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2单元 第1讲 直击高考.doc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章-第1-3节模拟练习及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章-第1-3节模拟练习及答案

必修3 第3章第1、2、3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1.(2018·广州二模)绿豆芽是在无光条件下由绿豆萌发而成的。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只需要生长素的调节B.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C.绿豆芽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含有两个中心体D.赤霉素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绿豆芽细胞的伸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有丝分裂、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低。

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绿豆芽是在无光条件下由绿豆萌发而成的,在此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减少;中心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存在;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促进绿豆芽细胞的伸长。

2.(2018·深圳二模)对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升高,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达到促进茎切段的生长的目的,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小麦种子的发育过程亦是如此;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

3.(2018·广州一模)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其生长受抑制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可相同C.赤霉素能促进果实成熟而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D.细胞分裂能促进细胞分裂而乙烯能促进细胞生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难度中等。

在顶端优势中,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导致其生长受抑制,A项叙述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章 新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一、生长素的发现: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作用: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3、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四、其他植物激素: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奈乙酸。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考生物考前指导与超越教材训练9必修三第1、2、3章(深度思考学习)

高考生物考前指导与超越教材训练9必修三第1、2、3章(深度思考学习)

必修三第1、2、3章〔深度思考学习〕★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第3章植物激素调节★81. 〔1〕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2〕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3〕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4〕用一定浓度赤霉素处理黄瓜幼苗,可以提高黄瓜产量〔〕〔5〕乙烯与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过程〔〕〔6〕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7〕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 -淀粉酶〔〕〔8〕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脱落酸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9〕利用适宜浓度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休眠〔〕〔10〕用适宜浓度乙烯处理果实大幅提高产量〔〕〔11〕浓度越高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插条生根效果越好〔〕〔12〕喷洒适宜浓度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发育与成熟〔〕〔13〕喷洒适宜浓度脱落酸溶液——抑制叶衰老与脱落〔〕〔14〕施用2,4—D除去麦田中双子叶植物杂草〔〕〔15〕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雌蕊,获得无子番茄〔〕〔16〕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17〕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18〕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可以控制柑橘与葡萄柚落果,使之在未采摘时不脱落〔〕〔19〕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生长使植株矮小,可能是该病毒抑制了赤霉素合成〔〕〔20〕盛花期连续暴雨影响了大量油菜正常受粉,防止减产补救措施是喷施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82.以下关于植物激素表达,正确是〔1〕赤霉素主要作用是引起茎秆加粗〔〕〔2〕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根尖合成〔〕〔3〕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与种子萌发〔〕〔4〕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5〕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6〕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7〕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生长〔〕〔8〕适宜生长素浓度能促进生长〔〕〔9〕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10〕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11〕农民最终收获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12〕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方式是主动运输〔〕〔13〕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14〕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柱头得无籽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 通过激素的调节课时作业必修3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 通过激素的调节课时作业必修3

课时作业(二十八)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解析】抗体都是蛋白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所以图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

不是所在细胞都能够合成激素,激素由专门的细胞合成(动物是内分泌器官等细胞,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故选项C、D均错误。

能产生激素、抗体的细胞当然能产生酶,因为激素、抗体的合成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而事实上,只要是活细胞都会产生酶(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 B2.(2011·福建理综)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激素、神经递质都是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酶在细胞内、细胞外都发挥作用。

激素中有些属于蛋白质,有的属于脂质如性激素。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等多种物质。

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失去活性,酶发挥作用后仍保留活性。

【答案】 C3.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解析】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代谢。

【答案】 B4.右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C.过度饥饿—胰岛素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解析】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使之对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作用减弱,两种激素浓度上升;过度饥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升高;温度过高,产热量要下降,甲状腺激素应下降;而食物过咸,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升高,故选B。

2017《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3第3单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Word版含解析

2017《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3第3单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Word版含解析

必修3第三单元第1讲一、单选题1.(2015年海南)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小鱼吃的小虾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A错误;吃小鱼的大鱼属于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B错误;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C正确;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网)的成分,D错误。

2.(2015年四川)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由图示的从属关系可知:甲是个体、乙是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仍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依据群落的定义可知群落包含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3.(2014年海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属于生产者,D错误。

4.(2013年广东)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 项错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2017《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Word版含解析

2017《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3第2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Word版含解析

必修3第二单元第2讲选择题1.(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 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2.(2015年浙江)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B【解析】在灌木的生长进程中,其分布型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再到均匀分布,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大灌木均匀分布主要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即它们互相争夺空间、水分、养料等,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项错误、C项正确;幼小灌木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种子落在母株附近,D项正确。

3.(2015年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错误;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据图离石头越近,蝗虫的干重越小,因此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 正确。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第一单元第2讲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传导及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兴奋传导、传递过程及方向等相关学问的理解力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位向两侧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的,A、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

2.(2021年河南安阳模拟)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⑤【答案】A【解析】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受伤部位是腰部,不行能损伤右下肢运动的效应器,因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的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脊髓内的神经中枢。

3.(2021年江苏启东中学月考)大脑皮层在神经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亲密相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答案】C【解析】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不是低级神经中枢,A错误;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B错误;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与躯体运动、感觉亲密相关,C正确;产生渴觉的结构是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即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并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D错误。

4.(2021年豫南九校质量检测)2022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觉大脑中特定神经元参与人体定位与导航中的作用。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2 第3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2 第3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必修2第三单元第1讲一、选择题1.(2021年安徽蚌埠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上碱基对的转变不肯定引起遗传信息的转变B.只有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突变C.突变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基因突变破坏了长期进化形成的协调关系,故大多是有害的【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上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故碱基对的转变肯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转变和遗传信息的转变,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B项错误;若突变基因是细胞质基因或突变发生在无性生殖过程中,其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项错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性,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转变,破坏生物与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是不利的。

2.(2021年陕西质检)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体自交后代消灭性状分别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表现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不同基因间的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部分染色体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一般指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消灭性状分别不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表现差异主要是其生存环境导致的。

3.(2021年江苏淮安二模)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行以发生重组【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发生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组,D错误。

4.(改编)央视报道称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可能会把辐射聚集到人体内。

辐射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辐射引发的基因突变不肯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转变B.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肯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转变C.辐射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D.基因突变不肯定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等学问,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弄清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转变的类型。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3胚胎工程名师优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3胚胎工程名师优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②受精阶段? ?
c.进入卵黄膜:卵黄膜封闭作用?屏障二?
??d.原核形成,配子结合成受精卵
4.胚胎发育 (1)卵裂期:细胞在 __透__明__带__中进行有丝分裂。 (2)桑椹胚:胚胎细胞达 32 个左右,每一个细胞都是 __全__能____ 细胞。 (3)囊胚:有 __囊__胚____腔,出现了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 来的孵化过程。
(2)胚胎发育过程:
2.体外受精与胚胎的早期培养 (1)体外受精的原理:人工模拟体内环境 (包括营养、温度、 pH 等),使初级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最终完成受精和胚 胎保存。
(2)体外受精主要操作步骤: ①卵母细胞的采集: 方法一:对实验动物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排卵后直 接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方法二:对大型动物一般采用从活体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 胞,经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②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采集方法: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等。 获能方法: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 ③受精:获能精子和成熟卵子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 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便可受精。
2.卵子的发生 (1)场所: __卵__巢____ 、输卵管。 (2)时期:始于性别分化 (胚胎时期)。
??①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②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 (3)过程 ??第一极体?排卵前后完成 ? ??③1个次级卵母细胞→ 1个卵子+第二极体 ??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完成 ?
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第二种方法:从刚 __屠__宰__母__畜__的__卵__巢___中采集卵母细胞;第三种方法是借助超声 波探测仪、腹腔镜等直接从 ___活__体__动__物__的__卵__巢____中吸取卵母 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___人__工__培__养__成__熟____后, 才能与__获__能__的__精__子____受精。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3其次单元第2讲一、选择题1.(2021年江苏盐城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必定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诞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缘由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因此生物进化必定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A正确;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打算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种群密度不肯定会随着种群诞生率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植物能为动物供应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打算了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C正确;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2.(原创)在山区,经常由于持续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在新植被生长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缘由是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力量D.次生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群落没有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泥石流过后的区域植被虽然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所以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力量;草本植物阶段,群落中从小环境看,受光照强弱等影响群落也会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3.(2021年山东潍坊质检)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状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答案】D【解析】依据图甲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知,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竞争力相同)两种可能;图乙中生物个体数量消灭两极分化,种间关系为竞争(竞争力量差异较大);图丙中两种群落数量变化呈平行状态,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2 第3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021《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直击高考训练:必修2 第3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必修2第三单元第1讲一、选择题1.(2022年浙江)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肯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行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肯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A【解析】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假设抗性基由于显性,则敏感型也表现为显性,假设不成立,则抗性基由于隐性;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此基因不存在了,不能恢复为敏感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再经诱变仍有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有可能氨基酸序列不变或只有一个氨基酸转变或不能编码肽链或肽链合成到此终止,所以A正确。

2.(2021年海南)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存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的转变,A项正确;基因突变若是由碱基的替换造成的,可能替换后的基因片段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替换前基因片段转录的密码子打算的氨基酸相同,突变前后基因打算的蛋白质相同,否则将导致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遗传密码子具有通用性,C 项正确;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只有一个基因组,不存在等位基因,D项错误。

3.(2021年上海)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如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消灭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消灭的缘由推断正确的是()比较指标①②③④酶Y活性/酶X活性100% 50% 10% 150%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 1 少于1 大于1A.状况①肯定是由于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B.状况②肯定是由于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削减了50%C.状况③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D.状况④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答案】C【解析】某个碱基被替换,状况①氨基酸的序列可能发生了变化;状况②X与Y氨基酸的数目相等,肽键数可能不变;状况③Y与X的氨基酸数目比小于1,编码的氨基酸的数量削减,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突变不会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高考生物全程复习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高考生物全程复习必修3 第2章 第1节

(5)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血清中存在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对侧腿有无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皮肤被针扎后,由于①所在神经支配的伸肌舒张,故 ①处神经纤维膜外还是正电位,②所在神经支配的屈肌收缩, 兴奋经过②处时,其膜外电位发生变化,兴奋经过②处后,其 膜外电位又恢复,故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为正电位→ 负电位→正电位;由于屈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故高位截瘫 者能发生屈反射;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 体的存在,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突触间的兴奋传递不能实现, 故针刺患者脚部皮肤,其双侧腿均无反应。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 【分析】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伤,刺激传出神经, 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2.(2012重庆T5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 物质传递信息。( √ ) 【分析】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引起非条件反射,涉及神经递质 的传递,而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息。

【高考警示】 (1)突触小体与突触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端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而突触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吐。 (3)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发挥效应后不会长久存 在,会被酶催化分解而失活,或因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
【变式训练】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 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 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 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 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 膜内的缘故 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二单元第1讲
一、选择题
1.(2015年江苏)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答案】B
【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多个计数室,A错误;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B正确;盖盖玻片之前,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C错误;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D错误。

2.(2015年广东)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答案】D
【解析】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 t=N0λ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由图可知,1 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 000个酵母细胞,则10 mL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20 000个。

3.(2015年北京)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A 错误;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 正确;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说明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 正确;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正确。

4.(2014年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结合曲线图可知,1972年样方中北点地梅的种子萌发数和幼苗数均比1975年多,说明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在1972年较大,即生存斗争程度较高;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采集数据后应取其平均值,不能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图中曲线趋势可知,5年间该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非呈“S ”型增长
二、非选择题
5.(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 1 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 1 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6.(2013年山东)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2)
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选填“Ⅰ”或“Ⅱ”)表示将
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
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
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1)随机取样16(2)Ⅰ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
【解析】(1)样方法中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分析取样调查表可知,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

(2)该图中的2条曲线,一条是防治成本,一条是作物的价值,对于害虫的防治需要一定的成本,害虫密度越低,所需要的成本越高,作物的价值也高,但作物的价值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防治害虫的成本与作物的价值相比是无限的,因此Ⅰ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Ⅱ表示不同害虫密度下的作物价值;收益量是价值量减去成本量,在A、B、C三点中,B点价值与成本之差最大,因此将害虫控制在该密度下收益最大。

(3)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生长所需的无机物。

7.(2013年重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____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
【解析】根据图示及文字信息可知物种①代表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②代表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③代表灌木。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图示O→a阶段,物种①种群密度上升是因为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示b→c阶段,物种③代表的灌木占据优势,物种①代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消失,而物种②代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相对物种①而言,物种②更能适应弱光照环境;依据群落演替规律可知,适宜条件下在灌木之后占据群落中主导地位的是乔木。

(2)植被覆盖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