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显示肝脏的形态、大 小、质地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CT和MRI
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 晰地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 异常。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了解 肝脏硬度及脂肪变情况。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炎
由于长期或不适当服用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
肝癌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细胞癌变,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炎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氨 中毒,引发肝性脑病。
预后评估
肝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恢复 情况。
病毒复制情况
检测肝炎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程度,评 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如肝衰竭、 肝硬化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 过消化道传播,污染水 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可感
染。
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 输血、注射、共用针头
等。
性传播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也 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 如分娩时接触母血或母
乳喂养等。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肝
肿大,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
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门脉
高压、腹水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
• 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等 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 病毒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原的诊断 • 主要病原是甲、乙、戊型肝炎病毒
二、各型肝炎潜伏期
• 甲型肝炎 平均 30日(15-45日) • 乙型肝炎 平均 70日(30-180日) • 戊型肝炎 平均 40日(10-70日)
传染病系列培训
病毒性肝炎
护国寺中医院 宋伟莉 2018.6.20
主要内容
概述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上报
一、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 症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 嗜肝病毒主要包括五种:甲、乙、丙、丁、 戊,根据病原不同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二、病原学分类
• 甲型肝炎病毒 (HAV)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RNA-V DNA-V RNA-V RNA-V
1、甲型肝炎病毒
属微小RNA病毒 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和抗-HAVIgG
人体感染HAV后会怎样?
• HBeAb:在HBeAg阴转前后出现,此时期称为血 清转换期,预示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非保护 性 抗 体 , 是 病 毒 感 染 过 的 标 志 , 与 HBsAg、 Anti-HBc同时阳性俗称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的四种排列
•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 所谓大三阳,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
医考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总结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等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会自愈,不会出现慢性感染情况。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疾病。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血液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
4.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
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炎加重、黄疸、腹水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5.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通过食物或水传播。
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流产、早产等。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接触、医疗操作等- 母婴传播:感染母亲的病毒可通过血液、分娩过程或母乳传给婴儿- 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是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途径- 口腔—粪口传播:食物、水等被病毒污染后食用会造成传播- 医疗操作中的传播:包括不合规范的医疗操作等- 其他途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旅游、水源受到感染等也可能出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包括:- 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来预防病毒性肝炎-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性传播:注意性卫生,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传播- 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医疗操作,避免病毒传播- 其他防治措施:如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加强监测等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加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肝功能-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当的锻炼总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降低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2.嗜酸性变 一般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散在于肝小叶内。镜下观察:肝细胞胞质水分脱 失,浓缩,肝细胞体积变小,HE染色见胞质嗜酸性 增强,呈均匀致密的深红色。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二)肝细胞坏死 是肝细胞重度水肿基础之上发生溶解性坏死。
因溶解性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不同,其可呈现不同的 特点,具体为: (1)点状坏死:是指坏死仅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 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2)碎片状坏死: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肝小叶周边部界板处肝细 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类型
➢镜下观察:①变性广泛而坏死轻微,见肝细胞广 泛细胞水肿性变性,以肝细胞胞质疏松样变和气球 样变为主;仅见散在的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② 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而变 窄,肝细胞内可见淤胆现象。③在汇管区及肝小叶 内有轻度的炎细胞浸润。黄疸型肝细胞坏死稍多, 毛细胆管腔中有淤胆和胆栓形成。
第六章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 (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 和庚型(HGV)6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引 起发病和导致的病变,取决于感染的病毒种类和机体 的免疫功能状态,或通过直接损伤肝细胞,或通过细 胞免疫机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 (五)增生 ➢ 1.间质反应性增生 ①库普佛(Kupffer)细胞增
生,并可脱入窦腔内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 炎细胞浸润;②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参 与损伤的修复; ➢ 2.小胆管增生 汇管区内或大片坏死灶内可见小 胆管增生。
➢ 3.纤维组织增生 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时,间质内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修复,破坏肝小叶原有的结 构,发生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 减少性伴侣数量。
提高公众意识与预防措施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等。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
避免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
02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肝炎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肝炎病毒的复制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通过利用人体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传播方式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接触传 播。
肝脏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肝细胞损伤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过 程中,导致肝细胞损伤和 炎症反应。
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康复信心 。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肝功能异常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 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 高。
肝脏结构改变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和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结 构改变,如肝纤维化、肝 硬化等。
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
免疫应答
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疾病进展
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和免疫应答的异常,可能导致疾病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肝癌。
供肝来源
肝移植的供肝来源有限,需要 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匹配,以降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 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甚至死亡。
0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适用于儿童和易感人群。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建议新生儿、儿童和易感 人群接种。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要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与康复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不同,病毒性肝炎可 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 戊型等类型。
饮食安全
避免接触感染源
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品, 特别是生肉、生鱼片等,以降低感染甲肝 、戊肝等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避免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特别是乙肝 、丙肝等血液传播途径的肝炎患者,应避 免共用针头、注射器等物品。
管理措施
早期筛查与诊断 规范治疗
健康教育与宣传 监测与报告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输血史、吸毒史、长期透析等,应定期进 行病毒性肝炎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
01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 种严重并发症,肝炎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 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 经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化疗、放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其他并发症
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外,病毒性肝 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门
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正常。
Part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导致肝 脏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时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 触或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 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癌。
认知调整
2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
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恐慌和误解。
社会支持
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情 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分餐制 、使用个人物品等。
预防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及时接种肝炎疫 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PPT课件
总结与展望
综合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需综合考虑疫苗接种、卫生习 惯和医疗服务。
各方协作,共同抵御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总结与展望
未来方向
应持续推动疫苗研发与新疗法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带来新的 希望。
总结与展望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减少病毒传 播。
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导致传播风险增加。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影响
严重情况下,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高风险人群
包括注射吸毒者、性伴侣多的人群、和未接 种疫苗的儿童。
此外,医疗工作者也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
谢谢观看
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 知。
社区和学校应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医疗资源
提供便捷的疫苗接种和检测服务。
政府和卫生机构应加大对高风险人群的服务 力度。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病毒性肝炎监测与报告体系,及时掌握 疫情动态。
通过数据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总结与展望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2.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
主要有A、B、C、D、E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各 异。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黄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生物分子,受到炎症的影响,肝功能会受到损害。
2.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3.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等。
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感染,症状轻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症。
4. 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途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是慢性的,且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6. 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感染。
大多数戊型肝炎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康复,但在孕妇中的感染可能危及胎儿生存。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个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用针具要消毒和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肝脏疾病。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并感染肝细胞,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或注射器、输血、血液透析等。
丙型肝炎也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3.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尤其是生食或未酒煮熟的海鲜和肉类。
戊型肝炎一般为急性感染,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
4. 急性肝炎:指病毒感染后的初次感染和炎症反应,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大多数急性肝炎患者能够康复。
5. 慢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于肝脏超过6个月的状态。
慢性肝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6.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和纤维化的结果,严重损伤肝脏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黄疸、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
7. 肝癌:是肝细胞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癌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肝区肿块、黄疸等。
8. 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包括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避免性接触、安全饮食等。
此外,对于已感染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的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因此,增强大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改善卫生环境,都是控制和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
同时,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病毒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可分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途径传播。
临床可引起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由胃肠道外途径如血液、围生期、性传播。
临床除急性和重型肝炎外,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组织有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增生和纤维化。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和脾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
血清和肝组织中可检出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别表现为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多种临床类型。
【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应做好鉴别。
必要时应作肝脏组织学检查,最后作出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潜伏期:甲型肝炎为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为4~25周,一般10~12周。
丙型肝炎为2~26周,平均8周。
丁型肝炎为3~12周。
戊型肝炎为4~10周,平均6周。
1.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流行病学资料:①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尤其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②有注射史,是指半年内有输血、血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③吃过不洁食物,是指经常在外吃饭、并吃过贝壳类食物如毛蚶等。
2)症状:指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食及厌油腻、恶心等。
3)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和叩痛。
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病原学检测阳性。
血清ALT升高并有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血清ALT升高及体征(或血清ALT升高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特点:
⑴ 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性发病,也可因水和食物污染而 暴发流行。秋冬季多见,全年可见散发病例. 易感和高发病率人群: 以>6个月~学龄期(<10岁) 儿童多见。 ⑵ 戊型肝炎:全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部分地区因 水污染,雨季,洪水后流行; 儿童多为隐性感染; 成人多为临床性感染; 免疫力不持久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
病毒结构: 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壳为32壳粒组成的多面 体,立体对称。为单链RNA病毒。 抵 抗 力:强:25℃ 30天(干粪);贝类动物、水、泥土中存 活数月,耐热:56℃ 30分、煮沸1分钟灭活 耐酸: pH3.0病毒性质稳定 对化学消毒剂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易感动物:狨猴、黑猩猩 细胞培养:灵长类上皮和纤维母细胞 (不引起细胞病变 )
易感动物
•黑猩猩 •无满意的细胞培养体系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1.HBsAg与HBsAb 感染HBV后可出现HBsAg,急性感染可 存在6个月,慢性乙肝或携带者可持续存 在多年。 HBsAb为一种保护性抗体,疾病恢复期 开始出现,10年之内会自然转阴。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3.HBeAg与HBeAb HBeAg稍后于或同时于HBsAg在血中出 现,与HBV-DNA、DNAP密切相关,是 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 HBeAb在HBeAg消失过程中出现,表示 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降低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4. HBV-DNA、DNAP 两者均位于HBV的核心部分。 HBVDNA与HBeAg同时出现在血液中,是 HBV感染最特异和直接的指标。 HBV DNAP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也是直 接反映HBV复制能力的标志。
2.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分娩、 哺乳等 水平传播:
经血液传播为主。如输血、血制品、或使用
被污染的注射器材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二)非粪-口途径传播的HBV、HCV、HDV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HBsAb 阴性者。 高危人群: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家属、输血者、性乱者、医务人 员等。 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成年人除少数易感外,多数人经隐性感染而获 得免疫力。
三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一)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为HAV、HEV 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 急性期患者(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水源污染和水 生贝类(毛蚶)受染可致爆发流行。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HAV后可获得永久免疫
病毒学分类: 属嗜肝DNA病毒科 病毒结构和大小:
包膜(HBsAg;大,中,小) Dane 颗粒 D=42nm 核心 HBcAg DNAP HBV-DNA
Dane 颗粒
Small spherical particle
Filamentous particles Or tubular structures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无包膜、球形颗粒,直径为32~34nm. 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 7.5kb HEV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经肠道 排出
HDV对氯仿、高温敏感
单独HGV感染者约占30~40%,多以重叠 感染为主。
(二)非粪-口途径传播的HBV、HCV、HDV
1.传染源:急、慢性HBV、HCV、HDV患 者 (含肝炎肝硬化患者) ,和病毒携带者。 血中HBeAg、HBV-DNA阳性和DNAP 增高时传染性强。 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为乙型肝炎 的主要传染源。
(二)非粪-口途径传播的HBV、HCV、HDV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5.HBV的变异
S区变异可出现HBsAg与HBsAb共存或
HBsAg、HBsAb均阴性的慢性乙肝。
பைடு நூலகம்
前C区变异可使HBeAg阴性 X区变异可使HBV标志物均阴性。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
1.球状,直径约30 到 60个nm,有包膜,单股正链的
HBV难以清除
慢 性 乙 肝
无症状携带者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五 病毒性肝炎病理解剖 (Path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以肝损害为主,肾、胰、脑、 关节、皮肤及心血管系统亦有一定损害。
肝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
再生、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增生为基本特 征。
四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of viral hepatitis)
机体免疫机能低下,HBV难清除,致慢 性肝炎,无症状携带者。 机体免疫机能正常,肝细胞发生免疫损 伤致急性肝炎。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易发生慢性肝炎 自身免疫反应亢进,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五 病毒性肝炎病理解剖(Path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急性肝炎:肝肿大,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和嗜酸 性变性,肝细胞灶性坏死与再生,汇管区炎症 细胞浸润及肝血窦内皮细胞增生等。 急性重型肝炎:肝缩小、大量肝细胞坏死、网 状纤维支架塌陷。
亚急性重型肝炎:在急性重肝病变基础上,可 见肝细胞再生和汇管区或小叶内结缔组织增生。
C 前C, C
ORFs
(HBcAg, HBeAg)
P DNAp
(DNAp)
X X基因 (HBxAg)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HBV的抵抗力
强, 能耐受60℃,4h; 煮沸10min; 一般浓度的消毒剂 血清中30℃∽ 32℃,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 60℃, 10h; 高压蒸气消毒
2. HBcAg和HBcAb HBcAg是HBV复制的标志。存在受感染 的肝细胞内,血液检测不到HBcAg。 HBcAb分为IgM型和IgG型 IgM型出现早,持续时间短,乙肝急性 期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期。 IgG型出现迟,持续时间长,为感染过 HBV标志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抗原、抗体系统)
(三)临床经过 1.急性肝炎: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多见,约90%以 上,临床症状较轻。 症状: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 腹泻、肝区痛等。少数可有发热等。 体征:肝大,质软,有轻压痛和叩痛。 肝功能:轻、中度异常,总胆红素小于34umol/L 病程:2~3个月
(二)临床类型
1.急性肝炎:①急性黄疸型②急性无黄疸型 2.慢性肝炎: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 3.重型肝炎:①急性重型②亚急性重型③慢性 重型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
• 基因结构
5’NC P1
多聚蛋白 功能蛋白 VP4 VP2 VP3 VP1 2A 2B 2C 3A 3B 3C 3D
Coding regio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P2 Translation Cleavage P3
3’NC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七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iral hepatitis)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 复期三个阶段,病程2~4个月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HDV)
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 HBsAg所包被,形成35~37nm的病毒颗 粒。 HDV基因组为单股环状RNA 必须依赖HBV,与HBsAg共存才能复制。 感染者可检测出HDV RNA、HDVAg、抗HDV-IgM和抗-HDV-IgG 黑猩猩和感染嗜肝DNA病毒的美洲旱獭、鸭 为易感动物。
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9.4kb.易变异 2.清抗-HCV在感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 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 3.抵抗力较强,100oC,5分钟;60oC,10小时; 10% 氯仿,1‰甲醛熏蒸可灭活病毒;高压蒸气和紫外线可 使其灭活。 4.黑猩猩是唯一敏感的动物,无理想的细胞培养系统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四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of viral hepatitis)
乙肝组织损伤机制
病毒数量多 毒力强 免疫机能正常者 病毒数量少 毒力弱 HBV 免疫机能低下 免疫耐受 病毒变异 肝细胞损害较 重,发生黄疸 型肝炎。 肝细胞损害轻 ,发生无黄疸 型肝炎。 HBV清除, 痊愈。
六 病理生理
1.黄疸:隐形黄疸(17.1~34.2μmol/L)、 显性黄疸 2.肝性脑病 3.出血:凝血因子及血小板↓、门脉高压 4.内分泌功能紊乱 5.腹水 6.肝肾综合征及肝肺综合征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七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iral hepatitis)
Structure proteins
Non structure prote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