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建筑美: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秋色美: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二)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教师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感受威尼斯程度美
齐读教学目标
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
(一)检测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理清作者的游踪,想想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作者以什么为顺序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哪些方面的绮丽风光?
(二)问题导学:
1、威尼斯美在什么地方?
2、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点拨: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住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蓝蓝的威尼斯》
十八课《蓝蓝的威尼斯》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写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难
点:
1、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2、学习移步换景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小结、概括
板
书
设
计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3)doc
《蓝蓝的威尼斯》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绮丽风光,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教这篇课文,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学习、体会、品味、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
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苏教版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感受威尼斯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教学重难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优美的语言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亮大地,让你平静的心再起涟漪。
印象中好似有这么一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无处不在的水路,无往不去的小船,古老的大街小巷,绚丽的巨宅平方……意大利,一个具有西方文明的古国;威尼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水都,今天就让老师陪着你们,走近蓝蓝的威尼斯,跟随作者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出示目标三、教学流程(一)读中领略美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关键词语,读后简单谈谈你对威尼斯的初读印象。
(提示:可以用“威尼斯真美啊,它美在—————”的句式。
)(二)游中欣赏美1、欣赏威尼斯风光图。
2、摘录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
“离开罗马”“从舷窗向外眺望”“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我们登上汽艇”“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3、归纳写作方法移步换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景方法。
注意(1)要把行踪交代清楚。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三)改中鉴赏美1、请尝试为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明你这样命题的原因。
温馨提示:a、可以用这样的形式“______威尼斯,因为____________。
”b、范例:“水都威尼斯,因为它有177条河道,401座桥梁,这是这座城市的特征。
”2、作者用“蓝蓝的威尼斯”作为本课的题目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温馨提示,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表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赏中品味美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读课文,找出其中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步骤提示:1、跳读画词句。
2、带感情读词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 《蓝蓝的威尼斯》学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蓝蓝的威尼斯》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三、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全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景物,且多用比喻。
所以,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品味生动的语言。
四、知识链接: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著名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独特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五、导学内容:(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瑰.()丽穿梭.()鳞次栉.()比绚.()丽祈祷..( )2、释义瑰宝:荒芜:祈祷:穿梭:搁浅:(二)、合作探究1、威尼斯的特点是“水都”,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2、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征来写的?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特征?3、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4、作者在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时,展现了威尼斯的哪些美?5、文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为“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六、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瑰丽:⑵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2.选词填空。
⑴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的海滩。
(荒凉、荒芜、荒僻)⑵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多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许多英雄竞折腰〞,本单元编者带领我们游玩了奇异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闻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模样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二、出示目标:〔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多用比喻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一〕学生带咨询题初读课文:〔1〕找出生字词〔2〕找出你喜爱的段落〔3〕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读课文,讨论以上三个咨询题。
四、讲读课文〔一〕、学习生字词:出示幻灯片2给以下字注音并用词语造句:舷眺缀簇魅鳞次栉比绚〔二〕、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我们登上汽艇〞〝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否随意写来?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点写的。
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呢?学生回答文章哪些地点能够看出〝蓝蓝的〞特点。
学生讲第一、二两段集中表达了这一点。
还有的学生讲第五六两段也可看出这一点,老师接着咨询:文章五六两段落要紧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看起来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明白得?学生讨论回答。
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现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漂亮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漂亮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点。
〔出示广场一角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宁静与和谐〕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确实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看点,进行多方面的观看,然后再描画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著名城市威尼斯的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作者边走边观,有重点地介绍一个个景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揭示了“蓝蓝的”深刻内涵。
文章多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瑰丽绚烂,文色浓艳,为我们展示出了威尼斯的奇特、瑰丽的风光。
咬文嚼字1.字音蔚.蓝(w èi ) 瑰.宝(gu ī) 荒芜.(w ú) 器皿.(m ǐn ) 舷.窗(xi án ) 魅.力(m èi ) 翘.首(qi áo ) 鳞次栉.比(zh ì) 2.多音字3.形近字⎪⎪⎩⎪⎪⎨⎧眩晕眩炫目炫弦外之音弦舷窗舷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品评:水天相接的蓝色,是威尼斯的背景;“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是威尼斯的标志。
“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作者通过联想、比喻,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
这个画面,天蓝,地蓝,城市蓝,突出了“蓝蓝的”特征,起点题作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品评:这句话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数字,体现了威尼斯水多、岛多、河道多、桥梁多的特点,抓住了威尼斯“水都”的特征,扣住了题目“蓝蓝的”。
3.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岛海滨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准备扬帆出海。
又是马可·波罗和他的伙伴驶向中国吗?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满怀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波罗机场上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
品评:运用设问句写中、意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苏教版1.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重点: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舷.窗(xián) 眺.望(tiào) 点缀.(zhuì) 魅.力(mèi) 瑰.丽(guī)穿梭.(suō) 鳞次栉.比(zhì) 摇橹.(lǔ) 祈祷.(dǎo) 绚.丽(xuàn)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找出并注音、组词。
缀啜(chuò)啜泣掇(duō)撺掇辍(chuò)辍学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类乎:好像,近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泛舟:坐船游玩。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景致。
你最喜欢什么景致?为什么?文章是从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威尼斯的。
我最喜欢文中关于水都美的描述。
如文章第一自然段所说“一片蔚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是蓝的”,描绘出一个蓝色的世界,置身于这一片蓝色之中,人的心胸也会变得蔚蓝、宽广。
2.本文的标题为“蓝蓝的威尼斯”,阅读全文,说说“蓝蓝”包含着哪些具体内容。
示例: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
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江南水乡苏州和威尼斯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水乡”,人们的生活都与水息息相关。
不同点:威尼斯有她独特的形象,例如那里没有汽车,人们的交通都是靠船。
《蓝蓝的威尼斯》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八年级语文上册授课设计授课目的:1、认知目标:认识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情目标:让学生领悟江山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感情。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
说到她人人都赞口不断;我们也以前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认识。
课前我已经部署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请大家说说你对威尼斯的认识。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它有多少个大小岛屿?2、威尼斯有多少条大小河流?3、威尼斯有多少座桥梁?4、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桥,名叫什么?5、威尼斯最闻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6、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历史?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二、创立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
经过照片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特别喜欢之情。
三、生字注音舷眺缀簇魅瑰鳞次栉比绚四、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虑:作者是按什么序次来介绍威尼斯的绚烂风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线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所写之景: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 --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赏析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闲步时领悟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友善、幸福的画卷。
3、从整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不同样方向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展现出来,令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掌握特色1、思虑: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色来写的?水都美桥梁精巧优美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奇特秋景美广场绚烂多姿2、思虑:从整体上看,本文诚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
初中语文 (1)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
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默读。
布置任务:课
文什么缘故以〝蓝蓝的威尼斯〞为
题?
读课文,摸索
2 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
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课文描写了威尼斯
哪些自然景物和人
文艺术?
自读课文、摸索
2 组织交流交流
3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补充介绍威尼斯的有关景物和
艺术。
4 明确学习任务摸索〝探究·练习2”,自主学
习
5 组织交流交流
6 组织交流、评判、总
结仿照课文写一段景物描写,相互交流
课后学习:1、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语文: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多媒体出示一幅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对蓝蓝的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水城威尼斯的图片。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5、分析文章结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一(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二(4-6)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三(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6、试着找出课文中都用了哪些比喻句。
例如:(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8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联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7、如何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8、课外拓展:认识中国的威尼斯——苏州欣赏苏州的有关图片,课外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威尼斯和苏州的异同。
第20课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摹仿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示】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著名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独特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晃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这里化身成蜿蜒的运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这里变成了小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调整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蓝蓝的威尼
斯》课堂活动导学案苏教版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课堂学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写法。
3.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课前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瑰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瑰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正楷抄写下面的佳句,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
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1)抄写:
(2)通过预习,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佳句需要向同学们介绍,
说说你的理由。
推荐佳句:
我的理由:
3.课文用“蓝蓝的威尼斯”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活动方案】
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理清作者的游踪
→小组交流→黑板展示。
活动2:品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
(1)课根据文章内容找一找:文章介绍了哪几处威尼斯的景致?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处风光,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理由。
(3)读一读:你最喜欢一处描写风光的句子。
(小组交流→小组长明确分工→可推选代表解说,也可整组参加展示,将句子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
活动3:品味威尼斯的人文色彩。
(1)威尼斯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她的魅力集中体现在“蓝蓝”
上面,精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思考:文中是怎样表现“蓝
蓝”的?
(2)课文题目比较特别,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展示)
活动4:体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进行品析(可写在纸上)→小组交流,黑板展示→结合句子进行解说
例: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 zhuì( ) mèi( )力 guī( )丽 qí( )祷
荒wú ( ) 鳞次zhì( )比 Xuàn ( )丽 tiào( )望
2.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阅读《雨过山村》后回答问题。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4.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诗能体香这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出门前,母亲怯怯地望着天空,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
三十年了,她们俩面对面时,她总是这样的神态,撒娇亲昵在她们之间从未出现过。
她两岁时被父母送给亲戚收养,原因是他们想
要个儿子,她却是第四个女儿。
②因是太近的亲戚,她的身世从未被保密过,依旧喊他们爸爸妈妈,但心的距离,却越隔越远,随着她渐渐长大,她开始怨恨他们,只是用所谓的修养遮掩起来罢了。
每次回去,她找不到回娘家的亲昵之感,而是像做客,他们也像待客般客套,惟恐招待不周。
③无所眷恋,每次离开,她总是匆匆而去,从不回头,惟恐一回首的瞬间,相送的人早已回去,落得更多凄凉在心头。
④这一次,她侧着身体,顶着风沙,向长途车站的方向艰难移动,一种叫做孤独或者落寞的东西在心里挤呀挤的,忽然,她想转身,想知道有没有目光追随在自己背后。
只这一眼,似乎所
有的风沙都已静止
......:风沙里,父亲紧紧拽着母亲的胳膊,她似乎在挣扎着,要向她离去的方向移动。
⑤那是第一次,她看见苍老已经佝偻了他们的身体,染白了他们的鬓角,那种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只有在面对她的背影时,才会肆无忌惮地流露出来。
⑥显然,她的转身让他们意外。
他们先是愕然,然后,母亲飞快地揉揉眼睛,好像风把沙子吹进眼里了。
她.的泪,刷地流下来。
风没有把沙子吹进她.眼里,她.知道,让母亲落泪的也不是沙子,而是她.心里有爱却不能表达。
⑦那天,她留在了小城,一整夜他们都在聊天,那些带着些许谴责的话,她没有去问,因为,在风沙中回首的刹那,她穿越了他们苍茫的眼神,知道了属于她的那份爱一直搁置在他们心里。
⑧在每个孩子呱呱坠地时,都会有一份爱与牵挂随之诞生在父母心里,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和孩子分离,这份爱都会扎根在每一位父母的生命里。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适时回首,看看有没有一份不曾感知的爱,被丢在了身后。
6.本文围绕“回首”写了什么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第4小节划线句中加点处的“风沙都已静止
......”该如何理解?
8.第7小节中说“一整夜他们都在聊天”,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请推想他们会聊些什么内容呢?
把要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9.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1)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2)卢旺达内战期间,热拉尔本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
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有家了”。
家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反馈练习】1.缀魅瑰祷芜栉绚眺 2.(1)这个新鲜贴切的
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
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观赏的冲动。
(2)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
写水都的黑夜之美,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3)这是一幅绚丽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3.A 4.有这样四幅画面:雨中鸡鸣;村路通幽;妇姑浴蚕;花闲中庭。
5.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6.本文写了离家时偶儿一次回头发现父母在风尘中目送不舍的情景而终于感受永远的父母之爱;抒发了自己对误解甚至怨恨父母的内疚和自责之情。
7.参考:这是一种心理感受,并不是风沙真的静止,而是当作者意外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牵挂时内心的震惊,脑海中只有父母挣扎的情景,心中对父母的所有怨恨没有了。
8.参考:①这么多年来内心孤独的生活情况。
②对父母之爱的向往。
③对错怪父母的内疚自责与道歉。
④当时回头见到父母在风沙中依依不舍的情景的心理。
⑤对父母这份永久的爱与牵挂的感激。
⑥今后生活的设想等等。
9.答案示例: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