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比较教育学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了《国际教育评论》。

(对)2.美国现行学制中,师范教育由师范学校举办。

(错)3.英国现行学制中,学前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错)4.朱利安时代的比较教育是以“借鉴”为特征而载入史册的。

(对)5. 1802年英国开办的西点军校是英国第一所设有技术学科的学校。

(错)6.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繁多,主要有两类:保育学校和幼儿园。

(对)7.技术中学是英国公立中学的类型之一。

(对)8.法国的初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对)9.比较统计法是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10.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主张以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错)11.1817年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

(对)12.日本实行初等教育的机构单一的五年制小学。

(错)13.私学是英国公立中学的类型之一。

(错)14.法国现行学制中,高等学校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

(对)15.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有证书制、高考制和开放制。

(对)16.中国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

(对)17. 法国根据19世纪80年代《费立法》建立了免费的、义务的、非宗教的教育制度。

(对)18. 狭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

(错)19.主观观点是比较教育研究应当坚持的观点之一。

(错)20.1870年英国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使英国学制形成一种典型的双轨制。

(对)二、名词解释1.文法中学:英国最老的一种学术性类型的学校,主要招收初等学校毕业(有些文法中学招收新生仍用“11岁考试制”),学习年限为七年(11—18岁),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的。

2.开端教育:是美国1966年开始的一项教育计划,又称“幼儿早年教育计划”,它除要求一般儿童在上小学前受1年的保育之外,对贫苦儿童也要求从9个月开始至少8周的保育教育。

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同一般儿童水平一致起来,以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水平。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13、继续教育
根据《1944年教育法》英国的继续教育的含义是为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学生提供全日制教育,部分时间制教育教育和业余消遣活动,1992年明确了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继续教育是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的除高等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
14、社区学院
美国的两年制短期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社区具备各种能力的中学毕业生及成人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和服务,包括终结性计划,转学性计划,实行开放招生政策,但升级毕业有一定标准,学生一般走读,产生于20世纪初。这类学院的显著特点是:根据地方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教育计划,尤其是职业教育计划,收费低廉,适应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的需要,课程和教学时间形式对象灵活多样是美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使高等教育结构更趋于合理。
行政委员会是负责大学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命并培训教员并决定其工资,管理大学学院,学生宿舍,图书馆等,控制附属学院的认可并有权向评议会建议停止某学院与大学的附属关系。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说明学成,确定课程,制定入学规程等,对大学的学术政策有权予以控制并起到协调系科的作用。
大学校长是一种名誉称号,同时兼任评议会主席一职。大学的实际领导是副校长,他必须保证《大学法》各条款和其他各种规则章程的贯彻执行,他有权召集评议会、行政委员会和学学术委员会会议并执行这些机构的各项决议。
美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针对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在科学上茫然无知、美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远逊于国际水平的状况,旨在普及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长远计划,这项计划的重点是课程和教材,目前正在进行中。
二、论述
1、论述康德尔的主要比较教育观点并评价其贡献和局限
康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代表作

比较教育学第一讲课件

比较教育学第一讲课件
• 载泽:康熙的第六代重孙 • 端方:湖南巡抚 • 李盛铎:驻比利时大使 • 尚其亨;山东布政使 • 戴鸿慈:钦差大臣
28
29
• 德国的著名汉学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写道: “他 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宪 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 方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 国去。 ” 戴鸿慈在《出使九国日记》中的总结, “以八月之内,历 十五国之地,行十二万里之程”。
• 3)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 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20
(3)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21
研究成果1
.
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1962年发表《十二个
国家十三岁儿童的教育成绩》研究报告, 1967年
又发表了《数学成绩的国际研究:十二国比较》。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
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问题和趋势》等等。
24
(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 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也有史前时期。中国与外国 的文化交流,早在秦末汉初(公元前3世纪)就已 开始。公元646年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 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5
1、起步阶段 (鸦片战争~19世纪末)
. 特点: 介绍外国之长,针砭中国之弊;强调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 《劝学篇》
18
诺亚
• 美国诺亚等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 提出假说、明确概念、选择例证、收集数据、整 理数据、说明结果。
• 假说一: “教育发展阶段比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家,经济 增长将是高速的;相反,教育水平比经济水平低的国家, 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是缓慢的。 ”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
3、教育经费的分担。第一,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如 法国、泰国、韩国等;第二,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如 美国、德国、印度等;第三,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如 中国、英国、丹麦等。
四、世界义务教育的改革趋势 1、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为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 效率,各国在制定各级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世界上最早颁布强迫教育法令的是德国的一些封建 公国,如瓦尔滕贝格公国于1559年颁布。到目前许 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了义务教育制度。具有比较意义 的是: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参看p100)
二、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措施
1、教育立法(具有比较意义的是各国规定的年限, 以及违反教育法令的处罚意见) 2、培养师资(具有比较意义的是各国对教师待遇的 规定)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其原因是:由于国门打开,西方先进技术的输入, 客观上要求扩大学校教育范围,培养懂得科学技 术的人才,由此促进了中国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比较教育
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
相同的是:各国都建立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学 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
比较教育
第二章 学校教育制度比较
教学目标: 1、掌握概念:学校教育制度。 2、了解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 3、了解各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 4、掌握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比较教育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 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 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2、注意均衡发展:教育投入均衡分配;重点扶持贫 困儿童。
3、管理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 权;学校向家长开放;学校向社会开放。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名词解释1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2: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3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4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交叉比较。

5或几个教育问题,甚至整个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

6 1817 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这本书里,他提出以下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②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

7:模仿日本的学制,学习年限很长,实行九五三三制,儿童 6 岁入学,小学堂九年,中学堂五年,高等教育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 3-4 年,还有通儒院五年。

8:模仿美国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儿童 6 岁入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9 1806 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负责组织全国的教育,帝国大学只是一个行政机构,管理全国公里教育的学校和人员。

具体教学工具,则分别由小学,取代中心学校的市立中学,文、理、神、医、法学院负责。

10:是高级官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为中学的高材生所瞩目。

11:其一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级子女办的由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文科中学和大学组成的学术教育系统,另一轨是由国民学校与各种职业性教育机构组成的旨在训练平民子女成为守纪律、虔敬上帝和忠于统治阶级的臣民的学校系统。

12:是新型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

公学最初曾收容一些平民子弟,但很快发展成为专门收上层子弟的贵族学校,其毕业生都升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深造。

1319 世纪初,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开斯特分别发明了著名的导生制,使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同时可教数百名学生。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比较”的含义2、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学科体系3、教育优先区96: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或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地区。

为缩小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的教育发展差距,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订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教育优先区”政策。

教育优先区是依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中小学校网的密度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具体指标确定的。

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社区,国家采取特别的扶持政策,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4、双重训练体制:在职业学校中,为完成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这种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形成双重训练体制。

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毕业之后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

5、职业基础教育年134:这是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按职业领域划分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这种教育通常由全日制职业学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形式完成。

6、《天使计划》213:是日本政府于1994年出台的旨在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政策,《天使计划》提出全社会支援育儿的基本方针,国家、地方当局、企业、地区社会都要支持儿童养育,政府有关各省厅应制定今后十年支援育儿的政策与重点措施,有计划地推进,各方当局要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相应计划于措施。

7、综合学习时间217:日本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它是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的,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公选课——比较教育学第一讲导论一比较教育学学科的概念(一)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1817年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创立。

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历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3、英国汉斯指出“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4、日本冲元丰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和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学。

5、比较教育学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研究方法,同时,还是一门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教育学科。

6、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学科体系这三者是互为依存且三位一体的。

7、比较教育学直面当代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需要。

(二)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演变1、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国外:第一阶段(19世纪)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世纪)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

国内:第一阶段(19世纪40代至19世纪末)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制度,尚未形成学科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比较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里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建科学的比较教育学。

2、比较教育学定义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及功能特征(一)比较教育学的目的1.首要目标:认识促进教育的发展2.根本目标:借鉴国际教育经验3.意义目标:探讨教育发展规律4.研究目标: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理解和合作5.战略目标:推进全球教育发展战略(二)比较教育学的功能特征1.借鉴性功能(最重要的基本功能)2.认识性功能3.交流性功能4.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5.发展性功能6.教育人类及改造创新文化等功能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考题4)四史前研究阶段《东方见闻录》——马可。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绪论1.什么是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有哪些学科特点?比较教育是要从世界大视野来审视教育问题,放眼世界是比较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情境。

学科特点:(1)日本学者冲原丰认为:①用比较研究法来研究教育,这是比较教育学的最大特点②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领域③以现在为中心④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比较⑤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比较教育中(2)王承绪等认为:①跨国性或国际性②跨学科性③可比性(3)商继宗认为:①方法论方面,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和研究外国教育②研究单位方面,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比较研究③研究对象上,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④时间和空间上,对近二三十年来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作横断面的比较⑤学科性质上,偏重于应用科学方面(4)冯增俊认为①比较教育研究对象广泛,涉及人类教育的各个领域②方法上以比较为最大特点③目的是借鉴和实践④时间上以当代为核心⑤研究单位除了以国家为基本单位外,还包括地区比较、跨省比较和跨民族比较2.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基本问题为重点);(2)时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3)空间(世界各国教育,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3.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一、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史前阶段(1817年以前)——“旅行者见闻”●古希腊古罗马:色诺芬、西塞罗●中世纪:日本遣唐使;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16世纪伊拉斯谟;18世纪孟德斯鸠阶段特征:零星的不系统的研究、无科学的研究方法、游记见闻居多。

(二)学科倡导阶段(19世纪)——访问与借鉴背景:工业革命对生产者的素质和数量提出新的要求,借鉴先进国家教育经验,更好的开展国民教育成为比较教育学诞生的社会需求基础。

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熟为其奠定了学科基础。

●法国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著作《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提出建议:(1)建立国际教育机构(2)问卷法(3)建师范教育网(4)办刊物(5)研究教育规律●法国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成为1833年《基佐法》(《初等教育法》)的根据,影响了法英美的教育。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是最早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

美国杰出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

研究对象是现在的教育。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目的:(1)在于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2)注意向外介绍本国的教育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涉及教育的整个领域,诸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行政,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等等但重点是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就研究时间来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就研究空间来说:比较教育学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作为主要方法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应用的,理论的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的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的作用:(1)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2)可以吸收外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的借鉴(3)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4)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区域研究:分为整体研究,局部研究问题研究:分为专题研究,总体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参观访问法(分为实地参观访问法,现场观察法(耗时间,人际关系)),问卷法。

文献法:搜集文献的程序:查阅-抽样-鉴别-整理。

调查法和文献法德使用都是为了收集材料,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应注意:(1)材料的客观性(2)材料的代表性(3)材料的重要性比较法: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注意事物的可比性)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横向比较:对同时并存事物的比较。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绪论1、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

2、朱立安: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他满怀国际合作的希望,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来专门负责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并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协会能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同时建立示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经验。

朱立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3、19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上就是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政策、措施和经验等为使命的,以借鉴和改进本国的教育。

4、萨德勒: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在主持英国特别调查报告期间,指导发表了《教育问题专题报告》,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的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专项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

5、康德尔: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阐述这些问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被解决的,并发展教育哲学或教育原理。

它的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6、汉斯:1949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①自然因素②宗教因素③世俗因素,同时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步骤是:从历史背景、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制度的密切联系的角度来分别研究每一个国家的制度,收集不同国家现存教育制度的资料。

7、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比较教育学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②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8、20世纪70年代,原先被视为“科学”标志的定量研究又一次受到了怀疑和否定,代之而起的是再次重视比较教育中的定性研究,重新意识到文化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对学校教育时间与结果的重要性,比较教育研究的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什么是比较教育——中小学比较教育之一

什么是比较教育——中小学比较教育之一

面 向未 来
挥 更 为 巨大 的 作 用
作 出 更 为显 著 的 贡 献 !
桥段

它 为 比 较教育 提 供 研究 的 素 材
,

比较
上 是 以现在 为 中 。
家 康德 尔 (
,


美 国 著 名的比较教育
) 说

, :
教 育是 以 外 国 教育 为基 础
的 发展 和 深 入 的 方法
。 。
是外 国 教育研 究

18 8 1一 1 9 6 8

比 较 教育 学

比 较 教育 就 是 运用 比 较 研究 这 是 比较 教
:
是 把教 育 史延 伸 到现 在 什 么 是 比 较 教育 的 现 在 后 年

而 着 眼于 现在

探 讨 和 研 究外 国 教育

,
有 的 是 指 二 次大 战 三十
育 的第 一 个 特 点
,

这是 普通 教育 学 的 事
,
,
但是利
就在 于 比 较
国外
,
用 教 育 科 学 所积 累 的 科 学 经 验
研 究当 前 世 规律 和 发
教育 自 始 至终 是 运 用 比 较研 究 的 方 法 种认 为两 者是 无 区 别 的

界 各类 国 家教育 的 最 重 要 的 问 题 展趋势

对 比 较 教 育与外 国教 育关系 有 两 种观点

日 本认 为 比 较
特点
:
教 育特 点有 四 育领 域
,
用 比 较 研究 法来 研 究教 育是

:

教育学专业的中小学教育

教育学专业的中小学教育

教育学专业的中小学教育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学科,其中中小学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育的意义、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机会等方面来探讨教育学专业中的中小学教育。

一、中小学教育的意义中小学教育对于培养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

中小学教育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又要注重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小学教育知识和方法,将来能够担任中小学教师或教育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全面素质教育的机会。

二、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

培养目标包括:1. 具备教育学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包括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评估等技能,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3. 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学生需要培养扎实的研究能力,能够进行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评估。

三、课程设置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教育学基础课程和中小学教育专业课程。

教育学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则包括教育方法学、教育评估与测量、中小学教育管理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中小学教育的能力。

此外,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到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实习,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与实际教育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实践机会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有多种实践机会可以参与,包括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

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

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行业各个层面人才的学科,其中小学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认知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家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课程。

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育方案。

2.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 教育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专业中的教育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育学专业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1. 解决问题式教学解决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倒置课堂倒置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教授知识的环节移到课后完成,而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家的角色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教育行业的不同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教育家角色。

1. 教师教师是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家角色。

教师要负责教学和辅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 教育顾问教育顾问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咨询的专业人员。

比较教育学概念

比较教育学概念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一、比较教育学功能1.借鉴性功能2.认识性功能3.交流性功能4.预测性与决策性功能5.发展性功能三、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求是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过程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二、比较教育的分类三、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1.区域研究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又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局部研究所涉及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

按照比较的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的比较。

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

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专题二一、因素分析与比较教育创始人是萨德勒,于20世纪前后,提出要探讨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的观点,后经康德尔的大力发展,他强调从历史的因素来分析研究教育,汉斯、施耐德、马林森等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因素分析法,侧重社会因素的分析。

其中康德尔是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有以下观点:(1)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2)注重历史分析和解释而不是具体方法;(3)注重分析传统对教育的作用;(4)注重分析文化区域的作用。

专题三一、因素分析法注重探讨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之间或各种印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等。

3.汉斯的研究最典型、最全面。

4.评价:因素分析法不仅使科学方法进入比较教育学科成为可能,使比较教育研究进入微观领域,而且创造了6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昌盛时代。

二、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代表人物:贝雷迪•著作:《教育的比较法》•把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程序分为四个阶段,且设计了一个表现四个阶段的模型:• 1.描述• 2.解释• 3.并置• 4.比较三.假设检验研究法•代表人物: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代表作:《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把自然科学中用于假设检验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用于比较教育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2) 普通高中
• 高中第一年称二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后 一年。按初中毕业方向指导的结果就近招 生,但也允许跨区入学。考虑到将来的分 科,这一年开设了多种必选课和自选课。 每所高中能开设什么样的选修课成为学生 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
• 高中的后两年实行分科教学,从1993年开 始分为文科、经济与社会、理科、工业科 技(内分机械、电子、电子技术、建筑、 能源、材料六个方向)、实验室科技、第 三产业科技(分为会计与管理、计算机与 管理、行政与商业活动、行政联络、商业 联络等五个方向)、医学、社会科学七科 组织教学。
典雅古香
{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二)中等教育 初中 普通高中 普通和技术高中教育 职业高中教育

1、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幼儿学校实 施,招收2-5岁的儿童。学前教育不是强迫的, 但免费实施,所有儿童均可就近入学。 • 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着重训练儿童 的语言能力,为儿童学习读、写、算、表达和交流 奠定基础。 • 法国的学前教育有统一大纲,教养性十分明确, 但它只规定了一般原则,各学校和教师可在具体 内容和方法方面加以充分发挥。但禁止把小学的 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学校进行。
• 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法国的公 立大学一律免费,只需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约200€)。法国 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现有80余所大学和300多所专业高 校和研究中心。十分发达的教育体制使法国的高等教育质 量得以保证,法国的文凭国际公认,并且学费低廉。法国 大学与2004年开始现实行与国际接轨的LMD教育制度,分 三阶段:第一阶段(Licence)三年,毕业后获大学基础文凭 ,相当于我国学士文凭;第二阶段(Masteur)两年,毕业 后获硕士学位;第三阶段(Docteur)三年,毕业后可获博 士学位。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成绩合 格,都能得到国家授予的文凭。这个文凭并不意味着你可 以自动进入更高一阶段的学习,但你能据此进入同阶段的 其他学科学习。 • 在法国,称为“大学区”(académies)的学术委员会负责 管理指定地区的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学向所属的大学 区负责,而大学区向教育部负责。不过,私立大学由于独 立于政府,也因此独立于大学区。法国领土被分为35个大 学区,其中26个位于法国本土,9个位于法国海外领地。 一个大学区通常跨越几个省。大学区也覆盖位于海外的法 国学校。

中小学比较教育学

中小学比较教育学

小学和中学教育学是一种研究协调小学和中学教育方式的学科。

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不小的区别。

这一差异不仅由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引起,也受到实际课程计划和学生发展阶段的影响。

小学教育学以孩子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教育制度、方法、工具和内容,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

小学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学习的环境构建和改革、实践和实验教学等。

中学教育学主要研究青少年学习和发展,特别强调针对青少年学习、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促进,为他们构建完备、贴合其特点的教育体系。

它强调关注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以及儿童青少年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中学教育课程设计、教学研究、学生发展心理学等。

从上述不同阶段的特点来看,小学和中学教育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不仅关乎孩子发展所涉及的学科和课程,还包括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何种目标,以及孩子有效地达到这些目标应该用何种方式。

比较教育学-自考代码:0472

比较教育学-自考代码:0472

比较教育学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比较教育》以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活动、教充发展及政策的比较为研究对象。

在专升本的教育专业考试计划中列为专修科目。

设置本课意在考生扩大视野,了解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注重借鉴国外发展与改革教育事业的政反两方面的经验。

提高对教育普遍规律的认识,加深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和历史感。

推动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达到总体目标:理解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最迫切、最普通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掌握当代世界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会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分析,综合世界各国有益的教育经验,为在工作中丰富、发展我国的教育实践,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联系我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基本知识及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及教育法规等有关知识。

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教育原理》等,《教育原理》为《中小学比较教育》奠定了知识基础。

奠定了比较的理论框架与比较的范围。

本课程基本是按《教育原理》奠定的理论基础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了解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

其内容也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比较中小学教育概述,主要了解比较教育学科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第二章教育制度的比较、第三章普及义秋教育的比较及第十一章世界教育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的学习,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情况,第三部分通过第四章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第六章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比较和第五章中学职业教育的比较,了解有关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情况。

第四部分通过第八章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比较、第九章中小学教育法规比较、第七章中小学教师的比较和第十章中小学校长的比较,了解有关国家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及状况。

本课程的重点章是一至四章、六至九章及十一章。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比较中小学教育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理解比较教育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认识比较教育对中小学教师了解世界教育,借鉴外国经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中小学教育学

中小学教育学

中小学层次《教育学》重点试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答: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2、教育学答: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人的身心发展答: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方面。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4、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5、教育方针答: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6、学校培养目标答: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

7、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含义)答:(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8、教育制度答: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的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在英语国家的学校里,用左手写字或右 手写字,老师没作统一要求。而在中国的学校, 老师发现有谁用左手写字,立即叫他/她改过来。 这种统一的要求,具体出集权统一和服从的传统 观念。 (五)、在英语国家的学校里,某个同学在写东 西或领回考试试卷、作业本等时,别的同学不会 探头去看或围上来看,也不会打听,在他们看来, 个人隐私应受到尊重。中国学生则不然,他们很 想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别人考试得多少分。
小结:教师应注重体态语在外语课堂上的 重要作用,加紧学习和研究体态语,并将 其引入外语教学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无声 语言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自然、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运用 体态语的交际功能,能成功地进行师生之 间的交际
三、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1. 我国“五段式“教学中心模式” 2.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小结:中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教
学组织方便,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但不利于 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西方的“学生为中心”的教 学模式,1有利于学习自觉性的发掘和创造能力 的养成。 2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发 展的机会 3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被动性的负 担 。但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模式也有其弊端. 如:教学难度加大,教学进度不容易掌握,对教师 的全面素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检测困 难,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个体 差异增大,教学软硬件要求提高 (图书资料仪器 设备、自学环境)等。
1. 我国“五段式“教学中心模式”
课堂教学的五段模式,包括诱导动机、复 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五个 循序渐进的 式
西方“主动参与式”反对以说教为主要特征的以教师为 中心的教学方法,反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灌输 式的方式传授知识。认为教学首先应满足学习者的学习 需要和兴趣,并通过学习气氛的营造以及学习资源的多 样化来丰畜学习,使学生能够得到人性的全面发展。同 时使学生在合作和交流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 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教学模式可以概 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 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学习环境,利用各种 教学资源,采用合作、讨论、情境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 学习。
3、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 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完备的纲常观念、谨严的等级秩序、系统的礼乐教化、 向心型的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 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而英 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 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的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 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混杂的格局。这些国家较早地 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这样的历史文化 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的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 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 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
四、导致中西方课堂差异的文化背景
1、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西方强调 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2、中国和英语国家各有不同的社会土壤和 文化氛围,各有其独立发展的历史和特殊 空间。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 相对稳恒的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民族性格。 这两种迥然相异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中国人 属内敛型性格,而英语国家人属外露型性 格。
中小学比较教育学
——中西方课堂教育比较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西方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 二、中西方课堂体态语言的差异 三、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四、导致中西方课堂差异的文化背景 五、以代表国家为例分析课堂教育的异同 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先 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与我国的教育中。
(二)、西方大多数教师外向开放、活泼自 然,在课堂上幽默风趣,善于表演,通过 各种体态把人的见解、幻想、期望、沮丧、 孤独、喜悦、爱慕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中国社会重礼节、讲究含蓄持重、感情 丰富而不露,所以中国教师在课堂上不会 无拘无束地表演。
(三)、在英语国家学校的课堂上,教师较随便,有时 坐在课桌上讲课;有时一边讲课,一边用衬衫擦眼镜。 学生坐姿没有统一要求,有的东倒西歪,站没站相,坐 没坐相,大学生甚至还可以将双脚放在前面的椅子上。 在中国学校,老师立势和坐姿要自然、放松、挺拔、两 脚平衡分立,目光自如,表情和蔼亲切。学生坐姿端正, 目视教师。教师进教室时,学生要行礼。我们认为,在 美国学校出现这种现象是教师管教不严,缺乏纪律。英 美人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什么自由。 这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差异。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 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 国教师有时坐在讲台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 有些不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 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五、以代表国家为例分析课堂教育的 异同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先进的 教学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教育中。
一、中西方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
(一)、小学知识的教育 (二)、品德教育
二、中西方课堂体态语言的差异
(一)、西方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借助西方人特有的幽 默和丰富的体态语,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不时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是被动 的观众,而且积极参与,即使听力差的学生也“看”得 懂。西方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教 学效果。一堂课犹如一出戏,不知不觉地表演结束了, 学生还意犹未尽。相比之下,中国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运 用比较少,所以中国教师的课堂比较沉闷。多数情况下, 老师左手捧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支粉笔,面对一块黑 板(现在也有电教设备,但使用率不高),进行填鸭式 的教学。学生坐姿端正,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课堂 气氛严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