路5.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可参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机制,建立省㊁市㊁县三级统筹,省级层面建立或依托现有省级工作领导小组或议事机构,统筹协调推动全省城城中村改造工作,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强政策协同㊁沟通对接㊁调研督导,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市级政府统筹本市辖区改造工作,县级政府组织具体实施㊂通过领导主抓㊁市县协同,精准谋划改造计划,高位推动改造实施,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困难㊂5.2 明确分类改造条件拆除新建类条件:符合棚户区改造条件,居住环境恶劣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功能和发展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拆除新建㊂项目资金能够自我平衡的城中村可根据需要决定,拆除新建需按城市标准进行规划㊁建设㊁管理㊂整治提升类条件:未达到棚户区改造条件,居住环境尚可㊁空间布局基本合理㊁房屋质量安全,对城市功能和发展影响不大的城中村可以采用整治提升;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中村应采用整治提升㊂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文明城市标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中村的环境和治理水平㊂拆整结合类条件:对于介于前述二者之间,局部存在居住环境恶劣㊁房屋质量安全较差㊁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影响城市功能和发展的城中村㊂通过拆除部分危旧房屋,打通消防通道㊁留出城市发展通道㊁完善相关设施㊁加强城中村治理,以达到文明城市标准㊂5.3 制定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可参考老旧小区改造方式,建立精细化的底数台帐,以自然村组㊁独立地块为单元摸清建设数据㊁需改造内容㊁改造方式意愿等㊂在此基础上编制专项规划,划定统筹片区,明确改造方式与改造时序,协调与周边存量资源㊁城市建设行动㊁其他城市更新行动的关系㊂在专项规划基础上,制定行动计划,可一年一编,也可制定多年的行动计划,明确改造方式㊁实施主体㊁投资估算㊁资金来源等㊂可参考上海方式,按照 实施一批㊁储备一批㊁谋划一批 的原则,滚动推进项目实施㊂同时要加大改造政策宣传,优先将群众改造意愿反映强烈的城中村纳入年度计划㊂5.4 坚持分步实施,强化与保障房结合可优先推进设区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按照城中村所在城市区位,首先在核心区开展,逐步扩展到建成区边缘,最后辐射到城郊村,同时改造过程中持续探索各类区域城中村改造的征迁㊁建设㊁审批㊁管理模式与相关体制机制㊂城中村已在实际中发挥着保障房的作用,有效缓解了新市民㊁青年的住房难问题,城中村改造要继续发挥其保障房作用,政府要主导推进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㊁品质化改造,作为提供更多保租房的政策选项和重要手段㊂5.5 推行改造标准化,构建标准体系拆除新建标准体系: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在建筑方面,要 适用㊁经济㊁绿色㊁美观 ;在设施配套及管理方面,要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27按完整居住社区标准配备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㊁便民商业服务㊁市政配套,健全社区管理㊁物业管理,建设充足公共活动空间;在民生保障方面,要为村集体安排资产性物业并指导运营,同时按一定比例配置保障性住房㊂整治提升标准体系:按文明城市标准进行整治提升,重点为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㊁公共安全保障㊁公共活动场地建设㊁文化遗产保护㊁交通管理㊁生活污水集中处理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㊁社区卫生服务㊁社区文化活动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㊁创立文明家庭㊁社会基本保障等方面㊂在改造内容上可借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标准,重点开展建筑修缮与利用㊁城中村环境整治㊁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等重点工作㊂5.6 强化政策供给,健全政策体系征收补偿政策: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征收补偿标准,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㊁就业保障,建立留用地安置制度,保障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效收益㊂在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㊁提供安置房㊁货币补偿等方式基础上,可增加 房票安置政策 ,满足群众对安置房的多样化需求,缩短过渡期㊂规划政策:可参考上海经验,探索在保障公共利益㊁符合更新目标的前提下的规划政策㊂在落实服务配套㊁交通㊁环境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对规划用地性质㊁建设容量㊁建筑高度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化;优化项目认定前置条件,地块控详优化完善与项目认定程序同步开展;允许合作改造单位提前介入,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和控规优化等㊂土地政策:参考上海经验,城中村改造项目内土地可依法实施协议出让,加快对土地前期开发成本的结算;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建设,或引入合作单位开发建设的,经营性土地形成 净地 后,采取定向挂牌方式出让;农民动迁安置房建设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采取定向挂牌方式供地㊂金融财税政策:中央及省级财政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立城中村改造专项补助㊁专项基金㊁专项借款,为城中村改造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部分做好保底资金;推出政策性银行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长期低息贷款,鼓励商业性银行的参与;政府通过资金配套㊁奖励补助㊁税费减免㊁土地置换㊁以租代征等方式降低参与主体成本,激励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㊂审批政策:可参考天津做法,对不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变动的低风险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单位告知承诺制的,可不进行施工图审查;建设项目不增加建筑规模㊁不改变规划性质㊁不过大调整建筑风格形式的,以及涉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各类改造项目经充分论证后可依法依规适当放宽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允许建筑高度适度提高;道路红线在满足消防㊁安全的前提下,可按照现有道路控制,绿地率按照不低于现状水平控制,建筑密度按照不高于现状水平控制等审批政策㊂5.7 加强舆论宣传,突出示范引领㊂加强示范引领和舆论引导,运用各类媒体加大对优秀改造项目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和创造性实践㊂着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 要我改 为 我要改 ,形成社会各界支持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㊂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㊂6 结语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㊁民生工程,既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吸纳多方力量参与,系统谋划㊁分步实施㊁明确标准㊁健全政策㊂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坚持守住安全底线,坚持需求导向,突出工作重点㊂(上接第124页) 于4个跨度,也不能少于6m ㊂这样可以确保支架的稳定和承重㊂剪撑斜拉杆的长度宜采取重叠或对接法㊂当使用重叠式接头时,其重叠段不得低于1m ,且使用不低于3个转动紧固件[4]㊂从斜拉杆末端紧固件覆盖物的边沿到拉杆末端的间距不少于100mm ㊂剪撑斜拉杆与地板成45度至60度㊂此幅度的选取使得对角撑杆可以有效地承载负荷和维持均衡㊂用转动扣件将其紧固到与其交叉的横撑或直杆处㊂转动卡扣与主要结点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150mm ㊂采用横向对角式结构,以提高支架的整体刚性及稳定性能㊂横对拉条的施工注意事项如下:一字型㊁开式双排架两端均应设有水平对角柱㊂当框架的跨度大于24m 时,对角逐次按6跨布置一次㊂水平对角拉条应该位于同一节之间,从底部至顶部按 之 字形排列㊂为了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与刚性,对角拉条要进行十字与内㊁外侧大横梁的连接㊂在装配承插式盘扣钢管的过程中,采用剪条和横拉条的施工方法㊂在搭设时,要严格遵守有关规程,对搭设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保证支架的稳定与安全㊂在此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与维修,对破损㊁老化的零件进行维修与替换,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安全与顺畅㊂结束语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技术将持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建筑施工行业对于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的需求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脚手架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好地保障,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㊂参考文献[1] 孙雷.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性分析与应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10):155-157[2] 唐文武.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在高桩码头悬臂结构中的应用[J ].珠江水运,2023,(17):72-74.[3] 邹海发.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应用案例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16):87-89.[4] 吴玉剑.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满堂排架单侧支模体系的应用技术[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9):199-201.。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本文从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成都CBD建设的概况,并提出了对成都建设CBD的几点建议, 以期成都的中央商务区能建设得更好,同时为国内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CBD的建设提供指导。
标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CBD;成都1 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E.w.伯吉斯著名的城市同心圆理论模式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5个圈层,最内的中心圈层是商业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称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这个时期的CBD功能以零售业、娱乐业等商业活动为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CBD的功能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功能转变为以高效的、集约的商务职能为主,辅以部分商业活动。
现代CBD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个现代都市内集中有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楼、酒店、公寓、会展中心、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市场机会最多、运作成本最低,最便于开展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心区域,其拥有最集中的人流、最便捷的交通、密度最高的建筑、最高的地价、最大的吸引力和服务范围。
根据城市经济实力的差异和影响力范围的大小以及商务机构的层次,可将CBD可分为全球性CBD,如曼哈顿、东京等国际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国际性CBD,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影响力跨越国界,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区域性CBD,如大连等经济影响力超越城市本身,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影响力。
2 成都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概况2.1 建设背景成都是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西部落后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交流的桥梁,立体的水、陆、空交通系统将成都与各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内外经济往来,信息流通。
成都的经济实力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其经济外向度在西部城市中最高,聚集度最大,目前,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89家,其中境外企业149家,居中西部首位。
小城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初探——以广东省阳江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城市 自建房 占城区建设 量比重大 ,各类建筑质量与风格参差 , 整
体 形 象 不 佳 。城 市 色 彩 缺 乏 层 次感 , 主次 不 明 。
2 规 划 技 术 路 线
基 于 以上 现 状 分 析 . 们 着 眼 于城 市 特 色 、 市 个 性 的 塑造 , 求 我 城 力 充 分 展 示 阳 江 市 优 美 的 自然 风 光 、 厚 的 历 史 、 化 底 蕴 , 们 从 宏 深 文 我 观 、 观 、 观 三 个 层 面 进 行 规 划研 究 、 城 市 风 貌 建 设 作 出 指 引 : 中 微 对 宏 观抓 住 阳江 的 脉 络 、 色 , 划 分 片 区加 以 引导 。 特 并 中 观从 色 彩 规 划 、 路 交 通 、 住 建筑 、 共 建 筑 、 业 建 筑 、 市 道 居 公 工 城 生 态 及 园 林 景 观 建 设 、 史 文 物 保 护 等 方 面 确 保 风 貌 的 统 一 性 , 整 历 完
【 关键词 】 风貌 ; 色片区; 特 色彩规划; 绿色规 划
1 城 市概 况
11 区 位 概 况 .
阳 江 , 于 广 东省 西 南 沿 海 , 广 湛 水 陆 交 通 的 必 经 之 地 , 往 粤 位 是 通 西 和 祖 国大 西 南 的交 通 枢 纽 。 阳江 市 中心 城 区面 积 约 2 5平 方 公 里 , 8
3 1 指 导 思 想 . 规划以人为本 , 力争 实 现全 面 、 调 发 展 , 持 续 发 展 。 协 可
32 基 本 原 则 - 规划遵循特色化 原则 ; 重历史 原则 ; 制性原则 ; 借原则 ; 尊 限 因 整 体 和谐 原 则 ; 新 性 原 则 以 及 可操 作 性 原 则 。 创
区 。两 片 的 划 分 充 分 利用 了 阳江 丰 富 怡 人 的 水 域 资 源 , 显 其 滨 水 城 凸
中小城镇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初探——以陕西蒲城县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厂
∞ 。j ● ●
o tn pec s pa i ev s per ig as a t :s tal l el,
c t ala m o ph n tvt ul ur t s er a d ac i i e y s ppo t g u ri n K y W or T e do n own c t e ds h w t en er i P hen ou t S tale l, n uc g c n y pa i ves l C u【 Iat os t r u a m Pher e. A ctv t I iy s pp ig u or n t
关键 词 蒲 域 县 中 心 区 空 间 层 文 是 化 氛 围 活 动 支持
A b tac Asa k e【 on ct g sr t er n c ne i n
a i i e h esd ctvt s oft e r l ent d a s an wi ndow t out i w of o s de I d 十 e h
E
者 青 岛理工大 学建筑学 院助教
蝙 263 603
收 稿 日鞘
20 0 0 05 4 8
图 1 古城池复原图
5 癯蛋野 建 筑 6
第2 4卷
绿化
d eepl ert e ur an de i f y ov h b sgn o
dow n ow n 十 cent i P er n uchen g Cau y i han I i e l ti nt n S x P ovnc 1 r r es t Pr es nt o s of o ob i o et desgn 1 m e hod t w h ch f t ow n ow n l he d t c t o sor U t i dl — en er fhi c C u ai d e t i r m s aI t m I ow n 竹0m h ee s s t pec… c r
城市规划中的中心地理论
2. 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 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 能的程度。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自身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3. 商品的供给范围
P1
反映商品价格和消费 量的需求曲线变化
F
反映交通费和距 离的变化关系
(a)
Q
Q
(b)
K
P2
反映购买价格(商品 价格与交通费之和) 与距离的关系
反映购买量和距 离的变化关系
(c)
K
(d)
K
图 4.4 交通与消费者的空间需求关系
3.零售业间的竞争
关于区位空间竞争的认识 竞争者之间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 和市场的特性等有关 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联合与集
研究的命题
• “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 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 律” 。 • 聚落分布呈三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中 心地空间组织结构。 • 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 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 统空间模型。 这些命题是否成立?
二、基本概念
1. 中心性及中心商品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零售业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 二、基本概念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四、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 问题
图4.1 沃尔特•克里斯塔勒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 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369 )
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
·360·高度控制有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必须控制历史城区内的建筑高度;对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应确定更为严格的历史城区的整体建筑高度控制规定;视线通廊内的建筑应以观景点可视范围的视线分析为依据,规定高度控制要求.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交通区位、商业区位、历史风貌保护区3个方面:商业区位以及历史风貌保护区是现状中既定的影响因素;交通区位随着南京老城区内部地铁的逐步建设出现了变化.结合南京地铁的建设,笔者对南京老城区的开发强度进行探讨研究.图1南京老城区建筑高度现状图图2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现状图图3南京老城区内部环境示意图2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导向作用城市交通不仅关系到车流与人流的畅通(或通达交通),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而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决定城市交通源、交通方式以及交通量,不同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的城市用地,其对交通方式的构成、交通资源配置及可达性要求不同.反过来,不同的交通资源配置、交通承载能力和相对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则会制约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和利用方式,从而影响到城市发展目标与规划意图的实现.2.1交通可达性内涵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以居民的最短平均出行距离[5J、或最短平均出行时间[6|、或最小平均出行费用作为衡量指标[7|,反映空间实体之间克服距离障碍进行交流的难易程度,表达空间实体之间的疏密关系.Si=∑So%/∑%,(1)j=1T产∑ToM妇/∑M玎,(2)』t1j=lCi=∑CoM玎/∑M玎.(3)式中:Sl为i区居民最短平均出行距离,Sd为i区到J区出行距离,Mf,为i区到歹区出行量,t为i区居民最短平均出行时间,To为i区到J区出行时间,Ci为i区居民最短平均出行费用,Cff为i区到J区出行费用.Sf,Tf,Ci值越大,表明该区交通可达性越差,反之可达性越好.2.2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导向作用2.2.1交通可达性影响城市发展模式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空间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城市结构和成长发展.城市发展方向随着交通可达性的高低而变化,可达性好的地区能够吸引城市各项功能向当地集聚,比较倾向于集中的发展模式;反之,如果交通可达性较差,不能承担由于功能集聚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则土地利用模式倾向于分散式发展.·362·表2步行交通主导下主要空间对象的时间成本值计算注:比重为根据不同道路等级所形成的不同交通结构所占比例的估值;水域在水面无桥状态下的不通达性,但基于城内河流主要为景观河.且周边道路具有通达性,可以绕行,所以水域时间成本赋值为800;在步行交通主导的情况下。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与城市发展摘要: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文以南昌经开区的发展为例论述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城市计划南昌经开区1.城市的形成及发展1.1城市的形成要论及城市的发展,首先我们得明确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简单地说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也就是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智能的居民点。
有了城市的出现,就有了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而城市的构成主要分为:城市系统的构成、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等。
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所有系统的特征为: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及与环境的联系性。
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构建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城市设计下面我将主要从商业区、城市中心、城市广场来论述该区的城市设计。
085.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周颖摘要:城市空间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空间按时间划分阶段向外拓展和开发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的引导与控制即是对各发展阶段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
城市新区作为当前城市空间蔓延而出现的新的增长区域,对其发展时序进行探究与规划,有利于新区空间规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加有序、高效。
本文以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近些年来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提出在城市新区空间发展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建设时序的重要性以及制定空间建设时序时注重重要生长点的选择、空间拓展路径的选择、空间发展的阶段划分、土地开发方式的选择、空间发展的弹性空间预留等相关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新区,建设时序,空间,生长点,滨湖新区1引言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地不断推进,城市逐步向外部空间扩展建设新区,新区空间又进一步无序蔓延发展,形成了普遍的土地粗放式开发模式。
这一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前部分城市空间建设存在的时序混乱问题。
而就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律来说,城市空间在各个层面和尺度上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均衡增长,它们存在先后的时序问题。
想要推动城市空间特别是新区空间渐进有序地发展,就要通过规划制定空间发展的建设时序,实现新区空间合理而有序地增长。
2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关系2.1概念界定城市新区是伴随城市郊区化而发展出现的,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各类新城市地区的高级形式,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城市新区空间上呈现出规模较大,空间拓展速度较快,与中心城区空间关系密切等特征。
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片区整体建设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划定实施阶段和实施步骤,其是以现实发展状况为基础,依据整体方案的实施逻辑和具体的实施条件制定的。
一般来说,先是存在建设项目的整体空间方案,而后确定建设时序。
城市新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空间建设时序受以下几点因素影响:(1)城市片区在整体城市空间中的定位与职能。
重庆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探
兰 是 经 济二 元 结 构突 出 问题 。 在 珠 三 角 和 长 三 角 地 区 , 每 隔 几 卜公里 , 就 有 一 个 工业 化 水 平 较 高的现代 城 市 。从珠 三角 来看 ,广
其 劳 动 生产 率 、 粮 食 及 其 他 农 产 高 经 济 资 源 配 置 的 效 率 。 品 商 品 率低 下 。 重 庆 市 既有 狭 小
后 的农村 , 二者 反 差太 大 ,而 且 ,
按经 济 辐 射 理 论 分 析 , 重 庆
而 发 达 的 主 城 区 , 又 有 广 大 而 落 市 发 展建 设 存 在 以下几 个 问题 :
一
是 经 济 极 化 问 题 。 经 济 发 州 、深 圳 、 佛 山三 市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城市和 10 0 0多 个 乡 镇 组 成 的 , 全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现 代 化 程 度 相 对 较 力 、物 力发 展 高附加 值 、高技 术含
经 济 发 展 规 律 决 定 重 庆 必 须 缺 少发 挥 “ =传 ”作 用 的中 间层 次
国面 积最大 、人 口最 多 、二 元结 构 高地 区 与 经 济 发 展 较 落 后 的 地 区 量 的产 业 : 进 地 区 则 以 较 低 的 成 后 突 出 的 复 合 型 城 市 。是 殊 有 的一 之 间 进 行 资 本 、人 才 、技 术 、市 场 本 引 进 相 对 先 进 的 产 业 技 术 ,
世界城市化发展历程及规律研究_李军
参考文献 [1]顾朝林,李阿琳. 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
经济地理,2013( 01) .
[2]王素斋. 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 理论月刊, 2013( 04) .
[3]黄贤金.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J]. 现代城市 研究,2010( 04) .
由于工业革命和自身发展的影响,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晚,但 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美国的城市化发展摒弃了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弊 端,注重城市化、社 会 经 济 和 农 业 的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美 国 独 立 革 命 后,农村人口比重占据总人口比重 93% 以上,一半以上人生活在农村, 农村劳动力丰富,农 产 品 占 据 全 国 商 品 的 半 壁 江 山,是 典 型 的 农 业 大 国。美国的城市化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产业革命的 发展,使来自欧洲各国的人口大涌入美国,充实劳动力的同时带去了先 进的生产技术。美国 在 石 油、钢 铁、化 工 等 领 域 开 始 了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的 应用到工业生产,农业的经济主体地位被动摇,经济重心转向工业,转 向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巨大的工作岗位空缺 加速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1920 年美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 口,到 1950 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65% 。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程
城市中心区体系与更新策略初探
城市 中心 区的景观识别 一般 包括两 个方 面, 一 其 是 基本 景观 要素 , 即人 们 直观 感受 到 的各种建 筑物 、
城市地域结构和功 能系统 的核心 , 是城市 繁荣发 展 的 动力源及标志 区。因此 , 对城市 中心 区体 系 的识 别 和
更新策 略研究就显得尤 为重要 。 1 城市中心区的体 系识别 城市 中心 区通 常 是城 市最 先 发展繁 荣 起来 的地
构筑物 的空间尺度 、 使用 功能 、 市地形 地貌 等 ; 二 城 其
是各种视觉装饰 , 筑立面 、 如建 文字标识 牌 、 宣传 标语
及 绿化景 观等识别要素 。 2 城市 中心区的问题
城市中心 区具 有公 共 性强 、 筑密 度 高、 通集 建 交 中等 特征 , 的高 密度 给我们 带来 了 聚集效 益 , 它 提供
长速度低 于城市机 动车数量 的增 长, 面对 越来越 多 的 集 中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 , 通过 拓宽道 路 的做 法解决
矛盾收效甚微 , 停车难 的问题 已经非常突 出 。
式和经 济效益 还 应包 括 经济 活动 中就 业员 工 的精 神
风貌、 中心 区市场 状态 及 中心 区基 础设 施、 务设 施 服
市 民生活水准、 生活居住环 境、 公共 关系 等 , 是文化 也 识别 的范畴 。 1 3 景观识别要素 .
特征形 象 , 经济 程度 、 政治 地位 和历史 文脉 都能 在城 市 中心得 到集 中的体 现。在城 市及 区域 的不 同发展
阶段 , 城市 中心 区都 集 中 了最 高级别 的经 济 活动 , 是
城市 中心 区拥堵不堪 , 应是最 可达地 区却变成 了最 本 难达地 区。从绝对量 的 比较上看 , 国城 市道路 的增 我
开发区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初探
开发区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初探摘要:开发区是政府设立的城市经济区域,它的空间演变通常展现出明确的特色和规律。
本文通过总结开发区空间演变的过程与规律,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为案例,从中观察开发区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
从“外力”和“内力”两大方面展开分析,总结空间演变过程中各种动力对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开发区;空间演变;动力机制自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国内各类开发区经历了多年开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其开发建设过程展现出了城市相类似的特征。
但区别于城市更多元的发展要素,开发区的空间发展演变有着更为明确的特色和规律。
一、开发区空间演变规律开发区是政府设立的城市经济区域,旨在促进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合理、人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
和传统城市一样,开发区的空间始终处于不断地演变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生长的有机体。
但由于开发区区别城市的特殊概念,其发展过程一般明显展现出空间演变的两大主要阶段,即快速扩张阶段和更新发展阶段。
1.1开发区快速扩张阶段的空间演变开发区发展初期阶段,政策与资源大量倾斜,空间方面展现为快速、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大型生产企业、基础的商业、居住区等单位最先出现,人口集聚到一定阶段,然后是公共建筑、办公楼、大型商场等节点单位相继建成,形成开发区的核心区域。
在此之后,其他功能区如物流片区、各类产业园、文教区等在外圈逐渐形成。
整体空间会呈现出同心圆的演变扩张模式。
就这样中心位置会形成商务区,居住区在外缘布局,工业区则在外围区域集聚发展,靠近核心区的一侧形成高端产业,外侧则是物流及较为低端的产业,最终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
这种扩展式空间演变主要出现在开发区的快速扩张阶段。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在开发前期以湖西CBD周边为发展中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吸引企业人口集聚,空间拓展不断往北、东、南三个方向扩张。
经济发展也促使园区空间向复合型功能空间方向发展,办公、居住、商业等服务性功能开始增加,形成园区的核心区和各个城市组团[2]。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初探
广 东土 地科 学 第 卷 � �
� 现代 工业部 门和 传统农 业部 门并存 的二元 经济 结构 � 二元经济状况的 测度可用二元 对比系数来 衡量 数理论最大 值为 通 常低于 � � � 该系
中国的二 元对比系数
在 % � � � � � � % 之间 重庆的二 元对比 系数在 % %
� � � 之间 二元经济结构突 出 �
第
期
杜军等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初探 � �
大 中小"� 齿轮" 咬合转 动 增 强城市 � 综合 服务功 能并 带 成立土交 所的作用在 于 一是实行"先 补后占" 能有效 动农 村发展 � � 确保耕地面积 不减少 质量 不降低 盘活农 村存量集体 依托"六大支柱产业 建设用地 有利于守住 耕地"红线" 二是推动城市反哺 � "推动工业化 重 庆市"六 大支 柱产业 "包括 汽车摩 托车 装备 制 农村 发达地区支持落 后地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 � 造 重化工 材料 工业 电子信息 能源工业 镇建设用地的 远距离 大范 围置换 利用级 差地租提升 � � 年 全市工 业投资将� 超过 万亿元 销 售值 超过 万 了农村 特别是 偏远地区 的土地 价格 一 般由 万 元 亩 � � 亿元 � 将打 造成为国家 重要的现代制 造业基地 长 江上 变为 万元 亩 游科 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 � 果产业化基 地 工业化 的快 建 立完善自上而下的农地 流转体系 速发 展有助于增强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的能力 土地流转经营主体 的财政和金 融支持力度 加强对农村 鼓励农业
� ( )城乡收入差距不 断扩大 尽管全市城乡居民收 � � 入 都 在 不断 增 长 但 两 者的 差 距 却 也 在 不 断 扩 大 � 年 全市城 镇居 民人 均可 支配收 入由
城市群发展态势初探
维普资讯
—P
题 研 究
中 国 工 程 咨 询
本栏 目由 沈阳国际工程咨询 中心 协 办
主任 : 民 孙
I
辽 宁 省 沈 阳市 沈 河 区 惠 工 街 6号 A 座 ( 0 3 (2 )2 6 0 9 I0 1 ) 0 4 2 7 9 2 I 1
态 势 初 探
常 贵 晨 闰 世 忠
三 个 城 市 群 好 比 三 个 巨大 的 增 长 极 ,集 聚 效 应
十 分 明 显 。从 发 展 态 势 看 , 大 城 市 群 开 始 了 一 三 轮 全 新 的 合 纵 连 横 , 提 升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上 以 “ 城 市 化 ”规 划 ,目 标 是 把 这 一 地 区 建 成 世 界 上 人 口 最 多 、 模 最 大 的 大 城 市 群 。广 东 省 将 珠 江 三 角 规 洲 城 市 群 作 为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的 发 展 重 点 , 出 发 点 无 疑 是 要 将 其 做 大 做 强 。北 京 市 提 出 要 立 足 于 更 大 的 空 间 范 围 , 合 京 津 冀 的 区 域 力 量 ,突 综 行 政 区 域 的 限 制 ,促 进 区 域 一 体 化 的 形 成 ,把 北 建 设 成 为 世 界 城 市 。今 后 数 年 内 , 京 的 奥 运 会 、 北 海 的 世 博 会 、 广 州 申 办 亚 运 会 和 粤 港 一 体 化 ,都 为 三 大 城 市 群 的快 速 发 展 注 入 新 的动 力 。 海 市 把 长 江 三 角 洲 的发 展 纳 入 上 海 长 三 角
群 的 后起 之 秀 。
群 ;以 东 京 、横 滨 、大 阪 为 核 心 的 日 本 城 市 群 ;以 伦 敦 、 彻 斯 特 为 核 心 的 英 国城 市 群 ; 阿姆 斯 特 丹 、 曼 以 巴 黎 为 核 心 的 西 北 欧 城 市 群 。这 些 城 市 群 在 国 家 和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它 不 仅 形 成 了 优 越 的 投 资 环 境 和 强 大 的 经 济 实 力 , 有 完 善 的 具 城 市 功 能 和 较 高 的 投 资 效 益 ,同 时 也 成 为 这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心 ,显 现 了 强 劲 的 吸 引 力 和 凝 聚 力 。经 过 5 0余 年 的 探 索 , 际 大 城 市 群 的 发 国 展 不 但 成 为 世 界 城 市 化 的 一 个 趋 势 , 为 其 他 国家 也 的 城 市 群 建 设 提 供 了样 板 。
广东中心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初探——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
48August 2019 /广东经济广东中心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初探刘东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发挥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地中心城区产业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大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区域间竞争日益激烈等难题。
如何有效破解面临的困境,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肇庆市端州区坚定不移地走提质发展之路,围绕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宜创业新端州的总目标,重点发展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借鉴。
广东中心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广东部分中心城区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加大,亟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动能转换,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广东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地处城市中心位置,经过多年发展,发展空间特别是土地资——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源日益稀缺,经济发展与生活空间、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端州区为例,作为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端州区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但其面积仅有152.3平方公里,是肇庆市所辖各区县中最小的。
不止端州区存在这个问题,广东大多数中心城区地域狭小、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也都比较突出,如广州市越秀区面积33.8平方公里,佛山市禅城区78平方公里,东莞市莞城区仅为13.5平方公里,均为所在地市面积最小的区,资源环境容量不足对当地进一步发展造成明显的硬性制约。
(二)产业规模偏小广东部分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原有产业规模偏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
以端州区为例,虽然处于珠三角地区,但其2018年GDP仅为207.65亿元,而深圳市福田区的GDP高达4018.26亿元,和珠三角地区发达地区相比,端州区产业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广东某些中心城区也均面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难题。
空间视角下社区中心区改造意愿调研及思考——以陕西杨凌蔬菜批发市场为例
572023.10 / Urban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城市更新与优化设计处于社区中心的市场进行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旧址改造的设计工作,同时为小城镇中的社区中心旧址改造提供案例参考。
1户外活动特征1.1调查对象的选取通过实地调研、街头采访等形式,观察到在基地周边有学校、小公园、居住小区等,而基地除了商贩专供的批发对象之外,周围社区的居住人群也会来到基地购买生活用品。
通过走访了解和收集到了周边社区不同人群每日的活动和对于基地规划的一些意见。
文中将调查人群按年龄分为三类:青年群体、中年群体、老年群体。
采访了一定数量的不同年龄阶段样本并对其需求进行了汇总打分,大致结果为:青年对于基地现状需求度较低(0~2分/满分10分);中年对于基地现状需求度适中(3~5分/10分);老年对于基地的需求度偏高(4~6分/10分)。
1.2居民需求及心理(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运动能力减弱,孤独感和失落感强。
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小,生活内容以家庭领域为主,由于承担育儿的责任,经常与儿童一起活动。
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棋牌、健身、种植、聊天、阅读、书画等。
当人步入老年,生活方式大多会发生比较大摘要 设计对全年龄段友好、重点偏向中老年群体的社区中心区公共活动空间。
基于空间视角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户外休闲活动需求,并对其活动类型和对应空间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原有场地进行提升改造。
文章可作为案例指导城市老旧社区中心区的空间改造,力求提出老旧社区中心区活动空间的新模式。
关键词 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全年龄段友好;老年群体;社区中心区;陕西杨凌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0.16Abstract The public activity spac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ommunity that is age-friendly and focuses on the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group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residents of all ages to understand their outdoor leisure activity needs, and their activity types and corresponding space need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the original venues were upgraded and transformed. This paper can be used as a case to guide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area in the urban old communities. The paper strives to propose a new model for the activity spac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old communities.Key words outdoor leisure activity space; all ages friendly; elderly group; community center area; Yangling in Shaanxi本文基于空间视角,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杨凌的蔬菜批发市场所处的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从多个视角了解该批发市场的优缺点,征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对该作者简介:段丹彤(2002-),女。
从_单核_到_多核_城市发展模式初探_周曦
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常州工学院学报Jour nal of C hangzho u Institute of Techno logyV o.l18N o.2A pr.2005收稿日期:2005-02-24从/单核0到/多核0 )))城市发展模式初探周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摘要:主要研讨/城市核0(中心)的性质和发展,阐述/核的分裂0(建立新城市中心)的观点。
就/多核0(多城市中心)的概念、意义和建设展开了论述。
借助城市/核0的基本研究,探讨城市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单核;多核;城市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436(2005)02-0058-05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理论,确立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科技的进步使农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量闲散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化成城市居民。
相同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工业的产值是农业的数十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规模性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选择。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使城镇人口迅速膨胀。
城市规模的加剧扩张,带来了交通困难和用地紧张,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的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已经实施了发展措施的城市建设实例,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详尽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我们可以从中研讨城市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服务。
1/核0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1)/核0(城市中心)是城市信息和物流的交汇点,是城市发生发展的原点。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就是为了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
交流需要一个约定俗成的场地进行,在城市中便可称为中心,在本文中特定称为/核0。
(2)/核0是城市的发生、发展的起始点。
从原始社会部落的还原图上可以看到,早期部落建筑就有明显的向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十分重 视城市中心区的建设
纵观我国的城市发展,可基本划分为发达 的工业化地区城市和欠发达的农业化地区城市。 对于欠发达的农业化地区城市,县城就是全县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往 往超过工业而占有较高的比重,县城或区域的中 心城市就应担负起全县域或一定区域内发展的带 动辐射作用,营造好城市中心区就显得十分有必 要。
规划研究 8
某些制造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后工业化阶段 (张庭伟,2 0 0 5 )。我国以珠三角、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城市已普遍进入 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服务业的发 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就需要这些城市着力营造好 城市中心区域,强化城市的综合功能,提高城市 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大城市由于其城市功能日趋复杂,第三产 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单中心城市模型中,中 心区获得的聚集利益最大,随着城市的进一步 发展,中心区的聚集规模及其辐射范围也会扩 大,在一定的城市规模范围内,聚集利益会递 增,但规模如果在扩大,则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 逐渐增加,最终净聚集利益为零甚至为负,此 时,聚集的生产或生活还不如分散有利,因
城市中心区发展规律初探
相秉军 顾卫东
【摘要】本文对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规律进行 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布局模式 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奢望能对决策者、规划者有 所启示。
【关键词】城 市 规 模 ; 城 市 中 心 区;C B D ; 空间布局模式
说都非常重 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现代城市 建设发展的历程,各级各类城市都竭力推进城 市化进程,营造着自己的中心区,随着国家对 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已经并且正在掀起新的 一轮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的浪潮。然而,许多 地方政府领导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城市中心区和 CBD 的概念,其结果是无论自身城市的状况如 何,纷纷提出建设城市 CBD 的宏大意愿,此举 遭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业界的许多批评,继而影 响到了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学术界对城 市中心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研究近两年内也鲜 有深入,笔者查阅了 04 至 05 年的《城市规划》 和《城市规划学刊》这两大国内城市规划权威 学术刊物,发现极少有关于城市中心区规划和 建设的研究文章,相关的文献也都大多数聚焦 于 CBD 的建设问题,理论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 发展,但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却如火如荼地进行 着,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上的支持,许多城市 出现了概念及建设上的误区,尤其是将城市中 心区建设同城市 CBD 建设混为一谈,因此有必 要澄清城市中心区和 CBD 的概念和关系,以利 于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
苏州引以为自豪的招商引资,绝大部分都 是工业项目或称之为制造业项目,第三产业的 发展受到了极大抑制,第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 重甚至超过了 60%。由于城市政府更关注于高 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苏州市区的第三 产业比重甚至低于所辖的五个县级市,中心城 市的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日渐式微,这 和苏州始终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心是否 有一定关系呢?
同样由于行政“分割”的原因,原包围 苏州城的吴县市,其县城选择了紧靠苏州城 向南扩展的模式,也努力地建设自己的中心 区,快速形成了依附在苏州古城南部的一个 组团。位于吴县市和市区之间的郊区发展一 直游移不定,依托于市区,未能及时营造自 己的空间,也未为苏州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建 设 贡 献 自 己 的 力 量 (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也 终 究决定了郊区行政体制的最终撤并(2002 年 被 并 入 了 苏 州 高 新 区 )。
与此同时,河西新区(现苏州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简称苏州新区)的快速发展,和
图 1 “东园西区、南吴北相、中古城”五区组团的城市格局
9 规划研究
后来的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后来居上,使 当时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苏州,分散了城市建 设的力量。园区、新区开始各自营造自己的空 间,苏州走向了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过渡 时期。
苏州古城,历史上所形成的传统商贸区从 空间资源、交通条件、古城保护的限制等方面来 看,当前已不能承担起苏州现代城市中心区的历 史使命了,充其量只能作为传统商业、旅游中 心。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在规划初期就在首 期的 8 平方公里内有“手电筒”式的“中央商务 区”,经过十年的努力,8 平方公里以内除这个中 央商务区外都已基本建成,而 CBD 始终未能形成 规模。
(1).
规划研究 10
统而观之,苏州无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已是 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苏州城市建 设的爆发式发展,已经没有空间来规划核心的城 市中心区了。事实上,1996 年版的苏州城市总体 规划就没有为苏州规划这样的城市中心,现在没 有核心区,也就非常自然了。
由此可见,随着苏州城市规模向特大城 市的发展过渡,苏州城市中心,正处在已完成 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的基础上向有核心、分 层次、分工明确的过渡阶段。可遗憾的是,由 于苏州的急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错 过了规划先期引导的大好时机,虽然苏州城市 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难 度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城市都有条件、有基 础、有能力、有必要建设 CBD 的,而城市中心区 的内涵要宽泛的多,CBD 应该是城市中心区的一 部分(假如这个城市有 CBD 的话),任何规模的城 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中心区,哪怕只有几条道路、 一家小电影院、几家百货商店、一个小广场,也 具有中心区的精神特质和存在的实际意义,是一 个城市空间的灵魂。因此,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而 言,建设城市中心区要比建设 CBD 更具现实意义 (蒋峻涛,2005)。
此,就会在合适的地点出现新的聚集点(闵希 莹,2 0 0 5 )。由 原 来 的 单 中 心 结 构 , 逐 步 分 化出副中心来,但主要功能还是以商业为主, 间或一些商务办公;有铁路(或长途客运)车 站的城市往往围绕这一交通枢纽逐步发展起另 一个商业中心。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 市功能的日益复杂,多个城市中心逐步出现, 经过进一步的优化组合、不断竞争,其中的某 个城市中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形成以一个城市 中心为主,多个城市副中心为辅的分级、分梯 次的城市多中心组合体,构成了发达的城市中 心组群。这样就构成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功能的综合,实现了城市中心由单一到多 个再到分级梯次演变发展的过程。
四、不同规模城市的中心区空间 表现模式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城市的发展起初都是由一个中 心逐步扩展壮大起来的。中小规模的城市大都 有一个中心,这是和城市功能、城市所处的区 位、城市在区域中所承担的角色分不开的。中小 城市所服务的一般都是本城的居民或所管辖的 行政区范围的人口,因此,其城市中心一般只有 一个且规模基本上都不太大,主要的功能一般 是商业、服务和行政加上一些市民广场、公园 等。
对于发达的工业化地区城市,如果单纯依 赖制造业将影响到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 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 第一阶段,“ 以 制 造 业 为 中 心”的 工 业 化 时 代 。第二阶段,“以制造业为 中心、加上服务业的多元化经济”的工业化后 期 阶 段 。第三阶段,“ 以 服 务 业 为 中 心 、 又有
【参考文献】 [1]蒋峻涛.当前我国城市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隐 忧[J].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 文集(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蒋朝晖.中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之辩 [J].国外城市规划,2005(4). [ 3 ] 张庭伟. 制造业、服务业和上海的发展战略 [J].城市规划学刊,2005(3). [4]杨峻宴,吴明伟.中国城市 CBD 适建度指标体 系研究——中国 CBD发展量化研究之一[J].城市 规划,2006(1). [5]闵希莹.“摊大饼”的追问[J].城市规划,2005
二、城市中心区与 C B D 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不难理解,就是城市的 中心区域、中心地区,一般包含着三种基本的功 能,商业功能、商务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同 规模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城市,其中心区的功能 构成也不尽相同,并非三种功能都具备才叫做城 市中心区(蒋峻涛,2005)。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我国学 界译作中央商务区,其概念最早是在 20 世纪 20 年 代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伯吉斯首先提出,随着现 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 代服务业日趋完善,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优 化组合”,一些全球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商务功 能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中心的特定地区,国际 商务办公在性质和规模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蒋 朝晖,2005),根据研究,我国只有上海、北京两 城市有条件发展国际级 CBD,其他 12 个城市初步 具备了发展地区级 CBD 的基础(杨俊宴、吴明伟, 2006)。
五、把握城市中心区发展的规 律,避免投资过度分散,为第三产业 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城市 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在 中小城市规模阶段,应着力建设好集中的中心 区,避免投资分散;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 段,向大中城市规模过渡时,单一中心已经不 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各级、各类副中心的规划 和建设就必须提早谋划,避免各自为政;此外 城市规划还必须为特大城市的发展创造主次分 明、层次清晰的城市中心区,有条件的城市还 应为发展城市 CBD 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