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1.0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对象,内容,性质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始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客体——自然人类认识与改选的对象✧主体——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中介——科学技术研究对象则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选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4) 关系①自然观体现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②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科学技术观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④有了自然界的辩证法才有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部分之一。
在认识过程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其他: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通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2.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创立过程与标志)答案一:创立过程: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
《自然辩证法》《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 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A,对象、内容与性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 系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 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 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B,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观点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二者彼此密切相联和相互制约; 2,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必须进行物质 生产劳动,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 的社会关系; 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 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器,它 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 4,近代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落 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现代工业与现 代贫困、衰颓之间的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 间的对抗,产生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 社会主义学说。
一、教学目的: 1,明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学科。 3,明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讲解方法: 根据哲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的有关著作,阐明自然辩证法是在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 交叉的学科。 三、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它的历史发展;它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STS)演变为(S&TS)即科 学与技术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 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 自然辩证法与STS及S&TS的区别:1,(STS) 和(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 地位; 2,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 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 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须有分析地加以吸收。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苏联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925年出版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2)日本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武谷三男创立的三阶段论 科学探索: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 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与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1)自然辩证法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 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一个一
呼百应的领袖,一个无比勇敢的战士,
一个无私奉献的良师,一个坦诚真挚的 朋友,一个性格豪放的伙伴,一个多才 多艺的天才……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2)为什么要创立自然辩证法 ▲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 自然观,批判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歪曲,全面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3)恩格斯的重要贡献 ▲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建立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 相结合.
2013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霞
绪
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三、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含义、对象、内容、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 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
1、什么是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绪论
科学技术史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 料。反之,科学技术哲学为科学技术史提供了 理解历史的理论框架。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史 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又称科学的科学, 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 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以及它与社会其他领 域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科学学主要分支有:科学社会学、科学计量学、 科技体系学、科学逻辑学、科学政治学、科技 政策学、科学教育学、科技法学、科技传播学、 科学心理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学等等。 科学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思想材料,自然辩证 法为科学学研究提供哲学支持。
科学观
“科学观”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与非 科学的分界、科学认识的程序、科学知 识的结构、科学理论及其评价、科学的 发展规律和价值。
技术观
“技术观”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 术的一般方法及其原则、发展规律和技 术价值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探讨科学技术的科 学技术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 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 价值,以及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规律性。
3.3 学习安排
1.
2—16周:课堂听课和讨论; 17周:开卷笔试。 科学观部分安排录相资料:反伪科学之争 讨论问题: 绪论和自然观部分:
①
②
③
为了社会发展而述诸于哲学和科学,有助于社 会发展吗? 系统科学完成了对机械力学的彻底革命吗? 生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
科学观部分:
①
② ③
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自然辩证法提纲
自然辩证法提纲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突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的思想概念作为人文主义批判,反思的对象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Kuhn5.公认的观点:简述题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一、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之间o二、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有利于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保证科技研究的连续性;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消除思维的混乱及不必要的争论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哲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庸俗唯物主义: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学科性质:是一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发展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系统的定义、关系与特征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运动变化着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1)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2)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3)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中,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系统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4、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特点系统自然观: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等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
②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
③系统由要素构成并和环境相关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④系统以分叉和突现的方式进行不可逆地演化。
⑤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构成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1
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化的科学的自然观、 ●系统化的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 方法论; 方法论;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1.什么是“自然” (nature) ? 1.什么是 自然” nature) 什么是“
有两种含义: 有两种含义: 1. 自然事物的总和或聚集 2. 事物的本然状态,或非人为、非人工的状态 事物的本然状态,或非人为、
2.什么是“辩证法”(dialectics)? 2.什么是 辩证法” dialectics)? 什么是“ ●辞源学:辩论、证明的方法 辞源学:辩论、 对立产生和谐”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对立产生和谐”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对立产生和谐 芝诺的辩证法——“阿基里斯与乌龟” 阿基里斯与乌龟” ●芝诺的辩证法 阿基里斯与乌龟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 ●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对话和辩论 康德的辩证法——二律背反 ● 康德的辩证法 二律背反 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辩证法:正、反、合 唯心辩证法: ● 黑格尔的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 ● 马克思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 量变质变、 量变质变、否 定之否定
自然辩证法第1讲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1讲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背景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来自恩格斯的一本著作(手稿)——《自然辩证法》(Dialectik der Natur),其本意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即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必须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中加以阐发。
自然观的发展,既受到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为自然观的新范畴、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自然辩证法课件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在国外叫科学技术哲学或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缩写)2、研究对象:⏹A作为客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B、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C、作为这一关系中介的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内容:⏹(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在宏观和微观方面⏹(3)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4、学科性质:⏹哲学性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一般规律、一般方法以及本质功能问题;⏹二级学科——自然辩证法处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交叉性学科⏹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思维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如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等的交叉。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1、自然科学发展的简单历程:⏹A古代:15C前,特点:⏹(1)零散的、直观的、经验性的,只有少数学科如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有可能发育成为较为成熟的形态。
⏹(2)关心根本性和总体性的问题,诸如世界的本原和运动的源泉等。
⏹几大文明古国都如此——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古代阿拉伯。
⏹B、近代:16-19C⏹自然科学的研究特点:⏹(1)分门别类地研究:⏹不是从总体进行考察,而是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动、植、矿物界或者划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
自然辩证法总结
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的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总结
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的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A.科学实验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客观标准
科学实验是发展科学理论的主要动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源泉
01
02
03
04
05
06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B.科学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科学实验的灵魂,为科学实验提供方向和指导.
为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给予指导.
学术论争—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
创新:科学的突变,飞跃,发展
01
02
03
3,继承与创新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
01
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
02
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
03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学派。它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直线式积累模式,即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在这个模式中,科学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它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
01
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
02
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生产实践活动。
03
01
1,客观真理性
02
2,普遍性
03
3,系统性
04
4,逻辑性
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1,普遍主义
01.
2,公有主义
01.
3,不谋私利
01.
4,怀疑精神
01.
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气质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模式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把自己的思想称为“证伪主义”。其代表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猜想与反驳》。他认为,科学发展的特性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不可反驳不是理论的优点而是缺点。“证伪”概念是核心范畴。任何科学都可能隐含着错误,都可能被反驳、被取代。因此,科学的任务是努力发现已知理论的错误,去反驳它、取代它、证伪它,用新的理论去代替它。即以猜想和反驳为手段来促进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特征和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通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远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地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类的现实自然界。
基本特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 意义
1.试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
答(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l)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②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辨证的说明;③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闹述。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 工科类研究生为什么要学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对工科研究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自然辩证法课在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新其思维方式、开拓其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工科研究生是学习工程技术的,将来也是要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因此,工科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上。
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足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科技工作者。
首先是因为,一方面在现代技术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
-自然辩证法整合版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的主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4. 《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结构体系(p.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4)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1、延安时期翻译、学习和研究活动2、建国初期自然科学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3、中国人民大学办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班,请苏联专家讲课4、1978年1月成立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部发文规定《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
(P.22)①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增进科技创造能力。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理论思维。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③自然辩证法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思考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绪论
总之,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是希腊人把自 然界当作一个统一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的 产物,它既有唯物论的合理成分,也有辩证法 的合理因素;既有伟大天才的猜测,也有牵强 附会的东西。但就其总体而言,古希腊的自然 哲学不失为一个无比丰富的哲学宝藏,正如恩 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家多种多样的形式中, 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 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 希腊人那里去。
自然辩证法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讲:张继光
参考教材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出版社1991年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
绪
论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 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基本观点是:太阳是宇宙 的中心,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 用现代天文学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太阳中心 说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它是天文学发展过程中的 一次重大突破,它把地心说颠倒了一千多年的日地 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然而,它之所以能成为自然科学开始独立的标 志,能成为近代科学革命开始的标志,乃至于成为 人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决不仅仅因为它是天文学 中的新知识,而是因为它对宗教神学的打击,从而 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逻辑阶段,绝对观念作为超时空、超自 然、超人类的纯粹思维而运动发展着。 在自然阶段,绝对观念把自身外化为自然 界。他又把自然界的发展分为机械性、物理性 和有机性三个阶段。有机性阶段又包括地质有 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三个小阶段。 在精神阶段,绝对观念又经历了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小阶段。绝对精神也 就是绝对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为科学实验方向选择提供依据;
• (b)为科学实验的进程设计确立思路;
• (c)为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给予指导.
2,分化与综合—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
• (1)分化 • A.涵义:对自然界某一局部,某一领域进行专门研究
2、科学革命论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 (1)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革命论模式 • 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发表《科学
革命的结构》,奠定了他在科学哲学中历 史主义学派的地位。他从历史的角度动态 地考察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在他的模 式中,“范式”概念是核心范畴。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 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的
化
• (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
进步
• (四)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谢谢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 1、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 • 2、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 • 3、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
• 1、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 (1)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以维也纳学派为
代表的科学哲学学派。它提出了科学发展 的直线式积累模式,即认为科学知识的增 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在这个模式中,科 学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它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
得到比较具体,比较精细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原有学 科中分离出新的学科.
• B.分化的类型:纵向,横向,交叉 • C.分化的意义:研究对象越来越小;研究内容越来越
具体越细致;认识由粗略—细微,由浅入深,由整体 向分散发展,是产生新学科的重要形式.
(2)综合
• A.涵义: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种个别的,特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模式
•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把自己的
思想称为“证伪主义”。其代表作是《科学发现 的逻辑》和《猜想与反驳》。他认为,科学发展 的特性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不可反驳不是 理论的优点而是缺点。“证伪”概念是核心范畴。 任何科学都可能隐含着错误,都可能被反驳、被 取代。因此,科学的任务是努力发现已知理论的 错误,去反驳它、取代它、证伪它,用新的理论 去代替它。即以猜想和反驳为手段来促进科学的 发展。
殊的知识联系起来,得到研究对象整体性的 认识,从而形成一些具有新质,内涵更大的学 科.
• B.综合的类型:移植,杂交,同构
• C.分化与综合的互动:分化以综合为基础;综
合以分化为前提.
3,继承与创新
• A.继承:科学的渐进,积累 • B.创新:科学的突变,飞跃,发展 • C.学术论争—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
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
政治法律思想
•
意识形态 道德宗教艺术
•
思想上层建筑
哲学社会科学
上层建筑
•
•
政治上层建筑
逻辑学
非意识形态 语言学
自然科学
3、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
• (1)无阶级性、无国界、无民族界;
o (2)继承性,代代相传,不因社会经
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因时代的 变迁而变迁。
4、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
•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
究纲领的退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 的复兴阶段……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P173
• (一)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 (二)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 (三)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 (五)社会科技整体能力对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观P159
•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
•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 式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 (1)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界
• (2)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
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的反映。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 P1——TT——EE——P2
• P1表示问题,科学始于问题;TT为解决问题而提
出的假设;EE表示通过检验、批判、反驳而清除 错误;P2表示提出新的问题。
• 波普尔把问题看作科学发展的动力,问题是认识
的起点又是认识的终点。强调假说、想象、否定、 批判在科学发展中作用,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发 展的无限性,否认科学发展机制包含着量变渐进 的过程,片面否定归纳法和证实的作用。
• (3)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生产实践活
动。
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 1,客观真理性 • 2,普遍性 • 3,系统性 • 4,逻辑性
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精 神气质
• 1,普遍主义
• 2,公有主义
• 3,不谋私利
• 4,怀疑精神
2、自然科学的性质
• (1)自然科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 (2)自然科学是生产力,在现代,自
(2)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 1980年,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发表《科学研
究纲领方法论》,力图用“科学研究纲领论”来 克服波普尔和库恩模式的缺陷。他认为,科学理 论体系是有组织、具有严格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 系列——科学研究纲领。它由“硬核”和“保护 带”、“启示法”组成:“硬核”由一些基本公 设和基本原理组成,是整个理论的核心部分,不 容直接反驳和改变,“硬核”被否定就意味着抛 弃这一纲领。围绕着“硬核”的“保护带”则由 一些辅助假说和初始条件组成,是可反驳的、有 韧性的。
•
• 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
基础科学各门类 技术科学-各门类 工程技术-各门类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P193
• 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 A.科学实验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 (a)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源泉
• (b) 科学实验是发展科学理论的主要动力
的作用
社会科技整体能力:
• 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技人才及合理发结构
系统;
• 2.科学研究的物质支持系统; • 3.科技情报信息系统; • 4.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协同转化系统; • 5.文化教育和科学普及系统.
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P196
•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二)科学技术也促进生产关系的变
常规科学……
• 在前科学时期,范式还没有确立,各种理论、假说、观点
百家争鸣,互相竞争,但是没有一种得到公认。在常规科 学时期,范式已经形成,并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公认,科 学共同体在这种范式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科学研究,解 决范式提出的疑难问题。在科学革命时期,范式面临一系 列反常现象的挑战而陷入危机,这使得科学家对范式产生 动摇,科学共同体因而产生分化和新组合,有人抛弃旧范 式,提出新范式,科学革命发生。尔后,科学进入“新的 常规科学”时期,进入在新的范式指导下新的渐进发展时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