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8、三顾茅庐【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微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编而来。

课文主要描写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邀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介绍故事,拜访前(起因)、拜访时(经过)、拜访后(结果),脉络清晰。

文本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细节描写突出。

对诸葛亮住处的景色描写,对张飞个性化语言的描述以及草堂前等候刘备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字里行间窥见人物的内心和秉性,适合引导学生品悟和学习。

带学生品悟文本“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为什么这样写”,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力。

结合男女生特点,本课重在激发女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男生重在推进阅读历史故事的深度。

处理好“兴趣”和“深度”,成为本次课文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通过抓“蜿蜒起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等词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环境烘托、人物语言动作等多处细节描写的秘妙。

3.通过编创剧本,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流利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抓“蜿蜒起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等词语,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环境烘托、人物语言动作等多处细节描写的秘妙。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剧本,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提升学生善于表达、流利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1.学习完《公仪休拒收礼物》,明晰课本剧的格式和要素,学生有表演创编的欲望。

2.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深入文本,通过“抓词语、想内心、塑形象”等方法,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表达秘妙。

第三课时:学习编创剧本,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发动机。

1. 出示班级近期和三国有关的一得录,同桌自由阅读。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_________”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体会刘备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

难点: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圈画重点:学生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指导圈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讨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小说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案篇一周五下午。

在镇教研活动上,王雪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

1、本课紧紧围绕着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以课题“三顾”为主线,进行课文的教学。

2、学习课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声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

3、比较。

通过比较刘备斥责张飞的对话。

“张飞嚷道,刘备生气地说”,让学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学生基本上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4、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了解刘备与张飞的感情之深,从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同时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组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 1说教材:《三顾茅庐》出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历史人物故事,分别是:刘备、祁黄羊、公仪休。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

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略写一、二次拜访,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同时看出诸葛亮地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认真阅读了教材后,我发现课文的2、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抓住细节,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那诸葛亮呢?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三、四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展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以上提到的本文的特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重点关注两个多音字(没有见着茅塞顿开)以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3、学习文中一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4、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说重难点:1、抓住细节描写,从动作、语言、神态方面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2、学习文中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展开全文的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

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我的教学特色:“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理解品味,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准备:挂图(七)、教学时间:两课时二、说学情: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少年读本,初步了解一些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

三、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也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探究合作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巧妙入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板书:刘备诸葛亮)2、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这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了一段佳话。

那么刘备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诚心诚意)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一)领会刘备诚心诚意访求贤才的虔诚1、学生自读课文,按“去请之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的顺序,划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同桌间交流。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

4、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下面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1、课件出示描写诸葛亮住处的句子,学习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语言、动作→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诸葛亮
环境、比喻→雄才大略
课后反思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啊!)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四、小结课文,延伸拓展。出示: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出示:如鱼得水、拨云见日、形影不离(刘、诸)、空城计(诸)、七步之才(曹植)、一身是胆(赵云)、乐不思蜀(刘禅)
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1.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必答部分)
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比赛读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片14: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取荆州(三气周瑜)、空城计、舌战群儒。……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C、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机时腾飞的卧龙。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指名说,(都是比喻句,都暗示了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雄才大略、旷世奇才的人。)
2、要是这样写好不好?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通过对描写刘备的神态、语言、动作词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多媒体配套课件2、有关《三国演义》故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谈话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2、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生补充:《三国演义》)3、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生交流)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刘备字——张飞字——关羽字——李白字——5、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

(板书:三顾茅庐)二、检查预习情况1、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2、解释课题,补充课题。

引导: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

茅庐,茅草房。

请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在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试着说一说。

(生讲述)过渡: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3、“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夏侯、司马、玄武……)4、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这个题目你想到过什么问题?通过三遍读课文,解决了吗?还想问自己或问我什么问题呢?(生交流)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顾茅庐》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

2.学习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三顾茅庐》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顾”的古代含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曹操为什么要寻找诸葛亮。

2.掌握《三顾茅庐》对人生的启示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基本情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三顾茅庐”四个字,并请学生猜测其含义,引出课堂。

2. 学习故事内容读取《三顾茅庐》故事,让学生自己朗读或分组朗读。

教师在边读边讲述的过程中,要适当加入解释和讲述。

比如,“顾”在古代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所以三次“顾”的含义是回头看三次。

3. 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可能需要用到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强调句、排比句、比喻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探究故事寓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的寓意,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例如:“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吗?”5. 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钦佩之情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事迹和成就,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敬爱之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家之后,对诸葛亮的事迹做一些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并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或者小调查。

例如,“诸葛亮都有哪些成就?他的成就对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五、课后作业1.以“三顾茅庐”为题目,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故事。

2.研究诸葛亮的事迹和成就,并写一份诸葛亮小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了《三顾茅庐》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语文四上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上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感悟、课时目标:一、能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层次地复述课文。

二、初步熟悉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粗略。

教学进程:一、温习二、讲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告知咱们什么?刘备为何要去造访诸葛亮?(2)课文顶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刘备的?“诚恳诚意”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个词,从哪儿看出刘备的“诚恳诚意”?(3)指导朗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哪几末节写了刘备第三次造访诸葛亮?(2)自读课文,读一读,这一次的造访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恳诚意”。

(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4)练习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1)这段景色描述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画面。

(2)出示比喻句,讨论:这句话把什么比成什么?为何这么比?(3)小结,齐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粗略?(3)理解句子“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云雾”指的是什么?“青天”指的是什么?(4)指名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5)练习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一、指名读课文二、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理解句子(1)出示:我取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取得水一样啊!(2)指名读句子。

这句话前一部份说的是什么?后一部份说的是什么?为何这么比喻?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在班级中开展念书交流会。

板书设计:三顾茅庐两次拜见没见着↓上路前第三次造访见眼前↓见面后亲密友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公布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公布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公布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恳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假设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造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假设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并能按情形进展的顺序有层次地复述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顶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熟悉刘备访求贤才的忠诚和诸葛亮的雄才粗略。

★三、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顶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熟悉刘备访求贤才的忠诚和诸葛亮的雄才粗略。

★四、教学时刻:三课时★五、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露课题一、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二、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隔壁。

3、解题。

明白得“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一、范读。

(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二、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试探: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形。

①检查字音把握情形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顺敬片刻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明白得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三顾茅庐》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了解张飞的语言及神态描写对于表现刘备的诚心诚意所起到的作用。

2.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体会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

3.抓住“三分天下、茅塞顿开”等词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导朗读文中描写秀丽环境的句子,学习环境烘托的写法;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等词语体会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

抓住“三分天下、茅塞顿开”等词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指导朗读文中描写秀丽环境的句子,了解环境烘托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练笔专用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

利用课题扩充法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2.导入新课。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去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
诚意。

(板书:诚心诚意)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过渡语:刘备的心有多诚,意有多真呢?请大家自学文章第2-4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谁愿意来读一读?
2.引导学生小组内自学文章第2-4自然段。

请小组长组织好,做好展示的准备。

三、集体汇报,感受诚意。

(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
(一)探究刘备言行----感受诚心诚意
1.课件出示第二段:
(1)小组汇报(五人一组)
组长:我们组来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情况。

三人:分角色朗读。

一人:汇报说说张飞、刘备是怎样的人?(板书:尊重人才)
(2)对比朗读体会写法。

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这是衬托的手法,写张飞与刘备的语言进行对比,更
能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引生说出诚心诚意,手指再读“诚心诚意”)
(3)谁来再现一下那个情景,让我们大家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过渡:是啊,在上路前,刘备是如此的诚心诚意。

那么来到隆中后的刘备又是怎样诚心诚意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能反映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

2.课件出示第三段:
(1)小组汇报(五人一组)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
①“半里”是多长的路?“半里多路”:刘备是骑马一路奔去的吗?“下马步行”说明什么呢?刘备准备步行半里路到诸葛亮的住处。

说明他把诸葛亮当自己的老师,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②“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这时的刘备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演一演。

③“恭恭敬敬地”: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恭恭敬敬的
刘备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你示范一下(生弯腰
低头),这样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我们看着恭恭敬敬的刘
备,(出示图)读读这段话。

④“半晌工夫”:半晌是多长时间?一个时辰呢?要知道,当时的刘备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叱咤风云的首领,但他却在仅仅是个27岁的毛头小伙子诸葛亮的草房子外面,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着一个躺着。

真是——(手指“尊重人才”)
⑤“快步”:从中看出什么?(急)师故意引:我觉得他不急,他不是等了半晌又一个时辰吗?是啊,刘备像口渴想要喝水那样渴望能得到贤能之士,这就是成语:求贤若渴(板书:求贤若渴)
(2).读书贵有疑,读完这段话,老师想起上节课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诸葛亮到底是真睡还是假装睡觉?
①再读课文后然后联系人物特点在小组内讨论。

②交流讨论。

有的同学说假睡说明这是诸葛亮
在考验刘备,看刘备到底有没有诚意,值不值得自己去
帮助他。

如果是真睡刘备能等半晌又一个时辰,也能说
明他有诚意。

有的同学说不是假睡,诸葛亮再神机妙算
也不会算出刘备具体什么时候去。

③师总结。

是呀!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但也不至于算出刘备哪时哪刻来吧。

同学们各执己见,真让人难以判断。

但是老师很高兴,因为在刚才的辩论中,我们的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善于思考,大胆设想。

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自己发现所得才是真正的
收获。

(二)品读诸葛亮妙语——体会雄才大略,体会比喻句前后的关系
过渡:诸葛亮醒来后刘备迫不及待地要见他,见面后诸葛亮有何高见?
1.课件出示第四段:
诸葛亮真有才啊!哪些词语能说明诸葛亮有才呢?(板书: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2.课件补充出示:
3.刘备听到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后,他有什么样的感觉?
课件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①“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近义词: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②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③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做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的感觉。

课文中还有两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把什么比作什么呢?板书:如鱼得水 这说明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关系密切的成语?能从课文的哪里知道他们的关系密切呢?刘备那么有地位的人,能把诸葛亮当做亲友、老师一般对待,说明他——手指:尊重人才,说明他对刘备——手指:诚心诚意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把什么比作什么呢?谁是本体?谁是喻体?
四、欣赏隆中景色——学会迁移运用。

过渡语:这只是诸葛亮生活的地方的一处景色,隆中的景色秀丽宜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课件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
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
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
丽宜人。

1.“宜”就是“适宜”的意思,谁能说说“秀丽宜人”的意思?
2.作者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
师小结: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理解),,这景色多美啊!谁愿意读读?
3.一切景语皆有情,这些景象
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协
调啊!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
严明,敢于抗争,正直无私,正好
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
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
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

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把这美景牢牢记在心中吧。

(齐读)
(二)学以致用、加强小练笔。

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1.拓展《出师表》片段,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①师深情朗读。

②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2、除了《三顾茅庐》外,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

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说给同学听听。

3、拓展《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感受名著魅力。

大屏幕上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写的非常精彩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1)请大家先默读,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然后练习诵读。

(2)教师范读引领。

(3)谁能把关公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4)师生一起评价精彩之处。

六、总结全文,点明课题,拓展阅读《三国演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刘备,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一起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再次感受了名著的魅力。

同学们,像这样吸引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去品读那1191位人物的不同故事吧。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山亭区冯卯镇中心小学宋明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