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七里河区南北两山林地灾害应急预案
七里河区南北两山林地灾害应急预案1. 引言七里河区位于某省某市,地理条件复杂,南北两山林地范围广泛。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南北两山林地面临着各种灾害风险,如山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实施南北两山林地的灾害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七里河区南北两山林地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2. 灾害概述2.1 山火山火是南北两山林地面临的重要灾害之一。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山火频发,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安全。
2.2 山体滑坡七里河区南北两山地理条件复杂,山体滑坡是常见的灾害。
降雨量过大或地质灾害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发生。
2.3 泥石流由于崇山峻岭的地理特征,七里河区南北两山林地容易发生泥石流。
豪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疏放堆积物、挖土坑填坑等人为活动,都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
3. 应急预案制定3.1 制定目标制定南北两山林地灾害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社会稳定。
3.2 预警预测体系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测体系是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测山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应急响应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3.3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是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应设立领导机构、指挥部和各级指挥调度中心,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定灾害防控责任范围,确保各相关单位有序协同工作。
4. 应急响应措施4.1 山火在山火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同时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山火防范意识。
4.2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紧急转移,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4.3 泥石流泥石流发生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转移,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2 工作小组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和规模,设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2.3 应急队伍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负责现场救援、物资保障、信息传递等工作。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预报加强气象监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通过气象卫星、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等手段,实时监测气象要素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2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3 预警准备根据预警信息,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预警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疏散、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
四、应急处置4.1 信息报告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接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4.2 响应启动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3 分部门响应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具体包括:(1)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2)公安部门:负责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治安维护等工作。
(3)交通部门:确保交通畅通,保障救援物资运输。
(4)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救助、安置等工作。
(5)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一、灾前准备工作1.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和职责。
2.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工作:完善气象监测设施,及时获取气象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和预警。
3.制定灾害预防措施: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修筑防洪堤坝、建设抗震房屋等。
二、灾情评估1.组织力量收集灾情信息:及时调动工作人员,收集灾情信息,了解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受灾程度。
2.评估灾情影响:根据灾情评估,确定受灾区域和人员受影响情况,分析灾情的严重程度。
三、应急行动1.组织救援力量:根据灾害的类型和范围,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派遣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援,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2.疏散安置被困人员:对于受灾区域内的被困人员,根据灾害情况,进行疏散安置,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灾后恢复工作:灾后对受灾区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人员尽快重建家园。
四、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灾情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灾情信息,告知公众受灾程度和应对措施。
2.发布防护指南:根据灾害类型,发布相应的防护指南,告知公众避免灾害、防范灾害。
3.开展应急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应急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总结和改进1.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查漏补缺,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2.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总结灾害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气象、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本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灾害应对,能够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预案在灾前准备、灾情评估、应急行动、信息发布和总结改进等方面都有具体措施,能够帮助相关地区和单位在发生气象灾害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1.兰州市七里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七政办发…2011‟94号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州市七里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兰州市七里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兰州市七里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制定目的1.2 制定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启动条件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1 区减灾委组成及职责3.2 区减灾委办公室构成及职责4 应急准备4.1 资金保障4.2 物资保障4.3 通讯和信息保障4.4 装备保障4.5 队伍保障4.6 社会捐助保障4.7 安置场所保障4.8 宣传、培训和演习5 预警预防与信息管理5.1 预警预报5.2 信息通报5.3 灾情信息管理5.4 灾情信息发布6 应急响应6.1 Ⅰ级响应6.2 Ⅱ级响应6.3 Ⅲ级响应6.4 Ⅳ级响应7 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7.1 应急救助7.2 灾后生活救助7.3 恢复重建7.4 救助款物管理8 附则8.1 奖励与责任8.2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8.3 预案的生效时间七里河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 总则1.1 制定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34号)、《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民发…2009‟89号)、《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10‟85号)、《兰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兰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结合我区救灾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根据我区自然灾害特点,本救灾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干旱、暴洪、冰雹、雪灾、沙尘暴、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灾害类型及应对措施1. 暴风雨:- 在暴风雨来临前,及时收拾园区、屋顶、阳台等易受风害的地方,防止物品被风吹走或造成伤害。
- 关闭窗户、门窗,并加固窗户、门窗,以防风雨的侵袭。
- 积极固定园区内的大型广告牌、告示牌,减少可能的风险。
- 预留应急物资,如防水胶布、沙袋等,及时修复漏水或排除积水。
- 居民应做好及时疏散的准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2. 暴雪:- 提前清理园区内道路、人行道的积雪,以确保园区内的交通安全。
- 停水、停电时及时居民提前疏散至安全地带,保持通讯畅通,避免孤立无援。
- 为居民配备足够的食品、饮用水和保暖物品,同时加强室内的保暖工作。
- 设立固定的服务站点,为居民提供咨询、急救、疏散等服务。
3. 暴雨:- 在暴雨来临前及时清理园区内的水沟和下水道,确保畅通,防止水浸。
- 为居民配备抗暴雨的衣物和鞋子,防止被雨水浸湿而导致感冒和其他疾病。
- 居民应避免在暴雨天绕过水深处行走,以免被卷入强水流中。
4. 台风和龙卷风:- 台风来临前夕,及时关好门窗,封住门窗缝隙以减少风雨侵袭。
- 停电时及时居民提前疏散至安全地带,避免遭受风吹雨淋造成的伤害。
- 为居民提供防风和紧急救援的设备以及指导来处理飓风后的自救措施。
- 警示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台风和龙卷风的相关信息,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5. 干旱:- 提前采取措施,合理安排园区内用水,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
- 配备充足的饮用水和矿泉水,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 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知识,鼓励使用节水设备。
6. 高温:- 提前做好防暑准备,为员工和居民配备足够的防晒用品和防暑降温设备。
- 设立室内避暑场所,为员工和居民提供清凉和休息的场所。
- 定期监测温度,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应急响应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灾害发生时有序应对。
气象灾害启动应急预案
一、前言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各类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水、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霾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
3.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4.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等级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五、应急响应措施1. 监测预警(1)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各相关部门密切监控灾害发展态势,及时掌握灾情。
2. 信息报告(1)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灾情。
(2)通过新闻媒体、短信、微信等渠道,广泛发布预警信息。
3.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做好物资储备和调配。
(2)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生命安全。
(3)对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抢修,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4. 防灾减灾(1)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5. 保障措施(1)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2)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及时调配。
(3)人员保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六、应急响应终止1. 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影响范围缩小,达到终止条件。
2. 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气象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气象因素引发的各类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台风、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三、组织体系1. 成立气象灾害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报送、物资调配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监测预警1.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监测,及时掌握灾害发展趋势。
2.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加强预警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处置1. 紧急响应(1)当气象灾害事件发生时,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
(2)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信息报告(1)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气象灾害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
(2)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
3. 分级响应根据气象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响应。
(1)一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一级响应。
(2)二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二级响应。
(3)三级响应:当气象灾害事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启动三级响应。
4. 现场处置(1)开展救援行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
(2)对受灾地区进行封控,防止灾害扩大。
(3)组织力量进行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恢复与重建1. 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和措施。
2. 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物资保障,确保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3. 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冰雹、雷暴、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的应急防御和处置。
三、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
四、监测预警1. 加强气象监测,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展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3.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发布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灾害发展态势;(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准备;(3)及时疏散危险区域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4)关闭易受灾害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设施的安全巡查,确保安全稳定。
2. 针对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暴雨、洪水:加强排水设施维护,做好防洪、排涝工作;(2)干旱:加强水资源调度,确保人畜饮水安全;(3)台风:做好防风、防浪工作,加强船只管理;(4)冰雹、雷暴、大风:加强建筑物、设施加固,做好防雷、防风工作;(5)大雾: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六、应急处置1. 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七、保障措施1. 财政保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的资金投入。
4 七里河区防洪应急预案
4 七里河区防洪应急预案自己整理的4 七里河区防洪应急预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兰州市七里河区防汛应急预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精神,省、市防汛指挥部和齐[2010]125号文,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确保国家、集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尽最大努力减少局部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防汛安全。
一、基本情况我区位于黄河上游,总体地貌特征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九条河流溢洪道自南向北切入黄河,多为泥石流通道。
降水的特点是短历时暴雨洪水,几乎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损失。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洪防灾,积极筹集资金,修建简易河堤,清理河道溢洪道,修建雨水管网,增强了防洪能力。
但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和危险路段,部分严重淤积,城市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农村防洪能力亟待加强。
二是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时刻警惕、预防为主、全力施救”的原则,立足“预防重大洪涝灾害、抵御重大灾害”,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治、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治水的理念,积极做好防洪规划,不断完善防洪预案,继续加快防洪工程设施建设。
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防范局部暴雨灾害,确保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
三.目标任务在设防标准内,确保河堤、冲沟、堤坝不垮、城镇不积水,努力完成已纳入计划的防洪工程,加强非工程措施落实,做好清障疏浚工作,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防洪规划(1)黄河防洪当黄河兰州城区段洪水超过3000m3/s时,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区水利城建部门将对崔家滩、马潭等黄河岸边的排污口进行封堵。
黄河兰州城区段洪水超过4500m3/s,涨到5600m3/s时,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区水利城建部门增加水泵,增加翠家滩、马潭等低洼处的排水工作。
当黄河兰州城区段洪水超过5600m3/s,涨到6500m3/s时,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区水利城建部门将加大翠家滩、马潭等低洼处的排水工作。
7七里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1页word
兰州市七里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水平,最大限度地减灾避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1.2编制依据依据《兰州市其里河区突发公告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七里河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全区突发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连阴雨、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设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
区政府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作为全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指挥部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农业局局长担任。
成员单位由民政、国土资源、公安、财政、建设、交通、林业、水利、卫生、环保、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
主要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传达指挥部指令,负责全区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输。
2.2、职责指挥机构职责: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组织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重大事项;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区农业局职责:督查、落实指挥机构的重大决定;为区政府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的发布,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实施雷电防御安全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和及时报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中的有关情况;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如下:
1. 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依旧不可忽视。
根据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每年我国都会遭受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制定应急预案,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 首先,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各种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3. 在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应对工作。
每个人员都要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做好充分准备。
4. 对于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也是应急预案中的关键环节。
只有提前做好预警工作,才能更好地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 对于气象灾害的救灾和恢复工作也必须全面考虑。
在灾害发生后,急需对受灾区域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6. 除了应急预案,还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 总而言之,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做好个人应急预案,提高自身的防灾意识,共同应对突发灾害带来的挑战。
以上是关于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
七里河区防汛应急预案
七里河区防汛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七里河区作为一个低洼地区,汛情较为复杂,防汛工作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应对抗洪救灾能力,七里河区制定了本文档,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
二、目的与原则1. 目的:制定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2. 原则:a. 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b. 有序组织,统一指挥。
c. 技术支撑,科学决策。
d. 救灾优先,灾后恢复。
三、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1. 七里河区防汛指挥部:a. 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防汛抢险工作。
b. 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
2. 相关职能部门:a. 水利部门:负责水库、河道巡查和排涝工作。
b. 公安交通部门:负责交通疏导和群众撤离。
c.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救助和安置工作。
d. 医疗卫生部门:负责抗洪救灾医疗救治。
e. 新闻媒体:负责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
四、防汛预警与应急响应1. 预警方式:a. 定时发布天气预报和水利信息。
b. 建立防汛观测站网络,实施24小时监测。
c. 制定预警信号,通过短信、广播、电视等方式发布。
2. 应急响应:a. 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防汛预案。
b. 根据水位、降雨量等指标,划定警戒线和预警区域。
c. 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涝、水库泄洪、抢险救援等工作。
五、抢险救援措施1. 抢险救援人员:a. 指定专业队伍负责抢险救援,确保人员熟悉抢险救援流程和技能。
b. 建立抢险救援队伍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待命。
2. 抢险救援装备:a. 配备抢险救援工具、器材、设备,并进行定期检修维护。
b.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抢险救援装备处于最佳状态。
3. 抢险救援措施:a. 优先救助老人、儿童、残疾人和孕妇等弱势群体。
b. 快速疏散和转移受灾群众至安全地带。
c. 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泵水、堵漏、修复被损毁建筑等工作。
d. 定期向受灾群众提供救助物资和医疗救治。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地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组成及职责(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全面领导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2)副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3. 工作职责(1)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实施和评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2)负责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置工作。
(3)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和调配。
(4)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演练和保障。
(5)负责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
三、监测预警(1)气象部门负责实时监测气象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气象灾害相关数据,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2. 预警(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要及时接收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四、应急处置1. 预警响应(1)根据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要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应急措施。
2. 应急救援(1)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2)调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龙卷风等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灾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首先,在气象灾害防御的预案中,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政府应当根据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相关部门则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协助灾区的紧急救援和恢复工作。
其次,应急预案中还必须包括灾害风险的评估以及人员疏散和避险措施。
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应急预案应当对可能受灾区域进行分级评估,确定各级应急响应的等级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人员疏散和避险计划。
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对潜在危险区域的警示标识和设施的建设计划,提高人们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最后,应急预案中还需包括对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规划和安排。
一旦灾害发生,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紧急救援结束后,如何组织灾后的重建工作,以及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的安排。
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对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措施,以及对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改善的计划。
综上所述,《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是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一种重要指导和规范,只有做好这些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加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共同为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危害做出贡献。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冰雹、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1.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2.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3. 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 负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2. 研究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3. 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演练;4.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 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6. 负责灾后重建工作。
(三)相关部门职责1. 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发布;2.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交通、通信畅通;3. 水利部门:负责水库、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防守和抢险;4.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地下空间等的安全管理;5.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6. 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7.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预警和响应(一)预警信息发布1. 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情况,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 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3. 相关部门根据应急响应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二)应急响应1. Ⅰ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2. Ⅱ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大气象灾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3. Ⅲ级应急响应:发生一般气象灾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4. Ⅳ级应急响应:发生较小气象灾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五、应急处置(一)人员转移1. 针对易受灾害影响的地区,及时组织人员转移;2. 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安全。
6.七里河区农业灾害应急预案
6:七里河区农业灾害应急预案七里河区农业灾害应急预案一、灾害预警与监测1.1 农业气象预警机制1.1.1 气象预警指标设定1.1.2 气象监测设备及操作流程1.1.3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时间节点1.2 病虫害监测体系1.2.1 病虫害监测网络搭建1.2.2 病虫害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1.2.3 病虫害预警发布机制二、应急响应与管理2.1 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机制2.1.1 预警信息接收与处理2.1.2 应急响应级别及相应措施2.1.3 应急行动组织与调度2.2 抢险救灾工作2.2.1 抢险救灾队伍组建与培训2.2.2 抢险救灾物资准备与调配2.2.3 抢险救灾工作流程与指导原则2.3 灾后评估与恢复重建2.3.1 灾害损失评估方法与指标2.3.2 农业生产恢复与重建措施2.3.3 灾后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三、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3.1 农业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3.1.1 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支持与建设3.1.2 农业灾害信息共享的方式与流程3.1.3 农业灾害信息共享的维护与更新3.2 农业灾害应急协调机制3.2.1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协作机制3.2.2 应急协调机制的工作流程与沟通方式 3.2.3 应急协调机构的成立与运作方式附件:1、农业气象预警指标表2、病虫害监测报告样本3、抢险救灾物资调配清单4、灾后评估工作指导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气象预警指标:指用于判断农业生产是否会受到气象灾害影响的气象指标,如降雨量、温度等。
2、病虫害: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并导致丰产减产或死亡的病害和虫害。
3、抢险救灾:指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展开的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4、灾害损失评估:指对农业生产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进行损失评估的工作,用于了解灾害情况和制定灾后重建方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正规范本(通用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现象引起的对人类生活、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暴雪、雾霾等各种天气现象造成的灾害。
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执行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气象灾害。
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2.1 目标和原则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在编制中,应遵循原则:•基于科学统计数据:根据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预案。
•统一指挥调度:明确应急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反应。
•完善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级机关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对能力。
2.2 内容和流程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2.2.1 灾害预警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设立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和发布机制。
根据不同等级的预警,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2.2.2 防御和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御和保护措施。
这包括撤离安全区域、搭建避风雨棚、加固建筑物等。
2.2.3 应急救援和抢险制定各类灾害的应急救援和抢险方案。
明确各级救援人员和装备的配置要求,并指导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行动。
2.2.4 后期恢复与重建在灾害发生后,制定相应的恢复与重建计划。
包括对受灾地区进行清理、修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等。
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流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历史灾害数据等。
2.进行风险评估和灾情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和影响范围。
3.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和任务。
4.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5.不断完善和更新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执行3.1 应急响应根据气象灾害的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
预案中应明确不同等级下的应急响应级别和相应的措施,以便迅速采取行动。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详细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范本,旨在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类气象灾害。
预案的制定应基于对本地区气候特征和历史灾害数据的深入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识别出最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如台风、洪水、干旱、冰雹等,并针对每种灾害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预案中应明确应急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
这包括成立一个由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组成的应急管理团队。
每个成员的职责应清晰定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预案还应包含详细的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机制。
这要求建立一套高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捕捉到灾害发生的征兆,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预案还应规定如何向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人提供特别的保护和援助。
在物资准备方面,预案应详细列出所需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如食品、水、医疗用品、帐篷、发电机等,并指定存放地点和负责人。
同时,应定期检查物资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培训和演练也是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案应包括对应急管理团队成员和公众进行定期的培训计划,以提高他们的灾害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定期的模拟演练可以帮助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并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
预案应包含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计划。
这包括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提供心理援助等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预案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为气象灾害发生时提供准确、迅速的救援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范围涵盖了各类气象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洪水、暴雨等。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为确保应急预案的流程合理、救援措施科学有效,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包括气象专家、灾害管理专家、公共安全专家、医疗救援专家等。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通过风险评估和分析,确定当地气象灾害的潜在危害和可能引发的灾害链反应。
评估目标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等,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这包括指挥体系的建立、信息报告机制的规范、响应措施的执行等。
同时,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类型,制定相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并明确责任和任务。
五、制定资源调配计划考虑到救援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紧缺性,需要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
应当考虑合理的储备量和调度机制,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沟通和协调是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制定明确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畅通和各方的有效协作。
这包括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也包括外部与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沟通与协调。
七、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演练、定期培训和学习交流来提升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参考法律法规和标准在编写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这包括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上通用的应急救援标准,以确保预案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科学、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预案的目的与范围、建立编写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计划、沟通和协调机制、培训和演练计划,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可以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七里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水平,最大限度地减灾避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区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1.2编制依据依据《兰州市其里河区突发公告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七里河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全区突发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连阴雨、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设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
区政府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作为全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指挥部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农业局局长担任。
成员单位由民政、国土资源、公安、财政、建设、交通、林业、水利、卫生、环保、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组成。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
主要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工作,传达指挥部指令,负责全区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输。
2.2、职责指挥机构职责: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组织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重大事项;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区农业局职责:督查、落实指挥机构的重大决定;为区政府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的发布,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实施雷电防御安全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和及时报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中的有关情况;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职责: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和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做好气象灾害应急的有关工作。
(1) 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部门:及时提供水文、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环境监测等信息;对易于发生气象衍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2)公安部门:参加抢险救灾,并做好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维护工作;(3)民政部门:组织核查灾害损失情况,管理分配上级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4)财政部门:做好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5)建设部门:组织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运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6)交通部门: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和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7)卫生部门: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水、食品等;(8)广播电视等部门: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其他媒体做好相应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3、运行机制3.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有关部门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情况。
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审核,符合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
3.2、预警预防行动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收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属于可能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做好启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3、预警支持系统区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和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4)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综合指挥系统,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保证指挥机构紧急调用救灾资源。
3.4、预警级别的确定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确定为四级预警:3.4.1Ⅰ级预警。
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死亡30人以上;倒塌房屋3000间以上,损坏房屋5000间以上;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3.4.2Ⅱ级预警。
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倒塌房屋1000间以上,3000间以下,损坏房屋3000间以上、5000间以下;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3.4.3Ⅲ级预警。
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倒塌房屋100间以上、1000间以下,损坏房屋1000间以上、3000间以下;预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3.4.4Ⅳ级预警。
一次性灾害造成灾区下列后果之一的: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倒塌房屋50间以上、1000间以下,损坏房屋100间以上、1000间以下;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5、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3.5.1应急预案启动区政府确认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预警以上气象灾害的,决定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启动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上报上级人民政府。
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由气象部门发布。
3.5.2应急响应区气象灾害应急协调指挥机构指挥长主持召开灾害性天气会商,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负责人参加,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将有关情况报区政府,同时上报市政府;情况特别紧急的,由区政府研究部署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区政府派工作组赴一线慰问并指导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3.5.3信息共享和处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主管机构归口处理,信息共享。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及时将本地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地区通报。
气象灾害涉及境外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
3.5.4、应急通信方式参与气象灾害应急的单位应当保证通信畅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5.5、紧急处置气象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指挥机构的部署,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发布启动内部相关的应急程序的命令,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救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监测、现场服务等工作,并参与现场抢险救灾;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时向上级主管机构、区政府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2)相关部门:迅速调派紧急处置和救援队伍,进入救灾现场;按照预定方案开放紧急避难所,转移和疏散受灾人员,做好受灾群众的就地安置,保证必需的生活设施和食品供应;紧急调拨和配送救灾所需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物资和抢险专用设备、器材;做好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维护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根据指挥机构的决定,通知相关单位停产、停业、停课。
3.6、气象灾害评估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气象灾害评估。
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政府。
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3.7、信息发布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机构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灾情和救援情况等信息。
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信息,必须使用指挥机构统一发布的信息。
3.8、应急结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终止,由指挥机构提出建议,报区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4、应急保障4.1、通信与装备保障建立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的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4.2、应急支援与实施保障(1)加强城市应急工程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防御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和应急维护,注重城市紧急疏散避难场所和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完善紧急疏散避难场所的指示标志。
(2)组建和管理气象灾害专业抢险救援队伍。
军队、武警、公安、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做好气象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
(3)公安部门应当及时对灾情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维护救灾现场治安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交通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道路设施进行抢修;必要时,指挥机构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4)卫生部门及时组织实施气象灾害现场救护,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工作。
(5)计划委、经贸及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救助物资储存、调运制度,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
4.3技术储备与保障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依托相应的气象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
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应急预案进行各种气象灾害应急演习。
4.4恢复重建4.4.1善后处理民政部门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和使用的管理工作,确保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在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进行恢复重建。
4.4.2社会救助设立气象灾害救助基金,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救助基金。
基金的来源、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向捐助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组织应当广泛动员和开展互助互济和经常性救灾捐赠活动。
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救助款物。
4.4.3气象灾害成因分析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政府备案。
5、监督检查5.1.宣传、培训和演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